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粘合片以及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特別涉及如下所述的粘合片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粘合片為層疊有至少基材、粘合劑層和剝離片的粘合片(帶有剝離片的粘合片),無論包含基材和粘合劑層而構成的粘合性層疊體的形態(tài)如何,均可以明確地識別粘合性層疊體的特性。
背景技術:
以往,在用于表示規(guī)定內容的表示用標簽、在電氣產品的內部等中用于固定部件的固定用膠帶、或者在電氣產品的組裝工序中用于保護部件免受污物、損傷的保護膜等中,使用適合于各自的用途的層疊有基材和粘合劑層的粘合性層疊體。
對于這樣的粘合性層疊體,根據(jù)其用途存在多種形態(tài),例如極小的層疊體、具有切口部的層疊體等,種類繁多(例如專利文獻1)。
即,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用于在極小標簽上印刷的極小標簽連續(xù)體的印刷方法,其具有印刷機殼,在對形成于印刷機殼內的移送路上所移送的標簽連續(xù)體進行印刷的印刷部上具有平壓輥,并進一步具有檢出該標簽連續(xù)體的位置的檢出部和控制該檢出部和印刷部的控制部;將印刷機殼的標簽排出口和平壓輥的間隔設為移送方向的最小標簽印刷區(qū)域,所述最小標簽印刷區(qū)域達到作為能夠印刷的標簽大小的最小尺寸限制;標簽連續(xù)體是具有帶狀襯紙和預粘于該襯紙上并具有最小標簽印刷區(qū)域的間距的多枚極小標簽的極小標簽連續(xù)體。更具體而言,公開了極小標簽連續(xù)體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針對在最小標簽印刷區(qū)域的一個單位內僅能夠配置規(guī)定片數(shù)的極小標簽,按照極小標簽各自的尺寸在該一個單位內的最小標簽區(qū)域中沿寬度方向切開縫隙,由此區(qū)隔出形成有各極小標簽的標簽配置區(qū)域,并且將印刷在這些規(guī)定片數(shù)的極小標簽上的內容供給至各極小標簽的標簽配置區(qū)域,從而分別印刷于極小標簽上,進一步,針對片數(shù)少于最小標簽印刷區(qū)域的一個單位內的標簽配置區(qū)域的數(shù)量的極小標簽,在最小標簽印刷區(qū)域內從位于前端的極小標簽開始依次進行印刷。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769109號公報(專利權利要求書)。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對于通過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極小標簽連續(xù)體的印刷方法得到的極小標簽,在作為極小標簽的外觀相同或類似但根據(jù)用途而存在粘合力等特性不同的多種標簽時,存在變得難以明確地識別它們的情況。
因此,在將多種標簽貼附于多種被粘合體的作業(y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于作業(yè)人員容易混淆特性不同的標簽。
此外,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極小標簽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于,在實際發(fā)生混淆的情況下,即使想要通過測定粘合力等特性來進行識別,也會由于標簽極小而難以容易且正確地測定特性,其結果是,事后的識別也變得困難。
因此,要求無論粘合性層疊體的形態(tài)如何、均可以明確地識別粘合性層疊體的特性的技術。
因此,本發(fā)明人鑒于以上事實,經(jīng)過勤勉努力發(fā)現(xiàn),將包含基材和粘合劑層而構成的粘合性層疊體在剝離片上成型加工為用于貼附于被粘合體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和用于識別粘合性層疊體的特性的識別用部分,并且將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和識別用部分平面配置于同一剝離片上,由此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完成本發(fā)明。
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無論包含基材和粘合劑層而構成的粘合性層疊體(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形態(tài)如何、均可以明確地識別粘合性層疊體的特性的粘合片及其制造方法。
解決課題的手段
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粘合片,其為層疊有至少基材、粘合劑層和剝離片的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將包含基材和粘合劑層而構成的粘合性層疊體在剝離片上成型加工為用于貼附于被粘合體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和用于識別粘合性層疊體的特性的識別用部分,并且將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和識別用部分平面配置于同一剝離片上,從而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即,只要是本發(fā)明的粘合片,由于將粘合性層疊體分別成型加工為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和識別用部分,因此對于如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狀相同或類似但粘合力等特性不同的情況那樣、難以根據(jù)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狀進行識別的多種粘合片,可以進行明確地識別。
應予說明,雖然也可以通過著色、印刷等進行識別,但此時變得另外需要實施著色、印刷等的工序,會產生成本方面的問題。
此外,特別是在交貨周期短的粘合片的技術領域中,因實施這些工序,還會產生時間方面的問題。
在這一點上,只要是本發(fā)明的粘合片,則可以在成型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同時成型識別用部分,因此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
此外,構成本發(fā)明的粘合片時,優(yōu)選識別用部分的平面形狀為選自長方形、近似長方形、橢圓形、近似橢圓形、圓形、近似圓形、三角形、近似三角形、五邊形、近似五邊形、星形、字母和數(shù)字中的至少一種。
通過以這樣的方式構成,可以使用識別用部分來更明確地進行識別。
此外,本發(fā)明的另一形式為粘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為上述粘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I)~(II):
(I)準備層疊有至少基材、粘合劑層和剝離片的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的工序;
(II)將包含基材和粘合劑層而構成的粘合性層疊體在剝離片上成型加工為用于貼附于被粘合體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和用于識別粘合性層疊體的特性的識別用部分,并且將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和識別用部分平面配置于同一剝離片上,從而得到粘合片的工序。
即,只要是本發(fā)明的粘合片的制造方法,由于將包含基材和粘合劑層而構成的粘合性層疊體在剝離片上成型加工為用于貼附于被粘合體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和用于識別粘合性層疊體的特性的識別用部分、且將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和識別用部分平面配置于同一剝離片上,因此可以得到無論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形態(tài)如何、均可以更明確地對難以根據(jù)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狀進行識別的多種粘合片進行識別的粘合片。
此外,實施本發(fā)明的粘合片的制造方法時,在工序(II)中,作為成型加工,優(yōu)選使用具有對應于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狀的第一加工手段和對應于識別用部分的平面形狀的第二加工手段的沖裁加工機進行沖裁加工。
通過以這樣的方式來實施,可以將識別用部分與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同時進行成型加工。
附圖說明
圖1:圖1(a)~(b)是為說明本發(fā)明的粘合片而提供的圖。
圖2:圖2(a)~(c)是為說明本發(fā)明的粘合片而提供的另外的圖。
圖3:圖3(a)~(b)是為說明本發(fā)明的粘合片而提供的又另外的圖。
圖4:圖4(a)~(e)是為說明本發(fā)明的粘合片的制造方法而提供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如圖1(a)~(b)所示,為粘合片20,其為層疊有至少基材6、粘合劑層4和剝離片2的粘合片20,其特征在于,將包含基材6和粘合劑層4而構成的粘合性層疊體10在剝離片2上成型加工為用于貼附于被粘合體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12和用于識別粘合性層疊體10的特性的識別用部分14,并且將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12和識別用部分14平面配置于同一剝離片2上。
應予說明,圖1(a)是本發(fā)明的粘合片的平面圖,圖1(b)是以通過圖1(a)中的線段A-A的平面來切斷粘合片時的截面圖。
此外,圖1(b)中,粘合性層疊體10中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12和物性測定用部分14以外的部分表示經(jīng)剝離除去的狀態(tài)(后述圖2(b)中也同樣如此)。
以下,適當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具體地進行說明。
1.剝離片
本發(fā)明中的剝離片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舉出例如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對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膜、聚丙烯、聚乙烯等聚烯烴膜、或者紙系的剝離材料涂布例如硅酮系、橡膠系的剝離劑從而設有剝離層的剝離片。
此外,所述剝離片的膜厚通常優(yōu)選為20~150μm的范圍內的值,更優(yōu)選為25~75μm的范圍內的值。
2.粘合性層疊體
本發(fā)明中,粘合性層疊體是指包含基材和粘合劑層的層疊體,且意指粘合片中的剝離片以外的部分。
以下,針對作為粘合性層疊體的構成要素的基材和粘合劑層進行說明。
(1)基材
本發(fā)明中基材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從以往作為粘合片的基材而使用的塑料膜、紙基材、無紡布等中適當選擇使用。
例如,如果是塑料膜,則可以舉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對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氯乙烯膜、聚偏二氯乙烯膜、聚乙烯醇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砜膜、聚醚醚酮膜、聚醚砜膜、聚亞苯基砜膜、聚醚酰亞胺膜、聚酰亞胺膜、氟樹脂膜、聚酰胺膜、丙烯酸樹脂膜、降冰片烯系樹脂膜、環(huán)烯烴樹脂膜等。
此外,作為基材的膜厚,通常優(yōu)選為10~300μm的范圍內的值,更優(yōu)選為20~150μm的范圍內的值。
(2)粘合劑層
本發(fā)明中的粘合劑層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丙烯酸系、硅酮系、氨基甲酸酯系、橡膠系等粘合劑。
此外,作為粘合劑的種類,也可以使用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熱熔型的接合劑。
此外,所述粘合劑的膜厚,通常優(yōu)選為1~200μm的范圍內的值,更優(yōu)選為5~50μm的范圍內的值。
(3)其他層
此外,在粘合性層疊體上,還可以在基材和粘合劑層的基礎上層疊中間層、易接合層等其他層。
(4)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
本發(fā)明中的粘合性層疊體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貼附于被粘合體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
所述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形式?jīng)]有特別的限制,以下將舉例說明下述形式:在具有特性不同的粘合性層疊體的多個粘合片實際上發(fā)生混淆時,即使想要通過測定粘合力等特性來進行識別,使用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物性測定也變得特別困難的形式,即識別粘合片時,變得尤其需要后述識別用部分的形式。
(4)-1面積
首先,作為使用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特性測定變得特別困難的第一形式,可以舉出如圖1(a)所示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12的形狀中的面積為400mm2以下的值的形式。
其理由在于,如果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狀中的面積達到400mm2以下的值,則面積變得不充分,從而在將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直接作為試樣的情況下,或者在將其進行加工從而制作試樣的情況下,使用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特性測定變得困難。
此外,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狀在圖1(a)中為圓形,但其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按照用途為例如橢圓形、長方形之類的任意形狀。
應予說明,本發(fā)明中的“平面形狀”是指如圖1(a)所示的從基材側的上側觀察粘合片時的形狀。
(4)-2非接觸部
此外,作為使用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特性測定變得特別困難的第二形式,可以舉出如圖2(a)~(c)所示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12的粘合劑層4具有部分不與被粘合體100接觸的非接觸部50的形式。
其理由在于,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具有非接觸部時,由于非接觸部的特性會對測定結果產生影響,因此使用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特性測定變得困難。
應予說明,這樣的具有非接觸部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可以用于例如下述情況:在組裝數(shù)碼相機的鏡頭單元之類的精密部件時,以不直接接觸粘合劑層的方式對鏡頭部分貼附保護膜的情況等。
因此,非接觸部的平面形狀、立體形狀、配置和個數(shù)等沒有特別的限制,作為大致的示例,可以舉出如圖2(a)~(c)所示的形式。
此外,非接觸部可以例如在對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進行沖裁加工的同時、通過上側模具的凹部和下側模具的凸部進行壓制加工從而形成。
應予說明,圖2(a)是本發(fā)明的粘合片的平面圖,圖2(b)是以通過圖2(a)中的線段B-B的平面來切斷粘合片時的截面圖,圖2(c)是顯示對圖2(b)所示的粘合片中的被粘合體貼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情況的圖。
(5)識別用部分
本發(fā)明中粘合性層疊體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識別粘合性層疊體的特性的識別用部分。
其理由在于,對于如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狀相同或類似但粘合力等特性不同的情況那樣、難以根據(jù)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狀進行識別的多種粘合片,可以進行明確地識別。
以下,關于識別用部分具體地進行說明。
(5)-1識別對象特性
作為成為通過識別用部分來識別的對象的特性,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舉出例如粘合層中的凝膠分率、儲能模量、基材或粘合性層疊體整體中的粘合力、保持力、全光線透過率、霧度值等。
(5)-2形狀
識別用部分的平面形狀為選自長方形、如圖1(a)、圖2(a)所示的近似長方形、橢圓形、近似橢圓形、圓形、近似圓形、三角形、近似三角形、五邊形、近似五邊形、星形、字母和數(shù)字中的至少一種。
其理由在于,通過使識別用部分的平面形狀為這些形狀,可以使用識別用部分來更明確地進行識別。
此外,通過使識別用部分的平面形狀為這些形狀,即使在難以通過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測定粘合性層疊體中的粘合力等特性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識別用部分來容易且正確地測定特性。
此外,識別用部分的平面形狀還優(yōu)選為如圖3(a)所示的數(shù)字、如圖3(b)所示的字母那樣的文字信息。
其理由在于,如果為這樣的文字信息,則可以更明確地識別粘合性層疊體的特性。
應予說明,圖3(a)~(b)是本發(fā)明的粘合片的平面圖。
(5)-3大小
此外,優(yōu)選識別用部分的平面形狀中的最大直徑為20~300mm范圍內的值。
其理由在于,如果所述最大直徑為小于20mm的值,則難以目視確認識別用部分的平面形狀,從而存在識別性降低的情況。另一方面,如果所述最大直徑為大于300mm的值,則存在可以平面配置于同一剝離片上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面積過度受限的情況。
應予說明,本發(fā)明中的最大直徑是指在識別用部分的平面形狀上描繪外接圓時的該外接圓的直徑。
此外,識別用部分的平面形狀為長方形、近似長方形、橢圓形或近似橢圓形時,還考慮到容易且正確地測定粘合性層疊體的特性的觀點,優(yōu)選其長軸方向的長度為20~300mm范圍內的值,更優(yōu)選為30~250mm范圍內的值,進一步優(yōu)選為45~200mm范圍內的值。
此外,其短軸方向的長度(寬度)優(yōu)選為1~30mm的范圍內的值,更優(yōu)選為1.5~28mm范圍內的值,進一步優(yōu)選為2~25mm范圍內的值。
(5)-4配置
此外,本發(fā)明中,如圖1(a)、圖2(a)、圖3(a)~(b)所示,其特征在于,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12和識別用部分14被平面配置于同一剝離片2上。
其理由在于,通過以這樣的方式來構成,由于平面配置于同一剝離片上的識別用部分表示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所具有的特性,因此可以切實地防止發(fā)生與其他粘合片的混淆。
此外,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平面配置的形式與基本上與不具有識別用部分的以往的粘合片的情況相同,如圖1(a)、圖2(a)、圖3(a)~(b)所示,在不會導致使用時的操作性降低的范圍內,優(yōu)選以成型面積達到最大的方式進行平面配置。
另一方面,對于識別用部分的平面配置的形式,優(yōu)選例如在如圖1(a)、圖2(a)所示的沿粘合片中的任一邊的位置處、或者在如圖(a)~(b)所示的被兩邊包圍的角部附近的位置處,在平面配置有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部分的外側進行平面配置。
其理由在于,通過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平面配置,可以抑制對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平面配置的阻礙,并且也可以抑制使用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時的操作性降低。
其中,只要在不阻礙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平面配置且不損害其操作性的范圍內,則也可以以穿過平面配置有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部分之中的方式進行平面配置。
[第二實施方式]
此外,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為粘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為作為第一實施方式的粘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I)~(II):
(I)準備層疊有至少基材、粘合劑層和剝離片的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的工序;
(II)將包含基材和粘合劑層而構成的粘合性層疊體在剝離片上成型加工為用于貼附于被粘合體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和用于識別粘合性層疊體的物性的識別用部分,并且將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和識別用部分平面配置于同一剝離片上,從而得到粘合片的工序。
以下,對于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以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之處為中心,在參考附圖的同時,具體地進行說明。
1.工序(I):粘合片的準備工序
工序(I)為準備層疊有至少基材、粘合劑層和剝離片的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的工序。
所述工序可以通過以往公知的方法進行。
更具體而言,舉出使用丙烯酸系的非活性射線固化性的粘合劑組合物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時,優(yōu)選對剝離片涂布粘合劑組合物并使其干燥,從而形成粘合劑層,然后對所得到的粘合劑層層疊基材。
應予說明,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預先制造為帶狀的連續(xù)體,若有需要,則可以在其后的成型加工工序后以規(guī)定的間隔裁斷成單張。
2.工序(II):成型加工工序
此外,工序(II)是下述得到粘合片20的工序:如圖4(a)~(e)所示,將包含基材6和粘合劑層4而構成的粘合性層疊體10在剝離片2上成型加工為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12和識別用部分(圖中未示出),并且將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12和識別用部分(圖中未示出)平面配置于同一剝離片2上,從而得到粘合片20。
所述成型加工可以通過以往公知的方法進行,例如,可以通過如圖4(a)~(b)所示的沖裁加工、激光加工等來成型。
應予說明,圖4(a)~(b)是顯示沖裁加工工序的側視截面圖。
此外,作為成型加工,優(yōu)選如圖4(a)~(b)所示,使用具有對應于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12的平面形狀的第一加工手段214和對應于識別用部分(圖中未示出)的平面形狀的第二加工手段(圖中未示出)的沖裁加工機200進行沖裁加工。
其理由在于,如果是使用這樣的沖裁加工機的沖裁加工,則可以將識別用部分與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同時進行成型加工。
應予說明,在如圖4(a)~(b)所示的沖裁加工中,制造的是如圖2(a)~(c)所示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12的粘合劑層4具有部分不與被粘合體100接觸的非接觸部50的形式的粘合片20。
以下,針對圖4(a)~(b)所示的沖裁加工具體地進行說明。
即,如圖4(a)所示,對于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20',在沖裁加工機200的上側模具210和下側模具220相分離的狀態(tài)下以一定的移送間距在移送方向E上進行移送,然后如圖4(b)所示,在其移送停止期間中,通過上側模具210和下側模具220加壓,從而進行沖裁加工。
更具體而言,如圖4(c)~(e)所示,對于作為包含基材6和粘合劑層4而構成的層疊體的粘合性層疊體10,通過上側模具210中的第一加工手段214形成對應于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12的平面形狀的切口,同時通過上側模具210中的第二加工手段(圖中未示出)形成對應于識別用部分14的平面形狀的切口。
應予說明,圖4(c)是通過圖4(a)~(b)所示的沖裁加工工序而得到的粘合片的平面圖,圖4(d)是以通過圖4(c)中的線段X-X的平面來切斷粘合片時的截面圖,圖4(e)是以通過圖4(c)中的線段Y-Y的平面來切斷粘合片時的截面圖。
此外,與此同時,對于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20'的相當于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12的部位中的一部分,通過上側模具210的凹部212和下側模具220的凸部222從而形成拱形,由此在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12上形成非接觸部50。
然后,上側模具210和下側模具220相分離時,將粘合片20和加工前的粘合片20'的連續(xù)體以一定的移送間距量在移送方向E上進行移送,重復以上工序。
并且,將通過重復以上的工序而得到的粘合片20的連續(xù)體裁斷成單張,由此可以得到如圖4(c)~(e)所示的最終的粘合片20。
應予說明,圖4(c)~(e)所示的最終的粘合片20中,粘合性層疊體10中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12和識別用部分14以外的部分為已剝離除去。
這是因為,通過這樣的方式,從而在使用粘合片時,可以使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識別用部分容易剝離。
所述剝離除去工序可以在沖裁加工至裁斷或卷取工序為止中的任一時點實施,根據(jù)情況也可以省略實施。
此外,盡管作為一個示例具體地說明了圖4(a)~(b)所示的沖裁加工工序,但用于成型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和識別用部分的沖裁加工、用于形成非接觸部的凹凸加工、以及裁斷成單張的裁斷加工的順序沒有特別的限制。
因此,例如可以在將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裁斷成單張后,通過凹凸加工形成非接觸部,最后進行沖裁加工。
或者,可以在對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進行沖裁加工后,裁斷成單張,最后通過凹凸加工形成非接觸部。
又或者,可以在對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進行沖裁加工后,在通過凹凸加工形成非接觸部的同時裁斷成單張。
工業(yè)實用性
如上文所詳細描述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粘合片,將包含基材和粘合劑層而構成的粘合性層疊體在剝離片上成型加工為用于貼附于被粘合體的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和用于識別粘合性層疊體的特性的識別用部分、且將粘合體貼附用部分和識別用部分平面配置于同一剝離片上,由此,無論粘合性層疊體(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的形態(tài)如何,均可以明確地識別粘合性層疊體的特性。
因此,對于本發(fā)明的粘合片等,在將多種標簽、保護膜等貼附于被粘合體的作業(yè)現(xiàn)場,被期待可以防止作業(yè)人員混淆特性不同的標簽、保護膜等,從而顯著地有助于產品的制造效率的提高。
附圖標記說明
2:剝離片;4:粘合劑層;6:基材;10:粘合性層疊體;12:被粘合體貼附用部分;14:識別用部分;20:粘合片;20':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50:非接觸部;100:被粘合體;200:沖裁加工機;210:上側模具;212:凹部;214:第一加工手段;220:下側模具;222: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