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在摩托車上布置燃料系統(tǒng)的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把安裝在燃料箱的上壁上的燃料泵容納在裝在車架上的燃料箱內,而把乘車用的車座覆蓋在該燃料箱上方的摩托車,特別是,涉及在摩托車上布置燃料系統(tǒng)的結構的改良。
背景技術:
把乘車用的車座覆蓋在容納燃料泵的燃料箱上方的摩托車是公知的,例如,已經在專利文獻1,即特公平7-110630號公報中公開了。
可是,在把燃料泵安裝在燃料箱的上壁上的結構中,就要把燃料泵和燃料軟管的連接部分布置在燃料箱的上壁上,這樣,就必須避免乘車用的車座與這種連接部分發(fā)生干涉,在上述以往的結構中,把乘車用的車座的高度設定在不與上述連接部分發(fā)生干涉的位置上,這樣就使得設定乘車用的車座高度的自由度變窄了。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就是鑒于以上的情況而提出來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在摩托車上布置燃料系統(tǒng)的結構,這種結構增大了設定乘車用的車座高度的自由度,同時還能防止乘車用的車座與燃料泵的連接部分發(fā)生干涉。
為達到上述目的,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發(fā)明,是一種把安裝在燃料箱的上壁上的燃料泵容納在裝在車架上的燃料箱內部,而把乘車用的車座覆蓋在該燃料箱的上方的摩托車,其特征在于,上述燃料泵安裝在設置在上述燃料箱的向下方凹下的上壁上的泵安裝部分上,并用蓋子覆蓋在該泵安裝部分的上方。
按照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發(fā)明的結構,由于設置在燃料箱上壁上的安裝燃料泵的泵安裝部分是向下方凹下的,所以,即使把與燃料泵連接的部分布置在泵安裝部分的上面,也能防止它與乘車用的車座發(fā)生干涉,從而能增大設定乘車用的車座高度的自由度。而且,由于用蓋子覆蓋在泵安裝部分的上方,所以在因給燃料箱加油等等而掀開乘車用的車座時,能切實防止誤接觸上述連接部分,保護與燃料泵連接的部分,并且,上述連接部分不會暴露出來,能獲得良好的外觀。
此外,權利要求2中所記載的發(fā)明,是在上述權利要求1中所記載的發(fā)明的結構中,還加上這樣的特征,即,在上述泵安裝部分上設有把上述燃料泵插入燃料箱內用的插入孔,而設置在燃料泵上端的蓋板安裝在上述泵安裝部分上,從上方堵塞該插入孔,上述蓋子安裝在上述蓋板上。按照這種結構,就不需要把蓋子固定在燃料箱這一側的特別的零件了,能減少零件的數量。
權利要求3中所記載的發(fā)明,是在上述權利要求1或2中所記載的發(fā)明的構成中,還加上這樣的特征,即,上述蓋子在遠離上述燃料泵的位置上,安裝在設置在支承上述燃料箱的車架上的支板上。按照這種結構,不需要安裝蓋子的專用零件了,能減少零件的數量,并且還能牢固地支承蓋子。
權利要求4中所記載的發(fā)明,是在上述權利要求1或2或3中所記載的發(fā)明的構成中,還加上這樣的特征,即,在布置在后輪上方的燃料箱的前方,布置了用上述乘車用的車座覆蓋的儲物箱,在上述燃料箱左、右任何一側的前部,布置上述泵安裝部分和上述燃料泵,在上述燃料箱左、右任何一側的前端部或上述儲物箱左、右任何一側的后端部上,設置讓從上述燃料泵側面延伸出來的軟管在上述燃料箱的前部與上述儲物箱的后部之間通過的缺口,上述軟管布置在上述儲物箱的后方,彎曲成在上述左、右方向一側開放的大致呈U字形的形狀。
按照權利要求4所記載的發(fā)明的結構,在能把燃料泵布置在燃料箱的深部位置上的同時,還能很順利地布置軟管。即,雖然由于把燃料箱布置在后輪的上方,造成燃料箱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變得很淺,但,由于把燃料泵布置在燃料箱的左、右任何一側,就能把燃料泵布置在燃料箱中較深的位置上,此外,由于從燃料泵延伸出來的軟管,布置成通過燃料箱左、右任何一側的前端部,或者通過儲物箱左、右任何一側的后端部的缺口,彎曲成大致呈U字形,所以,不論在燃料箱的前方有沒有儲物箱,都能避免上述軟管強烈的彎曲,而使其能緩慢地彎曲,從而能順利地布置上述軟管。
還有,權利要求5所記載的發(fā)明,是在上述權利要求1~4中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發(fā)明的構成中,還加上這樣的特征,即,在上述燃料箱的上壁上,在上述泵安裝部分周圍的若干地方,設置承受上述乘車用的車座可能受到的載重的部位。按照這種結構,即使乘車用的車座由于很大的載重量而下沉時,由于在燃料箱上壁的泵安裝部分周圍有若干個承受乘車用的車座的載重的部位,所以減小了乘車用的車座的變形,能避免乘車用的車座的載重作用在蓋子上。
圖1是第一實施例的摩托車整體的側視圖;圖2是在把車體蓋卸下來之后的狀態(tài)下,摩托車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立體圖;圖3是發(fā)動機和吸氣系統(tǒng)的側視圖;圖4是沿圖3中的4-4線的放大斷面圖;圖5是沿圖3中的箭頭5的向視放大圖;圖6是沿圖5中的6-6線的斷面圖;圖7是從圖3的箭頭7方向看的空氣濾清器的后視圖;圖8是沿圖7中的8-8線的斷面圖;圖9是沿圖3中的箭頭9的向視圖;圖10是吸氣管和燃料噴射閥的平面圖;圖11是沿圖10中的11-11線的斷面圖;圖12是摩托車后部的側視縱斷面圖;圖13是沿圖12中的13-13線的斷面圖;圖14是沿圖13中的14-14線的斷面圖;圖15是燃料箱、燃料泵和蓋子分解后的立體圖;圖16是沿圖13中的16-16線的放大斷面圖;圖17是沿圖16中的17-17線的斷面圖;
圖18是沿圖13中的18-18線的放大斷面圖;圖19是與圖13相對應的第二實施例的斷面圖;圖20是第三實施例中的燃料箱和儲物箱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中所示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圖1~圖18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圖1是摩托車整體的側視圖;圖2是在把車體蓋卸下來之后的狀態(tài)下,摩托車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立體圖;圖3是發(fā)動機和吸氣系統(tǒng)的側視圖;圖4是沿圖3中的4-4線的放大斷面圖;圖5是沿圖3中的箭頭5的向視放大圖;圖6是沿圖5中的6-6線的斷面圖;圖7是從圖3的箭頭7方向看的空氣濾清器的后視圖;圖8是沿圖7中的8-8線的斷面圖;圖9是沿圖3中的箭頭9的向視圖;圖10是吸氣管和燃料噴射閥的平面圖;圖11是沿圖10中的11-11線的斷面圖;圖12是摩托車后部的側視縱斷面圖;圖13是沿圖12中的13-13線的斷面圖;圖14是沿圖13中的14-14線的斷面圖;圖15是燃料箱、燃料泵和蓋子分解后的立體圖;圖16是沿圖13中的16-16線的放大斷面圖;圖17是沿圖16中的17-17線的斷面圖;圖18是沿圖13中的18-18線的放大斷面圖。
首先,在圖1中,摩托車的車架20具有支承著前叉24,使其能轉向的頭管21,和從該頭管21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22,以及連接在主框架22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對后框架23…。前輪WF用樞軸支承在上述前叉24的下端。在前叉24的上部,連接著桿狀的轉向把手25,覆蓋著前輪WF上方的前擋泥板26也支承在前叉24上。
請一并參閱圖2和圖3,主框架22是用橫斷面為方形的方管制成的,在該主框架22中間部分的兩個側面上,分別固定著懸掛板27…,在主框架22后部的兩側面上,固定著樞軸板28。
在主框架22的下方,布置了,例如,汽缸的軸線稍稍向前上方傾斜的發(fā)動機E。發(fā)動機E由上述懸掛板27…和樞軸板28支承,懸掛在車架20上。
在上述樞軸板28上,支承著能上、下搖動的后叉29的前端部,在后叉29的后端,用樞軸支承著后輪WR。此外,在車架20上的后框架23…與后叉29之間,設有后減振器30。
上述發(fā)動機E與減速機M一起構成動力裝置P,減速機M輸出的動力通過鏈條31傳遞給后輪WR。
此外,在發(fā)動機E的上方,布置了節(jié)氣門段32,以及處于該節(jié)氣門段32前方的空氣濾清器33。在后輪WR的上方,布置了燃料箱34A,在布置在該燃料箱34A前方的儲物箱35A與上述燃料箱34A的上方,覆蓋著,例如,能開合的串列式乘車用的車座36。
在車架20上安裝了用合成樹脂制造的,覆蓋著該車架20、上述發(fā)動機E的一部分、節(jié)氣門段32、空氣濾清器33、燃料箱34A和儲物箱35A的車體蓋板38。車體蓋板38由下列各部分構成布置在主框架22左右兩側的前側蓋板39…;連接在兩塊前側蓋板39…的前部,從前方蓋住乘坐者的腳部的兩塊護腿板40…;連接在兩塊護腿板40…上,從前方蓋住頭管21的前頂蓋41;連接在前頂蓋41上,從后側蓋住頭管21,并從上方蓋住主框架22的主框架頂蓋42;連接在上述兩塊前側蓋板39…的下部的下蓋43…;以及從兩側蓋住燃料箱34A和儲物箱35A的后側蓋44。
上述乘車用的車座36布置在后側蓋44的上部,能夠開關,以便把物品收藏在儲物箱35A中或從中取出,并且能向燃料箱34A灌油。覆蓋后輪WR的后部上方的后擋泥板45設置成與后側蓋44連在一起。
圖4中,節(jié)氣門段32是由下列部分連接而成的支承在主體47上,能夠轉動的,調節(jié)向發(fā)動機E供應的空氣量的蝶形節(jié)氣門46;以及卷繞在連接在節(jié)氣門46上,布置在主體47的側面的節(jié)氣門鼓48上的節(jié)氣門鋼絲繩49。
主體47上有向摩托車前后方向延伸的吸氣通道50,布置在吸氣通道50中間部分的節(jié)氣門46固定在閥軸51上,而閥軸則沿橫向穿過吸氣通道50,支承在主體47上,能夠轉動。此外,節(jié)氣門鼓48以朝向摩托車行進方向的前方的姿態(tài)布置在主體47的左側,并固定在上述閥軸51的一端。而且,在節(jié)氣門鼓48與主體47之間,設有對上述節(jié)氣門46向關閉一側加壓的回程彈簧52,當摩托車的駕駛員克服上述回程彈簧52的彈力,牽引上述節(jié)氣門鋼絲繩49,就能驅動節(jié)氣門46向打開的一側轉動。
在上述主體47上的與上述節(jié)氣門鼓48相反的一側,即在其右側面上,安裝了容納控制部件53的外殼55。這個外殼55是由安裝在主體47上的外殼主體56,和密閉該外殼主體56的開口部分的蓋板57構成的,上述控制部件53是由夾持在外殼主體56與蓋板57之間的印刷電路板54上的電子電路(圖中未表示)所構成的。
檢測節(jié)氣門46開度的節(jié)氣門傳感器58與上述印刷電路板54連接。這個節(jié)氣門傳感器58是由下列部件構成的嵌入外殼主體56中,能夠轉動的轉子59;從該轉子59向印刷電路板54一側凸出的導電插頭60、60;以及印刷在這塊印刷電路板54上,與這兩個導電插頭60、60滑動接觸的電阻61。轉子59嵌合在閥軸51的另一端,不能相對轉動,但也不松動。此外,轉子59支承在與閥軸51在同一根軸線上的支軸62上,能自由轉動,而支軸62則穿過印刷電路板54,凸出設置在蓋板57上。借助于這樣的節(jié)氣門傳感器58,就能在上述控制部件53這一側,用電阻61兩端之間的電壓檢測出節(jié)氣門46的開度。
此外,在比節(jié)氣門46更上游一側的主體47上,設有向吸氣通道50開口的通孔63。而穿過這個通孔63,朝向吸氣通道50上的前端閉塞部分的,呈薄壁有底圓筒形的檢測筒64,則設置在外殼主體56上,并與其成為一體。
密切結合在上述檢測筒64的前端閉塞部分的內表面上的熱敏電阻65,以及在檢測筒64內連接在從上述熱敏電阻65延伸出來的,連接在印刷電路板54上的端子66,構成了吸氣溫度傳感器67。控制部件53就是根據熱敏電阻65的隨著吸氣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電阻值,檢測出電壓的變化而構成的。而且,在把吸氣溫度傳感器67裝入上述檢測筒64內之后,還要填充由合成樹脂制成的封裝劑68。
這樣,由于節(jié)氣門傳感器58和吸氣溫度傳感器67都連接在安裝在節(jié)氣門段主體47上的控制部件53的印刷電路板54上,所以在控制部件53中,就能把用于連接節(jié)氣門傳感器58和吸氣溫度傳感器67的布線縮短得非常短。
上述外殼55的上部跨過主體47的上部,一直延伸到節(jié)氣門鼓48一側,與節(jié)氣門鼓48在同一側開口的聯結器69,與上述外殼55上的外殼主體56做成一體。
請看圖3,裝有空氣濾清器33的用合成樹脂制造的濾清器外殼70,是用支承在主框架22上的碗狀外殼主體71,和與該外殼主體71相對的開口的碗狀的蓋子72,在它們的外圓周之間夾持著過濾組件73,互相結合而成的。濾清器外殼70的內部劃分為蓋子72一側的未凈化室74和外殼主體71一側的凈化室75。
在濾清器外殼70的外殼主體71中,固定連接著為把從空氣濾清器33中排出的凈化空氣引導到節(jié)氣門段32去的連接管76,其上游端突入凈化室75內,在其下游端上嵌合著設置在節(jié)氣門段32的主體47上,成為一體的上游側連接筒47a(參見圖4)。而且,連接管76上的,為保持固定連接在節(jié)氣門段32上用的固定用的帶子77,卷繞在連接管76的下游端部上,并用螺釘78擰緊固定用的帶子77,以保持連接管76在節(jié)氣門段32上的固定連接狀態(tài)。
請一并參照圖5~圖8,在空氣濾清器33的濾清器外殼70的外殼主體71的下部,設有與其成為一體的遮擋板79,這塊遮擋板從前方覆蓋著布置在該空氣濾清器33后面斜下方的節(jié)氣門段32中的至少節(jié)氣門鼓48。由于上述節(jié)氣門段32的外殼55所具有的聯結器69也布置在節(jié)氣門鼓48這一側,所以上述遮擋板79也從前方覆蓋著聯結器69。
在與上述固定用的帶子77相對應的位置上,在上述遮擋板79上設有,例如,圓形的操作用的開口部分80,在遮擋板79上,安裝了布置在遮擋板79前面的蓋子81,它能開關操作用的開口部分80。
在遠離上述操作用的開口部分80的位置上,在遮擋板79上設有支承孔82,穿過上述支承孔82的支軸83,凸出設置在用橡膠制成的蓋子81上,與其成為一體,并且,在它穿過支承孔82時,它前端的直徑能夠縮小。在支軸83的前端,在支承孔82的周圍,設有若干彈性地結合在遮擋板79背面上,成為一體的結合爪83a…。即,蓋子81安裝在遮擋板79上,能在圖5中用實線所示的關閉操作用的開口部分80的位置,與圖5中用假想線所示的開放操作用的開口部分80的位置之間,繞著上述支承孔82的軸線轉動。
此外,在蓋子81上,設有在圓周方向上分隔開來的,與其成為一體的凸出的嵌合筒84,以便在封閉操作用的開口部分80的狀態(tài)下彈性地嵌合在操作用的開口部分80內。設置在這個嵌合筒84前端的許多結合爪84a…,在操作用的開口部分80周圍,彈性地結合在遮擋板79的背面,以便用蓋子81保持操作用的開口部分80的封閉狀態(tài)。
在發(fā)動機E上與汽缸蓋罩87相對應的部分,在上述遮擋板79的下端,設有缺口79a,這個缺口79a是在卸下汽缸蓋罩87后,對發(fā)動機E上的氣門裝置的挺桿進行調節(jié)時,為把扳手之類的工具86插入汽缸蓋罩87中用的。
此外,把從側面(在本實施例中是從左面)覆蓋節(jié)氣門段32的節(jié)氣門鼓48的,用合成樹脂制造的節(jié)氣門鼓護板161,安裝在上述空氣濾清器33上。即,在空氣濾清器33的濾清器外殼70上的外殼主體71背面的左側,設有為把上述節(jié)氣門鼓護板161的上部用螺釘162連接在其上,并與其成為一體的安裝凸臺71a。在上述遮擋板79左側的下部,設有為使設置在上述節(jié)氣門鼓護板161下部的,大致呈L字形的結合爪161a結合在其上的,矩形的結合孔163。
這樣,一面把上述結合爪161a結合在結合孔163中,一面把壓接在上述遮擋板79背面下部的節(jié)氣門鼓護板161的上部用螺釘162擰緊在上述安裝凸臺71a上,就能把節(jié)氣門鼓護板161安裝在空氣濾清器33上。
此外,在發(fā)動機E的汽缸蓋88的下部,連接著與汽缸蓋88的排氣口(圖中未表示)相連的排氣管164,為向從上述排氣口流向排氣管164的廢氣中供應新鮮的二次空氣用的管道165的下游端,連接在汽缸蓋罩87上,管道165的上游端則與支承在發(fā)動機E上的二次空氣控制閥166相連。此外,二次空氣控制閥166連接在由主框架22支承的過濾器167上。
在上述過濾器167上,連接著從該過濾器167沿著主框架22向前方延伸的空氣供應管168的下游端,該空氣供應管168的上游端一直向外延伸到空氣濾清器33的上方,在車體蓋子38內向大氣開放。
而且,在空氣濾清器33的濾清器外殼70的外殼主體71背面的上部,設有把靠近上述空氣供應管168的上游端的部分嵌合在其中的嵌合槽169,并且,還設有凸出的,與其成為一體的結合銷170,這根結合銷從上方壓接并結合在嵌合在該嵌合槽169中的那一部分空氣供應管168上。即,靠近空氣供應管168的上游端的部分,在嵌合在嵌合槽169中的同時,還與上方的結合銷170接觸,用結合的方式保持在外殼主體71背面的上部。這樣,就沒有必要在主框架22上安裝為夾持空氣供應管168用的專用的夾子了。
與節(jié)氣門段32的主體47做成一體的下游側連接筒47b(請參照圖4),與下游端連接在發(fā)動機E的汽缸蓋88上部的吸氣管89的上游端連接。
請一并參照圖9~圖11,吸氣管89彎曲成大致呈C字形,把節(jié)氣門段32,以及在該節(jié)氣門段32后面斜下方的汽缸蓋88連接起來。在這根吸氣管89的表面上燒結了用橡膠制成的包覆材料90,再通過把上述節(jié)氣門段32下游側連接筒47b緊密嵌合在一體設置在這種包覆材料90上的連接筒部分90a上,就把節(jié)氣門段32連接在吸氣管89上了。
吸氣管89上安裝了向汽缸蓋88內噴射燃料的燃料噴射閥91,這個燃料噴射閥91的開關動作,由安裝在上述節(jié)氣門段32的主體47上的,容納并固定在外殼55內的控制部件53來控制。
在吸氣管89上設有朝向汽缸蓋88一側開口的安裝孔92,而前端朝向吸氣管89內部的燃料噴射閥91的前端部,以氣密的方式嵌合在安裝孔92內。此外,燃料噴射閥91的后端部以液體密封的方式嵌合在噴管93中,而噴管93又連接在吸氣管89上。即,燃料噴射閥91是以夾在吸氣管89與噴管93之間的方式安裝在吸氣管89上的。
在上述噴管93上設有燃料供應通道94,其下游端與上述燃料噴射閥91的后端內部連通,而與這條燃料供應通道94的上游端連通的進口連接管95則用法蘭連接在噴管93上。
在上述噴管93上還設有從上述燃料供應通道94的中間部分分叉出來的回流通道96,壓力調節(jié)閥97連接在這條回流通道96上。
上述壓力調節(jié)閥97的閥殼98布置在與上述燃料噴射閥91相鄰的位置上,并且與該燃料噴射閥91平行,閥殼98的上端部安裝在上述噴管93上,并且使得與上述回流通道96以液體密封的方式連通的連接管99介于它和噴管93之間。即,壓力調節(jié)閥97布置成從噴管93向下方延伸,而不使它從噴管93的側面凸出來。
此外,蓋子101結合在閥殼98的下部,與閥殼98之間夾持著膜片100的外圓周部分,在閥殼98與膜片100之間形成了與上述回流通道96連通的閥室102,在膜片100與蓋子101之間形成了彈簧室103。
此外,在閥殼98上還設有與其成為一體的回流側連接管部分104,它在與噴管93結合的進口連接管95的下方,向著與該進口連接管95同一個方向延伸。與該回流側連接管部分104連通的圓筒形的閥座部件105,嵌合固定在其朝向閥室102的中央部分,并且有一部分向膜片100一側凸出來。而且,能夠與上述閥座部件105的閥室102一側的端部接觸,并支承在其上的閥體106,保持在膜片100的中央部分上,能稍微有些搖擺,而在彈簧室103中,在蓋子101與膜片100之間裝有受到壓縮的彈簧107,以便產生使膜片100向上述閥室102一側撓曲的彈力。
在這種壓力調節(jié)閥97中,當閥室102中的將膜片100壓向彈簧室103一側的液體壓力,超過彈簧室103一側將膜片100壓向閥室102的彈力時,膜片100便向彈簧室103一側撓曲,使閥體106離開閥座部件105,以便調節(jié)通過回流通道106與閥室102連通的燃料供應通道94中的液壓,即供應給燃料噴射閥91的燃料的壓力,使其不超過設定的壓力。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壓力調節(jié)閥97布置在與燃料噴射閥91相鄰的位置上,連接在燃料噴射閥91與壓力調節(jié)閥97之間的燃料供應通道94的長度縮短了,能防止流過該燃料供應通道94中的燃料的溫度升高。
在圖12~圖14中,燃料箱34A是由下半部箱體110和上半部箱體111互相結合而成的。在上、下半部箱體110、111結合部分的整個外圓周上,形成了向外凸出的,成為一體的凸緣部分112。燃料箱34A支承在車架20上的兩個后框架23…上,在后框架23…上設有為支承上述燃料箱34A的前部用的支板113…,以及為支承上述燃料箱34A的后部用的支承凸臺1 14…。而且,架在上述支板113…上的上述凸緣部分112,借助于螺栓115…和焊接螺母116…連接在支板113…上,而架在支承凸臺114…上的上述凸緣部分112則借助于螺栓117…連接在支承凸臺114…上。
可是,燃料箱34A是布置在后輪WR上方的,為了避免與后輪WR干涉,要把燃料箱34A的底部,即下半部箱體110的底部,做成其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向上方拱起。即,燃料箱34A的左右方向的兩側部分34L、34R的深度,要做得比中央部分34C深。
請一并參照圖15,在燃料箱34A內部容納了燃料泵118,這臺燃料泵118安裝在燃料箱34A的上壁,即上半部箱體111上。
在燃料箱34A左右任何一側(在本實施例中是左側部分34L)上壁的前部,設有向下凹的平坦的泵安裝部分119,而在燃料箱34A左右任何一側(在本實施例中是右側部分34R)上壁的前部,設有向前下方傾斜的布置軟管的部分120。
在上述泵安裝部分119上,設有用于把燃料泵118插入燃料箱34A內的,例如,橢圓形的插入孔121。即,燃料泵118可以布置在燃料箱34A的左、右任何一側(在本實施例中是左側部分34L)上。
在燃料泵118的下部,連接著圖中未表示的過濾器,蓋住這臺過濾器的過濾器倉122支承在燃料泵118的下部,以便在該過濾器倉122內保持規(guī)定的液面高度。用于檢測燃料箱34A內燃料的液面的浮子123支承在燃料泵118上。
包圍著上述插入孔121,做成橢圓形的安裝板124,焊接在上述泵安裝部分119的上面。這塊安裝板124由焊接在泵安裝部分119上的若干個,例如6個低位部分124a…,和隆起呈臺狀的若干個,例如6個高位部分124b…,沿著圓周方向交替連接而成,各低位部分124a…分別焊接在泵安裝部分119的上面。
請一并參照圖16和圖17,在上述各高位部分124b…的下面,焊接著從這些高位部分124b…向上方凸出的螺栓125…,這些螺栓125…穿過設置在燃料泵118的上端,從上方堵住上述插入孔121的橢圓形平板狀的蓋板126的外圓周部分,再把裝在這些螺栓125…上的螺母127…擰緊,就把蓋板126,也就是燃料泵118安裝在泵安裝部分119上了。
而且,在泵安裝部分119與上述蓋板126之間,裝有橡膠制造的墊塊128,這個墊塊128呈橢圓形,具有能分別與上述安裝板124的高位部分124b…配合的開口部分129…,借助于擰緊擰在上述各螺栓125…上的螺母127…,就能將它夾緊在安裝板124的低位部分124a…與蓋板126之間,并且,將其夾緊在安裝板124內、外的泵安裝部分119與上述蓋板126之間。
彎曲成大致呈L字形的排油管130連接在上述燃料泵118的上端,燃料泵118從排油管130排出燃料。此外,回油管131固定在上述蓋板126上,它在以液體密封的方式穿過上述蓋板126的同時,在燃料泵118的側面一直延伸到燃料箱34A內的下部,回油管131在蓋板126的上方彎曲成與上述排油管130同樣的,大致呈L字形的形狀。
而且,上述排油管130和回油管131在蓋板126的上方平行地向右斜前方布置,燃料軟管132的上游端連接在排油管130上,而上游端連接在上述壓力調節(jié)閥97的返回側的連接管部分104上的回油軟管133的下游端,則連接在回油管131上。
還有,為了在與燃料箱34A前方的儲物箱35A之間形成能讓燃料軟管132和回油軟管133通過的空間,在沿著上述排油管130和回油管131的延伸方向的燃料箱34A的前端,即,在左側前部布置了燃料泵118的燃料箱34A的右側前端的凸緣部分112上,設置了缺口135。燃料軟管132和回油軟管133從排油管130和回油管131經過布置軟管的部分120的上方,再從上述缺口135向下方延伸,然后,在儲物箱35A的后方彎曲,延伸到該儲物箱35A的左側。即,連接在排油管130和回油管131上的燃料軟管132和回油軟管133在儲物箱35A的后方,彎曲布置成向左側岔開的,大致呈U字的形狀。
而且,在儲物箱35A的左側,雖然燃料軟管132和回油軟管133平行地向前方延伸,但,燃料軟管132的下游端,在儲物箱35A前部的左側連接在用支承部件134支承在后框架23一側的前部的高壓過濾器136上,而上游端連接在高壓過濾器136上的燃料軟管137則連接在噴管93進口側的連接管95上,以便向燃料噴射閥91供應燃料。而且,上述高壓過濾器136用上述支承部件134支承在后框架23上,其所在的位置,只要卸掉主框架頂蓋42就很容易進行保養(yǎng)和維修。
用這種方式連接在噴管93和壓力調節(jié)閥97上的燃料軟管132和回油軟管133,由于從燃料泵118排出的燃料,在燃料泵與燃料噴射閥91附近的壓力調節(jié)閥97之間往復循環(huán),所以,即使發(fā)動機E布置在燃料軟管132和回油軟管133的下方,也能防止燃料的溫度上升。
上述泵安裝部分119和布置軟管的部分120,用蓋住燃料泵118的上端、燃料軟管132和回油軟管133的蓋子138從上方將其蓋住,這個蓋子138與固定在上述燃料泵118的蓋板126上的一對支承部件139、139連接。即,蓋子138通過支承部件139、139安裝在蓋板126上。
支承部件139、139連接在布置在燃料箱34A的插入孔121的互相相對的兩側,用把燃料泵118的蓋板126連接在安裝板124上用的6組螺栓125…和螺母127…中的各一對,兩組螺栓125…和螺母127…連接在蓋板126上,并形成從蓋板126向上方隆起的形狀,而且,在各支承部件139、139上部的內表面上,固定著焊接螺母140、140,而裝在支承部件139、139上的蓋子138和穿過支承部件139、139的螺釘141、141則擰在焊接螺母140、140上。
此外,遠離燃料泵118的位置上的蓋子138的右端部,支承在固定在右側的后框架23上的支板113上,用以支承燃料箱34A右側的前部,如圖18所示,與燃料箱34A右側前部的凸緣部分112一起,也都用螺栓115和焊接螺母116連接在支板113上。
另外,如圖12所示,儲物箱35A的下部通過一對安裝部件143…,支承在設置在兩個后框架23…的前部之間的支承板142上。而儲物箱35A后部的左、右上端部,則如圖18所示,通過安裝部件144…支承在支板113…的前部。
安裝部件144…分別安裝在設置在儲物箱35A后部的左、右上端成為一體的支承凸緣35a…與支板113…的前部之間,金屬制造的套管145…穿過支承凸緣35a…、壓接在該支承凸緣35a上面的合成樹脂制造的墊圈149…和安裝部件144…,金屬制造的墊圈148…壓接在上述墊圈149…和套管145的上端。而且,具有與墊圈148…結合的止擋頭部147a…的螺栓147…穿過墊圈148…和套管45…,借助于把固定在支板113…前部下面的焊接螺母146…上的上述螺栓147…擰緊,把儲物箱35A后部的左、右上端支承在支板113…上。
乘車用的車座36的前端,通過鉸鏈150支承在儲物箱35A前端中央的上部,能夠開合,當合上乘車用的車座36時,由于在兩個后框架23…的后部之間設置了接受乘車用的車座36的接受板151,于是,固定在乘車用的車座36的底板36a下面的一對彈性部件153…便壓接在接受板151上。此外,扶手桿152的兩端也安裝在接受板151上。
另外,當乘車用的車座36在合上的狀態(tài)下,而它上面的載重比較小的時候,乘車用的車座36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間部分不與燃料箱34A接觸,但,當載重很大,乘車用的車座36向下方撓曲時,由于在燃料箱34A的上壁上,在上述泵安裝部分119的周圍,設置了若干個用于承受乘車用的車座36的載重的部位(在本實施例中是三個部位),固定在乘車用的車座36的底板36a的下面的三個彈性部件154A、154B、154C就能在上述各承受乘車用的車座36的載重的部位上,與燃料箱34A的上壁接觸。另外,也可以省略上述彈性部件154C,只用一對承受載重的彈性部件154A、154B與燃料箱34A的上壁接觸。
此外,在燃料箱34A上,在其上壁大致中央的部位,設有為注入燃料用的燃料注入口(圖中未表示),封閉這個燃料注入口的燃料注入口蓋子155則安裝在燃料箱34A的上壁上,可以蓋上或卸下來。
下面,說明第一實施例的作用。由于在空氣濾清器33的濾清器外殼70上,設置了與其成為一體的,至少從前方覆蓋了節(jié)氣門段32中的節(jié)氣門鼓48的遮擋板79,所以,能在避免增加零件的數量的同時,防止由前輪WR甩上來的水和泥土濺在節(jié)氣門鼓48上。
此外,在節(jié)氣門段32的主體47上,安裝了控制向發(fā)動機E供應燃料的燃料噴射閥91的工作的控制部件53,而遮擋板79也從前方覆蓋了這個控制部件53,所以還能提高控制部件53防水和防泥土的性能。
還有,由于在空氣濾清器33的濾清器外殼70上,安裝了從側面(在本實施例中是左側)覆蓋節(jié)氣門段32的節(jié)氣門鼓48的節(jié)氣門鼓護板161,所以能防止水和泥土從節(jié)氣門段32的側面濺在節(jié)氣門鼓48上。
而且,由于在與固定用的帶子77(這種帶子是把引導從空氣濾清器33排出的凈化空氣的連接管76連接在節(jié)氣門段32上用的)對應的位置上,在遮擋板79上設置了操作用的開口部分80,因而能把開關操作用的開口部分80的蓋子81安裝在遮擋板79上,所以不論是否有遮擋板79,都能通過操作用的開口部分80,從前方將手指伸進去,壓住固定用的帶子77,能很容易地從遮擋板79的側面系緊或松開固定用的帶子77,從而提高維修時和組裝時的作業(yè)性能。
此外,用于安裝容納在燃料箱34A內的燃料泵118的泵安裝部分119設置在向下凹的燃料箱34A的上壁上,由于蓋子138從上方覆蓋了這個泵安裝部分119,所以即使連接在燃料泵118上的燃料軟管132和回油軟管133等的連接部分都布置在泵安裝部分119上,也能防止與乘車用的車座36發(fā)生干涉,能增大設定乘車用的車座36的高度的自由度。而且,由于用蓋子36從上方覆蓋了泵安裝部分119,當因向燃料箱34A加油而掀開乘車用的車座36時,能切實防止誤與上述連接部分發(fā)生接觸,從而能在保護燃料泵118的連接部分的同時,不使上述連接部分露出來,能獲得良好的外觀。
此外,由于把燃料泵118插入燃料箱34A內,從上方堵塞了設置在泵安裝部分119上的插入孔121,再把設置在燃料泵118上端的蓋板126安裝在泵安裝部分119上,就能通過支承部件139、139把蓋子138安裝在蓋板126上,所以不需要為把蓋子138固定在燃料箱34A上的特殊的零件,從而能減少零件的數量。
由于遠離燃料泵118的蓋子138右側的前部,以與燃料箱34A結合在一起的方式,安裝在設置于支承燃料箱34A的車架20的后框架23上的支板113上,所以不需要安裝蓋子138的專用零件,就能牢固地支承蓋子138,并且還能減少零件的數量。
此外,由于上述泵安裝部分119和上述燃料泵118,都布置在后輪WR上方的燃料箱34A的左、右任何一側(在本實施例中是左側部分34L)的前部,所以能把燃料泵118布置在燃料箱34A的深部位置上。即,雖然燃料箱34A因為布置在后輪WR的上方而造成燃料箱34A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34C的深度很淺,但可以通過把燃料泵118布置在燃料箱34A左、右方向的任何一側,把燃料泵118布置在燃料箱34A的深度深的位置上。
此外,在燃料箱34A的左、右任何一側(在本實施例中是右側部分34R)的前端部上,設有能讓從燃料泵118延伸出來的燃料軟管132和回油軟管133通過的,布置在燃料箱34A前方的儲物箱35A的后部之間的缺口135,所以燃料軟管132和回油軟管133能布置成在儲物箱35A的后方,彎曲成向上述左、右方向的一側(在本實施例中是左側)敞開的大致呈U字形的形狀。這樣,無論在燃料箱34A的前方是否有儲物箱35A,都能避免把燃料軟管132和回油軟管133彎曲得很厲害,而是能舒緩地彎曲,從而能順利地布置好燃料軟管132和回油軟管133。
還有,在泵安裝部分119周圍的某些地方,在燃料箱34A的上壁,設有能承受乘車用的車座36上的載重的部位,即使由于載重大而使乘車用的車座36下沉了,由于在泵安裝部分119周圍的若干部位能承受作用在燃料箱34A上壁上的乘車用的車座36的載重,所以能減小乘車用的車座36的變形,避免乘車用的車座36上的載荷作用在蓋子138上。
圖19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泵安裝部分119和燃料泵118布置在燃料箱34B左、右任何一側(在本實施例中是左側)的前部,而使得從燃料泵118延伸出來的軟管132、133通過燃料箱34B前部與儲物箱35B后部之間的缺口157,則可以布置在燃料箱34B前方的儲物箱35B的左、右的任何一側(在本實施例中是右側)的后端部。
按照這個第二實施例,也能達到與上述第一實施例同樣的效果。
圖20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燃料箱34C布置在儲物箱35C前方,而容納在燃料箱34C內部的燃料泵118的上端,安裝在設置在燃料箱34C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的后部上壁的泵安裝部分119’上,并且用蓋子138’蓋住泵安裝部分119’的上方。
而且,在儲物箱35C的左、右方向的任何一方的前端部與燃料箱34C的后部之間,設有能讓從上述燃料泵118一側延伸出來的燃料軟管132和回油軟管133通過的缺口158,使得燃料軟管132和回油軟管133能在彎曲成向左、右方向的另一側(在本實施例中是右側)敞開的,大致呈U字形的形狀之后,布置在燃料箱34C的后方。
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但,本發(fā)明并不是僅限于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申請的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的設計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變化。
按照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發(fā)明,即使把連接在燃料泵上的連接部分布置在泵安裝部分上,也能防止與乘車用的車座發(fā)生干涉,能增大設定乘車用的車座的高度的自由度。而且,在掀開乘車用的車座時,能保護連接在燃料泵上的連接部分,并且還能獲得良好的外觀。
此外,按照權利要求2所記載的發(fā)明,不需要為把蓋子固定在燃料箱上的特別的零件,從而能減少零件的數量。
按照權利要求3所記載的發(fā)明,不需要用于安裝蓋子的特別的零件,所以,在減少零件數量的同時,還能牢固地支承蓋子。
按照權利要求4所記載的發(fā)明,能把燃料泵布置在燃料箱的較深的位置上,并且還能順利地布置軟管。
還有,按照權利要求5所記載的發(fā)明,減小了乘車用的車座的變形,能避免乘車用的車座上的載重作用在蓋子上。
權利要求
1.一種在摩托車上布置燃料系統(tǒng)的結構,這種結構把安裝在燃料箱(34A~34C)的上壁上的燃料泵(118),容納在裝在車架(20)上的燃料箱(34A、34B、34C)內部,乘車用的車座(36)覆蓋在該燃料箱(34A~34C)的上方,其特征在于,上述燃料泵(118)安裝在設置在上述燃料箱(34A~34C)的向下方凹下的上壁上的泵安裝部分(119、119’)上,并用蓋子(138、138’)覆蓋在該泵安裝部分(119、119’)的上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摩托車上布置燃料系統(tǒng)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泵安裝部分(119、119’)上設有把上述燃料泵(118)插入燃料箱(34A~34C)內用的插入孔(121),而設置在燃料泵(118)上端的蓋板(126)安裝在上述泵安裝部分(119、119’)上,從上方堵塞該插入孔(121),上述蓋子(138、138’)安裝在上述蓋板(126)上。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摩托車上布置燃料系統(tǒng)的結構,其特征在于,上述蓋子(138)在遠離上述燃料泵(118)的位置上,安裝在設置在支承上述燃料箱(34A~34C)的車架(20)上的支板(113)上。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在摩托車上布置燃料系統(tǒng)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布置在后輪(WR)上方的燃料箱(34A、34B)的前方,布置了用上述乘車用的車座(36)覆蓋的儲物箱(35A、35B),在上述燃料箱(34A、34B)左、右任何一側的前部,布置上述泵安裝部分(119)和上述燃料泵(118),在上述燃料箱(34A、34B)左、右任何一側的前端部或上述儲物箱(35A、35B)左、右任何一側的后端部上,設置讓從上述燃料泵(118)側面延伸出來的軟管(132、133)在上述燃料箱(34A、34B)的前部與上述儲物箱(35A、35B)的后部之間通過的缺口(135、157),上述軟管(132、133)布置在上述儲物箱(35A、35B)的后方,彎曲成在上述左、右方向一側開放的大致呈U字形的形狀。
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在摩托車上布置燃料系統(tǒng)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燃料箱(34A~34C)的上壁上,在上述泵安裝部分(119、119’)周圍的若干地方,設置承受上述乘車用的車座(36)可能受到的載重的部位。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裝在車架上的燃料箱內,把燃料泵安裝在該燃料箱的上壁上,在該燃料箱的上方覆蓋乘車用的車座的摩托車,它在增大設定乘車用的車座的高度的自由度的同時,還能防止乘車用的車座與燃料泵的連接部分發(fā)生干涉。本發(fā)明的結構是,把燃料泵118安裝在設置在向下方凹下的燃料箱34的上壁上的泵安裝部分119上,并用蓋子138覆蓋在該泵安裝部分119的上方。
文檔編號B62K25/04GK1504377SQ20031011369
公開日2004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1月29日
發(fā)明者山口正昭, 與倉康文, 梅澤尚司, 司, 文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