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導光板組合和背光模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849297閱讀:9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導光板組合和背光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導光板組合,特別是一種供背光模塊使用的導光板組合。
背景技術
近年來液晶顯示裝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已成為各類顯示裝置的主流。 例如家用的電視、個人電腦、膝上型電腦、監(jiān)視器、移動電話及數(shù)碼相機等, 均為大量使用液晶顯示裝置的產(chǎn)品。其中應用于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模塊 (Backlight Module)是用于供應液晶有著足夠亮度及分布均勻的光源,以使液 晶顯示裝置能正常顯示圖像。背光模塊所使用的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則 直接影響背光模塊的效能與組裝成本。
以側(cè)光式背光模塊而言,是使用側(cè)面入光搭配導光板的方式,具有厚度 薄的優(yōu)勢,然而受限于光源數(shù)量,亮度無法大幅度提升,同時無法針對圖像 進行局部區(qū)域調(diào)光(LocalDimming)。因此使用如圖1所示多塊導光板80的己 知背光模塊90,可以兼具厚度優(yōu)勢與圖像對比提升的功效。然而,在多塊導 光板的背光架構下,考慮每片導光板間的制作、組裝、公差及溫度,很容易 在導光板與導光板之間的間隙形成亮暗帶的色不均勻現(xiàn)象,因此如何解決色 不均勻現(xiàn)象為本技術成功與否的關鍵。
另一方面,以直下式背光模塊而言,其所使用包含導光板在內(nèi)的光學板 大小,均設計大于面板顯示區(qū)。藉以避免當板材太小無法符合面板面積需求 時,出現(xiàn)明暗區(qū)差異大、輝度不均等光學不正常區(qū)域。然而,較大面積的光 學板經(jīng)常會有模具費用和工藝成本相對較高的問題,在經(jīng)濟效益上也較不符合需求o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導光板組合,供背光模塊使用,可提高背 光模塊的色均勻度。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為提供一種導光板組合,供背光模塊使用,可提高背 光模塊的亮度。
本發(fā)明是提供一種導光板組合,供背光模塊使用。導光板組合包含多個 導光板,每一導光板具有頂面、至少一側(cè)面和至少一承接部。其中,承接部 形成于每一多個導光板的至少一側(cè)面。承接部具有承接面,相鄰每一多個導 光板的承接面相互結(jié)合。多個導光板的頂面為共平面。承接面至頂面的距離
為導光板厚度的1/3至1/20。其中,承接面平行于頂面。
相鄰每一導光板更分別具有上承接部和下承接部。其中,上承接部的上 平面與頂面共平面,下承接部的下平面與底面共平面。上承接部的承接面大 于下承接部的承接面,下承接部與相鄰導光板的側(cè)面圍成光源空間。上承接 部的承接面進一步設置有反光片。上承接部的承接面進一步設置有吸光片。 上承接部的承接面進一步設置有多個V形溝槽。
在不同實施例中,下承接部的下平面與底面平行且具有距離,下承接部 的承接面大于下平面,下承接部與相鄰導光板的側(cè)面圍成光源空間。其中, 上平面及下平面的距離是為多個導光板厚度的1/3至1/20。承接面設置有反光 片。承接面進一步設置有反光片、吸光片或多個V形溝槽。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導光板組合,供背光模塊使用,可提高背光模塊的色均 勻度和亮度。


圖1為具有多塊導光板的已知背光模塊示意圖;圖2a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示意圖2b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立體示意圖2c為本發(fā)明光線于接合后的導光板組合內(nèi)的行進狀況實施例的示意
圖3為本發(fā)明不同實施例示意圖;圖4a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示意圖4b為本發(fā)明具有吸光片的實施例示意圖;圖4c為本發(fā)明具有V形溝槽的實施例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不同實施例示意圖。附圖標號
80導光板 90己知背光模塊
100第一導光板 100a第一導光板頂面
100b第一導光板側(cè)面 100c第一導光板底面
106第一導光板承接部 106x第一導光板承接面
1064第一導光板下承接部
1064c第一導光板下承接部1064的下平面
200第二導光板 200a第二導光板頂面
200b第二導光板側(cè)面 200c第二導光板底面
206第二導光板承接部 206x第二導光板承接面
2062第二導光板上承接部 2064第二導光板下承接部
2062a第二導光板上承接部2062的上平面
2064c第二導光板下承接部2064的下平面
410第一向光面 420第二向光面
610反光片 620吸光片
630 V形溝槽 700光源
710光源空間 800導光板組合900背光模塊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的導光板組合是供背光模塊使用,如圖2b所示的實施例,導光板組合800是與光源700組成背光模塊900。光源700可以包含為發(fā)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或冷陰極螢光燈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Lamp; CCFL)等光源。導光板組合包含多個導光板,每一導光板具有頂面、至少一側(cè)面和至少一承接部。
以圖2a所示的實施例而言,導光板組合800包含第一導光板100以及第二導光板200。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導光板組合800可包含二個以上的導光板。第一導光板100具有第一導光板頂面100a、第一導光板側(cè)面100b和第一導光板承接部106。第二導光板200具有第二導光板頂面200a、第二導光板側(cè)面200b和第二導光板承接部206。具體而言,第一導光板承接部106形成于第一導光板100的第一導光板側(cè)面100b。第一導光板承接部106具有第一導光板承接面106x。第二導光板承接部206形成于第二導光板200的第二導光板側(cè)面200b。第二導光板承接部206具有第二導光板承接面206x。其中,第一導光板承接面106x及第二導光板承接面206x相互結(jié)合。第一導光板頂面100a及第二導光板頂面200a為共平面。第二導光板承接面206x至第二導光板頂面200a的距離為第二導光板200厚度的1/3至1/20。各承接面較佳是平行于各頂面。
換言之,在如圖2a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導光板100的一端上緣以內(nèi)陷方式形成第一導光板承接部106。第二導光板200相對于第一導光板承接部106設置于第一導光板100的一側(cè)。第二導光板200相對第一導光板承接部106的一端上緣延伸形成第二導光板承接部206,第二導光板承接部206是由第二導光板200往第一導光板100方向延伸覆蓋第一導光板承接部106。具體而言,如圖2b所示的實施例立體圖。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導光板100與第二
8導光板200是并排設置,且分別的頂面是為共平面。第一導光板承接部106是為第一導光板100側(cè)邊與第一導光板100的第一導光板頂面100a具有高度落差的凸緣,第二導光板承接部206則為自第二導光板200面對第一導光板100的側(cè)邊,而由第二導光板200的第二導光板頂面200a往第一導光板100延伸的凸緣。其中,第二導光板承接部206的厚度較佳是為第二導光板200厚度的1/3至1/20。
通過第一導光板承接部106以及相對的第二導光板承接部206的設置,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可相互搭接。另一方面,搭接的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可進一步使用UV膠接合、激光熔接、超聲波熔接等方式接合,以共同形成具有較大面積的導光板。如圖2c所示,光源700所發(fā)出的光線720可在由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接合而成的導光板組合800中傳導,并通過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的界面801。其中,界面801是由如圖2a所示的第一導光板承接面106x及第二導光板承接面206x相互結(jié)合而成。換言之,可將數(shù)個具有較小面積的導光板接合成具有較大面積的導光板。藉以減少制作大面積的導光板的模具費用和工藝成本。此方式亦可應用于包含擴散板在內(nèi)的不同光學板的接合。其中,更可進一步將數(shù)個具有不同結(jié)構的光學板相互接合,使形成的光學板于不同區(qū)塊具有相異的結(jié)構。舉例而言,由菱鏡板與平板接合形成的光學板,在不同區(qū)塊可同時具有菱鏡與平面的結(jié)構。
在不同實施例中,相鄰的導光板更可使用不同的方式相互搭接。如圖3所示的實施例,第二導光板200更具有第二導光板上承接部2062和第二導光板下承接部2064。其中,第二導光板上承接部2062的上平面2062a與第二導光板頂面200a共平面,第二導光板下承接部2064的下平面2064c與第二導光板底面200c共平面。具體而言,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導光板100相對于第二導光板200 —端的上緣及下緣以內(nèi)縮方式形成第一導光板承接部106。第二導光板200相對于第一導光板100的一端的上緣及下緣分別向第一導光板100延伸形成第二導光板上承接部2062和第二導光板下承接部2064,且共同形成一凹形結(jié)構。通過第一導光板承接部106與第二導光板上承接部2062和第二導光板下承接部2064共同形成的凹形結(jié)構相互卡^^,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可相互接合。
在圖2a至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光源700是設置于導光板組合800的側(cè)邊。然而在較佳實施例中,光源700可進一步設置于第一導光板100以及第二導光板200之間。如圖4a所示的較佳實施例,第二導光板200及第一導光板100分別具有第二導光板上承接部2062和第一導光板下承接部1064。其中,第二導光板上承接部2062的上平面2062a與第二導光板頂面200a共平面,第一導光板下承接部1064的下平面1064c與第一導光板底面100c共平面。其中,第二導光板上承接部2062的第二導光板承接面206x大于第一導光板下承接部1064的第一導光板承接面106x,第一導光板下承接部1064與相鄰第二導光板200的第二導光板側(cè)面200b圍成光源空間710。
換言之,在如圖4a所示的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導光板100以及第二導光板200之間具有一間隔,第二導光板上承接部2062是由第二導光板200往第一導光板100方向跨越此間隔后延伸覆蓋第一導光板下承接部1064,且與第一導光板100以及第二導光板200的相對側(cè)壁共同形成可供光源700設置的光源空間710。
如圖4a所示,在較佳實施例中,第二導光板上承接部2062朝向光源空間710的第一向光面410可進一步設置反光片610,用以減少光源700所發(fā)出光線的外漏,并增加光的反射,避免產(chǎn)生暗帶,提升光學均勻度。其中,反光片包含為金屬鍍膜、金屬片等。此外,如圖4b所示的實施例,第一向光面410可進一步設置吸光片620,用以吸收過多的光量,達到畫面均勻的效果。其中,吸光片較佳是為黑色貼材(black tape)。另一方面,第一向光面410可進一步設置多個V形溝槽630,用以破壞光源700所發(fā)出光線的全反射,以增加光的反射。
10具體而言,如圖4a至圖4c所示實施例,第一導光板100以及第二導光板 200通過第二導光板上承接部2062及第一導光板下承接部1064的設置相互搭 接成一整塊的導光板組合800,光源700則設置于第一導光板100以及第二導 光板200之間的第二導光板上承接部2062下方。其中,通過上述設置于第一 向光面410的反光片、吸光片或多個V形溝槽,可減少因第二導光板上承接 部2062的厚度小于第一導光板100以及第二導光板200所導致光源700出光 不均勻及外漏,進一步提高背光模塊900的亮度與色均勻度。
在不同實施例中,下承接部的下平面可與導光板底面平行且具有距離。 如圖5所示,第一導光板下承接部1064的下平面1064c與第一導光板底面100c 平行。第一導光板下承接部1064的第一導光板承接面106x大于第一導光板 下承接部1064的下平面1064c,第一導光板下承接部1064與第二導光板側(cè)面 200b圍成一光源空間。第一導光板承接面106x及第一導光板下承接部的下平 面1064c的距離為所述第一導光板100厚度的1/3至1/20。此時,第一導光板 下承接部1064朝向光源空間710的第一導光板下承接部的下平面1064c可進 一步設置前述的反光片、吸光片或多個V形溝槽。
雖然前述的描述及附圖已揭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必須了解到各種增 添、許多修改和取代可能使用于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而不會脫離權利要求所 界定的本發(fā)明原理的精神及范圍。熟悉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 將可體會,本發(fā)明可使用于許多形式、結(jié)構、布置、比例、材料、元件和組
件的修改。因此,本文于此所揭示的實施例應被視為用以說明本發(fā)明,而非 用以限制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范圍應由權利要求所界定,并涵蓋其合法均等物, 并不限于先前的描述。
ii
權利要求
1. 一種導光板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組合包含多個導光板,每一所述多個導光板具有一頂面、至少一側(cè)面和至少一承接部,其中所述承接部形成于每一所述多個導光板的至少一側(cè)面,所述承接部具有一承接面,相鄰每一所述多個導光板的所述承接面相互結(jié)合,所述多個導光板的所述頂面為共平面,所述承接面至所述頂面的距離為所述多個導光板厚度的1/3至1/20。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光板組合,其特征在于,相鄰每一所述多個導光板更分別具有一上承接部和一下承接部,其中所述上承接部的一上平面與 所述頂面共平面,所述下承接部的一下平面與所述底面共平面。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光板組合,其中所述承接面平行于所述頂面。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光板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接部的所述 承接面大于所述下承接部的所述承接面,所述下承接部與相鄰所述多個導光 板的所述側(cè)面圍成一光源空間。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導光板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接部的所述 承接面設置有反光片。
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導光板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接部的所述 承接面設置有吸光片。
7.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導光板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接部的所述 承接面設置有多個V形溝槽。
8.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光板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接部的所述 下平面與所述底面平行且具有一距離,所述下承接部的所述承接面大于所述 下平面,所述下承接部與相鄰所述多個導光板的所述側(cè)面圍成一光源空間。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導光板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面及所述下 平面的距離是為所述多個導光板厚度的1/3至1/20。
10.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導光板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面設置有反 光片。
11.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導光板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面設置有吸 光片。
12.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導光板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面設置有多 個V形溝槽。
13. —種背光模塊,供與一液晶顯示面板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塊包含一光源;以及 一導光板組合,包含多個導光板,每一所述多個導光板具有一頂面、至少一側(cè)面和至少一承 接部,其中所述承接部形成于每一所述多個導光板的至少一側(cè)面,所述承接 部具有一承接面,相鄰每一所述多個導光板的所述承接面相互結(jié)合,所述多個導光板的所述頂面為共平面,所述承接面至所述頂面的距離為所述多個導光板厚度的1/3至1/20。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相鄰每一所述多個導光 板更分別具有一上承接部和一下承接部,其中所述上承接部的一上平面與所 述頂面共平面,所述下承接部的一下平面與所述底面共平面。
15.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面平行于所 述頂面。
16.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接部的所述 承接面大于所述下承接部的所述承接面,所述下承接部與相鄰所述多個導光 板的所述側(cè)面圍成一光源空間。
17. 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接部的所述 承接面設置有反光片。
18. 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接部的所述承接面設置有吸光片。
19. 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接部的所述 承接面設置有多個V形溝槽。
20.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接部的所述 下平面與所述底面平行且具有一距離,所述下承接部的所述承接面大于所述 下平面,所述下承接部與相鄰所述多個導光板的所述側(cè)面圍成一光源空間。
21. 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面及所述下 平面的距離是為所述多個導光板厚度的1/3至1Z20。
22. 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面設置有反 光片。
23. 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面設置有吸 光片。
24. 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面設置有多 個V形溝槽。
25. —種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供與一液晶顯示面板配合使用,所述背 光模塊包含一光源;以及 一導光板組合,包含多個導光板,每一所述多個導光板具有一頂面、至少一側(cè)面和至少一承 接部,其中所述承接部形成于每一所述多個導光板的至少一側(cè)面,所述承接 部具有一承接面,相鄰每一所述多個導光板的所述承接面相互結(jié)合,所述多個導光板的所述頂面為共平面,所述承接面至所述頂面的距離為所述多個導 光板厚度的1/3至1/2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提供一種導光板組合和背光模塊,所述導光板組合供背光模塊使用。導光板組合包含多個導光板,每一導光板具有頂面、至少一側(cè)面和至少一承接部。其中,承接部形成于每一多個導光板的至少一側(cè)面。承接部具有承接面,相鄰每一多個導光板的承接面相互結(jié)合。多個導光板的頂面為共平面。承接面至頂面的距離為導光板厚度的1/3至1/20。
文檔編號F21V8/00GK101509636SQ20091012974
公開日2009年8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26日
發(fā)明者吳有章, 方秀美, 林信吾, 林博瑛, 洪春長, 蔡卲瑜, 陳秋君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