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成像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圖像壓縮、擴展,圖像存儲與訂合功能的數字式復印機等的成像裝置與成像方法。
傳統上用作成像裝置的數字式復印機具有這樣的功能把一批原件圖像組合成一張圖像進行印刷(成像)的所謂存儲編輯復印功能;以及在把掃描器讀入的輸入圖像壓縮而存儲于設有按頁為單位區(qū)分開的文件區(qū)的頁存儲器之后,將存儲于頁存儲器中的圖像數據放大印刷的電子分類復印功能。
此外還能設定訂合分類方式,利用所具有的訂合功能,對于通過電子分類復印功能印刷后送出的每一部分進行訂合(“裝訂”)。
但在設定這種訂合分類方式時,當存入于頁存儲器文件區(qū)中的數據起出此存儲器的容量,即發(fā)生所謂存儲器存滿時,則需中止輸入操作,把迄今輸入、壓縮和存儲的圖像數據完全清除而停止印刷(成像)。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這樣一種成像裝置與成像方法,它們可以在設定訂合分類方式時,當存入于頁存儲器文件區(qū)中的數據超過此存儲器的容量,即使存儲器發(fā)生存滿時,也能進行成像。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這樣一種成像裝置,此裝置包括讀出原件圖像信息的讀出裝置;存儲此讀出裝置讀出的圖像信息的存儲裝置;用來設定下述成像條件的設定裝置,這種成像條件包括,對根據存儲于此存儲裝置中的圖像信息而將圖像形成于成像媒體上時的每個部分進行訂合的方式;在上述設定裝置所設定的成像條件下,根據存儲于上述存儲裝置中的圖像信息來形成圖像的成像裝置;以及控制裝置,用來在上述設定裝置對所述每個部分設定有訂合方式的情形中,當上述存儲裝置中所存儲的由所述讀出裝置所讀出的圖像信息超過此存儲裝置的存儲容量時,解除對上述每個部分的訂合方式,而其它條件則與上述設定裝置中所設定的成像條件相同,由此根據存儲于所述存儲裝置中的圖像信息,于所述成像裝置中進行成像操作控制。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這樣一種成像裝置,此裝置包括讀出原件,提供與此原件相對應的圖像數據的掃描器;具有第一區(qū)與第二區(qū)的存儲器;將來自此掃描器的前述圖像數據存入到上述第一區(qū)中,壓縮此第一區(qū)中所存入的圖像數據,而將此壓縮數據分成一批圖像存入于上述存儲器的第二區(qū)中的壓縮裝置;用來設定下述成像條件的設定裝置,這種成像條件包括,對根據存儲于上述存儲裝置中的圖像數據而將圖像形成于復印紙上時的每個部分進行訂合的訂合方式;將存入于上述存儲器第二區(qū)中的所述壓縮數據擴展以提供擴展了的數據的擴展裝置;在上述設定裝置設定的成像條件下,根據上述擴展裝置所提供的擴展了的數據來進行成像的印刷裝置;以及控制裝置,用來在由上述設定裝置設定了所述訂合方式而存儲于所述存儲器第二區(qū)域中的壓縮圖像數據超過上述第二區(qū)的存儲容量時,解除前述訂合方式,其它條件則與上述設定裝置所設定的條件相同,根據上述擴展裝置所擴展的存儲于上述第二區(qū)中的壓縮數據,來對上述印刷裝置的成像操作進行控制。
圖1為本發(fā)明所適用的成像裝置的剖面圖。
圖2為示明此成像裝置系統結構的框圖。
圖3為示明基本控制部的結構的框圖。
圖4為示明掃描部結構的框圖。
圖5為示明印刷部結構的框圖。
圖6為示明成像裝置中電子分類功能的功能框圖。
圖7為示明存儲于頁存儲器中存儲區(qū)的結構圖。
圖8是在訂合分類方式下輸出時,原件輸入與印刷輸出的時間圖。
圖9是說明原件的讀出、存儲與印刷操作的流程圖。
圖10是說明原件的讀出、存儲與印刷操作的流程圖。
圖11是說明原件的讀出、存儲、印刷操作的流程圖。
圖12是說明原件的讀出、存儲、印刷操作的流程圖。
圖13A~13D是以訂合分類方式輸出時,原件輸出和印刷輸出的時間圖。
圖14A~14D是以訂合分類方式輸出時,原件輸出和印刷輸出的時間圖。
圖15A~15D是以訂合分類方式輸出時,原件輸出和印刷輸出的時間圖。
下面參照
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形式。
圖1概示了作為本發(fā)明成像裝置的電子復印機的總體結構,此裝置備有原件掃描部140與成像部160,上部中則安裝有原件自動供給裝置200。
原件自動供給裝置200構造成作為其框體的罩身21的后端緣,通過圖中未示明的鉸接件以可自由開閉的方式安裝到此裝置主體的后端緣上,并且在必要時可使原件自動供給裝置200的整體作角位移,將原件臺2的上面打開。在罩身21上面稍左的部分上設有能成批地保持多張原件的原件給紙臺22。在此供給裝置的一端設有供給組件23,用來將原件一張張地順次取出而供給原件臺2的一端(圖中的左端)。供給器件23裝配有用于取出原件的拾取輥27,將原件壓附到拾取輥27上的領紙板28,以及用作為探測原件在原件給紙臺22上設定狀態(tài)的原件探測器的空缺傳感器29。在拾取輥27的原件取出方向上還設有給紙輥32,以確保能一張張地供給原件。原件臺2的上面覆有伸張的原件輸送帶37。原件輸送帶37是由跨繞到一對皮帶輥40、40之上,外表面為白色的廣寬度的環(huán)帶組成,構造成可由帶驅動機構(未示明)作正反兩方向轉動。此外,在原件輸送帶37的內周里側設有用來將帶面壓附到原件臺2上的多個壓帶輥41,以及用來探測原件供給裝置開閉狀態(tài)的定位開關(圖中未示明)。這樣就將供給器件23所供給的原件從原件臺2的一端(左端)輸送到另一端(右端)。在此供給裝置的右側部分中設有排紙組件38,排紙組件38包括輸送輥44,將原件壓附到此輸送輥44上的壓緊輥45,以及排紙傳感器46,它用作為探測沿排紙方向運送的原件后端的探測器件。在原件排出通道的下游側設有排紙輥48。此外,在原件排出通道中還設有用來使原稿表面與里面反過來而導向原件臺2的門82,以便能從兩面復印原件。
原件掃描部140包括用作光源的曝光燈6,設有反射鏡5的第一滑架7,設有使光路彎折的反射鏡8a與8b的第二滑架9,透鏡10,接收反射光的光電變換部11,用來使以上各部件變換其位置的驅動系統(圖中未示明),以及將光電變換部11的輸出即圖像數據從模擬數據變換為數字數據的A/D變換部(圖中未示明)。上述第一與第二滑架7與9相互間由同步皮帶(圖中未示明)相連接,第二滑架9以相當于第一滑架7的1/2的速度依相同方向移動。由此能在至透鏡10的光程長成為一定的條件下進行掃描。透鏡10的焦距是固定的,用來改變倍率時可沿光軸方向移動。上述光電變換部11對來自原件的反射光作光電變換,例如是以CCD形式的線形圖像傳感器等構成其主體。此時,原件上的一個像素對于應CCD傳感器中的一個單元。上述光電變換部11的輸出則成為向A/D變換部的輸出。上述第一與第二滑架7與9以及反射鏡12a與12b的移動分別由步進馬達(圖中未示明)帶功。此第一與第二滑架7與9是根據跨繞于連接著前述步進馬達轉動軸上的傳動輪(未示明)和惰輪(未示明)之間同步皮帶(未示明)的運行而移動。上述秀鏡10通過為相應的步進馬達(未示明)帶動的螺旋軸的轉動而沿光同方向移動。
標號60指電光變換部(半導體激光器),與此電光變換部60相對應地設有準直透鏡62、多面反射鏡64、透鏡66、反射鏡68與70,以及透鏡72,將來自曝光裝置52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50上。
成像部160例如組合著激光器光學系統和能在轉印紙上成像的電子攝影方式。具體地說,此成像部160在其大致中央部分內設有由軸支承成可自由轉動的作為載像件的感光鼓50,而在此感光鼓50周圍依次設有曝光裝置52、顯影裝置54、轉印充電器55、剝離充電器56、清掃充電器57、除電充電器58與帶電充電器59。感光鼓50由帶電充電器59均勻充電,同時從原件掃描部140輸出激光,將原件的圖像成像于感光鼓50上,由此形成靜電潛像。
形成于感光鼓50上的靜電潛像通過顯影裝置54顯影,由轉印充電器55將此顯影的圖像轉印到從后述的作為供紙器件的供紙盒30,通過套準調節(jié)輥20送來的復印紙P上。由轉印充電器55轉印后的復印紙P通過AC電暈放電剝離充電器56的作用而剝離,經輸送帶輸送到定影器72上,經定影器72使顯影圖像溶觸定影的復印紙P通過排紙輥對73經分類器80而排出到排紙盤74上。在分類器80中,于進行訂合分類方式時,設有一對每一部分進行訂合的訂合器76。此外,為了能挪動排出的紙的堆積位置,可以由后述的紙盤驅動部使排紙盤朝前后左右移動。
在對上述復印紙P進行顯影圖像的轉印、剝離后的感光鼓50,它上面殘留的顯影劑通過清掃充電器57清掃,并由除電充電器58使感光鼓50上的電位保持到一定電平之下,然后即可進行下一個復印操作。
對于在復印紙P的兩面上進行印刷的兩面復印情形,當由定影器72使顯影的圖像作溶融定影的復印紙P經輸送通道75a輸送之后,便堆積于紙盤75b上。堆積在紙盤75b上的有一面已印刷完的復印紙P,通過輸送通道75c而輸送到前述的轉印充電器55上,將顯影圖像轉印到未經印刷的另一面上。另外,在紙盤75b的下部設有反光型的紙傳感器75d,用來探測紙盤75b之上有無堆疊起的復印紙。
由上述輸送通道75a、紙盤75b、輸送通道75c以及紙傳感器75d構成了作為自動的兩面翻轉機構的自動兩面裝置(ADD)75。
圖中的標號30是供紙盒,它用作為一種從前述裝置主體1的前側以可自由裝卸方式按上下多段形式安裝的供紙器件。供紙盒30由收納復印紙P的框狀箱31構成,箱31的取出端構成相對于復印紙取出方向傾斜。收納于供紙盒30的箱31內的復印機P由拾取輥81從最上層檢拾出。由拾取輥81取出而送到箱31取出端的復印紙P,通過設于箱31取出端內側上方的給紙輥84和分離輥(或分離墊)85組成的紙分離部,被逐張分離,而輸向成像部160。
下面對照圖2至圖5說明成像裝置的控制電路。圖2是概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數字式復印機控制系統等成像存儲裝置結構的框圖,圖3概示(CPU部)基本控制部,圖4概示掃描部,而圖5概示印刷部。
如圖2所示,所述數字式復印機控制系統是由基本部301與頁存儲部302的兩個框部組成。在基本部301中,于掃描器313和印刷機315之間連接有圖像處理部314,構成了數字式復印機。頁存儲部302接收并存儲來自基本部301的圖像數據,通過將這些存儲的圖像數據再次轉送到基本部301而實現存儲復印。
基本部301與頁存儲302通過交換控制數據的基本部系統接口316相連接,同時通過交換圖像數據的基本部圖像接口317相連接。
基本部301是由掃描部313、印刷機351、圖像處理器件314以及控制它們的基本控制部311構成。
如圖3所示,基本控制部311的主CPU100連接著ROM102、RAM104、圖像存儲器106、定時存儲器108、口令碼存儲器110、定時器112、內部接口122、外部接口124。內部接口122上連接著操作板114,操作板114上設置有LCD顯示器116、十鍵鍵盤118、作業(yè)口令方式按鈕120、復印鍵121等。外部接口124連接著分類器80和外圍設備138。分類器80中的排紙盤74由紙盤驅動部79驅動。
圖像信息的存儲與讀出由主CPU100進行。例如在儲存口令碼與圖像信息的情形,通過掃描器CPU160的控制,由掃描部讀入的圖像信息根據主CPU100的指令,存儲于圖像存儲器106中。主CPU的指令則根據操作部的輸入(鍵輸入)決定其方式。
下面參看圖4說明掃描部313的詳細結構。掃描部130的掃描器CPU160控制與它相連接的控制照明燈6的控制部164,控制掃描馬達166的馬達驅動器168,探測原稿規(guī)格的傳感器169,以及驅動控制各種傳感器、開關與螺線管類的驅動部。此外,掃描器CPU160還控制與它相連接的用于對來自光電元件11的圖像信息進行圖像處理的A/D變換電路174,析像度變換電路178,色調校正電路176,像質改進電路180以及雙值化電路182。
下面參照圖5詳述印刷機315。在印刷機315中,印刷機CPU190控制與它相連接的驅動主馬達192的主馬達驅動器194,探測紙規(guī)格的傳感器195,驅動控制各種傳感器、開關、螺線管類196的驅動部198,控制定影燈200的定影燈控制部202,帶電充電器204,轉印充電器206,剝離充電器208,控制PCC充電器210的高壓輸出控制部212,控制消電燈214的消電燈控制部216,給紙輥218,控制拾取輥220用的給紙馬達222的給紙控制部224,以及控制電光變換部(激光二極管)60與多角鏡用馬達228用激光驅動電路230的調制電路232。
下面參照圖2詳細說明頁存儲部302。連接到基本部301的系統總線318的總線線路310,經由變換部330從結構上變換為總線之路329。頁存儲器323對圖像數據作暫時存儲,地址控制部306產生頁存儲器323用的地址。圖像總線320是用來進行頁存儲部302內各器件之間數據傳送的總線線路,數據控制部307控制通過圖像總線320進行頁存儲器323和其它器件的數據傳送。
圖像數據I/F308在通過基本部圖像接口317同基本部301傳送圖像數據時,給圖像數據提供接口。折像度變換/雙值旋轉器件325則在將圖像數據發(fā)送到折像度不同的裝置時,或是將圖像數據變換為另一裝置的折像度,或是把從析像度不同的裝置接受到的圖像數據變換為基本部301的印刷機315的折像度,進行雙值圖像數據90°旋轉處理。
壓縮/擴展器件324,它與傳真發(fā)送和光盤存儲等類似,壓縮圖像數據,用于發(fā)送或是存儲裝置;或是把輸入的圖像數據壓縮,通過印刷機315,用來使取壓縮化形式的圖像數據作可視化的擴展。多值旋轉存儲器309連接到圖像數據I/F器件308上,在圖像數據輸出到印刷機315時,用于圖像數據旋轉90°或-90°輸出時。
圖6是示明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電子分類功能的功能框圖。在此功能框圖中,原件讀出控制部與放大/縮小部351例如對應于充電器313和圖像處理裝置315,圖像壓縮控制部352與圖像擴展控制部/展開位置控制部354對應于壓縮擴展部324,圖像印刷控制部355對應于印刷機315,文件管理控制部353對應于數據控制部307,等等。
原件讀出控制部與放大/縮小部351中的原件讀出控制部將來自掃描器313的圖像數據量化,寫入頁存儲器323中,當有原件設定到原件自動供給裝置200中時,就能從原件自動供給裝置供給原件而得以讀出原件。此外,設置于原件自動供給裝置200中的原件可自最后的一頁起讀出。對于指定的是兩面原件的情形,則可從最后一頁開始,按里面、表面的順序,一直讀入到最前一頁的表面。
原件讀出控制部與放大/縮小部351中的放大/縮小部,通過原件讀出控制部的子模,根據復印紙與原件規(guī)格的關系判定縮小率或是放大率(下面稱作為倍率),確定復印圖像的縱向與橫向的像素數目,以處理來自掃描器313的圖像數據,即進行放大或縮小。
在圖像壓縮控制部352與文件管理控制部353中,壓縮頁存儲器323上的圖像數據,以文件形式寫入管理區(qū)中。
圖7示明頁存儲器323的存儲區(qū)的結構,它區(qū)分為把掃描部313讀入的原件的圖像數據按原樣寫入的頁緩沖區(qū)M1,以及將其圖像數據壓縮后得到的數據寫入的按頁為單位劃分的文件區(qū)M2。
文件區(qū)M2各頁的起始地址存儲于地址控制部306中各文件區(qū)頁數據的起始地址存儲區(qū)M3中。此外,文件可以建立在RAM那樣的易失性存儲器之上或是建立在硬盤那樣的大容量的非易失性存儲器之上。
操作者為了去進行復印,例如可將原件設定于原件自動供給裝置200之中,按壓復印鍵121后,原件讀出控制部分放大/縮小部351便把原件供紙讀出了供給的原件的圖像數據予以放大或縮小。文件管理控制部353將此圖像數據寫入頁存儲器323中,圖像壓縮控制部352將寫入的圖像數據對每一頁進行壓縮,存儲于按頁為單位劃分的文件區(qū)M2中。這樣一直進行到設置于原件自動供給裝置200中的原件處理完了時。一旦把原件完全存儲到頁存儲器323中之后,便轉移到由圖像擴展控制部與展開位置控制部354的控制。
圖像擴展控制部與展開位置控制部354從文件區(qū)M2讀出壓縮的原件圖像,用于輸出(印刷),以復印紙的一個面(輸出頁)為單位將圖像擴展,再把擴展的圖像轉送到圖像印刷控制部355。這樣反復進行到讀出整個原件圖像。
如后所述,在讀出壓縮圖像數據時是對應于原件的頁數來確定其順序的,依照這一順序來印刷圖像,而印刷完的復印紙便疊置到自動雙面裝置75的紙盤75b上。
在自動雙面裝置75中,將里面已印刷完的復印紙堆疊于紙盤75b中,隨后從紙盤75b取出進行表面印刷,再將兩面印刷完的紙排送到排紙盤74上。在原件有多張的情形,首先將復印紙的里面的印刷和疊置進行完,然后從自動兩面裝置75中一面排出一面印刷復印紙的表面,并將兩面印刷完的復印紙排送到排紙盤74之上。
圖8示明在訂合分類方式下印刷時,原件輸入與印刷輸出的定時。這里是對設于原件自動供給裝置200中的4張原件進行輸入,按三部訂合分類方式印刷,將印刷完的紙相對于各部訂合,將此三部堆積于排紙盤74上。下面詳述其操作。
首先,主CPU100應用掃描器313讀入原件,將讀入的圖像通過圖像處理部314轉送到頁存儲部302中。轉送來的圖像對每一頁進行壓縮,存入頁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中。也就是說,從已供給的第四頁原稿開始,由掃描器313掃描(讀入),在將讀入的圖像數據暫存于頁存儲部302的頁存器323中的頁緩沖區(qū)M1之后,即由壓縮/擴展部324壓縮,存于文件化的頁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中。主CPU100控制上述操作對第三、第二以至第一頁返復進行,直至整個原件已處理完為止。
隨后,主CPU100使文件化的存于頁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中第四頁的壓縮數據,通過壓縮/擴展部324擴展。擴展的數據通過圖像處理部314轉送到印刷機315進行印刷。主CPU100在第一頁(開頭頁)印刷后給訂合器76發(fā)送出一訂合起的信號,由訂合器76裝訂好的第一部(4張)堆積于排紙盤74上。由于指定作三部的訂合分類,故上述操作對第二部和第三部反復進行,將一共有三部堆積于排紙盤74上。
本發(fā)明在設定有這種訂合分類方式時,即使在原件的讀入、存儲中,頁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在中途已達到滿容量(存儲器存滿)時,也不需中止一系列的印刷。
下面參照圖9~12的流程圖來說明上述結構中原件的讀出、存儲與印刷操作。
首先根據操作者對操作板的操作選定菜單后,主CPU100即將方式的選擇圖像顯示于顯示器116上,根據此方式選擇圖像設定裝訂時余出的邊部、原件/復印紙規(guī)格的選擇方式(ST1)。此外,系統設定值為原件/復印紙規(guī)格的選擇方式為“普通”,選擇原件規(guī)格為A4,選擇復印紙規(guī)格A4。
原件/復印紙規(guī)格選擇方式非普通的(ST2),而原件臺2上有原件時(ST3),由原件探測傳感器169探測原件規(guī)格(ST4)。當原件用紙規(guī)格的選擇方式為APS(自動選紙)時(ST5),探測出原件規(guī)格,選擇和原件規(guī)格相同的復印紙(ST6)。此時,要是沒有設定裝訂時的余邊,則倍率成為100%。當原件復印紙規(guī)格的選擇方式為AMS(自動放大選擇)時(步驟ST5為“否”時),則探測出原件規(guī)格,而復印紙規(guī)格使用步驟ST1設定的規(guī)格(ST7)。在步驟ST8中,根據選擇原件的規(guī)格和選擇復印紙的規(guī)格算出倍率,顯示于LCD顯示器上。
在此由主CPU100來確認所選擇的復印紙規(guī)格的復印紙是否在供紙盒30中(ST9),當不在時,經設定成不接受起動鍵(復印鍵)121的指令(ST10),而將補充紙指令顯示于LCD顯示器116(ST11)上。當所選擇的復印紙規(guī)格的復印紙存在于供紙盒30中時,設定成可接受起動鍵(復印鍵)121的指令(ST12)。
隨后主CPU100于LCD顯示器116上顯示出方式選擇圖像(裝訂時余出邊部等)(ST13),輸入各種鍵按壓時的信息(ST14)。在未按壓鍵時(ST15),主CPU100按以下所述判斷與按壓的鍵相對應的信息。
在步驟ST16中,當按壓的鍵是起動鍵(復印鍵)121時,流程便移到步驟ST27;不是時,便移到步驟ST17。在步驟ST17中,當按壓LCD顯示器116上所顯示的“B5”、“A3”等原稿規(guī)格選擇鍵時,將原件/復印紙規(guī)格選擇方式設定為普通的,要是APS或AMS的燈照亮時即行熄滅(ST18),將由步驟ST17所選擇的原件規(guī)格設定為選擇的原件規(guī)格,而返回ST2(ST19)。在多驟ST20,要是在LCD顯示器116上顯示有“B5”、“A3”等復印紙規(guī)格的選擇鍵時,則將原件/復印紙規(guī)格選擇方式設定為普通的,而要是APS或AMS燈照亮時即行熄滅(ST21),在步驟ST20,將所選擇的復印紙規(guī)格設定為復印紙規(guī)格,而返回到步驟ST2(ST22)。在步驟ST23中,要是在LCD顯示器116上有APS鍵,即將原件/復印紙規(guī)格選擇方式設定為APS,APS燈照亮,返回到步驟ST2(ST24)。在步驟ST25,要是在LCD顯示器116上有AMS鍵則原件/復印紙規(guī)格選擇方式設定為AMS,AMS燈照亮,回到步驟ST2(ST26)。
在步驟ST25,當沒有AMS鍵時,則判斷是否有訂合方式鍵(ST51),當存些有訂合鍵時,設定訂合方式,訂合方式燈照亮(ST52)。此外,在步驟ST53,判斷是否有兩面印刷鍵,當存在兩面印刷鍵時,設定兩面印刷,而兩面印刷燈照亮(ST54)。而當按壓訂合解除鍵或單面印刷鍵時,則上述的各燈熄滅。
在步驟ST27,主CPU100根據原件探測傳感器29的探測信號,檢查原件自動供給裝置200上有無原件,在有原件的情形,將原件自動供給裝置200上的原件供給一張,由原件規(guī)格探測傳感器169探測原件規(guī)格(ST28)。在步驟ST29,要是原件/復印紙規(guī)格的選擇方式為普通的時,則移到步驟ST39。
在步驟ST29,原件/復印紙選擇方式非普通的,要是在步驟ST30沒有APS,則將選擇原件規(guī)格設定為步驟ST28探測出的規(guī)格(ST31),算出倍率,于LCD顯示器116上顯示此倍率(ST32),流程移至步驟ST39。在步驟ST30,要是有APS,將選擇原件規(guī)格設定為探測出的規(guī)格(ST33),算出倍率,顯示于LCD顯示器116上(ST34)。于步驟ST35,要是在供紙盒30中有選擇復印紙規(guī)格的復印紙,便移至步驟39,要是盒30中沒有這種規(guī)格的復印紙,則于LCD116上顯示出補充紙的指令(ST36)。
此外,在步驟ST27中,主CPU100根據原件探測傳感器29的探測信號,檢查原件自動供給裝置200上有無原件。當沒有原件時,按步驟ST8算出的倍率讀出原件臺2上的原件,將讀出的原件圖像對每一頁進行壓縮,以之作為壓縮數據在頁存儲部302的頁存儲器323中存儲(ST37),按壓LCD顯示器116上的結束鍵,轉移到步驟ST42。
在步驟ST39中,主CPU根據算出的倍率讀出原件,將讀出的原件的圖像相對于每一頁壓縮,作為壓縮數據存儲于頁存儲部302的頁存儲器323中(ST39),閱讀原件自動供給裝置200上的原件至原件閱讀完時(ST40,41),當原件已閱讀完了時,便移向步驟ST42。
在步驟ST42中,主CPU確定所設定的復印紙規(guī)格上的圖像區(qū)(算出寫入開始位置),根據算出結果將頁存儲器323所存儲的壓縮圖像數據于頁存儲部302內展開,通過圖像處理部314由印刷機315進行印刷(ST43),當印刷出設定的部數后即行終止(ST44)。按以上所述進行了原件的讀出、存儲與印刷。
下面以訂合分類方式將10張原件印刷3部而在中途發(fā)生存儲器存滿為例,來說明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操作。
當操作人員按壓LCD顯示器116的選擇圖像上的訂合分類方式鈕時,主CPU100即在LCD116上顯示出所需部表(在此為3部)等的設定需求,而由操作人員設定所需的部數。
主CPU100由掃描器313掃描(讀入)原件,并在將圖像數據暫存于頁存儲部302中頁存儲器323的頁緩沖區(qū)M1后,經由壓縮/擴展部壓縮而形成文件,存儲于頁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中。
如圖13A所示,壓縮的數據存儲于第10、第9與第8頁以及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2中,在第7頁,當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發(fā)生了存儲器存滿的情形時,第7頁就不能存儲到頁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中。但是,第7頁作為壓縮前的圖像數據存儲于頁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1中。此時,主CPU便暫時停止從原件自動供給裝置200來供給原件和由掃描器313進行的掃描,同時中止對訂合器76輸出訂合起的信號。
隨后主CPU100如圖13B所示,將在頁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中已形成文件而存儲的第10頁的壓縮數據由壓縮/擴展部324擴展,作為分類輸出的第一部,通過圖像處理部314,由印刷機315進行印刷。將上述操作重復進行到第9頁、第8頁,印刷輸出第一部的三張(10、9、8頁),疊置于排紙盤74上。在此,由于設定的是三部,再如圖13c、13D所示,對第二部與第三部重復這樣的操作,共有三部疊置于排紙盤74上。此時,主CPU100驅動紙盤驅動部229,移動排紙盤74,使第一、第二與第三部在排紙盤74上排紙的疊置位置一一錯開,而易于識別各部。
此時,由于文件區(qū)M2中不存在壓縮數據,主CPU100便把存儲于頁存儲器323的頁緩沖區(qū)M1中第7頁的圖像數據經由壓縮/擴展部壓縮,形成文件而存儲于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中。主CPU100再行開始使原件自動輸送裝置200供應原件和使掃描器313掃描,繼續(xù)將從第6頁開始的原件存儲于頁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中。
圖14A示明了上述再壓縮文件化和這以后的再掃描與存儲過程。在此,當于第4頁在頁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中發(fā)生存儲器存滿時,第4頁便不能存儲于頁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中。但是,第4頁作為壓縮前的圖像數據存儲于頁存儲器323的頁緩沖區(qū)M1中。此時,主CPU100暫時中止從原件自動供給裝置200供給原件和中止掃描器313的掃描,同時中止向訂合器76輸出訂合起的信號。
隨后,如圖14B、14C與14D所示,主CPU100使存儲于頁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中第7頁、第6頁與第5頁的壓縮數據擴展、印刷,重復操作,就有第一部、第二部與第三部共三部疊置于排紙盤74上。此時,主CPU100同樣再驅動紙盤驅動部229,使排紙盤位移,使第一部、第二部與第三部在紙盤74上的排紙堆疊位置一一錯開,而易于識別各部。
在此,由于頁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中不存在壓縮數據,主CPU100便將存儲于頁存儲器323的頁緩沖區(qū)M1中第四頁的圖像數據壓縮,形成文件而存儲于頁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中。主CU100再行讓原件自動供給裝置200開始供給原件并使掃描器313開始掃描,繼續(xù)將從第三頁開始的原件存儲于頁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中。
圖15A示明了將第四頁再壓縮、形成文件以及此后的掃描與存儲過程。
將剩余的文件掃描、壓縮、形成文件而存儲于頁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之后,如圖15B、15C與15D所示,主CPU100將存儲于存儲器323的文件區(qū)M2中第四、三、二、一頁中的壓縮數據擴展、印刷,對第一、二、三部重復這種操作,使得在排紙盤74上共疊置有三部。因此,主CPU100同樣驅動紙盤驅動部229,使排紙盤74位移,讓第一、二、三部在排紙盤74上的排紙疊置位置一一錯開,而易于識別各部。主CPU100進而輸出訂合起的信號。
結果在排紙盤74上疊置著各有三張(10、9、8頁)的三個部分、各有三張(7、6、5頁)的三個部分以及各有四張(4、3、2、1頁)的三個部分,它們的位置分別錯開,而結束了設定有這種訂合分類方式的成像作業(yè),此外,這時已印刷完的復印紙如上所述不作訂合而疊置于排紙盤74上。
在訂合分類方式中,當用自動兩面裝置75進行兩面印刷,而已經印了一面的復印紙一旦疊置在自動兩面裝置75的紙盤75中時,則即令疊置發(fā)生滿載的情形,也可不中止印刷,不作訂合而進行印刷輸出。
根據以上所述的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可提供這樣的成像裝置,它當設定有分類,而且是設定有對每個部分進行訂合的訂合分類方式時,即使是在原件圖像數據輸入之中發(fā)生了頁存儲器中數據存滿時,也能對全部原件的圖像進行成像。
權利要求
1.一種成像裝置,它包括在由圖像信息將圖像形成于成像媒體上時,設定成像條件的設定裝置,此成像條件包括將每規(guī)定數目的成像媒體訂合的方式;讀出原件圖像信息的讀出裝置;存儲上述讀出裝置讀出的圖像信息的存儲裝置;在上述設定裝置設定的成像條件下,根據存儲于所述存儲裝置中的圖像信息來形成圖像的成像裝置;以及控制裝置,用來在上述設定裝置設定所述每規(guī)定數目訂合方式時,當上述存儲裝置中所存儲的由所述讀出裝置所讀出的圖像信息超過上述存儲裝置的存儲容量時,解除所述每規(guī)定數目的訂合方式,而根據儲存于上述存儲裝置的圖像信息,對所述成像器件中的成像作業(yè)進行控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成像裝置,特征在于前述控制裝置具有第二控制裝置,此第二控制裝置在存儲于所述存儲裝置中的圖像信息的成像作業(yè)結束時,對于相應于超過上述存儲裝置存儲容量部分的余剩原件,再行開始前述讀出裝置的讀出操作和上述存儲裝置的存儲操作,在除去由上述設定裝置所設定的所述每規(guī)定數目訂合方式的成像條件下,控制成像操作。
3.如權利要求1所述成像裝置,特征在于上述設定裝置包括有將前述成像媒體設定為兩面成像方式的裝置,而所述成像裝置還包括有輸送裝置,它用來將成像媒體輸送到前述成像器件中,對于已由前述設定裝置設定有兩面成像方式而有一面已成像的多張成像媒體一旦疊置于成像媒體保持部中時,使這些成像媒體反轉而供給上述成像器件,且在上述成像器件中,將兩面都印刷完的上述成像媒體輸送向排出部;同時,前述控制裝置具有第二控制裝置,它在由前述設定裝置所設定的成像條件之中,對上述每規(guī)定數目設定訂合方式并設定成像媒體的兩面成像方式,當疊置的成像媒體的頁數超過所述成像媒體保持部的保持容量時,即解除所述每規(guī)定數目的訂合方式,而其它的條件則與上述設定裝置所設定的成像條件相同,由此根據存儲于前述存儲裝置的圖像信息來控制在成像器件中所進行的成像作業(y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它還包括有使由前述成像器件形成有圖像的成像媒體排出的排紙盤,以及使此排紙盤沿前后左右移動的驅動裝置,特征在于所述設定裝置包括有在根據存儲于所述存儲裝置中的圖像信息來形成圖像時設定分類方式的裝置;而所述控制裝置則包括有第二控制裝置,它在由上述設定裝置設定的成像條件之中設定了分類方式時,控制前述驅動裝置,對分類輸出的每上述規(guī)定數目,位移上述排紙盤。
5.一種成像裝置,此裝置包括設定裝置,它設定有這樣的成像條件,此條件包括在據圖像信息于成像媒體上成像時,使成像媒體每規(guī)定數目訂合的方式,以及在成像媒體的兩面上均形成圖像的兩面成像方式;讀出裝置,用來讀出原件上的圖像信息;輸送裝置,它根據所述讀出裝置讀出的圖像信息且在所述設定裝置設定了兩面成像方式時,當一面已成像的多頁成像媒體一旦疊置于成像媒體保持部上時,便此種成像媒體反轉而提供給前述成像裝置,且在此成像裝置中將兩面都印刷完的上述成像媒體輸送向排出部,特征在于前述控制裝置具有第二控制裝置,它在由前述設定裝置所設定的成像條件之中,對上述每規(guī)定數目設定訂合方式并設定成像媒體的兩面成像方式,當疊置的成像媒體的頁數超過所述成像媒體保持部的保持容量時,即解除所述每規(guī)定數目的訂合方式,而其它的條件則與上述設定裝置所設的成像條件相同,由此來根據上述讀出的圖像信息控制在成像器件中所述行的成像作業(yè)。
6.一種成像裝置,此成像裝置包括設定裝置,它所設定的成像條件包含有對于由圖像數據將圖像形成于復印紙上時的每一部分復印紙進行訂合的訂合方式;掃描器,用來讀出原件而提供與此原件相對應的圖像數據;存儲器,它具有第一區(qū)與第二區(qū),在第一區(qū)中存入來自上述掃描器的圖像數據;壓縮裝置,它壓縮存入此第一區(qū)中的圖像數據,并把此壓縮的數據分成一批圖像存入上述存儲器的第二區(qū)中;擴展裝置,它使存入此存儲器第二區(qū)中的壓縮數據擴展而提供擴展的數據;印刷機,它在上述設定裝置設定的成像條件下,根據上述擴展裝置所提供的擴展數據來形成圖像;以及控制裝置,它在上述設定裝置所設定的訂合方式下,當存儲于所述存儲器第二區(qū)中的壓縮圖像數據超過此第二區(qū)的存儲容量時,解除所述訂合方式而使其它條件與由上述設定裝置所設定的成像條件相同,并使所述擴展裝置擴展存儲于所述第二區(qū)中的前述壓縮數據,根據此壓縮數據控制所述印刷機進行的成像。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裝置,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具有第二控制裝置,它在存儲于前述存儲器第二區(qū)中的壓縮數據擴展和成像操作結束時,使所述壓縮裝置壓縮存于前述存儲器第一區(qū)中的圖像數據,并將此圖像數據存入前述第二區(qū)內,隨后再開始與剩余的原件相對應的前述掃描器的讀出操作以及上述存儲器的存儲操作和前述壓縮裝置的壓縮操作,而在解除所述設定裝置所設定的訂合條件下來控制成像操作。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裝置,特征在于所述設定裝置包括有設定前述復印紙作兩面成像方式的裝置。所述成像裝置還包括有輸送裝置,用來將上述復印紙運算到所述印刷機中,并在前述設定裝置設定有兩面成像方式時,當已有一面形成有圖像的多張復印紙一旦疊置于復印紙保持部上時,使這些復印紙反轉而提供給所述印刷機,進而由此印刷機將兩面都已印刷完的前述復印紙輸送到排出部;同時前述控制裝置具有第二控制裝置,它在上述設定裝置設定的成像條件之中設定了前述的訂合方式和復印紙兩面成像的方式時,當層疊起的復印紙的張數超過前述復印紙保持部的疊置容量時,解除上述訂合方式,而使其它條件與由上述設定裝置所設定的成像條件相同,令上述第二區(qū)中所存儲的壓縮數據作所述的擴展,并利用此擴展的數據,控制所述印刷機據圖像信息在成像器件中的成像操作。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裝置,它還包括有將由所述印刷機成像3的復印紙排出的排紙盤以及便此排紙盤作前后左右移動的驅動裝置,特征在于前述設定裝置包括有在由存儲于所述存儲器中的圖像信息來成像時,設定分類方式的裝置;而前述控制裝置包括有第二控制裝置,它在所述設定裝置設定的成像條件之中設定有分類方式時,控制上述驅動裝置對于分類輸出的每個部分都使所述排紙盤位移。
10.一種成像裝置,此成像裝置包括設定裝置,它在據圖像信息于成像媒體上形成圖像時,使設定的成像條件包含有使形成了圖像的媒體按每規(guī)定數目訂合的方式;讀出原件圖像信息的讀出裝置;存儲上述讀出裝置讀出的圖像信息的存儲裝置;在上述設定裝置設定的成像條件下,根據存儲于所述存儲裝置中的圖像信息來形成圖像的成像器件;以及控制裝置,它用來在前述成像器件中控制成像操作,使得在盡管由所述設定裝置設定了對上述每一規(guī)定數目進行訂合的方式,而發(fā)生了所述成像器件不能連續(xù)地按規(guī)定數目的成像媒體來成像時,可以解除所述按規(guī)定數目訂合的方式直到能夠成像時。
11.一種成像方法,此方法包括下述步驟設定出這樣的成像條件,它包含有在據圖像信息于成像媒體上形成圖像時,對每一部分成像的媒體進行訂合的方式;讀出原件的圖像信息;將讀出的圖像信息存儲于存儲器中;以及在設定有對上述成像媒體的每一部分進行訂合的方式時,當上述存儲的圖像信息超過所述存儲器的存儲容量時,解除所設定的對上述每一部分進行訂合的方式,而其它條件還按所述設定裝置設定出的條件,利用存儲于所述存儲器中的圖像信息來于復印紙上成像。
全文摘要
基本控制部使由掃描器讀出的圖像信息通過圖像處理裝置存儲于頁存儲部的頁存儲器中。設定有訂合分類方式,當存儲于頁存儲器中的圖像信息超過存儲器的容量,發(fā)生存儲器存滿時,上述基本控制部即中止此訂合方式,按設定的分類方式,根據存儲于頁存儲器中的圖像數據進行成像。結果,即使在分類方式下發(fā)生存儲器存滿時,也能正常地成像。
文檔編號G03G15/00GK1166629SQ96113009
公開日1997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1996年9月2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高橋俊晴, 柴木雅子, 今野美紀 申請人:株式會社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