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管類零件的校直工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型管類零件的校直工裝。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的大型管類零件在校直時的輸送通常采用吊運方式,由于吊運存在安全隱患,這種方式的輸送不能形成連續(xù)作業(yè),不能適應批量化生產,且輸送位置難以控制,效率低,安全性差。且在校直時沒有實現(xiàn)大型管類零件的自動旋轉的工裝。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大型管類零件的校直工裝。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0005]大型管類零件的校直工裝,包括至少兩個輸送輥道機構和至少兩個旋轉輥道機構,所述至少兩個輸送輥道機構用于對大型管類零件進行輸送,所述至少兩個旋轉輥道機構用于對大型管類零件進行旋轉;所述輸送輥道機構包括上下平行設置的第一上座板和第一下座板,所述第一下座板上固定設置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上設有向上伸出的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一活塞桿上端與第一上座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上座板上轉動設置有第一輥軸,所述第一輥軸的外表面呈V型,所述第一輥軸通過第一電機驅動其旋轉,所述第一上座板下端固定設置有向下伸出的第一剛性限位桿,所述第一剛性限位桿的下端穿過所述第一下座板,且所述第一剛性限位桿的下端設有第一限位臺肩;所述旋轉輥道機構包括上下平行設置的第二上座板和第二下座板,所述第二下座板上固定設置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上設有向上伸出的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二活塞桿上端與第二上座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上座板上轉動設置有并排的兩個第二輥軸,所述第二輥軸的軸線與所述第一輥軸的軸線相垂直,所述第二輥軸通過第二電機驅動其旋轉,所述第二上座板下端固定設置有向下伸出的第二剛性限位桿,所述第二剛性限位桿的下端穿過所述第二下座板,且所述第二剛性限位桿的下端設有第二限位臺肩。
[0006]所述第一上座板下端固定設置有向下伸出的第一導桿,所述第一下座板上設置有第一導套,所述第一導桿的下端穿過所述第一下座板上的第一導套。
[0007]所述第二上座板下端固定設置有向下伸出的第二導桿,所述第二下座板上設置有第二導套,所述第二導桿的下端穿過所述第二下座板上的第二導套。
[0008]所述第一活塞桿上端套有一個截面為T型的第一螺套,所述第一上座板下端固定設有一個第一法蘭,所述第一法蘭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螺套相配合的第一 T型槽。
[0009]所述第二活塞桿上端套有一個截面為T型的第二螺套,所述第一上座板下端固定設有一個第二法蘭,所述第二法蘭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二螺套相配合的第二 T型槽。
[0010]所述兩個第二輥軸分別為第二主動輥軸、第二被動輥軸,所述第二電機驅動所述第二主動輥軸旋轉。[0011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xiàn)有技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12]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管類零件的校直工裝,其設置有至少兩個輸送輥道機構和至少兩個旋轉輥道機構,能實現(xiàn)大型管類零件的自動輸送和自動旋轉,以便于大型管類零件的校直作業(yè),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自動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3]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管類零件的校直工裝,其輸送輥道機構主要通過第一油缸帶動第一輥軸抬升,從而使得管類零件脫離其原來的承力座,經(jīng)輸送輥道機構的第一輥軸抬升后進行校直過程中的輸送,能實現(xiàn)大型管類零件的自動抬升和輸送,結構設計巧妙,操作方便。
[0014]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管類零件的校直工裝,其旋轉輥道機構主要通過第二油缸帶動兩個第二輥軸抬升,從而使得管類零件脫離其原來的承力座,經(jīng)旋轉輥道機構的兩個第二輥軸抬升后進行旋轉,以便完成校直過程中的打表作業(yè),能實現(xiàn)大型管類零件的自動抬升和旋轉,結構設計巧妙,操作方便。
[0015]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管類零件的校直工裝,其通過第一剛性限位桿和第二剛性限位桿分別對第一輥軸和第二輥軸的抬升高度進行限位,保證了第一輥軸和第二輥軸的抬升高度的精確性,實現(xiàn)了每個輸送輥道機構的第一輥軸的抬升高度相等,以及每個旋轉輥道機構的第二輥軸的抬升高度相等,從而保證了大型管類零件校直的準確性。
[0016]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管類零件的校直工裝,其設置了第一導桿和第二導桿,對第一輥軸和第二輥軸抬升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
[0017]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管類零件的校直工裝,其活塞桿上端和上座板下端通過T型的螺套和帶T型槽的法蘭相連接,裝配和拆卸簡單方便,且采用法蘭能增大上座板的受力面積,使得上座板抬升過程中保持平穩(wěn)。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輸送輥道機構的主視圖。
[0020]圖3是圖2的左視圖。
[0021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旋轉輥道機構的主視圖。
[0022]圖5是圖4的左視圖。
[0023]圖中標號:I輸送棍道機構,11第一上座板,12第一下座板,13第一油缸,14第一棍軸,15第一電機,16第一剛性限位桿,161第一限位臺肩161,17第一導桿,18第一導套,19第一螺套,110第一法蘭,2旋轉輥道機構,21第二上座板,22第二下座板,23第二油缸,24第二輥軸,25第二電機,26第二剛性限位桿,261第二限位臺肩,27第二導桿,28第二導套,29第二螺套,210第二法蘭,3大型管類零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0025]參見圖1,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大型管類零件的校直工裝,包括至少兩個輸送輥道機構I和至少兩個旋轉輥道機構2,至少兩個輸送輥道機構I用于對大型管類零件3進行輸送,至少兩個旋轉輥道機構2用于對大型管類零件3進行旋轉。
[0026]參見圖2、圖3,輸送輥道機構I包括上下平行設置的第一上座板11和第一下座板12,第一下座板12上固定設置有第一油缸13,第一油缸13上設有向上伸出的第一活塞桿,第一活塞桿上端與第一上座板11固定連接,第一上座板11上轉動設置有第一輥軸14,第一輥軸14的外表面呈V型,第一輥軸14通過第一電機15驅動其旋轉,第一上座板11下端固定設置有向下伸出的第一剛性限位桿16,第一剛性限位桿16的下端穿過第一下座板12,且第一剛性限位桿16的下端設有第一限位臺肩161。第一上座板11下端固定設置有向下伸出的第一導桿17,第一下座板12上設置有第一導套18,第一導桿17的下端穿過第一下座板12上的第一導套18,設置第一導桿17和對第一輥軸14和第二輥軸24抬升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第一活塞桿上端套有一個截面為T型的第一螺套19,第一上座板11下端固定設有一個第一法蘭110,第一法蘭110上設置有與第一螺套19相配合的第一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