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保冷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保冷車,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無需借助于電力發(fā)動的冷凍機,提供能夠將保冷室內(nèi)保持在既定的保冷溫度內(nèi),而且可以易于安裝取出動力用蓄電池的電動保冷車。解決方法是:設置有配置在車軸11、13之間的空間里的動力用蓄電池70,和配置在駕駛室21后方的保冷箱30、40、50的電動保冷車1、2,保冷箱30、40、50,設置有能夠將保冷箱30、40、50的內(nèi)部在一定的時間里保持在既定的保冷溫度內(nèi)的無電源保冷構件60和設置在保冷箱30、40、50的地板面上,專為安裝取出動力用蓄電池70的可開關的開口部位31a、51a。
【專利說明】電動保冷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保冷車。詳細內(nèi)容是關于設置有保冷室的電動車。
【背景技術】
[0002]一直以來,就有裝載著由隔熱嵌板所構成的保冷庫的保冷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這種保冷車,通常是以引擎(內(nèi)燃機)作為動力源的車輛,設置有冷凍機。冷凍機內(nèi)備置壓縮冷卻介質用的壓縮機,促使被壓縮過的冷卻介質蒸發(fā)的蒸發(fā)器,冷凍機用的蓄電池等裝置。蒸發(fā)器設置在保冷庫的內(nèi)部空間上方。在引擎運轉時,冷凍機是借助于利用引擎的回轉力而產(chǎn)生的電力來驅動的。在引擎停止時,冷凍機是使用冷凍機專用蓄電池的電力來驅動的。
[0003]先前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第2005-231537號。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6]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
[0007]近年來,作為不制造引擎(內(nèi)燃裝置)的排氣所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問題的車輛,而有了電氣自動車(以下,也稱“電動車”)的構想。電動車是以動力用蓄電池的電力作為動力源的車輛。所謂的動力用蓄電池,現(xiàn)在主要是使用鋰離子電池。為了作為車輛的動力用蓄電池使用,需要比較大量的鋰離子電池。在車輛內(nèi)裝載大量的鋰離子電池,需要很大的蓄電池收納空間,重量也很重。因此,抑制高度,將底面積大的蓄電池收納箱設置在車軸之間的下方是普遍的設計。
[0008]關于電動保冷車,使用如同以往的冷凍機時,除了動力用的電力,驅動冷凍機的電力也由蓄電池供給。以往的冷凍機用蓄電池,只在引擎停止時驅動冷凍機即可,而且由于引擎運轉時能夠充電,小容量的蓄電池就足夠了。反之,為了驅動電動保冷車內(nèi)的冷凍機的蓄電池(冷凍機驅動用蓄電池),引擎運轉時也得驅動冷凍機,為了使用中不需充電,與以往的冷凍機用蓄電池相比,大容量的蓄電池是必要的。
[0009]除了動力用蓄電池,為了收納冷凍機驅動用蓄電池,動力用蓄電池收納空間之外的蓄電池收納空間是必要的。
[0010]在保冷車內(nèi),在駕駛員室后方裝載保冷庫。在電動保冷車方面,在保冷庫底側設置大型蓄電池收納箱的情形下,蓄電池的安裝和取出是很困難的。保冷庫是由保持庫內(nèi)溫度的隔熱嵌板所構成的。除了開關保冷庫專用的門以外,包含底壁在內(nèi)的每個壁面上并沒設想設置開口部位。因此,蓄電池收納箱內(nèi)的蓄電池則經(jīng)由車輛的側面進行安裝與取出。在車輛的側面安裝與取出大量的蓄電池,比起如同從蓄電池收納箱的上端安裝與取出蓄電池的情形要困難得多。再者,若在蓄電池收納箱的側面設置方便蓄電池的安裝取出用的開口部位,則通過該開口部位,蓄電池收納箱的內(nèi)部和車輛的外部是直接連接的。因此,必須構造成一旦關閉了該開口部位時,能夠達到完全密封性功能的結構。
[0011]本實用新型,不用靠電力發(fā)動冷凍機,就可以將保冷室內(nèi)保持在既定的保冷溫度內(nèi),而且以提供能夠易于安裝取出動力用蓄電池的電動保冷車為目的。
[0012]解決問題的方法
[0013]本實用新型,是設置有配置在車軸之間空間的動力用蓄電池,以及配置在駕駛室后方的保冷箱的電動保冷車。保冷箱的特征是,設置有能將保冷箱內(nèi)部在一定的時間里保持在既定的保冷溫度以內(nèi)的無電源保冷構件,和便于安裝取出動力用蓄電池而設置在保冷箱的地板面上的可開關的開口部位。
[0014]在駕駛室后方還設置有容納保冷箱的載貨車廂空間,該空間的底部設置有前面所提及的沿著電動保冷車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導引構件和開口部位。保冷箱沿著載貨車廂空間的導引構件設置支撐可移動保冷箱的軸承構件這點是令人滿意的。
[0015]載貨車廂空間具備有至少兩扇門,該空間里,至少容納兩個沿著導引構件可移動的保冷箱。各保冷箱,被容納在載貨車廂空間時,在對應著該空間各扇門的位置上裝設門,至少兩個保冷箱能夠分別設置有具有互異保冷溫度的保冷構件這點是令人滿意的。
[0016]載貨車廂空間里的至少兩扇門,被作為電動保冷車內(nèi)至少兩個互異平面?zhèn)溆眠@點是令人滿意的。
[0017]保冷箱的開口部位以及載貨車廂空間的開口部位,在載貨車廂空間里容納至少兩個保冷箱時被設置在不會造成阻礙的位置上這點是令人滿意的。
[0018]實用新型的效果
[0019]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憑借無電源的保冷構件,就可以將保冷箱內(nèi)部在一定的時間里保持在既定的保冷溫度以內(nèi)。而且,通過設置在保冷箱的地板面上的可開關的開口部位,可以安裝取出動力用蓄電池。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表示有關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電動保冷車的一部份切除的側面圖。
[0021]圖2:圖1所表示的電動保冷車的一部份切除的平面圖。
[0022]圖3:表示有關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電動保冷車的一部份切除的側面圖。
[0023]圖4:圖3所表示的電動保冷車的一部份切除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一邊參照附圖一邊說明。
[0025]圖1是表示有關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電動保冷車的一部份切除的側面圖。圖2是圖1所表示的電動保冷車的一部份切除的平面圖。
[0026]圖1、圖2所表示的電動保冷車I是貨車型的電動保冷車I。電動保冷車I,在底盤10的上面,前半部設置有駕駛室21,在駕駛室21的后半部裝設作為保冷箱的保冷庫50,在保冷庫50的下方設置動力用蓄電池70。底盤10依賴于安裝在前車軸11的左右兩端部位的前輪12,以及安裝在后車軸13的左右兩端部位的后輪14的支撐。駕駛室21與保冷庫50裝載在底盤10的上面。
[0027]保冷庫50的底壁51,前壁52,左壁53,右壁54,上壁55,以及后壁56的所有壁面上皆使用隔熱材質。后壁56,被分割成左右兩邊,構成專為開關保冷庫50用的門56a。在底壁51上,設置有專為安裝取出動力用蓄電池70的開口部位51a,以及專為開關開口部位51a的蓋構件51b。蓋構件51b的部分也使用隔熱材質。
[0028]在保冷庫50的上壁55上,依賴圖中未示出的保持構件來保持保冷構件60。保冷構件60是能夠將保冷庫50的內(nèi)部在一定的時間里保持在既定的保冷溫度以內(nèi)的無電源保冷構件。
[0029]具體地,保冷構件60是將溶點設定在既定溫度的保冷劑以一定容量裝入了塑料容器內(nèi)的保冷劑金屬板61。冷凍過的保冷劑金屬板61,一旦置放于常溫的環(huán)境里,保冷劑金屬板61,一邊冷卻緊鄰的周圍區(qū)域到設定好的溶點溫度,一邊溶化掉。保冷劑金屬板61,在保冷劑完全溶化掉之前,持續(xù)冷卻緊鄰的周圍區(qū)域到設定好的溶點溫度。保冷劑金屬板61,一旦被置放在有限的空間里,整個空間在某個時間里持續(xù)冷卻到設定好的溶點溫度,進而維持著該溫度。因此,根據(jù)應獲得的空間寬度,如果選定所使用的保冷劑金屬板61的個數(shù)的話,就能夠將空間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維持在設定好的溶點溫度。而且,保冷劑金屬板61的溶點,配合使用的保冷劑種類,可以分別隨意設定。因而,通過分別選定保冷劑金屬板61的設定溫度以及個數(shù),得以將獲得的空間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維持在任意的溫度內(nèi)。
[0030]動力用蓄電池70被收納于設置在保冷庫50的底壁51下方的蓄電池收納箱71里。動力用蓄電池70是由多個鋰離子電池組所構成的。動力用蓄電池70供給圖中未示出的電動馬達電力。電動保冷車I依賴于由動力用蓄電池70供給電力的電動馬達的驅動力行駛。
[0031]通過打開保冷庫50的底壁51上的蓋構件51b,動力用蓄電池70得以通過底壁51上的開口部位51a,從蓄電池收納箱71的上方進行安裝取出。
[0032]接下來,就電動保冷車I的作用加以說明。
[0033]電動保冷車1,由動力用蓄電池70供給電力給圖中未示出的電動馬達,仰賴于驅動電動馬達,和以往的靠引擎驅動的保冷車同樣地行駛。
[0034]保冷車50內(nèi)部的溫度依賴于保冷構件60,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保持在既定的保冷溫度內(nèi)。保冷構件60,為了將保冷庫50內(nèi)部保持在既定的保冷溫度內(nèi)而不使用電力。因此,與以往靠引擎驅動的保冷車相比,不需要冷凍機,也無需依賴于動力用蓄電池70供給保冷用的電力。
[0035]在進行動力用蓄電池70的檢查和更換等的時候,打開設置在保冷庫50的底壁51上的蓋構件51b。這么一來,通過底壁51的開口部位51a,動力用蓄電池70得以從蓄電池收納箱71的上方予以安裝取出。比起譬如從蓄電池收納箱71的側邊予以安裝取出要來得容易。
[0036]依照本實施方式,有如下的效果。
[0037](I)通過無電源的保冷構件60,可以將保冷庫50內(nèi)部在一定的時間保持在既定的保冷溫度內(nèi)。
[0038]通過設置在保冷庫50的地板面上可開關的開口部位51a,得以予以安裝取出動力用蓄電池70。
[0039]圖3是表示有關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電動保冷車的一部份切除的側面圖。圖4是圖3所表示的電動保冷車的一部份切除的平面圖。
[0040]圖3、圖4所表示的電動保冷車2是面包型的電動保冷車2。電動保冷車2,在裝載于底盤10上面的車體20的方面,前方設置有駕駛室21,在駕駛室21的后方設置載貨車廂空間22。載貨車廂空間22的左壁通過滑門23開關。載貨車廂空間22的后壁通過斜背式門24開關。圖3表不打開滑門23的狀態(tài)。
[0041]在載貨車廂空間22的底壁25上,設置有專為安裝取出動力用蓄電池70的開口部位25a,以及專為開關開口部位25a的蓋構件25b。在載貨車廂空間22的底部25上,設置作為沿著電動保冷車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導引構件的導軌26。導軌26配置于開口部位25a的左右兩側。在圖4中,導軌26以左右延伸一虛線概略地表示。載貨車廂空間22里,容納作為保冷箱的前側保冷箱30和后側保冷箱40。
[0042]前側保冷箱30的底壁31,前壁32,左壁33,右壁34,上壁35,以及后壁36的所有壁面上皆使用隔熱材質。左壁33,被分割成左右兩邊,構成專為開關前側保冷箱30用的門33a。在底壁31上,設置有專為安裝取出動力用蓄電池70的開口部位31a,以及專為開關開口部位31a的蓋構件31b。蓋構件31b的部分也使用隔熱材質。
[0043]在前側保冷箱30的上壁35上,依賴于圖中未示出的保持構件來保持保冷構件60。保冷構件60是能夠將前側保冷箱30的內(nèi)部在一定的時間里保持在既定的保冷溫度內(nèi)的無電源保冷構件。
[0044]前側保冷箱30,將作為與導軌26關聯(lián)的軸承構件導軌26設置在底部。
[0045]后側保冷箱40的底壁41,前壁42,左壁43,右壁44,上壁45,以及后壁46的所有壁面上皆使用隔熱材質。后壁46,被分割成左右兩邊,構成專為開關后側保冷箱40用的門46a。
[0046]在后側保冷箱40的上壁45上,依賴于圖中未示出的保持構件來保持保冷構件60。保冷構件60是能夠將后側保冷箱40的內(nèi)部在一定的時間里保持在既定的保冷溫度內(nèi)的無電源保冷構件。
[0047]后側保冷箱40,將作為與導軌26關聯(lián)的軸承構件車輪47設置在底部。
[0048]在打開電動保冷車2的斜背式門24的狀態(tài)下,前側保冷箱30,使導軌26和車輪37產(chǎn)生關聯(lián),從后方被容納在載貨車廂空間22內(nèi)。前側保冷箱30,依賴圖中未示出的固定構件,被固定在載貨車廂空間22內(nèi)的既定位置上。在前側保冷箱30被固定的既定位置上,專為開關前側保冷箱30用的門33a的位置,對應于載貨車廂空間22的滑門23的位置。前側保冷箱30的開口部位31a的位置,對應于專為安裝取出載貨車廂空間22的動力用蓄電池70的開口部位25a的位置。
[0049]后側保冷箱40也同樣地,在打開電動保冷車2的斜背式門24的狀態(tài)下,隨著前側保冷箱30,使導軌26和車輪47產(chǎn)生關聯(lián),從后方被容納在載貨車廂空間22內(nèi)。后側保冷箱40,依賴于圖中未示出的固定構件,被固定在載貨車廂空間22內(nèi)的既定位置上。在前側保冷箱30被固定的既定位置上,專為開關后側保冷箱40用的門46a的位置,對應于載貨車廂空間22的斜背式門24的位置。
[0050]接下來,就電動保冷車2的作用加以說明。
[0051]電動保冷車2,通過動力用蓄電池70供給電力給圖中未示出的電動馬達,依賴于驅動電動馬達,和以往的靠引擎驅動的保冷車同樣地行駛。
[0052]前側保冷箱30內(nèi)部的溫度依賴于保冷構件60,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保持在既定的保冷溫度內(nèi)。后側保冷箱40內(nèi)部的溫度也同樣地依賴于保冷構件60,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保持在既定的保冷溫度內(nèi)。用于前側保冷箱30的保冷構件60所設定的保冷溫度,以及用于后側保冷箱40的保冷構件60所設定的保冷溫度,彼此之間可以相異,也可以相同。任一的保冷構件60皆為了將保冷庫50內(nèi)部保持在既定的保冷溫度內(nèi)而不使用電力。因此,與以往靠引擎驅動的保冷車相比,不需要冷凍機,也無需依賴動力用蓄電池70供給保冷用的電力。
[0053]在進行動力用蓄電池70的檢查和更換等的時候,打開前側保冷箱30的蓋構件31b與載貨車廂空間22的蓋構件25b。這么一來,通過前側保冷廂30的開口部位31a及載貨車廂空間22的開口部位25a,動力用蓄電池70得以從蓄電池收納箱71的上方予以安裝取出。比起譬如從蓄電池收納箱71的側邊予以安裝取出要來得容易。
[0054]依照本實施方式,除了上述(I)的效果,還有如下的效果。
[0055](2)通過設置在前側保冷箱30的地板面上可開關的開口部位31a,以及設置在載貨車廂空間22的底部上的開口部位25a,得以予以安裝取出動力用蓄電池70。
[0056]對于載貨車廂空間22,通過促使前側保冷箱30及后側保冷箱40移動,則能夠將前側保冷箱30及后側保冷箱40容納于載貨車廂空間22里,且能夠將前側保冷箱30及后側保冷箱40從載貨車廂空間22向后方拖出。
[0057](3)可以將在對應載貨車廂空間22的滑門23的位置上設置有門33a的前側保冷箱30,以及在對應載貨車廂空間22的斜背式門24的位置上設置有門46a的后側保冷箱40容納于載貨車廂空間22里,且能夠將容納在內(nèi)的前側保冷箱30和后側保冷箱40保持在互異的保冷溫度內(nèi)。
[0058](4)即使在載貨車廂空間22里容納著前側保冷箱30和后側保冷箱40時,也可以通過設置在前側保冷箱30內(nèi)適當?shù)奈恢蒙峡砷_關的開口部位31a以及設置在載貨車廂空間22內(nèi)適當?shù)奈恢蒙峡砷_關的開口部位25a,沒有任何阻礙地安裝取出動力用蓄電池70。
[0059]〈變化的實施例〉
[0060]在上述的第一實施方式方面,保冷庫50的內(nèi)部是作為單一的保冷空間而構成的。但是,比如在保冷庫50里,裝設至少兩扇門,將保冷庫50的內(nèi)部對應著各扇門,隔成至少兩個保冷空間是可能的。被隔開而成的至少兩個保冷空間里假如分別設置有具有互異保冷溫度的保冷構件60的話,那么將各個保冷空間作為不同保冷溫度的保冷空間加以利用是可能的。
[0061]附圖標記的說明
[0062]1、2...電動保冷車
[0063]1L...前車軸
[0064]13...后車軸
[0065]21...駕駛室
[0066]22…載貨車廂空間
[0067]23… 滑門(門)
[0068]24… 斜背式門(門)
[0069]25a…開口部位
[0070]26… 導軌(導引構件)
[0071]30...前側保冷箱(保冷箱)
[0072]31a...開口部位
[0073]33a...門
[0074]37…車輪(軸承構件)
[0075]40…后側保冷箱(保冷箱)
[0076]46a …門
[0077]47…車輪(軸承構件)
[0078]50…保冷庫(保冷箱)
[0079]51a...開口部位
[0080]60…保冷構件
[0081]70…動力用蓄電池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保冷車(1,2),其特征在于,設置有配置在車軸(11,13)之間的空間里的動力用蓄電池(70)和配置在駕駛室(21)后方的保冷箱(30,40,50),所述的保冷箱(30,40,50)設置有能夠將所述的保冷箱(30,40,50)的內(nèi)部在一定的時間里保持在既定的保冷溫度內(nèi)的無電源保冷構件¢0)和設置在所述的保冷箱(30,40,50)的地板面,專為安裝取出所述動力用蓄電池(70)的可開關的開口部位(31a,51a)。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保冷車(2),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駕駛室(21)后方,還設置有容納所述保冷箱(30,40)的載貨車廂空間(22), 所述的載貨車廂空間(22)的底部,設置有沿著所述電動保冷車(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導引構件(26)和開口部位(25a), 所述的保冷箱(30,40),沿著所述載貨車廂空間(22)的所述的導引構件(26)設置有支撐能移動該保冷箱(30,40)的軸承構件(37,47)。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保冷車(2),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載貨車廂空間(22),裝設有至少兩扇門(23,24), 在所述的載貨車廂空間(22)里,能夠容納至少兩個所述的保冷箱(30,40)沿著所述的導引構件(26)移動, 所述的各個保冷箱(30,40),在被容納于所述的載貨車廂空間(22)時,在對應于該空間(22)的所述各扇門(23,24)的位置上裝設有門(33a,46a), 所述的至少兩個保冷箱(30,40),分別設置有具有互異保冷溫度的所述保冷構件(60)是可能的。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電動保冷車(2),其特征在于, 所述載貨車廂空間(22)的所述至少兩扇門(23,24),被裝設在所述電動保冷車(2)的至少兩個互異平面上。
5.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電動保冷車(2),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冷箱(30,40)的所述開口部位(31a)以及所述載貨車廂空間(22)的所述開口部位(25a),在所述載貨車廂空間(22)里容納至少兩個保冷箱(30,40)時,被設置在不會造成阻礙的位置上。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保冷車(2),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冷箱(30,40)的所述開口部位(31a)以及所述載貨車廂空間(22)的所述開口部位(25a),在所述載貨車廂空間(22)里容納至少兩個保冷箱(30,40)時,被設置在不會造成阻礙的位置上。
【文檔編號】B60H1/32GK204077299SQ201420202023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24日
【發(fā)明者】高聯(lián)華 申請人:Ite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