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包裝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包裝箱,尤其涉及在內部容納包裝飲料容器或食品等其他物品的包裝箱。
背景技術:
以前,例如作為集中容納飲料容器等的包裝箱,一般使用瓦楞紙板制的瓦楞紙箱。這種瓦楞紙箱的四個側面中長度較短的側面(以下稱為“短側面”)是飲料容器的取出口。具體而言,在短側面,呈長方形的兩塊外折板從上面部和下面部的兩側相對延伸的同時,內折板分別從連接上面部和下面部的各長側面部延伸,各外折板的邊緣部相互呈對接狀態(tài)與內折板粘接。如此封閉包裝箱的開口部。
但是,上述現有例的包裝箱存在以下問題。即兩塊外折板如上所述呈長方形狀。因此,開箱人員將手插入兩塊外折板的間隙部分想要開封包裝箱時,有時手會沿外折板的邊緣滑脫,使手受傷。
為解決這種問題,有幾個公開的發(fā)明。第一個發(fā)明中提出(1)將外折板的邊緣做成波紋狀,(2)在外折板的邊緣部隔開一定間隔設置圓弧切口等方案。該發(fā)明可通過抑制開封時手滑而防止劃傷手(參照專利文獻1)。
另外,圖11所示的其它包裝箱51的發(fā)明以在外折板57處按4mm~20mm范圍的規(guī)定間隔設置突起部57a為其特征。設置這種突起部57a的理由也是因為可以在外折板57的邊緣部抑制手滑脫,防止傷手(參照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02-370728號公報(特別是圖1至圖8)。
專利文獻2日本國特開2002-326624號公報(特別是圖1與圖6)。
發(fā)明內容
但是,上述各現有例的包裝箱存在以下問題。即為了抑制手滑脫而在外折板的邊緣部設置突起部的包裝箱,如圖11所示,為了讓手易于插入各外折板間而使波峰部與波峰部相對,但是,在兩個外折板的邊界區(qū)域出現較大間隙。因此,從該間隙處有可能混入異物、或者侵入蟲子至包裝箱內部。因此,在本發(fā)明中,提供一種包裝箱,可以封閉開口部來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通過設置手抓部而避免外折板不易抓住的缺點。
鑒于上述課題,本發(fā)明是通過至少兩塊折板的邊緣部的接近來關閉開口部的包裝箱,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折板的邊緣部設置有凸部和凹部,對應于一側折板的凸部而設置另一側折板的凹部。
而且,本發(fā)明的包裝箱的特征在于,上述折板的凸部及凹部由波紋形狀的波峰部與波谷部形成。
而且,本發(fā)明的包裝箱的特征在于,上述折板的邊緣部的波紋形狀由高度不同的波峰部與波谷部的組合構成。
而且,本發(fā)明的包裝箱的特征在于,上述折板的凸部與凹部形成為圓弧狀。
而且,本發(fā)明的包裝箱的特征在于,上述凸部形成于一側的折板上,同時上述凹部形成于另一側的折板上。
而且,本發(fā)明的包裝箱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側折板上的與另一側折板相對向側的角部形成有規(guī)定的手抓部。
而且,本發(fā)明的包裝箱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手抓部的兩側形成有規(guī)定的缺口。
而且,本發(fā)明的包裝箱的特征在于,上述缺口形成為曲線狀。
而且,本發(fā)明的包裝箱的特征在于,上述折板的手抓部的厚度形成得比折板的其他部分的厚度薄。
此外,本發(fā)明的包裝箱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折板的手抓部與其以外部分的界線區(qū)域形成有規(guī)定的折線。
根據本發(fā)明,不僅可以防止異物混入或者蟲子侵入包裝箱內,而且還可以防止開封人員在折板的邊緣部使手受傷。
圖1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形式的包裝箱的立體圖。
圖2是與圖1中的局部II對應的放大圖。
圖3是圖1所示包裝箱的展開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形式,是與圖1中的局部II對應的放大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形式,是與圖1中的局部II對應的放大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形式,是與圖1中的局部II對應的放大圖。
圖7是圖1所示的手抓部的第一變形例,是與圖3中的局部VII對應的放大圖。
圖8是圖1所示的手抓部的第二變形例,是與圖3中的局部VII對應的放大圖。
圖9是圖1所示的手抓部的第三變形例,是與圖3中的局部VII對應的放大圖。
圖10是圖1所示的手抓部的第四變形例,是與圖3中的局部VII對應的放大圖。
圖11是表示現有包裝箱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根據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形式。說明中記載為“上”或“下”的部分僅為便于說明而表示相對的位置關系,這些詞語并無特別限制發(fā)明的意思。
圖1為本實施形式中包裝箱1的立體圖。如該圖所示,包裝箱1大致呈六面體形,由上面部3、下面部5以及四個側面部7、9、11和13組成。為了便于說明,在四個側面部7、9、11和13中,分別將長度較短的兩個側面部定義為短側面部7和9,將長度較長的兩個側面部定義為長側面部11和13。
上面部3、下面部5以及兩個長側面部11和13是由無縫的一張瓦楞紙板構成的。另外,兩個短側面部7和9由從上面部3和下面部5分別延伸出的兩塊外折板7a、7b以及9a、9b(參照圖3)關閉而形成(外折板9a、9b與外折板7a、7b一樣,故在以下的說明中省略)。但是,實際上在外折板7a、7b的內側設有兩塊內折板15,外折板7a、7b與這些內折板15相互粘接。圖1中的各內折板15的前端雖然只達到外折板7a、7b波紋形狀開始位置附近,但是,通過采用更長的內折板在與波紋形狀部分重疊的情況下關閉包裝箱1的開口部,可進一步提高密封性。在此,上述的所謂“關閉開口部”,是指除了通過各外折板7a、7b而幾乎完全密封的情況之外,還包含以可防止異物混入等程度而大致密封的情況。
其次,就本發(fā)明的特征之一、即在各外折板7a、7b的邊緣部形成的波紋形狀加以說明。圖2為圖1中雙點劃線所示的局部II的放大圖。如該圖所示,各外折板7a、7b的邊緣部呈波紋形狀,并且以從上面部3延伸的外折板7a的凸部(波峰部)8a1與從下面部5延伸的外折板7b的凹部(波谷部)8b1相對向的方式而分別配置。而且,各外折板7a、7b邊緣部的波紋形狀與其間隔距離相互基本一致,各邊緣部相互接近,所以在從上面部3延伸的外折板7a與從下面部5延伸的外折板7b的配合部幾乎不產生間隙。因此可防止成為現有問題的異物混入或蟲子等侵入到包裝箱中的情況發(fā)生。
如上所述,由于在外折板7a、7b間的配合部沒有間隙產生,所以有可能對外折板7a、7b與內折板15間的粘接進行剝離時會比較困難。為此,本實施形式在此方面也進行了鉆研。即在外折板7a、7b的各個角部形成有規(guī)定的手抓部17。在該手抓部17的兩側設置規(guī)定的缺口18,夾在這些缺口18中的部分就是用手指實際抓持的部分。由于手抓部17未與內折板15粘接,同時其在兩側形成有缺口18,所以即便用很小的力也可以容易地拉開。另外,在本實施形式中,雖然各外折板7a、7b的所有角部都形成有手抓部(共計8處)(參照圖3),但也可以考慮在整個包裝箱1上僅設置一處,或在特定的外折板設置兩處的應用例。
圖3為本實施形式中包裝箱1的展開圖。如該圖所示,組裝前的包裝箱1以第一長側面部13、下面部5、第二長側面部11以及上面部3的順序呈連接狀,在各長側面部11、13的兩側連有內折板15,在上面部3及下面部5的兩側連有外折板7a、7b、9a和9b。同時,在圖中最上方的長側面部13連有涂膠部19,在組裝時,該涂膠部19與上面部3粘接。另外,圖中的虛線表示為形成六面體而折彎的位置,為了使該部分易于折彎,也可以對該部分進行壓線加工。另外,本實施形式中的包裝箱1是從一塊瓦楞紙板切割加工而成的,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單獨準備各構件,再分別連接成形。
其次,就本實施形式中包裝箱1的開封工序,根據圖1所示進行說明。首先,開箱人員抓住形成于外折板7a、7b角部的手抓部17并將其拉起。手抓部17被拉起后,如果再進一步拉外折板7a、7b的手抓部,則外折板7a、7b與內折板15間的粘接就會逐漸被剝離。此時,待外折板7a、7b打開一定程度后,將手插入各外折板7a與7b之間,抓住外折板7a、7b的邊緣部,即可完全打開外折板7a、7b。此時,由于外折板7a、7b的邊緣部如上所述呈波紋形狀,可防止手滑,所以能夠防止手在外折板7a、7b的邊緣部受傷。
其次,就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形式進行說明。圖4為對本發(fā)明的特征部分、即外折板的邊緣部施加變形后的實施形式。如該圖所示,在各外折板37a、37b的邊緣部形成的波紋形狀的位置相互錯位。即從上面部延伸的外折板37a的凸部(波峰部)38a1的位置與從下面部延伸的外折板37b的凹部(波谷部)38b1在橫方向上錯位距離D。如此,即使兩個波紋形狀的凸部和凹部的位置不完全一致,多少有些錯位,但只要凸部和凹部的位置在某種程度上能相應地靠近配置,也可以防止異物混入或蟲子等侵入包裝箱內。
其次,就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形式,根據圖5進行說明。圖5也與圖4同樣,是對本發(fā)明的特征部分、即外折板的邊緣部施加變形后的實施形式。如此圖所示,在各外折板47a、47b的邊緣部形成的波紋形狀由高度不同的波峰部和波谷部組合而成。具體而言,高度較高的凸部(凹部)48a1(48b1)和高度較低的凸部(凹部)48a2(48b2)相互交叉。如此,即使波紋形狀高度不同,只要兩方的邊緣部相互具有同樣的形狀,也可以有效地防止異物混入或蟲子等侵入包裝箱內。
其次,就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形式,根據圖6進行說明。圖6也與圖4同樣,是對本發(fā)明的特征部分、即對外折板的邊緣部施加變形后的實施形式。如此圖所示,在各外折板57a、57b的邊緣部形成有圓弧狀(具體而言為半圓狀)的凸部58a1和凹部58b1。具體而言,在從上面部延伸的外折板57a的邊緣部按一定的間隔形成有圓弧狀的凸部58a1,與此相對應,在從下面部延伸的外折板57b的邊緣部形成有圓弧狀的凹部58b1。如此,圓弧狀的凸部58a1與凹部58b1的組合也可以有效地防止異物混入或蟲子等侵入包裝箱內。
其次,根據圖7所示,就手抓部的第一變形例進行說明。圖7是對應于圖3中圓VII所示部分的放大圖。圖1中的缺口18呈銳角狀,而本變形例中的缺口18b呈曲線狀。如此,通過把手抓部17b兩側的缺口18b形成為曲線狀,從而在拉開手抓部17b時所產生的應力不會集中在特定部位,從而可有效地防止瓦楞紙板的破損。
圖8為表示手抓部的第二變形例的圖。如此圖所示,本變形例的手抓部17d,為便于折彎,以折線18d為分界線被壓扁,使其厚度較其它部分薄。此手抓部17d的結構是在從瓦楞紙板等材料剪切包裝箱時加工的。只要手抓部17d的厚度較其它部分薄即可,并無特別限定,如果達到原有厚度的一半左右,手指即可容易地插入與內折板15之間的空間中。而且,對手抓部17d的大小也并無特殊限定要求。此外,折線18d未必一定是直線,曲線也可以。另外,本變形例中,在手抓部17d與其它部分的分界線處設有折線18d,但是在本發(fā)明中不形成折線也可以。
圖9為表示手抓部的第三變形例的圖。在該變形例的手抓部17e處,在與其它部分的分界線位置上形成有與第二變形例相同的折線18e2。而且,從該折線18e2的中點朝向外折板的角部還形成有一條折線18e1。折線18e1與折線18e2相互大致呈直角。開箱人員抓持如此形成的手抓部17e時,首先沿折線18e2折彎手抓部17e,然后將手抓部17e沿折線18e1向內折。由此,由于厚度關系而不易抓住的手抓部17e將與手指肚良好吻合,更加用力拉即可以剝離與內折板15的粘接。
在上述第一~第三變形例中,如圖10所示,通過在手抓部17c處印刷標記18c,可以為開箱人員明確指示應最先抓住的部位。
本發(fā)明可適用于包裝飲料容器或食品等商品的包裝箱。
權利要求
1.一種包裝箱,通過至少兩塊折板的邊緣部的接近而關閉開口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折板的邊緣部設有凸部和凹部,對應于一側折板的凸部而設置另一側折板的凹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箱,其特征在于,上述折板的凸部及凹部由波紋形狀的波峰部及波谷部形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包裝箱,其特征在于,上述折板的邊緣部的波紋形狀由高度不同的波峰部與波谷部的組合構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箱,其特征在于,上述折板的凸部與凹部形成為圓弧狀。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包裝箱,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形成于一側的折板上,同時上述凹部形成于另一側的折板上。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裝箱,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側折板上的與另一側折板相對向側的角部形成有規(guī)定的手抓部。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包裝箱,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手抓部的兩側形成有規(guī)定的缺口。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包裝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缺口形成為曲線狀。
9.如權利要求6~8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裝箱,其特征在于,上述折板上的手抓部的厚度形成得比折板的其他部分的厚度薄。
10.如權利要求6~9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裝箱,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折板上的手抓部與其以外部分的界線區(qū)域形成有規(guī)定的折線。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以防止異物混入或蟲子等侵入內部的包裝箱。本發(fā)明的包裝箱至少通過兩塊折板而關閉開口部,各折板相互相對向而接近的邊緣部上設有凸部及凹部,對應于一側折板的凸部而設置另一側折板的凹部。
文檔編號B65D5/06GK1911743SQ200610110989
公開日2007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8月11日
發(fā)明者中野友春 申請人:三得利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