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包裝用袋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區(qū)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開封用的撕裂線的包裝用袋體。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圖11(A)的正視圖和圖11(B)的展開圖所示的包裝有袋體已為人所知。該包裝用袋體1000,為了容易地進行開封作業(yè),在袋體1000的相對的一對面上設有縫紉機線跡狀或變形縫紉機線跡狀的撕裂線(以下將設在相互相對的一面1000A上的撕裂線稱為“撕裂線2000”,將設在另一面1000B上的撕裂線稱為“撕裂線3000”)。該現(xiàn)有技術的包裝用袋體1000利用分別設在第一面1000A和第二面1000B上的撕裂線2000和撕裂線3000的部分進行撕裂而可容易地進行開封作業(yè)。例如,在日本實用新型登記第2566444號中公開了設有變形縫紉機線跡狀的撕開線的包裝用袋體。
但是,圖11(A)及圖11(B)所示那樣的現(xiàn)有的包裝用袋體1000,如圖12(A)所示,開封后形成的袋體1000的開封4000容易以密接的狀態(tài)關閉,存在在需要時難以迅速地打開該開封4000將袋體1000中的被包裝物容易地取出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做出的,其目的提供一種可以容易制造、開封作業(yè)容易,可以容易地進行開封后的開封口開閉的包裝用袋體。
本發(fā)明人,反復深入地進行了用于達到上述目的的研究,其結果,發(fā)現(xiàn)了如下的情況,如圖12B的展開圖所示,現(xiàn)有的包裝用袋體1000,沿形成著開封后形成的開口4000的第一面的撕裂線2000的緣部分5000和沿第二面的撕裂線3000的緣部分6000相互容易密接,因此,開封口4000容易關閉,當一旦關閉了時,不容易用指尖捏住其緣部分5000或緣部分6000的一方,從而是上述問題的產(chǎn)生的很大的原因。而且,發(fā)現(xiàn)了如下的情況,即,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通過在開封后形成的開封口上形成可以用手指捏住的部分(以下稱為捏頭部分),即使在開封后閉口后也可以用其捏頭部分容易地打開開封口。
即,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具有相互相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面及第二面的每一個上形成著相互平行地設置的第一撕開線及第二撕開線、以及配置在第一撕開線和第二撕開線之間、且由相對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具有傾斜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構成的第三撕裂線,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規(guī)定開封方向向相反方向傾斜地被形成。
如上所述,由于相對規(guī)定開封方向向相反方向傾斜地形成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因此在開封后的開封口上按照這些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形成捏頭部分。因此,可以利用該捏頭部分容易地進行開封口的開閉。另外,由于第三撕裂線配置在第一撕裂線與第二撕裂線之間,捏頭部分確實地形成在開封后的開封口的所希望的區(qū)域。
在此,所謂“撕裂線”指的是在形成包裝用袋體的包裝材料上進行直線狀或縫紉機線跡狀的斷開部加工等而被形成的撕裂線。由此,即使不使用刃具也可以容易地撕裂包裝用袋體進行開封。另外,直線狀的斷開部加工指的是在包裝材料上連續(xù)形成剩余微小的厚度的直線溝的加工,縫紉機線跡的斷開部加工指的是在包裝材料上隔著規(guī)定間隔連續(xù)形成切口或溝的加工。
在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中,將包裝用袋體的相互面對的一面作為“第一面”,將另一面成為第二面。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中,將在開封作業(yè)中撕裂包裝體、實際上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形成的斷裂口的緣作為“開封線”。
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中,該開封線是沿分別形成在第一面及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撕裂包裝用袋體而形成的開封線。即,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是以使用者利用第三撕裂線進行開封為前提的。因此,在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中,進行開封作業(yè)時的包裝袋體的開封開始位置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都是第三撕裂線的端部。
另外,分別設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在將第一面上的第三撕裂線沿第一面的法線方向平行移動到第二面上時,第一面的第三撕裂線和第二面的第三撕裂線在第二面上至少其端部的一部分相互以可以共有上述的開封開始位置的范圍中重合的狀態(tài)被配置著。
另外,與上述第三撕裂線同樣地,分別設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第一撕裂線在將第一面上的第一撕裂線沿該第一面的法線方向平行移動到第二面上時,最好是相互以與上述第三撕裂線相同的狀態(tài)被配置。但是,該第一撕裂線若是可以利用第三撕裂線的傾斜形成具有所希望的面積捏頭部分的范圍,則也可以相互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偏移地被配置。
另外,分別形成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第二撕裂線,以滿足與分別設置在上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第一撕裂線彼此的相對配置位置相同的條件的方式被配置著。
另外,本發(fā)明的包裝袋體中的“第三撕裂線”指的是由于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具有傾斜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的作用,有意地將在開封作業(yè)中從開封開始點(即第三撕裂線的端部)沿該第三撕裂線實際形成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開封線的行進方向在該第三撕裂線的中途一旦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改變方向時,使開封線從形成著第三撕裂線的區(qū)域朝向形成在同一面上的第一撕裂線或形成著第二撕裂線的區(qū)域行進的撕裂線。
在此,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具有的傾斜在開封時根據(jù)施加在各面上的各撕裂線上的負荷適當?shù)乇辉O定,以便可以使開封線從第三撕裂線順利地離開。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具有的傾斜作為“第三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傾斜”來進行記述。
另外,分別形成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第一撕裂線”及“第二撕裂線”指的是在開封時將由于上述第三撕裂線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離開地行進來的開封線在其形成區(qū)域內(nèi)捕獲而防止開封線從其形成區(qū)域內(nèi)進一步向外部行進,在其形成區(qū)域內(nèi)有意地將開封線的行進方向再次轉換到所希望的開封方向上的撕裂線。
另外,“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三撕面上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規(guī)定的開封的方向沿相反方向傾斜地被形成”的狀態(tài),指的是為了使在開封時形成的開封線,在第一面?zhèn)扔捎诘谝幻娴牡谌毫丫€的斷開部的傾斜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離開的方向與在第二面?zhèn)扔捎诘诙娴牡谌毫丫€的斷開部的傾斜而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離開的方向成為相反的方向而分別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形成第三撕裂線的狀態(tài)。即,在第一面中形成著第三撕線的區(qū)域上行進的開封線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改變到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方向)時,為了使在第二面中形成的第三撕裂線的區(qū)域行進的開封線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改變到第二撕裂線方向(或第一撕裂線方向)而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分別形成第三撕裂線的情況。
這樣,通過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的方向沿相反方向傾斜地形成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在將分別形成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端部相互重合的部分作為開封開始位置而從該部分進行包裝用袋體的開封時,在開封作業(yè)中同時地行進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開封線如下地形成下去。
即,在開封作業(yè)中在第一面上沿第一面的第三撕裂線行進的開封線由于第三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的傾斜的控制而將其行進方向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離開,朝向同一面上的第一撕裂線(或同一面上的第二撕裂線)行進,到達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而且,到達第一面的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的開封線由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再次控制為使其行進方向朝向所希望的開封方向,最終在第一面上沿其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行進。
另外,在開封作業(yè)中在第二面上沿第二面的第三撕裂線行進的開封線由于第三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的傾斜的控制而將其行進方向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離開,朝向同一面上的第二撕裂線(或同一面上的第一撕裂線)行進,到達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而且,到達第二面的第二撕裂線(或第一撕裂線)的開封線由第二撕裂線(或第一撕裂線)再次控制為使其行進方向朝向所希望的開封方向,最終在第二面上沿其第二撕裂線(或第一撕裂線)行進。
這樣,形成在第一面上的開封線沿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形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開封線沿第二撕裂線沿第二撕裂線(或第一撕裂線)形成,其結果,根據(jù)第一面和第二面中的任何一個上的第一面的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和第二面的第二撕裂線(或第一撕裂線)的距離的大小形成捏頭部分。
另外,如上所述地通過使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三撕面上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的方向沿相反方向傾斜地被形成的方式形成分別設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可以容易地形成開封后的捏頭部分,因此不需要預先形成特別的捏頭部分并將其設在被設定的開封口附近。
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中,最好是第三撕裂線形成為由1~10根撕裂線構成的集合體。由此,可以確實地確保形成在開封后的開口上的捏頭部分的面積充分大,可以容易地用手指捏持。
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中,最好是相對于所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具有25~45°的傾斜地形成構成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由此,在開封時,可以在分別形成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形成區(qū)域內(nèi)行進的開封線的行進方向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更加順利地朝向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的方向改變。
另外,在本發(fā)明的用袋體中,最好是第一撕裂線及/或第二撕裂線形成為由1~10根撕裂線構成的集合體。通過這樣,在開封時,可以確實地將在第三撕裂線中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離開朝向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行進來的開封線在其形成區(qū)域內(nèi)捕捉。因此,可以更加確實地防止在開封時在加在沿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的部分上的力的作用下開封線在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的形成區(qū)域內(nèi)不被捕捉而進一步向外行進。另外,在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的形成區(qū)域內(nèi),可以更加確實地將開封線的行進方向再次轉向到所希望的開封線上。
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中,最好是分別由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具有傾斜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構成第一撕裂線和第二撕裂線,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的方向沿相反方向傾斜地形成著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一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構成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的方向沿相反方向傾斜地形成著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一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的方向沿相反方向傾斜地形成著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二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的方向沿相反方向傾斜地形成著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二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
通過這樣地,在開封時,可以確實地將在第三撕裂線中從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離開朝向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行進來的開封線在其形成區(qū)域內(nèi)捕捉住。因此,可以更加確實地防止在開封時施加在沿第一撕裂線和第二撕裂線的部分上的力的作用下開封線在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的形成區(qū)域內(nèi)不被捕捉而進一步向外部行進。另外,也可更加確實地在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的形成區(qū)域內(nèi)控制開封線的行進方向而將其再次轉換到所希望的開封方向。
在此,“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的方向沿相反方向傾斜地形成著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一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構成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的狀態(tài)指的是在第一面之側,與以將在開封時形成的開封線的行進方向轉換到朝向第一撕裂線區(qū)域的方向的方式形成第三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傾斜的情況相反,以將到達了第一撕裂線的形成區(qū)域的開封線的行進方向再次轉換為朝向第三撕裂線區(qū)域的方向的形式形成第一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傾斜。另外,“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的方向沿相反方向傾斜地形成著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一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的狀態(tài)在第二面中也成為與上述的第一面中的第三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傾斜和第一撕裂線的傾斜的關系同樣的狀態(tài)。
另外,“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的方向沿相反方向傾斜地形成著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二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的狀態(tài)指的是與以在開封時形成的開封線的行進方向轉換到朝向第二撕裂線區(qū)域的方向的方式形成第三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傾斜的情況相反,以將到達了第二撕裂線的形成區(qū)域的開封線的行進方向再次轉換為朝向第三撕裂線區(qū)域的方向的形式形成第二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傾斜。另外,“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的方向沿相反方向傾斜地形成著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二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的狀態(tài)在第二面中也成為與上述的第一面中的第三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傾斜和第一撕裂線的傾斜的關系同樣的狀態(tài)。
另外,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最好是構成第一撕裂線及第二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分別相對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具有25~45°的傾斜。由此,開封時在形成與第一面及第二面各自上的第一撕裂線和第二撕裂線的形成區(qū)域內(nèi)行進的開封線的行進方向可以理更順利地朝向的所希望的開封方向轉向方向。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第一撕裂線及第二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分別具有的傾斜記述為“第一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傾斜”及“第二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傾斜”。
另外,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最好是還具有形成在第三撕裂線的端部的開封用的切口。由該切口可以更加順利地開始開封作業(yè)。另外,由該切口可以在不拉裂包裝用袋體的各撕裂線的形成區(qū)域以外的部位的情況下確實地利用撕裂線的形成區(qū)域的部位撕裂包裝用袋體來使其開封。
另外,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最好還具有密封開封后的開封口的密封裝置。由此,即使在開封后也可以再次完全地關閉開封口。可以以密閉狀態(tài)保持未使用的被包裝物。在此,“密封裝置”指的是塑料拉鏈等的用于密閉開封口的構件。
另外,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最好是由復合包裝材料構成,該復合材料由以氣密狀態(tài)穩(wěn)定地保持被包裝物的至少一個密封層和具有第一撕裂線、第二撕裂線及第三撕裂線的至少一個層構成。由于使用具有層積構造的復合包裝材料,可以提高包裝袋體的強度,并且可以根據(jù)用于將被包裝物保存在袋體內(nèi)的條件選擇各層的材質。
另外,可以由密閉層在開封前將被包裝物保持為所希望的密閉保存狀態(tài)。這對于如下的情況特別有效,即,對作為被包裝物選擇醫(yī)藥品、食品等那樣的具有揮發(fā)性的構成成份的物質、品質很大地依賴于水分的含有量的物質、由于空氣中的氧氣的氧化反應容易引起品質變差的物質等的情況特別有效。
另外,在此,所謂“密閉層”指的是以密閉狀態(tài)可以保存被包裝物的材質的層,更好時對于被包裝物具有化學性穩(wěn)定的表面、或施加了化學性穩(wěn)定的表面加工的層、是對于被包裝物的構成成份幾乎沒有吸附性及透過性的層、是對于外部的空氣成份及水分幾乎沒有透過性的層、防止被包裝物的變質或劣化而可以以幾乎初始的狀態(tài)穩(wěn)定地保持被包裝物的層。
另外,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其密閉層最好是鋁層。鋁箔氣密性優(yōu)良,而且由于表面的氧化皮膜其化學上穩(wěn)定。而且由于重量輕且容易開封,適合于用作密閉層。特別是在是含有多量揮發(fā)性成份的糊劑(パツプ劑)等時,最好是使用層構成中含有作為片狀構成材料不會透過該揮發(fā)性成份的鋁薄或氣體阻擋性的材料、不會吸附揮發(fā)性成份地丙烯腈薄膜或含有它們的積層材料。
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在第一撕裂線、第二撕裂線、第三撕裂線分別形成為多根撕裂線的集合體時,在說明各自的間隔時,根據(jù)以下的定義說明。
即,第一撕裂線的第二撕裂線側的邊緣與第二撕裂線的第一撕裂線側的邊緣的間隔是在構成第一撕裂線的撕裂線之中形成在離第二撕裂線最近的位置上的線與構成第二撕裂線的撕裂線之中形成在離第一撕裂線最近的位置上的線的間隔,將此作為“第一撕裂線與第二撕裂線的間隔”。
另外,第一撕裂線的第三撕裂線側的邊緣與第三撕裂線的第一撕裂線側的邊緣的間隔是在構成第一撕裂線的撕裂線之中形成在離第三撕裂線最近的位置上的線與構成第三撕裂線的撕裂線之中形成在離第一撕裂線最近的位置上的線的間隔,將此作為“第一撕裂線與第三撕裂線的間隔”。
而且,第二撕裂線的第三撕裂線側的邊緣與第三撕裂線的第二撕裂線側的邊緣的間隔是在構成第二撕裂線的撕裂線之中形成在離第三撕裂線最近的位置上的線與構成第三撕裂線的撕裂線之中形成在離第二撕裂線最近的位置上的線的間隔,將此作為“第二撕裂線與第三撕裂線的間隔”。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的一最佳實施方式的正視圖。
圖2是圖1所示的包裝用袋體的展開圖。
圖3是圖1所示的包裝用袋體的放大概略剖面圖。
圖4是表示在開封圖1所示的包裝用袋體時形成在第一撕裂線和第二撕裂線之間的實際的開封線的簡圖。
圖5是表示圖1所示的包裝用袋體的開封后的狀態(tài)的正視圖。
圖6是圖5所示開封后的包裝用袋體的展開圖。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展開圖。
圖8是表示在開封圖7所示的包裝用袋體時形成在第一撕裂線和第二撕裂線之間的區(qū)域的實際的開封線的簡圖。
圖9是由直線狀的斷開線加工形成第一撕裂線及第二撕裂線的包裝用袋體的展開圖。
圖10是由縫紉機線跡的斷縫加工形成第一撕裂線及第二撕裂線的包裝用袋體的展開圖。
圖11A是表示現(xiàn)有技術的包裝用袋體的開封前的狀態(tài)的正視圖,圖11B是表示現(xiàn)有技術的包裝用袋體的開封前的狀態(tài)展開圖。
圖12A是表示現(xiàn)有技術的包裝用袋體的開封后的狀態(tài)的正視圖,圖12B是表示現(xiàn)有技術的包裝用袋體的開封后的狀態(tài)的展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更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方式。
在圖中,在相同或相當?shù)牟糠稚蠘俗⑾嗤姆?,圖中的包裝用袋體及其一部分都將形成開封口的側作為上方。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的一最佳實施方式的正視圖。圖2是圖1所示的包裝用袋體的展開圖。圖3是圖1所示的包裝用袋體的放大概略剖面圖。圖4是表示在開封圖1所示的包裝用袋體時形成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實際的開封線的簡圖。另外,以圖1~圖3中,為了方便說明,形成包裝用袋體的上部的各撕裂線的部位較大地強調地描繪在收納被包裝物的包裝用袋體下部的部分。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包裝用袋體10,使具有矩形的層積構造的復合包裝材料18A和復合包裝材料18B兩片重疊,由壓接加工等密封各外緣部而形成為四方都密封的形態(tài)。
另外,在該包裝用袋體10的第一面10A的上方部側與第一面10A的短邊方向平行地分別從上方側依次地形成著開封用的第一撕裂線100A、第三撕裂線300A、第二撕裂線200A。另外,在第二面10B上也分別從上方側依次地形成著開封用的第一撕裂線100B、第三撕裂線300B、第二撕裂線200B。
在此,如圖2所示,形成在第一面10A上的第一撕裂線100A和形成在第二面10B上的第一撕裂線100B都形成在與矩形包裝袋體10的上部的一邊離開相同距離的位置。另外,形成在第一面10A上的第二撕裂線200A和形成在第二面10B上的第二撕裂線200B的相對配置位置關系及形成在第一面10A上的第三撕裂線300A和形成在第二面10B上的第三撕裂線300B的相對配置位置關系也與第一撕裂線100A及第一撕裂線100B相同。
另外,第一面的第三撕裂線300A是分別從上方平行地形成3根撕裂線320A、340A、360A的集合體,這些撕裂線320A、340A、360A分別由多個縫紉機線跡斷開部構成,該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具有規(guī)定的傾斜。同樣,第二面的第三撕裂線300B是分別從上方平行地形成3根撕裂線320B、340B、360B的集合體,這些撕裂線320B、340B、360B分別由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構成,該多個縫紉機線跡斷開部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具有規(guī)定的傾斜。
另外,如圖4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包裝用袋體10,構成第一面10A上的第三撕裂線300A和第二面10B上的第三撕裂線300B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具有規(guī)定的傾斜D300。
在該包裝用袋體10中,構成第二面10A的第三撕裂線300A和第二面10B的第三撕裂線300B的各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具有的傾斜如下地被設定。
即,如圖4所示,在第一面10A中,第三撕裂線300A的各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傾斜是相對于在第三撕裂線300A的形成區(qū)域內(nèi)從成為開封開始點的切口50出發(fā)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平行地行進的開封線L10A向伏角的方向導引的傾斜、即朝向第二撕裂線200A離開開封線L10A的方向導引的傾斜。另外,在第二面10B中,第三撕裂線300B的各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傾斜是相對于在第三撕裂線300B的形成區(qū)域內(nèi)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平行地行進的開封線L10B向仰角的方向導引的傾斜、即朝向第二撕裂線200A離開開封線L10LB的方向導引的傾斜。
另外,如圖1及圖2所示,第一面10A的第一撕裂線100A是分別從上方平行地形成2根撕裂線120A、140A的集合體,該撕裂線120A、140A分別由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具有規(guī)定的傾斜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構成。而且,這些撕裂線120A、140A的斷開部的傾斜與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三撕裂線300A的斷開部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50的傾斜的傾斜方向相反。同樣,第二面10B的第一撕裂線100B是分別從上方平行地形成2根撕裂線120B、140B的集合體,該撕裂線120B、140B分別由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具有規(guī)定的傾斜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構成。而且,這些撕裂線120B、140B的斷開部的傾斜與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300B的斷開部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口方向50的傾斜的傾斜方向相反。
另外,由圖4所示,構成第一面10A上的第一撕裂線100A及第二面10B上的第一撕裂線100B的各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具有規(guī)定的傾斜D100。
在該包裝用袋體10的情況下,構成第一面10A上的第一撕裂線100A及第二面10B上的第一撕裂線100B的各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具有的傾斜如下的被設定。
即,如圖4所示,在第二面10B中,第一撕裂線100B的斷開部的傾斜是將開封線L10B向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為伏角的方向誘導的傾斜、即由先前所述的第三撕裂線300B的斷開部的傾斜而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離開而朝向第一撕裂線100行進來的開封線L10B的行進方向再朝向第三撕裂線300B轉換方向的傾斜。在此,在第一撕裂線100B中,被方向轉換后的實際的開封線L10B的行進方向由于兼作開封時實加在構成第一撕裂線100B的各撕裂線的各斷開部上的力的方向,因此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平行。另外,在該包裝用袋體10中,由于先前所述的第三撕裂線300A的傾斜的設定條件,在實際的開封時開封線L10A不從第三撕裂線300A行進到第一面10A中的第一撕裂線100A上,但是第一撕裂線100A的斷開部的傾斜的是向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為仰角的方向導引的方向傾斜。即,如圖4所示,第一面10A的第一撕裂線100A的斷開部的傾斜與在用展開圖表示包裝用袋體10時與第二面10B的第一撕裂線100B的斷開部的傾斜平行。
另外,第一面10A的第二撕裂線200A是分別從上方平行地形成2根撕裂線220A、240A的集合體,該撕裂線220A、240A分別由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具有規(guī)定的傾斜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構成。而且,這些撕裂線220A、240A的斷開部的傾斜與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三撕裂線300A的斷開部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L50的傾斜的傾斜方向相反。同樣,第二面10B的第二撕裂線200B是分別從上方平行地形成2根撕裂線220B、240B的集合體,該撕裂線220B、240B分別由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具有規(guī)定的傾斜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構成。而且,這些撕裂線220B、240B的斷開部的傾斜與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300B的斷開部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50的傾斜的傾斜方向相反。
另外,由圖4所示,構成第一面10A上的第二撕裂線200A及第二面10B上的第二撕裂線200B的各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具有規(guī)定的傾斜D200。
在該包裝用袋體10的情況下,構成第一面10A上的第二撕裂線200A及第二面10B上的第二撕裂線200B的各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具有的傾斜如下的被設定。
即,如圖4所示,在第一面10A中,第二撕裂線200A的斷開部的傾斜是將開封線L10A向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為仰角的方向誘導的傾斜、即由先前所述的第三撕裂線300B的斷開部的傾斜而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離開而朝向第二撕裂線200A行進來的開封線L10A的行進方向再朝向第三撕裂線300B轉換方向的傾斜。在此,在第二撕裂線200A中,被方向轉換后的實際的開封線L10A的行進方向由于兼作開封時實加在構成第二撕裂線200A的各撕裂線的各斷開部上的力的方向,因此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平行。另外,在該包裝用袋體10中,由于先前所述的第三撕裂線300B的傾斜的設定條件,在實際的開封時開封線L10B不從第三撕裂線300B行進到第二面10B中的第二撕裂線200B上,但是第二撕裂線200B的斷開部的傾斜的是向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為伏角的方向導引的方向傾斜。即,如圖4所示,第二面10B的第二撕裂線200B的斷開部的傾斜與在用展開圖表示包裝用袋體10與第一面10A的第二撕裂線200A的斷開部的傾斜平行。
而且,在構成第一面10A的第三撕裂線300A的撕裂線340A與構成第二面的10B的第三的撕裂線300B的撕裂線的340B的端部,從第一面10A貫通到第二面10B地形成著用于順利地開始開封作業(yè)的切口50。
另外,在包裝用袋體10的內(nèi)部,用于開閉開封后形成的開封口的塑料拉鏈40(密閉裝置)與第一面10A的第二撕裂線200A及第二面10B的第二撕裂線200B平行且位于它們的下方側。
以下根據(jù)圖1~圖6詳細說明各構成要素。
在此,圖5是表示圖1所示的包裝用袋體的開封后的狀態(tài)的正視圖,圖6是圖5所示的開封后的包裝用袋體的展開圖。
形成包裝用袋體10的復合包裝材料18使用的是具有四層構造的復合層壓膜18,該復合層壓膜18是如圖3所示地層疊作為從外側到內(nèi)側的方向形成撕裂線的層的紙12和作為未形成撕裂線的密閉層的層疊塑料膜14、鋁箔16、塑料薄膜14。在此,如先前所敘述的那樣,從重量輕且開封容易、氣密性、化學穩(wěn)定性優(yōu)良的點考慮,最好是將鋁箔用作密閉層之一。該復合層壓膜18可以使用干層壓法、濕層壓法、熱熔層壓法、擠壓層壓法等已知的制造方法進行制造。在不貫通形成撕裂線的層而具有微小的厚度地形成撕裂線的斷開部時,也可以在密閉層上形成撕裂線。
另外,該復合包裝材料18的各層的構成材料沒有特別限定,不管撕裂線的形成如何,都可以適當?shù)貜募?、無紡布、鋁、玻璃紙、尼龍、聚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聚丙烯腈、烯烴、聚乙烯醇、聚偏二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聚苯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體、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等中選擇。另外,也可以在它們上涂敷印刷油墨、粘接劑等、或用蒸鍍或離子噴鍍等的方法在它們上設置薄膜。作為薄膜,除了鋁等的金屬之外,還可以使用氧化硅、氧化鎂、氧化鋁等的氣體阻擋性與透明性高的薄膜。無論是哪一種,作為薄片狀構成材料最好是具有包裝袋那樣的充分的柔軟性的材料。
如圖2及圖3所示,第一面10A上的第一撕裂線100A和第三撕裂線300A、及第二面10B上的第一撕裂線100B和第三撕裂線300B分別具有規(guī)定間隔W13地相互平行地被配置著。另外,第一面10A上的第二撕裂線200A和第三撕裂線300A、及第二面10B上的第二撕裂線200B和第三撕裂線300B分別具有規(guī)定間隔W23地相互平行地被配置著。另外,如圖3所示,在第一面10A及第二面10B上,各撕裂線的斷開部都只形成在復合包裝材料18的最外層的紙12上。
在此,第一面10A上的第一撕裂線100A和第三撕裂線300A(或第二面10B上的第一撕裂線100B和第三撕裂線300B)之間的間隔W13是在第一撕裂線100A中處于與第三撕裂線300A最近的位置的撕裂線140A與第三撕裂線300A中的形成在與第一撕裂線100A最近的位置的撕裂線320A的距離(或是在第二面10B上的第一撕裂線100B中處于與第三撕裂線300B最近的位置的撕裂線140B與第三撕裂線300B中的形成在與第一撕裂線100B最近的位置的撕裂線320B的距離)。
而且,在開封時,實際的開封線在第一面10A中形成在第一撕裂線100A與第二撕裂線200A之間的區(qū)域內(nèi)、在第二面10B中形成在第一撕裂線100B與第二撕裂線200B之間的區(qū)域內(nèi),形成開封口。
如上所述,通過分別在第一面10A、第二面10B上配置各撕裂線,可以如下所述地在開封時形成開封線L10A和開封線L10B。首先,如在前邊用圖4所述的那樣,在開封時,在施加在第三撕裂線300A上的力的作用下,開封線L10A按照多個縫紉機線跡上斷開部的傾斜朝向第二撕裂線200A行進。另外,在開封時,在施加在第三撕裂線300B上的力的作用下,開封線L10B也同樣地朝向第一撕裂線100B行進。接著,到達了第二撕裂線200A的形成區(qū)域的開封線L10A按照構成第二撕裂線200A的各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上斷口的傾斜將其行進方向轉換到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進行行進。與此同時,到達了第一撕裂線100B的形成區(qū)域的開封線L10B也同樣地將其行進方向轉換為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進行行進。
這時,例如在第一面10A中,在最初想要利用第三撕裂線300A的斷開部的傾斜將開封線L10A的行進方向從第三開封線300A朝向第二撕裂線200A的方向行進時,由于開封時施加力的情況,即使在一個斷開部處不將開封線L10A的行進方向從第三撕裂線300A順利地朝向第二撕裂線200A,開封線L10A原樣不變地與開封方向L50平行地行進,通過相對于其行進方向同列或在其下段連續(xù)地配置新的斷開部而等待著。因此,最終,開封線L10A將其行進方向確實地從第三撕裂線300A朝向200A行進(參照圖4中,開封線L10A)。
另外,到達了第二撕裂線200A的開封線L10A即使由于開封時力的施加狀況而在一個斷開部外不能將其行進方向順利地轉換為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而在第二撕裂線200A的形成區(qū)域內(nèi)朝向下方行進,由于同列或在其下段連續(xù)地配置著新的斷開部等待著,因此最終,開封線L10A可以將其行進方向確實地修正為與開封方向L50平行,不會從該方向大地離開地行進下去(參照圖4中,開封線L10A)。
同樣,即使在第二面10B中,開封線L10B也由第三撕裂線300B及第一撕裂線100B控制其行進方向,而將其行進方向確實地修正為與開封方向L50平行,不會從該方向大地離開地行進下去(參照圖4中,開封線L10B)。而且,在第一面10A及第二面10B雙方中,開封線L10A及開封線L10B最終被控制為與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平行,同時將包裝用袋10撕裂下去。
其結果,如圖5及圖6所示,在包裝用袋體10的開封后的開封口60上沿開封線L10B的緣部分70相對于開封線L10A突出,該突出部分成為開封口60的捏頭部分70。
在開封作業(yè)中,為了如上所述地使第一撕裂線、第二撕裂線及第三撕裂線理想地發(fā)揮功能而確保充分的捏頭部分70,在考慮所使用的復合包裝材料18的強度的同時設定分別構成第一撕裂線、第二撕裂線及第三撕裂線的撕裂線的根數(shù)、圖4所示的第三撕裂線的斷開部的長度W300、第三撕裂線的斷開部間的間隔W320、構成第三撕裂線的各撕裂線的間隔W310、第三撕裂線的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的傾斜角度D300、圖3所示的第一撕裂線與第三撕裂線的間隔W13、第二撕裂線與第三撕裂線的間隔W23、第一撕裂線及第二撕裂線的斷開部形狀。
另外,如本實施方式那樣,作為構成第一撕裂線和第二撕裂線的斷開部與第三撕裂線同樣地采用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具有傾斜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時,一邊考慮復合包裝材料18的強度一邊設定被使用的圖4所示的第一撕裂線的斷開部的長度W100、第一撕線的斷開部間的間隔D120、構成第一撕裂線的各撕裂線的間的間隔W140、第一撕裂線的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的傾斜角度D100、第二撕裂線的斷開部的長度W200、第二撕線的斷開部間的間隔D220、構成第二撕裂線的各撕裂線的間的間隔W240,第一撕裂線的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的傾斜角度D200。
從這樣的觀點出發(fā),構成第三撕裂線的根數(shù)分別較好是1~10根,最好是2~4根。在撕裂線的根數(shù)超過10根時,在制造上很麻煩,并且由開封而撕掉的包裝用袋體的部位大,不令人滿意。
另外,通過如上所述地設置多根構成第三撕裂線的撕裂線,在開封時,可以將在第一面10A及第二面10B上形成的開封線L10A及開封線L10B的行進方向漸漸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離開,更加切實地朝向第二撕裂線200A及第一撕裂線100B去,可以更加切實地進行開封作業(yè)。特別是在構成第三撕裂線的撕裂線的根數(shù)是2~4根時,由于可以適度地確保第三撕裂線的形成區(qū)域,因此可以在開封處的包裝用袋體10上形成足夠的捏頭部分70,并且,沒有凸凹地水平地美觀地形成開封線L10A及開封線L10B,因此,有開封后的開封口的美觀性也變好的傾向。
另外,第三撕裂線的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的傾斜角度D300最好是25~45°。由此,可以在開封時更加順利地將開封線L10A及開封線L10B的行進方向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轉換為第一撕裂線100B或第二撕裂線200B的方向。
與此相反,當上述的斜角度D300小于25°時,在將開封線L10A及開封線L10B的行進方向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轉換第一撕裂線100B或第二撕裂線200B的方向時,由于傾斜角度小,在到達第一撕裂線100B或第二撕裂線200A之前形成的開封線的實效距離變長。其結果,開封后的包裝體10的開封口60上形成的捏頭部分70的大小不足夠的方向傾向變大。另外,當上述的斜角度D300超過45°時,在將開封線L10A及開封線L10B的行進方向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轉換第一撕裂線100B或第二撕裂線200A的方向時,由于傾斜角度大,施加到撕裂線的一個斷開部上的開封時的力變大,因此,容易在開封線L10A及開封線L10B上形成凸凹或裂紋,其結果,由損于開封后的包裝體10的開封口60及捏頭部分70的美觀的傾向變大。
另外,構成第一撕裂線及第二撕裂線的撕裂線的根數(shù)分別較好是1~10根,更好是2~4根。當撕裂線的根數(shù)超過10時,在制造上很麻煩,并且由開封而撕掉的包裝用袋體的部位大,不令人滿意。
另外,如上所述,通過設置多根構成第一撕裂線及第二撕裂線的撕裂線,在開封時,可以不會將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離開而朝向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行進來的開封線在該第一撕裂線或第二撕裂線的行進區(qū)域內(nèi)進一步向外部行進,可以更確實地捕捉該開封線,接著,可以將開封線的行進方向由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確實地再次轉換方向。特別是在構成第一撕裂線及第二撕裂線的撕裂線的根數(shù)是2~4根時,可以在開封后的包裝用袋體10上形成足夠的捏頭部分70,并且,沒有凸凹地水平地美觀地形成開封線L10A及開封線L10B,因此,有開封后的開封口的美觀性也變好的傾向。
另外,第一撕裂線的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的傾斜角度D100最好是25~45°。由此,可以在開封時更加順利地將在第一撕裂線100B的形成區(qū)域內(nèi)行進的開封線L10B的行進方向順利地轉換到開封方向L50。另外,即使與本實施方式相反地設定形成在第一面10A及第二面10B上的各第一撕裂線及第三撕裂線的傾斜時,在第一面10A中,在開封線L10A與第一撕裂線100A之間也可以獲得同樣的作用效果。
與此相反,當上述的斜角度D100小于25°時,在從第三撕裂線300B朝向第一撕裂線100B行進來的開封線L10B的行進方向轉換所希望的開封方向時,由于傾斜角度小,在成為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平行的狀態(tài)之前所形成的開封線的實效距離變長。其結果,開封后的包裝體10的開封口60上形成的捏頭部分70的不足夠大的方向傾向變大。另外,當上述的斜角度D100超過45°時,在將從第二面10B的第三撕裂線300B朝向第一撕裂線100B行進來的開封線L10B的行進方向轉換為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時,由于傾斜角度大,施加在撕裂線的一個斷開部上的開封時的力變大,因此開封后的開封線L10A不是美觀的水平線,容易產(chǎn)生顯著的凸凹和不需要的裂口。其結果,有損于開封后的包裝用袋體10的開封口60及捏頭部分70的美觀,盡管形成著捏頭部分70,由于不必要的裂口,容易產(chǎn)生難以用手指捏住的不良情況的傾向變大。
另外,即使在與本實施方式相反地設定形成在第一面10A及第二面10B上的各第一撕裂線及第三撕裂線的傾斜的情況下,在上述傾斜角度D100小于25°及上述傾斜角度D100超過45°時,在第一面10A中,也認為產(chǎn)生與開封線L10A和第一撕裂線100A之間的相同的不良情況。
另外,第二撕裂線的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的傾斜角度D200最好是25~45°。由此,可以在開封時更加順利地將在開封線L10A的行進方向更加順利地朝向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轉換。另外,即使與本實施方式相反地設定形成在第一面10A及第二面10B上的各第二撕裂線及第三撕裂線的傾斜時,在第二面10B中,在開封線L10B與第二撕裂線200B之間也可以獲得同樣的作用效果。
與此相反,當上述的斜角度D200小于25°時,在從第三撕裂線300A朝向第二撕裂線200A行進來的開封線L10A的行進方向轉換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時,由于傾斜角度小,在成為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平行的狀態(tài)之前所形成的開封線的實效距離變長。其結果,開封后的包裝體10的開封口60上形成的捏頭部分70的不足夠大的方向傾向變大。另外,當上述的斜角度D200超過45°時,在將從第三撕裂線300A朝向第二撕裂線200A行進來的開封線L10A的行進方向轉換為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時,由于傾斜角度大,施加在撕裂線的一個斷開部上的開封時的力變大,因此開封后的開封線L10A不是美觀的水平線,容易產(chǎn)生顯著的凸凹和不需要的斷開部。其結果,有損于開封后的包裝用袋體10的開封口60及捏頭部分70的美觀,盡管形成著捏頭部分70,由于不必要的斷開部,也容易產(chǎn)生難以用手指捏住的不良情況的傾向變大。
另外,即使在與本實施方式相反地設定形成在第一面10A及第二面10B上的各第二撕裂線及第三撕裂線的傾斜時,在上述傾斜角度D200小于25°及上述傾斜角度D200超過45°時,在第二面10B中,也認為產(chǎn)生與開封線L10B和第二撕裂線200B之間的相同的不良情況。
另外,第一撕裂線與第三撕裂線的間隔W13、第二撕裂線與第三撕裂線的間隔W23也可以根據(jù)作用條件設定為零。通過這樣,可以將形成第一撕裂線、第二撕裂線、第三撕裂線的空間更加緊湊。
切口50是開封時的開封開始點。因此重要的是該切口50形成在可以進行有效的開封位置、即對應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形成著的第一面10A的第三撕裂線300A和第二面10B的第三撕裂線300B有效地發(fā)揮作用的位置。
從該觀點出發(fā),如圖2所示,切口50最好是形成在包括第一面10A的第三撕裂線300A的端部和第二面10B的第三撕裂線300B的端部的密封部分10a及密封部分10b的區(qū)域R50內(nèi),更好是形成在包含構成第三撕裂線300A的撕裂線中的處于中央部的撕裂線340A的端部與構成第三撕裂線300B的撕裂線中的位于中央部的撕裂線340B的端部的區(qū)域R50內(nèi)。這是因為,將切口50形成在上述以外的部位開始開封時,各開封線L10A和L10B不能充分地利用第三撕裂線300A及第三撕裂線300B的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行進,不能分別有效地行進到應該形成的第一撕裂線100B和第二撕裂線200A的區(qū)域內(nèi)。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4所示,切口50將復合包裝材料18的密封部分10a及密封部分10b切入到與構成第三撕裂線300A的撕裂線340A與構成第三撕裂線300B的撕裂線340B接觸的位置。由此,在開封作業(yè)中可以利用第三撕裂線300A及第三撕裂線300B順利地開始開封。另外,該切口50的切入深度為了能保持開封前的包裝用體10的密封狀態(tài)而設定得比密封部分10a及密封部分10b的寬度小。該切口50的形狀不特別限定,例如可以是所謂的I字形切口、V字形切口。
在本實施方式的包裝用袋體10中,如圖2所示地設定第三撕裂線300A及第三撕裂線300B的斷開部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的傾斜。因此,如圖5及圖6所示,在開封后,沿構成第二面10B的第一撕裂線100B的撕裂線的任何一個上(圖5及圖6中是撕裂線140B)形成的開封線L10b的邊緣部分70突出到構成第一面10A的第二撕裂線200A的撕裂線的任何一個上(圖5及圖6中是撕裂線220A)形成的開封線L10A的上方而形成為捏頭部分70,使用于開封口60的開閉。
另外,開封的開始方向S50在圖1及圖3中表示的是從第二面10B扭轉到第一面的10A的方向,但是,在本實施方式的包裝用袋體10中,也可以將開封的開始方向S50設定為相反方向,即使扭轉到哪個方向都可以在開封后的開口60上確實地形成捏頭部70。
如圖3所示,塑料拉鏈40的雄部40A配設在第一面10A的內(nèi)側的塑料膜層14上,雌部40B以與雄部40A相面對的方式配設在第二面20B的內(nèi)側的塑料膜層14上。通過嚙合該塑料拉鏈40的雄部40A和雌部40B,即使在包裝用袋體10開封后,也可以以所希望的密封狀態(tài)保持剩余在包裝用袋體10內(nèi)的未使用的被包裝物。
另外,收納在包裝用袋體內(nèi)的被包裝物未被特別限定,但是,該包裝用袋體使用于希望開封后密封保存未使用物而且在需要時容易取出其未使用物的被包裝物時特別有效。例如適用于含有錫普糊劑、薄荷油復合劑(テ一プ)醫(yī)藥品、食品材料、化妝品、梳妝用品信封等的被包裝物。
以下,根據(jù)圖1~圖6說明圖1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包裝用袋體10的使用方法。
首先,如圖1和圖3所示,輕輕地捏住包裝用袋10的形成著切口的部位,向開封開始方向S50擰開始進行開封。
如圖4所示,當將包裝用袋體10從切口50開始開封時,按照第三撕裂線300A及第三撕裂線300B的斷開部的傾斜,分支為朝向第一面10A去的開封線L10A和朝向第二面10B去的開封線L10B。其后,該開封線L10A和開封線L10B在用于開封而施加的力的作用下分別朝向第一面10A的第二撕裂線200A和第二面10B的第一撕裂線100B行進。
其后,分別到達了第一面10A的第二撕裂線200A和第二面10B的第一撕裂線100B的形成部位的開封線L10A和開封線L10B在第二撕裂線200A及第一撕裂線100B的斷開部的傾斜的作用下,分別被漸漸地控制成為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的方向平行,最后到達與切口50相對的包裝用袋體50的邊緣。
因此,使用者可以在不特別用意的情況下順利地且干凈利索地進行包裝用袋體10的開封作業(yè)。而且,通過用手指捏住開封后的開封口60上的捏頭部分70,即使在開封后也可以容易地開閉包裝用袋體10。例如,即使是高齡者或孩子等難以用手指進行靈巧的作業(yè)的使用者也可以通過捏頭部分70容易地進行包裝用袋體10的開閉作業(yè)。另外,由于設置著塑料拉鏈40,因此,未使用的被包裝物也可以不使其品質變壞地以密封狀態(tài)被保存。
另外,該包裝用袋體10可以如圖2所示地使用由相同的圖案形成各撕裂線的兩片復合包裝材料18制造,因此,其制造容易而且生產(chǎn)效率非常高。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正視圖,圖8是表示開封圖7的包裝用袋體10形成在第一撕裂線第二撕裂線之間的區(qū)域上的實際的開封線的簡圖。
圖7所示的包裝用袋體11相對于圖1~圖3所示的包裝用袋體10的構成,其第三撕裂線、第一撕裂線及第二撕裂線的配置條件在以下之點不同。
如圖8所示,形成在包裝用袋體11的第一面10A上的第三撕裂線300A由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具有傾斜角度D300的8根撕裂線320A、330A、340A、350A、360A、370A、380A、390A構成。在該包裝用袋體11中,由于第三撕裂線300A的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的傾斜,開封線L10A被向下方的第二撕裂線200A的方向導引。
而且,構成這些第三撕裂線300A的8根撕裂線,由撕裂線320A、340A、360A、380A構成的第一組和由330A、350A、370A、390A構成的第二組配置成在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的方向具有規(guī)定的間隔W340、在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垂直的方向的具有規(guī)定的間隔W360。
在此,第一組撕裂線的斷開部與第二組撕裂線的斷開部的相對配置關系設定為當將第一組撕裂線的斷開部沿其傾斜方向直線地延伸時,與第二組撕裂線的某一撕裂線重合。例如,在圖8中,在看與切口50接觸的第一面10A上的第三撕裂線300A的屬于第一組的撕裂線360A的斷開部時,將該斷開部沿其傾斜方向向下方直線延伸時,與屬于第二組的撕裂線390A的斷開部重合。通過這樣地設定第一組撕裂線的斷開部與第二組撕裂線的斷開部的相對位置關系,可以將開封線L10A更確實地導引到下方的第二撕裂線200A。
另外,第一組撕裂線的斷開部與第二組撕裂線的斷開部在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的方向上錯開規(guī)定的間隔W340的狀態(tài)下被配置著。因此,在剛剛開封開始后,即使開封線L10A不順利地朝向下方的撕裂線200A行進、例如在第三撕裂線300A的第一組的形成區(qū)域內(nèi)沿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行進時,開封線L10A也確實地被沿開封方向相鄰的第二組撕裂線的斷開部、或與該第二組相鄰的第一組撕裂線的斷開部捕捉,將其行進方向轉換為朝向下方的第二撕裂線200A。
這樣,從將開封線L10A更加確實地導引到第二撕裂線200A,更加確實地捕捉在第三撕裂線300A的第一組形成區(qū)域內(nèi)沿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行進的開封線L10A的觀點出發(fā),適當?shù)卣{節(jié)各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傾斜角度D300、各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寬度W300、前邊所述的第一組撕裂線與第二撕裂線的規(guī)定間隔W340及W360。
另外,形成在包裝用袋體11的第二面10B上的第三撕裂線300B由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具有傾斜角度D300的8根撕裂線320B、330B、340B、350B、360B、370B、380B、390B構成。在該包裝用袋體11的情況下,由于第三撕裂線300B的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的傾斜,開封線L10B被向上方的第一撕裂線100B的方向導引。
另外,這些構成第三撕裂線300B的8根撕裂線中,由撕裂線320B、340B、360B、380B組成的第一組與由330B、350B、370B、390B組成的第二組在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的方向上具有規(guī)定的間隔W340,在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垂直的方向上具有規(guī)定的間隔W360。
在這種情況下,從與前面所敘述的開封線L10A相同的觀點出發(fā),適當?shù)卣{節(jié)各撕裂線的傾斜角度D300、各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寬度W300、前面所敘述的第一組撕裂線與第二組撕裂線的規(guī)定間隔W340W360。
另外,如圖8所示,形成在包裝用袋體11的第一面10A上的第一撕裂線100A及第二撕裂線200A如上所述地形成為相對第三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傾斜具有相反的傾斜D200及D100。而且,第一撕裂線100A及第二撕裂線200A由連續(xù)地形成著將兩個斷開部作為一組的斷開部組的1根撕裂線構成。在此,在該包裝用袋體11的第一面10A中,由于上述那樣的第三撕裂線300A的斷開部的傾斜的設定,實際開封時所使用的是第二撕裂線200A。
第二撕裂線200A以相對第三撕裂線300A幾乎沒有間隙地相鄰的狀態(tài)被配置著。另外,在相對于第三撕裂線300A,第二撕裂線200A是以在將第三撕裂線300A的撕裂線的斷開部沿其傾斜方向直線延長時,其直線橫斷將第二的撕裂線200A的2個斷開部作為一組的撕裂線的組的方式被配置著。例如,在圖8中當觀看與切口50接觸著的第一面10A上的屬于第三撕裂線300A的第一組的撕裂線360A的斷開部時,當該斷開部沿其傾斜方向直線地延長時,與屬于第二組的撕裂線390A的斷開部重疊。另外,當將撕裂線390A的斷開部沿其傾斜方向向下方直線地延長時,其直線橫斷將第二撕裂線200A的2個斷開部作為一組的斷開部組。
通過將這樣的第二撕裂線200A相對第三撕裂線300A配置,可以更加確實地捕捉從第三撕裂線300A向下方被導引的開封線L10A,接著,可以確實地轉換到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另外,第二撕裂線200A可以只由1根撕裂線構成??梢钥s小形成撕裂線的空間。
從用由更少根數(shù)的撕裂線構成的第二撕裂線200A更加確實地進行上述開封線L10A的捕捉和方向轉換的觀點出發(fā),可以適當?shù)卣{節(jié)第二撕裂線200A的傾斜角度D200、第二撕裂線200A的斷開部的寬度W200、第二撕裂線200A的斷開部組間的間隔W220、構成第二撕裂線200A的斷開部組的2個斷開部間的間隔W240。
另外,如圖8所示,形成在包裝用袋體11的第二面10B上的第一撕裂線100B及第二撕裂線200B如上所述地形成為相對第三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傾斜具有相反的傾斜D200及D100。而且,第一撕裂線100B及第二撕裂線200B由連續(xù)地形成著將兩個斷開部作為一組的斷開部組的1根裂線構成。在此,在該包裝用袋體11的第一面10B中,由于上述那樣的第三撕裂線300B的斷開部的傾斜的設定,實際開封時所使用的是第一撕裂線100B。
與第一面10A的第二撕裂線200A同樣地,第二面10B的第一撕裂線100B以相對第三撕裂線300B幾乎沒有間隙地相鄰的狀態(tài)被配置著。另外,在相對于第三撕裂線300B,第一撕裂線100B是以在將第三撕裂線300B的撕裂線的斷開部沿其傾斜方向直線延長時,其直線橫斷將第二的撕裂線100B的2個斷開部作為一組的撕裂線的組的方式被配置著。
由此,可以更加確實地捕捉開封線L10B,接著,可以確實地轉換到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另外,第二撕裂線100B可以只有1根撕裂線構成??梢钥s小形成撕裂線的空間。
從用由更少根數(shù)的撕裂線構成的第二撕裂線100B更加確實地進行上述開封線L10B的捕捉和方向轉換的觀點出發(fā),可以適當?shù)卣{節(jié)第一撕裂線100B的傾斜角度D100、第一撕裂線100B的斷開部的寬度W100、第一撕裂線100B的斷開部組間的間隔W220、構成第一撕裂線100B的斷開部組的2個斷開部間的間隔W140。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發(fā)明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
例如在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中,第一撕線與第二撕裂線的形狀只要是可以防止開封線由于開封時加在撕裂線部分上的力而從所希望的開封方向脫離的情況,不作特別地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圖9所示那樣的直線狀的形狀,也可以是圖10所示那樣的縫紉機線跡狀的形狀,還可以是變形縫紉機線跡狀的形狀。如圖9及圖10所示,通過由直線狀或縫紉機線跡狀的斷開部加工形成成為開封后形成的捏頭部分緣部的第一撕裂線及第二撕裂線,可以直線地美觀地形成開封后的開封線。這樣,對于由于使用的包裝材料的材質等在所希望的開封方向上比較容易開封的包裝用袋體的情況有效。
在圖9及圖10中,第一撕裂線和第二撕裂線的數(shù)量是2根,該根數(shù)也不被特別限定。在這些情況下,第一撕裂線和第二撕裂線的根數(shù)根據(jù)需要最好是形成1~10根。另外,在圖9及圖10中,第三撕裂線使用的是前面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說明中所使用的形狀的撕裂線,但是也可以換作為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的第二實施方式的說明中使用的第三撕裂線。
另外,所謂“變形縫紉機線跡狀”指的是以規(guī)定的間隔連續(xù)地形成日本實用新型登錄第2566444號中所記載的那樣的大致ハ字形、大致Y字形、大致ㄑ字形、大致圓弧形等的形狀的斷開部。例如,所謂的大致ハ字形斷開部是將2個縫紉機線跡狀的斷開部作為一對構成大致ハ字形那樣地傾斜而形成的斷開部形狀,通常是朝將大致ハ字形斷開部的擴開側向所希望的撕裂方向地以規(guī)定的間隔連續(xù)地形成。通過這樣,從該大致ハ字形的斷開部的擴開側進入的實際的開封線從斷開部的變窄側出來,可以以向所希望的撕裂方向收束的方式被控制。另外,在將第一撕裂線和第二撕裂線的形狀形成為大致ハ字形的撕裂線時,大致ハ字形撕裂線的ハ字的斷開部也可以不相對開封方向對稱地配置而相互錯開地非對稱地配置。
另外,形成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第一撕裂線和第二撕裂線只要如上所述那樣地可以防止開封線從希望地開封方向離開,也可以在相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相互非平行地形成。
另外,塑料拉鏈的雄部和雌部相對于第一面和第二面的配置也可以與上述實施方式的包裝用袋體的配置相反。
另外,構成復合包裝材料的形成著撕裂線的層也可以不層積在復合包裝材料的最外側,而作為內(nèi)部的層被形成。
另外,構成復合包裝材料的各層的層積的順序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的形式,例如,也可以作為撕裂線形成層的塑料膜層層積在最外層。
另外,在此,作為形成包裝用袋體的包裝材料對使用具有4層構造的復合包裝材料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也可以根據(jù)被包裝物及其保存條件適當?shù)剡x擇層數(shù)及構成層的材質,不作特別限定,例如也可以由單一層的包裝材料形成。
另外,在此,對四方密封的形式包裝用袋體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fā)明的包裝袋體的形態(tài)不限定于該形態(tài),也可以是例如3方密封的形態(tài)。
另外,在此,對形成了切口的形態(tài)的包裝用袋體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是不形成切口的形態(tài)。
實施例
以下,舉出實施例及比較例更加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的內(nèi)容,但是本發(fā)明一點也不被這些實施例限定。
另外,在對以下的包裝用袋體的實施例及比較例進行說明時,為了便于說明,在與圖7及圖8所示的包裝用袋體11的構成要素相同或相當?shù)牟糠稚蠘俗⑾嗤臉颂枴?br>
(實施例1)作為矩形的復合層壓膜(4層合計厚度100μm)是制作2張將以從外側起的紙、塑料膜(聚乙烯)、鋁箔、塑料膜這樣的4層層積起來的復合層壓膜,分別作為第一面10A和第二面10B。接著,在該包裝用袋體的第一面10A及第二面10B上形成第一撕裂線、第二撕裂線及第三撕裂線,該第一撕裂線、第二撕裂線及第三撕裂線由具有與圖7及圖8所示的包裝用袋體11相同形狀的斷開部且相同根數(shù)的撕裂線構成。
即,第三撕裂線由在第一面10A及第二面10B上與圖7及圖8所示同樣的8根撕裂線構成。而另外,該8根撕裂線,各撕裂線的斷開部相對于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的傾斜角度D300是40°,各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寬度W300是1.2mm,第一組撕裂線與第二組撕裂線在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的方向上的規(guī)定間隔W340是0.46mm,第一組撕裂線與第二組撕裂線的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垂直的方向上的規(guī)定的間隔W360是0.39mm。
另外,與圖8所示的同樣地,形成在第一面10A及第二面10B上的第二撕裂線,構成第二撕裂線的斷開部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的傾斜角度D200是35°,第二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寬度W200是1.5mm,第二撕裂線的斷開部的組間的間隔W220是1.84mm,構成第二撕裂線的斷開部組的2個斷開部間的間隔W240是0.92mm。
另外,與圖8所示的同樣地,形成在第一面10A及第二面10B上的第一撕裂線,構成第一撕裂線的斷開部相對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的傾斜角度D100是35°,第一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寬度W100是1.5mm,第一撕裂線的斷開部的組間的間隔W120是1.84mm,構成第一撕裂線的斷開部組的2個斷開部間的間隔W140是0.92mm。
如上所述地形成各撕裂線的結果,第三撕裂線的全體在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垂直的方向中的寬度是3.47mm,第二撕裂線的全體在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垂直的方向中的寬度是0.86mm,第一撕裂線的全體在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垂直的方向中的寬度是0.86mm,第三撕裂線、第二撕裂線及第一撕裂線的撕裂線形成區(qū)域的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垂直的方向中的合計寬度是5.19mm。
另外,在第一撕裂線的下方設有塑料拉鏈。而且,將該2張復合層壓膜重合密封其四周而制作成了具有四方密封形態(tài)的包裝用袋體。另外,在其內(nèi)部收容了作為被包裝物的錫普糊劑。
(實施例2)除了構成第三撕裂線的撕裂線是6根以外其它與實施例1相同地制作成了包裝用袋體。
這樣地形成第三撕裂線的結果,第三撕裂線的全體在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垂直的方向中的寬度是2.70mm,第三撕裂線、第二撕裂線及第一撕裂線的撕裂線形成區(qū)域的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垂直的方向中的合計寬度是4.42mm。
(實施例3)除了構成第三撕裂線的撕裂線是10根以外其它與實施例1相同地制作成了包裝用袋體。
這樣地形成第三撕裂線的結果,第三撕裂線的全體在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垂直的方向中的寬度是4.24mm,第三撕裂線、第二撕裂線及第一撕裂線的撕裂線形成區(qū)域的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L50垂直的方向中的合計寬度是5.96mm。
(比較例1)除了構成第三撕裂線的撕裂線為1根,沒有形成第一與第二撕裂線以外,其它的與實施例1相同地制作包裝用袋體。
將實施例1~3及比較例1所示的樣品分別一片一片地分配給10個用戶,請其從第三撕裂線部分的端部開封,對于這些樣品開封后形成的開封口的開閉,通過對開封后形成的捏頭部分的捏住容易性進行比較獲得對于是否可以容易進行開封的評價。
將這些樣品的開封后的開封口的開閉的容易性及美觀性的試驗結果表示在表1中,其評價標準是,將第一撕裂線和第二撕裂線之間的部位上形成的開封線幾乎水平地美觀地撕裂、捏頭部分具有充分的大小而可以用手指容易捏住的情形作為3,將第一撕裂線和第二撕裂線之間的部位上形成的開封線上的間隔小、捏頭部分的大小不足夠而由手指稍微難以抓住的情形作為2,將開封線完全一致,一點沒形成捏頭部分而用手指非常難以捏住的情形作為1。
表1
從表1所示的結果可知,實施例1~3的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第三撕裂線的斷開部的傾斜被有效地利用,而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形成的開封線上形成的適當?shù)呐_階,而且由于第一撕裂線和第二撕裂線,開封線與所希望的開封方向平行地美觀地形成的,因此,在開封后,在開封口部突出地形成著捏頭部,用手指可以捏住可捏頭部分,容易地開閉開封口。
產(chǎn)業(yè)上的可利用性如以上所說明的那樣,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按照構成配置在第一撕裂線和第二撕裂線之間的第三撕裂線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的傾斜,在開封后的包裝用袋體的開封口處形成著適當?shù)哪箢^部分,可以用手指尖容易地捏住該捏頭部分。另外,可以容易地形成第一撕裂線、第二撕裂線及第三撕裂線,而且可以用形成著相同的第一撕裂線、第二撕裂線及第三撕裂線的包裝材料容易地制造本發(fā)明的包裝用袋體。因此可以提供可容易制造、開封作業(yè)容易、可以容易地進行開封后的開封口的開閉的包裝用袋體。
權利要求
1.一種包裝用袋體,具有相互相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面及第二面每個上形成著相互平行地設置的第一撕開線及第二撕開線、以及配置在第一撕開線和第二撕開線之間、且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具有傾斜的由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構成的第三撕裂線,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規(guī)定開封方向向相反方向傾斜地被形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用袋體,其特征在于,第三撕裂線形成為由1~10根撕裂線構成的集合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用袋體,其特征在于,相對所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具有25~45°的傾斜地形成構成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用袋體,其特征在于,第一撕裂線及/或第二撕裂線形成為由1~10根撕裂線構成的集合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用袋體,其特征在于,分別由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具有傾斜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構成第一撕裂線和第二撕裂線,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向相反方向傾斜地形成著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一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構成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向相反方向傾斜地形成著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一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向相反方向傾斜地形成著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二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的方向向相反方向傾斜地形成著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二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包裝用袋體,其特征在于,構成第一撕裂線及第二撕裂線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分別相對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具有25~45°的傾斜。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用袋體,其特征在于,還具有形成在第三撕裂線的端部的開封用的切口。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用袋體,其特征在于,還具有密封開封后的開封口的密封裝置。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用袋體,其特征在于,上述包裝用袋體由復合包裝材料構成,該復合材料由以氣密狀態(tài)穩(wěn)定地保持被包裝物的至少一個密封層和具有第一撕裂線、第二撕裂線及第三撕裂線的至少一個層構成。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包裝用袋體,其特征在于,上述密閉層是鋁層。
全文摘要
在具有相互相對的第一面(10A)及第二面(10B)的包裝用袋體(10)中,在第一面及第二面的每一個上形成著相互平行地配置的第一撕裂線(100A、100B)及第二撕裂線(200A、200B)、配置在第一撕裂線與第二撕裂線之間的且由相對于規(guī)定的開封方面L50具有傾斜的多個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構成的第三撕裂線(300A、300B),相對規(guī)定的開封方向逆向傾斜地形成著構成形成在第一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和構成形成在第二面上的第三撕裂線的多縫紉機線跡狀斷開部。由此,可以在開封后的包裝用的袋體的開封口上形成適度的捏頭部分。
文檔編號B65D33/36GK1404454SQ01805443
公開日2003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2月22日
發(fā)明者坂井宏, 武富弘之, 橋谷祐司, 岡田博文, 平川真一 申請人:久光制藥株式會社, 岡田紙業(yè)株式會社, 凸版印刷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