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一種可折疊容器及其坯片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178934閱讀:24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可折疊容器及其坯片的制作方法
一種可折疊容器及其坯片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折疊容器及其坯片,尤其涉及完全由一張塑料薄片或類似可折疊的 薄片材料構成的可折疊容器及其坯片,所述坯片能從平面狀態(tài)折疊到使用狀態(tài)的所述容器。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條件下,由一張薄片材料構成的坯片折疊成的容器的例子有很多,此類容器 —般包括一個基底和四個側壁,相鄰的兩個側壁由一對底角相等的三角形蹼板相接,將每 對鄰接的蹼板沿它們之間的折疊線對折后靠在側壁上,使諸側壁立于基底的周邊,從而形 成使用狀態(tài)的容器。
通常,現(xiàn)有容器的各組成部分沿折疊線以鉸接的形式相連接,例如,美國專利us
2,338,900 (1944/01/11)揭示的一個實例,又如美國專利US 3,964,668 (1976/06/22)中所述 (....inwardly and outwardly folding lines dividing the surface of the blank into one square, six trapezoids and eight triangles....),在這些實例中,相鄰的兩個側壁由一對三角形蹼板相接, 每對蹼板由從容器邊緣延伸并相會在基底的一角的三條折疊線所限定,在使用狀態(tài)時,相 鄰的兩個側壁的接合處為重合的兩條折疊線,因而, 一方面, 一個側壁能沿所述折疊線相 對于另一個側壁轉動,容易產生不希望發(fā)生的變形,另一方面,相鄰的兩個側壁相交成一 定的角度,每個側壁基本保持在平面狀態(tài),容器的外形方正,容納物料的效率不高。
現(xiàn)有容器的坯片在儲藏和運輸過程中,通常為一層薄片厚度的平面狀,所占用的面積 大,不僅耗用了大面積的外包裝材料,成本高,而且也不便于儲存和運輸坯片。尤其是用 塑料薄片制成的可重復使用的坯片,例如可重復使用的折疊碗和折疊盤,通常每一個坯片 都需要獨立的外包裝,甚至是需要價值較高的可重復使用的外包裝,如果單個坯片能夠通 過一次對折重合使其需要包裝的面積減少一半,或通過兩次對折重合使其需要包裝的面積 減少四分之三,則其外包裝材料的用量也將相應減少,但是,現(xiàn)有容器的坯片通常沒有等 分坯片的對折折疊線,因此,不能通過對折以減少其所占用的面積。
大部分現(xiàn)有容器的基底與諸側壁之間的分界線上有折疊線,在使用狀態(tài)時,側壁能沿 所述折疊線相對于基底轉動,產生不希望發(fā)生的變形。有的現(xiàn)有容器的基底與諸側壁之間 的分界線上沒有折疊線,在使用狀態(tài)時,基底的形狀呈曲面狀,容器不能被平穩(wěn)地放置。
現(xiàn)有折疊容器一般不帶有把手,即使帶有把手,則需要有其它的連接裝置加以固定, 或者,把手的用途單一,不能同時具有穩(wěn)固容器的作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及其優(yōu)選實施例力求解決或至少減輕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可折疊容器,該容器由坯片形成,所述坯片由一張可折 疊的薄片材料構成,所述坯片具有折疊線,沿所述折疊線折疊所述薄片材料,能使所述坯 片從平面狀態(tài)變形到所述容器,所述容器包括一基底和從基底延伸的四個側壁,諸所述側 壁由四個角部相接,每一所述角部包括一蹼板和一凸片,所述蹼板具有延伸入一側壁的一 內側部分、延伸入相鄰側壁的一外側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內側和外側部分之間的一中間部分, 所述中間部分沿一第一折疊線鉸接到所述內側部分上并沿一第二折疊線鉸接到所述外側部 分上,所述第一和第二折疊線從角部的邊緣延伸并與所述基底相會在一接合處,所述凸片 沿一第三折疊線鉸接到所述內側部分的邊緣上,該凸片塞入所述中間部分與外側部分之間 的空隙中,以將所述角部保持在折疊狀態(tài)。
根據(jù)第一方面的一實施方案中,所述基底可具有一個由四條折疊線依次相接形成的四 邊形折疊線框,該四邊形折疊線框所限定的區(qū)域形成所述基底的支撐面,并且,從該四邊 形折疊線框的每一角延伸的一第四折疊線與相鄰的一所述接合處相接,以將所述基底限定 成具有五個面的立體狀。
根據(jù)第一方面的另一實施方案中,所述容器還可包括至少一個把手,每一所述把手沿 至少一條曲線形折疊線鉸接到一所述側壁的邊緣上,當所述把手沿所述曲線形折疊線折疊 并與所述側壁脫離開共面關系后,所述側壁被限定在一彎曲狀態(tài)。優(yōu)選地,所述容器可包 括兩個相對的所述把手,每一所述把手沿一條曲線形折疊線鉸接到一所述側壁的邊緣上。 或者,所述容器可包括兩個相對的所述把手,每一所述把手沿兩條曲線形折疊線鉸接到一 所述側壁的邊緣上,所述兩條曲線形折疊線由一曲線形切口相接,當所述把手沿所述曲線 形折疊線折疊并與所述側壁脫離開共面關系后,所述曲線形切口形成一凸片和一缺口。
根據(jù)第一方面優(yōu)選地,所述容器還可具有一條對折折疊線,該對折折疊線將所述容器 分為基本上對等的兩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沿該對折折疊線鉸接到另一部分上,所述容器處 于平面狀態(tài)時,所述兩部分沿所述對折折疊線對折后能基本上重合,所述對折折疊線可在 相對的兩個側壁的邊緣的中點之間延伸,或者,在相對的兩個把手的邊緣的中點之間延伸。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形成可折疊容器的坯片,其由一張可折疊的薄片材 料構成,所述坯片具有折疊線,沿所述折疊線折疊所述薄片材料,能使所述坯片從平面狀 態(tài)變形到所述容器,所述坯片包括一基底、四個側壁、四個蹼板和四個凸片,每一所述蹼 板包括延伸入一側壁的一外側部分、延伸入相鄰側壁的一內側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內側和外 側部分之間的一中間部分,所述中間部分沿一第一折疊線鉸接到所述內側部分上并沿一第 二折疊線鉸接到所述外側部分上,所述第一和第二折疊線從所述蹼板的邊緣延伸并與所述 基底相會在一接合處,每一所述凸片沿一第三折疊線鉸接到一所述內側部分的邊緣上。
根據(jù)第二方面的一實施方案中,所述基底可具有一個由四條折疊線依次相接形成的四 邊形折疊線框,從該四邊形折疊線框的每一角延伸的一第四折疊線與相鄰的一所述接合處 相接。
根據(jù)第二方面的另一實施方案中,所述坯片還可包括至少一個把手片,每一所述把手 片沿至少一條曲線形折疊線鉸接到一所述側壁的邊緣上,當所述把手片沿所述曲線形折疊 線折疊并與所述側壁脫離開共面關系后,所述側壁被限定在一彎曲狀態(tài)。
根據(jù)第二方面優(yōu)選地,所述坯片還可具有一條對折折疊線,該對折折疊線將所述坯片 分為基本上對等的兩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沿該對折折疊線鉸接到另一部分上,所述坯片沿 該對折折疊線對折后,該對折折疊線兩側的所述薄片材料能基本上重合。
根據(jù)第二方面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和第二折疊線基本上等長,所述第一和第二折疊線夾 角的平分線與相鄰的基底的兩個邊中的每一邊之間的夾角為135度。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可折疊容器及其坯片,其有益的技術效果在于1、容器的角部與 相鄰的側壁之間沒有折疊線,其好處在于 一方面相鄰的兩側壁不能相對地轉動,并且容 器具有美觀的曲線形轉角,另一方面,諸側壁處在被彎曲的狀態(tài),從而產生有益的張緊力,
使容器更加穩(wěn)固,而且容器的容納效率高于外形方正的現(xiàn)有容器;2、所述坯片可具有一條 第一對折折疊線,坯片能對折重合進入雙層薄片狀態(tài),使其需要包裝的面積減少一半,從 而能減少外包裝材料的用量,坯片還可具有第二對折折疊線,坯片能進一歩對折進入四層 薄片狀態(tài),使其需要包裝的面積減少四分之三,以進一步減少外包裝材料的用量,并且所 述對折折疊線還可作為容器的容積標示線使用;3、容器的基底可被所述四邊形折疊線框和 第四折疊線限定成具有五個面的立體狀,其好處在于容器的基底和諸側壁之間的薄片材 料處于被彎曲的狀態(tài),能產生有益的張緊力,使容器更加穩(wěn)固,同時,所述四邊形折疊線 可提供一基本上平坦的支撐面,使容器不容易傾倒,并且,由于基底呈立體狀,因而在蹼 板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容器的深度,從而提高了容器的容納效率;4、容器可帶有把 手,所述把手與容器的側壁相互作用,從而能自動地保持在使用位置,并且同時起到穩(wěn)固 容器的作用,尤其是在把手被所述對折折疊線等分的實施例中,把手可阻止容器沿所述對 折折疊線發(fā)生變形;5、在優(yōu)選方案中,第一折疊線和相鄰的第二折疊線基本上等長,它們 的夾角的假想平分線與相鄰的基底的兩個邊中的每一邊之間的夾角為135度,其好處在于, 一方面蹼板的面積相對較小,從而能節(jié)省材料,另一方面,在折疊到使用狀態(tài)后,各側壁 的彎曲程度大體上相當,容器更加穩(wěn)固。
熟知此技術者可在閱讀說明書后,更可了解本發(fā)明的其它好處或目的。


現(xiàn)將僅以實例的方式,并通過參考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其中
所述附圖為
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可折疊容器的坯片的平面圖; 圖2a為圖1所示坯片處于未完全折疊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2b為由圖1所示坯片折疊成的容器的立體圖
圖2c為圖2b所示容器被倒置后的立體圖,其中更加清楚地示出了容器基底的立體形 狀和結構;
圖3a為圖1所示坯片增加了兩條對折折疊線后的平面圖; 圖3b為圖3a所示坯片經過對折折疊后的平面圖; 圖3c為圖3b所示坯片經過對折折疊后的平面圖; 圖3d為由圖3a至c所示坯片折疊成的容器的立體圖4為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可折疊容器的坯片的平面圖; 圖5為由圖4所示坯片折疊成的容器的立體圖6a為圖4所示坯片增加了一條對折折疊線后的平面圖; 圖6b為圖6a所示坯片經過對折折疊后的平面圖; 圖6c為由圖6a至b所示坯片折疊成的容器的立體圖7為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三的可折疊容器的坯片的平面圖; 圖8為由圖7所示坯片折疊成的容器的立體圖; 圖9為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四的提手的展開平面圖10a和圖10b為圖8所示容器和圖9所示提手接合后的立體圖,其中,圖10b中清 楚地示出了容器棊底的立體形狀和結構,以及提手的鎖片和容器的切口互鎖的結構;
附圖并沒有依照真正的比例繪示,因此本發(fā)明并不限定在圖示中的比例。 所附平面圖中的線條的含義如下-
單實線-代表輪廓線(或切割線);
單虛線--------代表折疊線;
點虛線代表假想線,不是實際加工線。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現(xiàn)請參見附圖1,其中示出處于未折疊的平面狀態(tài)的坯片10,其由一張塑 料薄片或類似可折疊的薄片材料構成,該坯片10設有刻劃入薄片本體的多條折疊線,沿所 述折疊線折疊所述材料,能使所述坯片10從平面狀態(tài)變形到附圖2a至c所示的容器90。
所述坯片10的邊緣具有兩個相對的側邊20、 30和另兩個相對的側邊40、 50,諸側邊 由四個斜邊28a至d和四個凸片19a至d的大體呈"U"形的邊相接。
一第一折疊線16 (a至d)和一第二折疊線17 (a至d)分別從一斜邊28 (a至d)的
兩端延伸到坯片10上視具體情況而定的一接合處21 (a至d),諸接合處21a至d定位成 在折疊到使用狀態(tài)時,諸接合處21a至d之間的區(qū)域足以形成能使容器自立的基底39。諸 接合處21a至d之間的假想連線為基底39假想的邊,所述基底39的假想邊依次相接成一 四邊形,本實施例中,基底39的假想邊相接成正方形,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為長方形, 在此,所用詞"假想的"是指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基底39的諸邊實際上不形成折疊線。
所述第一折疊線16a至d和一第二折疊線17a至d限定出了四個蹼板11、 12、 13和14, 諸蹼板中的每一個基本上相似,在此將僅對第一蹼板11進行詳細描述。第一蹼板11包括 一中間部分llb、 一外側部分lla和一內側部分llc,所述中間部分llb沿一第一折疊線16a 鉸接到所述內側部分llc上并沿一第二折疊線17a鉸接到所述外側部分11a上。沿第一折疊 線16a和第二折疊線17a,所述中間部分lib能被折疊在所述內側部分llc和外側部分lla 之間。相似地,第二蹼板12包括一中間部分12b、 一外側部分12a和一內側部分12c,第 三蹼板13包括一中間部分13b、 一外側部分13a和一內側部分13c,第四蹼板14包括一中 間部分14b、 一外側部分14a和一內側部分14c。
所述第一折疊線16a至d和第二折疊線17a至d還限定出在第一蹼板11和第二蹼板 12之間延伸的一第一側壁22,在第二蹼板12和第三蹼板13之間延伸的一第二側壁55,在 第三蹼板13和第四蹼板14之間延伸的一第三側壁33,在第四蹼板14和第一蹼板11之間 延伸的一第四側壁44,在此,所用詞"延伸"是指諸所述部分之間實際上不形成折疊線。
所述坯片10包括四個凸片19a至d,其中的每一個基本相似,并以相同的標號加上不 同的字母示出,在此將僅對第一凸片19a進行詳細描述。第一凸片19a沿一第三折疊線15a 鉸接到所述第一蹼板ll的內側部分llc的邊緣上,本實施例中,第一凸片19a還具有一第 五折疊線36a,第五折疊線36a與第三折疊線15a平行并間隔開適當?shù)木嚯x,以使第一凸片 19a可以便利地與所述內側部分llc進行對折。相似地,第二凸片19b沿一第三折疊線15b 鉸接到所述第二蹼板12的內側部分12c的邊緣上,并具有一第五折疊線36b;第三凸片19c 沿一第三折疊線15c鉸接到所述第三蹼板13的內側部分13c的邊緣上,并具有一第五折疊 線36c;第四凸片19d沿一第三折疊線15d鉸接到所述第四蹼板14的內側部分14c的邊緣 上,并具有一第五折疊線36d。
諸所述蹼板ll、 12、 13和14與相接的凸片19a至d可折疊成容器90的角部20a至d (請參照附圖2a和2b),其中,第一蹼板ll和第一凸片19a形成第一角部20a,第二蹼板 12和第二凸片19b形成第二角部20b,第三蹼板13和第三凸片19c形成第三角部20c,第 四蹼板14和第四凸片19d形成第四角部20d。
本實施例中,所述基底39具有一個由四條依次相接的折疊線26a至d形成的四邊形折 疊線框,并且從每個接合處21 (a至d)延伸出一第四折疊線18 (a至d)至相鄰的該四邊 形折疊線框的一角93 (a至d)。所述基底39包括一支撐面92和四個斜面95a至d,其中, 所述四邊形折疊線框所限定的區(qū)域形成所述支撐面92,所述四個斜面95a至d包括第一斜 面95a、第二斜面95b、第三斜面95c和第四斜面95d,其中的每一個基本相似,在此,僅 對第一斜面95a進行詳細描述,所述第一斜面95a沿折疊線26a與所述支撐面92鉸接、沿 一第四折疊線18b與第二斜面95b鉸接、沿另一第四折疊線18a與第四斜面95d鉸接,并 且,所述第一斜面95a與第一側壁22—體連接,在折疊到使用狀態(tài)時,所述諸面不共面, 基底39呈立體狀,其好處將在后面進行描述。
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第一折疊線16a至d和相鄰的第二折疊線17a至d等長,它們 的夾角的假想平分線與相鄰的基底39的兩個假想的邊中的每一邊之間的夾角為135度,其 好處在于 一方面蹼板的面積相對較小,從而能節(jié)省材料,另一方面,在折疊到使用狀態(tài) 后,各側壁的彎曲程度大體上相當,容器更加穩(wěn)固。
將坯片10從平面狀態(tài)折疊到使用狀態(tài)的容器卯的方法是請參照圖2a,其中示出的 四個角部20a至d分別處在不同的折疊狀態(tài),由于諸角部20a至d中的每一個的折疊方法 基本相同,在此僅詳細描述第一角部20a的折疊方法。將第一折疊線16a向內折疊,并將 第二折疊線17a向外折疊(相對于容器的內部而言),使第一蹼板11的中間部分lib面向容 器外側,外側部分lla處在中間部分llb的外側,內側部分llc處在中間部分llb的內側, 從而使第一蹼板11進入折疊狀態(tài),然后,將第一凸片19a塞到所述中間部分llb和外側部 分lla之間,以將第一角部20a保持在折疊狀態(tài)。以同樣方法折疊出其它三個角部20b至d, 經過所述折疊,請參照附圖2b,諸側壁22、 33、 44和55被自動地立于基底39的周邊,從 而能形成使用狀態(tài)的容器90。
值得注意地是,本實施例中,諸接合處21a至d之間的區(qū)域所形成的基底39呈立體狀, 請參照附圖2c,其為圖2b所示容器90被倒置后的立體圖,其中更加清楚地示出了基底39 的立體形狀和結構??梢钥闯?,所述基底39被所述四邊形折疊線框和諸第四折疊線18a至 d限定成具有五個面的立體狀,所述五個面包括一支撐面92和四個斜面95a至d,所述諸 面不共面,其好處在于 一方面基底39和諸側壁之間的薄片材料處于被彎曲的狀態(tài),從而 產生有益的張緊力,使容器更加穩(wěn)固,另一方面,所述四邊形折疊線框提供了一基本上平 坦的支撐面92,容器不容易傾倒,并且,由于基底39呈立體狀,因而在蹼板ll、 12、 13 和14的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容器的深度,從而提高了容器的容納效率。在其它實施 例中,基底39也可不具有所述四邊形折疊線框和第四折疊線,基底的形狀為一自然形成的 曲面狀,或者,在諸接合處21a至d之間以折疊線依次相接,以放平它們之間的基底39。
為了減少包裝坯片10所需包裝材料的用量和便于儲存、運輸坯片,坯片10可進一步 具有一條或兩條對折折疊線,坯片10被每一所述對折折疊線等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沿 所述對折折疊線與另一部分鉸接,例如附圖3a所示出的坯片10還包括一條第一對折折疊 線45和一第二對折折疊線46。第一對折折疊線45在坯片10的兩個相對的側邊20和30的
中點之間延伸,第二對折折疊線46在另兩個相對的側邊40和50的中點之間延伸。請參照 附圖3b,坯片10沿第一對折折疊線45對折后,該折疊線兩側的所述薄片材料能基本上重 合,形成雙層薄片,其中的每一層薄片的面積為坯片10面積的一半,請參照附圖3c,所述 雙層薄片還可沿第二對折折疊線46進一步對折,形成四層薄片,其中的每一層薄片的面積 為坯片10面積的四分之一。請參照圖3d,其中示出由圖3a至c所示的坯片10折疊成的容 器90的立體圖,可以看出,由于容器的基底39呈立體狀,對側壁22、 33、 44、 55起到制 約作用,因而容器不容易沿對折折疊線45、 46產生變形。
實施例二現(xiàn)請參見附圖4,其中示出處于未折疊的平面狀態(tài)的坯片110,所述坯片110 與圖1示出的第一實施例的坯片10的對應部分描述基本相同,并使用相同的參考數(shù)字來表 示對應的部分,因此,現(xiàn)只對其中的差別進行詳細描述。
所述坯片110與附圖1所示的坯片10的區(qū)別在于坯片110還包括兩個相對的把手片 60a和60b,從而能折疊成帶有把手的容器190 (參見圖5)。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把手片60a 從第一側壁22的邊緣向外突出并沿一條曲線形折疊線91a鉸接到第一側壁22的邊緣上, 第一把手片60a呈具有曲線形邊緣的彎月形,所述曲線形邊緣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曲線形折 疊線91a的兩端重合;第二把手片60b從第三側壁33的邊緣向外突出并沿另一條曲線形折 疊線91b鉸接到第三側壁33的邊緣上,第二把手片60b呈具有曲線形邊緣的彎月形,所述 曲線形邊緣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曲線形折疊線91b的兩端重合。在其它實施例中,把手片可 以是其它適合的形狀。
將坯片110折疊成容器190的方法的描述,與圖2a所示容器90中相應方法的描述基 本相同,在此僅對其中的差別進行描述,請參照圖5,為了形成所述把手,將所述第一把手 片60a沿曲線形折疊線91a向容器外側折疊(相對于容器的內部而言), 一旦第一把手片60a 與第一側壁22脫離開共面關系,第一把手片60a便能自動地折向容器的外側,形成所述把 手,值得注意地是由于第一把手片60a的制約作用,第一側壁22沿曲線形折疊線91a被 限定成一曲面狀,這使得容器更加穩(wěn)固,并且由于第一側壁22的制約作用,第一把手片60a 沿曲線形折疊線91a被限定成一曲面狀,并使其不能沿曲線形折疊線91a任意轉動,從而 大體上被保持在一相對固定的位置。同樣,將所述第二把手片60b沿曲線形折疊線91b向 容器外側折疊,使其與第三側壁33脫離共面關系,形成另一個所述把手。
為了減少包裝坯片110所需包裝材料的用量和便于儲運坯片110,坯片110可進一步具 有一條對折折疊線,坯片110被所述對折折疊線等分成兩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沿所述對折 折疊線與另一部分鉸接,例如附圖6a所示出的坯片110還包括一條對折折疊線47,該對折 折疊線47在兩個相對的把手片60a和60b的邊緣的中點之間延伸。請參照附圖6b,坯片 110沿該對折折疊線47對折后,該折疊線兩側的所述薄片材料能基本上重合,形成雙層薄
片,其中的每一層薄片的面積為坯片110面積的一半,并且,值得注意的有益技術效果是-請參照圖6c,將坯片110折疊成容器190后,由于第一把手片60a和鄰接的第一側壁22不 共面,并且能相互制約,第二把手片60b和鄰接的第二側壁33不共面,并且能相互制約, 因而容器190不會沿所述對折折疊線47發(fā)生變形。
實施例三現(xiàn)請參見附圖7,其中示出處于未折疊的平面狀態(tài)的坯片210,所述坯片210 與圖1示出的第一實施例的坯片10的對應部分描述基本相同,并使用相同的參考數(shù)字來表 示對應的部分,因此,現(xiàn)只對其中的差別進行詳細描述。
所述坯片210與附圖1所示的坯片10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坯片210還包括兩個相對的把 手片70a和70b,兩把手片中的每一個基本相似,并以相同的標號加上不同的字母示出,在 此僅對第一把手片70a進行詳細描述。第一把手片70a沿兩條曲線形折疊線71a和72a鉸接 到第一側壁22的邊緣上,所述兩條曲線形折疊線71a和72a的相鄰端由一曲線形切口 73a 相接,所述曲線形切口 73a從第一側壁22的邊緣向外突出,從而形成一凸片74a,所述切 口 73a可以使第一把手片70a更容易被折疊,所述凸片74a的好處在于 一方面在使用者 的拇指部位和容器內部之間形成一有益的屏障,使得使用者可平穩(wěn)地把持容器,并且在盛 裝熱燙的物料時,所述凸片74a起到隔熱的作用,同時也具有防止使用者的手部接觸到內 容物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其它配有提手的實施例中,凸片74a可以和提手的提梁相抵, 從而使提梁始終保持在一相對固定的位置,這一方面將在實施例四中進行詳細描述。
所述坯片210與附圖1所示的坯片10的另一區(qū)別在于各所述接合處21 (a至d)還 具有一條短的曲線形折疊線24 (a至d),所述短折疊線24a至d起到減少接合處21a至d 的材料變形和引導折疊的作用,并且,其最好設在材料變形較大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 所述短折疊線24a至d從接合處21a至d向所述內側部分的一側延伸,在其它實施例中, 各所述接合處21 (a至d)可具有多條類似的短折疊線。
將坯片210折疊成容器290的方法的描述,與圖2a所示容器90的相應方法的描述基 本相同,在此僅對其中的差別進行描述,請參照圖8,為了形成所述把手,將所述第一把手 片70a沿兩條曲線形折疊線71a和72a向容器外側折疊(相對于容器的內部而言),使其與 第一側壁22脫離開共面關系,形成一個所述把手,同樣,將所述第二把手片70b沿兩條曲 線形折疊線71b和72b向容器外側折疊,使其與第三側壁33脫離開共面關系,形成另一個 所述把手。
實施例四現(xiàn)請參見附圖9,其中示出了處于未折疊的平面狀態(tài)的提手80,其由一張 塑料薄片或類似可折疊的薄片材料構成,所述提手80可與實施例三中所述容器290相接合, 請參照附圖10a和10b,其中示出了圖8所示可折疊容器290和圖9所示提手80接合后形
成的帶提手的容器。
本實施例中,所述提手80包括一條形提梁81和兩個鎖片82a和82b,兩個鎖片82a和 82b分別沿折疊線86a和86b鉸接到所述提梁81的兩端邊87a和87b上。
兩個鎖片82a和82b中的每一個基本上相似,并以相同的標號加上不同的字母示出, 在此僅對第一鎖片82a進行詳細描述,第一鎖片82a包括一主體部分85a和兩個錨片83a 和84a,兩個錨片83a和84a分別沿折疊線E鉸接到主體部分85a的兩側邊上,其中,鎖片 主體部分85a兩側之間的寬度X不大于實施例三中所述切口 73a、 b的寬度V,鎖片主體部 分85a兩側之間的寬度X的1/2與一錨片兩側的寬度Y之和大于所述切口的寬度V,因此, 當所述主體部分85a和鄰接的兩個錨片83a和84a沿折疊線E對折后,可一起插入到一所 述切口 73a中,然后再將兩錨片83a和84a展開,這樣可將第一鎖片82a有效地鎖定在所述 切口73a中(請參照附圖10a和10b)??梢灶A見,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鎖片82a、 b的結 構或形狀可以是其它適合的結構或形狀。
所述提梁81的兩端邊87a和87b中的每一個的寬度W最好大于所述切口的寬度V,使 得提梁81不能插入到切口73a、 b中,以便保持在所述容器290的上方。
本實施例中,所述凸片74a、 b可與提梁81的端部相抵,以支撐提梁81,使其不能接 觸到容器的內容物,并且為使用者的手部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請參照附圖10b,其中清楚地示出了容器290的基底39的立體形狀和結構,并清楚地 示出了第一鎖片82a和切口 73a進行互鎖的結構。
為了方便使用者提起容器,本實施例中,提梁81的邊緣呈波浪狀,可以預見,在其它 實施例中,提梁81的形狀可以是其它適合的形狀。
應了解的是,在此所使用的方向參考詞,例如"上"、"端"、"側"、"內"、"外""斜" 等并未使每個所述板或面受限于這些方位,而只是起到將這些板或面彼此區(qū)分開的作用; 對于鉸接式連接的任何引用不應理解為必定是指只有一個單一的折疊線,事實上,可以想 象得到在不偏離發(fā)明范圍的情況下,鉸接式連接可通過一個或多個下述方式形成,即一 單面刻痕線、 一雙面刻痕線、 一折疊線、 一弱化線或柔軟線等,并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 根據(jù)具體的生產需要,所述相會在一接合處的兩條折疊線或相會在一接合處的折疊線和輪 廓線可被加工成相交在一接合點,也可被加工成停止在將要相會的地方,即并沒有真正地 相交,這并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所述坯片的正反面是可以互換的,只需反向折疊即可。
以上列舉了本發(fā)明的部分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包含本發(fā)明所述部件或根據(jù)本說明 書所進行各種合理組合而成的可折疊容器,也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折疊容器,該容器由坯片形成,所述坯片由一張可折疊的薄片材料構成,所述坯片具有折疊線,沿所述折疊線折疊所述薄片材料,能使所述坯片從平面狀態(tài)變形到所述容器,所述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一基底和從基底延伸的四個側壁,諸所述側壁由四個角部相接,每一所述角部包括一蹼板和一凸片,所述蹼板具有延伸入一側壁的一內側部分、延伸入相鄰側壁的一外側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內側和外側部分之間的一中間部分,所述中間部分沿一第一折疊線鉸接到所述內側部分上并沿一第二折疊線鉸接到所述外側部分上,所述第一和第二折疊線從角部的邊緣延伸并與所述基底相會在一接合處,所述凸片沿一第三折疊線鉸接到所述內側部分的邊緣上,該凸片塞入所述中間部分與外側部分之間的空隙中,以將所述角部保持在折疊狀態(tài)。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具有一個由四條折疊線依 次相接形成的四邊形折疊線框,該四邊形折疊線框所限定的區(qū)域形成所述基底的支撐面, 并且,從該四邊形折疊線框的每一角延伸的一第四折疊線與相鄰的一所述接合處相接,以 將所述基底限定成具有五個面的立體狀。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還包括至少一個把手,每 一所述把手沿至少一條曲線形折疊線鉸接到一所述側壁的邊緣上,當所述把手沿所述曲線 形折疊線折疊并與所述側壁脫離開共面關系后,所述側壁被限定在一彎曲狀態(tài)。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疊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兩個相對的所述把手, 每一所述把手沿一條曲線形折疊線鉸接到一所述側壁的邊緣上。
5、 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可折疊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還具 有一條對折折疊線,該對折折疊線將所述容器分為基本上對等的兩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沿 該對折折疊線鉸接到另一部分上,所述容器處于平面狀態(tài)時,所述兩部分沿所述對折折疊 線對折后能基本上重合。
6、 一種用于形成可折疊容器的坯片,其由一張可折疊的薄片材料構成,所述坯片具有 折疊線,沿所述折疊線折疊所述薄片材料,能使所述坯片從平面狀態(tài)變形到所述容器,所 述坯片的特征在于所述坯片包括一基底、四個側壁、四個蹼板和四個凸片,每一所述蹼 板包括延伸入一側壁的一外側部分、延伸入相鄰側壁的一內側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內側和外 側部分之間的一中間部分,所述中間部分沿一第一折疊線鉸接到所述內側部分上并沿一第 二折疊線鉸接到所述外側部分上,所述第一和第二折疊線從所述蹼板的邊緣延伸并與所述 基底相會在一接合處,每一所述凸片沿一第三折疊線鉸接到一所述內側部分的邊緣上。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具有一個由四條折疊線依次相接 形成的四邊形折疊線框,從該四邊形折疊線框的每一角延伸的一第四折疊線與相鄰的一所 述接合處相接。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坯片還包括至少一個把手片,每一所 述把手片沿至少一條曲線形折疊線鉸接到一所述側壁的邊緣上,當所述把手片沿所述曲線 形折疊線折疊并與所述側壁脫離開共面關系后,所述側壁被限定在一彎曲狀態(tài)。
9、 如權利要求6至8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坯片還具有一條對折折疊線,該對折折疊線將所述坯片分為基本上對等的兩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沿該對折 折疊線鉸接到另一部分上,所述坯片沿該對折折疊線對折后,該對折折疊線兩側的所述薄 片材料能基本上重合。
10、 如權利要求6至8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折疊線基本上等長,所述第一和第二折疊線夾角的平分線與相鄰的基底的兩個邊中的每一邊之間的夾角為135度。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折疊容器(190)及其坯片,由一張可折疊的薄片材料構成,所述坯片能從平面狀態(tài)折疊成所述容器。所述容器(190)包括一基底(39)、四個側壁(22、33、44、55)、四個角部(20a~d)和兩個相對的把手(60a、60b)。所述容器(190)具有一條對折折疊線(47),容器(190)處于平面狀態(tài)時,該對折折疊線(47)兩側的薄片材料能基本上對折重合。所述基底(39)具有一個由四邊形折疊線框形成的支撐面(92),并且從該四邊形折疊線框的每一角(93)延伸出一第四折疊線(18),將基底(39)限定成具有五個面的立體狀。
文檔編號B65D5/20GK101172526SQ20071000718
公開日2008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1月3日
發(fā)明者李文廣 申請人:李文廣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