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擠壓鑄造模具領域,具體是一種擠壓鑄造自動鎖模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擠壓鑄造中一般采用上下模結構。產品中如果在中間部位有凸出部分就必須要使用側面液壓鎖模缸,對滑塊部分進行運動和鎖模。由于增加了側鎖模缸,對設備和模具的使用增加了局限性和成本,也降低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擠壓鑄造中需要側液壓缸的不足,提供一種擠壓鑄造自動鎖模機構,利用斜銷帶動滑塊運動和鎖止,來減少側鎖模油缸的使用,提高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擠壓鑄造自動鎖模機構,包括有上、下模,所述的下模上通過滑動配合安裝有左、右滑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底部的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向下延伸的左、右斜銷,所述的左、右滑塊內分別設有供所述左、右斜銷對應穿入的斜向通孔;所述下模的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右定位板,所述左、右定位板上通過滑動配合安裝有左、右橫桿,所述左、右橫桿的前端可分別對應頂靠在所述左、右滑塊的外側,左、右橫桿的后端分別固定連接有彈簧座,左、右橫桿上在其末端的彈簧座與所述左、右定位板之間分別套裝有彈簧。
所述的擠壓鑄造自動鎖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底部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鎖模套。
所述的擠壓鑄造自動鎖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滑塊的外側和所述鎖模套的內側分別設有相配合的斜面。
所述的擠壓鑄造自動鎖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模套的底部分別設有供所述左、右橫桿穿過的通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利用斜銷插入滑塊中,通過斜銷的上下運動,帶動滑塊滑動和鎖止,從而減少了側油缸的滑動和鎖止的使用,減少了設備的投入,節(jié)約了生產時間,生產效率提高了40%以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一種擠壓鑄造自動鎖模機構,包括有上、下模1、2,下模2上通過滑動配合安裝有左、右滑塊3,上模1底部的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向下延伸的左、右斜銷4,左、右滑塊3內分別設有供左、右斜銷4對應穿入的斜向通孔5;下模2的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右定位板6,左、右定位板6上通過滑動配合安裝有左、右橫桿7,左、右橫桿7的前端可分別對應頂靠在左、右滑塊3的外側,左、右橫桿7的后端分別固定連接有彈簧座8,左、右橫桿7上在其末端的彈簧座與左、右定位板6之間分別套裝有彈簧9。
本實用新型中,上模1底部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鎖模套10。
左、右滑塊3的外側和鎖模套10的內側分別設有相配合的斜面。
鎖模套10的底部分別設有供左、右橫桿7穿過的通孔。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當上模1下移時,帶動左、右斜銷4下移,左、右斜銷4分別對應插入左、右滑塊3內的斜向通孔5中,從而分別帶動左、右滑塊3向外側移動;當左、右滑塊3分別移動至左、右橫桿7的前端分別對應頂靠在左、右滑塊3的外側時,左、右滑塊3分別帶動左、右橫桿7向外側移動一段距離,此時彈簧9分別壓縮至最大程度,使得左、右滑塊3停止移動,左、右滑塊3鎖止。
此時左、右滑塊3完全打開,在上模1的凸模和下模2的頂桿之間形成型腔,從上模1的澆冒口向型腔內注入鋼水或銅水,使得產品毛坯鑄造成型。
然后上模1上移,左、右斜銷4分別逐漸脫離左、右滑塊3內的斜向通孔5,在此過程中,下模2的頂桿將產品毛坯頂出;當左、右斜銷4分別與左、右滑塊3內的斜向通孔5完全脫離時,彈簧9分別開始復位,在彈簧9的作用下,左、右橫桿7分別向內移動,從而分別帶動左、右滑塊3分別向內移動,直至左、右橫桿7分別與左、右滑塊3分離。
按照上述過程重復進行,從而進行連續(xù)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