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背光組件和使用該背光組件的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背光組件和使用該背光組件的液晶顯示器。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如下的背光組件和使用該背光組件的液晶顯示器,其中,單光源產(chǎn)生的光線被分別供應(yīng)給兩個光導板,以顯示兩個不同的圖像、最小化光損失并在最小化光損失的同時減小背光組件的元件厚度。
背景技術(shù):
通常,液晶是處于固體和液體的中間狀態(tài)的一種材料。至于其電特性,液晶可以根據(jù)所施加電場改變其排列角度。至于其光特性,液晶可以根據(jù)其排列角度改變光透性。液晶顯示器(LCD)利用液晶的這些特性顯示圖像。
通常的液晶顯示器具有用以控制液晶的LCD板組件和用以給LCD板組件供光的背光組件。
LCD板組件包括LCD板和驅(qū)動單元。該LCD板組件在從幾μm2到幾百μm2的區(qū)域范圍內(nèi)精確地控制液晶的排列角度,該驅(qū)動單元產(chǎn)生用于驅(qū)動LCD板的驅(qū)動信號。
背光組件包括光源、光導板和光學片。
至于光源,通常使用冷陰極熒光燈(CCFL)或發(fā)光二極管(LED),因為其使用壽命長、易于制造并且熱生成量低。CCFL主要用于大屏幕LCD裝置,而LED主要用于小屏幕LCD裝置。
光導板改變光源產(chǎn)生的光的分配,并將經(jīng)再分配的光供應(yīng)給LCD板。具體地,光導板將線光源或點光源改變成面光源。
光學片安裝在LCD板組件和光導板之間。光學片使從光導板發(fā)射的光亮度均勻并還能控制視角。
在具有如上結(jié)構(gòu)的傳統(tǒng)LCD裝置中,光依次穿過光導板、光學片和LCD板組件的同時顯示圖像。結(jié)果,僅能在一個方向上顯示圖像。
近來,公開了一種被稱作“雙液晶顯示器”的改進的液晶顯示器,該雙液晶顯示器能夠克服傳統(tǒng)液晶顯示器單方向顯示的限制并能夠在兩個不同的方向上顯示信息。
在傳統(tǒng)的雙LCD裝置中,可以獨立執(zhí)行圖像顯示的兩個LCD板以疊置的結(jié)構(gòu)布置,以在兩個方向上顯示圖像。具體地,傳統(tǒng)雙LCD裝置包括第一LCD裝置和第二LCD裝置。該第一LCD顯示裝置包括第一LCD板、第一光源、第一光導板、第一光學片、第一光反射板和第一接納容器。該第二LCD裝置包括第二LCD板、第二光源、第二光導板、第二光學片、第二光反射板和第二接納容器。
該第一LCD裝置在第一方向上顯示圖像,該第二LCD裝置在第二方向上顯示圖像。
傳統(tǒng)的雙LCD裝置能夠在兩個方向上顯示圖像,但是其代價是其它所希望的功能和質(zhì)量。例如,實現(xiàn)該雙顯示功能和質(zhì)量必須的額外部件會增加LCD裝置的體積和厚度,使得LCD裝置笨重,這是所不希望的。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在兩個方向上顯示圖像且不影響LCD裝置的其他功能和質(zhì)量,并使LCD裝置小型緊湊,從而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缺陷所帶來的一個或多個問題。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背光組件,其中,通過使用單光源在兩個不同的方向上顯示圖像,從而減少元件數(shù)目,并減小背光組件的體積和重量。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LCD裝置,其中,通過使用單光源在兩個不同的方向上顯示圖像,從而減少元件數(shù)目,并減小LCD裝置的體積和重量。
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目的,本發(fā)明包括一種背光組件。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面,該背光組件包括第一光導件,其包括(i)光線入射于其上的第一光入射面,(ii)和第一光入射面相連的第一光出射面,(iii)和第一光入射面相連的第一光反射面部分,第一光出射面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部分,和(iv)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相連的第二光反射面部分,第一光出射面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比第一厚度小的第二厚度的第二部分;和第一光導件疊置的第二光導件,其包括(i)對應(yīng)于第一光入射面的第二光入射面,光線入射到第二光入射面上,(ii)第二光反射面,該第二光反射面的一部分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緊密接觸,第二光反射面的剩余部分通過對應(yīng)于第一厚度和第二厚度差的間隙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隔離開,以對著該第二光反射部分,和(iii)和第二光入射面相連并對著第二光反射面的第二光出射面,第二光出射面和第二光反射面之間的、具有第三厚度的第三部分;置于第二光反射面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之間、以覆蓋第二光反射面的光反射件;以及,將光線供應(yīng)給第一和第二光入射面的光源。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背光組件包括第一光導件,其包括(i)第一光入射面,(ii)第一光出射面,和(iii)包括第一光反射面部分和與第一光反射面部分相連的第二光反射面部分、第一光出射面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部分、第一光出射面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小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的第二部分的第一光反射面;和第一光導件疊置的第二光導件,其包括(i)第二光入射面,(ii)第二光出射面,和(iii)包括第三光反射面部分和與第三光反射面部分相連的第四光反射面部分、第二光出射面和第三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第三厚度的第三部分、第二光出射面和第四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小于第三厚度的第四厚度的第四部分的第二光反射面;光反射件,其具有布置在第二光反射面部分處的第一反射面和布置在第四光反射面部分處的第二反射面;以及,用以給第一和第二光入射面供應(yīng)光線的光源。
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的目的,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器,包括第一光導件,其包括(i)光線入射于其上的第一光入射面,(ii)和第一光入射面相連的第一光出射面,(iii)和第一光入射面相連的第一光反射面部分,第一光出射面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部分,和(iv)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相連的第二光反射面部分,第一光出射面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比第一厚度小的第二厚度的第二部分;和第一光導件疊置的第二光導件,其包括(i)對應(yīng)于第一光入射面的第二光入射面,光線入射到第二光入射面上,(ii)第二光反射面,該第二光反射面的一部分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緊密接觸,第二光反射面的剩余部分通過對應(yīng)于第一厚度和第二厚度差的間隙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隔離開,和(iii)和第二光入射面相連并對著第二光反射面的第二光出射面,第二光出射面和第二光反射面之間的、具有第三厚度的第三部分;置于第二光反射面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光反射件;將光線供應(yīng)給第一和第二光入射面的光源;對著第一光出射面的第一顯示板;對著第二光出射面的第二顯示板;以及,用以固定第一和第二顯示板的接納容器。
根據(jù)本發(fā)明,通過利用光導板將單光源產(chǎn)生的光線分到兩個不同方向上而在兩個不同的方向上顯示兩個不同的圖像??梢酝瑫r顯示不同的圖像。
此外,由布置在兩個光導板之間的反射板造成的光損失可以被最小化,從而提高光效率并執(zhí)行高質(zhì)量的顯示。
此外,本發(fā)明提供了例如減小兩個光導板的整體厚度的各種效果。
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將使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優(yōu)點和特征更加明了。附圖中,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背光組件的透視圖;圖2是沿著圖1中的II-II截取的剖視圖;圖3是沿著圖1中的III-III截取的剖視圖;圖4是剖視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一光導板和第二光導板的聯(lián)接結(jié)構(gòu);圖5是剖視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一光導板、第二光導板和光反射板;圖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圖5中“A”部分的放大視圖;圖7是圖5中“A”部分的放大視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一光導板和第二光導板的附連的改進;圖8是圖5中“A”部分的放大視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一光導板和第二光導板的附連的另一種改進;圖9是剖視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一光導板和第二光導板的附連的又一種改進;圖10是剖視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背光組件;圖1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分解透視圖;圖12是液晶顯示器已經(jīng)組裝完畢后,沿著圖11中的B-B截取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
實施例1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背光組件的透視圖。
參照圖1,背光組件100包括光源110、第一光導板120、第二光導板130和光反射板140。
或者,背光組件100還包括接納容器150,第一光導板120、第二光導板130、光反射板140和光源安置在該接納容器中。
光源110放射狀地產(chǎn)生第一光線。圖1中,光源110可以是例如發(fā)光二極管的點光源?;蛘?,光源110可以是例如冷陰極熒光燈(CCFL)的線光源。
圖2是沿著圖1中II-II截取的剖視圖。
參照圖2,第一光導板120具有三維的形狀,例如矩形平行六面體板。具體地,第一光導板120具有至少三個側(cè)面、一個頂面和一個底面,其中,頂面和底面與側(cè)面相連。此例中,第一光導板120具有四個側(cè)面。
此處,光源110將光線160至少供應(yīng)給四個側(cè)面中的一個。下文中,將來自光源110的第一光線160入射的側(cè)面稱為第一光入射面121。
光源110產(chǎn)生的第一光線160被折射,以改變其行進方向,同時,第一光線160穿過第一光入射面121。這是因為第一光導板120具有不同于空氣的折射率。下文中,將穿過第一光入射面121的光線稱為第二光線162。
第一光反射面123將第二光線162向第一光出射面反射,下文中將對其進行描述。
第一光反射面123由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23b組成。第一光反射面123具有第一寬度(W1)和第一長度(L1)。
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具有第一寬度(W1)和第二長度(L2),當從第一光入射面121向第一光入射面121的相對方向測量時,該長度小于第一長度(L1)。
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23b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相連,并具有第三長度(L3),其稍小于第二長度(L2)減去第一長度(L1)所得的差。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23b位于不同于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所在的平面并與該平面平行的平面內(nèi)。
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通過傾斜面123c和第二光反射面123b相連。該傾斜面123c,即連接部分(或階梯部分)的長度對應(yīng)于第一長度(L1)減去第二長度(L2)和第三長度(L3)所得的差。
傾斜面123c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相交的部分以及傾斜面123c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23b橡膠的部分可以具有光滑的曲線形狀。這是因為,傾斜面123c導致在第一光導板120內(nèi)產(chǎn)生了不連續(xù)的亮線。
第一光出射面125使得被第一光反射面123的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23b反射的第二光線162能夠穿過該出射面而輸出。從第一光出射面125輸出的光線行進的角度和第二光線162行進的角度不同,相應(yīng)地,將其稱為第三光線164。
第一光出射面125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23b平行。第一光出射面125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之間的部分具有第一厚度(T1),第一光出射面125和第二光反射面123b之間的部分具有第二厚度(T2),該厚度小于第一厚度(T1)。
圖3是沿著圖1中的III-III截取的剖視圖。
參照圖3和圖1,第二光導板130疊置在第一光導板120之上。第二光導板130的形狀和第一光導板120的形狀類似,并具有第二寬度(W2)和第四長度(L4)。該第二寬度(W2)大于第一寬度(W1),該第四長度(L4)大于第一長度(L1)。
第二光導板130由第二光入射面131、第二光反射面135和第二光出射面133組成。
第二光入射面131布置成使其不和第一光導板120的第一光入射面121不一致。換言之,第二光入射面131和第一光導板120的第一光入射面121對齊,從而接收第一光線160。光源110產(chǎn)生的第一光線160部分地入射到第二光入射面131上。下文中,將入射到第二光入射面131上的第一光線160稱作第四光線166。
和第二光入射面131相連的第二光反射面135對著第一光導板120的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23b。第二光反射面135反射第四光線166,從而將第四光線166引導向第二光出射面133。
圖4是剖視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一光導板和第二光導板的聯(lián)接結(jié)構(gòu)。
參照圖4,第二光反射面135直接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接觸。在第二光反射面135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23b之間存在間隙(G)。換言之,利用間隙(G)將第二光反射面135的一部分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23b分隔開。
參照圖3,第二光反射面135反射的第四光線166被引導向第二光出射面133。下文中,將第二光出射面133輸出的光線稱作第五光線168。第二光出射面133對著第二光反射面135。在第二光導板130的整個區(qū)域內(nèi),第二光出射面133和第二光反射面135具有均勻的厚度T3。第二光導板130的第三厚度(T3)小于第一光導板120的第一厚度(T1)。
圖5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一光導板、第二光導板和光反射板的剖視圖。
參照圖1至圖5,該光反射板140插置于第一光導板120和第二光導板130之間。光反射板140的厚度等于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23b和第二光反射面135之間的間隙。
此外,在光反射板140的各個邊緣中,對著第一光導板120的傾斜面123c的邊緣具有傾斜面141,該傾斜面被設(shè)計用來和傾斜面123c配合,從而和傾斜面123c緊密地接觸。
第一光導板120和第二光導板130通過附連件彼此附連,這樣可以防止第一光導板120相對第二光導板130發(fā)生錯位。
圖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圖5中“A”部分的放大視圖。
參照圖6,在第一光導板120的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和對著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的第二光導板130的第二光反射面135之間插置有雙層粘結(jié)帶160。該雙層粘結(jié)帶160包括透明的基膜161、涂覆在基膜161的兩側(cè)面上的粘結(jié)層162和163。
圖7是圖5中“A”部分的放大視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一光導板和第二光導板的附連的改進。
參照圖7,在第一光導板120的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和對著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的、第二光導板130的第二光反射面135之間插置薄有粘結(jié)層170。該薄粘結(jié)層170使得第一光導板120和第二光導板130彼此粘結(jié)在一起。
圖8是圖5中“A”部分的放大視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一光導板和第二光導板的附連的另一種改進。
參照圖8,在第二光導板130的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35上至少形成一個連接突起135a。在第一光導板120的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和形成在第二光導板130的第二光反射面135上的連接突起135a接觸的狀態(tài)下,對連接突起135a應(yīng)用超聲波或加熱。結(jié)果,該連接突起135a被熔化,熔化了的連接突起135a使得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35彼此粘結(jié)在一起。優(yōu)選地,對連接突起135a進行處理,從而在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和第二光反射面135之間形成最小的間隙。
圖9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一光導板和第二光導板的附連的另一種改進。
參照圖9,在第一光導板120和第二光導板130彼此疊置的狀態(tài)下,可利用透明卡子180等將第一光導板120的一些部分固定在第二光導板130上。具體地,卡子180的一部分將第一光導板120的第一光出射面125壓向第二光導板130,卡子180的剩余部分將第二光導板130的第二光出射面133壓向第一光導板120。
在背光組件100的組裝過程中,如圖1所示,具有如上聯(lián)接結(jié)構(gòu)的第一光導板120、光反射板140、第二光導板130和光源110被容納在接納容器150中。
接納容器150包圍第一光導板120的側(cè)壁和第二光導板130的側(cè)壁,并具有開口或打開的底面,這樣,暴露出第一光導板120的第一光出射面125和第二光導板130的第二光出射面133。
此外,光源110被安裝在接納容器150中,使得光源110對著第一光入射面121和第二光入射面131。
實施例2圖10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背光組件的剖視圖。
參照圖10,背光組件100包括光反射板140、第一光導板120、第二光導板130、光源110和接納容器150。
光反射板140可以是具有預(yù)定厚度的板。此外,通過在光反射板140的兩個表面上涂覆具有高反射率的材料制造光反射板140。
光反射板140具有兩個光反射面143和144。兩個光反射面中的一個是第一光反射面143,另一個是第二光反射面144。
將第一光導板120布置成對著第一光反射面143,將第二光導板130布置成對著第二光反射面144。
第一光反射板120包括第一光入射面121、具有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23b的第一光反射面123、對著第一光反射面123的第一光出射面125。附圖標記123c指代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23b之間的過渡區(qū)域。該過渡區(qū)域123c可以具有光滑曲線結(jié)構(gòu)或傾斜面結(jié)構(gòu)。
第一光反射面部分123a和第一光出射面125之間的第一厚度T1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23b和第二光出射面125之間的第二厚度T2不同。優(yōu)選地,第一厚度T1大于第二厚度T2。
光反射板140的第一光反射面143置于第一光導板120之上,并與第一光導板120的第二光反射面部分123b對齊,這樣,背光組件的整體厚度可被減小。
第二光導板130包括第二光入射面131、具有第三光反射面部分135a和第四光反射面部分135b的第二光反射面135、對著第二光反射面135的第二光出射面133。附圖標記135c指代第三光反射面部分135a和第四光反射面部分135b之間的過渡區(qū)域。過渡區(qū)域135c可以具有光滑的曲線結(jié)構(gòu)或傾斜面結(jié)構(gòu)。
第三光反射面部分135a和第二光出射面133之間的第三厚度T3不同于第四光反射面部分135b和第二光出射面133之間的第四厚度T4。優(yōu)選地,第三厚度T3大于第四厚度T4。
將光反射板140的第二光反射面144定位在第二光導板130之上,并和第四光反射面部分135b對齊,這樣,背光組件的整體厚度可被減小。
通過上述結(jié)構(gòu)布局,光反射板130被插置在第一光導板120和第二光導板130之間。
在背光組件100的組裝過程中,如圖10所示,具有上述聯(lián)接結(jié)構(gòu)的第一光導板120、光反射板140、第二光導板130和光源110被安裝在接納容器150中。
該接納容器150包圍第一光導板120的側(cè)壁和第二光導板130的側(cè)壁,并具有開口或打開的底面,這樣,可以暴露出第一光導板120的第一光出射面125和第二光導板130的第二光出射面133。
此外,將光源110安裝在接納容器150中,使得光源110對著第一光入射面121和第二光入射面131。
實施例3圖1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分解透視圖;圖12是液晶顯示器組裝完畢后,沿著圖11中的B-B截取的剖視圖。
參照圖11和圖12,液晶顯示器900包括光源800、背光組件100、光學片(200、300)、第一顯示板400、第二顯示板500和接納容器(600、700)。
光源800放射狀地產(chǎn)生光線。光源800可以是例如冷陰極熒光燈(CCFL)的線光源或者例如發(fā)光二極管的點光源。
背光組件100包括第一光導板120、第二光導板130、光反射板140。
由于背光組件100具有和上述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相同的結(jié)構(gòu),故不贅述。下文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在所有附圖中指代相同的背光組件100的元件。
將第一顯示單元400安裝成對著第一光導板120的第一光出射面125。第一顯示單元400具有基本等于第一光出射面125的表面面積的平面。
只要第一顯示單元400能夠利用液晶和穿過液晶分子的光線顯示圖像,任何用于第一顯示單元400的結(jié)構(gòu)都是可以的。
優(yōu)選地,第一顯示單元400包括第一濾色襯底410、第一TFT襯底430和置于第一濾色襯底410和第一TFT襯底430之間的第一液晶層420。
第二顯示單元500包括第二濾色襯底520、第二TFT襯底510和置于第二濾色襯底520和第二TFT襯底510之間的第二液晶層530。將第二顯示單元500安裝成對著第二光導板130的第二光出射面133。第二顯示單元500具有基本等于第二光出射面133的面積的表面。由于第二光出射面133的面積大于第一光出射面125的面積,第二顯示單元500的面積大于第一顯示單元400的面積。
光學片由第一光學片200和第二光學片300構(gòu)成。
第一光學片200被安裝在第一顯示單元400和第一光導板120之間,第二光學片300被安裝在第二顯示單元500和第二光導板130之間。
為了提高LCD裝置的光效率,第一和第二光學片(200、300)中的每一個都至少包括一個片。優(yōu)選地,,第一和第二光學片(200、300)中的每一個都包括散射片和棱鏡片。還可以為散射片和棱鏡片加上增亮膜。
第一顯示單元400、光學片(200、300)、背光組件100和第二顯示單元500被安裝在接納容器(600、700)中。
接納容器(600、700)由頂盤600和底???00組成。如所用的,“頂”和“底”指代圖11中的方向。
底模框700具有方形的結(jié)構(gòu),其尺寸被定制成用以接納第二光導板130的四個側(cè)壁。
底???00僅由側(cè)壁組成,并容納第二顯示單元500、光學片(200、300)、背光組件100和第一顯示單元400。底???00具有固定肋710,第二顯示單元500靠在該固定肋上而得到固定。此外,在底???00內(nèi),和第一光導板120的第一光入射面121和第二光導板130的第二光入射面131相鄰的側(cè)壁具有光源接納凹槽720,光源800放置在該凹槽內(nèi)。
頂盤600和底???00聯(lián)接在一起,從而將第一顯示單元400保持在底???00內(nèi)部。
頂盤600具有開口610,這樣,使用者可以觀察到經(jīng)過第一顯示單元400顯示的圖像。
下文將描述LCD裝置的組裝方法。
首先,將用以顯示圖像的第一顯示單元500放置在底???00中,使第一顯示單元500的第一面對著底???00的內(nèi)部底面,第一顯示單元500的第一面通過固定肋710固定到底???00上。然后,將第二光學片300安裝到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二面上,該第二面和第一面相對。
當將第二光學片300放置在底???00中后,將包括彼此聯(lián)接在一起的第一光導板120、光反射板140和第二光導板130的組件安裝在第二光學片300的上表面上。將第二光導板130的第二光出射面133聯(lián)接到底模框700上,這樣,第二光出射面133對著第二光學片300。
將第一光學片200緊密地安裝在第一光導板120上,然后,將第一顯示單元400安裝在第一光學片200上。
當?shù)诙@示單元500和第一顯示單元400被順序地放置在底???00中后,將頂盤600和第一顯示單元400聯(lián)接。該頂盤600和底???00相聯(lián)接,同時頂盤600對第一顯示單元400的邊緣施壓。
盡管上文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及其優(yōu)點,但是應(yīng)該明白,在不背離由權(quán)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可以對本發(fā)明做出各種改變、替換和變形。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背光組件,包括第一光導件,其包括(i)光線入射于其上的第一光入射面,(ii)和第一光入射面相連的第一光出射面,(iii)和第一光入射面相連的第一光反射面部分,第一光出射面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部分,和(iv)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相連的第二光反射面部分,第一光出射面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比第一厚度小的第二厚度的第二部分;和第一光導件疊置的第二光導件,其包括(i)對應(yīng)于第一光入射面的第二光入射面,光線入射到第二光入射面上,(ii)第二光反射面,該第二光反射面的一部分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緊密接觸,第二光反射面的剩余部分通過對應(yīng)于第一厚度和第二厚度差的間隙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隔離開,以對著該第二光反射面部分,和(iii)和第二光入射面相連并對著第二光反射面的第二光出射面,第二光出射面和第二光反射面之間的、具有第三厚度的第三部分;置于第二光反射面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之間、以覆蓋第二光反射面的光反射件;以及,將光線供應(yīng)給第一和第二光入射面的光源。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光源包括冷陰極熒光燈或發(fā)光二極管。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第一和第二光導件被安置在接納容器中,該接納容器具有開口,通過該開口,暴露出第一光導件的第一光出射面和第二光導件的第二光出射面。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第一光反射面部分和第二光反射面通過附連件連接在一起。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附連件是從包括雙層粘結(jié)帶、粘結(jié)劑和卡子的組中選取的。
6.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對著第一光反射面部分的第二光反射面具有至少一個突起,通過利用加熱或超聲波熔化該突起的方法將第一光反射面部分和第二光反射面附連在一起。
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第一光導件的第一厚度不小于第二光導件的第三厚度。
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第一光導件具有第一面積,第二光導件具有第二面積,該第二面積不小于第一面積。
9.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第一光反射面部分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邊界是傾斜面,光反射件的邊緣對應(yīng)于該傾斜面并具有反向傾斜面,這樣,所述邊緣和傾斜面緊密接觸。
10.一種背光組件,包括第一光導件,其包括(i)第一光入射面,(ii)第一光出射面,和(iii)包括第一光反射面部分和與第一光反射面部分相連的第二光反射面部分、第一光出射面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部分、第一光出射面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小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的第二部分的第一光反射面;和第一光導件疊置的第二光導件,其包括(i)第二光入射面,(ii)第二光出射面,和(iii)包括第三光反射面部分和與第三光反射面部分相連的第四光反射面部分、第二光出射面和第三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第三厚度的第三部分、第二光出射面和第四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小于第三厚度的第四厚度的第四部分的第二光反射面;光反射件,其具有布置在第二光反射面部分處的第一反射面和布置在第四光反射面部分處的第二反射面;以及,用以給第一和第二光入射面供應(yīng)光線的光源。
11.一種液晶顯示器,包括第一光導件,其包括(i)光線入射于其上的第一光入射面,(ii)和第一光入射面相連的第一光出射面,(iii)和第一光入射面相連的第一光反射面部分,第一光出射面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部分,和(iv)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相連的第二光反射面部分,第一光出射面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具有比第一厚度小的第二厚度的第二部分;和第一光導件疊置的第二光導件,其包括(i)對應(yīng)于第一光入射面的第二光入射面,光線入射到第二光入射面上,(ii)第二光反射面,該第二光反射面的一部分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緊密接觸,第二光反射面的剩余部分通過對應(yīng)于第一厚度和第二厚度差的間隙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隔離開,和(iii)和第二光入射面相連并對著第二光反射面的第二光出射面,第二光出射面和第二光反射面之間的、具有第三厚度的第三部分;置于第二光反射面和第二光反射面部分之間的光反射件;將光線供應(yīng)給第一和第二光入射面的光源;對著第一光出射面的第一顯示板;對著第二光出射面的第二顯示板;以及,用以固定第一和第二顯示板的接納容器。
12.如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第一顯示板具有面積和第一光出射面的第二面基本相等的第一面,第二顯示板具有面積和第二光出射面的第四面基本相等的第三面。
13.如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還包括第一光學件和第二光學件,該第一光學件設(shè)置在第一顯示板和第一光出射面之間,該第二光學件設(shè)置在第二顯示板和第二光出射面之間。
14.如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第二光導件還包括至少一個用以將第二光反射面和第一光反射面部分彼此附連的突起,該突起設(shè)置在第二光導件的第二光反射面的一部分處,該部分和第一光導件的第一光反射面部分接觸。
15.如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其中,所述接納容器包括接納容器和盤架,該接納容器用以接納第一和第二顯示板,該盤架安裝在接納容器中并固定第一顯示板。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背光組件和使用該背光組件的液晶顯示器。該背光組件包括第一光入射面、和第一光入射面相連并具有階梯部分的第一光反射面、和對著第一光反射面的第一光出射面。該背光組件還包括具有對應(yīng)于第一光入射面的第二光入射面的第二光導件、和第二光導件相連并對著第一光反射面的第二光反射面、和對著第二光反射面的第二光出射面。將光反射板插入第一和第二光導件之間的間隙內(nèi)。分別將第一和第二顯示板安裝在第一光導件和第二光導件上。所產(chǎn)生的光可以被更加有效地利用,并且LCD裝置的整體厚度被減小。
文檔編號F21Y101/02GK1485661SQ0314763
公開日2004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1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2年9月26日
發(fā)明者金奎錫, 李益洙, 吳晶錫 申請人:三星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