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裝置及電視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顯示裝置及包括該顯示裝置的電視,所述顯示裝置包括:燈條、中框、擴散板、導光條,所述中框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入光面與第一出光面,所述擴散板包括與所述燈條連接的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與所述第二入光面平行;所述導光條包括第三入光面與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三入光面與所述第一出光面連接;所述第一出光面與所述第一入光面垂直,所述第二出光面與所述第三入光面平行。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顯示裝置的內部設置光源LED,并通過其導光結構將所述LED發(fā)出的光線從所述顯示裝置的周圍導出,從而在所述顯示裝置的四周形成柔和均勻的光線效果,其外形美觀,形成的外觀效果不易被磨損,且發(fā)出的光線顏色可根據(jù)需要改變。
【專利說明】顯示裝置及電視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裝置及包括該顯示裝置的電視。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其消費水平和消費品質也逐漸隨之提高,因而對于產品的外形美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如何提高產品的美觀程度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成為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現(xiàn)有技術中,通常從產品的質感、形狀、顏色上來對產品的外觀進行美化,但是該種方式的不足之處在于,其產品外形制作之后就不可更改,且在產品的使用過程中,可能會被磨損或破壞,從而損害了產品外觀,且其制作工藝和物料的配比往往很復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及包括該顯示裝置的電視,旨在通過在顯示裝置的內部設置光源,并通過在顯示裝置的內部設置光源LED,并通過其設計的導光結構將所述LED發(fā)出的光線從所述顯示裝置的外觀表面導出,從而在顯示裝置的四周形成柔和均勻的光線效果,其外形美觀,形成的外觀效果不易被磨損,且發(fā)出的光線顏色可根據(jù)
需要改變。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0005]燈條,包括發(fā)出光線的LED ;
[0006]中框,包括設置于所述中框一側的凸部、設置于所述中框另一側的凹部,所述凸部頂端設有第一入光面,所述凹部的內表面設有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與所述第一入光面垂直;
[0007]擴散板,與所述凸部卡合連接,包括設置于所述擴散板內側的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與所述燈條連接;且所述擴散板的外側與所述第一入光面連接,所述第二入光面與所述第一入光面平行;
[0008]導光條,與所述凹部卡合連接,且所述導光條與所述凹部的連接處,設有與所述第一出光面連接的第三入光面;所述導光條上遠離所述第三入光面上的一側,設有與所述第三入光面平行的第二出光面。
[0009]優(yōu)選地,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擴散板的外側及所述第一入光面之間的擴散片,所述第一入光面通過所述擴散片與所述擴散板的外側連接。
[0010]優(yōu)選地,還包括包覆于所述燈條、所述擴散板和所述第一入光面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的截面為U型。
[0011]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入光面與所述第一出光面表面設有霧化處理層。
[0012]優(yōu)選地,所述燈條與所述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與所述擴散板的外側均通過雙面膠粘接。[0013]優(yōu)選地,還包括連接于所述第二出光面和所述中框的觸摸屏,所述導光條上設有一承載部,所述觸摸屏與所述承載部連接。
[0014]優(yōu)選地,還包括連接于所述中框的外殼;所述中框還設有一支撐部,所述外殼與所述支撐部卡合連接。
[0015]優(yōu)選地,還包括連接于所述中框的外殼。
[0016]優(yōu)選地,所述導光條的材質為透明PMMA或PC。
[0017]優(yōu)選地,所述燈條還包括柔性電路板,所述LED與所述柔性電路板焊接。
[0018]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電視,包括所述的顯示裝置。
[0019]本實用新型顯示裝置包括:燈條,包括發(fā)出光線的LED;中框,包括設置于所述中框一側的凸部、設置于所述中框另一側的凹部,所述凸部頂端設有第一入光面,所述凹部的內表面設有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與所述第一入光面垂直;擴散板,與所述凸部卡合連接,包括設置于所述擴散板內側的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與所述燈條連接;且所述擴散板的外側與所述第一入光面連接,所述第二入光面與所述第一入光面平行;導光條,與所述凹部卡合連接,且所述導光條與所述凹部的連接處,設有與所述第一出光面連接的第三入光面;所述導光條上遠離所述第三入光面上的一側,設有與所述第三入光面平行的第二出光面。本實用新型的通過在顯示裝置的內部設置光源LED,并通過其設計的導光結構將所述LED發(fā)出的光線從所述顯示裝置的周圍導出,從而在所述顯示裝置的四周形成柔和均勻的光線效果,其外形美觀,形成的外觀效果不易被磨損,且發(fā)出的光線顏色可根據(jù)需要改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顯示裝置一實施例的部分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圖1中顯示裝置的中框結構示意圖;
[0022]圖3是圖2中A-A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3]圖4是圖1中顯示裝置的導光條結構示意圖;
[0024]圖5是圖4中B-B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5]圖6是圖1中顯示裝置的燈條結構示意圖;
[0026]圖7是圖1中顯示裝置裝配完全后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8是圖7中C-C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8]圖9是8中D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9]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揪唧w實施方式】
[0030]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1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
[0032]參照圖1至圖9,圖1是本實用新型顯示裝置一實施例的部分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顯示裝置的中框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A-A截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中顯示裝置的導光條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中B-B截面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1中顯示裝置的燈條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1中顯示裝置裝配完全后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中C-C截面結構示意圖;圖9是8中D部放大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顯示裝置包括:燈條10,包括發(fā)出光線的LEDlOl ;中框20,包括設置于所述中框20 —側的凸部203、設置于所述中框20另一側的凹部204,所述凸部203頂端設有第一入光面201,所述凹部204的內表面設有第一出光面202,所述第一出光面202與所述第一入光面201垂直;擴散板30,與所述凸部203卡合連接,包括設置于所述擴散板30內側的第二入光面301,所述第二入光面301與所述燈條10連接,且所述擴散板30的外側與所述第一入光面201連接,所述第二入光面301與所述第一入光面201平行;導光條40,與所述凹部204卡合連接,且所述導光條40與所述凹部204的連接處,設有與所述第一出光面202連接的第三入光面401 ;所述導光條40上遠離所述第三入光面401上的一側,設有與所述第三入光面401平行的第二出光面402。
[0033]如圖1至圖9所示,所述LEDlOl發(fā)出的光線,并自所述第二入光面301進入所述擴散板30中;所述光線在所述擴散板30中進行發(fā)散之后,自所述第一入光面201進入所述中框20,并從所述第一出光面202中導出;所述第三入光面401接收所述第一出光面202中導出的光線,并從所述第二出光面402中導出,從而在所述第二出光面402上形成一圈均勻的光線,該光線的顏色可以通過更改LEDlOl的顏色來更換,或者在所述燈條10上分別安裝不同顏色的LED101,分別在需要時控制不同顏色的LEDlOl工作,即可形成不同顏色的光圈。
[0034]進一步地,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擴散板30的外側及所述第一入光面201之間的擴散片50,所述中框20的第一入光面201通過所述擴散片50與所述擴散板30的外側連接;所述光線在所述擴散板30中進行發(fā)散之后,首先通過所述擴散片50再次進行發(fā)散,使得光線更為均勻之后,自所述第一入光面201進入所述中框20中。
[0035]進一步地,如圖1及圖9所示,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還包括包覆于所述燈條10、所述擴散板30和所述中框20的第一入光面201的反射片60,所述反射片60為U型;上述光線在傳導中,會經過許多面,可能會造成光線的損失,所述反射片60將可能造成損失光線的面遮擋,使得從這些面射出的光線反射回去,從而避免了光線的損失,增大了光線的強度,并且在反射過程中,光線分布更為均勻。
[0036]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入光面201與所述第一出光面202表面設有霧化處理層,對所述第一入光面201與所述第一出光面202表面進行霧化處理,可以使進入及導出的光線發(fā)散,使光線更為均勻柔和。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導光條40的材質包括但不限于為透明PMMA或PC,同理,所述中框20的入光、出光的光線通道部分應設置為可供光線通過的透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為透明的PMMA或PC,該透明部分可以采用二次注塑或者遮噴的技術來進行制作。所述燈條10與所述第二入光面301、所述第一入光面201與所述擴散板30的外側均通過雙面膠粘接,其連接方式簡單可靠。
[0037]進一步地,如圖9所示,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連接于所述第二出光面301和所述中框20的觸摸屏70,所述導光條40上設有一承載部403,所述觸摸屏70與所述承載部403連接;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觸摸屏70也可以是封屏玻璃;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連接于所述中框20的外殼80,所述中框20還設有一支撐部205,所述外殼80與所述支撐部205卡合連接;所述外殼80用于保護該顯示裝置;所述燈條10還包括柔性電路板102,所述LEDlOl與所述柔性電路板102通過表面貼裝技術焊接。[0038]如圖9所示,所述顯示裝置的裝配過程如下:
[0039]首先,所述LEDlOl通過表面貼裝技術焊接到柔性線路板102上,形成柔性的燈條10,作為光源;再通過雙面膠將所述燈條10固定連接至所述擴散板30的第二入光面301上;然后,將所述擴散板30及所述燈條10通過雙面膠粘貼到所述中框20的第一入光面201上,并在所述擴散板30與所述中框20的第一入光面201之間貼上一層擴散片50后,利用反射片60將所述燈條10和所述中框20上的入光部分包裹起來,最終將導光條40及觸摸屏70與所述中框20配合安裝后,置入外殼80中,完成安裝過程,此時,所述光線從燈條10的LEDlOl中發(fā)出,并顯示在所述觸摸屏70的周圍,形成一圈均勻柔和的光邊。
[0040]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視,包括所述的顯示裝置。本實施例通過在顯示裝置的內部設置光源LED101,并通過其設計的導光結構將所述LEDlOl發(fā)出的光線從所述顯示裝置的觸摸屏70周圍導出,從而在觸摸屏70的四周形成柔和均勻的光線效果,其外形美觀,形成的外觀效果不易被磨損,且發(fā)出的光線顏色可根據(jù)需要改變。所述顯示裝置不僅可以應用于電視中,也可應用于其他需要的電子設備中,如平板電腦等。
[004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燈條,包括發(fā)出光線的LED; 中框,包括設置于所述中框一側的凸部、設置于所述中框另一側的凹部,所述凸部頂端設有第一入光面,所述凹部的內表面設有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與所述第一入光面垂直; 擴散板,與所述凸部卡合連接,包括設置于所述擴散板內側的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與所述燈條連接;且所述擴散板的外側與所述第一入光面連接,所述第二入光面與所述第一入光面平行; 導光條,與所述凹部卡合連接,且所述導光條與所述凹部的連接處,設有與所述第一出光面連接的第三入光面;所述導光條上遠離所述第三入光面上的一側,設有與所述第三入光面平行的第二出光面。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擴散板的外側及所述第一入光面之間的擴散片,所述第一入光面通過所述擴散片與所述擴散板的外側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包覆于所述燈條、所述擴散板和所述第一入光面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的截面為U型。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光面與所述第一出光面表面設有霧化處理層。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燈條與所述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與所述擴散板的外側均通過雙面膠粘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于所述第二出光面和所述中框的觸摸屏,所述導光條上設有一承載部,所述觸摸屏與所述承載部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于所述中框的外殼;所述中框還設有一支撐部,所述外殼與所述支撐部卡合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條的材質為透明PMMA或PC0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燈條還包括柔性電路板,所述LED與所述柔性電路板焊接。
10.一種電視,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
【文檔編號】F21Y101/02GK203520782SQ201320654328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0月22日
【發(fā)明者】華巍, 劉亞東, 劉迎昭 申請人: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