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圖像讀取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44008閱讀:8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圖像讀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圖像讀取裝置。
背景技術
設置在諸如復印機或傳真機之類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部處的圖像讀取裝置(圖 像讀取裝置單元)將原稿輸送單元的原稿盤上的多張原稿一張一張地分離,將原稿自動輸 送至稿臺玻璃(原稿臺)上的原稿讀取區(qū)域(讀取位置),讀取原稿,并將原稿輸出到原稿 輸送單元的輸出紙盤上。例如,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JP-A)No. 10-142851公開了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其中原 稿輸送單元被設置成可從基架移除。該圖像讀取裝置需要防止原稿的輸送速度在原稿讀取區(qū)域處發(fā)生變化。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考慮到以上需求而作出的,并提供了一種圖像讀取裝置,該圖像讀取裝 置與限制部固定至框架的結構相比,能夠減小原稿在原稿讀取區(qū)域處的輸送速度變化。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包括讀取單元,該讀取單元具有設置 在其上表面上的原稿臺,并讀取被輸送至所述原稿臺上的原稿讀取區(qū)域且通過該原稿讀取 區(qū)域的原稿;覆蓋所述原稿臺的蓋部;安裝部,該安裝部連接所述蓋部和所述讀取單元,并 繞沿原稿輸送方向延伸的旋轉軸旋轉,以打開所述蓋部而使得所述原稿臺露出和關閉所述 蓋部而使得所述原稿臺被該蓋部覆蓋;框架,該框架形成部分所述蓋部,該框架被安裝到所 述安裝部,并且具有開口,所述開口形成在當所述蓋部關閉時所述框架的與所述原稿讀取 區(qū)域對應的部位;加強部件,該加強部件設置在所述框架中,沿著正交于所述原稿輸送方向 的方向橫跨所述開口,并承受來自所述安裝部的應力;原稿輸送單元,該原稿輸送單元形 成部分所述蓋部,該原稿輸送單元被設置在所述框架上,并且在所述蓋部關閉時將所述原 稿輸送至所述原稿臺上的所述原稿讀取區(qū)域,使得所述原稿通過該原稿讀取區(qū)域;第一水 平定位部件,該第一水平定位部件使所述原稿輸送單元相對于所述加強部件沿水平方向定 位,從而所述原稿輸送單元能夠沿豎直方向移動;第一豎直定位部件,該第一豎直定位部件 設置在所述原稿輸送單元中,當所述蓋部關閉時,在所述讀取單元的上表面上,該第一豎直 定位部件與所述原稿臺或所述原稿臺的外周接觸,并以所述原稿臺的位置為基準使所述原 稿輸送單元沿豎直方向定位;限制部件,該限制部件設置在所述加強部件的下側,在所述加 強部件與所述原稿臺的所述原稿讀取區(qū)域之間形成間隙,所述限制部件與被輸送至所述原 稿讀取區(qū)域的所述原稿接觸,以限制輸送高度;第二水平定位部件,該第二水平定位部件使 所述限制部件相對于所述加強部件沿水平方向定位,從而所述限制部件能夠沿豎直方向移 動;以及第二豎直定位部件,該第二豎直定位部件設置在所述限制部件中,當所述蓋部關閉 時,在所述讀取單元的上表面上,該第二豎直定位部件與所述原稿臺或所述原稿臺的外周 接觸,并以所述原稿臺的位置為基準使所述限制部件沿豎直方向定位。
由于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原稿輸送單元和限制部以原稿臺的位置為基準而精確地 定位,并且限制部以原稿臺的位置為基準而相對于原稿輸送單元精確定位。因此,與限制部 固定至框架的結構相比,減小了原稿輸送阻力的變化。結果,減小了原稿在原稿讀取區(qū)域處 的輸送速度變化。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據第一方面的圖像讀取裝置中,所述限制部件和所 述加強部件被設置成在平面圖中基本對齊。由于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與限制部件在平面圖中不與加強部件對齊的情況相比, 在原稿讀取區(qū)域處,原稿輸送路徑以原稿臺的位置為基準而精確定位。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據第一方面的圖像讀取裝置中,在所述蓋部打開時, 所述安裝部產生力,該力抵抗因重力而關閉所述蓋部的力,以將所述蓋部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由于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當蓋部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下時,加強部件承受所產生的應 力。因此,與加強部件未設置成橫跨開口的結構相比,防止或減少了框架的變形。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據第一方面的圖像讀取裝置中,所述第一水平定位 部件包括第一銷,該第一銷豎直設置在所述加強部件的一端;第二銷,該第二銷豎直設置 在所述加強部件的另一端;第一突出部,該第一突出部從所述原稿輸送單元突出并在其中 形成供所述第一銷插入的通孔;以及第二突出部,該第二突出部從所述原稿輸送單元突出 并在其中形成供所述第二銷插入的凹部。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據第一方面的圖像讀取裝置中,所述第一豎直定位 部件包括多個支腳,所述支腳向下突出地設置在所述原稿輸送單元的下表面上,在所述框 架的分別與所述多個支腳對應的部分中形成用于支腳的凹部或用于支腳的孔,并且分別插 入用于支腳的凹部或用于支腳的孔中的所述多個支腳與所述原稿臺接觸以支撐所述原稿 輸送單元。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據第一方面的圖像讀取裝置中,所述第二水平定位 部件可包括軸部,所述軸部在所述限制部件的正交于所述原稿輸送方向的方向上的兩端 處設置成沿豎直方向向上延伸;以及插入孔,所述插入孔形成在所述加強部件的兩端處,供 所述軸部插入。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據第一方面的圖像讀取裝置中,所述第二豎直定位 部件可包括肋,所述肋在所述限制部件的正交于所述原稿輸送方向的方向上的兩端處設置 成沿豎直方向向下突出。所述肋與所述原稿臺接觸以支撐所述限制部件。


下面基于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附圖中圖1是示意性表示結合有根據本發(fā)明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讀取裝置的圖 像形成裝置的結構的正視圖;圖2是示意性表示結合有根據本發(fā)明該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讀取裝置的圖像 形成裝置的上部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圖2所示的圖像形成裝置在蓋部打開時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蓋部的基架和原稿輸送單元在從后側看去時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表示蓋部的基架和原稿輸送單元在從前側看去時的分解立體圖6是表示蓋部的原稿輸送單元在從上側斜向看去時的立體圖;圖7是表示蓋部的原稿輸送單元在從下側斜向看去時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蓋部的原稿輸送單元的分解立體圖;圖9A是表示蓋部的基架與原稿輸送單元之間的后側安裝位置的立體圖;圖9B是表示蓋部的基架與原稿輸送單元之間的前側安裝位置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圖像讀取裝置的主要部分沿著原稿輸送方向的截面圖;并且圖11是圖10的局部放大剖視圖。附圖標記10圖像形成裝置12圖像形成單元50圖像讀取裝置單元(圖像讀取裝置)70A平衡件(安裝部)70B平衡件(安裝部)72A旋轉軸72B旋轉軸100讀取單元110上表面110A外部區(qū)域(外周)110B外部區(qū)域(外周)120稿臺玻璃(原稿臺)122原稿讀取區(qū)域200 蓋部210 開口220框架體(框架)230加強部件232銷(第一水平定位部件)234銷(第一水平定位部件)235插入孔(第二水平定位部件)250原稿輸送單元260突出部(第一水平定位部件)263通孔(第一水平定位部件)271突出部(第一水平定位部件)273凹部(第一水平定位部件)282支腳(第一豎直定位部件)284支腳(第一豎直定位部件)286支腳(第一豎直定位部件)288支腳(第一豎直定位部件)300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10限制部(限制部件)
322軸部(第二水平定位部件)324軸部(第二水平定位部件)332肋(第二豎直定位部件)334肋(第二豎直定位部件)P 原稿T 間隙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圖1至11描述結合有根據本發(fā)明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讀取裝置 (圖像讀取裝置單元)的圖像形成裝置。圖1是示意性表示結合有根據本發(fā)明該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讀取裝置(圖像讀 取裝置單元)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結構的正視圖。圖2是示意性表示結合有根據本發(fā)明該實 施方式的圖像讀取裝置(圖像讀取裝置單元)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部的立體圖。圖3是表 示圖2所示的圖像形成裝置在蓋部打開時的立體圖。如圖1所示,圖像形成裝置10包括圖像形成單元12和設置在圖像形成單元12上 的根據本發(fā)明該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讀取裝置單元50。圖像讀取裝置單元50讀取原稿P的圖像,并將讀取的信號輸出至圖像形成單元 12。圖像形成單元12基于從圖像讀取裝置單元50輸出的信號,在諸如記錄片材或0HP片 材之類的記錄介質上形成圖像。在記錄介質上形成圖像的方法不受具體限制。例如,可使 用電子照相、噴墨記錄方法和熱轉印方法。如圖2和3所示,控制面板16設置在圖像形成裝置10的前表面中??刂泼姘?6 側是前側,與控制面板16相反的一側是后側。在圖1和圖2中,虛線K表示原稿P通過圖 像讀取裝置單元50的蓋部200的原稿輸送單元250 (見圖4和5,將在下面詳細描述)輸送 所經過的路徑K,這將在下面描述。也就是說,前側和后側與正交于原稿P的輸送路徑(輸 送方向)K的方向對齊。如圖3所示,圖像讀取裝置單元50包括讀取單元100,在讀取單元100的上表面 110上設有透明的稿臺玻璃120,在稿臺玻璃120上可放置原稿P ;以及覆蓋稿臺玻璃120的 蓋部200 (見圖2)。此外,讀取單元100和蓋部200通過平衡件70A和70B彼此連接。平衡件70A和70B分別繞旋轉軸72A和72B旋轉(即,它們執(zhí)行鉸鏈功能),以打 開和關閉蓋部200,從而使稿臺玻璃120露出(見圖3)或被蓋部200覆蓋(見圖2)。當蓋 部200打開時,平衡件70A和70B利用例如彈簧產生抵抗蓋部200因重力而關閉的力,從而 保持打開狀態(tài)(見圖3)。平衡件70A和70B具有與現有技術中相同的一般結構,因此這里 省去對其的詳細描述。在本說明書中,除非特別指出,否則蓋部200覆蓋稿臺玻璃120的方向是豎直方向 (見圖2)。接下來描述讀取單元100。讀取單元100具有與現有技術相同的一般結構。因此, 將簡要描述讀取單元100。根據本發(fā)明該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讀取單元100的結構只是一個 實施例,讀取單元可具有其它結構。在上表面上可放置原稿P的透明稿臺玻璃120設置在讀取單元100的上表面110上。稿臺玻璃120在原稿輸送路徑K方向上的一端是原稿讀取區(qū)域122。當原稿P被輸送 而通過原稿讀取區(qū)域122時,原稿的圖像被讀取。諸如熒光燈或LED的光源130設置在稿臺玻璃120的原稿讀取區(qū)域122下方,光 源130向被輸送而通過原稿讀取區(qū)域122的原稿P發(fā)出照明光。光源130沿著與原稿輸送 路徑K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從光源130發(fā)出的光穿過稿臺玻璃120,然后入射在通過稿臺玻璃120的原稿讀取 區(qū)域122的原稿P上。入射在原稿P上的光從原稿P的表面(形成有圖像的表面)反射, 反射光穿過稿臺玻璃120。反射光從設置在讀取單元100中的第一發(fā)射鏡132、第二反射鏡 134和第三反射鏡136反射。從第三反射鏡136反射的光通過設置在讀取單元100中的透鏡140聚焦在諸如 CCS之類的光檢測單元142上。通過由光檢測單元142聚焦的光讀取原稿P的圖像。蓋部200覆蓋稿臺玻璃120的上表面,以防止外部光入射在稿臺玻璃120和原稿 P上(見圖2所示的關閉狀態(tài))。如圖1所示,蓋部200包括原稿盤252,原稿P在原稿盤252上放置成基本對齊。 放置在原稿盤252上的原稿P通過一對原稿片材供給輥259 —張一張地連續(xù)供給,并通過 多個輸送輥對(未示出)輸送。然后,將原稿從形成在蓋部200的下表面的與原稿讀取區(qū)域122對應的部分中的 開口 210 (見圖3)輸出,然后輸送至讀取單元100的稿臺玻璃120的原稿讀取區(qū)域122 (見 圖3)。如上所述,讀取單元100讀取沿著原稿讀取區(qū)域122 (稿臺玻璃120)的上表面運動 的原稿P的圖像。在讀取原稿P的圖像之后,通過跳轉部150(見圖3)將原稿P再次放入 蓋部200中,然后通過一對輸出輥261將原稿P輸出至輸出紙盤部254,跳轉部150在原稿 輸送方向上的縱向截面圖中具有基本三角形形狀。如圖10和11所示,沿著稿臺玻璃120的原稿讀取區(qū)域122的上表面運動的原稿P 經過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 (將在下面描述)的限制部310的下表面310A與稿臺玻璃120 之間的間隙T。即,原稿P在由限制部310的下表面310A引導的同時被輸送。接下來,將參照圖4至圖11詳細描述圖像讀取裝置單元50的蓋部200。圖4是表示蓋部200的基架202和原稿輸送單元250在從后側看去時的分解立體 圖。圖5是表示蓋部200的基架202和原稿輸送單元250在從前側看去時的分解立體圖。 圖6是表示蓋部200的原稿輸送單元250在從上側斜向看去時的立體圖。圖7是表示蓋部 200的原稿輸送單元250在從下側斜向看去時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蓋部200的原稿輸送 單元250的分解立體圖。圖9A是表示蓋部200的基架202與原稿輸送單元250之間的后 側安裝位置的立體圖,圖9B是表示蓋部200的基架202與原稿輸送單元250之間的前側安 裝位置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圖像讀取裝置單元50的主要部分沿著原稿輸送方向的剖視 圖。圖11是圖10的局部放大剖視圖。如圖4和圖5所示,蓋部200包括基架202和設置在基架202上的原稿輸送單元 250 (見圖6),原稿輸送單元250沿原稿輸送路徑K (見圖1)輸送原稿P。原稿輸送單元250 被構造成可容易地從基架202移除(將在下面詳細描述)。如圖8所示,原稿輸送單元250 (見圖6)例如包括蓋組件262、框架供給組件264、 片材輸送路徑配準組件266、片材輸出路徑組件268、片材輸送路徑延遲組件270、片材輸送路徑翻轉組件272和原稿盤252。蓋組件262和片材輸送路徑延遲組件270未通過螺釘連接到框架供給組件264。 因此,當原稿輸送單元250從蓋部200 (基架202)移除時,蓋組件262和片材輸送路徑延遲 組件270可與框架供給組件264分離。片材輸送路徑配準組件266和片材輸送路徑翻轉組件272在兩個點處通過螺釘固 定到框架供給組件264。因此,可通過將原稿輸送單元250從蓋部200 (基架202)拆下并 擰松螺釘,而將片材輸送路徑配準組件266和片材輸送路徑翻轉組件272從框架供給組件 264移除。片材輸出路徑組件268在四個點處通過螺釘固定到框架供給組件264。因此,可 通過將原稿輸送單元250從蓋部200 (基架202)拆下并擰松螺釘,而將片材輸出路徑組件 268從框架供給組件264移除。當蓋部被移除時,可以容易地移除例如設置在框架供給組件264中的電機、螺線 管、互鎖開關和傳感器(它們均未在圖中示出)。S卩,原稿輸送單元250可容易地從蓋部(基架202)移除。此外,其可以容易地安 裝到各個部件或從各個部件拆下。如圖5所示,基架202包括由樹脂制成的框架體220。平衡件70A和70B (圖5中 未示出平衡件70B)安裝到框架體220在輸送方向上的后側的兩端。如圖4和5所示,開口 210(見圖1和3)形成在框架體220中。如上所述,開口 210 形成在框架體的當蓋部200關閉時與原稿讀取區(qū)域122對應的部分中(見圖2)。此外,在 框架體220的上表面上設置加強部件230,加強部件230沿著正交于原稿輸送路徑K方向的 方向橫跨開口 210。加強部件230是剛度高于樹脂框架體220的剛度的金屬板。此外,加強部件230 具有敞開的上部并且基本為U形截面(見圖10和11)。加強部件230的后側端連接到平衡件70A。因此,在蓋部200打開或關閉時來自平 衡件70A的應力,或者在蓋部200保持打開狀態(tài)時來自平衡件70A的應力,都施加到加強部 件230 (應力作用在加強部件上)。S卩,加強部件230承受來自平衡件70A的應力。如圖4所示,銷234豎直設置在基架202的加強部件230的前側端(開口 210的前 側)。此外,如圖5所示,銷232豎直設置在基架202的加強部件230的后側端(開口 210 的后側)。如圖4和9B所示,在原稿輸送單元250的前側上設置朝向前側突出的突出部271。 在突出部271中形成有凹部273,凹部273的前側敞開并且凹部273在平面圖中為基本U形。如圖5和9A所示,在原稿輸送單元250的后側上設置朝向后側突出的突出部260。 在突出部260中形成沿豎直方向延伸的通孔263。如圖9A和9B所示,形成在加強部件230的后側端的銷232插入形成在原稿輸送單 元250的后側突出部260中的通孔263內,形成在加強部件230的前側端的銷234插入形 成在原稿輸送單元250的前側突出部271中的凹部273內。這樣,原稿輸送單元250相對 于加強部件230沿水平方向定位。加強部件230可沿原稿輸送單元250的豎直方向移動。此外,在設置于加強部件230的前側端處的銷234的上部234A中插入螺釘(未示出),在螺釘(未示出)的頭部與突出部271之間存在間隙,從而不會阻礙原稿輸送單元250 沿豎直方向的移動。即,原稿輸送單元250可在螺釘的頭部與突出部271之間的間隙范圍 內沿豎直方向移動。這樣,原稿輸送單元250簡單地放置在基架202上,并構造成可從該基架202容易 地移除。即,原稿輸送單元250可容易地安裝至基架202或從基架202拆下。如圖7所示,支腳282、284、286和288在原稿輸送單元250的下表面上向下突出 地形成。如圖3和圖5所示,用于支腳的凹部212和216在基架202的框架體220的開口 210的縱向兩端處形成在與支腳282和286對應的部分中。此外,如圖3所示,用于支腳的 孔214和218在基架202的框架體220的與支腳284和288對應的部分中形成。因此,原稿輸送單元250的支腳282、284、286和288插入用于支腳的凹部212和 216以及用于支腳的孔214和218。支腳282、284、286和288從蓋部200 (基架202)露出。當蓋部200覆蓋稿臺玻璃120時(見圖2),原稿輸送單元250的支腳282和286 與讀取單元100的稿臺玻璃120 (在輸送原稿P的區(qū)域外部)接觸,支腳284和288與稿臺 玻璃120的外部區(qū)域(外周)110A和110B (見圖3)接觸,以支撐原稿輸送單元250。這樣, 原稿輸送單元250以稿臺玻璃120的位置為基準沿豎直方向定位。在該狀態(tài)下,原稿輸送 單元250可相對于基架202沿豎直方向移動。因此,原稿輸送單元250在豎直方向上與基 架202略微分離。如圖7所示,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通過開口 210露出。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 包括沿正交于原稿輸送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板狀限制部310、在限制部310的縱向(正交于原 稿輸送方向的方向)兩端設置成沿豎直方向向上延伸的軸部322和324、以及在限制部310 的縱向(正交于原稿輸送方向的方向)兩端設置成沿豎直方向向上突出的肋332和334。如圖10和圖11所示,插入孔235沿豎直方向形成在加強部件230的兩端,原稿高 度限制部件300的軸部322和324 (圖中僅示出一個軸部324)插入在插入孔235中。因此, 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的限制部310相對于加強部件230沿水平方向定位,使得限制部310 可沿豎直方向移動。在軸部322和324中形成有尺寸大于軸部322和324的外徑以及加強 部件230的插入孔235的直徑的部分,以防止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從插入孔235脫離。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的限制部310和加強部件230設置成在平面圖中基本對 齊。當蓋部200覆蓋稿臺玻璃120時(見圖2),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的限制部310 的肋332和334與稿臺玻璃120 (在輸送原稿P的區(qū)域外部)接觸,以支撐原稿高度限制部 件300 (限制部310)。因此,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的限制部310的下表面310A相對于稿 臺玻璃120沿豎直方向定位。肋332和334可在上表面110中與稿臺玻璃120的外部區(qū)域 接觸??梢栽O置諸如彈簧之類的向下按壓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的擠壓部件,使得原稿 高度限制部件300的肋332和334可靠地接觸稿臺玻璃120。由于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未保持在原稿輸送單元250中,所以在圖7所示的構 造中一般不示出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然而,圖7中示出了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以使本 說明更容易理解。
接下來描述該實施方式的操作。當蓋部200覆蓋稿臺玻璃120時(見圖2),原稿輸送單元250相對于加強部件230 沿水平方向定位,使得原稿輸送單元250可沿豎直方向移動,并且支腳282、284、286和288 在讀取單元100的上表面上與稿臺玻璃120或稿臺玻璃120外部(外周)的區(qū)域110A和 110B接觸,并且以稿臺玻璃120的位置為基準而沿豎直方向定位。因此,與原稿輸送單元 250固定至基架202的結構相比,原稿輸送單元250以稿臺玻璃120為基準而更精確地定 位。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相對于加強部件230沿水平方向定位,使得原稿高度限制 部件300可沿豎直方向移動,并且限制部310的肋332和334與稿臺玻璃120接觸并沿豎 直方向定位。因此,與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 (限制部310)固定至基架202或原稿輸送單 元250的結構相比,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的限制部310相對于稿臺玻璃120更精確地定 位。因此,限制部310 (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和原稿輸送單元250相對于稿臺玻璃 120 (以稿臺玻璃120的位置為基準)精確地定位,并且限制部310以稿臺玻璃120的位置 為基準相對于原稿輸送單元250精確定位。即,降低了限制部310和原稿輸送單元250相對 于稿臺玻璃的位置誤差,并且降低了限制部310相對于原稿輸送單元250的位置誤差。因 此,與其中限制部310(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固定至基架202的結構相比,進一步降低了 原稿P的輸送阻力的變化。結果,減小了原稿P在原稿讀取區(qū)域122處的輸送速度的變化。如圖10和圖11所示,與限制部310 (原稿高度限制部件300)固定至基架202的 結構相比,降低了限制部310的下表面310A與稿臺玻璃120之間的間隙T的不規(guī)則性。因 此,可以縮小間隙T。這樣,由于間隙T的不規(guī)則性降低并且間隙T變窄,所以減小了在原 稿P與跳轉部150接觸時原稿P與跳轉部150之間的角度。因此,減小了在原稿P與跳轉 部150接觸時原稿P的輸送阻力的變化。結果,減小了原稿P在原稿讀取區(qū)域122處的輸 送速度的變化。當蓋部200覆蓋稿臺玻璃120時(見圖2),原稿輸送單元250由支腳282、284和 286支撐,原稿輸送單元250的載荷(重量)未施加至基架202。因此,與原稿輸送單元250 固定至基架202 (基架202支撐原稿輸送單元250)的結構相比,基架202的變形減小。結 果,在這方面可以使原稿輸送路徑K精確定位。此外,在蓋部200打開或關閉時或在蓋部200保持打開狀態(tài)時來自平衡件70A的 應力施加到加強部件230。即,加強部件230承受來自平衡件70A的應力。因此,與加強部 件230設置在其它部分中的結構相比,防止或減少了框架體220的變形,特別是開口 210周 圍(附近)部分的變形。在原稿輸送單元250中,從片材供給部件到片材輸出部件的輸送部件結合為一個 單元。原稿輸送單元250被構造成容易地安裝到加強部件230或從加強部件230拆下。因 此,圖像形成裝置可容易地組裝和維護。此外,由于不需要沿豎直方向的定位,所以不必在 維護操作之后執(zhí)行調節(jié)操作和測試操作。為了解釋和描述而提供了對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以上描述。并不旨在窮舉 或將本發(fā)明限制于所公開的精確形式。顯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清楚許多修改和變型。選 擇和描述這些實施方式是為了最好地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本領域技術人員針對各個實施方式理解本發(fā)明并且對特定用途采用適當的各種修改。本發(fā)明的范圍旨 在由以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
一種圖像讀取裝置,該圖像讀取裝置包括讀取單元,該讀取單元具有設置在其上表面上的原稿臺,并讀取被輸送至所述原稿臺上的原稿讀取區(qū)域且通過該原稿讀取區(qū)域的原稿;覆蓋所述原稿臺的蓋部;安裝部,該安裝部連接所述蓋部和所述讀取單元,并繞沿原稿輸送方向延伸的旋轉軸旋轉,以打開所述蓋部而使得所述原稿臺露出和關閉所述蓋部而使得所述原稿臺被該蓋部覆蓋;框架,該框架形成部分所述蓋部,該框架被安裝到所述安裝部,并且具有開口,所述開口形成在當所述蓋部關閉時所述框架的與所述原稿讀取區(qū)域對應的部位;加強部件,該加強部件設置在所述框架中,沿著正交于所述原稿輸送方向的方向橫跨所述開口,并承受來自所述安裝部的應力;原稿輸送單元,該原稿輸送單元形成部分所述蓋部,該原稿輸送單元被設置在所述框架上,并且在所述蓋部關閉時將所述原稿輸送至所述原稿臺上的所述原稿讀取區(qū)域,使得所述原稿通過該原稿讀取區(qū)域;第一水平定位部件,該第一水平定位部件使所述原稿輸送單元相對于所述加強部件沿水平方向定位,從而所述原稿輸送單元能夠沿豎直方向移動;第一豎直定位部件,該第一豎直定位部件設置在所述原稿輸送單元中,當所述蓋部關閉時,在所述讀取單元的上表面上,該第一豎直定位部件與所述原稿臺或所述原稿臺的外周接觸,并以所述原稿臺的位置為基準使所述原稿輸送單元沿豎直方向定位;限制部件,該限制部件設置在所述加強部件的下側,在所述加強部件與所述原稿臺的所述原稿讀取區(qū)域之間形成間隙,所述限制部件與被輸送至所述原稿讀取區(qū)域的所述原稿接觸,以限制輸送高度;第二水平定位部件,該第二水平定位部件使所述限制部件相對于所述加強部件沿水平方向定位,從而所述限制部件能夠沿豎直方向移動;以及第二豎直定位部件,該第二豎直定位部件設置在所述限制部件中,當所述蓋部關閉時,在所述讀取單元的上表面上,該第二豎直定位部件與所述原稿臺或所述原稿臺的外周接觸,并以所述原稿臺的位置為基準使所述限制部件沿豎直方向定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其中,所述限制部件和所述加強部件被設置成在平面圖中基本對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其中,在所述蓋部打開時,所述安裝部產生力,該力抵抗因重力而關閉所述蓋部的力, 以將所述蓋部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 其中,所述第一水平定位部件包括第一銷,該第一銷豎直設置在所述加強部件的一端; 第二銷,該第二銷豎直設置在所述加強部件的另一端;第一突出部,該第一突出部從所述原稿輸送單元突出并在其中形成供所述第一銷插入 的通孔;以及第二突出部,該第二突出部從所述原稿輸送單元突出并在其中形成供所述第二銷插入的凹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豎直定位部件包括多個支腳,所述支腳向下突出地設置在所述原稿輸 送單元的下表面上;在所述框架的分別與所述多個支腳對應的部分中形成用于支腳的凹部或用于支腳的 孔;并且分別插入用于支腳的凹部或用于支腳的孔中的所述多個支腳與所述原稿臺接觸以支 撐所述原稿輸送單元。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 其中,所述第二水平定位部件包括軸部,所述軸部在所述限制部件的正交于所述原稿輸送方向的方向上的兩端處設置成 沿豎直方向向上延伸;以及插入孔,所述插入孔形成在所述加強部件的兩端處,供所述軸部插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其中,所述第二豎直定位部件包括肋,所述肋在所述限制部件的正交于所述原稿輸送 方向的方向上的兩端處設置成沿豎直方向向下突出;并且 所述肋與所述原稿臺接觸以支撐所述限制部件。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圖像讀取裝置。當蓋部覆蓋原稿臺時,原稿輸送單元相對于加強部件沿水平方向定位,從而原稿輸送單元能夠沿豎直方向移動,第一豎直定位部件與讀取單元的原稿臺或其外周接觸,以便以原稿臺的位置為基準使原稿輸送單元沿豎直方向定位。原稿高度限制部件相對于加強部件沿水平方向定位而能夠沿豎直方向移動,第二豎直定位部件與原稿臺接觸,以便以原稿臺的位置為基準使限制部件沿豎直方向定位。
文檔編號G03G15/00GK101840180SQ20091016892
公開日2010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17日
發(fā)明者昔起佑, 梁文錫 申請人:富士施樂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