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照明散熱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散熱燈具。
背景技術:
燈具是指能透光、分配和改變光源光分布的器具,包括除光源外所有用于固定和保護光源所需的全部零部件,以及與電源連接所必需的線路附件。通常的,為了對燈具起到散熱效果,以確保燈具的正常使用功能,散熱器(radiator)是燈具工作時用于燈具所產(chǎn)生的熱量,從而使燈具散熱制冷來增加燈具的使用壽命和確保正常工作性能。所以散熱器的質量直接影響燈具的壽命和正常工作性能。
現(xiàn)有的燈具中,光源組件一般直接設置散熱器中,以提高散熱性能,但是現(xiàn)在的燈具的led燈珠的數(shù)量是從出廠后就固定的,較難通過改變led燈珠的數(shù)量以達到調節(jié)亮度的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led燈珠的數(shù)量較易調節(jié)以及更易對亮度進行調節(jié)的散熱燈具。
一種散熱燈具,包括:
散熱裝置,
調節(jié)裝置,所述調節(jié)裝置包括多個調節(jié)件,各所述調節(jié)件排列設置于所述散熱裝置上,在一個所述調節(jié)件中,所述調節(jié)件包括安裝滑軌、導熱板及安裝燈板,所述安裝滑軌包括兩個安裝板,兩個所述安裝板間隔設置于所述散熱裝置上,兩個所述安裝板與所述散熱裝置共同圍成一限位區(qū),所述導熱板位于所述限位區(qū)內,且所述導熱板的一側面貼附在所述散熱裝置上,所述安裝燈板包括貼附部及安裝部,所述安裝部位于所述限位區(qū)內,且所述安裝部與所述導熱板遠離所述散熱裝置的一側面相貼附,所述安裝部的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區(qū)內,且所述安裝部設置于所述貼附部;及
發(fā)光裝置,所述發(fā)光裝置包括多個發(fā)光組件,各所述發(fā)光組件一一對應設置于各所述調節(jié)件中,在一個所述發(fā)光組件中,所述發(fā)光組件包括多個led燈珠,各所述led燈珠間隔設置于所述安裝部上,且各所述led燈珠均露置于所述限位區(qū)外。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安裝板具有“l(fā)”字形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安裝板遠離所述散熱裝置的一側邊延伸彎折形成限位部,兩個所述限位部之間形成一限位槽,所述導熱板的寬度及所述貼附部的寬度均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寬度,所述安裝部的寬度與所述限位槽的寬度相同。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導熱板與所述散熱裝置緊密接觸。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導熱板具有長方體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每相鄰兩個所述調節(jié)件之間的距離相等。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一個所述發(fā)光組件中,每相鄰兩個所述led燈珠之間的距離相等。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貼附部具有長方體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貼附部與所述安裝部為一體成型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一個所述發(fā)光組件中,所述安裝部上設置有多個安裝位,各所述led燈珠一一對應設置于各所述安裝位上。
上述散熱燈具通過設置散熱裝置、調節(jié)裝置及發(fā)光裝置,當用戶需要對led燈珠數(shù)量和亮度進行調節(jié)時,只需將對應數(shù)量的安裝燈板一一對應插入至各安裝滑軌內,由于安裝在的每一安裝燈板上的led燈珠數(shù)量是固定,根據(jù)對應數(shù)量的安裝燈板即可達到調節(jié)led燈珠的總數(shù)量,較易達到亮度調節(jié)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散熱燈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散熱燈具在a處的放大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散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的散熱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所示的散熱裝置沿b-b線的剖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fā)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發(fā)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xiàn),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發(fā)明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fā)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fā)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一實施方式中,一種散熱燈具,包括:散熱裝置、調節(jié)裝置及發(fā)光裝置,所述調節(jié)裝置包括多個調節(jié)件,各所述調節(jié)件排列設置于所述散熱裝置上,在一個所述調節(jié)件中,所述調節(jié)件包括安裝滑軌、導熱板及安裝燈板,所述安裝滑軌包括兩個安裝板,兩個所述安裝板間隔設置于所述散熱裝置上,兩個所述安裝板與所述散熱裝置共同圍成一限位區(qū),所述導熱板位于所述限位區(qū)內,且所述導熱板的一側面貼附在所述散熱裝置上,所述安裝燈板包括貼附部及安裝部,所述安裝部位于所述限位區(qū)內,且所述安裝部與所述導熱板遠離所述散熱裝置的一側面相貼附,所述安裝部的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區(qū)內,且所述安裝部設置于所述貼附部;所述發(fā)光裝置包括多個發(fā)光組件,各所述發(fā)光組件一一對應設置于各所述調節(jié)件中,在一個所述發(fā)光組件中,所述發(fā)光組件包括多個led燈珠,各所述led燈珠間隔設置于所述安裝部上,且各所述led燈珠均露置于所述限位區(qū)外。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所述散熱燈具進行說明,以進一步理解所述散熱燈具的構思,請參閱圖1,散熱燈具10包括:散熱裝置100、調節(jié)裝置200及發(fā)光裝置300,調節(jié)裝置200設置于散熱裝置100上,發(fā)光裝置300設置于調節(jié)裝置200上。調節(jié)裝置200與散熱裝置100能夠拆卸連接,以實現(xiàn)散熱燈具10整體亮度的調節(jié)。
請參閱圖2,調節(jié)裝置200包括多個調節(jié)件210,各所述調節(jié)件210排列設置于所述散熱裝置100上,例如,每一所述調節(jié)件均設置于所述調節(jié)裝置上,且各所述調節(jié)件之間設置有間隔。在一個所述調節(jié)件210中,所述調節(jié)件210包括安裝滑軌211、導熱板212及安裝燈板213,所述安裝滑軌211包括兩個安裝板211a,兩個所述安裝板間隔設置于所述散熱裝置上,兩個所述安裝板211a與所述散熱裝置100共同圍成一限位區(qū)211b,所述導熱板212位于所述限位區(qū)211b內,且所述導熱板212的一側面貼附在所述散熱裝置100上。安裝燈板213包括貼附部213a及安裝部213b,所述安裝部213b位于所述限位區(qū)211b內,且所述安裝部213b與所述導熱板212遠離所述散熱裝置100的一側面相貼附,所述安裝部213b的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區(qū)211b內,且所述安裝部213b設置于所述貼附部213a,這樣,導熱板212用于將安裝燈板213上的熱量傳遞至散熱裝置100上,以起到較好的散熱效果。例如,所述貼附部與所述安裝部為一體成型結構,所述安裝燈板能夠相對安裝滑軌滑動,即根據(jù)用戶的需要可以調整位于所述散熱裝置的所述安裝燈板的數(shù)量。
例如,所述安裝板具有“l(fā)”字形結構;又如,所述安裝板遠離所述散熱裝置的一側邊延伸彎折形成限位部,兩個所述限位部之間形成一限位槽,所述導熱板的寬度及所述貼附部的寬度均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寬度,所述安裝部的寬度與所述限位槽的寬度相同,這樣,能夠使得安裝燈板更牢靠地與所述安裝滑軌連接,并且還能夠使所述安裝燈板相對所述安裝滑軌可拆卸連接;又如,所述導熱板與所述散熱裝置緊密接觸;又如,所述導熱板具有長方體結構;又如,每相鄰兩個所述調節(jié)件之間的距離相等;又如,所述貼附部具有長方體結構,這樣,整體結構穩(wěn)定性較高。
請參閱圖2,發(fā)光裝置300包括多個發(fā)光組件310,各所述發(fā)光組件310一一對應設置于各所述調節(jié)件210中,每一所述調節(jié)件中設置一所述發(fā)光組件,在一個所述發(fā)光組件310中,所述發(fā)光組件310包括多個led燈珠311,各所述led燈珠311間隔設置于所述安裝部213b上,且各所述led燈珠311均露置于所述限位區(qū)211b外,各所述led燈珠311用于起到照明作用,這樣,當用戶需要對led燈珠311數(shù)量和亮度進行調節(jié)時,只需將對應數(shù)量的安裝燈板213一一對應插入至各安裝滑軌211內,由于安裝在每一安裝燈板213上的led燈珠311數(shù)量是固定,根據(jù)對應數(shù)量的安裝燈板213即可達到調節(jié)led燈珠311的總數(shù)量,較易達到亮度調節(jié)的效果。
例如,在一個所述發(fā)光組件中,每相鄰兩個所述led燈珠之間的距離相等,這樣,能夠使亮度更加均勻;又如,在一個所述發(fā)光組件中,所述安裝部上設置有多個安裝位,各所述led燈珠一一對應設置于各所述安裝位上,這樣,能夠更好地安裝各所述led燈珠。
上述散熱燈具10通過設置散熱裝置100、調節(jié)裝置200及發(fā)光裝置300,當用戶需要對led燈珠311數(shù)量和亮度進行調節(jié)時,只需將對應數(shù)量的安裝燈板213一一對應插入至各安裝滑軌211內,由于安裝在每一安裝燈板213上的led燈珠311數(shù)量是固定,根據(jù)對應數(shù)量的安裝燈板213即可達到調節(jié)led燈珠311的總數(shù)量,較易達到亮度調節(jié)的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提高所述散熱裝置的對流散熱效果,以提高整體散熱性能,傳統(tǒng)的散熱裝置通常會在散熱裝置上開設有多個貫通的散熱孔或者散熱通道,外界的空氣從散熱孔或者散熱通道的一端流至散熱孔或者散熱通道另一端,以起到對流散熱效果,進而能夠提高整體的散熱性能。然而,采用開設散熱孔或者散熱通道以實現(xiàn)對流散熱的設計依然存在如下問題:首先,由于散熱孔或者散熱通道位于散熱裝置內部,外界的灰塵容易沉積在散熱孔或者散熱通道中,導致散熱裝置出現(xiàn)積塵問題;其次,現(xiàn)有的散熱裝置開設的散熱孔或者散熱通道內的空氣流速過慢,導致對流傳熱程度不夠理想。
為了能夠減輕所述散熱裝置內的積塵問題以及提高所述散熱裝置的空氣流速,進而提高對流傳熱的程度,用于提高整體的散熱性能,例如,一實施方式的散熱燈具中,所述散熱燈具還包括散熱裝置,所述散熱裝置包括安裝箱體、散熱本體、電磁驅動組件及遮塵組件;所述安裝箱體具有中空結構,所述安裝箱體的側壁分別開設有第一滑動孔及第二滑動孔;所述散熱本體設置于所述安裝箱體上,并且所述散熱本體位于所述第一滑動孔及所述第二滑動孔之間,所述散熱本體開設有散熱通道;所述電磁驅動組件包括電磁鐵、第一彈性件、第一套桿、第二彈性件、第二套桿、過渡板、第一推頂桿及第二推頂桿,所述電磁鐵設置于所述安裝箱體的內側壁上,所述第一套桿設置于所述安裝箱體的內側壁上,所述第一彈性件套置于所述第一套桿外,所述第一彈性件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裝箱體的內側壁上,所述第二套桿設置于所述安裝箱體的內側壁上,所述第二彈性件套置于所述第二套桿外,所述第二彈性件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裝箱體的內側壁上,所述過渡板包括順序連接的第一推頂部、吸附部及第二推頂部,所述第一推頂部與所述第一彈性件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推頂部與所述第二彈性件的第二端連接,所述吸附部與所述電磁鐵磁性連接,所述第一推頂桿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吸附部相固定,所述第一推頂桿的第二端滑動穿設所述第一滑動孔,并且所述第一推頂桿的第二端部分露置于所述第一滑動孔外,所述第二推頂桿與所述第二吸附部相固定,所述第二推頂桿的第二端滑動穿設所述第二滑動孔,并且所述第二推頂桿的第二端部分露置于所述第二滑動孔外;所述遮塵組件包括安裝塊、遮塵件、集風筒及通風管,所述安裝塊與所述第一推頂桿的第二端相固定,所述遮塵件包括安裝桿及遮塵部,所述安裝桿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裝塊上,所述遮塵部設置于所述安裝桿的第二端上,所述遮塵部用于遮蔽所述散熱通道的進風端,所述集風筒與所述第二推頂桿的第二端相固定,所述集風筒具有兩端開口的中空結構,所述集風筒內設置有通風區(qū),所述集風筒上開設有與所述通風區(qū)連通的出風孔,所述通風管的第一端與所述散熱本體相固定,并且所述通風管的第一端與所述散熱通道的出風端連通,所述通風管的第二端用于與所述散熱通道的出風端連通。
為了進一步對所述散熱燈具的所述散熱裝置進行說明,例如,所述散熱燈具還包括散熱裝置,又如,請參閱圖3,散熱裝置20包括安裝箱體500、散熱本體600及遮塵組件800,請一并參閱圖4及圖5,散熱裝置20還包括電磁驅動組件700,散熱本體600及遮塵組件800分別設置于安裝箱體500上,電磁驅動組件700容置于安裝箱體500內。
請參閱圖5,安裝箱體500具有中空結構,所述安裝箱體500的側壁分別開設有第一滑動孔510及第二滑動孔520,例如,所述第一滑動孔分別與外界及所述安裝箱體的內部空間連通,即所述安裝箱體的內部空間用于通過所述第一滑動孔與外界連通;所述第二滑動孔分別與外界及所述安裝箱體的內部空間連通,即所述安裝箱體的內部空間用于通過所述第二滑動孔與外界連通。
請參閱圖3至圖5,所述散熱本體600設置于所述安裝箱體500上,并且所述散熱本體600位于所述第一滑動孔510及所述第二滑動孔520之間,例如,所述散熱本體的一側面與所述安裝箱體的外表面相貼附,散熱本體600用于起到主要的散熱作用。所述散熱本體600開設有散熱通道610,散熱通道610貫穿所述散熱本體600,以供空氣流通,進而起到對流散熱效果。例如,各所述調節(jié)件分別設置于所述散熱本體上。
請參閱圖5,所述電磁驅動組件700包括電磁鐵710、第一彈性件720、第一套桿730、第二彈性件740、第二套桿750、過渡板760、第一推頂桿770及第二推頂桿780,所述電磁鐵710設置于所述安裝箱體500的內側壁上,以使電磁鐵710固定在安裝箱體500內。所述第一套桿730設置于所述安裝箱體的內側壁上,所述第一彈性件720套置于所述第一套桿外,所述第一彈性件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裝箱體的內側壁上,例如,所述第一彈性件的第一端設置于所述安裝箱體的內側壁上,并且所述第一彈性件的第一端與所述安裝箱體的內側壁相固定,所述第一套桿用于支撐所述第一彈性件,例如,所述第一彈性件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套桿的長度,又如,所述第一彈性件在擠壓形變后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套桿的長度,這樣,能夠防止所述第一套桿頂住所述過渡板的所述第一推頂部,能夠更好地利用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彈力及彈性回復力。所述第二套桿750設置于所述安裝箱體的內側壁上,所述第二彈性件套置于所述第二套桿外,所述第二彈性件740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裝箱體的內側壁上,例如,所述第二彈性件的第一端設置于所述安裝箱體的內側壁上,并且所述第二彈性件的第一端與所述安裝箱體的內側壁相固定,所述第二套桿用于支撐所述第二彈性件,例如,所述第二彈性件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套桿的長度,又如,所述第二彈性件在擠壓形變后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套桿的長度,這樣,能夠防止所述第二套桿頂住所述過渡板的所述第二推頂部,并能夠更好地利用所述第二彈性件的彈力及彈性回復力。請參閱圖3,所述過渡板760順序連接的第一推頂部761、吸附部762及第二推頂部763,所述第一推頂部761與所述第一彈性件720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推頂部763與所述第二彈性件740的第二端連接,所述吸附部762與所述電磁鐵710磁性連接,例如,所述吸附部用于在所述電磁鐵通電時,被所述電磁鐵產(chǎn)生磁吸力所吸附,例如,所述吸附部為磁性材質或者金屬材質,能夠在所述電磁鐵通電時,使所述吸附部與所述電磁鐵產(chǎn)生磁吸作用,進而使所述電磁鐵與所述吸附部抵持。第一推頂桿770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推頂部761相固定,所述第一推頂桿的第二端滑動穿設所述第一滑動孔,并且所述第一推頂桿的第二端部分露置于所述第一滑動孔外,所述第二推頂桿780與所述第二推頂部763相固定,所述第二推頂桿780的第二端滑動穿設所述第二滑動孔,并且所述第二推頂桿的第二端部分露置于所述第二滑動孔外。當用戶開啟所述散熱燈具時,并使散熱燈具進行照明工作時,此時,所述電磁鐵通電,基于所述電磁鐵與所述吸附部產(chǎn)生的磁性吸力,能夠使得所述吸附部帶動所述第一推頂部與所述第二推頂部向靠近所述電磁鐵的方向運動,直到所述電磁鐵與所述吸附部抵持,在此過程中,所述第一推頂部對所述第一彈性件施加擠壓力,所述第二推頂部對所述第二彈性件施加擠壓力,從而能夠使得所述第一彈性件及所述第二彈性件分別發(fā)生形變,并使得所述第一推頂部及所述第二推頂部能夠向靠近所述電磁鐵的方向運動;當用戶關閉所述散熱燈具時,所述電磁鐵也斷電,所述電磁鐵與所述吸附部之間的磁性吸力消失,基于所述第一彈性件及所述第二彈性件的彈性回復力,所述第一彈性件及所述第二彈性件推動所述過渡板的整體結構向遠離所述電磁鐵的方向運動,直到所述第一彈性件及所述第二彈性件復位;在此過程中,所述第一推頂部會帶動所述第一推頂桿向靠近或者遠離所述電磁鐵的方向進行運動,所述第二推頂部會帶動所述第二推頂桿向靠近或者遠離所述電磁鐵的方向進行運動,例如,所述第一推頂部與所述第一推頂桿的運動軌跡相同;所述第二推頂部與所述第二推頂桿的運動軌跡相同。
請一并參閱圖3至圖5,所述遮塵組件800包括安裝塊810、遮塵件820、集風筒830及通風管840,所述安裝塊810與所述第一推頂桿770的第二端相固定,所述遮塵件820包括安裝桿821及遮塵部822,所述安裝桿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裝塊上,所述遮塵部設置于所述安裝桿的第二端上,所述遮塵部用于遮蔽所述散熱通道610的進風端。集風筒830與所述第二推頂桿780的第二端相固定,所述集風筒具有兩端開口的中空結構,所述集風筒內設置有通風區(qū),所述集風筒上開設有與所述通風區(qū)連通的出風孔,所述通風管840的第一端與所述散熱本體600相固定,并且所述通風管830的第一端與所述散熱通道610的出風端連通,所述通風管830的第二端用于與所述散熱通道的出風端連通,這樣,當未開啟所述散熱燈具時,即所述散熱燈具處于未使用狀態(tài)時,此時,所述led燈珠未發(fā)光,不會產(chǎn)生熱量,散熱本體600無需進行散熱工作,又由于所述電磁鐵未通電,基于所述第一彈性件及所述第二彈性件的彈力,所述第一彈性件及所述第二彈性件會共同推頂過渡板760,用于使得遮塵件820的遮塵部822遮蔽住所述散熱通道610的進風端,并使所述通風管的第二端與所述出風孔錯位,以使所述集風筒的側壁遮蔽所述通風管的第二端,也就是說,在所述散熱燈具未工作時,所述散熱通道處于封閉狀態(tài),能夠實現(xiàn)防塵作用,從而減輕積塵問題;當開啟所述散熱燈具時,即所述散熱燈具處于使用狀態(tài)時,此時,所述led燈珠發(fā)光,會產(chǎn)生熱量,散熱本體600需要進行散熱工作,所述電磁鐵處于通電狀態(tài),基于所述電磁鐵與所述吸附部的磁吸力,會使所述第一推頂桿帶動所述遮塵件820的遮塵部822向靠近所述電磁鐵的方向或者遠離所述散熱本體的方向運動,并使第二推頂桿帶動集風筒830向靠近所述電磁鐵的方向或者遠離所述散熱本體的方向運動,如此,能夠使所述遮塵部與所述散熱通道的進風端錯位設置,并使所述通風管的第二端與所述出風孔連通,進而使所述通風管的第二端與所述通風區(qū)連通,這樣,外界的空氣就能夠在所述散熱通道內進行流通,以起到對流傳熱效果,且由于所述集風筒的兩端均與外界連通,即所述通風區(qū)的兩端分別與外界連通,且未有遮擋部件,相對于所述散熱通道,雖然所述散熱通道的兩端都與外界連通,但是散熱通道的進風端會受到安裝塊的阻礙作用,所述散熱通道會受到所述集風筒的側壁的阻礙作用,因此,所述通風區(qū)的空氣流速會大于所述散熱通道的空氣流速,根據(jù)空氣動力學,會提高所述散熱通道的空氣流速,即使所述散熱通道的空氣加速地流向所述通風區(qū),如此,能夠提高對流傳熱的程度,進而能夠提高整體的散熱性能。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