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低座安全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低座安全自行車,屬于自行車技術領域。
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廣泛的用于我國,但目前的自行車其中包括山地車、跑車等,車座位置距地面較高,與中軸的水平距離較短,座管與水平的夾角較大,所以不論怎樣調整車座的位置,只要騎車人的腳能伸直蹬車,那么,他騎在車座時雙腳就不能同時觸地,遇到緊急情況時,不便處理,安全性能較差,另外,由于車座較高,騎車人需哈腰向前騎行,這種姿式騎車,腰酸背疼,容易疲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低座安全自行車,對現有自行車的結構進行改進,降低車座位置,使騎車人在蹬車時兩腿能夠伸直,而是雙腳也能全部踏地,提高了騎自行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為完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在降低車座的同時將車座向后移,中軸與飛輪距離拉長,使車座位于后輪的同一水平高度,原則上為任意高度車座頂面至鏈輪的腳蹬最遠點與其至地面高度距離相等,此時立管與地面夾角β為60-70°,立管頂端距中軸距離為400-460mm,由于車座降低,車把相對升高,人體可直立騎行,雙臂不承受上身重量,所以前管與地面夾角α設計為60-65°,使車把盡量后移,車把向下傾角γ在20-45°之間,便于騎車人操縱車把,雙手握持更舒適,前管中心線距頂端水平距離為565-660mm。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為由于采用低車座并后移的結構,騎車人就可根據自己的身材,調整車座高低,使其坐在車座上兩腿既能伸直蹬車,兩腳又能同時踏地,能及時有效地控制自行車的運行狀態(tài),車座降低,車把升高并后傾,人體可半躺在車座及靠背上騎車,腿的用力周期加大,坐姿舒服,利于提高行車速度和效率,尤其是對長時間騎車來講,效果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原理圖。
其中1、前輪;2、前管;3、車把;4、立管;5、車座;6、靠背;7、后輪;8、車架;9、橫梁;10、鏈輪;11、中軸;12、腳蹬;13、飛輪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包括車架8、前管2、前輪1、后輪7、主管4、鏈輪10、中軸11、腳蹬12、飛輪13等組成,其中前管2上套有車把3,立管4中套有車座5、車座5位于后輪的同一水平高度,立管2與地面夾角β為65°,立管2頂端距中軸11距離為400mm,車座5頂面至腳蹬12最遠點與其距地面高度距離相等,前管2與地面夾角α為60°,車把3向下傾角γ為25°,前管2中心線距立管4頂端水平距離為400mm,車座5上還固定有靠背6,可由其下減震彈簧螺釘固定。橫梁9固在車架8中間以增加強度,在實施過程中還可采用前輪大,后輪小的結構,以利于縮短車體長度,減輕車重。
權利要求1.一種低座安全自行車,包括車架(8)、前管(2)、前輪(1)、后輪(7)、立管(4)、鏈輪(12)、中軸(11)、腳蹬(12)、飛輪(13),前管(2)上套有車把(3)、立管(4)中套有車座(5),其特征在于車座(5)位于后輪(7)同一個水平高度,立管(2)與地面夾角β為60-70°,立管(2)頂端距中軸(11)距離為400-600mm,車座(5)表面至腳蹬(12)最遠點與其距地面高度距離相等,前管(2)與地面夾角α為60-65°,車把向下傾角γ為20-45°,前管(2)中心線距立管(4)頂端水平距離為565-660mm,中軸(11)與飛輪(13)的中心距為440-55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座安全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在車座(5)上還固定有靠背(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低座安全自行車,將車座降低并向后移動,使車座與后輪在同一水平高度,調整中軸與飛輪的間距,使坐在車座上蹬車時能夠伸直雙腿,雙腳又能同時踏地,能及時有效地控制自行車的運行狀態(tài),提高行車效率,增強騎駛的舒適性,特別是在剎車時,前后輪手閘和兩腳踏地的配合,即能及時停車,又防止了自行車摔倒,大大的增強了自行車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B62K13/00GK2293504SQ96221679
公開日1998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1996年9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9月12日
發(fā)明者楊林 申請人: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