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眼鏡部件,特別涉及一種可調節(jié)角度的帶彈性裝置的鼻托。
背景技術:
鼻托是眼鏡架在鼻梁上起支撐作用的部件,并與眼部皮膚直接接觸,目前鼻托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固定型,此種結構鼻托屬于塑料制品,其與眼鏡框一起塑模成型 ;一類為活動型,此種結構鼻托與眼鏡架為活動連接。
由于亞洲人的鼻梁較低,而且亞洲人眼睛比較凸出,不像西方人那樣凹陷的 ;而佩戴眼鏡時,鏡片需要離眼睛有一段距離,因此對于亞洲人來說,鼻托是佩戴眼鏡時不可缺少的部分。
傳統(tǒng)的鼻托的角度都是固定的,每個人的臉型不一樣,所以在眼鏡在佩戴時,固定的角度會使有的人在佩戴時鼻托與鼻梁不能服帖,對于鼻梁較淺的人來說,有可能眼鏡在佩戴時會出現下滑的現象。
而且鼻托與鼻梁貼合抵觸,長時間下來,會使鼻梁出現壓痕、紅腫等情況,這會給人們在生活中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眼鏡在佩戴時鼻托可自由調節(jié)其角度且鼻托在貼合鼻梁過程中不會使鼻梁出現壓痕或紅腫等情況的可調節(jié)角度的帶彈性裝置的鼻托。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調節(jié)角度的帶彈性裝置的鼻托,包括鼻架及連接鼻架的鼻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墊上設有彈性裝置,鼻架與鼻墊之間設有可調節(jié)鼻墊角度的調節(jié)裝置。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彈性裝置包括有彈性罩及空腔,所述的彈性罩設于鼻墊貼合鼻梁的一面上,彈性罩與鼻墊固定連接并與鼻墊形成空腔,所述的彈性罩上設有與空腔導通的通氣孔。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調節(jié)裝置包括有上連接塊、調節(jié)塊及與下連接塊,所述的上連接塊與鼻架連接且上連接塊可沿鼻架旋轉。上連接塊連接鼻架一端的另一端與調節(jié)塊連接,所述的下連接塊的兩端分別與調節(jié)塊及鼻墊連接。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鼻架連接上連接塊的一端上設有卡槽及轉動槽,上連接塊上設有與轉動槽適配的轉動軸,轉動軸上設有與卡槽適配的卡塊,所述的卡塊及轉動軸分別置于卡槽及轉動槽內,所述的轉動軸可在轉動槽內旋轉,所述的卡槽與卡塊之間設有限位件。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限位件包括有設于卡槽上的限位卡槽及設于卡塊上與限位卡槽適配的限位卡塊。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調節(jié)塊包括有與上連接塊連接的第一調節(jié)塊及與下連接塊連接的第二調節(jié)塊,所述的第一調節(jié)塊與第二調節(jié)塊可拆卸連接且第二調節(jié)塊可沿第一調節(jié)塊旋轉,所述的第一調節(jié)塊與第二調節(jié)塊連接的一端上設有第一卡槽及第一轉動槽,所述的第二調節(jié)塊上設有與第一轉動槽適配的第一轉動軸,第一轉動軸上設有與第一卡槽適配的第一卡塊,所述的第一卡塊及第一轉動軸分別置于第一卡槽及第一轉動槽內且第一轉動軸可沿第一轉動槽旋轉,第一卡槽與第一卡塊之間設有第一限位件。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第一限位件包括有設于第一卡槽內的第一限位卡槽及設于第一卡塊上與第一限位槽適配的第一限位卡塊。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限位卡塊及第一限位卡塊分別為彈性塊。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轉動軸及第一轉動軸的表面設有多個鋸齒狀凸塊,轉動槽及第一轉動槽內設有與凸塊適配的凹槽。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鼻墊貼合鼻梁的一端上設了彈性裝置,這種彈性裝置包括了彈性罩及空腔,而這種彈性罩為軟的橡膠體,鼻托佩戴時,由于鼻墊上的彈性罩直接貼合在鼻梁上,這時因彈性罩與鼻墊之間有空腔,而彈性罩又是軟的材質,所以彈性罩就會朝著鼻墊的方向用力,而不會緊緊貼合在鼻梁上,緩解了鼻梁上的壓力,而彈性墊上還設了通氣孔,所以彈性罩在向鼻墊著力時,就不會出現彈性罩鼓起的情況,氣體會從通氣孔排出,從而使彈性罩一直處于軟體的狀態(tài),這樣鼻梁就不會出現壓痕或者紅腫的情況,這里還設置了調節(jié)裝置,這里的調節(jié)裝置包括有上連接塊、調節(jié)塊及下連接塊,而上連接塊可沿鼻架旋轉,這就達到了調節(jié)的目的,而調節(jié)塊又分第一調節(jié)塊及第二調節(jié)塊,第二調節(jié)塊可沿第一調節(jié)塊旋轉,當上連接塊配合鼻架旋轉之后如果調節(jié)不到位,還可以通過第二調節(jié)塊配合第一調節(jié)塊調節(jié),達到雙重調節(jié)的目的,這樣就會根據自已的需求調節(jié)到自已想要的位置,而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限位卡塊、第一限位卡塊都為彈性塊,這樣設置是為了方便卡塊、第一卡塊從卡槽、第一卡槽中安裝及拆卸,只需輕輕用力,就能很輕松的安裝及拆卸下來,而轉動軸及第一轉動軸上所設的鋸齒狀的凸塊則是可以起限位的作用,當上連接塊或第二調節(jié)塊調節(jié)到自已想要的位置時,凸塊置于凹槽中,不會自行滑動,綜合起來,這種結構的鼻托,因鼻墊上具有彈性裝置,鼻墊與鼻架之間設置了調節(jié)裝置,所以不會產生鼻梁出現壓痕、紅腫的現象,也可根據自已的需求來調整鼻托貼合鼻梁的角度,解決了背景技術所提出的難題。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面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的一種可調節(jié)角度的帶彈性裝置的鼻托,包括鼻架1及連接鼻架1的鼻墊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墊2上設有彈性裝置3,鼻架1與鼻墊2之間設有可調節(jié)鼻墊角度的調節(jié)裝置4,所述的彈性裝置3包括有彈性罩31及空腔32,所述的彈性罩31設于鼻墊2貼合鼻梁的一面上,彈性罩31與鼻墊2固定連接并與鼻墊2形成空腔32,所述的彈性罩31上設有與空腔32導通的通氣孔33,所述的調節(jié)裝置4包括有上連接塊41、調節(jié)塊42及與下連接塊43,所述的上連接塊41與鼻架1連接且上連接塊41可沿鼻架1旋轉。上連接塊41連接鼻架1一端的另一端與調節(jié)塊42連接,所述的下連接塊43的兩端分別與調節(jié)塊42及鼻墊2連接,所述的鼻架1連接上連接塊41的一端上設有卡槽5及轉動槽6,上連接塊41上設有與轉動槽6適配的轉動軸61,轉動軸61上設有與卡槽5適配的卡塊51,所述的卡塊51及轉動軸61分別置于卡槽5及轉動槽6內,所述的轉動軸61可在轉動槽6內旋轉,所述的卡槽5與卡塊51之間設有限位件7,所述的限位件7包括有設于卡槽5上的限位卡槽71及設于卡塊51上與限位卡槽71適配的限位卡塊72,所述的調節(jié)塊42包括有與上連接塊41連接的第一調節(jié)塊421及與下連接塊43連接的第二調節(jié)塊422,所述的第一調節(jié)塊421與第二調節(jié)塊422可拆卸連接且第二調節(jié)塊422可沿第一調節(jié)塊421旋轉,所述的第一調節(jié)塊421與第二調節(jié)塊422連接的一端上設有第一卡槽8及第一轉動槽9,所述的第二調節(jié)塊422上設有與第一轉動槽9適配的第一轉動軸91,第一轉動軸91上設有與第一卡槽8適配的第一卡塊81,所述的第一卡塊81及第一轉動軸91分別置于第一卡槽8及第一轉動槽9內且第一轉動軸91可沿第一轉動槽9旋轉,第一卡槽8與第一卡塊81之間設有第一限位件10,所述的第一限位件10包括有設于第一卡槽8內的第一限位卡槽101及設于第一卡塊81上與第一限位槽101適配的第一限位卡塊102,所述的限位卡塊72及第一限位卡塊102分別為彈性塊,所述的轉動軸61及第一轉動軸91的表面設有多個鋸齒狀凸塊92,轉動槽6及第一轉動槽9內設有與凸塊92適配的凹槽93。
在上述方案中,鼻墊2貼合鼻梁的一端上設了彈性裝置3,這種彈性裝置3包括了彈性罩31及空腔32,而這種彈性罩31為軟的橡膠體,鼻托佩戴時,由于鼻墊2上的彈性罩31直接貼合在鼻梁上,這時因彈性罩31與鼻墊2之間有空腔32,而彈性罩31又是軟的材質,所以彈性罩31就會朝著鼻墊2的方向用力,而不會緊緊貼合在鼻梁上,緩解了鼻梁上的壓力,而彈性罩31一還設了通氣孔33,所以彈性罩31在向鼻2墊著力時,就不會出現彈性罩31鼓起的情況,氣體會從通氣孔33排出,從而使彈性罩31一直處于軟體的狀態(tài),這樣鼻梁就不會出現壓痕或者紅腫的情況,這里還設置了調節(jié)裝置4,這里的調節(jié)裝置4包括有上連接塊41、調節(jié)塊42及下連接塊43,而上連接塊41可沿鼻架1旋轉,這就達到了調節(jié)的目的,而調節(jié)塊42又分第一調節(jié)塊421及第二調節(jié)塊422,第二調節(jié)塊422可沿第一調節(jié)塊421旋轉,當上連接塊41配合鼻架1旋轉之后如果調節(jié)不到位,還可以通過第二調節(jié)塊422配合第一調節(jié)塊421調節(jié),達到雙重調節(jié)的目的,這樣就會根據自已的需求調節(jié)到自已想要的位置,而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限位卡塊72、第一限位卡塊102都為彈性塊,這樣設置是為了方便卡塊51、第一卡塊81從卡槽5、第一卡槽8中安裝及拆卸,只需輕輕用力,就能很輕松的安裝及拆卸下來,而轉動軸61及第一轉動軸91上所設的鋸齒狀的凸塊92則是可以起限位的作用,當上連接塊41或第二調節(jié)塊422調節(jié)到自已想要的位置時,凸塊92置于凹槽93中,不會自行滑動,綜合起來,這種結構的鼻托,因鼻墊2上具有彈性裝置3,鼻墊2與鼻架1之間設置了調節(jié)裝置4,所以不會產生鼻梁出現壓痕、紅腫的現象,也可根據自已的需求來調整鼻托貼合鼻梁的角度,解決了背景技術所提出的難題。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彈性裝置及調節(jié)裝置可以有多種技術方案,在本領域技術人員中,如果是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所得出的技術方案,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