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特別但不限于應用于感染科。
背景技術:
醫(yī)院是各種傳染性疾病高度集中的地方,而接觸方式是疾病傳染的主要渠道。為了避免通過接觸方式的病菌傳播,在醫(yī)療衛(wèi)生防護等方面都會使用一次性手套。目前市場上常見的一次性手套性能單一,大多是一層塑料材料制作而成,容易產(chǎn)生撕裂現(xiàn)象以及塑料破裂等現(xiàn)象,尤其是醫(yī)生在為病人手術或者看病過程中如手套破裂容易產(chǎn)生感染尤其是傳染病患者容易把病毒傳染給醫(yī)生。因此這類手套很難滿足日益復雜的醫(yī)療環(huán)境。
此外,對于感染科的醫(yī)生在日常門診工作或者手術過程中,給病人使用后的針頭或者利器,有可能由于病人掙扎等情況時,針頭或者利器會刺破或者劃破手套并傷及醫(yī)護人員,此時會將病毒或者細菌傳染給醫(yī)護人員。若此時的病人是艾滋患者或者肝病患者的時候,可能會導致醫(yī)護人員也感染該疾病,造成嚴重的后果。
并且,現(xiàn)有技術的醫(yī)用手套透氣性差,醫(yī)護人員長時間穿戴后會導致大量出汗,同時還會造成細菌滋生。
因此,上述問題亟待解決。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目的: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
技術方案: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包括手套本體,所述手套本體由從外向內依次設置的密封耐磨外層、防刺破層、透氣層、密封韌性內層以及抗菌層組成,所述手套本體上五個手指腹處設有防滑浮點,所述手套本體手背面設有一個粘貼板。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其密封耐磨外層可以保證手套堅實耐用,防刺破層具有高密度和硬度強度可以有效防止被針頭刺破或者玻璃等利器刺破或劃破。而透氣層可以有效的減少長期佩戴手套造成的出汗情況,保證使用者的舒適性。此外,密封韌性內層可以通過高韌性起到緩沖和泄力作用且進一步保證不會被針頭刺破或者玻璃等利器刺破或劃破,同時能給佩戴者更舒適的感受和更好的保護,抗菌層可以對病毒和細菌進行殺傷,以確保使用的醫(yī)護人員的健康安全,同時也可以避免使用者汗液造成的細菌滋生。另,指腹處的浮點設計可以有效防止在操作過程種的打滑現(xiàn)象,保證操作的穩(wěn)定性。
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所述密封耐磨外層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低密度聚乙烯:60-90份
硫酸鈉:1-3份
氯化羥鋁二元醇:2-3份
油酸鈉:1-5份
聚氨基甲酸酯:15-20份。
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所述防刺破層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丙烯酸樹脂:30-50份
鐵鈷合金砂粒:5-12份
納米二氧化硅:3-10份
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5-20份
聚氨基甲酸酯:10-15份。
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所述透氣層為蜂窩結構,所述蜂窩結構為立體六邊形,包括蜂窩孔和側壁。透氣層設計合理,透氣效果好,舒適性佳。
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所述透氣層包括以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天然橡膠:15-25份
貝殼粉:10-15份
納米碳酸鈣:8-16份
椰子油酸單乙醇酰胺:5-12份
菊酸乙酯:2-7份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6份
聚碳化二亞胺:0.5-3份
聚乙烯醇:4-8份。
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所述密封韌性內層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聚丙烯:30-40份
硫酸鈉:1-3份
聚氯乙烯:2-3份
淀粉:0.5-0.7份
聚氨基甲酸酯:10-20份
納米鋅:0.5-0.9份
硅藻土:6-12份
菊酸乙酯:2-7份
亞硫酸鈉:1-2份
n-苯基-1-萘胺:1-3份
順丁橡膠:0.5-1.5份。
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所述抗菌層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甲殼胺:10-15份
粘桿菌素:3-12份
苯扎氯銨:2-8份
甘油:2-5份
檸檬酸:10-15份
雙烷基季銨鹽:6-12份
聚氨基甲酸酯:2-6份。
各種配方組成組分合理,綠色環(huán)保,效果好,應用方便。
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所述防滑浮點的顆粒直徑為0.1-0.5mm,橢圓形排列。設計合理,防滑效果好。
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所述密封耐磨外層為綠色或藍色,所述抗菌層為白色。可以快速的區(qū)分正反面和左右手,方便快速佩戴。
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所述的粘貼板與密封耐磨外層手背面緊密相連,粘貼板上設有磁石粉。可以將不用的針頭吸附在手套背面,防止針頭等碎小金屬器械在操作過程中遺落。
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所述的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安全性高,可靠性好,可以有效保證醫(yī)護人員的安全,且透氣性和舒適性好,具有極高的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手心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手背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透氣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手套本體、1密封耐磨外層、2防刺破層、3透氣層、31蜂窩孔、32側壁、4密封韌性內層、5抗菌層、6防滑浮點、7粘貼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包括手套本體10,所述手套本體10由從外向內依次設置的密封耐磨外層1、防刺破層2、透氣層3、密封韌性內層4以及抗菌層5組成。另,如圖2所示,所述手套本體10上五個手指腹處設有防滑浮點6,所述防滑浮點5的顆粒直徑為0.1mm,橢圓形排列。并且,如圖3所示,所述手套本體10手背面設有一個粘貼板7,與密封耐磨外層1手背面緊密相連,粘貼板7上還設有磁石粉。
其中,所述密封耐磨外層1為綠色,所述抗菌層5為白色。密封耐磨外層1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低密度聚乙烯:60份
硫酸鈉:1份
氯化羥鋁二元醇:2份
油酸鈉:1份
聚氨基甲酸酯:15份。
防刺破層2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丙烯酸樹脂:30份
鐵鈷合金砂粒:5份
納米二氧化硅:3份
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5份
聚氨基甲酸酯:10份。
如圖4所示,透氣層3為蜂窩結構,所述蜂窩結構為立體六邊形,包括蜂窩孔31和側壁32。并且,所述透氣層3包括以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天然橡膠:15份
貝殼粉:10份
納米碳酸鈣:8份
椰子油酸單乙醇酰胺:5份
菊酸乙酯:2份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聚碳化二亞胺:0.5份
聚乙烯醇:4份。
密封韌性內層4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聚丙烯:30份
硫酸鈉:1份
聚氯乙烯:2份
淀粉:0.5份
聚氨基甲酸酯:10份
納米鋅:0.5份
硅藻土:6份
菊酸乙酯:2份
亞硫酸鈉:1份
n-苯基-1-萘胺:1份
順丁橡膠:0.5份。
抗菌層5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甲殼胺:10份
粘桿菌素:3份
苯扎氯銨:2份
甘油:2份
檸檬酸:10份
雙烷基季銨鹽:6份
聚氨基甲酸酯:2份。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的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包括手套本體10,所述手套本體10由從外向內依次設置的密封耐磨外層1、防刺破層2、透氣層3、密封韌性內層4以及抗菌層5組成。另,如圖2所示,所述手套本體10上五個手指腹處設有防滑浮點6,所述防滑浮點5的顆粒直徑為0.5mm,橢圓形排列。并且,如圖3所示,所述手套本體10手背面設有一個粘貼板7,與密封耐磨外層1手背面緊密相連,粘貼板7上還設有磁石粉。
其中,所述密封耐磨外層1為藍色,所述抗菌層5為白色。密封耐磨外層1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低密度聚乙烯:90份
硫酸鈉:3份
氯化羥鋁二元醇:3份
油酸鈉:5份
聚氨基甲酸酯:20份。
防刺破層2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丙烯酸樹脂:50份
鐵鈷合金砂粒:12份
納米二氧化硅:10份
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20份
聚氨基甲酸酯:15份。
如圖4所示,透氣層3為蜂窩結構,所述蜂窩結構為立體六邊形,包括蜂窩孔31和側壁32。并且,所述透氣層3包括以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天然橡膠:25份
貝殼粉:15份
納米碳酸鈣:16份
椰子油酸單乙醇酰胺:12份
菊酸乙酯:7份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6份
聚碳化二亞胺:3份
聚乙烯醇:8份。
密封韌性內層4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聚丙烯:40份
硫酸鈉:3份
聚氯乙烯:3份
淀粉:0.7份
聚氨基甲酸酯:20份
納米鋅:0.9份
硅藻土:12份
菊酸乙酯:7份
亞硫酸鈉:2份
n-苯基-1-萘胺:3份
順丁橡膠:1.5份。
抗菌層5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甲殼胺:15份
粘桿菌素:12份
苯扎氯銨:8份
甘油:5份
檸檬酸:15份
雙烷基季銨鹽:12份
聚氨基甲酸酯:6份。
實施例3
如圖1所示的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包括手套本體10,所述手套本體10由從外向內依次設置的密封耐磨外層1、防刺破層2、透氣層3、密封韌性內層4以及抗菌層5組成。另,如圖2所示,所述手套本體10上五個手指腹處設有防滑浮點6,所述防滑浮點5的顆粒直徑為0.3mm,橢圓形排列。并且,如圖3所示,所述手套本體10手背面設有一個粘貼板7,與密封耐磨外層1手背面緊密相連,粘貼板7上還設有磁石粉。
其中,所述密封耐磨外層1為藍色,所述抗菌層5為白色。密封耐磨外層1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低密度聚乙烯:70份
硫酸鈉:2份
氯化羥鋁二元醇:2.5份
油酸鈉:3份
聚氨基甲酸酯:16份。
防刺破層2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丙烯酸樹脂:40份
鐵鈷合金砂粒:8份
納米二氧化硅:6份
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15份
聚氨基甲酸酯:12份。
如圖4所示,透氣層3為蜂窩結構,所述蜂窩結構為立體六邊形,包括蜂窩孔31和側壁32。并且,所述透氣層3包括以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天然橡膠:20份
貝殼粉:12份
納米碳酸鈣:9份
椰子油酸單乙醇酰胺:10份
菊酸乙酯:5份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4份
聚碳化二亞胺:2份
聚乙烯醇:6份。
密封韌性內層4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聚丙烯:35份
硫酸鈉:2份
聚氯乙烯:2.5份
淀粉:0.6份
聚氨基甲酸酯:12份
納米鋅:0.6份
硅藻土:8份
菊酸乙酯:5份
亞硫酸鈉:1.5份
n-苯基-1-萘胺:2份
順丁橡膠:0.9份。
抗菌層5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甲殼胺:12份
粘桿菌素:6份
苯扎氯銨:5份
甘油:3份
檸檬酸:12份
雙烷基季銨鹽:9份
聚氨基甲酸酯:4份。
實施例4
如圖1所示的高安全性透氣型防刺破醫(yī)用手套,包括手套本體10,所述手套本體10由從外向內依次設置的密封耐磨外層1、防刺破層2、透氣層3、密封韌性內層4以及抗菌層5組成。另,如圖2所示,所述手套本體10上五個手指腹處設有防滑浮點6,所述防滑浮點5的顆粒直徑為0.4mm,橢圓形排列。并且,如圖3所示,所述手套本體10手背面設有一個粘貼板7,與密封耐磨外層1手背面緊密相連,粘貼板7上還設有磁石粉。
其中,所述密封耐磨外層1為綠色,所述抗菌層5為白色。密封耐磨外層1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低密度聚乙烯:60份
硫酸鈉:1份
氯化羥鋁二元醇:3份
油酸鈉:5份
聚氨基甲酸酯:17份。
防刺破層2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丙烯酸樹脂:50份
鐵鈷合金砂粒:5份
納米二氧化硅:8份
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10份
聚氨基甲酸酯:10份。
如圖4所示,透氣層3為蜂窩結構,所述蜂窩結構為立體六邊形,包括蜂窩孔31和側壁32。并且,所述透氣層3包括以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天然橡膠:25份
貝殼粉:15份
納米碳酸鈣:8份
椰子油酸單乙醇酰胺:9份
菊酸乙酯:5份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4份
聚碳化二亞胺:0.5份
聚乙烯醇:4份。
密封韌性內層4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聚丙烯:40份
硫酸鈉:3份
聚氯乙烯:2份
淀粉:0.6份
聚氨基甲酸酯:15份
納米鋅:0.8份
硅藻土:8份
菊酸乙酯:5份
亞硫酸鈉:2份
n-苯基-1-萘胺:3份
順丁橡膠:0.5份。
抗菌層5包括如下組份:按重量組份計,
甲殼胺:12份
粘桿菌素:8份
苯扎氯銨:2份
甘油:5份
檸檬酸:10份
雙烷基季銨鹽:12份
聚氨基甲酸酯:4份。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