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調色劑容器和圖像形成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調色劑容器和使用該調色劑容器的圖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通過采用使用了調色劑的電子照相方式的圖像形成方法形成圖像時,隨 著復印機形成圖像的速度的高速化,消耗調色劑的速度也變快。因此,要求向顯影裝置供給 調色劑的速度高速化,隨之要求收納調色劑的調色劑容器大型化。一般地說,調色劑容器優(yōu)選采用吹塑成型法來制造,由于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因此 作為形成調色劑容器的樹脂,優(yōu)選烯烴系樹脂,其中更優(yōu)選聚乙烯,特別優(yōu)選高密度聚乙火布。然而,由這樣的烯烴系樹脂形成的調色劑容器,當該調色劑容器大型化時,與一般 具有高耐久性的聚碳酸酯或ABS樹脂等樹脂相比,存在強度差之類的缺點。于是,考慮通過 增大調色劑容器的壁厚來增大強度,但在采用吹塑成型法的制造方法中,從成型性的觀點 出發(fā),存在難以使調色劑容器的壁厚增大之類的問題。于是,例如如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那樣,示出了如下的塑料容器由含有高密度聚 乙烯和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的樹脂而形成,從而確保利用吹塑成型法的成型性、并且具有 優(yōu)異強度。另一方面,從提高對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出發(fā),不斷研究不是從石油而得的原料而是 由從植物等而得的原料得到的樹脂,特別是來源于聚乳酸、非石油的聚乙烯、來源于非石油 的聚丙烯等來源于非石油的烯烴系樹脂。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0-313425號公報本發(fā)明是基于以上的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對環(huán)境的負荷小,而且即使 制作大容量的調色劑容器時,也能夠確保利用吹塑成型法的成型性且具有優(yōu)異強度的調色 劑容器和使用該調色劑容器的圖像形成方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調色劑容器的特征在于,利用樹脂而形成,所述樹脂含有由采用發(fā)酵法 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乙烯和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種。上述調色劑容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乙烯的熔融 指數是 0.2 1.0g/10min。上述調色劑容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丙烯的熔融 指數是 0. 8 3. 0g/10min。上述調色劑容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乙烯的密度 是 0. 940 0. 980g/cm3。上述調色劑容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丙烯的密度 是 0. 890 0. 950g/cm3。
上述調色劑容器的特征在于,調色劑容器的壁厚為0. 5 5. 0mm。上述調色劑容器的特征在于,上述調色劑容器的容量為1 10L。上述調色劑容器的特征在于,采用吹塑成型而成型。本發(fā)明的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采用吹塑成型將調色劑容器成型,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工序將樹脂裝入成型用模具中的工序,所述樹脂含有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 得到的聚乙烯和聚丙烯中的任一種;向上述成型用模具中的樹脂吹入空氣,使上述樹脂膨 脹而密合于上述成型用模具的工序;將密合于上述模具的樹脂冷卻的工序。上述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 乙烯的熔融指數是0. 2 1. Og/lOmin。上述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 丙烯的熔融指數是0. 8 3. Og/lOmin。上述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 乙烯的密度是0. 940 0. 980g/cm3。上述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 丙烯的密度是0. 890 0. 950g/cm3。上述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調色劑容器的壁厚為0. 5 5. Omm。上述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調色劑容器的容量為1 10L。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調色劑容器的一例的說明用概要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調色劑容器]本發(fā)明的調色劑容器利用樹脂而形成,所述樹脂含有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 到的聚乙烯(以下,也稱為“來源于非石油的聚乙烯”)和/或聚丙烯(以下,也稱為“來源 于非石油的聚丙烯”)。對于構成調色劑容器的樹脂,可以含有除了來源于非石油的聚乙烯、來源于非石 油的聚丙烯以外的樹脂。構成本發(fā)明的調色劑容器的樹脂中所含的來源于非石油的聚乙烯和/或來源于 非石油的聚丙烯,是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作為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可以舉出例如生物乙醇,該生物乙醇是由含有大量 糖、淀粉的玉米、甘蔗,或者纖維素等植物資源中提取糖并利用酵母進行乙醇發(fā)酵而生成 的。然后,來源于非石油的聚乙烯是將采用發(fā)酵法得到的生物乙醇在適當的催化劑下加熱, 進行脫水反應,從而生成乙烯和水,并使所得的乙烯聚合而得到的。此外,對于來源于非石 油的聚丙烯,也是與上述同樣地生成生物乙醇,由該生物乙醇生成丙烯和水,并使所得的丙 烯聚合而得到的。在構成本發(fā)明的調色劑容器的樹脂中,優(yōu)選來源于非石油的聚乙烯的熔融指數 (以下,也稱為“Ml”)是0. 2 1.0(g/10min),更優(yōu)選為0. 2 0.6(g/10min)。優(yōu)選來源于非石油的聚丙烯的熔融指數是0. 8 3. 0(g/10min),更優(yōu)選為0. 8 2. 5(g/10min)。熔融 指數過小時,由于樹脂的流動性低,因此很可能在成型機中的擠出性差。另一方面,熔融指 數過大時,由于樹脂的流動性高,因此很可能所得的調色劑容器的壁厚不均勻等成型性差。該熔融指數是依照ASTM D_1238(來源于非石油的聚乙烯為190°C /2. 16kg、來源 于非石油的聚丙烯為230°C /2. 16kg),使用熔融指數儀測定的。在構成本發(fā)明的調色劑容器的樹脂中,優(yōu)選來源于非石油的聚乙烯的密度是 0. 940 0. 980 (g/cm3),更優(yōu)選為0. 943 0. 968 (g/cm3)。來源于非石油的聚丙烯的密度 是0. 890 0. 950 (g/cm3),更優(yōu)選為0. 890 0. 920 (g/cm3)。由于密度在上述范圍,所以所 得的調色劑容器具有所需的強度。該密度是依照ASTM D-792測定的。本發(fā)明的調色劑容器的形狀沒有特別限定,可以舉出例如圖1所示的形狀。在圖1中,調色劑容器10在調色劑容器本體11的外周面具有螺旋狀的溝12、和沿 著調色劑容器本體11長度方向的直線狀的溝13,通過將該直線狀的溝13和設置于圖像形 成裝置的調色劑容器儲藏空間的突起部嵌合、插入而安裝在圖像形成裝置內。調色劑容器 10在設置于調色劑容器本體11 一端的蓋14被拆卸的狀態(tài)下安裝在調色劑容器儲藏空間。調色劑容器的壁厚優(yōu)選為0. 5 5. 0mm,更優(yōu)選為0. 5 4. 0mm。調色劑容器的壁厚大于5. 0mm時,采用吹塑成型法制造該調色劑容器時,所得的 調色劑容器很可能壁厚變得不均等成型性差。另一方面,調色劑容器的壁厚小于0. 5mm時, 很可能無法確保所得調色劑容器所必需的強度。另外,作為調色劑容器的容量沒有特別限定,優(yōu)選1升 10升,更優(yōu)選為2升 8升。作為本發(fā)明的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優(yōu)選采用吹塑成型法制造。所謂吹塑成型法,是將被稱為型坯(parison)的使熱塑性樹脂加熱熔融而形成管 狀的物質擠出到分開的模具內,關閉模具后在型坯內插入針狀的吹入口,將空氣一次性送 入的成型方法。型坯通過空氣壓發(fā)生膨脹,被擠壓到外側的模具上,冷卻后固化成中空狀, 因此隨后打開模具即可取出產品。另外,在本發(fā)明中,采用吹塑成型將調色劑容器成型來制造調色劑容器時,優(yōu)選具 有如下工序的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將樹脂裝入成型用模具中的工序,所述樹脂含有由 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乙烯和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種;向上述成型用模具中的樹脂 吹入空氣,使上述樹脂膨脹而密合于上述成型用模具的工序;和將上述密合于模具的樹脂 冷卻的工序。[調色劑]本發(fā)明的調色劑容器中收納的調色劑沒有特別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各種調 色劑。根據本發(fā)明,調色劑容器利用含有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乙烯和/或 聚丙烯的樹脂形成,由于使用利用使植物等發(fā)酵的發(fā)酵法的來源于非石油的原料作為構成 該調色劑容器的樹脂的原料,因此可以得到基本上對環(huán)境的負荷小,而且即使制作大容量 的調色劑容器時,也能夠得到可確保利用吹塑成型法的成型性且具有優(yōu)異強度的調色劑容 器。此外,根據本發(fā)明,通過使用上述調色劑容器可以提供基本上對環(huán)境的負荷小的圖像形
5成方法。實施例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實施例1]制造以采用上述發(fā)酵法得到的生物乙醇為原料的來源于非石油的聚乙烯[1], 采用吹塑成型法,由該來源于非石油的聚乙烯[1]的含有比例為100質量%的樹脂(Ml 0.35(g/10min)、密度0.957(g/cm3))制作圖1所示的調色劑容器[1]。該調色劑容器[1] 的壁厚為2. 1mm。在該調色劑容器[1]中收納1000g的調色劑,采用以下所示的落下試驗進行落下 強度的評價。將結果示于表1。[落下試驗]落下試驗如下進行,即,用手握持調色劑容器的兩端,從高1. 5m的地點使之落下 到混凝土地上,進行20次,目視觀察調色劑容器的外觀有無異常(裂紋或破損、凹陷等)。 如果在試驗10次結束時未能觀察到異常,則在實用上沒有問題。[實施例2]在實施例1中,除了使用以采用發(fā)酵法得到的生物乙醇為原料的來源于非石油的 聚丙烯[2]代替來源于非石油的聚乙烯[1]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制作調色劑容器[2]。 該調色劑容器[2]的壁厚為1. 9mm。此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落下強度的評價。將結果 示于表1。[比較例1]在實施例1中,除了使用以石油為原料的來源于石油的聚丙烯[1]代替來源于非 石油的聚乙烯[1]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制作比較用調色劑容器[1]。該比較用調色劑容 器[1]的壁厚為2.0mm。此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落下強度的評價。將結果示于表1。表 1
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和2,確認可以得到具有優(yōu)異強度的調色劑容器。根據本發(fā)明,調色劑容器利用含有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乙烯和/或 聚丙烯的樹脂形成,由于使用利用使植物等發(fā)酵的發(fā)酵法的來源于非石油的原料作為構成 該調色劑容器的樹脂的原料,因此可以得到基本上對環(huán)境的負荷小,而且即使制作大容量 的調色劑容器時,也能夠得到可確保利用吹塑成型法的成型性且具有優(yōu)異強度的調色劑容器本發(fā)明的調色劑容器具有優(yōu)異強度的理由雖然尚未明確,但是推斷是由于與由來 源于石油的原料形成的聚乙烯相比,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乙烯、聚丙烯樹脂 所含有的雜質的濃度低的緣故。即,這是因為,構成本發(fā)明的調色劑容器的樹脂中含有的聚 乙烯或聚丙烯,由于作為該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原料單體的乙烯或丙烯是由從植物等得到的
來源于非石油的乙醇生成,因此與利用將原油分餾而得的石腦油的熱分解而得到的乙烯或 丙烯相比,雜質的濃度低。至少推斷對于來源于非石油的乙烯或丙烯、與來源于石油的乙烯 或丙烯來說,各自所含有的雜質的種類、含量不同。推斷該雜質即使在使乙烯或丙烯聚合而 得到聚合物的聚合工序后,仍存在于聚合物樹脂中,因此在進行將該樹脂成型為調色劑容 器的成型工序時,樹脂的結晶化發(fā)生混亂,以此為起點,結果產生裂紋、外觀變化等。另一方面,認為利用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樹脂形成調色劑容器時,沒 有這樣的問題,即使將大容量的容器吹塑成型時,樹脂的性質也均勻,該調色劑容器具有優(yōu) 異的強度。此外,根據本發(fā)明,可以提供通過使用上述調色劑容器而基本上對環(huán)境的負荷小 的圖像形成方法。
權利要求
一種調色劑容器,其特征在于,利用樹脂而形成,所述樹脂含有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乙烯和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色劑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 的聚乙烯的熔融指數是0. 2 1. Og/lOmin。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色劑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 的聚丙烯的熔融指數是0. 8 3. Og/lOmin。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色劑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 的聚乙烯的密度是0. 940 0. 980g/cm3。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色劑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 的聚丙烯的密度是0. 890 0. 950g/cm3。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色劑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調色劑容器的壁厚為0.5 5. 0mmo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色劑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調色劑容器的容量為1 10L。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色劑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調色劑容器采用吹塑成型而成型。
9.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采用吹塑成型將調色劑容器成型,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將樹脂裝入成型用模具中的工序,所述樹脂含有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乙 烯和聚丙烯中的任一種;向所述成型用模具中的樹脂吹入空氣,使所述樹脂膨脹而密合于所述成型用模具的工序;將密合于所述模具的樹脂冷卻的工序。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 的原料得到的聚乙烯的熔融指數是0. 2 1. Og/lOmin。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 的原料得到的聚丙烯的熔融指數是0. 8 3. Og/lOmin。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 的原料得到的聚乙烯的密度是0. 940 0. 980g/cm3。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 的原料得到的聚丙烯的密度是0. 890 0. 950g/cm3。
14.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調色劑容器的壁厚 為 0. 5 5. 0mmo
15.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調色劑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調色劑容器的容量 為1 10L。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對環(huán)境的負荷小,而且即使制作大容量的調色劑容器時,也能夠確保利用吹塑成型法的成型性且具有優(yōu)異強度的調色劑容器以及使用該調色劑容器的圖像形成方法。本發(fā)明的調色劑容器的特征在于,利用樹脂而形成,所述樹脂含有由采用發(fā)酵法而得的原料得到的聚乙烯和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種。此外,本發(fā)明的圖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上述調色劑容器。
文檔編號C08L23/06GK101859087SQ201010151180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4月8日
發(fā)明者內野泰子, 大柴知美 申請人:柯尼卡美能達商用科技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