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折疊式抽燃火柴的制作方法
一種折疊式抽燃火柴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活用品,具體涉及一種抽取即燃的火柴組構(gòu)設(shè)計裝置。
背景技術(shù)目前使用的火柴基本上是兩種裝置一是盒裝抽屜式;二是折疊式,即將火柴棒排列于對折的紙板中。但他們都是需要先開屜或拔取出火柴棒,然后對準磷片劃擦,取火。操作的步驟較贅瑣。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折疊式抽燃火柴,免除使用傳統(tǒng)火柴點火時的贅瑣,特別是在商務(wù)交際時顯現(xiàn)的不利索和庸怠。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shù)問題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承載火柴盒功能的紙板,火柴棒,磷片,小凹槽,膠水帶等。是將一片紙板對折分成兩部分即紙板甲和紙板乙組成一面封閉、三面開放的對折裝置,將火柴棒的燃頭朝向?qū)φ鄣募埌彘g,也就是燃頭朝紙板甲和紙板乙構(gòu)成的封閉的一面進行整齊排列,火柴棒被小凹槽和膠水帶穩(wěn)定在紙板甲上,同時在紙板甲或紙板乙的適當位置上制附劃擦取火的磷片。這樣,當將兩對折紙板手捏、緊靠,另一只手較快地抽拉出火柴棒,此時的火柴已點著、燃燒。
本實用新型制作簡單,對火柴棒無需多面包合,使用快捷,可廣泛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圖1是一種折疊式抽燃火柴的立體展開圖;
圖2是圖1的包裝后的側(cè)視示意圖;
圖中1-火柴棒;2-紙板甲;3-紙板乙;4-磷片;5-小凹槽;6_膠水帶;7_易折線;8-護片;9-回包折線,10-回包片。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由火柴棒 1,紙板甲2,紙板乙3,磷片4,小凹槽5,膠水帶6,易折線7,回包折線9,回包片10等組成。 所述的紙板甲2與紙板乙3組成一面封閉、三面開放的對折裝置;小凹槽5是使用紙質(zhì)或其他具有塑性材料制成,制附在紙板甲2的一端,用于卡固火柴頭;膠水帶6涂于紙板甲2,也是用于粘固火柴棒1的。這樣,火柴棒1的燃頭朝向?qū)φ鄣募埌彘g,也就是燃頭朝紙板甲2 和紙板乙3構(gòu)成的封閉的一面整齊排列,火柴棒1被小凹槽5和膠水帶6穩(wěn)定在紙板甲2 上。在紙板甲2上加工出易折線7,其作用是當使用火柴時,用手輕推護片8或回包片10, 護片8連帶回包片10即很容易轉(zhuǎn)離火柴棒1,在護片8 (連帶回包片10)向偏離火柴棒1的方向折轉(zhuǎn)偏離后,露出的火柴棒1的末端有足夠的長度,便于手指捏取火柴棒1。磷片4制附于紙板乙3上,它的位置是當紙板甲2和紙板乙3對折靠緊時,磷片落在膠水帶6與易折線7之間,這樣,在抽拉火柴棒時,安全性和使用效果最好。
如圖2所示,回包片10,主要考慮本品如隨身攜帶,可將紙板甲2和紙板乙3折合后更好地護貼在一起。護片8是避免火柴棒受外因觸移。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1個實施例,可以說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還可做出其他的變形或改進。例如省去護片8、省去回包片10,或用其他方式固定火柴棒1均可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都應(yīng)視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設(shè)計范疇與保護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折疊式抽燃火柴,它包括火柴棒(1),紙板甲0),紙板乙(3),磷片,小凹槽(5),膠水帶(6),易折線(7),護片(8),回包折線(9),回包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紙板甲( 與紙板乙C3)組成了一面封閉、三面開放的對折裝置,將火柴棒(1)的燃頭朝對折的紙板甲⑵和紙板乙⑶構(gòu)成的封閉面的方向整齊排列,火柴棒⑴被小凹槽(5)和膠水帶(6)穩(wěn)定在紙板甲(2)上。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一種折疊式抽燃火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片(4)制附于紙板乙(3)上,它的位置是當紙板甲(2)和紙板乙(3)對折靠攏時,磷片⑷落在紙板甲 (2)上的膠水帶(6)與易折線(7)之間。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一種折疊式抽燃火柴,其特征在于在紙板甲( 加工出易折線(7),易折線(7)的位置是在護片(8)向偏離火柴棒(1)的方向折轉(zhuǎn)偏離后,露出的火柴棒(1)的末端有足夠的長度,便于手指捏取火柴棒。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折疊式抽燃火柴,它主要包括紙板、火柴棒、鱗片、小凹槽,膠水帶等,是將一片紙板對折分成兩部分在紙板面上整齊排列著與火柴棒數(shù)量相等的小凹槽和膠水共同將火柴棒固定好,同時在紙板的適當位置制附劃擦取火的磷片,當將兩對折紙板手捏、緊靠,另一只手較快地抽拉出火柴棒,此時的火柴已點著、燃燒。免除使用傳統(tǒng)火柴點火時的贅瑣,特別是在商務(wù)交際時顯現(xiàn)的不利索和庸怠。本實用新型制作簡單,使用便捷,可廣泛用于生活、工作場所。
文檔編號C06F5/00GKCN201999871SQ201120001727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5日
發(fā)明者劉華榮 申請人:劉華榮導(dǎo)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