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對位裝置和具有其的顯示基板加工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706730閱讀:145來源:國知局
對位裝置和具有其的顯示基板加工設備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顯示器制造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對位裝置和具有所述對位裝置的顯示基板加工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顯示領域技術的發(fā)展、高ppi(像素目數)技術的普及,尤其是vr(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發(fā)展,對顯示器的ppi要求更加嚴格,這使得對顯示器制造設備的要求也更高。對于顯示器制造設備而言,其中最重要的參數之一就是對位精度,如果對位精度不夠,會導致彩膜基板與陣列基板不能一一對應、串色等等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旨在至少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對位裝置,該對位裝置能夠提高基板的對位精度、且能夠避免基板內部變形而漏光。

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具有所述對位裝置的顯示基板加工設備。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出一種對位裝置,所述對位裝置包括:第一基臺,所述第一基臺適于通過第一連接件承載第一基板;第二基臺,所述第二基臺適于通過第二連接件承載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臺和所述第二基臺可相對移動以對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進行對位;其中,所述第一基臺上設有多個第一定位柱,多個所述第一定位柱用于共同夾持所述第一基板的邊沿以固定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一基臺的相對位置。

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對位裝置,通過設置定位柱,在相關技術中的材料粘著力的基礎上增加物理作用力,從而增加基板調整的作用力,提高基板對位的精度,且可以降低對基板的內部應力,避免基板內部變形而漏光。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對位裝置還包括:驅動裝置,所述第一基臺的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構成對位面,所述第一定位柱在平行于所述對位面的平面內可移動,所述驅動裝置與多個所述第一定位柱傳動連接,用于分別驅動多個所述第一定位柱在平行于所述對位面的平面內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基臺的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設有容納槽,所述第一定位柱進一步在垂直于所述對位面的方向上可移動以伸出或收納于所述容納槽,所述驅動裝置進一步分別驅動多個所述第一定位柱在垂直于所述對位面的方向上移動。

更進一步地,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多個第一驅動器,多個所述第一驅動器分別與多個所述第一定位柱傳動連接,用于分別驅動多個所述第一定位柱在平行于所述對位面的平面內移動;第二驅動器,所述第二驅動器與多個所述第一定位柱傳動連接,用于驅動多個所述第一定位柱在垂直于所述對位面的方向上移動。

可選地,所述第一驅動器為電機且通過與所述第一定位柱螺紋配合的連桿與對應的所述第一定位柱傳動連接。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多個所述第一定位柱沿所述第一基板的邊沿的周向間隔設置,所述第一基板的每個邊沿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定位柱配合以進行定位,所述至少兩個第一定位柱分別鄰近所述第一基板的邊沿的兩端。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定位柱為橫截面積從由其鄰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至其遠離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的方向逐漸減小的圓臺形。

可選地,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最小外直徑為1mm-5mm,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最大外直徑為3mm-10mm。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基臺上設有多個第二定位柱,多個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共同夾持所述第二基板的邊沿以固定所述第二基板與所述第二基臺的相對位置。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出一種顯示基板加工設備,所述顯示基板加工設備包括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所述的對位裝置。

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顯示基板加工設備,通過利用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實施例的對位裝置,具有對位精度高、產品不易變形漏光等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附加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fā)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fā)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對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對位裝置的第一基臺的俯視圖。

圖3-圖5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對位裝置在對位過程中第一定位柱的移動過程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發(fā)明另一個實施例的對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對位裝置的第一驅動器與第一定位柱的配合示意圖。

附圖標記:

對位裝置1、

第一基臺10、第一基板11、第一連接件12、容納槽13、

第二基臺20、第二基板21、第二連接件22、

第一定位柱30、

第二定位柱40、

第一驅動器51、連桿5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對位裝置1,對位裝置1可以應用于液晶顯示器生產中的對位工序。

如圖1-圖7所示,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對位裝置1包括第一基臺10、第二基臺20和多個第一定位柱30。

第一基臺10適于通過第一連接件12承載第一基板11,第二基臺20適于通過第二連接件22承載第二基板21。其中,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可以為玻璃板,第一連接件12和第二連接件22可以為msc(粘附件),通過msc的材料粘著力連接基板和基臺。第一基臺10和第二基臺20可相對移動,以對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進行對位。

多個第一定位柱30設在第一基臺10上,多個第一定位柱30用于共同夾持第一基板11的邊沿,以固定第一基板11與第一基臺10的相對位置。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需要理解地是,附圖中示出了第一基臺10位于第二基臺20下方的示例,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第一基臺10也可以設置在第二基臺20的上方。

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對位裝置1,通過在第一基臺10上設置多個第一定位柱30,可以利用多個第一定位柱30夾持第一基板11的邊沿,由此第一基板11與第一基臺10的相對位置由兩個作用力保持,其中一個作用力為第一連接件12的材料粘著力,另一個作用力為多個第一定位柱30的物理作用力,由此可以提高第一基板11和第一基臺10的相對位置的穩(wěn)定性,增大對第一基板11的調整作用力,這樣第一基臺10移動而帶動第一基板11進行對位的過程中,能夠避免第一基板11因與第二基板21粘合而與第一基臺10發(fā)生相對位移,從而提高對位精度,增高顯示器的ppi。

此外,多個第一定位柱30的設置還可以降低第一連接件12對第一基板11造成的內部應力,防止第一基板11內部變形而漏光。

因此,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對位裝置1,能夠提高對位精度,防止基板變形漏光。

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根據本發(fā)明具體實施例的對位裝置1。

如圖1-圖7所示,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對位裝置1包括第一基臺10、第二基臺20、多個第一定位柱30和驅動裝置。

第一基臺10的朝向第一基板11的表面構成對位面,第一定位柱30在平行于所述對位面的平面內可移動。所述驅動裝置與多個第一定位柱30傳動連接,用于分別驅動多個第一定位柱30在平行于所述對位面的平面內移動。

參考圖3-圖5舉例,第一基臺10的上表面構成對位面,每個第一定位柱30在水平方向上可移動。

由此,一方面,在對位過程中,多個第一定位柱30可以先相互遠離,使多個第一定位柱30之間的空間大于第一基板11的尺寸(如圖3所示),當第一基板11放在第一連接件12上后,多個第一定位柱30再相互靠近以共同夾持第一基板11的邊沿(如圖4所示),這樣可以便于第一基板11的放置。

另一方面,多個第一定位柱30夾持第一基板11后,可以夾持第一基板1共同移動,從而對第一基板11的位置進一步微調,例如,根據錯位數據量計算第一基板11需要偏移的距離,通過多個第一定位柱30帶動第一基板11移動,進而進一步提高對位的精確度。

進一步地,第一基臺10的朝向第一基板11的表面上設有容納槽13,第一定位柱30進一步在垂直于所述對位面的方向上可移動以伸出或收納于容納槽13。所述驅動裝置進一步分別驅動多個第一定位柱30在垂直于所述對位面的方向上移動。

參考圖3-圖5舉例,第一基臺10的上表面設有容納槽13,每個第一定位柱30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動,第一定位柱30位于上部位置時至少一部分伸出容納槽13(如圖3和圖4所示),第一定位柱30位于下部位置時全部收納于容納槽13內(如圖5所示)。

由此,對位裝置1在進行對位時,多個第一定位柱30可以分別伸出多個容納槽13,用于對第一基板11進行定位,而在對位完成后,多個第一定位柱30可以分別收納于多個容納槽13內,以保證第一基臺10的平整。

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具體示例中,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多個第一驅動器51和第二驅動器(圖中未示出)。

多個第一驅動器51分別與多個第一定位柱30傳動連接,用于分別驅動多個第一定位柱30在平行于所述對位面的平面內移動。所述第二驅動器與多個第一定位柱30傳動連接,用于驅動多個第一定位柱30在垂直于所述對位面的方向上移動。

換言之,第一驅動器51用于驅動第一定位柱30水平移動,第二驅動器用于驅動第一定位柱30上下移動。其中,第一驅動器51為多個,每個第一驅動器51驅動一個第一定位柱30水平移動。第二驅動器為一個,一個第二驅動器同時驅動多個第一定位柱30上下移動。

這樣可以使每個第一定位柱30在水平向上可單獨移動,以便于第一基板11的放置和位置的微調,且可以采用一個第二驅動器同時驅動多個第一定位柱30上下同步移動,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能夠保證多個第一定位柱30在上下方向上運動的一致性。

可選地,如圖7所示,第一驅動器51為電機,第一驅動器51通過與第一定位柱30螺紋配合的連桿52與對應的第一定位柱30傳動連接。具體地,連桿52的一端與第一驅動器51的電機軸相連,連桿52的另一端與第一定位柱30螺紋配合,第一驅動器51運行時,電機軸旋轉并帶動連桿52旋轉,由于連桿52與第一定位柱30螺紋配合,連桿52將電機軸的旋轉運動轉化為第一定位柱30的線性運動,從而驅動第一定位柱30在平行于所述對位面的平面內(水平方向)移動。

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具體示例中,如圖2所示,為了保證多個第一定位柱30對第一基臺10夾持的穩(wěn)定性,保證第一基板11的平衡,避免第一基板11相對第一基臺10轉動,多個第一定位柱30沿第一基板11的邊沿的周向間隔設置,第一基臺10的每個邊沿與至少兩個第一定位柱30配合以進行定位,所述至少兩個第一定位柱30分別鄰近第一基臺10的邊沿的兩端。

舉例而言,如圖2所示,第一定位柱30為8個,第一基板11為長方形板,第一基板11的每個邊沿配合有兩個第一定位柱30,且這兩個第一定位柱30分別鄰近該邊沿的兩端設置。

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第一定位柱30為橫截面積從由其鄰近第一基板11的一端(下端)至其遠離第一基板11的一端(上端)的方向逐漸減小的圓臺形。這樣可以在不影響多個第一定位柱30對第一基板11的夾持效果的情況下,便于第一基板11放入多個第一定位柱30之間,尤其在第一定位柱30不可水平移動的實施例中,效果更為明顯。

可選地,第一定位柱30的最小外直徑為1mm-5mm,優(yōu)選為2mm。第一定位柱30的最大外直徑為3mm-10mm,優(yōu)選為5mm。容納槽13為圓柱形槽,且直徑為10mm-20mm,優(yōu)選為12mm。由此,不僅可以便于第一基板11的放置以及第一定位柱30對第一基板11的夾持,而且方便第一定位柱30在容納槽13內的上下移動和水平移動,并利用容納槽13對第一定位柱30的移動行程進行限位。

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第二基臺20上設有多個第二定位柱40,多個第二定位柱40用于共同夾持第二基板21的邊沿,以固定第二基板21與第二基臺20的相對位置。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對位的精度,且可以避免第二基板21變形漏光。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地是,第二定位柱40與第二基板21的配合方式(固定或移動)、第二定位柱40的形狀和尺寸、第二定位柱40的驅動方式以及第二定位柱40的布置均可以參考第一定位柱30,換言之,第一基臺10和第一定位柱30與第二基臺20和第二定位柱40可以結構對稱的設置,因此,這里不再贅述。

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對位裝置1的其他構成以及操作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都是已知的,這里不再詳細描述。

下面描述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顯示基板加工設備,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顯示基板加工設備包括根據本發(fā)明上述實施例的對位裝置1。

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顯示基板加工設備,通過利用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實施例的對位裝置,具有對位精度高、產品不易變形漏光等優(yōu)點。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