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分光器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包括分光器的分光器組件。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上,已知一種分配光信號的分光器組件(參考后述的專利文獻1)。分光器組件收容于設置在集合住宅中的總配線架(MDF)內(nèi),起到將經(jīng)由自架空線引下的光纜流入的光信號分配至發(fā)送到各樓層的多個光信號的作用。引用列表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公報No. 2007-121398
發(fā)明內(nèi)容
技術問題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分光器組件通常安裝于已建成的建筑物中的總配線架內(nèi)。在該情況下,由于已經(jīng)在總配線架內(nèi)安裝其它設備、纜線等,因而經(jīng)常難以提供空間用于安裝分光器組件,且在進行安裝時把持該組件也是困難的。為解決上述問題而作出本發(fā)明,本發(fā)明旨在提供小型的易于把持的分光器組件。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本發(fā)明的分光器組件包括分光器,其使輸入的光信號分開而輸出分光信號;下部殼體,其用于收容所述分光器以及在一端形成有插口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光連接器插入所述插口中,所述光學插座或所述光學適配器經(jīng)由光纖芯線與所述分光器連接;上部殼體,其設于所述下部殼體的上表面上,且收容多個所述光學插座或所述光學適配器;以及固定部,其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其中,各光學插座或各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在所述固定部上,從而使各光學插座或各光學適配器的插口靠近或遠離所述固定部。根據(jù)這種分光器組件,由于收容有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以下又稱為“光學插座等”)的殼體以雙層的方式布置,因而可以縮小安裝所需的面積。此外,由于光學插座安裝成使得光學插座等的插口能靠近或遠離固定部,因而可以在光學插座等的插口遠離固定部的狀態(tài)(使插口向上移動的狀態(tài))下將光連接器安裝在光學插座等上以及從光學插座等上拆除,從而可以容易地將光連接器安裝到分光器組件上以及從分光器組件上拆除。因此, 可以實現(xiàn)分光器組件的尺寸縮小,使得該組件容易把持。在本發(fā)明的分光器組件中,優(yōu)選的是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并且所述上部殼體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在該情況下,由于收容于下部殼體中的光學插座等(以下又稱為“下部光學插座等”)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下部殼體上,因而可以將下部光學插座等的插口向上移動而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另外,由于上部殼體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下部殼體上,因此可以通過使上部殼體旋轉(zhuǎn)將收容于上部殼體中的光學插座等(以下又稱為“上部光學插座等”)的插口向上移動而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因此,可以容易地將光連接器安裝到分光器組件上以及從分光器組件上拆除。在本發(fā)明的分光器組件中,優(yōu)選的是收容于所述上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上部殼體上。在該情況下,由于上部光學插座等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上部殼體上,因此可以使上部光學插座等的插口向上移動而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因此,可以容易地將光連接器安裝到分光器組件上以及從分光器組件上拆除。在本發(fā)明的分光器組件中,優(yōu)選的是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并且收容于所述上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上部殼體上。在該情況下,由于下部光學插座等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下部殼體上,因而可以使下部光學插座等的插口向上移動而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另外,由于上部光學插座等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上部殼體上,因而可以使上部光學插座等的插口向上移動而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 因此,可以容易地將光連接器安裝到分光器組件上以及從分光器組件上拆除。在本發(fā)明的分光器組件中,優(yōu)選的是當從所述下部殼體的上方觀看時,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是露出的;當從所述上部殼體的上方觀看時, 收容于所述上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是露出的。在該情況下,由于收容于各殼體中的光學插座等的上部從殼體中露出,因此可以從分光器組件的上側(cè)直接把持光學插座等。在本發(fā)明的分光器組件中,優(yōu)選的是當從所述上部殼體的上方觀看時,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比所述上部殼體更向外突出。在該情況下,由于收容于下部殼體中的光學插座等并不被上部殼體覆蓋,因而可以更容易地把持下部殼體內(nèi)的光學插座等,而不必移動上部殼體。本發(fā)明的分光器組件包括分光器,其使輸入的光信號分開而輸出分光信號;以及收容箱,其收容經(jīng)由光纖芯線與所述分光器連接且在一端形成有插口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光連接器插入所述插口中,所述收容箱形成有用于將所述光纖芯線弓I入所述收容箱內(nèi)部的引導口 ;并且所述收容箱包括下部殼體,其收容多個所述光學插座或所述光學適配器;上部殼體,其設于所述下部殼體的上表面上,并且收容多個所述光學插座或所述光學適配器;以及固定部,其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并且各光學插座或各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在所述固定部上,從而使各光學插座或各光學適配器的插口靠近或遠離所述固定部。根據(jù)這種分光器組件,由于收容有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以下又稱為“光學插座等”)的殼體以雙層的方式布置,因而可以縮小安裝所需的面積。此外,由于分光器位于收容箱之外,因此可以縮小收容箱的尺寸,并且可以將分光器和收容箱撓性地布置于配線架內(nèi)。此外,由于光學插座等安裝成使光學插座等的插口能靠近或遠離固定部,因而可以在光學插座等的插口遠離固定部的狀態(tài)(使插口向上移動的狀態(tài))下將光連接器安裝到光學插座等上以及從光學插座等上拆除,從而容易將光連接器安裝到分光器組件上以及從分光器組件上拆除。因此,可以實現(xiàn)分光器組件的尺寸縮小,使得該組件容易把持。
在本發(fā)明的分光器組件中,優(yōu)選的是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并且所述上部殼體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在該情況下,由于收容于下部殼體中的光學插座等(以下又稱為“下部光學插座等”)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下部殼體上,因而可以使下部光學插座等的插口向上移動而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此外,由于上部殼體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下部殼體上,因而可以通過使上部殼體旋轉(zhuǎn)來將收容于上部殼體的光學插座等(以下又稱為“上部光學插座等”)的插口向上移動而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因此,可以容易地將光連接器安裝到分光器組件上以及從分光器組件上拆除。在本發(fā)明的分光器組件中,優(yōu)選的是收容于所述上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上部殼體上。在該情況下,由于將上部光學插座等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上部殼體上,因而可以使上部光學插座等的插口向上移動而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因此,可以容易地將光連接器安裝到分光器組件上以及從分光器組件上拆除。在本發(fā)明的分光器組件中,優(yōu)選的是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并且收容于所述上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上部殼體上。在該情況下,由于下部光學插座等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下部殼體上,因而可以使下部光學插座等的插口向上移動而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此外,由于上部光學插座等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上部殼體上,因而可以使上部光學插座等的插口向上移動而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 因此,可以容易地將光連接器安裝到分光器組件上以及從分光器組件上拆除。在本發(fā)明的分光器組件中,優(yōu)選的是當從所述下部殼體的上方觀看時,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是露出的;當從所述上部殼體的上方觀看時, 收容于所述上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是露出的。在該情況下,由于收容于各殼體中的光學插座等的上部從殼體中露出,因此可以從分光器組件(收容箱)的上側(cè)直接把持光學插座等。在本發(fā)明的分光器組件中,優(yōu)選的是當從所述上部殼體的上方觀看時,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比所述上部殼體更向外突出。在該情況下,由于收容于下部殼體中的光學插座等不被上部殼體覆蓋,所以可以更容易地把持下部殼體內(nèi)的光學插座等,而不必移動上部殼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根據(jù)這種分光器組件,由于收容光學插座等的殼體以雙層的方式來布置并且光學插座等安裝成使光學插座等的插口能靠近或遠離固定部,因而可以實現(xiàn)組件的尺寸縮小, 使得該組件容易把持。
圖1是從前方看到的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分光器組件的透視圖。圖2是從后方看到的圖1所示的分光器組件的透視圖。圖3是示出使圖1所示的上部殼體轉(zhuǎn)動的狀態(tài)的透視圖。
圖4是圖1所示的下部殼體的平面圖。圖5是從下方看到的圖1所示的輸出插座的透視圖。圖6是從下方看到的根據(jù)變型例的輸出插座的透視圖。圖7是從下方看到的根據(jù)變型例的輸出插座的透視圖。圖8的(a)和(b)是根據(jù)變型例的分光器組件的透視圖。圖9是從前方看到的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分光器組件的透視圖。圖10是從前方看到的圖9所示的插座收容箱的透視圖。圖11是從后方看到的圖10所示的插座收容箱的透視圖。圖12是示出使圖10所示的上部殼體轉(zhuǎn)動的狀態(tài)的透視圖。圖13是圖10所示的下部殼體的平面圖。圖14是從下方看到的圖10所示的輸出插座的透視圖。圖15是從下方看到的根據(jù)變型例的輸出插座的透視圖。圖16是從下方看到的根據(jù)變型例的輸出插座的透視圖。圖17的(a)和(b)是根據(jù)變型例的插座收容箱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實施例)以下,將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另外,應該注意到,在說明附圖時用相同的附圖標號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并且省略重復的說明。圖1至圖3是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分光器組件的透視圖。圖4是圖1所示的下部殼體的平面圖。圖5是從下方看到的圖1所示的輸出插座(光學插座)的透視圖。分光器組件1包括下部殼體10、上部殼體20及固定部30,且整體呈大致長方體形。分光器組件1的長度、寬度和高度分別為100mm、39. 5mm和29. 1mm。然而,分光器組件 1的大小并不限于此。下部殼體10呈大致長方體形。由于下部殼體10的縱向的一端(以下稱為“后端”)向上突出而形成凸部11,因而沿著下部殼體10的縱向截取的剖面呈L形。在下部殼體10的內(nèi)部形成有收容分光器S和光學插座12、40的空間(內(nèi)部空間)(稍后描述)。下部殼體10的前端面10b、與該前端面IOb連續(xù)的上表面IOc (參考圖幻的前端附近、以及凸部11的前端面是敞開的。在下部殼體10的兩個側(cè)面IOd處,在下部殼體10的前端和后端附近設置有大致半圓形的固定部30,該固定部30設置成與下部殼體10的底面連續(xù)且具有沿著下部殼體10的豎直方向形成的螺釘孔31。在凸部11的上表面Ila的前端安裝有沿著寬度方向延伸的棒狀構(gòu)件13。光學插座(以下又稱為“輸入插座” 12的后端(插口)從下部殼體10的后端面 IOa露出(參考圖幻,光連接器被插入且固定在輸入插座12中。輸入插座12呈大致長方體形。在圖2和圖4中,盡管輸入插座12的插口被蓋體1 覆蓋,但在將光連接器插入輸入插座12中時,該蓋體1 被移除。下面將利用圖4說明下部殼體10的內(nèi)部空間的構(gòu)造。沿著與下部殼體10的一個側(cè)面IOd對應的內(nèi)壁收容輸入插座12。另外,與輸入插座12相對地沿著與下部殼體10的另一側(cè)面IOd對應的內(nèi)壁收容將光信號分成八個而輸出八個分光信號的分光器S。另外,在該內(nèi)部空間的前端附近收容有四個光學插座(以下又稱為“輸出插座”)40,該四個光學插座40沿下部殼體10的寬度方向排列,光連接器被插入且固定在輸出插座40中。此時,輸出插座40安裝成使前端面40b與下部殼體10的前端面IOb基本上一致。因此,當從下部殼體10的上方觀看時,輸出插座40從下部殼體10露出。下面將利用圖5說明輸出插座40的構(gòu)造。收容于下部殼體10中的四個輸出插座 40彼此成一體。各輸出插座40呈大致長方體形,并且在前端面40b形成有插口 41,光連接器插入插口 41中。在圖1至圖4中,輸出插座40的插口 41被蓋體49覆蓋,但在將光連接器插入輸出插座40中時,該蓋體49被移除。在四個輸出插座40中的兩個最外側(cè)輸出插座的下表面40c設有用于將輸出插座40可旋轉(zhuǎn)地安裝到下部殼體10上的鉤部42、突起部43、 以及用于將輸出插座40固定于下部殼體10上的爪部44。鉤部42設于輸出插座40的下表面40c的后端附近。鉤部42沿輸出插座40的寬度方向延伸,且鉤部42的剖面形成向下(圖5中向上)敞開的C形。突起部43設于鉤部 42的后方,且沿輸出插座40的寬度方向延伸。突起部43的高度小于鉤部42的高度。爪部 44設置于輸出插座40的下表面40c的中部的前方。爪部44沿輸出插座40的寬度方向延伸,且形成為向輸出插座40的前方彎曲成L形。在鉤部42與沿著寬度方向設于下部殼體10的底部表面上的棒狀構(gòu)件(未示出) 卡合時,四個輸出插座40可旋轉(zhuǎn)地安裝到下部殼體10上。然而,因為設有突起部43,而將輸出插座40的旋轉(zhuǎn)限制于預定范圍內(nèi)。另外,在爪部44與設于下部殼體10的底部表面上的具有倒L形剖面的爪部(未示出)卡合時,四個輸出插座40被固定于下部殼體10上。上部殼體20呈大致長方體形,并設置成與下部殼體10的上表面IOc和凸部11的前端面接觸。在上部殼體20的上表面20a的后端安裝有鉤件21。鉤件21沿上部殼體20 的寬度方向延伸,鉤件21的剖面具有向下敞開的C形形狀。上部殼體20和下部殼體10借助于該鉤件21與上述棒狀構(gòu)件13的卡合而彼此連接,從而,將上部殼體20可旋轉(zhuǎn)地安裝到下部殼體10和固定部30上。盡管上部殼體20的上表面20a的后端附近與凸部11的上表面Ila連續(xù),但上表面20a的縱向的中部和前端相對于后端是隆起的。上部殼體20的前端面20b位于下部殼體10的前端面IOb的后方。結(jié)果,當從上部殼體20的上方觀看分光器組件1時,收容于下部殼體10中的多個輸出插座40比上部殼體20更向外(向前)突出。在上部殼體20的內(nèi)部形成有用于收容輸出插座40的空間(內(nèi)部空間)。上部殼體20的前端面20b、與該前端面20b連續(xù)的上表面20a的前端附近、以及上部殼體20的后端面是敞開的。因此,凸部的前端面與上部殼體20的后端面彼此連通。在上部殼體20的內(nèi)部空間的前端附近收容有四個輸出插座40,四個輸出插座40 沿上部殼體20的寬度方向排列。此時,輸出插座40安裝成使前端面40b與上部殼體20的前端面20b基本上一致。因此,當從上部殼體20的上方觀看時,輸出插座40從上部殼體20 中露出。收容于上部殼體20中的四個輸出插座40彼此成一體,并且該輸出插座40的構(gòu)造與收容于下部殼體10中的輸出插座40的構(gòu)造相同(參考圖5)。另外,將該輸出插座40安裝至上部殼體20的安裝方法也與將輸出插座40安裝至下部殼體10的安裝方法相同。輸入插座12與分光器S的一端經(jīng)由光纖芯線Cl連接起來。在分光器S的另一端連接有八根光纖芯線C2,分光器S與輸出插座40的后端40a經(jīng)由該光纖芯線C2連接起來。如圖4所示,與下部殼體10內(nèi)的輸出插座40連接的光纖芯線C2例如被收容于下部殼體10 內(nèi)。與上部殼體20內(nèi)的輸出插座40連接的光纖芯線C2通過凸部11的前端面和上部殼體 20的后端面而從下部殼體10進入上部殼體20。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例,由于收容輸出插座40的殼體以雙層的方式來布置,因此可以縮小安裝所需的面積。此外,由于輸出插座40被安裝成使輸出插座40的插口 41靠近或遠離固定部30,因此可以在該插口 41遠離固定部30的狀態(tài)(使插口 41向上移動的狀態(tài))下,將光連接器安裝在輸出插座40上以及從輸出插座40上拆除,從而可以容易地將光連接器安裝到分光器組件1上以及從分光器組件1上拆除。因此,可以實現(xiàn)分光器組件 1的尺寸縮小,使得該組件容易把持。具體地說,由于在本實施例中收容于下部殼體10中的輸出插座40可旋轉(zhuǎn)地安裝至下部殼體10上,因此可以將該輸出插座40的插口 41向上移動來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 (參考圖幻。另外,由于上部殼體20可旋轉(zhuǎn)地安裝至下部殼體10上,因此可以通過將上部殼體20向上旋轉(zhuǎn)來使收容于上部殼體20中的輸出插座40的插口 41向上移動以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參照圖3)。另外,由于收容于上部殼體20中的輸出插座40可以相對于上部殼體20旋轉(zhuǎn),因此可以容易地將光連接器安裝在該輸出插座40上以及從輸出插座40上拆除而不必使上部殼體20旋轉(zhuǎn)。另外,根據(jù)本實施例,由于收容于下部殼體10和上部殼體20中的輸出插座40的上部從這些殼體中露出,因此可以從分光器組件1的上側(cè)直接把持輸出插座40。另外,根據(jù)本實施例,由于收容于下部殼體10中的輸出插座40不被上部殼體20 覆蓋,因此可以更容易地把持下部殼體10內(nèi)的輸出插座40而不必移動上部殼體20。如上所述,已經(jīng)基于實施例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梢栽诓幻撾x本發(fā)明范圍的情況下對本發(fā)明作出如下多種變型。在上述實施例中,盡管上部殼體20可旋轉(zhuǎn)地安裝至下部殼體10上并且上部殼體 20內(nèi)的輸出插座40可旋轉(zhuǎn)地安裝至上部殼體20上,但也可以僅僅采用這些手段中的一者。 例如,如果上部殼體可旋轉(zhuǎn)地安裝至下部殼體,則可以將上部殼體內(nèi)的輸出插座完全固定于上部殼體。當將上部殼體可旋轉(zhuǎn)地安裝至下部殼體時,可以在分光器組件中設置用于保持上部殼體相對于下部殼體的傾斜狀態(tài)的固定裝置。在該情況下,由于可以保持殼體的傾斜狀態(tài),因而可以更容易地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此外,分光器組件可以構(gòu)造成使下部殼體可旋轉(zhuǎn)。例如,如果將下部殼體可旋轉(zhuǎn)地安裝至固定部,則可以通過使下部殼體內(nèi)的輸出插座的插口向上移動來容易地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其中固定部包括上表面的形狀與下部殼體的下表面的形狀相同的基座部。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使四個輸出插座40彼此成一體,但除此以外,也可以通過移除各插座的內(nèi)壁而縮短分光器組件的寬度。當然,也可以不使輸出插座成一體,而在各輸出插座上安裝與上述鉤部42、突起部43、爪部44對應的部件。用于將輸出插座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上部殼體或下部殼體上的裝置并不限于上述鉤部42。例如,可以使用包括沿寬度方向突出的圓柱形軸構(gòu)件45的輸出插座40p (參考圖6), 或者可以使用包括沿寬度方向形成的圓筒形軸孔46的輸出插座40q(參考圖7)。在使用輸出插座40p時,在與殼體的側(cè)面對應的內(nèi)壁設置插入有軸構(gòu)件45的軸孔,在使用輸出插座40q時,在上述內(nèi)壁設置插入軸孔46中的軸構(gòu)件。在將輸出插座可轉(zhuǎn)動地安裝于上部殼體或下部殼體上時,也可以在分光器組件中設置用于保持輸出插座相對于殼體的傾斜狀態(tài)的固定裝置。在該情況下,由于可以保持輸出插座的傾斜狀態(tài),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盡管在上述實施例中沿分光器組件1的寬度方向排列有四個輸出插座40,但排列的輸出插座的數(shù)目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圖8的(a)和(b)所示,也可以使用在下部殼體和上部殼體中各排列有十六個輸出插座的分光器組件la。在該分光器組件Ia中,上部殼體由收容四個輸出插座的四個殼體構(gòu)成,且各殼體可以獨立地旋轉(zhuǎn)(參考圖8的(b))。在上述實施例中,盡管收容于下部殼體10中的多個輸出插座40突出至上部殼體 20的前方,但輸出插座40是否如上所述而突出是任選的。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盡管下部殼體10的上表面IOc的一部分與上部殼體20的上表面20a的一部分是敞開的,但是殼體的上表面是否敞開也是任選的。另外,為了縮小分光器組件的安裝面積,可以將分光器組件的后端的角部斜截以產(chǎn)生彎曲表面。從而,可以降低光纖軟線或光纜等被分光器組件的角部鉤住而發(fā)生斷線的可能性。盡管在上述實施例中分光器組件1收容光學插座,但也可以收容光學適配器來代替光學插座。例如,可以將本發(fā)明應用于收容光學適配器以與SC連接器等配合的分光器組件。(第二實施例)以下,將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應該注意到,在說明附圖時用相同的附圖標號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并且省略重復的說明。圖9是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分光器組件的透視圖。圖10至圖12是圖9所示的插座收容箱的透視圖。圖13是圖10所示的下部殼體的平面圖。圖14是從下方看到的圖10所示的輸出插座(光學插座)的透視圖。分光器組件1包括分光器S以及收容多個光學插座的四個插座收容箱2。分光器 S與插座收容箱2內(nèi)的各光學插座經(jīng)由光纖芯線C彼此連接。應該注意到,可以任意決定露出的光纖芯線C的長度。分光器S是將光信號分成三十二個光信號而輸出的光學元件。在分光器S的一端 (設為后端)設有插口 Sa,在另一端(前端)安裝有用于傳輸分光信號的三十二根光纖芯線C,光連接器插入插口 Μ中。應該注意到,為簡化描繪,用一根線表示八根光纖芯線C。插座收容箱2是用于收容輸出插座(光學插座)40的殼體(稍后描述)。插座收容箱2包括下部殼體10、上部殼體20和固定部30,且整體呈大致長方體形。插座收容箱2 的長度、寬度和高度分別為80mm、39. 5mm和29. 1mm。然而,插座收容箱2的大小并不限于此。下部殼體10呈大致長方體形。由于下部殼體10的縱向的一端(以下稱為“后端”) 向上突出而形成凸部11,因而沿著下部殼體10的縱向截取的剖面呈L形。在下部殼體10 的內(nèi)部形成有用于收容輸出插座40的空間(內(nèi)部空間)。下部殼體10的前端面10b、與該前端面IOb連續(xù)的上表面IOc (參考圖1 的前端附近、以及凸部11的前端面是敞開的。在下部殼體10的兩個側(cè)面IOd處,于下部殼體10的前端和后端附近設置有大致半圓形的固定部30,固定部30與下部殼體10的底面連續(xù)且具有沿著下部殼體10的豎直方向形成的螺釘孔31。在下部殼體10的后端面IOa處形成有向下部殼體10內(nèi)部引導八根光纖芯線C的引導口 12 (參考圖11)。在凸部11的上表面Ila的前端安裝有沿著寬度方向延伸的棒狀構(gòu)件13。如圖13所示,在下部殼體10的內(nèi)部空間的前端附近收容有四個光學插座(以下又稱為“輸出插座”)40,四個輸出插座40沿下部殼體10的寬度方向排列,光連接器插入且固定在輸出插座40中。此時,輸出插座40被安裝成使前端面40b與下部殼體10的前端面 IOb基本上一致。因此,當從下部殼體10的上方觀看時,輸出插座40從下部殼體10中露
出ο利用圖14說明輸出插座40的構(gòu)造。收容于下部殼體10中的四個輸出插座40彼此成一體。各輸出插座呈大致長方體形,并且在前端面40b形成有插口 41,光連接器插入插口 41中。盡管在圖9至圖13中輸出插座40的插口 41被蓋體49覆蓋,但在將光連接器插入輸出插座40時,蓋體49被移除。在四個輸出插座40中的兩個最外側(cè)輸出插座的下表面40c設有用于將輸出插座40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下部殼體10上的鉤部42、突起部43、以及用于將輸出插座40固定于下部殼體10上的爪部44。鉤部42設于輸出插座40的下表面40c的后端附近。鉤部42沿輸出插座40的寬度方向延伸,并且鉤部42的剖面形成向下(圖14中向上)敞開的C形。突起部43設于鉤部42的后方,并且沿輸出插座40的寬度方向延伸。突起部43的高度小于鉤部42的高度。 爪部44設于輸出插座40的下表面40c的中部的前方。爪部44沿輸出插座40的寬度方向延伸,且形成為向輸出插座40的前方彎曲成L形。在鉤部42與沿著下部殼體10的寬度方向設于下部殼體10的底部表面上的棒狀構(gòu)件(未示出)卡合時,四個輸出插座40被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下部殼體10上。然而,因為設有突起部43,所以四個輸出插座40的旋轉(zhuǎn)被限于預定范圍內(nèi)。此外,在爪部44與設于下部殼體10的底部表面上的具有倒L形剖面的爪部(未示出)卡合時,四個輸出插座40被固定于下部殼體10上。上部殼體20呈大致長方體形,并設置成與下部殼體10的上表面IOc和凸部11的前端面接觸。在上部殼體20的上表面20a的后端安裝有鉤件21。鉤件21沿上部殼體20 的寬度方向延伸,鉤件21的剖面形成向下敞開的C形形狀。上部殼體20與下部殼體10借助于該鉤件21與上述棒狀構(gòu)件13的卡合而彼此連接,從而,將上部殼體20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下部殼體10和固定部30上。盡管上部殼體20的上表面20a的后端附近與凸部11的上表面Ila連續(xù),但上表面20a的縱向的中部和前端相對于后端是隆起的。上部殼體20的前端面20b位于下部殼體10的前端面IOb的后方。結(jié)果,當從上部殼體20的上方觀看插座收容箱2時,收容于下部殼體10中的多個輸出插座40比上部殼體20更向外(向前)突出。在上部殼體20的內(nèi)部形成有收容輸出插座40的空間(內(nèi)部空間)。上部殼體20 的前端面20b、與該前端面20b連續(xù)的上表面20a的前端附近、以及上部殼體20的后端面是敞開的。因此,凸部的前端面與上部殼體20的后端面彼此連通。在上部殼體20的內(nèi)部空間的前端附近收容有四個輸出插座40,四個輸出插座40 沿上部殼體20的寬度方向排列。此時,輸出插座40被安裝成使前端面40b與上部殼體20的前端面20b基本上一致。因此,當從上部殼體20的上方觀看時,輸出插座40從上部殼體 20中露出。收容于上部殼體20中的四個輸出插座40彼此成一體,且該輸出插座40的構(gòu)造與收容于下部殼體10中的輸出插座40的構(gòu)造相同(參考圖14)。此外,將輸出插座40安裝至上部殼體20上的安裝方法也與將輸出插座40安裝至下部殼體10上的安裝方法相同。通過引導口 12進入下部殼體10中的光纖芯線C連接至輸出插座40的后端40a。 與下部殼體10內(nèi)的輸出插座40連接的光纖芯線C例如如圖13所示被收容于下部殼體10 內(nèi)。與上部殼體20內(nèi)的輸出插座40連接的光纖芯線C通過凸部11的前端面和上部殼體 20的后端面從下部殼體10進入上部殼體20。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例,由于收容輸出插座40的殼體以雙層的方式來布置,因此可以縮小安裝所需的面積。另外,由于分光器S位于插座收容箱2之外,因此可以縮小插座收容箱2的尺寸,并且可以將分光器S和插座收容箱2撓性地布置于配線架內(nèi)。另外,由于輸出插座40安裝成使輸出插座40的插口 41能靠近或遠離固定部30,因此可以在該插口 41遠離固定部30的狀態(tài)(使插口 41向上移動的狀態(tài))下,將光連接器安裝至輸出插座40 上以及從輸出插座40上拆除,從而容易地將光連接器安裝到分光器組件1上以及從分光器組件1上拆除。因此,可以實現(xiàn)分光器組件1的尺寸縮小,使得該組件容易把持。具體地說,由于在本實施例中收容于下部殼體10中的輸出插座40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下部殼體10上,因此可以使該輸出插座40的插口 41向上移動來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 (參考圖1 。此外,由于上部殼體20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下部殼體10上,因此可以通過使上部殼體20旋轉(zhuǎn),使收容于上部殼體20中的輸出插座40的插口 41向上移動來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參考圖12)。另外,由于收容于上部殼體20中的輸出插座40可以相對于上部殼體20旋轉(zhuǎn),因此可以容易地將光連接器安裝到該輸出插座40上以及從輸出插座40上移除,而不必使上部殼體20旋轉(zhuǎn)。此外,根據(jù)本實施例,由于收容于下部殼體10和上部殼體20中的輸出插座40的上部從這些殼體中露出,因此可以從插座收容箱2的上側(cè)直接把持輸出插座40。此外,根據(jù)本實施例,由于收容于下部殼體10中的輸出插座40不被上部殼體20 覆蓋,因此可以更容易地把持下部殼體10內(nèi)的輸出插座40而不必移動上部殼體20。如上所述,已經(jīng)基于實施例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范圍的情況下對本發(fā)明作出如下多種變型。在上述實施例中,盡管上部殼體20可旋轉(zhuǎn)地安裝至下部殼體10上并且上部殼體 20內(nèi)的輸出插座40可旋轉(zhuǎn)地安裝至上部殼體20上,但也可以僅僅采用這些手段中的一者。 例如,如果上部殼體可旋轉(zhuǎn)地安裝至下部殼體,則可以將上部殼體內(nèi)的輸出插座完全固定于上部殼體。當上部殼體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下部殼體上時,可以在收容箱中設置用于保持上部殼體相對于下部殼體的傾斜狀態(tài)的固定裝置。在該情況下,由于可以保持殼體的傾斜狀態(tài),因此可以更簡單地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此外,分光器組件可以構(gòu)造成使下部殼體可旋轉(zhuǎn)。例如,如果將下部殼體可旋轉(zhuǎn)地安裝至固定部,則可以通過使下部殼體內(nèi)的輸出插座的插口向上移動來容易地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其中固定部包括上表面的形狀與下部殼體的下表面的形狀相同的基座部。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使四個輸出插座40彼此成一體,但除此以外,也可以通過移除各插座的內(nèi)壁而縮短分光器組件的寬度。當然,也可以不使輸出插座成一體,而在各輸出插座上安裝與上述鉤部42、突起部43和爪部44對應的部件。用于將輸出插座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上部殼體或下部殼體上的裝置并不限于上述鉤部42。例如,可以使用包括沿寬度方向突出的圓柱形軸構(gòu)件45的輸出插座40p(參考圖 15),或者可以使用包括沿寬度方向形成的圓筒形軸孔46的輸出插座40q(參考圖16)。在使用輸出插座40p時,在與殼體的側(cè)面對應的內(nèi)壁設置插入有軸構(gòu)件45的軸孔,在使用輸出插座40q時,在上述內(nèi)壁設置插入軸孔46中的軸構(gòu)件。在將輸出插座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上部殼體或下部殼體上時,也可以在分光器組件 (收容箱)中設置用于保持輸出插座相對于殼體的傾斜狀態(tài)的固定裝置。在該情況下,由于可以保持輸出插座的傾斜狀態(tài),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安裝和拆除光連接器。盡管在上述實施例中使用了 32路分光器S以及各收容有八個輸出插座40的四個插座收容箱2,但收容于收容箱中的輸出插座的數(shù)量、要使用的收容箱的數(shù)量、或分光器的種類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過將與插座收容箱2類似的收容箱和八路分光器組合起來而構(gòu)成分光器組件。此外,也可以通過將在下部殼體和上部殼體中各排列有十六個輸出插座的一個收容箱加(參考圖17的(a))與32路分光器組合起來而構(gòu)成分光器組件。在收容箱加中,上部殼體由各收容四個輸出插座的四個殼體構(gòu)成,各殼體可以獨立地旋轉(zhuǎn)(參考圖17的(b))。在上述實施例中,盡管收容于下部殼體10中的多個輸出插座40突出至上部殼體 20的前方,但輸出插座40是否如上所述而突出是任選的。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盡管下部殼體10的上表面IOc的一部分與上部殼體20的上表面20a的一部分是敞開的,但是殼體的上表面是否敞開也是任選的。另外,為了縮小分光器組件的安裝面積,可以將分光器組件的后端的角部斜截以產(chǎn)生彎曲表面。從而,可以降低光纖軟線或光纜等被分光器組件的角部鉤住而發(fā)生斷線的可能性。盡管在上述實施例中插座收容箱2收容光學插座,但也可以收容光學適配器來代替光學插座。例如,可以將本發(fā)明應用于收容光學適配器以與SC連接器等配合的分光器組件(收容箱)。附圖標號列表在圖1至圖8中,l、la:分光器組件10:下部殼體IOc:下部殼體的上表面13:棒狀構(gòu)件20:上部殼體21 鉤件30:固定部40、40p、40q:輸出插座(光學插座)41:插口42:鉤部
43:突起部44:爪部45 軸構(gòu)件46 軸孔C1、C2:光纖芯線S:分光器。在圖9至圖17中,1 分光器組件2、2a:插座收容箱10:下部殼體IOc:下部殼體的上表面12:引導口13:棒狀構(gòu)件20 上部殼體21 鉤件30:固定部40、40p、40q:輸出插座(光學插座)41:插口42 鉤部43 突起部44 爪部45 軸構(gòu)件46 軸孔C1、C2:光纖芯線S:分光器。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分光器組件,包括分光器,其使輸入的光信號分開而輸出分光信號;下部殼體,其用于收容所述分光器以及在一端形成有插口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光連接器插入所述插口中,所述光學插座或所述光學適配器經(jīng)由光纖芯線與所述分光器連接;上部殼體,其設于所述下部殼體的上表面上,且收容多個所述光學插座或所述光學適配器;以及固定部,其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其中,各光學插座或各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在所述固定部上,從而使各光學插座或各光學適配器的插口靠近或遠離所述固定部。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器組件,其中,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以及所述上部殼體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分光器組件,其中,收容于所述上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上部殼體上。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器組件,其中,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以及收容于所述上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上部殼體上。
5.如權(quán)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分光器組件,其中,當從所述下部殼體的上方觀看時,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是露出的;當從所述上部殼體的上方觀看時,收容于所述上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是露出的。
6.如權(quán)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分光器組件,其中,當從所述上部殼體的上方觀看時,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比所述上部殼體更向外突出。
7.一種分光器組件,包括分光器,其使輸入的光信號分開而輸出分光信號;以及收容箱,其收容經(jīng)由光纖芯線與所述分光器連接且在一端形成有插口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光連接器插入所述插口中,所述收容箱形成有用于將所述光纖芯線引入所述收容箱內(nèi)部的引導口 ;并且所述收容箱包括下部殼體,其收容多個所述光學插座或所述光學適配器;上部殼體,其設于所述下部殼體的上表面上,并且收容多個所述光學插座或所述光學適配器;以及固定部,其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并且各光學插座或各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在所述固定部上,從而使各光學插座或各光學適配器的插口靠近或遠離所述固定部。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分光器組件,其中,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以及所述上部殼體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分光器組件,其中,收容于所述上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上部殼體上。
10.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分光器組件,其中,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下部殼體上;以及收容于所述上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可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所述上部殼體上。
11.如權(quán)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分光器組件,其中,當從所述下部殼體的上方觀看時,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是露出的;當從所述上部殼體的上方觀看時,收容于所述上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是露出的。
12.如權(quán)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分光器組件,其中,當從所述上部殼體的上方觀看時,收容于所述下部殼體中的多個光學插座或光學適配器比所述上部殼體更向外突出。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小型的易于把持的分光器組件。分光器組件(1)包括分光器(S),其使輸入的光信號分開而輸出所得到的信號;下部殼體(10),其收容分光器(S)以及經(jīng)由光纖芯線(C2)與分光器(S)連接且在一端形成有插口(41)的多個輸出插座(40);上部殼體(20),其設于下部殼體(10)的上表面(10c)上,且收容多個輸出插座(40);及固定部(30),其安裝于下部殼體(10)上。輸出插座(40)安裝成可相對于固定部(30)旋轉(zhuǎn),從而使輸出插座(40)的插口(41)可以靠近或遠離固定部(30)。
文檔編號G02B6/00GK102428396SQ200980159338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5月19日
發(fā)明者大塚健一郎, 室園亮, 富永誠, 浮田義生, 濱田真弘, 音喜多圣也 申請人:住友電氣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