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門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門框架。更具體地,本發(fā)明涉及具有用于安裝車輛門鏡的托架的門框架。
背景技術:
門框架包括中心支柱,用于引導窗戶玻璃上/下運動,并且使車輛處于鎖緊/解鎖狀態(tài);與中心支柱分離的下框架,用于引導窗戶玻璃上/下運動;主框架,用于將下框架與中心支柱連接,并確定窗戶玻璃的上死點;以及托架,用于安裝門鏡,托架裝在主框架的前端部分和下框架之間,并固定在主框架和下框架上。
托架具有大致U形的截面。托架的相向側壁部分與下框架和主框架分別焊接在一起。這樣,托架固定在下框架和主框架上。中心支柱、下框架、主框架和托架的截面形狀、厚度和材料,需要保證門的剛性。傳統(tǒng)的門框架請參見JP1997-071184A2,JP1999-129758A2,JP1999-129761,JP1999-342745,JP2001-341529A2和JP6-320955A2。
當車輛以高速運動時,沿門框架和門面板的氣流將產生負壓。負壓產生將包括門框架的門拉向車輛外部的作用力。這樣,為了抵抗拉門的作用力而安全地密封車輛內部,就需要門有剛性。
門的剛性可以通過增加門框架的剛性加以改進。傳統(tǒng)上,為了改進門框架的剛性,門由高強度的鋼制成。并且,增大零件的厚度。另外,增加焊接點的數量。但是,這些提高門框架剛性的方法造成重量、成本和工時的增大。
因此,需要具有增大剛性、;而不增大重量、成本和工時的門框架。
發(fā)明內容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技術方案,車輛的門框架(1)包括下框架(3),用于引導窗戶玻璃(15)的上/下運動;主框架(4),與下框架連接,用于確定窗戶玻璃的上死點;以及托架(5),用于安裝固定在下框架和主框架上的門鏡。托架具有底部(7,5a)以及一對相向的側壁部分(6,5d),側壁部分從底部兩側延伸,每一個側壁部分的厚度比底部的厚度厚。
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托架剛性的提高實際上能夠有助于提高門框架和門的剛性。根據本發(fā)明,在不增大門框架和門的重量的情況下,通過一對側壁部分可以提高門框架和門的剛性,其中側壁部分延伸到車輛內部并且彼此分離,其厚度比托架的底部厚。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托架可以以傳統(tǒng)的方式制造,而不增加人工和額外的設備。如果門框架的剛性與以前相同,則門框架的重量可以比傳統(tǒng)的更輕。如果門框架的重量與以前相同,則門框架比傳統(tǒng)的更加剛硬。因此,即使在車輛高速運動時,車輛內部的氣密性也不會下降。門框架的剛性提高還可以通過將托架拉伸得更深,以及使托架的相向側壁部分更長,克服破壞門框架的作用力。
根據本發(fā)明的再一個技術方案,由輕合金制成的門框架可以得到與鋼制門框架相同的剛性。并且,根據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門框架可以比鋼制的門框架更輕。門框架比傳統(tǒng)門框架更加剛性大和重量輕。由于用于門框架的壓鑄產品相當小,因此與輕合金制成的傳統(tǒng)門框架相比,可以在更低的成本下制造門框架。諸如主框架、下框架和中心支柱外框架這些零件,可以制成通用零件。在制造時,門的傾角的調節(jié)不需要調節(jié)整個門。傾角的調節(jié)可以僅僅通過調節(jié)門框架。制造設備與鋼制的傳統(tǒng)門框架是通用的,因為門框架的結構與鋼制的門框架相似。
從參考附圖的下面詳細描述中,可以更加清楚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特性。其中圖1是門框架的正視圖;圖2是沿圖1中的箭頭II-II的剖視圖;圖3是表示托架另一個例子的剖視圖;圖4是表示門框架結構的正視圖;圖5是根據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托架的正視圖;圖6是沿圖5中的箭頭VI-VI的剖視圖;圖7是沿圖5中的箭頭VII-VII的剖視圖;
圖8是沿圖4中的箭頭VIII-VIII的剖視圖;圖9是表示中心支柱內框架另一個例子的正視圖;圖10表示沿圖9中的箭頭X-X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解釋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
如圖1所示,門框架1包括中心支柱2,用于引導窗戶玻璃的上/下運動,并且使車輛處于鎖緊/解鎖狀態(tài);下框架3,下框架3與中心支柱2分離,用于引導窗戶玻璃上/下運動;主框架4,主框架4用于連接下框架3和中心支柱2,并用于確定窗戶玻璃的上死點;以及托架5,用于安裝設在主框架4的前端部分與下框架3之間的門鏡,托架5固定在主框架4和下框架3上。
如圖2所示,托架5具有大致U形的截面。托架5與下框架3和主框架4焊接在一起。托架5包括一對相向側壁部分6和底部7。托架5的底部7連接托架5的一對側壁部分6。托架5的一對側壁部分6中的一個緊靠設在主框架4外側上的裝飾表面8并且在裝飾表面8與主框架4的中空部分9之間延伸。并且,一對側壁部分6中的一個在緊靠在與主框架4的中空部分9的內側壁部分相同的平面上延伸。一對側壁部分6中的另一個沿下框架3的底壁部分并朝車輛內部延伸。
托架5的這對相向側壁部分6比托架5的底部7厚,以增大剛性,但不增加其重量。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托架剛性的提高實際上能夠增大門框架剛性。換言之,托架5的剛性增大,增大了門框架1的剛性。因此,可以增大門框架1的剛性,而不增加其重量。
具有U形截面的托架5是由一塊板通過深拉形成的,該板上具有至少一塊較厚的部分,制成與主框架4和下框架3相向并且厚度比底部7厚的一對側壁部分6,;以及制成底部7的部分。
為了成形托架5,可以利用鋼制的剪裁坯料,通過鍛造制成的具有不同厚度的板,由不同厚度的多塊板通過激光焊接制成的板。不用說,板的厚度可以通過托架5的深拉工藝,變成具有一對厚度比底部7厚的側壁部分6。
如圖2所示,優(yōu)選一對較厚的側壁部分6延伸到托架5的底部7兩側。還優(yōu)選在底部7兩側形成光滑的臺階部分10。在不同的情況下,如圖3所示,在一對側壁部分6的車輛內側,靠近托架5的底部7具有臺階部分10。
托架可以容易地成形,而不必使用特殊設計的設備。上述的托架獲得了剛性提高,使門框架和門在不增加托架重量的情況下更加剛硬。
下面將參考附圖解釋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
如圖4所示,門框架1包括;中心支柱2和下框架3,用于引導窗戶玻璃的打開/關閉運動;主框架4,用于支撐中心支柱2和下框架3處于彼此分開的位置,以及用于確定窗戶玻璃的上死點;以及固定在主框架4和下框架3上的托架5。優(yōu)選主框架4是由輕合金擠壓加工而成的,但不限于此。主框架4可以是由鋼或類似的材料制成。
為了得到剛性提高的門框架1,而不必增大重量、成本和人工,托架5用輕合金通過鑄造制成,并且包括沿車輛寬度方向并排突起的加強筋。輕合金包括鋁合金、鎂合金和鈦系列合金,或類似的材料。
圖5表示用鋁合金通過壓鑄制成的托架5的例子。托架5通過鑄造的方法與下框架3一體地形成。托架5的主體5a是平坦的。沿車輛寬度方向突出的加強筋5b與主體5a成為一體,沿垂直方向延伸。
如圖5所示,托架5的主體5a在垂直方向向下延伸越過虛線19。加強筋5b的數量、高度和厚度在考慮所需的剛性來確定。如圖6-7所示,臺階部分5c設在主體5a的中心。如圖5所示,臺階部分5c將下框架3連接到主體5a,以增大它們之間的連接強度,從而增大了車輛前后方向的剛性。一部分臺階5c延伸到托架5的上端,以增大與主框架4的連接強度。
由輕合金制成的中心支柱2包括外框架2a和內框架2b。外框架2a優(yōu)選由鋁合金通過擠壓加工制造。內框架2b優(yōu)選由鋁合金通過壓鑄制造。內框架2b與鎖增強件11形成一體。如圖4所示,中心支柱2的寬度從中心支柱2的上端到虛線19變寬。外框架2a的變寬部分可以在壓制過程中通過修整形成。
如圖9和圖10所示,通過壓鑄制成的內框架2b具有第一加強筋12和第二加強筋13。第一加強筋12連接內框架2b的中空部分14的相向側壁部分14a和底壁部分14b。中空部分14具有U形截面。如圖9所示,第一加強筋12以Z字形結構連續(xù)地設在中空部分14上。兩個第二加強筋13并排地設在內框架2b上,并沿垂直方向朝外框架2a延伸。第二加強筋13的數量和位置是考慮中心支柱2所需的剛性而恰當地確定的。在圖9所示的例子中,所有的第一加強筋12和第二加強筋13設在虛線19周圍。短加強筋也可以設在內框架2b的上部。優(yōu)選第一加強筋12和第二加強筋13的根部厚,朝向末端變薄。
通過將內框架2b與鎖增強件11形成一體,并且通過在車輛寬度方向在虛線19周圍增大內框架2b的尺寸,中心支柱2的剛性增大,重量減輕,從而得到剛性高的門框架1。換言之,中心支柱2的截面在虛線19周圍變成最大。并且,根據需要可以在鎖增強件11上設置加強筋。
如圖8所示,中心支柱2的外框架2a和裝飾件17確定用于引導窗戶玻璃15的槽16位置。裝飾件17由外框架2a的側端和主體5a的臺階部分18支撐,并支撐在二者之間。
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鏡子托架剛性的提高有助于提高門框架和門的剛性。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在不增大門框架和門的重量的情況下,門框架和門的剛性提高可以通過一對側壁部分實現(xiàn),其中這對側壁部分彼此分離并延伸到車輛內部,其厚度大于托架的底部。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可以用傳統(tǒng)的方式形成托架,而不必增加人工和額外的設備。如果門框架的剛性與以前相同,則門框架的重量可以比傳統(tǒng)的更輕。如果門框架的重量與以前相同,則門框架比傳統(tǒng)的更加剛硬。因此,即使在車輛高速運動時,車輛內部的氣密性也不會下降。門框架的剛性提高還可以通過將托架拉伸得更深,以及使托架的相向側壁部分更長,以克服破壞門框架的作用力。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由輕合金制成的門框架可以得到與鋼制門框架相同的剛性。并且,根據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門框架可以比鋼制的門框架更輕。門框架比傳統(tǒng)門框架更加剛性大和重量輕。由于用于門框架的壓鑄產品相當小,因此與輕合金制成的傳統(tǒng)門框架相比,可以在更低的成本下制造門框架。諸如主框架、下框架和中心支柱的外框架這些零件,可以制成通用零件。在制造時,門的傾角的調節(jié)不需要調節(jié)整個門。傾角的調節(jié)可以僅僅通過調節(jié)門框架。制造設備與鋼制的傳統(tǒng)門框架是通用的,因為門框架的結構與鋼制的門框架相似。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的門框架(1),包括下框架(3),用于引導窗戶玻璃(15)的上/下運動;主框架(4),與下框架連接,用于確定窗戶玻璃的上死點;以及托架(5),用于安裝固定在下框架和主框架上的門鏡,其特征在于,托架具有底部(7,5a)以及一對相向的側壁部分(6,5d),側壁部分從底部兩側延伸,每一個側壁部分的厚度比底部的厚度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框架,其特征在于,托架的底部相對于車輛,沿著與主框架的內側壁部分相同的平面設置,并且一對相向側壁部分中的一個的末端部分,靠近設在主框架外側的裝飾表面(8)延伸。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門框架,其特征在于,托架的一對側壁部分分別與主框架和下框架焊接在一起。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框架,其特征在于,托架是用輕合金通過鑄造制成的,并且托架包括多個沿車輛寬度方向突出的加強筋(5b)。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框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中心支柱(2),用于與下框架一起引導窗戶玻璃的上/下運動;并包括由輕合金通過擠壓加工制成的外框架(2a)以及由輕合金通過鑄造制成的內框架(2b),內框架與鎖增強件(11)成為一體。
6.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門框架,其特征在于,主框架是用輕合金通過擠壓加工制成的。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門框架,其特征在于,下框架是用輕合金通過擠壓加工制成的。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門框架,其特征在于,下框架與托架形成一個單元。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框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中心支柱(2),用于與下框架一起引導窗戶玻璃的上下運動;其中,托架是用輕合金通過鑄造制成的,并包括多個沿車輛寬度方向突出的加強筋(5b),中心支柱包括由輕合金通過擠壓加工制成的外框架(2a)以及由輕合金通過鑄造制成的內框架(2b),內框架與鎖增強件(11)成為一體。
10.如權利要求5或9所述的門框架,其特征在于,中心支柱的內框架包括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中空部分(14)以及平坦部分(15),內框架還包括第一加強筋(12),與內框架的中空部分的相向側壁部分(14a)以及底壁部分(14b)形成一體;以及第二加強筋(13),從內框架的平坦部分上突出。
11.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門框架,其特征在于,中心支柱的內框架包括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中空部分(14)以及平坦部分(15),內框架還包括第一加強筋(12),與內框架的中空部分的相向側壁部分(14a)以及底壁部分(14b)形成一體;以及第二加強筋(13),從內框架的平坦部分上突出。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門框架,其特征在于,中心支柱的外框架包括臺階部分(18),并且固定在外框架上的裝飾件(17)以及外框架的臺階部分確定引導窗戶玻璃(15)上/下運動的槽(16)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種車輛的門框架(1),包括下框架(3),下框架用于引導窗戶玻璃(15)的上/下運動;主框架(4),主框架與下框架連接,用于確定窗戶玻璃的上死點;以及托架(5),托架用于安裝固定在下框架和主框架上的門鏡。托架具有底部(7,5a)以及一對相向的側壁部分(6,5d),側壁部分從底部兩側延伸,每一個側壁部分的厚度比底部的厚度厚。
文檔編號B60J1/17GK1611387SQ20041008670
公開日2005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0月30日
發(fā)明者舛永聰, 山崎洋明 申請人:愛信精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