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光學精密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將民用數碼相機安裝在顯微鏡上的機械接口。
背景技術:
顯微鏡在當今社會應用非常廣泛,如醫(yī)學檢驗、生物觀察、金相觀察、礦相分析等方面顯微鏡都有廣泛應用。傳統(tǒng)顯微鏡是采用膠片相機(顯微鏡必須為三目顯微鏡)進行照相以保存資料。隨著計算機的快速發(fā)展,數碼相機應用的普及,使顯微鏡電子化和數字化成為可能,并有代替膠片相機的趨勢。
目前市場上用數碼相機的顯微鏡,一般需要三目顯微鏡,而且數碼相機是專用的,由于專用數碼相機生產批量小,價格非常高,大多數用戶難以享受到高科技帶來的便利;普通顯微鏡使用壽命很長,七八十年代生產的顯微鏡目前還都在使用,雙目和單目顯微鏡量還較大,民用數碼相機生產匹量大,價格便宜,若把民用數碼相機安裝在這些顯微鏡上,使這些顯微鏡電子化和數字化,就能給用戶使用帶來極大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在普通顯微鏡上安裝民用數碼相機,使普通顯微鏡能采用數碼相機進行照相以保存資料,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將民用數碼相機安裝在顯微鏡上的機械接口。
本發(fā)明由與顯微鏡目鏡筒聯接的下接口1和與民用數碼相機物鏡筒聯接的上接口2構成,下接口1和上接口2為通過過渡段3聯接成一體的圓筒形結構;下接口1的內徑由顯微鏡目鏡筒的外徑而定,與顯微鏡目鏡筒為動配合,在下接口1的筒壁上加工有絲孔4;上接口2的內徑由民用數碼相機物鏡筒的外徑而定,與民用數碼相機物鏡筒動配合,在上接口2的筒壁上加工有絲孔5;下接口1、過渡段3和上接口2的總長根據民用數碼相機的焦距確定。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當需要用民用數碼相機拍攝顯微鏡放大的圖像時,將下接口1套在顯微鏡目鏡筒的外面,在絲孔4處用頂絲將下接口1和顯微鏡目鏡筒的相對位置固定,再將上接口2套在民用數碼相機物鏡筒的外面,在絲孔5處用頂絲將上接口2和民用數碼相機物鏡筒的相對位置固定。調節(jié)顯微鏡地工作距離,在民用數碼相機的液晶屏上觀察到物體清晰的放大圖像,這時可以用民用數碼相機對顯微鏡放大的圖像進行拍照。當拍攝完顯微鏡放大的圖像時,先將兩個頂絲擰下,再將民用數碼相機從上接口2上取下,將下接口1從顯微鏡上取下。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加工容易,可以很方便地將民用數碼相機安裝在顯微鏡上,用民用數碼相機拍攝經顯微鏡放大的圖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也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和摘要附圖。圖中1為下接口,2上接口,3過渡段,4、5絲孔。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下接口,2上接口,3過渡段,4、5絲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下接口1與上接口2的過渡段3為一臺肩;下接口1和上接口2的筒壁上各加工一個絲孔4和5;下接口1和上接口2端面的內外邊緣倒角。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下接口1與上接口2的過渡段3為直徑連續(xù)變化的圓錐臺形筒;下接口1和上接口2的筒壁上各加工一個絲孔4和5;下接口1和上接口2端面的內外邊緣倒角。
本發(fā)明下接口1和上接口2可以采用壓鑄的方法直接成型,也可以采用機械加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