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研磨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
背景技術:
在很多的作業(yè)中,人們經常需要用到鉆頭或者鉆針,特別是對于一些加工的工廠,在進行材料加工的過程中,在使用配置有鉆針的機械進行穿孔時,由于使用次數(shù)的增加,會使得鉆針的端部變鈍,造成加工的不便及誤差,而研磨機的作用則是將研磨鉆針的端部,使得鉆針端部恢復至可正常工作的狀態(tài)。
目前的全自動微鉆研磨機中,其包括傳送機構和上下料機械手,其中,傳送機構的上下料位置的定位精度相對較差,使得上下料機械手在抓取和放置鉆針時,容易產生誤差,從而影響整體的生產效率;另一方,現(xiàn)有的傳送機構中,依然靠人工進行收料,較為浪費人力,從而降低了生產效率。
故,需要提供一種用于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以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高精度、高效的用于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以解決現(xiàn)有的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的上下料位置的定位精度差且生產效率低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所述全自動微鉆研磨機包括傳送機構、上下料機械手、研磨機構、清洗機構、檢測機構和收料機構,所述傳送機構包括:
傳送帶,用于傳送放置有鉆針的夾具,所述傳送帶上設置有用于所述上下料機械手進行夾取待加工物料和放置加工完畢物料的上下料位以及用于搬料器搬移放置有加工完畢物料的夾具的收料位;
第一停料器,用于截停位于所述上下料位的夾具,設置在所述上下料位的一側;
第二停料器,用于截停位于所述收料位的夾具,設置在所述收料位靠近所述傳送帶末端的一側;
所述搬料器,用于將位于所述收料位的夾具搬移至所述收料機構,設置在所述收料位的上方;
校正器,用于校正位于所述上下料位的夾具,使所述夾具始終位于所述上下料位的正中區(qū)域,設置在所述上下料位的另一側;所述校正器包括校正器本體、設置在所述校正器本體一側的活動部件、驅動所述活動部件移動且位于所述校正器本體內部的驅動部件以及設置在所述活動部件靠近所述上下料位一端的連接部件;
其中,所述連接部件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活動部件的連接板以及設置在所述連接板面向所述上下料位一側的真空吸盤。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真空吸盤分兩行排列于所述連接板上,且兩行所述真空吸盤相錯排布。
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行的所述真空吸盤的數(shù)量多于下行的所述真空吸盤的數(shù)量。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活動部件為一活動桿,所述活動桿與所述連接板通過螺紋固定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停料器的數(shù)量為兩個,所述第一停料器包括一第一停料器本體、設置在所述第一停料器本體一側的伸縮板以及用于驅動所述伸縮板前進后退的氣缸;
其中,兩個所述伸縮板的間距略大于一個所述夾具的長度。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夾具的兩側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伸縮板的凹陷部;
所述凹陷部的寬度略大于所述伸縮板的厚度。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停料器包括設置于所述傳送帶末端一側的固定塊以及固定連接于所述固定塊且設置在所述傳送帶上方的擋板,所述擋板延伸至所述收料位的邊緣。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傳送機構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收料位上方一側的Y向滑臺、滑動連接于所述Y向滑臺的X向滑臺、滑動連接于所述X向滑臺的Z向滑臺;
其中,所述搬料器滑動連接于所述Z向滑臺。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搬料器包括設置在所述搬料器四角區(qū)域的搬料桿和用于驅動所述搬料桿移動的氣缸,所述夾具的四角區(qū)域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搬料桿的容納孔;
所述搬料桿和所述容納孔配合,用于搬移所述夾具。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夾具包括夾具本體、設置在所述夾具本體上半部分的用于放置鉆針的放置孔、設置在所述夾具本體下半部分的用于套蓋所述鉆針的套孔;
其中,所述放置孔與所述套孔同軸設置,且所述放置孔的內徑小于所述套孔的內徑。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的用于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通過校正器的設置,使得位于上下料位的夾具始終位于上下料位的正中區(qū)域,從而提高了上下料機械手抓取和放置鉆針的精準度和效率;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通過搬料器的設置,實現(xiàn)了全自動收料的功能,提高了鉆針的生產效率;解決了現(xiàn)有的用于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精準度低以及生產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取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的校正器連接部件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沿AA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附圖中的圖式,其中相同的組件符號代表相同的組件。以下的說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其不應被視為限制本實用新型未在此詳述的其它具體實施例。
需要說明的是,全自動微鉆研磨機包括傳送機構、上下料機械手、研磨機構、清洗機構、檢測機構和收料機構200,其中,傳送機構用于傳送放置有鉆針的夾具;上下料機械手用于將位于傳送機構傳送帶的上下料位的未研磨的鉆針傳送至研磨機構并將位于檢測機構檢測完畢的鉆針傳送至位于上下料位的夾具對應的放置孔中;研磨機構用于對鉆針的端頭進行研磨;清洗機構用于對研磨完畢的鉆針進行清洗;檢測機構用于檢測清洗完畢的鉆針的端頭刀面檢測;收料機構200用于收集放置有檢測合格鉆針的夾具。
另外,上下料機械手具有兩個機械手,分別為上料機械手和下料機械手,上料機械手用于將位于上下料位的夾具上的未研磨的鉆針抓取至研磨機構以及將位于檢測機構的檢測合格的鉆針抓取至位于上下料位的夾具放置孔中,下料機械手用于將研磨完畢的鉆針抓取至清洗機構中的轉盤清洗位。當清洗完畢后,轉盤通過自身轉動將位于清洗位的鉆針轉移至檢測機構的檢測位進行刀面檢測。
對于上文中出現(xiàn)的上下料位、夾具、放置孔,下文會有具體的敘述。
請參照圖1至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的校正器連接部件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的優(yōu)選實施例包括傳送帶11、第一停料器12、校正器13、搬料器15、第二停料器16以及Y向滑臺141、X向滑臺142、Z向滑臺143和夾具18。
傳送帶11用于傳送放置有鉆針的夾具18,傳送帶11上設置有用于上下料機械手進行夾取待加工物料和放置加工完畢物料的上下料位171以及用于搬料器15搬移放置有加工完畢物料的夾具18的收料位172;第一停料器12用于截停位于上下料位171的夾具18,設置在上下料位171的一側;第二停料器16用于截停位于收料位172的夾具18,設置在收料位172靠近傳送帶11末端的一側;搬料器15用于將位于收料位172的夾具18搬移至收料機構,設置在收料位172的上方;校正器13用于校正位于上下料位171的夾具18,使夾具18始終位于上下料位171的正中區(qū)域,設置在上下料位171的另一側。
校正器13包括校正器本體131、設置在校正器本體131一側的活動部件132、驅動活動部件132移動且位于校正器本體131內部的驅動部件以及設置在活動部件132靠近上下料位171一端的連接部件133;可選的,驅動部件為驅動氣缸,當然也可以為驅動電機等。
其中,連接部件133包括固定連接于活動部件132的連接板133a以及設置在連接板133a面向上下料位171一側的真空吸盤133b。
可以理解的是,真空吸盤133b用于吸住位于上下料位171上的夾具18,并通過活動部件132的前進和后退的移動,使得夾具18精確定位于上下料位171的正中區(qū)域,以方便上下料機械手更為精準的抓取和放置鉆針。
具體的,真空吸盤133b分兩行排列于連接板133a上,且兩行真空吸盤133b相錯排布。真空吸盤133b這樣的設置,使得真空吸盤133b能夠更為均衡的吸住夾具18,且真空吸盤133b與夾具18的面向真空吸盤133b的側面的中部區(qū)域接觸,使得夾具18的受力均衡,從而便于吸住夾具18的移動。
另外,上行的真空吸盤133b的數(shù)量多于下行的真空吸盤133b的數(shù)量。這樣的設置,是因為夾具18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分中放置有鉆頭,較重;下半部分設置有當兩個放置有鉆頭的夾具進行疊放時便于定位精準疊放的套孔185,較輕。因此為了更為穩(wěn)定的吸住放置有鉆針的夾具18移動,上行的真空吸盤133b的數(shù)量大于下行的數(shù)量,且上行的真空吸盤133b對應接觸于設置有放置孔182的上半部分的側面,下行的真空吸盤133b對應接觸于設置有套孔185的下半部分的側面。
其中,真空吸盤133b的數(shù)量根據夾具18上實際放置的鉆頭的數(shù)量和重量而定,于本優(yōu)選實施例中,上行的真空吸盤133b有四個,下行的真空吸盤133b有三個。當然于實用新型中,上行真空吸盤133b的數(shù)量可以大于或小于四個,下行真空吸盤133b的數(shù)量可以大于或小于三個。
在本優(yōu)選實施例中,活動部件132為一活動桿,該活動桿與連接板133通過螺紋固定連接。
在本優(yōu)選實施例中,第一停料器12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個第一停料器12并排設置,第一停料器12包括一第一停料器本體121、設置在第一停料器本體121一側的伸縮板122以及用于驅動伸縮板122前進后退的氣缸;
其中,兩個伸縮板122的間距略大于為一個夾具18的長度。
這樣的設置,使得兩個伸縮板122之間只能容納一個夾具18,第一不僅使得位于上下料位171上的夾具18不受后續(xù)夾具18的影響;第二,第一個伸縮板122截停首個夾具18后,第二個伸縮板122截停第二個夾具,一方面分擔了夾具18對第一個伸縮板22的沖擊力,使得位于上下料位171上的夾具18不受后續(xù)夾具的擠壓力,從而便于連接部件133對位于上下料位171上的夾具18的吸取和移動,同時使得第一個伸縮板122的使用壽命更長;另一方面,當?shù)谝粋€伸縮板122收縮對位于上下料位171上的夾具18放行時,第二個伸縮板122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使得夾具能夠有序的傳送。
另外,在本優(yōu)選實施例中,夾具18的兩側設置有用于容納伸縮板122的凹陷部183;凹陷部183的寬度略大于伸縮板122的厚度,以便于伸縮板122的伸入。
在本優(yōu)選實施例中,第二停料器16包括設置于傳送帶11末端一側的固定塊161以及固定連接于固定塊161且設置在傳送帶11上方的擋板162,擋板162延伸至收料位172的邊緣。
基于上述的結構,傳送機構還包括設置在收料位172上方一側的Y向滑臺141、滑動連接于Y向滑臺141的X向滑臺142、滑動連接于X向滑臺142的Z向滑臺143;其中,搬料器15滑動連接于Z向滑臺143。
具體的,設置在Y向滑臺141上的X向電機驅動X向滑臺142于Y向滑臺141上滑動;設置在X向滑臺142上的Z向電機驅動Z向滑臺143于X向滑臺142上滑動;設置在Z向滑臺143上的驅動電機驅動搬料器15于Z向滑臺143上滑動。
另外,搬料器15包括設置在搬料器15四角區(qū)域的搬料桿151和用于驅動搬料桿151移動的氣缸,夾具18的四角區(qū)域設置有用于容納搬料桿151的容納孔184,搬料桿151和容納孔184配合,用于搬移夾具18。
在本優(yōu)選實施例中,請參照圖3和圖4,夾具18包括夾具本體181、設置在夾具本體181上半部分的用于放置鉆針的放置孔182、設置在夾具本體181下半部分的用于套蓋鉆針的套孔185、設置在夾具本體181兩側用于與伸縮板122配合的凹陷部193以及設置在夾具本體181面向傳送帶11兩側的側面且用于與搬料桿151配合的容納孔184。
其中,放置孔182與套孔185同軸設置,且放置孔182的內徑小于套孔185的內徑;另外,放置孔182的內徑略大于鉆針的外徑。這樣的設置,當放置有鉆針的夾具18進行疊放時,便于套孔185套蓋鉆針。
本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操作流程如下:
首先,于傳送帶11上依次放入放置有未研磨鉆針的夾具18,第一個第一停料器12伸出伸縮板122將首個夾具18截停于上下料位171,
接著,校正器13中的氣缸驅動活動部件132前位于上下料位171的夾具移動,直至連接部件133中的真空吸盤133b吸住夾具18,并將夾具18移動至上下料位171的正中區(qū)域;于此同時,第二個停料器12伸出伸縮板122截停第二個夾具18;
然后,上下料機械手中的上料機械手于上下料位171上的夾具18的第一放置孔上抓取未研磨的第一個鉆針移送至研磨機構進行研磨,待研磨完畢后,上料機械手抓取第二個鉆針移送至研磨機構的上方,接著,下料機械手抓取研磨完畢的第一個鉆針上提,上料機械手將第二個未研磨的鉆針放置到研磨機構進行研磨;后,下料機械手抓取研磨完畢的第一個鉆針移送至轉盤上的清洗位
其次,清洗機構對第一個鉆針進行清洗,清洗完畢后,轉盤轉動將位于清洗位的第一個鉆針轉移至檢測位,然后檢測機構對第一個鉆針進行刀面檢測;
檢測完畢后,如果檢測合格,上料機械手抓取合格的第一個鉆針移送至夾具18上的第一放置孔上;如果檢測不合格,上料機械手則抓取不合格的第一個鉆針移動至不良品放置臺;
如是重復上述的步驟,直至位于上下料位的夾具18的鉆針收集完畢,第一個停料器收縮伸縮板122對該夾具18放行;
當該夾具18移送至收料位172時,第二停料器16中的擋板162抵住該夾具18,使得該夾具18停于收料位172上;接著搬料器15移動至收料位172的上方并下移,通過驅動氣缸驅動搬料桿151伸入容納孔184中;
最后,搬料器15上移并將該夾具18放置于收料機構200的收料平臺上。
這樣便完成了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操作過程。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的用于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通過校正器的設置,使得位于上下料位的夾具始終位于上下料位的正中區(qū)域,從而提高了上下料機械手抓取和放置鉆針的精準度和效率;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通過搬料器的設置,實現(xiàn)了全自動收料的功能,提高了鉆針的生產效率;解決了現(xiàn)有的用于全自動微鉆研磨機的傳送機構精準度低以及生產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綜上所述,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優(yōu)選實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界定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