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到一種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特別涉及到一種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
背景技術:
輕型全地形摩托車主要應用于山地、叢林、沼澤、沙漠、戈壁等非鋪裝路面使用。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由于使用環(huán)境的特殊性,對輪輞的強度要求越來越高,但迫于經濟性動力性的需求,輪輞的重量又不能無限制的增大。目前廣泛應用的是美國輪胎輪輞協(xié)會標準(簡稱TRA)所規(guī)定的輪輞結構,當對整車承載能力要求較高或者使用環(huán)境較為惡劣時,此種輪輞結構無法滿足要求,除非增加輪輞整體板材的厚度,或者在輪輞兩邊焊接用板材卷形的支撐圈。但是,增加輪輞整體板材的厚度除了工藝上不易實現(xiàn)外,還會增加整車的重量;而采用支撐圈則會由于支撐圈的形狀必須和加強部分的形狀在一定寬度范圍內做到嚴格一致,且厚板材的卷形在工藝上不易實現(xiàn)等有因,使工藝變得復雜,幾乎等同于將輪輞做成兩層來焊接。
發(fā)明內容
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輕型全地形摩托車輪輞結構存在的不能滿足整車承載能力要求較高或者使用環(huán)境較為惡劣的等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包括
⑴輪緣處為兩段圓弧且不同心,一段圓弧的半徑R1范圍為9. 5 11. 5mm,另一段圓弧的半徑R2范圍為6 8mm ;
(2)輪輞為平底深槽,槽深H1范圍為20 30mm,槽寬L1范圍為60 100mm,且槽兩邊的輪廓線傾斜角α范圍為4 6° ;
(3)凸峰處距離輪緣內側距離L2范圍為20 30mm,輪緣寬度L3和高度H2范圍分別為16 18mm ;
⑷輪輞的直徑Cji1范圍為305 381mm;輪輞寬度L4范圍為203 267mm;
(5)輪輞板材厚度范圍為2.5 4. 5mm ;
(6)輻板與輪輞連接段為直線,直線末端連接一段半徑R3范圍為18 30的圓弧,圓弧的末端與一段傾斜度β范圍為65 85°的斜線相,形成一個7字形;
(7)在輻板中心孔向外側,前凸一個厚度H3范圍為3 6mm的加強筋槽;
(8)輻板的直徑Φ2范圍為134 198mm ; O)輻板正面沿螺栓孔附近,開梯型減重孔A 3 6個且沿周向均布,沿輻板外邊緣開半圓弧減重槽B 3 6個且周向均布;
CO)輻板厚度范圍為4 8mm。
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通過對輪輞的輪廓線以及輻板的結構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使得在相同材料厚度之下,輪輞的承載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附圖I是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輪緣處的剖視示意圖; 附圖2是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輻板的局部示意 附圖3是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的輻板正視示意 附圖4是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的輻板剖視示意圖。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作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附圖I是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輪緣處的剖視示意圖,附圖2是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輻板的局部示意圖,由圖可知,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主要是針對輪緣輪廓線和輻板結構進行了改進,其中
對輪緣輪廓線的改進主要包括
⑴輪緣處為兩段圓弧且不同心,一段圓弧的半徑R1范圍為9. 5 11. 5mm,另一段圓弧的半徑R2范圍為6 8mm。如果是采用一段圓弧或者兩段同心的圓弧則承載效果較差。另夕卜,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采用兩端圓弧的設計有利于用直徑為10 12 mm的鋼絲圈對輪緣處加強,鋼絲圈可以和輪輞進行良好的貼合,加強效果更為明顯。(2)輪輞為平底深槽,槽深H1范圍為20 30mm,槽寬L1范圍為60 100mm,且槽兩邊的輪廓線傾斜角α范圍為4 6°。這樣的設計保證在該范圍內承載能力最強,與輪胎配合效果最佳。(3)凸峰處距離輪緣內側距離L2范圍為20 30mm,輪緣寬度L3和高度H2范圍分別為16 18_。由此,加大了胎圈座與輪輞的接觸面積,使得輪輞接觸應力得到有效地降低。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的輪輞的直徑Cji1范圍為305 381mm ;輪輞寬度L4范圍為203 267mm ;輪輞板材厚度范圍為2. 5 4. 5mm ;
對輻板結構的改進主要包括
(1)輻板與輪輞連接段為直線,直線末端連接一段半徑R3范圍為18 30的圓弧,圓弧的末端與一段傾斜度β范圍為65 85°的斜線相,形成一個7字形。這樣的設計比直角邊過渡的承載能力大很多。⑵在輻板中心孔向外側,前凸一個厚度H3范圍為3 6mm的加強筋槽,使得輻板的結構更加優(yōu)良。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的輻板的直徑Φ 2范圍為134 198mm,輻板厚度范圍為4 8mm。附圖3是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的輻板正視示意圖,附圖4是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的輻板剖視示意圖,圖中,A為梯型減重孔,B為減重槽。由圖可知,在保證承載能力的前提下,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盡可能的減輕自身重量,在輻板正面沿螺栓孔附近,開梯型減重孔A 3 6個且沿周向均布,沿輻板外邊緣開半圓弧減重槽B 3 6個且周向均布,在增加承載能力的同時,對重量進行有效地控制,使得輻板做到更輕
通過上述改進,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 車的輪輞結構的承載能力大幅度提高,輪胎受力得到有效傳遞和合理分布,且不明顯增加材料厚度和輪輞重量。顯然,本發(fā)明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通過對輪輞的輪廓線以及輻板的結構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使得在相同材料厚度之下,輪輞的承載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權利要求
1.一種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輪輞結構包括 ⑴輪緣處為兩段圓弧且不同心,一段圓弧的半徑R1范圍為9. 5 11. 5mm,另一段圓弧的半徑R2范圍為6 8mm ; (2)輪輞為平底深槽,槽深H1范圍為20 30mm,槽寬L1范圍為60 100mm,且槽兩邊的輪廓線傾斜角a范圍為4 6° ; (3)凸峰處距離輪緣內側距離L2范圍為20 30mm,輪緣寬度L3和高度H2范圍分別為1、6 18mm ; ⑷輪輞的直徑^范圍為305 381mm;輪輞寬度L4范圍為203 267mm; (5)輪輞板材厚度范圍為2.5 4. 5mm ; (6)輻板與輪輞連接段為直線,直線末端連接一段半徑R3范圍為18 30的圓弧,圓弧的末端與一段傾斜度P范圍為65 85°的斜線相,形成一個7字形; (7)在輻板中心孔向外側,前凸一個厚度H3范圍為3 6mm的加強筋槽; (8)輻板的直徑小2范圍為134 198mm; (9)輻板正面沿螺栓孔附近,開梯型減重孔A3 6個且沿周向均布,沿輻板外邊緣開半圓弧減重槽B 3 6個且周向均布; CO)輻板厚度范圍為4 8mm。
全文摘要
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輕型全地形摩托車輪輞結構存在的不能滿足整車承載能力要求較高或者使用環(huán)境較為惡劣的等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輕型全地形摩托車的輪輞結構對輪緣輪廓、輻板結構和減重孔大小和形狀等的改進,包括輪緣處為兩段圓弧且不同心、輪輞為平底深槽、輻板與輪輞連接段為直線和輻板中心孔向外側前凸加強筋槽等等,使得摩托車輪輞在相同材料厚度之下,輪輞的承載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文檔編號B60B21/02GK102627056SQ20121010582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12日
發(fā)明者劉猛 申請人:中國嘉陵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