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包括頂桿、上模、下模、分離裝置、推出裝置、裝填裝置、后蓋、后蓋下模連接螺栓、上下模連接螺栓與螺母、上模的試樣放置通口、分離桿通口、推出桿通口、上膜沉孔、通孔a、推出推塊凸臺、分離推塊槽、下模的彈簧孔a、后蓋螺紋孔、軸槽、下膜沉孔、螺柱孔、等徑角通道、推出推塊槽、裝填支座槽、裝填滑塊槽、擠壓通道;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克服現(xiàn)有ECAE實驗裝置或模具的不足,試樣脫模過程沖擊小,保證試樣的完整性。
【專利說明】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材料熱加工擠壓【技術領域】和材料實驗研究領域,是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屬于機械領域。
技術背景
[0002]鈦合金具有比強度高、耐腐蝕性能強等優(yōu)點,自20世紀50年代問世以來,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軍事、海洋、船舶、生物醫(yī)學、化工和能源等眾多領域,成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新型關鍵結構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近β型T1-5553合金是由俄羅斯合金B(yǎng)T22F發(fā)展而來的一種新型高強度高斷裂韌性鈦合金;與T1-1023合金相比,該合金不會產(chǎn)生明顯的成分偏析,具有強度優(yōu)異和斷裂強度高等優(yōu)點,擁有良好的淬透性和較寬的加工工藝范圍,特別適合制造必須承受巨大應力的零部件,比較適合用于結構件和起落架、機翼、發(fā)動機掛架之間連接裝置等,在航空航天工業(yè)中日益受到青睞。
[0003]Τ?5553合金本身質(zhì)地較軟、沖蝕磨損性能差、難加工、強韌性匹配不能很好地滿足航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強Ti5553合金的進一步應用。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在航天航空發(fā)動機等零部件中,先進發(fā)動機壓氣機葉片全部采用鈦合金,在使用過程中,高速氣流帶動空氣中塵埃和沙粒等對前級葉片造成嚴重沖蝕,其壽命可降低至正常壽命的1/10 ;在船用機械中,螺旋槳、閥及管道等大量使用鈦合金,材料的沖蝕磨損會導致水輪機、水泵等過流部件的過早磨損、效率下降和壽命縮短等,給國民經(jīng)濟造成巨大的損失。
[0004]等徑角擠壓法(ECAE)是一種獲得超細晶粒的強塑性變形法,最早由Segal提出并得到許多研究者的重視。ECAE關鍵在于純剪切變形,剪切形變的交互作用導致晶粒細化,被擠壓材料的微觀組織演變可通過擠壓過程中的加工硬化、動態(tài)回復和動態(tài)再結晶來控制,最終達到細化晶粒、提高材料綜合力學性能的目的。
[0005]ECAE模具通道轉角、擠壓道次、擠壓路線、擠壓溫度、擠壓速度和摩擦等都會直接影響被擠壓的Ti5553合金的綜合性能,因此,一套合適的等徑角擠壓實驗裝置,對于開展Τ?5553合金的ECAE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但現(xiàn)有國內(nèi)外ECAE實驗裝置或模具存在以下缺點:(I)頂桿的剛度和抗失穩(wěn)能力不理想,容易導致擠壓不成功;(2)試樣和頂桿裝入模具會耗費一定的時間,尤其試樣裝填過程麻煩會導致試樣溫度下降厲害;(3)試樣脫模較困難,需要拆卸實驗裝置或模具,或通過敲擊試樣,才能取出試樣,容易造成試樣變形,不方便實驗研究,對實驗結果造成不利的影響;(4)自動化程度低,需要人為操作控制,對實驗人員的技術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可能發(fā)生因操作不當導致的實驗失敗,而且安裝方式也很講究,一旦安裝錯誤就會直接報廢。
[0006]綜上可知,現(xiàn)有的ECAE實驗裝置或模具不能高效的滿足對--5553合金擠壓的實驗研究,而且現(xiàn)有設備安裝方法很關鍵,其直接關系到最終成品的質(zhì)量好壞。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ECAE實驗裝置及安裝方法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適合實驗場合的全自動裝置。
[0008]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裝配裝填裝置
將裝填彈簧裝入裝填滑塊的彈簧孔b中,接著將裝填彈簧另一端裝入下膜的彈簧孔a中,將裝填滑塊自然頂在下膜的壁上,然后將裝填連桿的一端連接在裝填滑塊的連桿軸b上,另一端連接裝填支座的連桿軸a,再將裝填支座的裝填面朝下裝入下膜的裝填支座槽中,同時轉軸對準下膜的軸槽放入。將裝填支座來回搖動,檢查其是否能順暢運動以及裝填滑塊能否進行相應的滑動。
[0009]B、裝配后蓋
檢查裝填裝置完畢后,將后蓋對準下膜口蓋槽裝入,檢查后蓋的面是否同下膜相齊平,檢查完畢,裝配連接后蓋、下模的四個后蓋下模連接螺栓,室溫時不要將螺栓擰得太緊。
[0010]C、裝配分離裝置
將四個定位螺柱裝入下膜的螺柱孔中,然后將上分離推塊的四個沉孔對準四個定位螺柱放下,接著擰緊螺柱螺母,室溫時不要將螺栓擰得太緊;重復上述步驟將下分離推塊裝配完畢,來回滑動分離裝置,檢查其是否能順暢運動。
[0011]D、裝配推出裝置
手持推出推塊,底面貼著上膜的推出推塊凸臺,同時尾部的軸對準上膜的通孔a穿入,在通孔a的另一端裝入推出彈簧,然后稍微壓縮彈簧并用卡簧裝入卡簧槽,卡住推出彈簧,稍微用力移動推出推塊,檢查推出推塊能否進行阻尼運動,接著將推出桿底部向下裝入上模的推出推塊槽中,然后手持推出連桿,一端連接推出推塊的連桿軸C,另一端連接推出桿的連桿軸d,重復上訴步驟將另一個推出連桿裝配完畢;將推出桿來回滑動,檢查其是否能順暢運動以及推出推塊能否進行相應的滑動,并檢查推出推塊的推出面是否平行上膜的壁面。
[0012]E、裝配上模、下模
依據(jù)下模、上模的定位銷,將下模、上模合上并使其緊密接觸,裝配連接下模、上模的七個上下模連接螺栓與螺母,室溫時不要將螺栓擰得太緊。
[0013]F、上模、下模固定至液壓機工作平臺
將連接后的上模、下模緊固于液壓機工作平臺,工作平臺一邊必須有余留空間,以便頂桿伸出。
[0014]G、頂桿連接液壓缸
將頂桿插入下模、上模內(nèi)的擠壓通道內(nèi),檢查頂桿能否在上模、下模內(nèi)順暢滑動,之后將連接槽a連接液壓缸,同時根據(jù)頂桿的設計行程確定液壓缸的初末位置以及行程。
[0015]H、分尚桿、推出桿連接液壓缸
分別將分離桿、推出桿的連接槽b和連接槽c固定與液壓桿上,根據(jù)桿的設計行程確定液壓缸的初末位置以及行程。
[0016]1、試樣與模具加熱,裝入試樣,擠壓,頂出試樣,用電阻爐加熱試樣至預定值后,保溫一定時間后取出,控制頂桿移動到初始部位(裝填裝置處于初始狀態(tài)),將試樣放入上模的試樣放置通口后,迅速啟動液壓機,隨著頂桿的推入,自動送入頂桿的試樣腔中,接著試樣被送到等徑角通道進行擠壓,待液壓機走完一個工作行程,退回控制頂桿的液壓杠,數(shù)控程序啟動控制分離桿的液壓杠,將試樣分離出推出通道,數(shù)控程序啟動控制推出桿的液壓杠,將試樣推出,然后推出桿回到初始位置,分離桿回到初始位置。
[0017]所述上模安裝在下模上,上下模連接螺栓與螺母將上模固定在下模上,頂桿安裝在下模側面,分離裝置和裝填裝置安裝在上模上,下模背部安置后蓋,后蓋上安裝四個后蓋下模連接螺栓,后蓋下模連接螺栓將后蓋固定在下模背部;頂桿的下部設有試樣腔,頂桿的上部設有連接槽a ;上模上設置試樣放置通口、分離桿通口和推出桿通口,上模上設置七個上膜沉孔,通孔a設置在上模上,推出推塊凸臺安裝在上模背面,推出推塊凸臺位于通孔a的右側,上模設置分離推塊槽,分離推塊槽位于推出推塊凸臺的右側;下模正面從左往右依次設置等徑角通道、推出推塊槽、裝填支座槽、裝填滑塊槽和擠壓通道,推出通道設置在等徑角通道和推出推塊槽之間,下模設置彈簧孔a和后蓋螺紋孔,后蓋下模連接螺栓穿過后蓋螺紋孔將后蓋固定在下模背部,下模設置兩個軸槽,兩個軸槽呈對稱設置,下模上設置七個下膜沉孔,上下模連接螺栓與螺母從下膜沉孔穿過將上模和下模固定連接;裝填裝置包括裝填支座、裝填連桿、裝填滑塊、裝填彈簧,裝填支座下端設有軸,裝填支座通過連桿軸a與裝填連桿相連,裝填連桿與裝填滑塊相連,裝填滑塊和裝填彈簧相連。
[0018]所述分離裝置包括上分離推塊、下分離推塊、定位螺柱、螺柱螺母,定位螺柱上端由螺柱螺母固定與上分離推塊相連,定位螺柱下端由螺柱螺母固定與下分離推塊相連;推出裝置包括推出桿、推出連桿、推出推塊、推出彈簧、卡簧,推出桿下端左右兩側各連接推出連桿,推出連桿下端連接推出推塊,推出推塊上設有卡簧槽和連桿軸C,推出推塊右端連接推出彈簧,推出彈簧右端安裝卡簧;后蓋由后蓋軸槽、通孔b組成,后蓋正面設有兩個后蓋軸槽,后蓋四端各設有通孔b ;下分離推塊包括連接槽b、沉孔、凸臺、分離桿,兩個凸臺呈對稱設置,位于上方的凸臺上設置分離桿,分離桿上設置連接槽b,兩個凸臺上各設四個沉孔。
[0019]采用了帶有試樣腔的頂桿,在試樣進行擠壓過程中頂桿不僅起到支撐作用,還對試樣的空間進行限制,確保試樣準確進入工作區(qū)域,通過三根液壓缸分別控制頂桿、分離桿、推出桿的運動來實現(xiàn)全自動的等徑角擠壓。頂桿的下部設有試樣腔,試樣腔的長度大于試樣的長度,多出部分為試樣在擠壓開始階段提供支撐。頂桿的上部設有連接槽a,起到連接液壓缸和頂桿的作用;裝填裝置位于下模中,在裝填試樣時,裝填裝置處于初始狀態(tài),裝填支座的裝填面傾斜與水平面,試樣在重力作用下,自動貼合在裝填面上,在擠壓時將頂桿準確引導至上模、下模內(nèi),裝填裝置中的裝填滑塊因為斜面被頂桿自動推進下膜中,根據(jù)曲柄滑塊的結構原理,裝填滑塊的滑動帶動連桿,從而帶動裝填支座做以軸為圓心的圓周運動,進而將放于裝填面上的試樣準確送入下膜的擠壓通道中,隨著頂桿的推入,自動送入頂桿的試樣腔中,當試樣到達等徑角通道時,頂桿的多出部分為等徑角通道進行支撐,保證等徑角擠壓的進行,當結束擠壓后,液壓桿帶動頂桿退回初始狀態(tài),同時裝填裝置回復到初始狀態(tài);分離裝置位于上膜、下膜中,當試樣通過等徑角擠壓后被推入到下膜的推出通道中,液壓缸帶動分離桿向下擠壓,將位于凸臺中間的試樣向下送到推出推塊的工作位置,當推出推塊把試樣推出凸臺并返回初始位置后,液壓缸帶動分離桿返回初始位置;推出裝置位于上膜、下膜的中間部分,當分離裝置將試樣推送到推出工作面時,液壓缸帶動推出桿向下運動,推出桿與推出推塊以倆條連桿相連,根據(jù)雙滑塊機構原理,推出滑塊將試樣推出分離裝置的凸臺,試樣掉出實驗裝置外,之后液壓缸向上移動,推出滑塊恢復初始狀態(tài)。其中推出彈簧起到確保推出滑塊回到初始狀態(tài),不會對分離裝置的移動發(fā)生干涉。
[0020]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采用頂桿,頂桿下部已經(jīng)插入上模、下模內(nèi),節(jié)省了傳統(tǒng)實驗裝置放置擠壓頂桿的時間,頂桿下部帶有試樣腔,結合裝填裝置可以實現(xiàn)自動將試樣送入擠壓通道中,可以避免試樣在裝填過程中溫度下降過快。頂桿的結構不僅起到導向作用,還對試樣的空間進行限制,確保試樣準確進入工作區(qū)域,同時頂桿下部多出部分為試樣在擠壓開始階段提供支撐;裝填裝置的初始狀態(tài),試樣在重力作用下能自動地貼合在裝填面,并隨著頂桿的推入,自動送入擠壓通道中,這極大地降低了試樣裝入的難度,避免試樣在裝填過程中溫度下降過快;分離裝置和推出裝置的共同作用,使得脫模的沖擊很小,能保證試樣的完整性;采用本方法的安裝非常適用于研究長方形Ti合金試樣的ECAE擠壓工作,裝入試樣迅速方便,全自動擠壓,中間無需人為操作,降低了對實驗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避免了小型Ti合金試樣的大幅溫降,試樣脫模過程沖擊小,保證試樣的完整性,為實驗研究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發(fā)明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的總體結構前示意圖;
圖2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的總體結構后示意圖;
圖3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頂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上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上模的后示意圖;
圖6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下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下模的后示意圖;
圖8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頂桿與下模的配合示意圖;
圖9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裝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裝填裝置與下模的配合示意圖;
圖11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裝填裝置與下模的后示意圖;
圖12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裝填支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裝填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裝填滑塊的后示意圖;
圖15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分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6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分離裝置的后示意圖;
圖17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分離裝置與上模的配合示意圖;
圖18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下分離推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19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下分離推塊的后示意圖;
圖20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推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1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推出裝置的后示意圖;
圖22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推出裝置與上模的配合示意圖;
圖23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推出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24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推出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25為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后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頂桿2、上模3、下模4、分離裝置5、推出裝置6、裝填裝置7、后蓋8、后蓋下模連接螺栓9、上下模連接螺栓與螺母10、試樣腔11、連接槽a 12、試樣放置通口 13、分離桿通口 14、推出桿通口 15、上膜沉孔 16、通孔a 17、推出推塊凸臺18、分離推塊槽19、彈簧孔a 20、后蓋螺紋孔21、軸槽22、下膜沉孔23、螺柱孔24、等徑角通道25、推出推塊槽26、裝填支座槽27、裝填滑塊槽28、擠壓通道29、裝填支座30、裝填連桿31、裝填彈簧32、裝填滑塊33、裝填面34、轉軸35、連桿軸a 36、斜面37、彈簧孔b 38、連桿軸b 39、上分離推塊40、下分離推塊41、定位螺柱42、螺柱螺母43、推出通道44、連接槽b 45、沉孔46、凸臺47、分離桿48、推出桿49、推出連桿50、推出推塊51、推出彈簧52、卡簧53、卡簧槽54、連桿軸c55、連接槽c 56、連桿軸d 57、后蓋軸槽58、通孔b。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包括頂桿1、上模2、下模3、分離裝置4、推出裝置5、裝填裝置6、后蓋7、后蓋下模連接螺栓8、上下模連接螺栓與螺母9、試樣腔10、連接槽all、試樣放置通口 12、分離桿通口 13、推出桿通口 14、上膜沉孔15、通孔al6、推出推塊凸臺17、分離推塊槽18、彈簧孔al9、后蓋螺紋孔20、軸槽21、下膜沉孔22、螺柱孔23、等徑角通道24、推出推塊槽25、裝填支座槽26、裝填滑塊槽27、擠壓通道28、裝填支座29、裝填連桿30、裝填滑塊32、裝填彈簧31、裝填滑塊32、裝填面33、轉軸34、連桿軸a35、斜面36、彈簧孔b37、連桿軸b38、上分離推塊39、下分離推塊40、定位螺柱41、螺柱螺母42、推出通道43、連接槽b44、沉孔45、凸臺46、分離桿47、推出桿48、推出連桿49、推出推塊50、推出彈簧51、卡簧52、卡簧槽53、連桿軸c54、連接槽c55、連桿軸d56、后蓋軸槽57和通孔b58組成。
[0023]所述上模2安裝在下模3上,上下模連接螺栓與螺母9將上模2固定在下模3上,頂桿I安裝在下模3側面,分離裝置4和裝填裝置6安裝在上模2上,下模3背部安置后蓋7,后蓋7上安裝四個后蓋下模連接螺栓8,后蓋下模連接螺栓8將后蓋7固定在下模3背部;頂桿I的下部設有試樣腔10,頂桿I的上部設有連接槽all ;上模2上設置試樣放置通口 12、分離桿通口 13和推出桿通口 14,上模2上設置七個上膜沉孔15,通孔al6設置在上模2上,推出推塊凸臺17安裝在上模2背面,推出推塊凸臺17位于通孔al6的右側,上模2設置分離推塊槽18,分離推塊槽18位于推出推塊凸臺17的右側;下模3正面從左往右依次設置等徑角通道24、推出推塊槽25、裝填支座槽26、裝填滑塊槽27和擠壓通道28,推出通道43設置在等徑角通道24和推出推塊槽25之間,下模3設置彈簧孔al9和后蓋螺紋孔20,后蓋下模連接螺栓8穿過后蓋螺紋孔20將后蓋7固定在下模3背部,下模3設置兩個軸槽21,兩個軸槽21呈對稱設置,下模3上設置七個下膜沉孔22,上下模連接螺栓與螺母9從下膜沉孔22穿過將上模2和下模3固定連接;裝填裝置6包括裝填支座29、裝填連桿30、裝填滑塊32、裝填彈簧31,裝填支座29下端設有轉軸34,裝填支座29通過連桿軸a35與裝填連桿30相連,裝填連桿30與裝填滑塊32相連,裝填滑塊32和裝填彈簧31相連。
[0024]所述分離裝置4包括上分離推塊39、下分離推塊40、定位螺柱41、螺柱螺母42,定位螺柱41上端由螺柱螺母42固定與上分離推塊39相連,定位螺柱41下端由螺柱螺母42固定與下分離推塊40相連;推出裝置5包括推出桿48、推出連桿49、推出推塊50、推出彈簧51、卡簧52,推出桿48下端左右兩側各連接推出連桿49,推出連桿49下端連接推出推塊50,推出推塊50上設有卡簧槽53和連桿軸c54,推出推塊50右端連接推出彈簧51,推出彈簧51右端安裝卡簧52 ;后蓋7由后蓋軸槽57、通孔b58組成,后蓋7正面設有兩個后蓋軸槽57,后蓋7四端各設有通孔b58 ;下分離推塊40包括連接槽b44、沉孔45、凸臺46、分離桿47,兩個凸臺46呈對稱設置,位于上方的凸臺46上設置分離桿47,分離桿47上設置連接槽b44,兩個凸臺46上各設四個沉孔45。
[0025]1、裝配裝填裝置6
將裝填彈簧31裝入裝填滑塊32的彈簧孔b37中,接著將裝填彈簧31另一端裝入下膜3的彈簧孔al9中,將裝填滑塊32自然頂在下膜3的壁上,然后將裝填連桿30的一端連接在裝填滑塊32的連桿軸b38上,另一端連接裝填支座29的連桿軸a35,再將裝填支座29的裝填面33朝下裝入下膜3的裝填支座槽26中,同時轉軸34對準下膜3的軸槽21放入,將裝填支座29來回搖動,檢查其是否能順暢運動以及裝填滑塊32能否進行相應的滑動。
[0026]2、裝配后蓋7
檢查裝填裝置6完畢后,將后蓋7對準下膜3 口蓋槽裝入,檢查后蓋7的面是否同下膜3相齊平,檢查完畢,裝配連接后蓋7、下模3的四個后蓋下模連接螺栓8,室溫時不要將螺栓擰得太緊。
[0027]3、裝配分離裝置4
將四個定位螺柱41裝入下膜3的螺柱孔23中,然后將上分離推塊39的四個沉孔45對準四個定位螺柱41放下,接著擰緊螺柱螺母42,室溫時不要將螺栓擰得太緊,重復上述步驟將下分離推塊40裝配完畢,來回滑動分離裝置4,檢查其是否能順暢運動。
[0028]4、裝配推出裝置5
手持推出推塊50,底面貼著上膜2的推出推塊凸臺17,同時尾部的軸對準上膜2的通孔al6穿入,在通孔al6的另一端裝入推出彈簧51,然后稍微壓縮彈簧并用卡簧52裝入卡簧槽53,卡住推出彈簧51。稍微用力移動推出推塊50,檢查推出推塊50能否進行阻尼運動。接著將推出桿48底部向下裝入上模2的推出推塊槽25中,然后手持推出連桿49,一端連接推出推塊50的連桿軸c54,另一端連接推出桿48的連桿軸d56,重復上訴步驟將另一個推出連桿49裝配完畢。將推出桿48來回滑動,檢查其是否能順暢運動以及推出推塊50能否進行相應的滑動,并檢查推出推塊50的推出面是否平行上膜2的壁面。
[0029]5、裝配上模2、下模3
依據(jù)下模2、上模3的定位銷,將下模2、上模3合上并使其緊密接觸,裝配連接下模2、上模3的7個上下模連接螺栓與螺母9,室溫時不要將螺栓擰得太緊。
[0030]6、上模2、下模3固定至液壓機工作平臺
將連接后的上模2、下模3緊固于液壓機工作平臺,工作平臺一邊必須有余留空間,以便頂桿I伸出。
[0031]7、頂桿I連接液壓缸
將頂桿I插入下模2、上模3內(nèi)的擠壓通道28內(nèi),檢查頂桿I能否在上模2、下模3內(nèi)順暢滑動,之后將連接槽all連接液壓缸,同時根據(jù)頂桿I的設計行程確定液壓缸的初末位置以及行程。
[0032]8、分尚桿47、推出桿48連接液壓缸
分別將分尚桿47、推出桿48的連接槽b44和連接槽c55固定與液壓桿上,根據(jù)桿的設計行程確定液壓缸的初末位置以及行程。
[0033]9、試樣與模具加熱,裝入試樣,擠壓,頂出試樣
用電阻爐加熱試樣至預定值后,保溫一定時間后取出,控制頂桿I移動到初始部位(裝填裝置6處于初始狀態(tài)),將試樣放入上模2的試樣放置通口 12后,迅速啟動液壓機,隨著頂桿I的推入,自動送入頂桿的試樣腔10中,接著試樣被送到等徑角通道24進行擠壓,待液壓機走完一個工作行程,退回控制頂桿I的液壓杠,數(shù)控程序啟動控制分離桿47的液壓杠,將試樣分離出推出通道43,數(shù)控程序啟動控制推出桿48的液壓杠,將試樣推出,然后推出桿48回到初始位置,分離桿47回到初始位置。
[0034]根據(jù)實驗裝置尺寸,將--5553合金線切割成10X10X 50mm的長方形試樣,試樣加熱預設溫度分別選取950°C、850°C、750°C,實驗裝置加熱溫度為550°C,加熱前,在頂桿I表面、下模3的擠壓通道28、等徑角通道24、推出通道43均勻涂覆石墨潤滑劑,在--5553合金試樣表面均勻涂覆玻璃潤滑劑;定期對裝填裝置6、分離裝置4、推出裝置5進行石墨潤滑劑涂覆,確保能順暢滑動。
[0035]實驗結果:裝填裝置6能順利地將試樣送入擠壓通道28,并能順利地通過等徑角通道24到達推出通道43,擠壓結束后,分離裝置4能順利地將試樣分離出推出通道43,推出裝置5能順利地將試樣推出。觀察試樣表面,擠壓區(qū)域無宏觀裂紋。與傳統(tǒng)實驗裝置或模具對比,整個擠壓過程工作平穩(wěn),工作效率高,實現(xiàn)了自動化。
【權利要求】
1.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裝配裝填裝置(6) 將裝填彈簧(31)裝入裝填滑塊(32)的彈簧孔b (37)中,接著將裝填彈簧(31)另一端裝入下膜(3)的彈簧孔a (19)中,將裝填滑塊(32)自然頂在下膜(3)的壁上,然后將裝填連桿(30)的一端連接在裝填滑塊(32)的連桿軸b (38)上,另一端連接裝填支座(29)的連桿軸a (35 ),再將裝填支座(29 )的裝填面(33 )朝下裝入下膜(3 )的裝填支座槽(26 )中,同時轉軸(34)對準下膜(3)的軸槽(21)放入,將裝填支座(29)來回搖動,檢查其是否能順暢運動以及裝填滑塊(32)能否進行相應的滑動; B、裝配后蓋(7) 檢查裝填裝置(6 )完畢后,將后蓋(7 )對準下膜(3 ) 口蓋槽裝入,檢查后蓋(7 )的面是否同下膜(3)相齊平,檢查完畢,裝配連接后蓋(7)、下模(3)的四個后蓋下模連接螺栓(8),室溫時不要將螺栓擰得太緊; C、裝配分離裝置(4) 將四個定位螺柱(41)裝入下膜(3)的螺柱孔(23)中,然后將上分離推塊(39)的四個沉孔(45)對準四個定位螺柱(41)放下,接著擰緊螺柱螺母(42),室溫時不要將螺栓擰得太緊,重復上述步驟將下分離推塊(40)裝配完畢,來回滑動分離裝置(4),檢查其是否能順暢運動; D、裝配推出裝置(5) 手持推出推塊(50),底面貼著上膜(2)的推出推塊凸臺(17),同時尾部的軸對準上膜(2)的通孔a (16)穿入,在通孔a (16)的另一端裝入推出彈簧(51 ),然后稍微壓縮彈簧并用卡簧(52)裝入卡簧槽(53),卡住推出彈簧(51),稍微用力移動推出推塊(50),檢查推出推塊(50)能否進行阻尼運動,接著將推出桿(48)底部向下裝入上模(2)的推出推塊槽(25)中,然后手持推出連桿(49),一端連接推出推塊(50)的連桿軸c (54),另一端連接推出桿(48)的連桿軸d (56),重復上訴步驟將另一個推出連桿(49)裝配完畢,將推出桿(48)來回滑動,檢查其是否能順暢運動以及推出推塊(50)能否進行相應的滑動,并檢查推出推塊(50)的推出面是否平行上膜(2)的壁面; E、裝配上模(2)、下模(3) 依據(jù)下模(2)、上模(3)的定位銷,將下模(2)、上模(3)合上并使其緊密接觸,裝配連接下模(2)、上模(3)的七個上下模連接螺栓與螺母(9),室溫時不要將螺栓擰得太緊; F、上模(2)、下模(3)固定至液壓機工作平臺 將連接后的上模(2)、下模(3)緊固于液壓機工作平臺,工作平臺一邊必須有余留空間,以便頂桿I伸出; G、頂桿(I)連接液壓缸 將頂桿(I)插入下模(2)、上模(3)內(nèi)的擠壓通道(28)內(nèi),檢查頂桿(I)能否在上模(2)、下模(3)內(nèi)順暢滑動,之后將連接槽a (11)連接液壓缸,同時根據(jù)頂桿(I)的設計行程確定液壓缸的初末位置以及行程; H、分尚桿(47)、推出桿(48)連接液壓缸 分別將分離桿(47)、推出桿(48)的連接槽b (44)和連接槽c (55)固定與液壓桿上,根據(jù)桿的設計行程確定液壓缸的初末位置以及行程; 1.試樣與模具加熱,裝入試樣,擠壓,頂出試樣,用電阻爐加熱試樣至預定值后,保溫一定時間后取出,控制頂桿(I)移動到初始部位(裝填裝置(6)處于初始狀態(tài)),將試樣放入上模(2)的試樣放置通口(12)后,迅速啟動液壓機,隨著頂桿(I)的推入,自動送入頂桿的試樣腔(10)中,接著試樣被送到等徑角通道(24)進行擠壓,待液壓機走完一個工作行程,退回控制頂桿(I)的液壓杠,數(shù)控程序啟動控制分離桿(47)的液壓杠,將試樣分離出推出通道(43),數(shù)控程序啟動控制推出桿(48)的液壓杠,將試樣推出,然后推出桿(48)回到初始位置,分離桿(47)回到初始位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安裝在下模(3)上,上下模連接螺栓與螺母(9)將上模(2)固定在下模(3)上,頂桿(I)安裝在下模(3)側面,分離裝置(4)和裝填裝置(6)安裝在上模(2)上,裝填裝置(6)設置在上模(2)上,下模(3)背部安置后蓋(7),后蓋(7)上安裝四個后蓋下模連接螺栓(8),后蓋下模連接螺栓(8)將后蓋(7)固定在下模(3)背部;頂桿(I)的下部設有試樣腔(10),頂桿Cl)的上部設有連接槽a (11);上模(2)上設置試樣放置通口(12)、分離桿通口(13)和推出桿通口(14),上模(2)上設置七個上膜沉孔(15),通孔a (16)設置在上模(2)上,推出推塊凸臺(17)安裝在上模(2)背面,推出推塊凸臺(17)位于通孔a (16)的右側,上模(2)設置分離推塊槽(18),分離推塊槽(18)位于推出推塊凸臺(17)的右側;下模(3)正面從左往右依次設置等徑角通道(24)、推出推塊槽(25)、裝填支座槽(26)、裝填滑塊槽(27)和擠壓通道(28),推出通道(43)設置在等徑角通道(24)和推出推塊槽(25)之間,下模(3)設置彈簧孔a(19)和后蓋螺紋孔(20),后蓋下模連接螺栓(8)穿過后蓋螺紋孔(20)將后蓋(7)固定在下模(3)背部,下模(3)設置兩個軸槽(21),兩個軸槽(21)呈對稱設置,下模(3)上設置七個下膜沉孔(22),上下模連接螺栓與螺母(9)從下膜沉孔(22)穿過將上模(2)和下模(3)固定連接;裝填裝置(6)包括裝填支座(29)、裝填連桿(30)、裝填滑塊(32)、裝填彈簧(31),裝填支座(29 )下端設有軸(34 ),裝填支座(29 )通過連桿軸a (35 )與裝填連桿(30 )相連,裝填連桿(30 )與裝填滑塊(32 )相連,裝填滑塊(32 )和裝填彈簧(31)相連。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等徑角擠壓設備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裝置(4)包括上分離推塊(39)、下分離推塊(40)、定位螺柱(41)、螺柱螺母(42),定位螺柱(41)上端由螺柱螺母(42)固定與上分離推塊(39)相連,定位螺柱(41)下端由螺柱螺母(42)固定與下分離推塊(40)相連;推出裝置(5)包括推出桿(48)、推出連桿(49)、推出推塊(50)、推出彈簧(51)、卡簧(52),推出桿(48)下端左右兩側各連接推出連桿(49),推出連桿(49)下端連接推出推塊(50),推出推塊(50)上設有卡簧槽(53)和連桿軸c (54),推出推塊(50)右端連接推出彈簧(51),推出彈簧(51)右端安裝卡簧(52);后蓋(7)由后蓋軸槽(57)、通孔b(58)組成,后蓋(7)正面設有兩個后蓋軸槽(57),后蓋(7)四端各設有通孔b(58);下分離推塊(40)包括連接槽b(44)、沉孔(45)、凸臺(46)、分離桿(47),兩個凸臺(46)呈對稱設置,位于上方的凸臺(46)上設置分離桿(47),分離桿(47)上設置連接槽b (44),兩個凸臺(46)上各設四個沉孔(45)。
【文檔編號】B21C23/21GK104438410SQ201410661470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李振華, 馬彩云, 余超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