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線性驅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線性驅動器,其包括驅動殼體,其中定位有能夠受到驅動以便進行線性運動并與適用于在驅動殼體外部運動的線性引導承載件或滑動件驅動連接的驅動裝置,以及在驅動殼體和承載件之間作用的行程限制裝置,這種限制裝置包括布置在承載件上的第一鄰靠件和布置在殼體上、延伸到第一鄰靠件的運動行程內(nèi)并與承載件重疊的第一相對鄰靠件。
背景技術:
歐洲專利出版物0868965B1披露的此類型的線性驅動器具有承載件、第一鄰靠件布置在其底壁側上,橫跨驅動殼體,這種第一鄰靠件與殼體上、位于其運動行程內(nèi)的相對鄰靠件協(xié)作,以便限定通過方向上行程端部處的承載件端部位置。這種行程限制裝置的工作范圍是限定在驅動殼體和承載件之間并通向側部的間隙狀中間空間。
在德國專利申請19531532C2中披露的線性驅動器的情況下,行程限制裝置完全不覆蓋。與承載件協(xié)作的殼體上的相對鄰靠件通過驅動殼體外周壁上的連接夾固定。由于為相對鄰靠件設置不同和可選擇應用的連接點,承載件行程可在寬的范圍內(nèi)調整。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性驅動器,該驅動器在具有緊湊尺寸的同時,可以可靠地設置承載件的行程。
為了實現(xiàn)從此說明書、權利要求和附圖中出現(xiàn)的這些和/或其它目的,在本發(fā)明中,承載件布置成使其根據(jù)位置覆蓋在驅動殼體內(nèi)由兩個相對側壁限定的通道形殼體凹口的開口縱向側或多或小的長度,第一鄰靠件位于殼體凹口內(nèi),并且至少一個側壁具有至少一個開口,與第一鄰靠件協(xié)作的第一相對鄰靠件可從外側插入該開口,使其橫向延伸到殼體凹口內(nèi)。
因此,至少第一鄰靠件和與其協(xié)作的第一相對鄰靠件位于驅動殼體內(nèi)的通道形殼體凹口內(nèi),如果需要,使得這種行程限定裝置的工作范圍可與外部密封,這減小損壞的危險以及收集污物的趨勢。在限定通道形殼體凹口的一個側壁內(nèi)的開口內(nèi)安裝第一相對鄰靠件,從而確保出于更新驅動器或維護的目的充分接近第一相對鄰靠件。假如承載件的結構適當,另外還可以如下方式安裝第一鄰靠件和相對鄰靠件,使得當它們之間出現(xiàn)相互沖擊時,力對稱分布,這減小來自引導裝置的負載,以便線性引導承載件。
本發(fā)明的另一有利的變型限定在權利要求中。
為了形成通道形殼體凹口,驅動殼體最好是U形外形。兩個分支表示殼體凹口的相對側壁。
第一鄰靠件最好座置在布置在承載件的終端端部上的支承壁上,所述壁伸入通道形殼體凹口。該支承壁可以是板形形狀,并且最好大致與通道形殼體凹口的內(nèi)部形狀或輪廓相對應。
為了進行相應承載件位置的細微調節(jié),第一鄰靠件最好以軸向可調節(jié)的方式布置在支承壁上,特別可以形成無臺階的設置。
這種細微調節(jié)更加特別有利,當在驅動殼體的側壁中,多個隔開壁開口設置成在承載件的行程方向上隔開,這種開口能夠有選擇地與第一相對鄰靠件配合。對于行程的粗略調節(jié)來說,在所需承載件端部位置上的第一相對鄰靠件可定位在最近的壁開口處。可接著使用可調節(jié)的第一鄰靠件進行細微調節(jié)。
如果在端部處限定通道形殼體凹口的終端壁具有在行程方向上與第一鄰靠件相對的窗口形開口,有助于第一鄰靠件的調節(jié)。當承載件運動到第二承載件位置時,該開口另外可以使得軸向伸過承載件的部分插入。因此驅動殼體的總體長度可以保持相對的短。
第一相對鄰靠件最好能夠互鎖地插入相關的壁開口內(nèi),使其在承載件的行程方向上貼靠殼體。因此由于承載件或滑動件沖擊產(chǎn)生的力的大部分通過殼體承受,并且確保準確保持第一相對鄰靠件的位置。
線性驅動器可以時無活塞桿的類型。但是最好是設置連接桿以便在驅動裝置和承載件之間傳遞驅動力。插入驅動殼體的夾緊單元可與該連接桿協(xié)作,并用來相對于驅動殼體將連接桿臨時保持在軸向上,以便根據(jù)需要定位承載件。
承載件可以具有特別緊湊的尺寸以及極度牢固的支承,承載件沉入通道形殼體凹口,使得承載件在兩個縱向側通過殼體凹口的側壁側面相接。在兩個縱向側和側壁之間最好具有用于線性引導的引導裝置。
為了視覺上檢查行程限制功能,第一相對鄰靠件的外形或輪廓可適用于相關壁的內(nèi)部形狀,使得留有檢查窗口,以便可以從外部看到通道形殼體凹口內(nèi)部。
行程限制裝置最好可以在兩個行程方向上設置承載件的端部位置。
為此,除了該對協(xié)作的第一鄰靠件和相對鄰靠件之外,設置另一對協(xié)作第二鄰靠件和相對鄰靠件,第一對在一個行程方向上作用,另一對在另一行程方向上作用。第二鄰靠件最好座置在通道形殼體凹口內(nèi)的承載件的終端端部處,而第二相對鄰靠件在其軸向延伸部內(nèi)布置在限定殼體凹口的終端壁上。
每個鄰靠件或各自每個相對鄰靠件可以是簡單固定鄰靠件的形式,或者包括減振裝置以便減小沖擊。
接合附圖,將從以下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中理解本發(fā)明的其他有利的變型和方便形式。
圖1以后視立體圖表示線性驅動器的第一優(yōu)選結構,其中承載件縮回;圖2以相應視圖表示圖1的線性驅動器,其中承載件延伸;圖3是圖1條件下線性驅動器的前視立體圖;圖4是圖2條件下線性驅動器的前視立體圖,使用所述替代第一相對鄰靠件;圖5表示圖2箭頭V方向看到的線性驅動器的后側;圖6表示通過圖2截線VI-VI截取的線性驅動器的截面圖;圖7是通過圖2截線VII-VII截取的線性驅動器的截面圖;圖8是圖5截線VIII-VIII截取的線性驅動器,其中承載件在縮回位置上;圖9是圖5截線VIII-VIII截取的線性驅動器的縱向截面圖,承載件位于圖2和4的延伸位置;圖10是圖5的截線X-X截取的圖8操作條件下的縱向截面圖;圖11表示截線X-X截取的圖9操作位置的縱向截面圖;圖12表示圖5的截線XII-XII截取的線性驅動器的另一縱向截面圖,其中承載件在縮回位置上;圖13表示圖12的線性驅動器的截面圖,其中承載件在其延伸位置;圖14表示圖5箭頭XIV方向上看到的線性驅動器的部分剖去平面圖,其中承載件在延伸位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
盡管還可以電啟動,附圖中描述的線性驅動器設計用來使用流體動力進行操作。
線性驅動器具有驅動殼體2,驅動殼體具有帶有縱向軸線3、垂直于縱向軸線的橫向軸線4以及垂直于所述兩個軸線的直立軸線5的細長構造。所述三個軸線因此形成直角坐標系。
驅動殼體2的截面最好是U形(特別參考圖6和7),與兩個U形的分支相對應的殼體部分限定在縱向軸線3的方向上相互平行的兩個第一和第二側壁6和7。與U形的橫向部分相對應的殼體部分形成底壁8,底壁和兩個側壁6和7一起限定通道形的殼體凹口12,該凹口在與底壁8相對的縱向側開口。
在后端側13處,通道形殼體凹口12通過安裝在驅動殼體2的端表面上的終端壁14限定。但是另一方面,在相對的前端側15處,殼體凹口12開口。
在橫向軸線4的方向上,第一側壁6具有比相對窄的第二側壁7更小的厚度。這是由于縱向延伸形成在內(nèi)部的周邊封閉的空腔,該空腔在這里稱為驅動空間16,這是由于在空間內(nèi)具有能夠被驅動以便在縱向軸線3的方向上進行線性平移運動的驅動裝置17。
在工作實施例中,驅動裝置17包括兩個在驅動空間16內(nèi)運行并以密封方式將驅動空間16劃分成前后工作腔室18和19的活塞。單獨流體導管22a和22b通向每個工作腔室18和19內(nèi),流體介質可以通過導管供應或排出以便以受控的方式作用在活塞17上,使得活塞以所需方式移動。流體供應裝置途經(jīng)未詳細示出的柔性流體管道,該管道能夠連接與流體導管22a和22b連通的連接開口23,這種開口最好位于終端壁14的外表面上。
以活塞桿為形式的連接桿24一方面連接在活塞17上,并另一方面在前端側15延伸離開驅動殼體2。它以密封方式延伸通過從前端側15插入驅動空間16的填料箱25或蓋,這種箱25通過一直延伸通過驅動殼體2的橫向銷26軸向保持就位。驅動空間16的后密封終端通過覆蓋驅動空間16的開口的終端壁14設置。
延伸離開驅動殼體2的連接桿24的端部以抵抗推力和拉力的方式連接到連接軛27上,這種軛27是活動地安裝在驅動殼體2的外側上以便在縱向軸線3的方向上線性運動的承載件或滑動件28的部件。因此,驅動裝置17與承載件28運動連接,并且承載件28在驅動裝置17的相應驅動下進行線性行程運動32。
如圖6和7更加特別示出,驅動空間16在驅動殼體2內(nèi)相對于橫向軸線4采取偏心位置。驅動空間16的中心因此在橫向軸線4的方向上相對于驅動殼體2的截面中心朝著殼體邊緣偏置。
另一方面承載件28與通道形殼體凹口12相關,它具有在縱向軸線3的方向上鄰接連接軛27的板形主要承載部件33,并且在與連接軛27相對的部件33的后側上還最好具有板形支承壁34。
主要承載部件33進行對準使其平面35垂直于直立軸線5延伸。
承載件28的長度大致與驅動殼體2相同,承載件28更特別具有在通道形殼體凹口12的開口縱向側并沿著該側面延伸的主要部件33。因此,它實際上構成殼體凹口12的開口縱向側的蓋子,覆蓋的長度能夠進行調整并取決于承載件28的當前位置。如果連接桿24盡可能進入驅動空間16,那將是圖1和3所示的縮回的承載件位置,其中承載件28覆蓋在通道形殼體凹口12上以便實際覆蓋其整個長度。如果另一方面連接桿28進一步延伸離開驅動殼體2,承載件28也將進一步延伸通過驅動殼體2的前端側15,使得只有與前端側15相對應的殼體凹口12的長度部分通過承載件28覆蓋,由此殼體凹口12在另一方面保持自由(圖2和4)。
承載件28在直立軸線5的方向上沉入通道形殼體凹口12,使其在其兩個縱向側通過兩個側壁6和7在側面相接。這在圖7中清楚示出。由此,承載件28在直立軸線5的方向上不延伸(或幾乎不延伸)通過驅動殼體2,這意味著總體高度相對小。
為了相對于驅動殼體2引導和支承承載件28,設置引導裝置36,引導裝置具有兩個隔開平行布置的引導單元37a和37b,引導單元在橫向軸線4的方向上放置在承載件28和驅動殼體2之間。更加準確地說,承載件28在其相對縱向側的外部通過兩個引導單元37a和37b側面相接,每個引導單元37a和37b再次通過延伸通過承載件28的側壁6和7的端部側面相接。按照圖6和7,兩個引導單元37a和37b一起在垂直于直立軸線5的引導平面38內(nèi)延伸,在工作實施例中這種引導平面38與主要承載部件33的延伸平面35重合。
每個引導單元37a和37b具有布置在相關第一和第二側壁6和7的內(nèi)側(面向各自另一側壁)上的殼體側引導軌道42。這些殼體側引導軌道42最好沿著驅動殼體7的整個長度延伸。每個殼體側引導軌道42在橫向軸線4的方向上與承載件側引導軌道43相對,這種軌道沿著主要承載部件33延伸。在每對相關的殼體側和承載件側引導軌道42和43之間具有支承元件配置44,該配置更特別包括一組收集在保持架內(nèi)的耐磨支承元件。如果承載件28進行行程運動32時,支承元件配置44將與其協(xié)作沿著引導軌道42和43運行,使得對于承載件28來說具有準確的引導作用。
引導軌道42和43最好形成在桿形引導元件上,該引導元件永久地施加在驅動殼體2上或各自承載件28上。
通過引導裝置36,力作用在承載件28上并傳遞到驅動殼體2上。這些力來源于任何質量,該質量連接在承載件28上以便改變其位置。在這種質量的情況下,它可以例如是一個機器的部件,也可以是另一線性驅動器的部件。例如以螺紋孔為形式布置在承載件28上的連接裝置45可以進行各自負載的可拆卸連接。這種連接裝置45最好設置在主要承載部件3和連接軛27兩者上。
引導單元37a和37b最好安裝成使得所得引導平面38在直立軸線5的方向上相對于驅動空間16偏置地布置。偏置的尺寸更特別地選擇成主要承載部件33在直立軸線5的方向上比驅動空間16的頂點部分46高。由此,在工作實例中,可以有利地放置在直立軸線5的方向上延伸通過驅動空間16并與第一側壁6相關的第一引導單元37a的殼體側引導軌道42,使得在橫向軸線4的方向上驅動空間16與承載件28的縱向邊緣部分47(支承第一引導單元37a的承載件側引導軌道43)至少重疊一定距離。
更特別是設置成第一引導單元37a的殼體側引導軌道42大致定位在驅動空間16的頂點部分之上的區(qū)域內(nèi)。
承載件28由此布置成使其在驅動殼體2的橫向方向上與驅動空間16重疊,而另一方面和兩個側壁6和7以及底壁8一起限定空腔,其方式非常適用于進行行程限定,該方式將在下面描述。
由于引導單元37a和37b在橫向軸線4的方向的相互離開大的距離,對于承載件28來說具有滿意的支承作用,以便抵抗作用其上的傾斜力矩。
最好是,承載件28還只延伸通過驅動空間16一個小距離,使得沿著承載件28的相關邊緣部分48附近處保留驅動殼體2的第一側壁6的未覆蓋邊緣部分47,該區(qū)域可用來結合一個或多個在縱向軸線3的方向上延伸的錨固細槽。這些錨固細槽52更加特別可以錨固傳感器,通過傳感器可以檢測布置在驅動空間16內(nèi)的驅動裝置17的位置。因此可以最終檢測承載件28的相關主要位置。
由于不被第二側壁7的承載件28覆蓋的邊緣部分48具有倒圓的輪廓,多個(特別是兩個)錨固細槽可相互并排設置,而沒有阻礙。
線性驅動器設置行程限制裝置53,該裝置可以在一定范圍內(nèi)調整承載件28在行程的兩個方向上的行程限制。因此,有此可能性而不考慮驅動裝置17設置的行程,不考慮在延伸位置上設置所需承載件位置以及縮回位置上設置所需端部承載件位置。行程限制裝置53直接或間接作用在驅動殼體2和承載件28之間。
為了設置延伸的終端承載件位置,設置布置在承載件28上的第一鄰靠件54和固定在殼體上并延伸到運動路徑內(nèi)的第一相對鄰靠件55。兩個鄰靠件在高度部分56內(nèi)定位在通道形殼體凹口12內(nèi),該高度部分在承載件28縮回時在高度方向上限定在承載件28和底壁8之間。
第一鄰靠件54布置在面向端側終端壁14的承載件28的后端側上,這種第一鄰靠件最好布置在延伸到高度部分56的支承壁34的部分內(nèi)。第一鄰靠件54具有在延伸方向上取向的第一鄰靠件表面57,這種第一表面57面向布置在第一相對鄰靠件55上的第一相對鄰靠件表面58,第一相對鄰靠件55位于與主要承載部件33重疊或橫跨的通道形殼體凹口12的部分內(nèi)。第一相對鄰靠件55因此通過承載件28與環(huán)境隔離。
在工作實施例中,第一鄰靠件54是鄰靠螺釘62的形式,該螺釘延伸通過支承壁34,具有鄰靠頭部,在承載件28下面支承第一鄰靠件表面57,由此設置螺紋的調節(jié)柄部從支承壁34朝著端部側終端壁14伸出到后部。在鄰靠螺釘?shù)恼{節(jié)柄部的自由端具有制動部分63,以便可以與改錐或類似物接合,由此可以轉動鄰靠螺釘62以便特別是以步進方式調節(jié)第一鄰靠件表面57相對于承載件28的軸向位置。適當?shù)逆i定裝置64可以通過鎖定螺母的作用保持所作的調節(jié)。
為了安裝第一相對鄰靠件55,在橫向軸線4的方向上進一步從驅動空間16去除的第二側壁7設置多個壁開口65,開口各自將通道形殼體凹口12和驅動殼體2的周圍連接,第一相對鄰靠件55從外側插入一個壁開口65,使其橫向伸入殼體凹口12并因此進入第一鄰靠件54的運動路徑。
壁開口65在承載件28的行程方向上隔開一定距離布置。因此,通過有選擇地調整這些壁開口65的一個開口,可以在多個步驟中大致設置可能的延伸行程以及相應的預定終端延伸位置。在工作實施例中,在所有三個壁開口65內(nèi),第一相對鄰靠件55安裝在中間壁開口65內(nèi)。但是例如如圖4所示,它可以插入兩個其他壁開口65之一內(nèi),以便確保承載件在端部位置上延伸到離開驅動殼體2或大或小的距離上。
因此可以使用壁開口65的適當結構,其中第一相對鄰靠件55設置成粗略設置延伸行程,以便接著進行隨后的細微調節(jié)。
壁開口65的數(shù)量及其隔開距離一般適用于驅動殼體2的總體長度和最大可能的承載件行程。如果最大可能的承載件行程例如非常小,即使單個壁開口65可足以安裝第一相對鄰靠件55,使得接著唯一通過調整第一鄰靠件54來進行進一步設置。
在插入方向66觀看,第一相對鄰靠件55的輪廓適用于各自壁開口的內(nèi)輪廓或形狀,使得插入是封堵過程,其中在第一相對鄰靠件55和驅動殼體2之間形成互鎖連接,確保在承載件28的行程方向上并至少在其延伸方向上支承第一相對鄰靠件55。
最好是第一相對鄰靠件55具有保持部分67和具有比保持部分更小的截面的鄰靠部分68,鄰靠部分具有整個相對鄰靠件表面58并在插入方向上相對于保持部分67伸出。壁開口65在插入方向66上具有臺階,并朝著外表面72變得更寬,直到通過底壁8限定的面向外連接表面74部分限定的連接部分73。在插入狀態(tài)下,保持部分67接觸連接表面74,由此鄰靠部分68延伸通過連接表面74進入殼體凹口12。通過在保持部分67和連接表面74之間具有可拆卸的螺釘連接的殼體部分,第一相對鄰靠件55可以可靠地保持就位。在此方面作為一個實例,具有連接螺釘75,螺釘以支承作用延伸通過保持部分67,并能夠旋入驅動殼體2內(nèi)的通向連接表面74的螺紋孔。
現(xiàn)在不需要用來鄰靠的壁開口65通過蓋子77以可拆卸的方式閉合,蓋子77例如以第一相對鄰靠件55的相同的方式或者通過凹口或卡扣連接進行連接。雖然第一相對鄰靠件55特別由金屬制成,所采用的蓋子當然可由塑料材料制成。
該構造可以更加特別地進行選擇,使得第一相對鄰靠件55和蓋子77在安裝狀態(tài)下,與驅動殼體2的外表面72端部平齊。
在工作實例中,為了檢查行程限制功能,第一相對鄰靠件55的輪廓設計成使其不完全與相關的壁開口65的內(nèi)部形狀或輪廓相符,使得在兩個輪廓之間具有連續(xù)的自由空間,該空間限定窗口78,可以通過窗口看到殼體凹口12中放置的鄰靠部分68。
為了減小相互沖擊,相對鄰靠件55安裝橡膠彈性材料制成的緩沖元件82,該元件朝著第一鄰靠件54延伸。另外或者作為選擇,更加特別是第一鄰靠件54可不設計成簡單固定鄰靠件的形式,而是設計成與減振裝置相結合。
為了調節(jié)承載件或滑動件的終端延伸位置,行程限制裝置53另外包括驅動殼體2承載的第二鄰靠件83,第二鄰靠件最好布置在端側終端壁14是,并具有在縱向軸線3的方向上面向承載件28的第二鄰靠件表面85。鄰靠件表面85與在承載件的縮回方向上取向并設置在布置在承載件28后端部分上的第二相對鄰靠件84上的第二相對鄰靠件表面86相對。相對鄰靠件84在工作實施例中直接由支承壁34的端表面形成,由此第二鄰靠件83與第一鄰靠件54類似具有鄰靠螺釘87的形式,該螺釘一直旋入通過端側終端壁14,并可以相對其軸線調節(jié)。以采用構成第一鄰靠件54的鄰靠螺釘62所進行調節(jié)的相同方式進行位置的調節(jié)和鎖定。
在工作實施例中,第二鄰靠件83還設置緩沖元件88。
對于所有鄰靠裝置來說,如果需要,可以單獨或與各自鄰靠件組合來設置減振裝置,以便更加特別地提供流體端部位置阻尼,如同使用液壓減振器那樣。
第二鄰靠件83便于從驅動殼體2的后側接近,以便調節(jié)縮回的承載件位置,這是由于鄰靠件83的致動部分91適用于接合位于與承載件28相對的端側終端壁14外側的調節(jié)工具。
為了進行類似的調節(jié)鄰靠件54,與第一鄰靠件54在承載件行程方向上平齊的終端壁14設置窗口形開口92。通過這種開口92,第一鄰靠件54的致動可以用于調節(jié)目的,而不考慮支承件28的行程位置。
另外的優(yōu)點在于當位于縮回的承載件端部位置的承載件28的后端部分采取直接靠近終端壁14的位置時,在第一鄰靠件62的后部伸出通過承載件28的長度部分可伸入窗口形開口92,或者可以一直延伸通過開口92。
在工作實施例中,還具有的優(yōu)點在于在通過支承壁34構成的情況下承載第一鄰靠件54的承載件28的端部用作彈射頭93,彈射頭在承載件縮回行程期間將殼體凹口12內(nèi)的任何污物或外界物質經(jīng)由窗口形開口92排出到環(huán)境內(nèi)。
為了確保這種污物不被通往終端壁14的過渡部內(nèi)的阻擋臺階保持,窗口形開口92的內(nèi)部形狀最好設計成使其至少在限定殼體凹口12的側面和底壁處平齊,至少靠近所涉及的底壁,但是最好橫跨縱向軸線3進行最小程度的縮回??s回部分在圖11中標示為94。
彈射頭93和驅動殼體2之間的接觸不需要確保排出功能,另外通常不需要彈性密封件。由于支承壁34具有大致與殼體凹口12的內(nèi)部形狀相對應的外部形狀或輪廓,可以看到極小的間隙尺寸,使得可以確保排出功能而不進行接觸。如附圖所示,彈射頭93至少大致延伸到與殼體凹口12的開口縱向側相對的通道形殼體凹口12的底壁8。
線性驅動器方便地設置夾緊單元95,通過夾緊單元,連接桿24可在任何所需時間內(nèi)保持,而不能相對于驅動殼體2運動。
夾緊單元95是圓筒結構,并插入終端蓋25內(nèi)連接軛27前部軸向的部分內(nèi),從側壁進入驅動殼體2的凹口96,連接單元24延伸通過夾緊單元95。
夾緊單元95更加特別設計成用于流體動力操作。最好是包括兩個能夠圍繞垂直于連接桿24的縱向軸線延伸的樞轉軸線98樞轉的抓握爪97、延伸通過兩個爪并通過它們之間的彈簧裝置99隔開的連接桿24,彈簧裝置通過夾緊作用在連接桿24的外周邊上。為了克服阻擋作用,通過流體連接裝置100供應壓力介質,抵抗夾緊爪97移動致動活塞101,使其抵抗彈簧力樞轉到松開位置,其中連接桿24可以自由軸向運動。
由于夾緊單元95以緊公差安裝在殼體凹口12內(nèi),確保在承載件28的行程方向上形成無游隙連接,這確保無游隙地保持活塞桿以及與其連接的承載件28。
權利要求
1.一種線性驅動器,包括驅動殼體,其中定位有能夠受到驅動以便進行線性運動并與適用于在驅動殼體外部運動的線性引導承載件或滑動件驅動連接的驅動裝置,以及在驅動殼體和承載件之間作用的行程限制裝置,這種限制裝置包括布置在承載件上的第一鄰靠件和布置在殼體上、延伸到第一鄰靠件的運動行程內(nèi)并與承載件重疊的第一相對鄰靠件,其中承載件布置成使其根據(jù)位置覆蓋在驅動殼體內(nèi)由兩個相對側壁限定的通道形殼體凹口的開口縱向側或多或小的長度,第一鄰靠件位于殼體凹口內(nèi),并且至少一個側壁具有至少一個開口,與第一鄰靠件協(xié)作的第一相對鄰靠件可從外側插入該開口,使其橫向延伸到殼體凹口內(nèi)。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驅動器,其特征在于,驅動殼體構造成U形形狀,以便形成通道形殼體凹口。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驅動器,其特征在于,在終端端部,承載件具有支承第一鄰靠件并延伸到通道形殼體凹口的支承壁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性驅動器,其特征在于,支承壁的外輪廓與通道形殼體凹口的內(nèi)部輪廓相對應。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性驅動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鄰靠件布置在支承壁上以便進行軸向和特別是無臺階的軸向調節(jié)。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性驅動器,其特征在于,在承載件的延伸部內(nèi)的通道形殼體凹口通過與支承壁相對的終端壁限定,這種終端壁具有在承載件的行程方向上與第一鄰靠件平齊的窗口形開口。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驅動器,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側壁內(nèi)設置多個壁開口,開口在承載件的行程方向上相互隔開,這種開口能夠有選擇地與第一相對鄰靠件配合。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驅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臨時閉合沒有和第一相對鄰靠件配合的壁開口的至少一個蓋子。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驅動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鄰靠件能夠以互鎖方式插入壁開口內(nèi),使其在承載件的行程方向上貼靠驅動殼體。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驅動器,其特征在于,驅動裝置與連接桿連接,連接桿在端部處從驅動殼體延伸并接合承載件。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線性驅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驅動殼體并具有延伸通過其中的連接桿的夾緊單元,以便相對于驅動殼體保持連接桿。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驅動器,其特征在于,承載件沉入通道形殼體凹口中,使得承載件在其兩個縱向側處通過殼體凹口的側壁側面相接。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驅動器,其特征在于,從外部插入壁開口第一相對鄰靠件終止于與驅動殼體的外表面平齊。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驅動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相對鄰靠件的外輪廓和相關壁開口的內(nèi)輪廓相配合,使得在兩個輪廓之間限定檢查窗口,從而可以從側部視覺檢查通道形殼體凹口。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驅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對協(xié)作的第二鄰靠件和相對鄰靠件,它們與該對第一鄰靠件和相對鄰靠件類似在承載件的相反行程方向上起作用。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線性驅動器,其特征在于,第二鄰靠件布置在通道形殼體凹口內(nèi)的終端端部上,并且第二鄰靠件在端部處限定殼體凹口的驅動殼體的終端壁上布置在軸向延伸部內(nèi)。
全文摘要
一種線性驅動器具有承載件運動到可調節(jié)范圍的驅動殼體。承載件覆蓋通道形殼體凹口,凹口通過兩個相對側壁限定。為了限定承載件的行程,第一鄰靠件設置在殼體凹口內(nèi),第一鄰靠件與第一相對鄰靠件協(xié)作,從外側插入一側的開口內(nèi),使其延伸到殼體凹口內(nèi)。
文檔編號B23Q1/25GK1663736SQ200510051748
公開日2005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3月1日
發(fā)明者E·安格, S·科普 申請人:費斯托合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