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具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使液體產生微霧化的技術領域,特別是具有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微霧噴嘴的組成包含一個本體,以及一個轉子組設在本體內部的通道,其中本體一端具有一入水孔,另一端具有一出水孔。當液體由入水孔進入本體內,并流動通過轉子與通道間的間隙,再由出水孔噴出,液體即可形成微霧化。由于液體必需通過轉子與通道間的間隙,所以該間隙大約為O. 15mm或更大,如此液體可以順利的通過間隙。然而,該間隙寬度足以讓轉子在通道內產生偏斜狀態(tài)或側向位移,因此當液體通過間隙時,轉子處在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進而會造成噴霧效果不穩(wěn)定;甚至于,轉子可能被推動而貼在通道的壁面,導致液體偏向一側,無法均勻的通過轉子的周邊,如此一來,最終由出水孔噴出的液體會無法產生均勻的霧化。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具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具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其包含一本體,其具有一入水孔及一出水孔,以及具有一通道連接該入水孔及出水孔;一轉子組配在該通道內,其具有一第一區(qū)段、一第二區(qū)段及一第三區(qū)段,其中該第二區(qū)段位在該第一區(qū)段及該第三區(qū)段之間,且該第二區(qū)段的外徑大于第一區(qū)段外徑及第三區(qū)段外徑;一引導構造是形成在該轉子的第二區(qū)段表面,其具有一螺旋部及一流道部,其中該流道部位在該螺旋部的節(jié)距,以及該螺旋部的外側緣緊鄰該通道的壁面。本實用新型具有能夠讓轉子不致產生明顯的側向位移及偏斜狀態(tài),且液體能夠均勻的流經位在轉子周邊的流道部,藉此使噴嘴噴出穩(wěn)定而均勻的霧化液體。
圖I為本實用新型外觀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本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轉子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轉子另一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轉子又一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轉子再一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轉子結構與信道壁面的示意圖一。[0017]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轉子結構與信道壁面的示意圖二。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腔室結構示意圖一。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腔室結構示意圖二。圖13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圖1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結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圖1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分解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本體(IOa)第一部件 (IOb)第二部件(He)鎖接孔 (IOd)內螺紋構造(IOe)鎖接段(IOf)外螺紋構造(IOg)鎖接段 (IOh)外螺紋構造(IOi)鎖接孔(IOj)內螺紋構造(12)入水孔(14)出水孔(20)轉子(22)第一區(qū)段(24)第二區(qū)段 (26)第三區(qū)段 (26a)擋部(26b)延伸段(28)溝槽(30)止漏組件(32)彈簧(34)塞子(40)通道(42)第一子通道 (42a)窄通道(42b)寬通道(42c)靠置構造 (44)第二子通道 (46)腔室(46a)傾斜面構造(46b)弧形面構造(48)間距(50)引導構造 (52)螺旋部(52a)第一斜面(52b)第二斜面 (52c)連接面(54)流道部(56)節(jié)距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圖中微霧噴嘴具有一本體(10),且本體(10)的一端具有一入水孔(12),而本體(10)的另一端具有一出水孔(14)。所述的本體(10)可以是單件式、二件式或三件式的形態(tài);圖中所示形式雖為二件式的形式,但并非以上為限。請參閱圖2,本體(10)是由一第一部件(IOa)結合一第二部件(10b)。該入水孔
(12)位在該第一部件(IOa)的端部,該出水孔(14)位在該第二部件(IOb)的端部。微霧噴嘴的組件還包含有一轉子(20)及一止漏組件(30)。該轉子(20)與該止漏組件(30)組配在第一部件(IOa)與第二部件(IOb)所組成之本體(10)內。轉子(20)是具有一第一區(qū)段(22)、第二區(qū)段(24)及第三區(qū)段(26),其中第二區(qū)段(24)的外徑大于第一區(qū)段(22)的外徑,及第三區(qū)段(26)的外徑。此外,二個溝槽(28)形成在該第一區(qū)段(22)的端面且延伸至側邊。止漏組件(30)由一彈簧(32)及一塞子(34)組合而成。該止漏組件(30)以彈簧
(32)結合該轉子(20)的第三區(qū)段(26)。請參閱圖3,本體(10)的內部軸向是具有一通道(40)。更進一步而言,第一部件(IOa)的內部軸向具有一第一子通道(42)且連接該入水孔(12);該第二部件(IOb)的內部軸向具有一第二子通道(44)及一腔室(46),其中該第二子通道(44)連接該第一子通道
(42)以形成該通道(40),且該第二子通道(44)連接該腔室(46),再藉由該腔室(46)連接該出水孔(14)。第一子通道(42)更包含一窄通道(42a)連接一寬通道(42b),其中該窄通道(42a) 一端連接該入水孔(12),另一端連接該寬通道(42b);—靠置構造(42c)形成在該窄通道(42a)與寬通道(42b)的相交位置。請參閱圖4,該轉子(20)與該止漏組件(30)的組合是容置在本體(10)內部的通道(40),其中轉子(20)的第一區(qū)段(22)對應出水孔(14),塞子(34)對應入水孔(12)。又塞子(34)是能搭配該彈簧(32)的作用力而靠合該靠置構造(42c)。請參閱圖5,一引導構造(50)形成在該轉子(20)的第二區(qū)段(24)的表面。其具有一螺旋部(52)及一流道部(54),其中該流道部(54)位在該螺旋部(52)的節(jié)距(56)內。關于轉子(20),除了圖5所示的構造外,還有以下所揭露的構造。 請參閱圖6,轉子(20)的表面具有引導構造(50),第三區(qū)段(26)則形成截頭錐狀構造。請參閱圖7,轉子(20)的表面具有引導構造(50),第三區(qū)段(26)的端部形成一擋部(26a),該擋部(26a)可用以靠抵該止漏組件(30)。請參閱圖8,轉子(20)的表面具有引導構造(50),第三區(qū)段(26)的端部形成一擋部(26a),且一延伸段(26b)凸出該擋部(26a);如此該延伸段(26b)可用穿置在該止漏組件(30)之彈簧(28)內。請再參閱圖4,引導構造(50)的該螺旋部(52)的外側緣緊鄰該通道(40)的壁面。請參閱圖9,該螺旋部(52)的外側緣具有一第一斜面(52a)及一第二斜面(52b),且該第一斜面(52a)與該第二斜面(52b)互相連接。請參閱圖10,該螺旋部(52)的外側緣具有一第一斜面(52a)、一第二斜面(52b)及一連接面(52c),該連接面(52c)用以連接該第一斜面(52a)與該第二斜面(52b)。無論是圖9還是圖10所揭示的構造,該螺旋部(52)的外側緣與通道(40)的壁面之間距(48)均極小。以上的說明可知轉子(20)可被安裝在通道(40)內,且不致產生明顯的側向位移及偏斜狀態(tài)。請參閱圖11,腔室(46)的內壁面可被制成傾斜面構造(46a)。請參閱圖12,腔室(46)的內壁面可被制成弧形面構造(46b)。請參閱圖13及圖14,水或液體流入本體(10)的窄通道(42a)可推動止漏組件
(30)使塞子(34)離開靠置構造(42c)。接著水或液體會循著引導構造(50)的流道部(54)行進而到達腔室(46),最后由出水孔(14)噴出。產生噴霧的過程中,由于轉子(20)不產生明顯的偏斜狀態(tài)及側向位移,加上水或液體均可均勻的流經位在轉子(20)周邊的流道部(54),故可使得噴霧狀態(tài)穩(wěn)定且均勻。以上各實施例所揭示之結構是圖2所示結構為基礎,其中第一部件(IOa)具有一鎖接孔(10c),且鎖接孔(IOc)的壁面具有內螺紋構造(IOd);第二部件(IOb)的一端延伸形成具有一鎖接段(IOe),且鎖接段(IOe)表面具有外螺紋構造(IOf)。第一部件(IOa)與第二部件(IOb)系藉鎖接孔(IOc)及鎖接段(IOe)的螺紋構造互相螺鎖結合。除了上述的結合構造外,請參閱圖15,其中第一部件(IOa)延伸有一鎖接段(IOg),且鎖接段(IOg)的表面具有外螺紋構造(IOh);第二部件(IOb)的具有一鎖接孔(IOi),且鎖接孔(IOi)壁面具有內螺紋構造(IOj)。第一部件(IOa)與第二部件(IOb)是藉鎖接段(IOg)及鎖接孔(IOi)的螺紋構造互相螺鎖結合。關于圖15所示結構之各 組件的組配形式及其使用狀態(tài),均與圖2所示結構相同,故不重復敘述。
權利要求1.一種具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本體,是具有一入水孔及一出水孔,以及具有一通道連接該入水孔及出水孔;一轉子,是組配在該通道內;一引導構造,是形成在該轉子的第二區(qū)段表面,其具有一螺旋部及一流道部,其中該流道部位在該螺旋部的節(jié)距,以及該螺旋部的外側緣緊鄰該通道的壁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其特征為該螺旋部的外側緣具有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且該第一斜面與該第二斜面互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其特征為該螺旋部的外側緣具有一第一斜面、一第二斜面及一連接面,該連接面用以連接該第一斜面與該第二斜面。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其特征為該轉子具有一第一區(qū)段、一第二區(qū)段及一第三區(qū)段,其中該第二區(qū)段位在該第一區(qū)段及該第三區(qū)段之間,且該第二區(qū)段的外徑大于第一區(qū)段外徑及第三區(qū)段外徑,該引導構造形成在該第二區(qū)段表面。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其特征為該轉子具有一第二區(qū)段及一第三區(qū)段,其中該引導構造形成在該第二區(qū)段表面,該第三區(qū)段形成截頭錐狀構造。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其特征為該轉子具有一第二區(qū)段及一第三區(qū)段,其中該引導構造形成在該第二區(qū)段表面,該第三區(qū)段具有一擋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其特征為更有一延伸段凸出該擋部。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其特征為該本體是一第一部件結合一第二部件,該入水孔位在該第一部件的端部,該出水孔位在該第二部件的端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具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其特征為該第一部件的內部軸向具有一第一子通道且連接該入水孔,該第二部件的內部軸向具有一第二子通道及一腔室,該第二子通道連接該第一子通道以形成通道,且該第二子通道連接腔室,并藉由該腔室連接該出水孔。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具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其特征為該第一部件與該第二部件之一具有一鎖接孔,另一具有一鎖接段,該鎖接孔具有內螺紋構造,鎖接段具有外螺紋構造,且該內螺紋構造與該外螺紋構造能互相螺鎖,使第一部件結合該第二部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高穩(wěn)定性的微霧噴嘴,其包含一本體,該本體具有一入水孔及一出水孔,以及具有一通道連接該入水孔及出水孔;一轉子組配在該通道內,其具有一第一區(qū)段、一第二區(qū)段及一第三區(qū)段,其中該第二區(qū)段位在第一區(qū)段及第三區(qū)段之間,且該第二區(qū)段的外徑大于第一區(qū)段外徑及第三區(qū)段外徑;一引導構造是形成在該轉子的第二區(qū)段表面,其具有一螺旋部及一流道部,其中該流道部位在螺旋部的節(jié)距,以及該螺旋部的外側緣緊鄰該通道的壁面。如此轉子被安裝在通道內不致產生明顯的側向位移及偏斜狀態(tài),水或液體均可均勻的流經位在轉子周邊的流道部,故可使得噴霧狀態(tài)穩(wěn)定且均勻。
文檔編號B05B1/02GK202638625SQ20112055530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6日
發(fā)明者黃玉瓊 申請人:黃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