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生物研究領域,具體為一種帶有消泡器的微生物菌種攪拌裝置。屬于生物菌種攪拌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微生物菌種分飼料發(fā)酵菌種和生物肥發(fā)酵菌種。該產品不但可以彌補常規(guī)飼料中容易缺乏的氨基酸,而且能使其它粗飼料原料營養(yǎng)成份迅速轉化,達到增強消化吸收利用效果。
目前,現有的微生物菌種攪拌裝置,是在液體微生物菌種在發(fā)酵時,都需要進行攪拌,而在攪拌時,發(fā)酵罐中容易產生泡沫,如不及時將泡沫消除,會影響微生物菌種的正常發(fā)酵。為此,有必要設計一種帶有消泡器的微生物菌種攪拌裝置,這些都是實際存在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消泡器的微生物菌種攪拌裝置,解決了背景技術中所提出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有消泡器的微生物菌種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裝置和外部裝置,所述攪拌裝置的外部設有外部裝置,所述攪拌裝置的上方設有電機,所述電機下設有減速器,所述減速器通過電機與攪拌裝置連接,所述減速器下設有連接軸,所述連接軸通過減速器與電機連接,所述連接軸下設有攪拌器,所述攪拌器通過連接軸與減速器連接,所述外部裝置上設有上倉,所述上倉上設有進料口,所述進料口通過上倉與外部裝置連接,所述上倉下固定焊接設有菌種倉,所述菌種倉通過上倉與減速器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攪拌器上設有連接口,所述連接口下設有攪拌桿,所述攪拌桿通過連接口與攪拌器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攪拌桿下設有消泡裝置,所述消泡裝置前端設有前板,所述前板上設有濾網,所述濾網通過前板與消泡裝置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前板的側面設有側板,所述側板上設有過沫孔,所述過沫孔通過側板與前板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側板的中間設有中板,所述中板上設有存沫孔,所述存沫孔通過中板與側板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菌種倉上設有出料口,所述菌種倉的下端設有底座,所述出料口通過菌種倉與底座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過在攪拌裝置上的電機下方設置一個減速器,減速器在上方電機運動時,會起到一定勻速的作用,保證了下方的消泡裝置能夠平穩(wěn)攪拌,避免了微生物菌種在攪拌過程中起泡出沫,增加了微生物菌種的流動性,加快了攪拌效率。
2.通過在攪拌桿的下方設置多個消泡裝置,消泡裝置分為前板和側板,分設有濾網和過沫孔,可在攪拌過程中對形成的泡沫進行收集和消除,收集的泡沫從濾網和過沫孔進入到內部的中板上,中板上均勻設有存沫孔,對泡沫進行了收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帶有消泡器的微生物菌種攪拌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一種帶有消泡器的微生物菌種攪拌裝置攪拌器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一種帶有消泡器的微生物菌種攪拌裝置消泡裝置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一種帶有消泡器的微生物菌種攪拌裝置消泡裝置剖面圖;
圖中:1-攪拌裝置、2-電機、3-減速器、4-連接軸、5-攪拌器、6-連接口、7-攪拌桿、8-消泡裝置、9-前板、10-濾網、11-側板、12-過沫孔、13-中板、14-存沫孔、15-外部裝置、16-上倉、17-進料口、18-菌種倉、19-出料口、20-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至圖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帶有消泡器的微生物菌種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裝置1和外部裝置15,所述攪拌裝置1的外部設有外部裝置15,所述攪拌裝置1的上方設有電機2,所述電機2下設有減速器3,所述減速器3通過電機2與攪拌裝置1連接,所述減速器3下設有連接軸4,所述連接軸4通過減速器3與電機2連接,所述連接軸4下設有攪拌器5,所述攪拌器5通過連接軸4與減速器3連接,所述外部裝置15上設有上倉16,所述上倉16上設有進料口17,所述進料口17通過上倉16與外部裝置15連接,所述上倉16下固定焊接設有菌種倉18,所述菌種倉18通過上倉16與減速器3連接。
攪拌器5上設有連接口6,所述連接口6下設有攪拌桿7,所述攪拌桿7通過連接口6與攪拌器5連接,攪拌桿7對攪拌器5和消泡裝置8起到連接作用。
攪拌桿7下設有消泡裝置8,所述消泡裝置8前端設有前板9,所述前板9上設有濾網10,所述濾網10通過前板9與消泡裝置8連接,濾網10便于前板9對泡沫進行消除。
前板9的側面設有側板11,所述側板11上設有過沫孔12,所述過沫孔12通過側板11與前板9連接,過沫孔12便于側板11對泡沫進行消除。
側板11的中間設有中板13,所述中板13上設有存沫孔14,所述存沫孔14通過中板13與側板11連接,存沫孔14便于中板13對泡沫進行收集。
菌種倉18上設有出料口19,所述菌種倉18的下端設有底座20,所述出料口19通過菌種倉18與底座20連接,出料口19便于菌種倉18內的微生物菌種的釋放。
使用過程:首先整個消泡器的微生物菌種攪拌裝置為中空密封性,避免了空氣進入與微生物菌種產生反應,減速器3設置于電機2的下方便于了對電機2進行減速控制,保證了后方的連接軸4下的攪拌器5可以進行勻速運動,然后攪拌器5下設有攪拌桿7,攪拌桿7下均勻設有多個消泡裝置8,消泡裝置8上設有前板9、側板11和中板13,在對微生物菌種進行攪拌的同時,也可通過前板9上的濾網10、側板11上的過沫孔12對微生物菌種內的泡沫進行收集和清理,當泡沫通過濾網10和過沫孔12進入到中板13后,會被中板13上的存沫孔14收集,防止了泡沫的二次釋出。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括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