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電致變色內后視鏡,具體涉及一種汽車電致變色內后視鏡第二面導電膜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普通汽車后視鏡只是充當了鏡面反射的功能,沒有防眩光的功能。在夜間行駛時,后續(xù)車輛的大燈反射過強,會造成駕駛者的短暫眩暈,致車禍事故頻發(fā)。行車安全的訴求,催生了主打行車記錄、倒車雷達、以及車聯網智能概念的半反半透智能后視鏡的出現。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由各種介質膜生產的半反半透銀鏡、藍鏡即用于半反半透智能后視鏡產品。半反半透后視鏡在后視鏡最主要的功能—后視方面僅僅是降低了后視鏡反射率,仍然無法動態(tài)調光,仍存一定安全隱患。因安全性能要求,進而催生了自動防眩技術的出現以及調光后視鏡產品的誕生。調光后視鏡最顯著特點體現在“調光”功能,即通過后視鏡電子感應系統,根據環(huán)境光強弱自動調節(jié)后視鏡的反射率,實現動態(tài)調光,減少眩光影響,增加駕駛的安全性。
調光技術很多種,但目前能夠滿足車載產品性能、壽命、環(huán)測要求,且響應速度快、安全性能比較高、并已經批量量產的僅有電致變色技術。至今為止,如奧迪、賓利、保時捷、勞斯萊斯、福特、現代、起亞、雷克薩斯、三菱、歐寶和豐田等品牌的不同款式車型都已經采用電致變色智能調光后視鏡。據權威咨詢機構IHS預測,電致變色內后視鏡將成為中高檔汽車的標配。
電致變色內后視鏡基本結構多選用兩片1.6mm或更厚導電鈉鈣玻璃制成類似液晶盒的玻璃盒,中間灌入導電和變色溶液或凝膠,然后再封口制成的盒裝結構。其中導電玻璃中前片、后片玻璃的四個面從前到后依次成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
第二面導電材料多選用ITO膜層。目前LCD和TP用ITO導電玻璃多為SiO2+ITO結構;且ITO電阻隨著ITO膜層厚度的增加而降低?;趯憫俣取⒑笠曠R鏡片顏色的要求,第二面導電材料多選用電阻低、透過率高的ITO膜層。目前第二面導電材料多選擇普通低阻ITO膜層做為導電膜。因ITO玻璃隨ITO電阻的降低而呈現不同的干涉反射色,透過率也隨膜層呈周期性變化。目前應用于電致變色內后視鏡的有些阻值的ITO玻璃存在顏色偏重、透過率偏低現象。
隨著ITO膜層增厚,ITO層的干涉色呈現周期性變化,厚膜低阻ITO往往呈現較重的反射色。同時第二面導電材料透過率較高,變色材料的顏色對成品的顏色也有一定的影響,從而在做成電致變色內后視鏡鏡片后,鏡片也有一定的反射色。難以實現明亮的鏡面反射色,難以滿足客戶的要求。
所以根據不同的結構、電致變色溶液或凝膠顏色,往往需要對第二面ITO膜層在顏色、透過率做一定的調整,以更好地滿足電致變色內后視鏡顏色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通過膜層材料選擇、膜層設計、膜厚調整,可以調整電致變色內后視鏡第二面導電膜透過率、顏色,以滿足后視鏡顯示模組點亮或關閉時,后視鏡都可以達到明亮的鏡面反射色。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汽車電致變色內后視鏡第二面導電膜,該導電膜層是由高折射率材料作為打底層,ITO膜層作為第二面導電材料組成的;或者,該導電膜層是由雙層高折射率材料作為打底層,ITO膜層作為第二面導電材料組成的;或者,該導電膜層是由三層高折射率材料作為打底層,ITO膜層作為第二面導電材料組成的。
所述的高折射率材料為SiN或SiC與Eu2O3或WO3的組合。
導電膜層是由高折射率材料作為打底層,ITO膜層作為第二面導電材料組成時,高折射率材料厚度為0~3000?;導電膜層是由雙層高折射率材料作為打底層,ITO膜層作為第二面導電材料組成時,高折射率材料厚度均為0~2000?;導電膜層是由三層高折射率材料作為打底層,ITO膜層作為第二面導電材料組成時,高折射率材料厚度均為0~1800?。
導電膜層是由高折射率材料作為打底層,ITO膜層作為第二面導電材料組成時,高折射率材料厚度為2100?;導電膜層是由雙層高折射率材料作為打底層,ITO膜層作為第二面導電材料組成時,高折射率材料厚度均為1100?;導電膜層是由三層高折射率材料作為打底層,ITO膜層作為第二面導電材料組成時,高折射率材料厚度均為550?。
所述的汽車電致變色內后視鏡第二面導電膜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提供玻璃,清洗后干燥;
在清洗后的所述玻璃表面依次磁控濺射沉積第一高折射率層、或第一和第二高折射率層、或第一、第二和第三高折射率層、和ITO層,得到所述ITO導電玻璃,其中,所述第一、二、三高折射率層的材料為SiN或SiC與Eu2O3或WO3的組合,導電膜層是由高折射率材料作為打底層,ITO膜層作為第二面導電材料組成時,高折射率材料厚度為0~3000?;導電膜層是由雙層高折射率材料作為打底層,ITO膜層作為第二面導電材料組成時,高折射率材料厚度均為0~2000?;導電膜層是由三層高折射率材料作為打底層,ITO膜層作為第二面導電材料組成時,高折射率材料厚度均為0~1800?。所述ITO層的厚度為800?~2000?。
這種ITO導電玻璃,包括第一高折射率層、或第一和第二高折射率層、或第一、第二和第三高折射率層,多層高折射率結合的合適厚度的膜層結構,使得ITO導電玻璃自身具有半反半透的性能,在用作智能便攜設備的觸控功能片或車載后視鏡時,不需要額外粘貼半反半透光學膜,相對于傳統的觸控功能片,避免了PET膜層的光吸收,在使用時視覺效果較好,同時在耐久性、耐摩擦性等方面更具有優(yōu)勢。
具體的,這種ITO導電玻璃應用到手機、平板電腦、車載后視鏡或其它方面上。用在手機、平板電腦上時手機、平板電腦待機時可以作為鏡子用,而點亮時背光源也無需太亮就可以對手機、平板電腦進行操作;用作車載后視鏡則即可以部分反射、部分投射后面車輛的遠光燈照射過來的強光,避免過強的反射光反射進入司機的眼睛而影響駕駛,同時也可以顯示方向、時間、天氣的信息。
本發(fā)明中多層高折射率層與膜厚保證了硅片表面的鈍化效率,同時兩層的高折射率膜層具有抗PID效果,其設計膜層有很好的增透作用,增加了硅片表面的受光率。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將浮法玻璃洗凈后干燥。
以硅烷和甲烷為反應氣體,采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在浮法玻璃表面上沉積含SiC納米粒子層1100?、Eu2O3納米粒子層1000?、ITO層1000?;具體制備工藝參數為:
射頻功率密度:700W/cm2,射頻頻率:12.55 MHz,沉積溫度:280℃,沉積壓強:120 Pa,氫氣稀釋12%(體積百分比)的硅烷流量:40 sccm,甲烷(純度:99.9995%)流量:50 sccm。
得到所需反射率為45%的半反半透ITO導電玻璃。
實施例2
將浮法玻璃洗凈后干燥。
以硅烷和甲烷為反應氣體,采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在浮法玻璃表面上沉積含SiC納米粒子層500?、Eu2O3納米粒子層600?;SiC納米粒子層300?、WO3納米粒子層800?;ITO層1200?;具體制備工藝參數為:
射射頻功率密度:400 W/cm2,射頻頻率:13.56 MHz,沉積溫度:300℃,沉積壓強:70 Pa,氫氣稀釋10%(體積百分比)的硅烷流量:30 sccm,甲烷(純度:99.9995%)流量:40 sccm。得到所需反射率為52.8%的半反半透ITO導電玻璃。
實施例3
將浮法玻璃洗凈后干燥。
以硅烷和甲烷為反應氣體,采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在浮法玻璃表面上沉積含SiC納米粒子層200?、Eu2O3納米粒子層350?;SiC納米粒子層300?、WO3納米粒子層250?;SiC納米粒子層400?、Eu2O3納米粒子層150?;ITO層1600?;具體制備工藝參數為:
射頻功率密度:520 W/cm2,射頻頻率:13.56 MHz,沉積溫度:280℃,沉積壓強:80 Pa,氫氣稀釋10%(體積百分比)的硅烷流量:50 sccm,甲烷(純度:99.9995%)流量:60 sccm。
得到所需反射率為55.1%的半反半透ITO導電玻璃。
實施例4
將浮法玻璃洗凈后干燥。
以SiH4和N2為反應氣體,采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在浮法玻璃表面上沉積含SiN納米粒子層450?、Eu2O3納米粒子層200?;SiN納米粒子層420?、WO3納米粒子層300?;SiN納米粒子層180?、Eu2O3納米粒子層500?;ITO層1500?;具體制備工藝參數為:
射頻功率密度:520 W/cm2,射頻頻率:13.56 MHz,沉積溫度:280℃,沉積壓強:80 Pa,氫氣稀釋10%(體積百分比)的硅烷流量:50 sccm,甲烷(純度:99.9995%)流量:60 sccm。
得到所需反射率為44%的半反半透ITO導電玻璃。
實施例5
將浮法玻璃洗凈后干燥。
以SiH4和N2為反應氣體,采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在浮法玻璃表面上沉積含SiN納米粒子層800?、Eu2O3納米粒子層530?;SiN納米粒子層630?、Eu2O3納米粒子層360?;ITO層1350?;具體制備工藝參數為:
射頻功率密度:520 W/cm2,射頻頻率:13.56 MHz,沉積溫度:280℃,沉積壓強:80 Pa,氫氣稀釋10%(體積百分比)的硅烷流量:50 sccm,甲烷(純度:99.9995%)流量:60 sccm。
得到所需反射率為48%的半反半透ITO導電玻璃。
實施例6
將浮法玻璃洗凈后干燥。
以SiH4和N2為反應氣體,采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在浮法玻璃表面上沉積含SiN納米粒子層1400?、Eu2O3納米粒子層720?;ITO層1800?;具體制備工藝參數為:
射頻功率密度:520 W/cm2,射頻頻率:13.56 MHz,沉積溫度:280℃,沉積壓強:80 Pa,氫氣稀釋10%(體積百分比)的硅烷流量:50 sccm,甲烷(純度:99.9995%)流量:60 sccm。
得到所需反射率為42%的半反半透ITO導電玻璃。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