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深孔領域,具體涉及便于使用的一種新型深孔鉆頭的制備工藝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深孔是指孔深與孔徑之比大于5的孔,在加工深孔時,鉆頭細長、強度低、剛性差、易變形,且切屑排除困難,鉆頭與孔壁有較長的接觸與摩擦,切削條件差;切削液難以送到切削區(qū);切削抗力劇增,易造成鉆頭偏離和鉆頭折斷等。所以深孔鉆的倍徑越大,生產(chǎn)制造難度會隨之增加,而且現(xiàn)有技術中對于深孔鉆的制造,采用的工藝是先加工排屑槽,再進行加熱處理,這樣容易導致變形,產(chǎn)品合格率低,而且加工長倍徑的深孔鉆會受到限制,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xiàn)有的鉆頭對于深孔而言,耐磨性較差,并且易斷裂,因此其使用壽命較短,目的在于提供便于使用的一種新型深孔鉆頭的制備工藝的制備工藝,解決深孔鉆頭使用壽命短的問題。
本發(fā)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便于使用的一種新型深孔鉆頭的制備工藝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在合金化過程中,首先向爐內(nèi)按比例投入鉻和錳;
(2)攪拌均勻20-35分鐘后放入鎢、鉬、鈦,攪拌均勻20-35分鐘后再次將其他元素放入;
(3)先由室溫以250-310℃/小時速率升溫至710-900℃,保溫60分鐘,再以250-310℃/小時速率升溫至950-1200℃,保溫6小時;
(4)然后進行油冷,油冷后再以240℃/小時速率升溫至520-600℃,保溫60分鐘;
(5)再以165℃/小時速率升溫至180-220℃,保溫45分鐘,再以165℃/小時速率升溫至480-580℃,保溫5小時,取出空冷即得。
便于使用的一種新型深孔鉆頭的制備工藝的制備工藝,所述步驟(2)中攪拌的時間為30分鐘。
便于使用的一種新型深孔鉆頭的制備工藝的制備工藝,所述步驟(3)中先由室溫以270℃/小時速率升溫至830℃,保溫60分鐘,再以270℃/小時速率升溫至1045℃,保溫6小時。
便于使用的一種新型深孔鉆頭的制備工藝的制備工藝,所述步驟(4)中油冷后再以240℃/小時速率升溫至580℃。
便于使用的一種新型深孔鉆頭的制備工藝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再以165℃/小時速率升溫至210℃,保溫45分鐘,再以165℃/小時速率升溫至525℃,保溫5小時,取出空冷即得。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便于使用的一種新型深孔鉆頭的制備工藝的制備工藝,本發(fā)明添加了鈮、鎢、鉬元素增加了硬度和紅硬性,通過添加ho、be、鈦元素增加了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時保持良好的韌性,還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用于制作深孔鉆、長鉆頭等,不易折斷,使用壽命長;
2、本發(fā)明便于使用的一種新型深孔鉆頭的制備工藝的制備工藝,本發(fā)明的制備工藝簡單,并且成本較低;
3、本發(fā)明便于使用的一種新型深孔鉆頭的制備工藝的制備工藝,通過本發(fā)明的制備工藝,得到的鉆頭硬度和耐磨性都優(yōu)于現(xiàn)有的鉆頭,使其使用壽命更長。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實施例1
本發(fā)明便于使用的一種新型深孔鉆頭的制備工藝的制備工藝,所述鉆頭包括以下質(zhì)量份數(shù)的元素:碳3份、鉻10.6份、鎢1.3份、鉬1.9份、鈮10.3份、錳2.5份、鈦0.8份、be1.1份、ho0.25份,剩余元素為鐵元素。
在合金化過程中,首先向爐內(nèi)按比例投入鉻和錳;攪拌均勻30分鐘后放入鎢、鉬、鈦,攪拌均勻30分鐘后再次將其他元素放入;先由室溫以270℃/小時速率升溫至830℃,保溫60分鐘,再以270℃/小時速率升溫至1045℃,保溫6小時;然后進行油冷,油冷后再以240℃/小時速率升溫至580℃,保溫60分鐘;再以165℃/小時速率升溫至210℃,保溫45分鐘,再以165℃/小時速率升溫至525℃,保溫5小時,取出空冷即得。
實施例2
所述鉆頭包括以下質(zhì)量份數(shù)的元素:碳3份、鉻10.6份、鎢1.3份、鉬1.9份、鈮10.3份、錳2.5份、鈦0.8份、be1.1份、ho0.25份,剩余元素為鐵元素。
在合金化過程中,首先向爐內(nèi)按比例投入鉻和錳;攪拌均勻12分鐘后放入鎢、鉬、鈦,攪拌均勻12分鐘后再次將其他元素放入;先由室溫以150℃/小時速率升溫至600℃,保溫60分鐘,再以180℃/小時速率升溫至700℃,保溫6小時;然后進行油冷,油冷后再以240℃/小時速率升溫至420℃,保溫60分鐘;再以165℃/小時速率升溫至80℃,保溫45分鐘,再以165℃/小時速率升溫至350℃,保溫5小時,取出空冷即得。
實施例3
所述鉆頭包括以下質(zhì)量份數(shù)的元素:碳3份、鉻10.6份、鎢1.3份、鉬1.9份、鈮10.3份、錳2.5份、鈦0.8份、be1.1份、ho0.25份,剩余元素為鐵元素。
在合金化過程中,首先向爐內(nèi)按比例投入鉻和錳;攪拌均勻50分鐘后放入鎢、鉬、鈦,攪拌均勻50分鐘后再次將其他元素放入;先由室溫以420℃/小時速率升溫至1120℃,保溫60分鐘,再以410℃/小時速率升溫至1750℃,保溫6小時;然后進行油冷,油冷后再以240℃/小時速率升溫至750℃,保溫60分鐘;再以165℃/小時速率升溫至360℃,保溫45分鐘,再以165℃/小時速率升溫至780℃,保溫5小時,取出空冷即得。
實施例2和實施例3中的制備工藝的參數(shù)在本發(fā)明的制備工藝的參數(shù)外,而實施例2和實施例3中的所制得的鉆頭的硬度和耐磨性都較差,而實施例1中的參數(shù)經(jīng)過多次實驗,本范圍內(nèi)下制備的鉆頭的性能最好,使用壽命更長。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