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fā)光二極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fā)光二極管的支架結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使用的發(fā)光二極管支架,各支架單元中設有兩支接腳,分別為P極端接腳及N 端連腳,這種發(fā)光二極管一般在室內應用,且兩支接腳用外力接開時,常發(fā)^P極接腳 崩裂,造成材料不必要的浪費,使成本提高。為此專利號為97243750.9的中國實用新 型專利提出了一種結構,其結構特征在于該支架是由料片沖壓加工制成,該二極管支 架上沖設有若干片支架單元,這些支架單分元分別包括有一個第一極端接腳和一個第 二極端接腳,該第一極端接腳與該第二端接腳為呈條狀片體,其中第一極端接腳上端 設有一承接部,該承接部陷入形成圓弧狀的凹部,以容納半導體發(fā)光晶片在其中,且 第二極端接腳設在與第一極端相對的位置上,該第二極端接腳上端相鄰于第一接腳的 側向外突設有一凸部,且在該凸部一預定處設有一貫穿通孔。這種結構雖具有一定優(yōu) 點,但其缺點是,支架的結構復雜,制作難度大,開模價格高及修邊難,以致提高生 產成本,因此其結構還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現(xiàn)狀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 制作容易且生產成本低的發(fā)光二極管支架。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發(fā)光二極管支架,包括有 導電金屬片上連續(xù)沖出多個等距相連的支架單元H,每個單元H包括有相互對應的第一
接線腳和第二接線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線腳與第二接線腳為對稱分布,在第一 和第二接線腳的頂面為可放置發(fā)光晶片的平面。
作為改進,所述頂面其前后邊還可分別延伸出能增加平面面積的凸沿,且延伸出 的凸沿與頂面為一次性鑄造而成的整體平面結構。
再改進,所述頂面其前后邊沿可優(yōu)選擇設計呈弧形。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將第一接線腳與第二接線腳設計為對稱分布,在第一和 第二接線腳的頂面為可放置發(fā)光晶片的平面,采用這種結構的優(yōu)點在于結構簡單,開 模容易且價格低,產品的制作的成品率高,以致有效地降低了產品的整體生產成本。
圖l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左視圖; 圖4是圖1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發(fā)光二極管支架,包括有導電金屬片上連續(xù)沖出多 個等距相連的支架單元H,每個單元H包括有相互對應的第一接線腳1和第二接線腳2, 所述第一接線腳1與第二接線腳2為對稱分布,而在第一和第二接線腳l、 2的頂面3為可 放置發(fā)光晶片的平面。為了能有效地增頂面3的平面面積,在頂面3的前后邊分別延伸 出能增加平面面積的凸沿31,且延伸出的凸沿31與頂面3為一次性鑄造而成的整體平面 結構,并將頂面3的前后邊沿32設計呈弧形,不僅美觀而且實用。
權利要求1、一種發(fā)光二極管支架,包括有導電金屬片上連續(xù)沖出多個等距相連的支架單元(H),每個單元(H)包括有相互對應的第一接線腳(1)和第二接線腳(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線腳(1)與第二接線腳(2)為對稱分布,在第一和第二接線腳(1、2)的頂面(3)為可放置發(fā)光晶片的平面。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面(3)其前后邊分別 延伸出能增加平面面積的凸沿(31),且延伸出的凸沿(31)與頂面(3)為一次性鑄造而成的 整體平面結構。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頂面(3)其前后 邊沿(32)呈弧形。
專利摘要一種發(fā)光二極管支架,包括有導電金屬片上連續(xù)沖出多個等距相連的支架單元(H),每個單元(H)包括有相互對應的第一接線腳(1)和第二接線腳(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線腳(1)與第二接線腳(2)為對稱分布,在第一和第二接線腳(1、2)的頂面(3)為可放置發(fā)光晶片的平面。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將第一接線腳與第二接線腳設計為對稱分布,在第一和第二接線腳的頂面為可放置發(fā)光晶片的平面,采用這種結構的優(yōu)點在于結構簡單,開模容易且價格低,產品的制作的成品率高,以致有效地降低了產品的整體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F21V21/00GK201050747SQ20072010972
公開日2008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5月22日
發(fā)明者黃忠洲 申請人:寧波德洲精密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