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式浸出槽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充氣式浸出槽,包括槽體,槽體內設有葉輪,葉輪與電機相連,槽體上設總風管,總風管與環(huán)管密封連接,環(huán)管與支管密封連接,支管通過三通閥的止回閥與入槽支管相連,入槽支管在距槽體1/4~1/5高度處水平均勻分布。本發(fā)明易于調節(jié)空氣流量且流量分布均勻,不易堵塞且易清理堵塞現象,增加浸出槽中空氣中的氧氣濃度、與礦漿充分接觸,增加浸出時間,提高金浸出率,經濟效益顯著。
【專利說明】充氣式浸出槽
[0001]【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氰化【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是一種充氣式浸出槽。
[0002]【背景技術】:
目前,濕法黃金冶煉氰化系統(tǒng)浸出槽充氣方式普遍為風管從浸出槽槽蓋上斜插至兩個葉輪之間。該法缺點是空氣與礦漿混合不充分,槽底及側面積礦較多,造成浸出槽實際有效容積縮小,使金、銀浸出時間縮短,影響金、銀的浸出率,終渣金品位含量較高;此外容易出現風管堵塞現象。
[0003]
【發(fā)明內容】
: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充氣式浸出槽,主要解決現有浸出槽空氣中氧氣濃度低,與礦漿接觸不充分;金、銀浸出時間短,浸出率低;風管堵塞等問題。
[0004]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充氣式浸出槽,包括槽體,槽體內設有葉輪,葉輪與電機相連,槽體上設總風管,總風管與環(huán)管密封連接,環(huán)管與支管密封連接,支管通過三通閥的止回閥與入槽支管相連,入槽支管在距槽體1/4~1/5高度處水平均勻分布;
優(yōu)選的,所述的入槽支管的數量> 8 ;
優(yōu)選的,所述的入槽支管插入槽體深度為浸出槽直徑的1/15~1/4。
[0005]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易于調節(jié)空氣流量且流量分布均勻,不易堵塞且易清理堵塞現象,增加浸出槽中空氣中的氧氣濃度、與礦漿充分接觸,增加浸出時間,提高金浸出率,經濟效益顯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0007]零件說明:1、槽體,2、總風管,3、環(huán)管,4、支管,5、入槽支管,6、葉輪,7、電機,8、三通閥,9、截止閥B,10、止回閥,11、截止閥A。
【具體實施方式】
[0008]為了更好地理解與實施,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充氣式浸出槽,包括槽體I,槽體I內設有葉輪6,葉輪6與電機7相連,槽體I上設總風管2,總風管2與環(huán)管3密封連接,環(huán)管3與支管4密封連接,支管4通過三通閥8的止回閥10與入槽支管5相連,三通閥8的截止閥A與支管4相連,截止閥B與水管相連,當支管4堵塞的時候,關閉止回閥10,打開截止閥All和截止閥B9,疏通支管4,當入槽支管5堵塞時,關閉截止閥All,打開截止閥B9和止回閥10,疏通入槽支管5,9支入槽支管5在距槽體Im處水平均勻分布,入槽支管5插入槽體深度為浸出槽直徑的1/4。
[0009]使用時,空氣由總風管2進入環(huán)管3,再經支管4、三通閥8及支管5與礦漿接觸,生產過程中,通過調節(jié)截止閥A,來控制支管5出口空氣氣速,以保證空氣中的氧氣在槽中充分與礦漿接觸,增加浸出槽中空氣中的氧氣濃度;另外,大大減少礦形成死區(qū)的區(qū)域,增加浸出槽有效容積,從而增加浸出時間,礦漿中氧氣濃度的提高與浸出時間的增加明顯改善金、銀的浸出效果,提高金的`浸出率、降低終渣金品位。
【權利要求】
1.充氣式浸出槽,包括槽體(1),槽體(1)內設有葉輪(6),葉輪(6)與電機(7)相連,其特征在于槽體(1)上設總風管(2),總風管(2)與環(huán)管(3)密封連接,環(huán)管(3)與支管(4)密封連接,支管(4)通過三通閥(8)的止回閥(10)與入槽支管(5)相連,入槽支管(5)在距槽體1/4~1/5高度處水平均勻分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式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槽支管(5)的數量>8。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氣式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槽支管(5)插入槽體深度為浸出槽直徑的1/15~`1/4。
【文檔編號】C22B3/02GK103820639SQ201410096887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3月17日
【發(fā)明者】王元, 馬少衛(wèi), 鄒琳, 姜振偉 申請人:山東恒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