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方艙頂蓋,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雷達隱身功能的可折疊方艙頂蓋。
背景技術:
方艙適合于在野外作業(yè)的場合使用,其廣泛應用于軍事領域,例如機動指揮系統(tǒng)、通信、醫(yī)療、后勤保障等,是現(xiàn)代機動部隊的重要裝備之一 ;同時,方艙也應用于民品特種車輛中,例如應急通信車、電站車、大型設備裝載車等。有機動性要求的大型設備需要安裝于大型承載類方艙內,設備一般超過艙頂,艙頂需開孔?;谠O備保護,方便艙內機構和設備進行特定工作,方艙頂蓋通常加裝有頂蓋。
傳統(tǒng)方艙頂蓋通常采用方艙大板的結構形式,其尺寸較大,重量較重,艙頂?shù)拈_啟和關閉非常困難,且對雷達波不具有隱身作用。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方艙外翻頂蓋一般采用限位鉸鏈或氣彈簧實現(xiàn)其開合,這兩種外翻頂蓋在使用時人員均需登上方艙頂部,采用手動方式進行操作,使用完成后還需在方艙頂部加鎖鎖緊頂蓋,不僅操作繁瑣,人員的安全也難以得到保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方艙整個系統(tǒng)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
CN 202098255 U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載方艙電動頂蓋,包括第一頂蓋、第二頂蓋、分別設置在第一頂蓋和第二頂蓋一側下方的電動推桿,分別固定在方艙頂部設備通道口兩側的數(shù)個支座,第一頂蓋、第二頂蓋外側分別與支座上端鉸接,第一頂蓋、第二頂蓋內側相互扣合,覆蓋在方艙頂部設備通道口上;電動推桿上端分別與第一頂蓋、第二頂蓋底部鉸接,下端分別與方艙頂部鉸接。該車載方艙電動頂蓋能夠自動開啟和關閉,但不具有雷達隱身功能,而且頂蓋豎直打開的方式增加了方艙的整體高度,不利于人員行走、操作,也不利于在狹小的空間內打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維護,具有隱身功能,可自動啟閉的具有雷達隱身功能的可折疊方艙頂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雷達隱身功能的可折疊方艙頂蓋,包括相互對稱的頂蓋,所述頂蓋包括在水平方向移動的第一折疊板、可左右移動的第二折疊板、固定設置在第一折疊板左右兩側的連桿,設置在第一折疊板下方的驅動機構、數(shù)個支座,所述第一折疊板、所述連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折疊板鉸接,所述第一折疊板、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支座上端鉸接,所述第一折疊板和第二折疊板的表面設有吸波板和/或吸波涂料。
進一步,所述驅動機構為油缸。
進一步,所述油缸為液壓油缸。
進一步,所述第一折疊板、第二折疊板、連桿、鉸支點和支座構成四連桿機構,所述四連桿機構的變形運動由所述驅動機構驅動。
進一步,所述第一折疊板和第二折疊板為鈑金件。
進一步,所述頂蓋的開合由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控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結構簡單,便于維護,頂蓋表面設有的吸波板和/或吸波涂料,使頂蓋具有雷達隱身功能,通過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控制驅動機構的運動,通過四連桿機構實現(xiàn)頂蓋的自動開啟和關閉,安全可靠,實用性強,頂蓋在水平方向打開,便于人員行走、操作,頂蓋開啟后,方艙的整體高度沒有增加,方便在狹小的空間內打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雷達隱身功能的可折疊方艙頂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頂蓋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2,一種具有雷達隱身功能的可折疊方艙頂蓋,包括相互對稱的頂蓋7,所述頂蓋7包括在水平方向移動的第一折疊板4、可左右移動的第二折疊板1、固定設置在第一折疊板4左右兩側的連桿3,設置在第一折疊板4下方的驅動機構、支座6,所述第一折疊板4、所述連桿3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折疊板1通過鉸支點2連接,所述第一折疊板4、所述連桿3的另一端與所述支座6上端通過鉸支點2連接,所述第一折疊板4和第二折疊板1的表面設有吸波板8。
所述油缸5為液壓油缸。
所述第一折疊板4、第二折疊板1、連桿3、鉸支點2和支座6構成四連桿機構,所述四連桿機構的變形運動由所述驅動機構驅動。
所述第一折疊板4和第二折疊板1為鈑金件。
所述頂蓋7的開合由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控制。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當需要打開使用時,啟動液壓油缸,連桿3與第一折疊板4在液壓油缸的帶動下向兩側移動,與此同時,第二折疊板1保持水平移動,直至頂蓋7完全打開,即可將方艙內的設備伸出艙外使用;使用完畢后,啟動液壓油缸縮回,從而帶動連桿3、第一折疊板4和第二折疊板1縮回,直至第二折疊板1完全合上;由于頂蓋7表面設有吸波板8,且為小平面拼接結構,可消除雷達波的角反射效應,而且頂蓋7在水平方向打開,便于人員行走、操作,頂蓋7開啟后,方艙的整體高度沒有增加,方便在狹小的空間內打開。
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