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成像設備和開/關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811129閱讀:12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成像設備和開/關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成像設備和開/關裝置。
背景技術
存在用于提供可打開/可關閉的葉片的技術,例如用以保護攝像機或其它
成像設備中的鏡頭。例如,在JP-A-2005-77574中描述的攝像機具有鏡筒, 其包括單個葉片,葉片在葉片遮蓋鏡頭的位置和葉片從鏡頭縮回的位置之間 線性地滑動。在JP-A-2005-308898中描述的攝像機具有鏡筒,其包括由殼體 或其它構件支撐旋轉(zhuǎn)的驅(qū)動葉片和由驅(qū)動葉片支撐旋轉(zhuǎn)的從動葉片。驅(qū)動葉 片和從動葉片展開并遮蓋鏡頭。當驅(qū)動葉片旋轉(zhuǎn)并從鏡頭退避時,從動葉片 相對驅(qū)動葉片旋轉(zhuǎn),隨即重疊,并且與驅(qū)動葉片一起容納在不重疊于鏡頭的 區(qū)域中。
在JP-A-2005-77574中描述的技術中,由于單個葉片滑動,葉片容納空 間需要具有相對于葉片的尺寸具有可比性的尺寸。因此使得例如需要提供鄰
種情況中,緊湊尺寸、輕的重量和外觀將會受到限制。例如,鄰近于鏡筒的 殼體不可以設計小于鏡筒。
在JP-A-2005-308898中描述的技術中,由于驅(qū)動葉片^:轉(zhuǎn)動地支撐,與 提供了滑動葉片的情況比較,其難以實現(xiàn)緊湊的尺寸和設計自由度。例如, 除鏡頭所布置的空間和容納驅(qū)動葉片的空間之外,需要設置在那兒驅(qū)動葉片 的樞軸點得以提供的空間。同時,這樣的空間需要設置在沿垂直于驅(qū)動葉片 移動的方向(周向方向)的直線的位置處。
因此,希望提供成像設備和開/關裝置,其允許容納葉片的空間更小。

發(fā)明內(nèi)容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成像裝置包括鏡頭;第一葉片,其能夠在第一 葉片遮蓋鏡頭前側(cè)的遮蓋位置和第 一葉片從鏡頭的前側(cè)退避的退避位置之
5間滑動;和第二葉片,其由第一葉片轉(zhuǎn)動地支撐,第二葉片在遮蓋位置和退 避位置之間響應于第 一葉片的滑動運動而隨同第 一葉片移動,第二葉片相對 于第一葉片旋轉(zhuǎn),使得第二葉片在退避位置比在遮蓋位置更多地重疊于第一 葉片。
優(yōu)選地,成像"^殳備另外包括促動構件,其沿第一和第二葉片彼此分離 的方向促動第一和第二葉片;和鄰接部分,其鄰接第二葉片,使得當?shù)谝缓?第二葉片從遮蓋位置移動至退避位置時,第二葉片沿第二葉片重疊于第 一葉 片的方向抵抗促動構件的促動力旋轉(zhuǎn)。
優(yōu)選地,第一葉片并不旋轉(zhuǎn)而是在遮蓋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間的線性地滑動。
優(yōu)選地,成像設備另外包括殼體,其容納鏡頭和第一及第二葉片。在 從鏡頭的前部觀察時,殼體包括容納鏡頭的第一構造部分;和鄰近于第一 構造部分的第二構造部分。第二構造部分沿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構造部分的布 置方向的方向具有小于第一構造部分的尺寸的尺寸,并且第二構造部分相對 于鏡頭朝向垂直方向的一側(cè)偏移。第一和第二葉片配置成在遮蓋位置中, 第 一葉片定位在沿垂直方向的一側(cè)上并且第二葉片定位在沿垂直方向的另 夕j、一側(cè)上,并且在從遮蓋位置移動至退避位置時,第一和第二葉片從第一構 造部分側(cè)移動至第二構造部分側(cè),使得第二葉片的旋轉(zhuǎn)減小了第一和第二葉 片整體在一側(cè)上沿垂直方向的寬度。
優(yōu)選地,成像設備另外包括連接到殼體的另一殼體,使得另一殼體能夠 在另一殼體重疊在第二構造部分的位于另外一側(cè)上的表面上的關閉狀態(tài)和 另 一殼體移動離開第二構造部分的打開狀態(tài)之間的轉(zhuǎn)換,第一和第二構造部 分在一側(cè)上形成平行于布置方向的平表面,而第一構造部分和另一殼體在另 一側(cè)上形成平行于布置方向的平表面。
優(yōu)選地,第一葉片的重疊鏡頭的前側(cè)的部分形成為在從鏡頭的前部觀 察時,沿垂直方向較接近于第二構造部分的寬度在一側(cè)上較小。在退避位置 中,較寬側(cè)上的部分的部件容納在第一構造部分中,并且在較窄側(cè)上的部分 的部件容納在第二構造部分中。第二葉片的重疊于鏡頭前側(cè)的部分形成為 在從鏡頭的前部觀察時,沿垂直方向較接近于第一構造部分的寬度在另外一 側(cè)上較小。在從遮蓋位置移動至退避位置時,該部分圍繞位于第二構造部分 側(cè)上的點:旋向一側(cè)。
6優(yōu)選地,成像設備另外包括驅(qū)動動力源;由驅(qū)動動力源的動力驅(qū)動的 從動構件;和連接從動構件至第一葉片的彈性構件。
優(yōu)選地,成像設備還包括驅(qū)動動力源;和能夠彼此嚙合并傳輸驅(qū)動動 力源的動力至第 一葉片的第 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第 一和第二齒輪中的至少一 個具有無齒部分,使得第一和第二齒輪在第一葉片定位在遮蓋位置和退避位 置中的至少一個位置時彼此脫離。在第一和第二齒輪中,在驅(qū)動動力源側(cè)的 齒輪具有凸輪部分,其沿徑向方向向外突出并在無齒部分沿周向方向布置的 范圍上延伸。在第一和第二齒輪中,在第一葉片側(cè)的齒輪具有鎖定部分,其 沿周向方向滑動地鎖定在沿周向方向的凸輪部分的表面上以限制齒輪旋轉(zhuǎn)。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另外的實施例的開/關裝置包括可在關閉位置和打開位置 之間滑動的第一葉片;和由第一葉片轉(zhuǎn)動地支撐的第二葉片,第二葉片在關 閉位置和打開位置之間響應于第一葉片的滑動運動而隨同第 一葉片移動,第 二葉片相對于第一葉片旋轉(zhuǎn),使得第二葉片在打開位置中比在關閉位置中更 大程度地重疊于第一葉片。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葉片容納空間能夠得以減小。


圖l(a)和l(b)示出了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攝像機的外觀的透視圖2(a)和2(b)示出了在圖l(a)和l(b)中示出的攝像機處于不同于圖l(a) 和l(b)中的狀態(tài)的狀態(tài)中的外觀的透視圖3示出在圖l(a)和1(b)中示出的攝^f象;K處于不同于圖l(a)、 l(b)、 2(a) 和2(b)中的狀態(tài)的狀態(tài)中的外觀的透視圖4是說明圖l(a)和1(b)中示出的攝像機的顯示器部分的開/關和旋轉(zhuǎn)機 構的^L圖5是說明圖l(a)和l(b)中示出的攝像機的顯示器部分的開/關和旋轉(zhuǎn)機 構的另一個視圖6(a)和6(b)是說明圖l(a)和1(b)中示出的攝像機的顯示器部分中的開/ 關和旋轉(zhuǎn)操作中的殼體之間的鄰接的視圖7是從所連接的顯示器部分側(cè)觀察時圖l(a)和l(b)中示出的攝像機的 顯示器部分的透^L圖8(a)和8(b)是說明圖l(a)和l(b)中示出的攝像機中的開/關和旋轉(zhuǎn)操作中的殼體之間的鄰接的另外的視圖9(a)和9(b)是說明重疊了圖l(a)和l(b)中示出的攝像機的顯示器部分 的表面的構造的視圖IO是圖l(a)和l(b)中示出的攝像機的鏡頭屏蔽裝置的透視圖11是圖10中示出的鏡頭屏蔽裝置的分解透視圖12是圖10中示出的鏡頭屏蔽裝置中的驅(qū)動葉片、從動葉片、和周圍 部件的分解透視圖13示出了圖12中示出的驅(qū)動葉片和從動葉片的組件的透視圖14(a)、 14(b)、 14(c)示出了說明圖12中的驅(qū)動葉片和從動葉片的操作 的視圖15(a)、 15(b)、 15(c)示出了驅(qū)動圖12中示出的驅(qū)動葉片的齒條;
圖16(a)、 16(b)、 16(c)示出了說明如何附接圖15(a)、 15(b)、 15(c)中示出
的齒條至中心基底的視圖17是說明如何附接驅(qū)動葉片至圖12中示出的中心基底的視圖; 圖18(a)、 18(b)示出了i兌明圖12中示出的驅(qū)動葉片和圖15(a)、 15(b)、
15(c)中示出的齒條之間的連接的視圖19(a)、 19(b)、 19(c)示出了說明圖12中示出的驅(qū)動葉片和圖15(a)、
15(b)、 15(c)中示出的齒條的操作的視圖20(a)、20(b)示出了說明驅(qū)動圖12中示出的驅(qū)動葉片的齒輪系的視圖; 圖21(a)、 21(b)是示出了圖20(a)、 20(b)中示出的齒輪系中的凸輪齒輪
73和齒條驅(qū)動齒輪的透視圖22(a)、 22(b)是示出了圖20(a)、 20(b)中示出的齒輪系中的凸輪齒輪 73和齒條傳動齒輪處于不同于圖21(a)、 21(b)中的狀態(tài)的狀態(tài)中的透視圖23(a)、 23(b)是示出了圖20(a)、 20(b)中示出的齒輪系中的凸輪齒輪 73和齒條傳動齒輪處于不同于圖21(a)、 21(b)和圖22(a)、 22(b)中的狀態(tài)的狀 態(tài)中的透^L圖24是示出了圖20(a)、 20(b)中示出的齒輪系中的減速齒輪、凸輪齒輪 73和齒條驅(qū)動齒輪的透視圖25是說明如何檢測圖20(a)、 20(b)中示出的齒輪系的位置的透視圖26是沿圖2(b)中示出的線XXVI-XXVI的圖解橫截面視圖27是說明圖l(a)和l(b)中示出的攝像機的冷卻結構的分解透視圖;圖28是沿圖26中示出的線XXVIII-XXVm的圖解橫截面視圖; 圖29是示出了圖l(a)和l(b)中示出的攝像機的信號處理系統(tǒng)的結構的框 圖;及
圖30是示出了由圖29中示出的控制器進行的用以控制泵的處理的步驟 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l(a)和l(b)到圖3示出了作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電子設備或成像 設備的攝像機1的外觀的透視圖。特別地,圖l(a)是使用中的攝像機1在從 前側(cè)(目標物側(cè))觀察時的透視圖。圖l(b)是使用中的攝像機1在從后側(cè)(基本 使用模式中的攝像機操作人員側(cè))觀察時的透視圖。圖2(a)是過渡狀態(tài)(在使 用狀態(tài)和退避狀態(tài)之間的狀態(tài),將在隨后描述)中的攝像機1在從后側(cè)觀察 時的透視圖。圖2(b)是在退避狀態(tài)中的攝像機1在從后側(cè)觀察時的透視圖。 圖3是在退避狀態(tài)的帶有打開的電池蓋的攝像機1在從后側(cè)觀察時的透視 圖。
攝像機1的構造是基于攝像機操作人員例如在使用時用右手抓緊攝像機 l,并且以圖l(a)和l(b)到圖3中的視圖平面中的向上方向為實際向上方向的 模式,作為基本^t式。在下面的描述中,圖l(a)和l(b)到圖3中的視圖平面 中的向上和向下側(cè)、和目標物側(cè)及目標物側(cè)的相對側(cè)可以分別凈皮稱為t聶像機 1的向上側(cè)、向下側(cè)、前向側(cè)(前側(cè))、和后向側(cè)(后側(cè))。另外, >汰目標,見察時 的圖l(a)和l(b)到圖3中的視圖平面中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或與之相反的 方向)、和右左方向可以分別被稱為^聶像機1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右左 方向。
攝像機l包括機身部分3,其在基本使用模式中由攝像機操作人員抓 緊并進行成像和其它操作;顯示器部分5,其可移動地連接至機身部分3并 顯示比如正在被抓取的圖像和以往所存儲的圖像;和連接部分7,其連接顯 示器部分5至機身部分3。機身部分3包括鏡頭部分9,其引入來自目標 物的光并執(zhí)行另外的功能;和抓持部分ll,其在基本使用模式中由攝像機操 作人員抓緊并容納電路板和電池。抓持部分11的尺寸確定為大體上適配于 攝像機操作人員的手部。
如在圖2(b)中示出的,當未使用攝像機1時,攝像機1的顯示器部分5折疊并重疊在機身部分3上。當使用攝像機l時,如在圖2(a)中示出的,顯 示器部分5首先繞第一旋轉(zhuǎn)軸RA1旋轉(zhuǎn)并倒轉(zhuǎn)立在機身部分3上。顯示器 部分5然后繞第二旋轉(zhuǎn)軸RA2旋轉(zhuǎn),如圖l(b)中所示。例如,顯示器部分5 能夠繞第二旋轉(zhuǎn)軸RA2旋轉(zhuǎn)270度的范圍,從圖2(a)中示出的位置通過圖 l(b)中示出的位置旋轉(zhuǎn)至屏幕5a朝前的位置。
攝像機1包括傳感器115(見圖29),其檢測顯示器部分5例如從圖2(b) 中示出的狀態(tài)至圖2(a)中示出的狀態(tài)的轉(zhuǎn)換?;趶膫鞲衅鳙@得的檢測結果, 當顯示器部分5從圖2(a)中示出的狀態(tài)轉(zhuǎn)換至圖2(b)中示出的狀態(tài)時,電源 供應被關閉,而當顯示器部分5從圖2(b)中示出的狀態(tài)轉(zhuǎn)換至圖2(a)中示出 的狀態(tài)時,電源供應打開。
在基本使用模式中,攝像機操作人員使顯示器部分5的屏幕5a朝向機 身部分3的后部,如圖l(a)和l(b)中所示。以才幾身部分3的前側(cè)朝向目標物, 機身部分3的后側(cè)朝向攝像機操作人員,并且抓持部分11由右手抓緊,攝 像機操作人員開始和停止記錄同時檢查顯示在屏幕5a上的圖像。在這個過 程中,屏幕5a的傾角(繞第二旋轉(zhuǎn)軸RA2的轉(zhuǎn)角)依據(jù)攝像機操作人員的喜 好進行調(diào)整。在以攝像機操作人員作為目標物的使用模式(即所謂的自拍)中, 攝像機操作人員相對于機身部分3向前定向屏幕5a。在機身部分3的前側(cè)朝 向攝像機操作人員的,并且攝像機1的適當部分由攝像機操作人員抓持情況 下,攝像機操作人員開始和停止記錄同時檢查顯示在屏幕5a上的影像。
攝像機1另外能夠僅用以再現(xiàn)圖像。攝像機1另外能夠以這樣的方法使 用即屏幕5a被折疊而屏幕5a向外暴露,這是通過首先使屏幕5a向上(圖 2(a)中示出的狀態(tài)改變至顯示器部分5繞第二旋轉(zhuǎn)軸RA2旋轉(zhuǎn)180度的狀態(tài)) 且然后繞第一旋轉(zhuǎn)軸RA1旋轉(zhuǎn)顯示器部分5以在機身部分3上重疊顯示器 部分5而實現(xiàn)的。
在下面的描述中,顯示器部分5重疊在機身部分3上的狀態(tài)(例如圖2(b) 中示出的狀態(tài))被稱為關閉狀態(tài),并且顯示器部分5倒轉(zhuǎn)立在機身部分3上 的狀態(tài)(圖l(a)、 1(b)和2(a)中示出的狀態(tài))被稱為打開狀態(tài)。另夕卜,如在圖2(a) 中示出的,處在關閉狀態(tài)的顯示器部分5轉(zhuǎn)換至顯示器部分5倒轉(zhuǎn)豎立但顯 示器部分5未繞第二旋轉(zhuǎn)軸RA2旋轉(zhuǎn)的狀態(tài)被稱為打開但未旋轉(zhuǎn)狀態(tài)。在 另 一方面,處于圖2(a)示出的狀態(tài)的顯示器部分5繞第二旋轉(zhuǎn)軸RA2旋轉(zhuǎn)的 狀態(tài)(例如圖l(a)和l(b)中示出的狀態(tài))被稱為打開并旋轉(zhuǎn)狀態(tài)。在關閉狀態(tài)
10中,如在圖2(b)中示出的,屏幕5a朝向抓持部分11的狀態(tài)被稱為退避狀態(tài)。
攝像機l的構造成,如圖2(b)中所示,使得外部形狀整體大體為殼狀, 其尺寸沿右左方向較薄。外部形狀的具體描述如下
機身部分3的外部形狀(機身部分3的機身殼體13)通常為薄的殼,其在 形成有凹陷,用于容納顯示器部分5和連接部分7。即,機身部分3的外部 形狀形成為垂直于攝像機1的前后方向的橫截面大體上具有相同于沿前后方 向的形狀。機身部分3的外部形狀在從前部觀察時具有類似P的形狀,因為 鏡頭部分9突出朝向顯示器部分5。
連接部分7(連接殼體17)的外部形狀通常為沿才聶像機1的前后方向(第一 旋轉(zhuǎn)軸RA1的軸向)延伸的柱體(管體)。連接部分7例如具有垂直于前后方 向的D形橫截面。連接部分7具有垂直于第二旋轉(zhuǎn)軸RA2并朝向顯示器部 分5的平面部分7a。連接部分7定位在《竟頭部分9和機身部分3的抓持部分 il之間的邊界的附近,并容納在機身部分3中的凹陷的端部處。連接部分7 沿前后方向的長度可與顯示器部分5沿前后方向的長度相比。
顯示器部分5(顯示器殼體15)的外部形狀通常為薄的殼。顯示器部分5 連接到連接部分7,使得顯示器部分5的端部朝向連接部分7的平面部分7a。 處于退避狀態(tài)(圖2(b))的顯示器部分5沿前后方向的長度大體上可比于機身 部分3沿前后方向的長度,并且顯示器部分5沿上下方向的長度可比于通過 從機身部分3中的凹陷的沿上下方向的長度中減去連接部分7沿上下方向的
長度而獲得的長度。
顯示器部分5和連接部分7整體大體上具有可比于形成在機身部分3的 抓持部分11中的凹陷的尺寸的尺寸。當顯示器部分5和連接部分7容納在 凹陷中時,攝像機1具有處于退避狀態(tài)的大體上類似于薄盒的形狀。換句話 說,在從前部觀察時,鏡頭部分9和抓持部分11形成沿布置了鏡頭部分9 和抓持部分ll(上下方向)的方向的平表面,并且鏡頭部分9和顯示器部分5 沿上下方向形成另外的平表面。確切地講,攝像機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表面 及其它表面被彎曲以形成倒圓形狀。即,鏡頭部分9在從前部觀察時具有弧 形的上部和下部表面,并且抓持部分11在從前部觀察時具有弧形下部表面。
攝像機l的殼體由機身殼體13、顯示器殼體15、和連接殼體17形成。 每個殼體具有在形成的適當?shù)拈_口,并且多種操作構件穿過開口得以暴露。 搡作構件的具體描述如下如在圖l(a)中示出的,開口 9a形成在鏡頭部分9的前端,并且對目標 物成像的鏡頭41通過開口 9a暴露。鏡頭41和開口 9a例如大體上布置在鏡 頭部分9的沿右左和上下方向的中心處。因此,形成了容納顯示器部分5并 且沿右左方向具有小于鏡頭部分9的寬度的凹陷的抓持部分11相對于鏡頭 41朝向顯示器部分5相反側(cè)偏移。
如在圖i(b)中示出的,記錄按4丑19、環(huán)形縮放杠桿21、和環(huán)形轉(zhuǎn)換杠 桿23設置在鏡頭部分9的后端。記錄按鈕19被施壓以開始和結束記錄視頻 影像??s放杠桿21操作以沿周向方向滑動用以指定放大或縮小因子。轉(zhuǎn)換 杠桿23操作以沿周向方向滑動用以切換成像模式。被施壓以抓取靜態(tài)圖像 的釋放按鈕25設置在連接部分7的后端。攝像機操作人員例如能夠由右手 抓緊抓持部分11并通過使用拇指操作記錄按鈕19、縮放杠桿21、轉(zhuǎn)換杠桿 23、和釋放按鈕25而抓取視頻影像或靜態(tài)圖像。
如在圖l(b)中示的,由字符、圖形等(本實施例中示例說明字符"PHOTO") 在釋放按鈕25上形成指示信息(例如功能)的標記設置在連接部分7的釋放按 鈕25—側(cè)的平面部分7a上。字符"PHOTO"例如通過附著用涂料寫有標記 的標簽或者在平面部分7a上形成突起或凹陷而得以提供。如在圖2(a)和2(b) 中示出的,字符"PHOTO"隱藏在顯示器部分5的后面并且因此在關閉狀 態(tài)和打開但未旋轉(zhuǎn)狀態(tài)之間的狀態(tài)中不可見。當顯示器部分5繞第二旋轉(zhuǎn)軸
RA2旋轉(zhuǎn)進入打開并旋轉(zhuǎn)狀態(tài)時,字符"PHOTO"暴露并因此可見,如圖 l(b)中所示。
總的來講,攝像機操作人員在打開并旋轉(zhuǎn)狀態(tài)中操作釋放按^組25,并且 字符"PHOTO"在這樣的使用了釋放按鈕25的典型情況中是可見的,否則 字符"PHOTO"不可見。另外,如上所述,當攝像機1在圖S(b)所示的狀態(tài) 中關閉并且因此釋放按鈕25不能使用時,字符"PHOTO"不可見。攝像機 1也可以構造僅在打開及旋轉(zhuǎn)狀態(tài)中、或在顯示器部分25定位在使得字符 "PHOTO"暴露出來的角度范圍內(nèi)的打開及半旋轉(zhuǎn)狀態(tài)中,響應于對釋放 按鈕25進行的操作抓取靜態(tài)圖像,而在其它狀態(tài)中則忽略對釋放按鈕25進 行的操作。
在上述的操作構件之外,布置了多種按鈕,例如布置在抓持部分11的 重疊了顯示器部分5的表面上。該表面也具有例如使得來自揚聲器(未示出) 的聲音得以發(fā)出的開口、和銷等插入其中以復位(reset)攝像機1的孔。使得聲音輸入至麥克風(未示出)的開口形成在鏡頭部分9的上表面中。
如在圖3中示出的,機身部分3的機身殼體13包括形成機身殼體13 的較大部分的機身殼體主要部分27;和連接到機身殼體主要部分27的可打 開和可關閉的蓋29。打開蓋29暴露出供電池31連接和脫開的電池艙及存儲 卡135(見圖29)插入其中的槽133。
蓋29例如設置在抓持部分11的后端的較大部分之上。蓋29例如經(jīng)由 鉸合構件33連接到機身殼體主要部分27。鉸合構件33不僅繞沿上下方向延 伸的旋轉(zhuǎn)軸可旋轉(zhuǎn)地連接到機身殼體主要部分27,而且沿順著蓋29的水平 方向可滑動地連接到蓋29。
為打開蓋29,蓋29被操作以相對于鉸合構件33滑動至在圖3的視圖的 平面中的右側(cè)以釋放鎖扣,并且然后蓋29隨同鉸合構件33相對于機身殼體 主要部分27旋轉(zhuǎn)。相反地,為關閉蓋29,蓋29隨同鉸合構件33相對于機 身殼體主要部分27旋轉(zhuǎn),并且然后蓋29被操作以相對于鉸合構件33滑動 以接合鎖扣。
電池31形成為大體類似盒的形狀,并插入和移動進入和離開機身殼體 主要部分27。電池31例如沿右左方向和前后方向具有可比于4爪持部分11 的尺寸的尺寸,并沿上下方向具有近似抓持部分11的尺寸的一半的尺寸。 電池31布置在抓持部分11的下部中。
圖4和圖5是說明攝像機1的顯示器部分的開/關和旋轉(zhuǎn)機構的視圖。具 體地,圖4示出圖2(b)中示出的退避狀態(tài)中的連接部分7和顯示器部分5的 部分在從殼體的外側(cè)(在圖2(b)的視圖的平面中的左側(cè))觀察時的分解透視 圖,并且圖5示出了連接部分7和顯示器部分5的部分在從圖4的視圖平面 的后側(cè)觀察時的透視圖,在處于圖4中的狀態(tài)的連接部分7和顯示器部分5 被裝配的狀態(tài)中。
連接部分7包括鉸合機構35,其例如容納在連接殼體17中(圖4和圖 5僅示出了連接殼體主要部分17a,其是連接殼體n的部分)。鉸合機構35 包括兩個固定到機身部分3的第一鉸合構件35a;連接到第一鉸合構件35a 并且可以繞第一旋轉(zhuǎn)軸RA1旋轉(zhuǎn)的第二鉸合構件35b;連接到第二鉸合構件 35b并且可以繞第二旋轉(zhuǎn)軸RA2旋轉(zhuǎn)的第三鉸合構件"c;和不僅固定到第 三鉸合構件35c而且固定到顯示器部分5(圖4)的第四4交合構件35d。
第 一鉸合構件3 5a在從攝像機1的上下方向(在圖4的視圖的平面中從上
13左側(cè)朝向右下的方向)觀察時具有L型橫截面并且包括固定部分35e和突出 "f,固定部分3^容納在機身部分3的機身殼體13中并固定到機身部分3, 突出^f從機身殼體l3突出。固定部分Me具有板的形狀,其跟隨于機身殼 體13的重疊了顯示器部分5的表面。固定部分35e用螺釘或其它固定構件 固定到機身殼體1!3或其它固定到機身殼體13的構件。突出35f例如具有垂 直于第一旋轉(zhuǎn)軸RA1的板的形狀。
第一4交合構件35b由例如沿第一旋轉(zhuǎn)軸RA1的軸向延伸的細長構件形 成。第二鉸合構件35b由從機身部分3突出的第一鉸合構件35a的突出35f 的部分轉(zhuǎn)動地支撐。第一旋轉(zhuǎn)軸RA1因此定位在才幾身部分3的外側(cè)。
第二鉸合構件35b和第一鉸合構件35a及第三4交合構件35c的部分容納 在連接殼體17中。由于第一旋轉(zhuǎn)軸RA1定位在機身部分3的外側(cè),連接殼 體17不僅能夠繞第一旋轉(zhuǎn)軸RA1并且能夠沿其軸向重疊第二鉸合構件35b 和另外的構件。即,連接殼體17能夠形成為具有第一旋轉(zhuǎn)軸RA1通過其 中的端部,布置穿過一個端部暴露的釋放按鈕25和由釋放按鈕25施壓的開 關(未示出),并沿右左方向延伸跨過^/l身部分3。
第三鉸合構件35c例如具有沿第二旋轉(zhuǎn)軸RA2的軸向延伸的細長的形 狀,從連接殼體17突出并插入進顯示器殼體15(顯示器殼體15由前殼15a 和后殼15b形成,并且圖4僅示出了前殼15a)。即,第三4吏合構件"c從定 位在顯示器殼體15的外側(cè)的第一旋轉(zhuǎn)軸RA1延伸進入顯示器殼體15,并允 許第一旋轉(zhuǎn)軸RA1定位在顯示器殼體15外側(cè)。
第四鉸合構件35d具有例如跟隨朝向連接部分7的平面部分的表面的板 的形狀。第四鉸合構件35d容納在顯示器殼體15中并采用螺釘或另外的固 定構件固定到顯示器殼體15或其它固定到顯示器殼體的構件。
第三鉸合構件35c和第四鉸合構件35d可以整體地形成。另外,第三鉸 合構件35c可以連接到第二鉸合構件35b而不繞第二旋轉(zhuǎn)軸RA2旋轉(zhuǎn),而 是連接到第四鉸合構件35d(顯示器殼體15)以繞第二旋轉(zhuǎn)軸RA2旋轉(zhuǎn)。
圖6(a)和6(b)是說明攝像機1中的開/關和旋轉(zhuǎn)操作中的殼體之間的鄰接 的視圖。圖6(a)是攝像機1的正視圖,并且圖6(b)是圖6(a)的局部放大視圖。
連接部分7設計成使得顯示器部分5(第二旋轉(zhuǎn)軸RA2)沿顯示器部分5 從關閉位置至反向直立位置僅卯度打開的方向旋轉(zhuǎn)。但是,在實際產(chǎn)品中, 顯示器部分5沿顯示器部分5由于誤差和其它因素的影響而打開超過與關閉
14位置偏離90度的位置的方向移動。顯示器部分5在一些實例中鄰接鏡頭部 分9一側(cè),如圖6(a)和6(b)所示。在該實例中,當顯示器部分5繞第二旋轉(zhuǎn) 軸RA2旋轉(zhuǎn)時,鏡頭部分9一側(cè)可能受損。為解決這個問題,攝像機1具 有如下的構造
圖7是連接到連接部分7的顯示器部分5從其側(cè)向觀察時的透視圖。
顯示器部分5包括在朝向連接部分7的端部上的保護構件37。保護構件 37由硬度低于機身殼體13的鄰接顯示器部分5的部分的硬度的材料制成。 例如,機身殼體13的鏡頭部分9由金屬制成,而保護構件37由樹脂制成。
保護構件37所布置到的位置及其厚度和其它參數(shù)適當確定使得當顯示 器部分5轉(zhuǎn)過大于預定角度(90度)的角度時,保護構件能夠作為鏡頭部分9 和顯示器部分5的朝向連接部分7的端部之間的隔離件(保護構件37能夠在 顯示器部分5的端部鄰接鏡頭部分9之前鄰接鏡頭部分9)。保護構件37例 如大體上沿著顯示器部分5的端部延伸并具有細長的形狀,該形狀具有可比 于端部的尺寸的尺寸。例如,保護構件37采用螺釘、粘合劑或另外的固定 構件固定到顯示器殼體15,或者將保護構件37夾在顯示器殼體15的前殼 15a和后殼15b之間而固定到顯示器殼體15。
圖8(a)和8(b)是說明攝像機l中的開/關和旋轉(zhuǎn)操作中的殼體之間的鄰接 的另外的視圖。圖8(a)是攝像機1的正一見圖,并且圖8(b)是攝像機1從顯示 器部分5側(cè)觀察時的透視圖。
顯示器部分5即使在從關閉狀態(tài)至打開狀態(tài)的轉(zhuǎn)換狀態(tài)中也能夠繞第二 旋轉(zhuǎn)軸RA2旋轉(zhuǎn)。當顯示器部分5在轉(zhuǎn)換狀態(tài)中繞第二旋轉(zhuǎn)軸RA2旋轉(zhuǎn)時, 顯示器部分5能夠鄰接抓持部分11 一側(cè)并在該側(cè)上產(chǎn)生劃痕S(圖8(b))。劃 痕S是以第二旋轉(zhuǎn)軸RA2為中心的孤形線。為解決這個問題,攝像機1具 有如下的構造
圖9(a)是機身部分3的局部分解透視圖。機身部分3的機身殼體13包 括由金屬制成的殼體形成部分13a,殼體形成部分13a形成了抓持部分11 的重疊了顯示器部分5的表面。裝飾片39采用粘合劑等固定到殼體形成部 分13a的重疊了顯示器部分5的表面(附接區(qū)域13b)的部分。附接區(qū)域13b 例如占據(jù)了抓持部分11的重疊顯示器部分5的表面的較大部分。附接區(qū)域 13b相對于劃痕S定位使得附接區(qū)域13b重疊于劃痕S的徑向內(nèi)部和外部區(qū) 域。圖9(b)是裝飾片39的平面視圖。裝飾片39由例如樹脂制成。裝飾片39 具有類似金屬的自旋圖案。自旋圖案是當在金屬表面中生成弧形劃痕(微細 凹槽)時所產(chǎn)生的圖案。自旋圖案并不是通過實際地在裝飾片39中形成弧形 凹槽而獲得,而是通過在裝飾片39上打印自旋圖案而獲得的。自旋線以第 二旋轉(zhuǎn)軸RA2為中心。換句話說,自旋線與劃痕S同心。
因此,即使當形成劃痕S時,劃痕S并不顯著,因為劃痕S看起來象是 一條自旋線。設置在抓持部分11的重疊了顯示器部分5的表面中的多種操 作構件和開口優(yōu)選地布置在未形成劃痕S的位置處(顯示器部分5鄰接抓持 部分ll的重疊了顯示器部分5的表面的位置)。
圖10示出了打開和關閉攝像機1的鏡頭部分9中的開口 9a(圖l(a))的鏡 頭屏蔽裝置43在從攝像機1的前部觀察時的透視圖。圖11示出了鏡頭屏蔽 裝置43在從攝像機1的后部(內(nèi)部)觀察時的分解透視圖。
鏡頭屏蔽裝置43在攝像機1不使用時關閉開口 9a以保護鏡頭41。如圖 11中示出的,鏡頭屏蔽裝置43包括打開和關閉開口 9a的驅(qū)動葉片45和 從動葉片47;驅(qū)動驅(qū)動葉片49和從動葉片47的齒輪系49和電機51;控制 電機51和其它的操作的FPC組件;和前板55;中心基底57;和保持如上的 部件的后斧反59。
圖12是在從攝像機1的前部觀察時的鏡頭屏蔽裝置43中的驅(qū)動葉片 45、從動葉片47和環(huán)繞部件的分解透視圖。
前板55和中心基底57朝向彼此布置并固定,在其間夾入驅(qū)動葉片45 和從動葉片47。例如,中心基底57包括基底57;和外周壁57b,其從基 底57a突出朝向前板55以形成能夠容納驅(qū)動葉片45和從動葉片47的凹陷。 前板55大體上具有板的形狀并且重疊中心基底57。中心基底57由例如樹脂 制成,并且前板由例如單片金屬制成。中心基底57通過將其上形成的支柱 插入前板55中形成的孔并例如通過熔化支柱而固定到前板55。
前板55和中心基底57布置成朝向機身殼體13的前側(cè)的內(nèi)表面使得前 板55和中心基底57重疊于鏡頭部分9和抓持部分11。前板55和中心基底 57在從前部觀察時其成型類似于機身殼體13的前側(cè)。即,前板55和中心基 底57在從前部觀察時大體上具有P型的形狀,并且具有鏡頭側(cè)部分55c和 57c,所述#:頭側(cè)部分55c和57c具有形成的開口 55h和57h用以暴露鏡頭 41和從鏡頭側(cè)部分55c和57c向下延伸的容納部分55d和57d,并且具有沿右左方向的小于鏡頭側(cè)部分55c和57c的寬度的寬度。開口 55h和57h大體 上具有與開口 9a相同的尺寸和形狀。
驅(qū)動葉片45構造以阻擋開口 9a的上左側(cè)部分(圖l(a)),所述開口 9a的 上左側(cè)部分在從攝像機l的前部觀察時對應于其面積的近似一半。驅(qū)動葉片 45包括遮蓋通過開口 9a暴露的鏡頭41的葉片體45a;和從葉片體45a向 下延伸并連接到從動葉片47的葉片連接部分45b。葉片體45a在從前部觀察 時大體上具有直角三角形的形狀,并布置成斜線(邊45i)近似等分開口 9a成 為上左側(cè)部分和下右側(cè)部分。
從動葉片47構造以阻擋開口 9a的下右側(cè)部分(圖l(a)),在從攝像機1 的前部觀察時,其對應于其面積的近似一半。從動葉片47包括遮蓋通過 開口 9a暴露的鏡頭41的葉片體47a;和從葉片體47a向下延伸并連接到驅(qū) 動葉片45的延伸部47b和47c。葉片體47a在/人前部觀察時大體上具有三角 形的形狀,并布置成斜線(邊47i)近似等分開口 9a成為上左側(cè)部分和下右側(cè) 部分。
驅(qū)動葉片45并不旋轉(zhuǎn)而是線性地沿上下方向滑動。具體地,例如,軌 道57e形成在中心基底57上,軌道57e從基底57a朝向前板55突出并沿上 下方向從鏡頭側(cè)部分57c線性地延伸至容納部分57d。多個突起4&A到 45eD(另見圖17及圖18(b),其中通過實例示出了四個突起;在下面的描述 中,在一些實例中省略字符A到D)形成在驅(qū)動葉片45上的沿上下方向的多 個位置中(在本發(fā)明中說明它們中的兩個),突起朝向中心基底57突出并沿右 左方向夾持軌道57e。當多個突起45e沿著軌道57e導向時'驅(qū)動葉片45并 不旋轉(zhuǎn)而是沿上下方向線性滑動。
從動葉片47由驅(qū)動葉片45轉(zhuǎn)動地支撐,這樣使得驅(qū)動葉片45沿上下 方向的滑動運動能夠沿上下方向移動從動葉片47并改變從動葉片47重疊于 驅(qū)動葉片45的程度。具體地,例如,在驅(qū)動葉片45的葉片連接部分45b中 形成圓孔45f,并且用于孔45f的圓柱形突起47f形成在從動葉片47的延伸 部47b上。從動葉片47通過可轉(zhuǎn)動地將突起47f插入孔45f(見圖13)而由驅(qū) 動葉片45支撐旋轉(zhuǎn)。
鏡頭屏蔽裝置43具有彈簧61作為驅(qū)動構件,其沿驅(qū)動葉片45和從動 葉片47彼此分離的方向(沿重疊的程度變得較小的方向)馬區(qū)動驅(qū)動葉片45和 從動葉片47。彈簧61由例如螺旋彈簧形成。保持彈簧61的突出彈簧保持器45g和47g分別形成在驅(qū)動葉片45的葉片連接部分45b和從動葉片47的延 伸部47c上。
圖13是裝配并附接到中心基底57(無前板55)的驅(qū)動葉片45、從動葉片 47和彈簧61在從前部觀察時的透視圖。
在從前部觀察時,驅(qū)動葉片45的葉片體45a定位在左側(cè)上并且從動葉 片47的葉片體47a定位在右側(cè)上。反過來,驅(qū)動葉片45的彈簧保持器45g 定位在右側(cè)上并且從動葉片47的彈簧保持器47g定位在左側(cè)上。另外,彈 簧保持器45g和47g關于樞軸點(突出47f)定位在葉片體45a(葉片體47a)側(cè)。 因此,當彈簧61附接到彈簧保持器45g和47g并張緊時,彈簧61的張緊力 沿葉片體45a和葉片體47a彼此分離的方向(沿重疊程度變得較小的方向)馬區(qū) 動驅(qū)動葉片45和乂人動葉片47。
圖14示出了說明驅(qū)動葉片45和從動葉片47的操作的視圖。圖14(a)示 出了開口 9a(圖l(a))被阻擋并且鏡頭41被遮蓋的狀態(tài)。圖14(b)示出了開口 9a(圖l(a))被打開(或關閉)的狀態(tài)。圖14(c)示出了開口 9a被打開并且鏡頭41 被暴露的狀態(tài)。
如圖14(a)所示,在關閉狀態(tài)中,驅(qū)動葉片45的葉片體45a和從動葉片 47的葉片體47a容納在中心基底57的鏡頭側(cè)部分57c中。葉片體45a和47a 展開,并且葉片體45a和47a整體的寬度大于開口 57h(開口 9a)和容納部分 57d的寬度。葉片體45a和47a邊緣45i和47i陡斜超過45度(大于45度并 且接近于垂直線),并且每個葉片體45a和47a沿右左方向的寬度小于開口 57h沿右左方向的直徑。
在關閉狀態(tài)中,驅(qū)動葉片45和從動葉片47的上端部鄰接中心基底57 的外周壁57b的上部,這樣使得驅(qū)動葉片45和從動葉片47被限制向上移動。 驅(qū)動葉片45的向右或向左運動和旋轉(zhuǎn)受到限制,這是因為驅(qū)動葉片45上的 多個突起45e (圖12)接合于中心基底57的軌道57e。從動葉片47的向右或 向左運動受到限制,這是因為彈簧61在視圖平面中向右驅(qū)動從動葉片47并 且從動葉片47的葉片體47a的右邊緣鄰接外周壁57b的側(cè)壁57bb。
側(cè)壁57bb是外周壁57b的部分,其沿著中心基底57的右邊緣(視圖平 面)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從攝像機1的前部觀察時,側(cè)壁57bb具有略微類似 Z的形狀,這與機身殼體13具有類似P的形狀的事實相符,這樣使得側(cè)壁 57bb的下部(容納部分57d側(cè))的定位比上部(鏡頭側(cè)部分57c側(cè))更接近于左
18側(cè)(驅(qū)動葉片45側(cè))。
如圖M(b)所示,驅(qū)動葉片45并不旋轉(zhuǎn)而是沿向下方向線性滑動。由于 從動葉片47由驅(qū)動葉片45支撐旋轉(zhuǎn),從動葉片47在驅(qū)動葉片45向下移動 時向下移動。在這個過程中,從動葉片47的葉片體47a鄰接中心基底57的 側(cè)壁57bb并受到朝向驅(qū)動葉片45的反作用力。由于葉片體47a定位在樞軸 點(突起47f)之上,從動葉片47逆時針旋轉(zhuǎn)并逐漸重疊于驅(qū)動葉片45。在這 個過程中,彈簧61例如逐漸拉伸。圖14(c)示出的打開狀態(tài)由此得以實現(xiàn)。
如圖14(c)所示,在從動葉片47重疊于驅(qū)動葉片45時,驅(qū)動葉片45和 從動葉片47折疊成為比其在打開狀態(tài)中的尺寸小的尺寸。以這種方式,驅(qū) 動葉片45的葉片體45a和驅(qū)動葉片47的葉片體47a整體的沿右左方向的寬 度變得小于其在打開狀態(tài)的寬度,這樣使得葉片體45a和47a容納在容納部 分57d中,其沿右左方向具有比鏡頭側(cè)部分57c沿右左方向的寬度更小的寬 度。
由于驅(qū)動葉片45并不旋轉(zhuǎn)而是滑動,驅(qū)動葉片45在打開狀態(tài)中的方向 保持不變,并且在打開狀態(tài)中的沿右左方向的寬度在關閉狀態(tài)中保持不變。 即,驅(qū)動葉片45的葉片體45a沿右左方向的寬度仍與沿右左方向延伸的葉 片體45a的上邊緣的長度相同。驅(qū)動葉片45的葉片體45a的右左方向的寬 度小于開口 57h沿右左方向的直徑但大于容納部分57d(抓持部分ll)的寬度。 但是,沿右左方向延伸的上邊緣45j定位鄰近于開口 57h的下部直線邊緣, 并且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的邊緣45i跟隨中心基底57的側(cè)壁57bb的從鏡 頭側(cè)部分57c延伸至容納部分57d的傾斜部分,即,葉片體45a的形狀與鏡 頭側(cè)部分57c和容納部分57d之間的形狀一致。驅(qū)動葉片45因此完全從開 口 57h退避。
由于從動葉片47旋轉(zhuǎn)并平移,葉片體47a在打開狀態(tài)中沿右左方向的 寬度不同于其在關閉狀態(tài)的寬度。在關閉狀態(tài)中,葉片體47a沿右左方向的 寬度由在視圖平面中的右側(cè)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邊緣47k和橫過開口 5凡對 角延伸的邊緣47i的下端部之間的距離限定。在打開狀態(tài)中,邊緣47i大體 上平行于軌道57e(滑動方向),這樣使得葉片體47a在打開狀態(tài)中的寬度由 邊緣47i和邊緣47k的下端部之間的距離限定。根據(jù)如下的事實,即葉片體 47a在關閉狀態(tài)中的寬度對應于三角形的除斜邊以外的側(cè)邊的長度,并且在 打開狀態(tài)中的寬度對應于三角形的對應于直角的頂對斜邊的垂線的長度,并且葉片體47a具有梯形形狀而初始對應于直角的三角形的頂被倒角,則葉片 體47a在打開狀態(tài)中的寬度小于在關閉狀態(tài)中的寬度。因此,從動葉片47 的旋轉(zhuǎn)將從動葉片47的葉片體47a朝向驅(qū)動葉片45的葉片體45a移動,并 使葉片體47a重疊于葉片體45a,由此不僅葉片體45a和47a的寬度整體變 得較小,而且從動葉片47的葉片體47a本身的寬度也變得較小。
設置在延伸部47b中的樞軸點(突起47f)設置在與從動葉片47的葉片體 47a隔離的位置中。因此使得葉片體47a的較大的旋轉(zhuǎn)半徑有效地將葉片體 47a朝向驅(qū)動葉片45移動。
如圖11中示出的,驅(qū)動葉片45由布置在中心基底57的與驅(qū)動葉片45 相對的一側(cè)上的齒輪系49所驅(qū)動。齒輪系49具有沿縱向方向移動的齒條63。 連接齒條63至驅(qū)動葉片45允許滑動驅(qū)動葉片45所必需的驅(qū)動力得以傳輸 到那里。具體地,齒條63以如下的方式連接到驅(qū)動葉片45:
圖15示出了齒條63。圖15(a)是齒條63從前部(驅(qū)動葉片45側(cè))觀察時 的透視圖。圖15(b)是齒條63從后部(齒輪系49側(cè))觀察時的透視圖。圖15(c) 是齒條63的平面視圖。
齒條63包括線性布置多個齒63z的齒條體63a;和向前突出并定位在 接近于齒條體63a的上端部的位置中的突起63b。突起63b分成鎖定齒條63 至中心基底57的第一鎖定部分63c、和連接齒條63至驅(qū)動葉片45的第二鎖 定部分63d。
圖16示出了說明如何附接齒條63至中心基底57的視圖。圖16(a)是中 心基底57和齒條63在從后部(齒輪系49側(cè))觀察時的分解透視圖。圖16(b) 是附接到中心基底57的齒條63在從后部觀察時的分解透視圖。圖16(c)是 沿圖16(b)中示出的線XVIc-XVIc的橫截面視圖。
導向槽57f形成在中心基底57中,導向槽57f能夠容納齒條63的齒條 體63a并沿上下方向?qū)ζ鋵?。導向?7f例如通過形成朝向齒輪系49(圖 16(a)、 i6(b)、 16(c)的視圖平面中的觀察者側(cè),和圖16(c)的平面中的下側(cè)) 突出的肋而構成。導向槽57f設置在開口 57h的右側(cè)(在視圖的平面中)上(在 鏡頭側(cè)部分57c突出超過容納部分57d的部分的相對側(cè)上),并線性延伸穿過 中心基底57的鏡頭部分57c和容納部分57(1,如圖16中所示。導向槽5了f 的長度例如近似為齒條63的長度的兩倍。
狹縫57g形成在導向槽57f的底部,并且齒條63的突起63b插入狹縫Wg并沿其被導向。如圖16中所示,狹縫57g具有的長度近似為導向槽57f 的一半,其布置在開口 5 h—側(cè)并延伸至在開口 57h下面的點。如在圖16(c) 所示,狹縫57g的較大部分的寬度小于齒條63的齒條體63a的寬度(從前部 觀察的寬度),但是設置為大于突起6化的偏離第 一鎖定部分63c并較接近于 突起63b的基底的部分的寬度的固定尺寸。加大直徑的部分形成在狹縫57g 的上端部的部分中,加大直徑的部分的寬度大于齒條體63a和突起63b(第一 鎖定部分63c)的寬度。
齒條63通過在狹縫57g的上端部分處將突起63b插入增大直徑的部分 而插入導向槽57f,使得多個齒63z朝向開口 57h(圖16(a)、 16(b)、 16(c)的視 圖平面中的左側(cè))。如在圖16(c)所示,齒條63的第一鎖定部分63c從突起 63b的中間的點沿橫截狹縫57g的打開方向的方向突出。當齒條63插入導向 槽57f并使得向下滑動時,導向槽57f的底部被夾持在第一鎖定部分63c和 齒條體63a之間,而齒條63附接到中心基底57使得齒條63能夠沿導向槽 57f滑動。第二鎖定部分63d從中心基底57向前(驅(qū)動葉片45側(cè))突出。
圖17是中心基底57、驅(qū)動葉片45和另外的部件從前部觀察的分解透視 圖。如上描述的狹縫57g例如在軌道57e的左側(cè)上的區(qū)域被打開,軌道57e 在圖17的視圖平面中(中心基底57的鏡頭側(cè)部分57c的突出越過容納部分 57d的部分的相對側(cè))導向驅(qū)動葉片45。齒條63的突起63b(第二鎖定部分63d) 從狹縫57g突出,如上所述。第一鎖定部分63c鄰近于或鄰接于軌道57e — 側(cè)定位。
驅(qū)動葉片45具有鎖定部分45m,其從圖17的視圖平面中的左側(cè)上的邊 緣45k突出朝向圖17的碎見圖平面中的左側(cè)。鎖定部分45m例如形成在驅(qū)動 葉片45的下部。驅(qū)動葉片45附接到中心基底57, ^f吏得突起57e適配在軌道 57e中。驅(qū)動葉片45以如下的方式連接到齒條63的突起63k
圖18(a)、 18(b)示出了齒條63連接到驅(qū)動葉片45的狀態(tài)的透視圖,而 中心基底57在圖18中被省略。圖18(a)示出了從前部觀察的組件,并且圖 18(b)示出了從后部觀察的組件。
如在圖18(a)示出的,作為彈性構件的彈簧65從齒條63的第二鎖定部 分63d懸吊并附接到驅(qū)動葉片45的鎖定部分45m。彈簧65例如由螺旋彈簧 形成。由于鎖定部分45m位于第二鎖定部分63d下面,彈簧65的張緊力彈 性地限制驅(qū)動葉片45和齒條63之間的相對運動,在相對運動中驅(qū)動葉片45向下運動而齒條63向上移動。
如在圖18(b)所示,驅(qū)動葉片45的多個突起45e的突起45eB沿軌道57e 導向,從下向上朝向接合中心基底57的第一鎖定部分63c移動,并鄰接和 接合第一鎖定部分63c。以這種方式,彈簧65的張緊力限制在驅(qū)動葉片45 和齒條63之間的相對運動,驅(qū)動葉片45在相對運動中向上移動而齒條63 向下移動。
圖19(a)、 19(b)、 19(c)示出了說明驅(qū)動葉片45和齒條63的操作的示意 圖。在圖19(a)、 19(b)、 19(c)中示出的齒條63中,齒條體63a被省略并且示 出第一和第二鎖定部分63c、 63d。
在圖19(a)示出的打開狀態(tài)中,驅(qū)動葉片45的突起45eB接合齒條63的 第二鎖定部分63d,這樣使得驅(qū)動葉片45的向上運動受到限制。在另一方面, 彈簧65的張緊力驅(qū)動驅(qū)動葉片45向上,這樣4吏得驅(qū)動葉片45的向下運動 受到限制。彈簧65在此點處的張緊力可以適當設置,或者在此點處的張緊 力(拉伸)可以為零。
如在圖19(b)所示,為實現(xiàn)關閉狀態(tài),當齒條63向上移動時,驅(qū)動葉片 45由彈簧65拉起并向上移動。假如彈簧65被附接以產(chǎn)生大于或等于圖19(a) 中示出的狀態(tài)中的一定的值的張緊力,彈簧65在圖19(b)中示出的狀態(tài)中的 長度L與圖19(a)中示的狀態(tài)中的長度相同,而假如彈簧65的張緊力小于圖 19(a)中示出的狀態(tài)中的一定的值或零,彈簧65在圖19(b)中示出的狀態(tài)中的 長度L比圖19(a)中示出的狀態(tài)中的長度長出一個拉伸值,該拉伸值對應于 需要用以驅(qū)動驅(qū)動葉片45和另外的部件的力。
如在圖19(c)中所示,在趨向于關閉狀態(tài)的情況中當異物FB夾在開口 9a的邊緣和驅(qū)動葉片45之間時,驅(qū)動葉片45停止移動。但是,齒條63向 上移動并拉伸彈簧65。彈簧65隨著拉伸AL的增加而逐漸增加試圖停止齒條 63的運動的力。因此可以減小施加至驅(qū)動葉片45、齒條63、電才幾51和其它 的部件的撞擊。
彈簧65的彈性常量、電機51的驅(qū)動力、和另外的參數(shù)可以設置使得即 使當在打開位置的最開始就有較大的異物FB阻止驅(qū)動葉片45向上移動時齒 條63也一直向上移動至上端部,或者可以設置使得當驅(qū)動葉片45停止移動 時,齒條63向上移動預定的長度并且然后停止。
為實現(xiàn)從關閉狀態(tài)至打開狀態(tài)的轉(zhuǎn)換,齒條63向下移動以從上到下移
22動齒條63的第一鎖定部分63c并接合驅(qū)動葉片45的突起45eb。驅(qū)動葉片 45因此向下移動。
圖20(a)、 20(b)示出了說明齒輪系49的構造的視圖。圖20(a)示出了附 接到中心基底57的齒輪系49在從攝像機1的后部觀察時的透視圖,并且圖 20(b)示出了不帶中心基底57的情況下在從攝像機1的前部觀察時齒輪系49 的透視圖。
齒輪系49包括固定到電機51的輸出軸的蝸輪67;嚙合蝸輪67的齒 輪69;嚙合齒輪69的減速齒輪71;嚙合減速齒輪71的凸輪齒輪73;接合 凸輪齒輪73的齒條驅(qū)動齒輪73。
蝸輪67隨同電機51的輸出軸51(a)繞輸出軸51(a)旋轉(zhuǎn)。電機51例如固 定到中心基底57的下端部,而輸出軸51(a)向上定向,并且輸出軸51(a)和蝸 輪67布置在重疊于中心基底57并且可以繞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轉(zhuǎn)軸旋轉(zhuǎn)的 位置中。
齒輪69、減速齒輪71、凸輪齒輪73和齒條驅(qū)動齒輪75中的每一個具 有插入在的軸,軸從中心基底57的基底57a朝向后側(cè)突出并可以繞沿攝像 機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轉(zhuǎn)軸旋轉(zhuǎn)。固定到中心基底57的后側(cè)的后板59(圖 ll)防止齒輪從由中心基底57支撐的軸掉落。
齒輪69包括嚙合蝸輪67的大直徑部分69a;和具有的齒數(shù)少于大直 徑部分69a的小直徑部分69b(圖20(b))。由于蝸輪67接合大直徑部分69a, 電機51的輸出軸51(a)繞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軸的旋轉(zhuǎn)被轉(zhuǎn)換成為齒輪69繞 沿前后方向的旋轉(zhuǎn)軸的旋轉(zhuǎn)。
減速齒輪71包括嚙合齒輪69的小直徑部分69b并且具有的齒數(shù)多于 小直徑部分69b的大直徑部分71a;和具有的齒數(shù)少于大直徑部分71a的小 直徑部分71b(圖20(b))。由于齒輪69的小直徑部分6%的齒凄t少于齒輪69 的大直徑部分69a的齒數(shù),并且減速齒輪71的大直徑部分71a的齒數(shù)多于 齒輪69的小直徑部分69b的齒數(shù),減速齒輪71以低于齒輪69的速度旋轉(zhuǎn)。
圖21(a)到23(b)是凸輪齒輪73和齒條驅(qū)動齒輪75的放大視圖。圖21(a) 到23(b)示出了凸輪齒輪73和齒條驅(qū)動齒輪75的不同狀態(tài)。圖21(a)、 21(b)、 22(a)、 22(b)和23(a)是在從攝像機l的前部觀察時的透視圖,并且圖21(a)、 21(b)、 22(a)、 22(b)和23(b)是在從攝像機1的后部觀察時的透視圖。圖24 示出了減速齒輪71、凸輪齒輪73和齒條驅(qū)動齒輪75在從圖20(a)的視圖平面中的右側(cè)觀察時的放大透視圖。
凸輪齒輪"和齒條驅(qū)動齒輪75不但能夠簡單地傳輸動力至齒條63,而 且能夠精確地停止齒條63。具體描述如下
凸輪齒輪73包括多個寬齒73zAT和窄齒73zB沿周向方向得以布置的 齒輪部分73a;和共軸于齒輪部分73a而提供的凸輪部分73b。
窄齒73zB如同通過切去在沿凸輪齒輪73的周向布置的多個寬齒73zA 中的一定范圍內(nèi)的多個寬齒73zA的寬度(沿旋轉(zhuǎn)軸的方向的長度)而形成。 窄齒73zB的除齒寬之外的參數(shù)(齒厚、節(jié)距、齒深等)與寬齒73zA的參數(shù)相 同。如同通過切去多個寬齒73zA的寬度(沿旋轉(zhuǎn)軸方向的長度)而形成的部 分形成了無齒部分73c。
另外,齒輪部分73a的構造能夠以如下方式理解齒輪部分73a包括沿 周向提供的多個第一齒73y(寬齒73zA的位于窄齒73zB側(cè)上并具有近似于 寬齒73zA的寬度的一半的寬度的部分)、和共軸于多個第一齒73y布置的多 個第二齒73x(寬齒73zA的其余部分)。在一定范圍內(nèi)的多個第二齒73x被省 去以形成無齒部分73c,并且成對的第一齒73y和第二齒73x整體地形成。 當齒輪部分73A在下面的章節(jié)中描述時,術語"寬齒73zA"、"窄齒73zB"、 "第一齒73y"、和"第二齒73x,,適當使用以易于描述。
凸輪齒輪73的齒輪部分73a能夠接合減速齒輪71的小直徑部分71b, 如圖20和24中所示。由于減速齒輪71嚙合齒輪部分的第一齒T3y和 第二齒73x,減速齒輪71傳遞其旋轉(zhuǎn)至齒輪部分73a,而不管無齒部分7k 的存在。齒輪部分73a的齒數(shù)(第一齒73y的數(shù)目)例如大于減速齒輪"的小 直徑部分71b的齒數(shù)。由于減速齒輪71的小直徑部分71b的齒數(shù)少于減速 齒輪71的大直徑部分71a的齒數(shù),并且凸輪齒輪73的齒輪部分73a的齒數(shù) 多于減速齒輪71的小直徑部分71b的齒數(shù),凸輪齒輪"以低于減速齒輪71 的速度旋轉(zhuǎn)。
齒條驅(qū)動齒輪75包括沿周向布置多個齒的齒輪部分75a;和共軸于齒 輪部分75a設置并能夠鄰接凸輪齒輪73的凸輪部分73b的滑動部分75b。
齒輪部分75a能夠接合凸輪齒輪73的第二齒73x。但是齒輪部分75a 并不接合凸輪齒輪73的第一齒73y。因此,當凸輪齒輪73定位在沿旋轉(zhuǎn)方 向的預定范圍內(nèi)時,齒條驅(qū)動齒輪75的齒輪部分75a接合凸輪齒輪73的第 二齒73x,這樣使得凸輪齒輪73的旋轉(zhuǎn)被傳遞至對應地滋
2475,而當凸輪齒輪73定位在另外的范圍中時,齒輪部分75a定位在凸輪齒 輪73的無齒部分中,這樣使得凸輪齒輪73的旋轉(zhuǎn)不傳遞至齒條驅(qū)動齒 輪乃。齒輪部分乃a的齒數(shù)例如少于或等于凸輪齒輪73的齒數(shù)(第一齒73y 的數(shù)目),這樣使得齒條驅(qū)動齒輪75以快于或等于凸輪齒輪73的速度的速 度旋轉(zhuǎn)。
齒條驅(qū)動齒輪75的齒輪部分75a接合齒條63的齒條體63a。因此,當 齒條驅(qū)動齒輪75旋轉(zhuǎn)時,齒條63沿上下方向平移。齒條驅(qū)動齒輪75的齒 輪部分75a的齒數(shù)例如稍小于齒條63的齒數(shù)(例如,齒輪部分75a的齒數(shù)為 18,而齒條63的齒數(shù)為16),這樣使得當齒條驅(qū)動齒輪75旋轉(zhuǎn)過稍小于360 度的角度時,齒條63從其可移動范圍的一個端部移動至那兒的另外的端部。
凸輪齒輪73的凸輪部分73b由徑向方向突出并沿凸輪齒輪73的周向方 向延伸的突起線性部分形成。凸輪部分73b設置在提供了無齒部分73c的范 圍(布置了窄齒73zB的范圍)上。更具體地,凸輪部分73b設置在從鄰近于無 齒部分73c的一個端部的寬齒73zA至鄰近于無齒部分73c的另外的端部的 寬齒73zA的范圍之上。齒輪部分73b整體例如從窄齒73zB的底部突出,突 出量可與齒的深度相比。
齒條驅(qū)動齒輪75的滑動部分75b具有多個突出部75cA、 75cB、和 75cC(下文在某些情況中可以省略字符A到C),其沿徑向突出并沿著齒條驅(qū) 動齒輪75的周向方向布置。多個突出部75c例如具有相同的形狀和尺寸并 以均勻的間隔布置。突出部75c突出的量允許突出部75c鄰接凸輪齒輪73 的凸輪部分73b的外周向表面但并不允許突出部75c鄰接凸輪齒輪73的另 外的部分。
凸輪齒輪73和齒條驅(qū)動齒輪75的作用將參考圖21(a)到23(b)進行描述。 圖21(a)、 21(b)示出了鏡頭屏蔽裝置43處于關閉狀態(tài)的狀態(tài),換句話說, 齒條63定位在上側(cè)(另見圖20(a))上。在這個狀態(tài)中,即使當凸輪齒輪"沿 齒條63向上移動的方向(該方向在圖21(a)中由箭頭yl標識,并且在圖21 的(b)中由箭頭y2標識)旋轉(zhuǎn),齒條驅(qū)動齒輪75的齒輪部分乃a定位在凸輪 齒輪73的無齒部分73c中,這樣使得齒條驅(qū)動齒輪75并不旋轉(zhuǎn)。另外,由 于齒條驅(qū)動齒輪75的突出部75cB和75cC沿著凸輪齒輪73的凸輪部分滑動, 同時在兩個不同的點處由凸輪部分73b支撐(接合),則將不會由于慣性或另 外的力而發(fā)生齒條驅(qū)動齒輪75的旋轉(zhuǎn)。因此,齒條63并不向上移動而是停留在適當?shù)奈恢谩?br> 圖22(a)、 22(b)示出了處于圖21(a)、 21(b)示出的狀態(tài)中的凸輪齒輪73 沿鏡頭屏蔽裝置43朝向打開狀態(tài)轉(zhuǎn)換的方向旋轉(zhuǎn)的狀態(tài),換句話說,沿齒 條63向下移動的方向(該方向在圖22(a)中由箭頭y3標識,并且在圖22(b) 中由箭頭y4標識)。在這個狀態(tài)中,鄰近于凸輪齒輪73的無齒部分73c的一 個寬齒73zA(第二齒73x)開始接合齒條驅(qū)動齒輪75的齒輪部分75a,這樣使 得齒條驅(qū)動75開始旋轉(zhuǎn)。在這一點處,齒條驅(qū)動齒輪75的突出部75cB從 凸輪部分73b分離,并且突出部75cC進入其中未布置凸輪部分73b的區(qū)域, 這樣使得突出部75c允許齒條驅(qū)動齒輪75旋轉(zhuǎn)。
圖23示出了處于圖22中示出的狀態(tài)的凸輪齒輪73進一步沿由箭頭y3 和y4標識的方向旋轉(zhuǎn)并且鏡頭屏蔽裝置43已經(jīng)轉(zhuǎn)換至打開狀態(tài)的狀態(tài),換 句話說,齒條63定位在下側(cè)上。在這個狀態(tài)中,齒條驅(qū)動齒輪75的齒輪部 分75a定位在凸輪齒輪73的無齒部分73c中,這樣使得無動力從凸輪齒輪 73得以傳輸。另外,由于突出部75cA和75cB沿著凸輪齒輪73的凸輪部分 73b滑動,同時由凸輪部分73b在兩個不同的點處支撐,將不會由于慣性或 另外的力而發(fā)生齒條驅(qū)動齒輪75的旋轉(zhuǎn)。因此,齒條63并不向下移動而是 停留在適合的位置。
三個突出部75c的中心突出部75cB在打開和關閉狀態(tài)中得以使用。鏡 頭屏蔽裝置43從打開狀態(tài)轉(zhuǎn)換至關閉狀態(tài)的方式相同于鏡頭屏蔽裝置43從 關閉狀態(tài)轉(zhuǎn)換至打開狀態(tài)的方式。即,當凸輪齒輪73沿與箭頭y3和y4的 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zhuǎn)時,凸輪齒輪73和齒條驅(qū)動齒輪75從圖23(a)、 23(b) 中示出的狀態(tài)經(jīng)過圖22(a)、 22(b)中示出的狀態(tài)而轉(zhuǎn)換至圖21(a)、 21(b)中示 出的狀態(tài)。
圖25是說明如何檢測齒輪系49的位置的透視圖。鏡頭屏蔽裝置43例 如具有傳感器77,其檢測凸輪齒輪73的角度位置以檢測齒輪系49的位置并 且進而檢測齒條63和驅(qū)動葉片45的位置。
傳感器77例如由設置在FPC組件53(圖ll)中并布置在以預定的距離與 凸輪齒輪73的旋轉(zhuǎn)軸隔離的位置的霍爾效應傳感器形成,使得傳感器77朝 向凸輪齒輪73的朝向中心基底57側(cè)的表面。在另一方面,沿旋轉(zhuǎn)軸的方向 穿過凸輪齒輪73的孔73h(另見圖21(b))設置在以預定的距離與旋轉(zhuǎn)軸隔離 的位置中,并且;茲體79設置在孔73h中。磁體79設置成使得凸輪齒輪73的沿周向方向(切線方向)的一個端部為北極、而另外的端部為南極。同時,
磁體79設置成使得北極和南極中的一個在圖21(a)、 21(b)中示出的關閉狀態(tài) 中朝向傳感器77,而北極和南極中的另外一個在圖23(a)、 23(b)中示出的打 開狀態(tài)中朝向傳感器77。因此,當傳感器77檢測到北極或南極時,凸輪齒 輪73在打開或關閉狀態(tài)中的位置得以檢測。磁體79例如利用粘合或卡接適 配而附接到凸輪齒輪73,
圖26是沿圖28中示出的線XXVI-XXVI的圖解橫截面視圖。圖26為 易于描述另外示出了并未包括在沿線XXVI-XXVI的橫截面中的構件。
如上所述,攝像機1的機身部分具有鏡頭部分9和抓持部分11。由于保 持41的鏡筒85布置在鏡頭部分9中,其難以在殼體中提供較大的布置電 路板和另外的部件的空間。另外,由于電池31、用以提供閃光的電容87和 另外的部件布置在位于機身部分3的下側(cè)上的下側(cè)部分83中,其難以在殼 體中提供較大的布置電路板和另外的部件的空間。因此使得,多個電路板密 集地封裝在位于機身部分3的中心處的中心部分81中(抓持部分11的上部)。
具體地,在中心部分81中布置了朝向攝像機l的右側(cè)和左側(cè)的多個堆 疊的電路板(第一電路板89、第二電路板91、和第三電路板93)及朝向上側(cè) 和下側(cè)并位于《免頭部分9 一側(cè)上的第四電^各板95。第一到第三電路板89、 91、 93例如占據(jù)了抓持部分11中沿上下和前后方向延伸的區(qū)域。
在密集封裝多個電路板的中心部分81中,攝像機1具有如下的構造以 有效地冷卻安裝在電路板上的多個電子元件97。
圖27是在機身殼體13中的中心部分81中的構件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視 圖。在圖27的平面視圖中的左側(cè)是顯示器部分5 —側(cè)(在圖26的視圖平面 中的右側(cè))。
每個第一和第二電路板89、 91由例如主要由硬樹脂制成的剛性印刷線 路板形成,并且多個電子部件97安裝在兩側(cè)上。多個電子部件97例如是ICs。 多個電子部件97例如形成執(zhí)行攝像機1中進行的圖像處理的視頻圖像信號 處理電路113(見圖29)和控制器lll(見圖29),并且在操作攝像機1時產(chǎn)生熱量。
泵模塊99設置在第一電路板89和第二電路板91之間。泵模塊99包括 抽吸并排出空氣的泵101(另見圖26);容納泵101并形成空氣流動通道(另見 圖26)的通風管103;夾在通風管103和第一電路板89之間的第一薄片105;和夾在通風管103和第二電^^板91之間的第二薄片107。
泵101例如由壓電泵形成,并包括壓電裝置(未示出)和容納壓電裝置的 泵殼體101a。當電壓施加到壓電裝置時,結果產(chǎn)生的壓電裝置的振蕩導致空 氣被抽吸進入泵殼體101a并從那兒排出。泵殼體101a包括容納在通風管 103中的大體上盒的形狀的、薄的部分;排氣管101b,其從盒形部分向第一 電路板89突出。如圖26所示,排氣管101b突出到通風管103外側(cè),穿過 第一電路板89,并通過排氣口 13h(另見圖l(a)和l(b))與機身殼體13的外側(cè) 區(qū)域連通,排氣口 13h穿過重疊了顯示器部分5的表面開口。
通風管103具有例如類似薄盒的形狀,其具有可比于第一和第二電路板 89、 91的尺寸的尺寸,并堆疊在第一和第二電路板89、 91上。用于i由吸空 氣的進氣口 103h形成在朝向攝像機1的后側(cè)的通風管103的一側(cè)中(在圖27 的視圖平面中的前側(cè)上)。通風管103例如由金屬或其它具有高的傳熱速率 的材料制成。通風管103另外可以通過連接通風管103至第一電路板89或 其它電路板中的地線而用作攝取泵101中產(chǎn)生的噪音的屏蔽。
每個第一和第二薄片105、 107由例如彈性構件形成。彈性構件的實例 為硅橡膠。第一和第二薄片105、 107夾在通風管103和電子部件97之間并 與之緊密接觸(表面接觸)。在電子部件97中生成的熱由此有效地傳送至通風 管103。第一和第二薄片105、 107夾在通風管103和電子部件97之間并與 之緊密接觸,這是例如通過利用粘結劑或另外的固定構件附接第一和第二薄 片105、 107至通風管103或電子部件97并裝配攝像機1實現(xiàn)的。
通風管103的朝向第一和第二電路板89、 91的表面具有多個具有平頂 面的突起103b,每個突起103b具有的平面形狀大體相同于一個電子部件97 的平面形狀或成組的電子部件97的平面形狀。多個突起1(X3b形成為多個電 子部件97和多個突起103b之間的距離是相同的。因此,第一和第二薄片105、 107能夠-陂多個電子部件97共用。
圖28是沿圖26中的線xxvin-xxvm的圖解4黃截面視圖。圖28的視
圖平面中的左側(cè)是:^聶像機1的后側(cè)(蓋29側(cè))。
由泵102抽吸的空氣穿過其中進行流動的空氣流動通道形成在通風管 103中,如箭頭yll所標識。通風管103具有多個突出進入流動通道并沿著 流動通道布置的多個散熱片103a。多個散熱片103a沿著泵101的外圍布置 或延伸并有助于形成空氣繞泵101穿過其中流動的流動通道。
28泵模塊99穿過攝像機1的后側(cè)從機身殼體13外側(cè)的區(qū)域獲取空氣,如 箭頭yl3標識的。具體描述如下
如圖2(a)、 2(b)和28中所示,進氣口 29h穿過蓋29形成。進氣口 29h 布置在例如^K持部分11的位于顯示器部分5 —側(cè)上及下側(cè)上的部分中,而 抓握抓持部分11的攝像機操作人員的右手在基本使用模式中不會阻擋進氣 口 29h。進氣口 29h例如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類似狹縫的形狀。
如圖3和28中所示,鉸合構件33的類似板的部分朝向蓋29的內(nèi)表面, 并且在類似^1的部分和蓋29之間的間隙形成流動通道。連通孔33h形成在 鉸合構件33中的位于進氣口 29h之上的部分中(在泵模塊99一側(cè)上),并且 連通孔27h形成在機身殼體13的機身殼體主要部分27的朝向連通孔33h的 部分中。連通孔27h朝向通風管103中的進氣口 103h,如圖28中所示。
因此,機身殼體13外側(cè)的空氣穿過進氣口 29h、蓋29和鉸合構件33 之間的間隙、連通孔33h、連通孔27、和進氣口 103h被吸入通風管103。在 這樣的構造中,進氣口 29h能夠布置在不會由攝像機操作人員阻擋的適當?shù)?位置處,而不會增加部件的數(shù)量。
形成相對小的進氣口 29h允許在進氣口 29h處的流率增加并且抽吸更為 冷卻的外側(cè)空氣而不是機身部分3附近的由機身部分3加熱的空氣。泵模塊 99中的熱量流率由此能夠得以提高。
圖29示出了攝像機1的信號處理系統(tǒng)的結構的框圖。
攝像機1包括控制器111,其基于來自包括記錄按鈕19和釋放按鈕 25的操作部分109的信號控制對于整個攝像機1的操作;和視頻信號處理電 路113,其執(zhí)行圖像處理??刂破?11和視頻信號處理電路113例如由安裝 在第一和第二電路板89、 91和另外的電路板上的電子部件9 (ICs)形成。
控制器111基于來自傳感器115的信號通過電機驅(qū)動器117控制對于電 機51的操作,傳感器115檢測顯示器部分5的打/關狀態(tài),例如使得鏡頭屏 蔽裝置鏡頭屏蔽件43當顯示器部分5在打開狀態(tài)時處于打開狀態(tài),而鏡頭 屏蔽裝置鏡頭屏蔽件43當顯示器部分5在關閉狀態(tài)時處于關閉狀態(tài)??刂?器111基于來自傳感器77的檢測信號檢測凸輪齒輪73在打開和關閉狀態(tài)中 的位置并控制電機51的位置。
控制器111另外例如基于來自控制部分109的信號和來自溫度傳感器 119的檢測結果來控制通過驅(qū)動器121對于泵101的操作。溫度傳感器119例如設置在機身殼體13中的中心部分81中,并;f企測圍繞密集布置在中心部 分81中的電路板上的電子部件97的溫度。
鏡頭41聚焦光在光接收裝置123的光接收表面上,比如CCD。光接收
理電路127。攝像機信號處理電路127轉(zhuǎn)換來自光接收裝置123的電子信號 成為采用預定格式的視頻信號,并輸出至視頻信號處理電路113?;趤碜?控制器111的基于來自操作部分109的信號和其它的信號的控制信號,視頻 信號處理電路113基于來自攝像機信號處理電路127的視頻信號來處理視頻 圖像。這樣的處理的實例包括經(jīng)由顯示器驅(qū)動器129顯示視頻圖像在顯示 器部分5上;經(jīng)由接口 131記錄視頻圖像在存儲卡135上;和經(jīng)由接口 137 輸出視頻圖像至另外的設備,比如電視機和投影儀。
圖30示出了由控制器111進行用以控制泵101的處理的步驟的流程圖。 處理例如在從打開攝像機1的時刻至關閉攝像機l的時刻的期間進行。
在步驟Sl中,控制器111判斷是否溫度傳感器119所檢測的溫度高于 預定最高允許溫度Tmax。最高允許溫度Tmax例如是由攝像機1的生產(chǎn)商 預設的并保存在控制器111中的值,并標識了圍繞溫度傳感器119的溫度不 應達到的點。當控制器111判斷所檢測的溫度高于最高允許溫度Tmax時, 控制經(jīng)由步驟S6進行至步驟S4,并且控制器111激活泵101或指令泵保持 操作。當控制器111判斷所檢測的溫度不高于最高允許溫度TmaX時,控制 進行至步驟S2。步驟S6將在下面描述。
在步驟S2中,控制器111判斷是否溫度傳感器111所;險測的溫度高于 推薦冷卻溫度Tmin。推薦冷卻溫度Tmin例如是由攝像機1的生產(chǎn)商預設的 并保存在控制器111中的值。推薦冷卻溫度Tmin低于最高允許溫度Tmax 但是在該溫度時泵101應優(yōu)選地被驅(qū)動以開始冷卻電子部件97。當控制器 1U判斷所檢測的溫度不高于推薦冷卻溫度Tmin時,控制進行至步驟S5, 并且控制器111停止致動泵101或指令泵保持停止。當控制器111判斷所才企 測的溫度高于推薦冷卻溫度Tmin時,控制進行至步驟S3。
在步驟S3中,控制器111判斷是否當前攝取到視頻圖像。由于控制器 111基于來自操作部分109的信號控制對于整個攝像機1的操作,上述的判 斷參考各個控制操作的標志符或其它參數(shù)進行。視頻圖像得以攝取的狀態(tài)是
圖像被聚焦在光接收裝置123上并且基于來自光接收裝置123的信號連續(xù)進行圖像處理的狀態(tài)。這樣的狀態(tài)不僅包括視頻圖像被記錄在存儲卡135或其 它的記錄介質(zhì)上的狀態(tài),而且還包括視頻圖像不記錄而是顯示在顯示器部分
5或輸出至其它的設備的狀態(tài)。在步驟S3中,可以可選擇地作出是否記錄
視頻圖像的判斷。
當控制器111在步驟S3中判斷未正在攝取圖像時,控制進行至步驟S4, 并且控制器111激活泵101或者指令泵101保持操作。當控制器111判斷正 在攝取圖像時,控制進行至步驟S5,控制器111停止致動泵101或指令泵 101保持停止。正在攝取圖像時停止致動泵01會例如防止了泵101的操作
噪音被記錄。
但是,如上所述,當所檢測溫度高于最高允許溫度Tmax時,泵101甚 至在圖像正在被攝取時也被激活。在步驟S6中,控制器111提醒攝像機操 作人員關于泵101的操作。例如,控制器111通過在顯示器部分5顯示消息 或者打開布置在適當位置中的LED提醒攝像機操作人員泵101正在操作。 當消息顯示在顯示器部分5上時,消息可以不僅提醒攝像機操作人員泵101 在操作,而且例如i^明泵10K又是臨時纟栗作以冷卻電子部件97。顯示這樣的 關于泵101的操作的信息允許攝像機搡作人員明白泵101的操作噪音可不利 地被記錄。
步驟Sl至S4被以相對短的間隔(例如0.1秒)而進行。圖30中的流程圖 示出了控制器111的操作的概要,并且可以適當?shù)匦薷?。例如,當每次作?步驟1中的判斷時,泵101的激活和停止致動在溫度傳感器119所檢測的溫 度落在最高允許溫度Tmax或推薦冷卻溫度Tmin的附近時能夠被頻繁重復。 為避免這樣的情況, 一旦所檢測的溫度高于最高允許溫度Tmax或者另外的 溫度,泵101可以操作固定的時間而不管所檢測溫度的大小,或者通過改變 最高允許溫度Tmax或另外的溫度至較低的值而可以提供溫度傳感器119未 激活的盲區(qū)。
上述的實施例提供了來自第一觀點(即帶有多種殼體連接結構的電子設 備)的有利的影響。具體描述如下
攝像機l包括機身殼體13;顯示器殼體15;和連接部分7,其連接顯 示器殼體15至機身殼體13使得顯示器殼體15能夠繞第一旋轉(zhuǎn)軸RA1從打 開狀態(tài)至關閉狀態(tài)而折疊在機身殼體13上并且顯示器殼體15能夠相對于機 身殼體13繞第二旋轉(zhuǎn)軸RA2旋轉(zhuǎn),第二旋轉(zhuǎn)軸RA2垂直于第 一旋轉(zhuǎn)軸RA1 。
31第一旋轉(zhuǎn)軸RA1定位在機身殼體13和顯示器殼體15的外側(cè)。這樣的構造
以暴露第一旋轉(zhuǎn)軸RA1在機身殼體13外側(cè)經(jīng)過而穿過其中的連接殼體17 的端部,并且在一個端部上提供釋放按鈕25以提高易用性。
連接部分7具有連接于機身殼體13以可以繞第一旋轉(zhuǎn)軸RA1并垂直于 第二旋轉(zhuǎn)軸RA2旋轉(zhuǎn)的連接殼體17。連接殼體17具有沿第一旋轉(zhuǎn)軸RA1 的軸向延伸的管的形狀。第一旋轉(zhuǎn)軸RA1所通過的連接殼體17的端部暴露 在機身殼體13和顯示器殼體15的外側(cè)。連接部分7具有類似D的垂直于第 一旋轉(zhuǎn)軸RA1的形狀并且具有垂直于第二旋轉(zhuǎn)軸RA2并朝向顯示器殼體15 的平面部分7a。因此,連接殼體17具有順應于相對于機身殼體13和顯示器 殼體15的移動方向的形狀。換句話說,連接殼體17具有適用于在攝像機1 中執(zhí)行的打開、關閉、和旋轉(zhuǎn)操作的形狀,并且允許攝像機1的整個尺寸得 以減小并且在打開和旋轉(zhuǎn)狀態(tài)中顯示器殼體15定位接近于機身殼體13。
字符"PHOTO"作為在釋放按鈕25上的標識信息的標記設置在連接殼 體17的平面部分7a上,在關閉狀態(tài)中字符"PHOTO"朝向顯示器殼體15 并隱藏在顯示器殼體15后面,而字符"PHOTO"在顯示器殼體15從關閉 狀態(tài)轉(zhuǎn)換至打開狀態(tài)時暴露并繞第二旋轉(zhuǎn)軸RA2相對于機身殼體13旋轉(zhuǎn)。 因此,獲得在釋放按鈕25使用時給出關于釋放按鈕25的操作的指導的新的 外觀。
保護構件37作為其硬度低于顯示器殼體15的硬度的保護構件被設置在 顯示器殼體15的沿第二旋轉(zhuǎn)軸RA2的軸向朝向連接部分7的表面上。因此, 在顯示器殼體15能夠接近于機身殼體13定位的本實施例的連接結構中,在 顯示器殼體15鄰接機身殼體13時擦傷機身殼體13的危險能夠得以減小。 另外,由于連接殼體17具有類似D的形狀,保護構件37不會可見,并且優(yōu) 選地填充在連接殼體17和顯示器殼體15之間的間隙中以改進外觀。
機身殼體13包括在關閉狀態(tài)中用以布置顯示器殼體15的凹陷(抓持 部分ll的位于顯示器部分5—側(cè)上的部分);通過形成凹陷所形成的突起(鏡 頭部分9的位于顯示器部分5 —側(cè)上的部分)。保護構件37由硬度低于機身 殼體13的鏡頭部分9的硬度的材料制成,其設置成當在打開狀態(tài)中的顯示 器殼體15相對于機身殼體13繞第二旋轉(zhuǎn)軸RA2旋轉(zhuǎn)時用作沿第二旋轉(zhuǎn)軸 RA2軸向上的顯示器殼體15和鏡頭部分9之間的隔離件。因此,機身殼體13的鏡頭部分9不會被擦傷。即使在保護構件37被擦傷時,攝像機1的漂 亮精致的外觀也不會降低,因為保護構件37不會可見。
上述的實施例提供了來自第二觀點(即,帶有小的葉片容納空間的成像 設備和開/關裝置)的有利的影響。具體描述如下
攝像機1包括鏡頭41;作為可在驅(qū)動葉片45重疊鏡頭41的前側(cè)的遮 蓋位置和驅(qū)動葉片45從鏡頭41的前側(cè)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間滑動的第一葉片 的驅(qū)動葉片45;作為由驅(qū)動葉片45支撐旋轉(zhuǎn)的第二葉片的從動葉片47,從 動葉片47響應于驅(qū)動葉片45的滑動運動隨同驅(qū)動葉片45在遮蓋位置和退 避位置之間移動,從動葉片47相對于驅(qū)動葉片45旋轉(zhuǎn)使得從動葉片47在 退避位置中比在遮蓋位置中更大程度地重疊于驅(qū)動葉片45。因此既不需要準 備具有可比于葉片(45、 47)的尺寸的容納空間,也不用提供驅(qū)動葉片45繞其 旋轉(zhuǎn)的樞軸點。葉片容納空間的尺寸由此能夠得以減小。
攝像機l包括作為驅(qū)動構件的彈簧61,其沿驅(qū)動葉片45和從動葉片 47沿彼此分離的方向驅(qū)動驅(qū)動葉片45和從動葉片47;和作為鄰接部分的側(cè) 壁57bb,其鄰接從動葉片47使得當驅(qū)動葉片45和從動葉片47從遮蓋位置 移動至退避位置時,從動葉片47抵抗彈簧61的驅(qū)動力沿從動葉片47重疊 于驅(qū)動葉片45的方向旋轉(zhuǎn)。因此,能夠以簡單的構造實現(xiàn)旋轉(zhuǎn)從動葉片47 的驅(qū)動力。
因為驅(qū)動葉片45并不旋轉(zhuǎn)而是在遮蓋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間線性滑動, 構造變得簡單并且不需要提供驅(qū)動葉片45能夠旋轉(zhuǎn)的空間。
攝像機l包括機身殼體13,其容納鏡頭41、驅(qū)動葉片"和從動葉片 47。在從鏡頭41的前部觀察時,機身殼體13包括鏡頭部分9(形成鏡頭部 分9的部分),其作為容納鏡頭41的第一構造部分;和抓持部分ll(形成抓 持部分ll的部分),其作為鄰近于鏡頭部分9的第二構造部分。抓持部分ll 沿與鏡頭部分9和抓持部分11的布置方向(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右左方向) 具有小于鏡頭部分9的寬度的寬度。抓持部分11沿右左方向相對于鏡頭41 朝向一側(cè)(與顯示器部分5相反的一側(cè)上)偏移。驅(qū)動葉片45和^v動葉片41 構造成在遮蓋位置中,驅(qū)動葉片45定位在沿右左方向的與顯示器部分5 相反的一側(cè)上,而從動葉片47定位在沿右左方向的顯示器部分5 —側(cè)上; 當遮蓋位置移動到退避位置時,驅(qū)動葉片45和從動葉片47從鏡頭部分9一 側(cè)移動至抓持部分11 一側(cè),使得從動葉片47的旋轉(zhuǎn)減小了驅(qū)動葉片45和從動葉片47整體在與顯示器部分5相反的一側(cè)上沿右左方向的寬度。因此,
驅(qū)動葉片45和從動葉片47的優(yōu)選運動允許機身殼體13(抓持部分ll)的尺寸 即使在鏡頭41的尺寸較大時也得以減小。
攝像機1包括顯示器殼體15,作為另一個連接到機身殼體13的殼體, 使得顯示器殼體15能夠從顯示器殼體15重疊在顯示器部分5 —側(cè)上的抓持 部分11的表面上的關閉狀態(tài)和顯示器殼體15移動離開l爪持部分11的打開 狀態(tài)之間轉(zhuǎn)換。機身殼體13和顯示器殼體15構造成在關閉狀態(tài)中,鏡頭 部分9和抓持部分11形成在顯示器部分5的相對側(cè)上的平行于上下方向的 平表面,而鏡頭部分9和顯示器殼體15形成在顯示器部分5—側(cè)上的平行 于上下方向的平表面。因此,驅(qū)動葉片45和從動葉片47的優(yōu)選的運動允許 退避狀態(tài)中的形狀得以簡化并更為緊湊。
在驅(qū)動葉片45中,重疊鏡頭41的前側(cè)的葉片體45a形成為在從鏡頭41 的前部觀察時,接近于抓持部分11的沿右左方向側(cè)的寬度在顯示器部分5 的相對側(cè)上變得較小。在退避位置中,在較寬側(cè)上的葉片體45a的部分容納 在鏡頭部分9中,并且在較窄側(cè)上的葉片體45a的部分容納在抓持部分11 中。在從動葉片47中,重疊鏡頭41的前側(cè)的葉片體47a形成為在從鏡頭41 的前部觀察時,接近于鏡頭部分9的沿右左方向的寬度在顯示器部分5 —側(cè) 上變得較小。在從遮蓋位置移動至退避位置時,葉片體47a繞位于抓持部分 11 一側(cè)上的點旋轉(zhuǎn)。因此,在抓持部分11中葉片(45、 47)得以容納的空間 能夠得以減小。即,由于驅(qū)動葉片45的較寬部分容納在#:頭部分9中,抓 持部分11并不需要具有可比于驅(qū)動葉片45的寬度的寬度。在從動葉片47 旋轉(zhuǎn)時,由于接近于從動葉片47的尖端的部分的移動量大于接近于從動葉 片47的旋轉(zhuǎn)軸的部分的移動量,因此難以在殼體中提供接近于從動葉片47 的尖端的部分能夠移動的空間。但是,由于接近于從動葉片47的尖端的部 分的寬度較小,因此更易于提供接近于從動葉片47的尖端的部分能夠移動 的空間,并且因此整個從動葉片47的移動量能夠得以提高。因此使得,從 動葉片47更易于重疊于驅(qū)動葉片45,并且抓持部分11的寬度更易于減小。
攝像機l包括作為驅(qū)動動力源的電機51;作為由電機51的動力驅(qū)動 的從動構件的齒條63;和作為連接齒條63至驅(qū)動葉片45的彈性構件的彈簧 65。因此可以例如減小在如上所述地攝取異物時所產(chǎn)生的沖擊。
攝像機1包括電機51、和凸輪齒輪73和齒條驅(qū)動齒輪75,其能夠彼此
34接合并傳輸電機51的動力至驅(qū)動葉片45。凸輪齒輪73和齒條驅(qū)動齒輪75 中的至少一個(在本實施例中為凸輪齒輪73)具有無齒部分73c,這樣使得在 驅(qū)動葉片45定位在遮蓋位置和退避位置中的至少一個(本實施例中為兩個位 置)時凸輪齒輪73和齒條驅(qū)動齒輪75彼此脫離。在凸輪齒輪73和齒條驅(qū)動 齒輪75中,作為電機51側(cè)上的齒輪的凸輪齒輪73具有沿徑向方向向外突 出并在沿周向方向布置無齒部分73c的范圍上延伸的凸輪部分73b。在凸輪 齒輪73和齒條驅(qū)動齒輪75中,齒條驅(qū)動齒輪75作為在驅(qū)動葉片45 —側(cè)上 的齒輪具有作為鎖定部分的突出部75c,其在沿著周向方向的凸輪部分73b 的表面上沿周向方向可滑動地鎖定以限制齒條驅(qū)動齒輪75旋轉(zhuǎn)。因此,包 括凸輪齒輪73和齒條驅(qū)動齒輪75的在電機控制中的誤差和機械誤差的影響 能夠得以減小以精確控制驅(qū)動葉片45和從動葉片47的位置。
上述的實施例提供了來自第三觀點(即,電子部件能夠優(yōu)選地被冷卻的 電子設備)的有利的影響。具體描述如下
攝像機1包括機身殼體13;第一和第二電路板89、 91,布置成它們 在機身殼體13中彼此堆疊;和泵模塊99,其布置在電路板之間,泵模塊99 鄰接安裝在第一電路板89的電子部件97和安裝在第二電路板91上的電子 部件97 ,泵模塊99抽吸機身殼體13外側(cè)的空氣并將空氣排出機身殼體13 。 因此,機身殼體13中的電路板能夠得以直接并有效地冷卻,而不依賴于通 過機身殼體13的熱擴散。
即,由于泵模塊99布置在兩個電路板之間,泵模塊99的兩側(cè)接收電路 板中產(chǎn)生的熱量。因此,泵模塊99的溫度易于增加,并且熱量易于傳送至 空氣。另外,被加熱的泵模塊99布置在機身殼體13的中心部分中,并與機 身殼體13隔離。以這樣的實例中,機身殼體i:3將不會直接暴露于來自泵模 塊的熱量,并因此能夠保持低的溫度。
泵模塊99包括泵101;通風管103,其容納泵101并具有突出進入容 納泵IOI的空間內(nèi)的散熱片103a;作為第一熱傳遞構件的第一薄片105,其 夾在通風管103和第一電路板89上的電子部件97之間并于其間緊密接觸; 和作為第二熱傳遞構件的第二薄片107,其夾在通風管103和第二電路板91 上的電子部件97之間并于其間緊密接觸。因此,熱量能夠廣泛并有效地在 空氣和電子部件97之間得以交換。
第一和第二電^^板89、 91彼此堆疊并朝向^L身殼體13的預定表面(重疊了顯示器部分5的表面)。通風管103形成順著第一和第二電路板89、 91 的流動通道。泵101具有用于排出通過通風管103中的流動通道抽吸的空氣 的排氣管101b,排氣管101b沿第一和第二電路板89、 91堆疊的方向(沿右 左方向)延伸并朝向機身殼體13的預定表面并穿過通風管103和第一電路板 89。排氣口 13h形成在機身殼體13的預定表面中并連接至排氣管101b。因 此,在所抽吸的空氣和電路板之間的熱交換通過通風管103有效地進行,并 且加熱的空氣能夠通過排氣管101b直接排出機身殼體13,而不會使加熱的 空氣沿著第一電路板89和另外的板流動,允許進行有效的冷卻。特別地, 優(yōu)選的冷卻能夠在殼體所具有的厚度(在本實施例中沿右左方向的寬度)是殼 體的水平和垂直尺寸的一半或更小的薄殼體中進行。
攝像機l包括作為成像器的鏡頭部分9,其攝取視頻圖像;和控制器 111,其控制泵模塊99中的吸氣和排氣。在鏡頭部分9中的成像期間,電子 部件97產(chǎn)生熱量,此時電子部件執(zhí)行成像處理。與無成像期間比較,控制 器111在鏡頭部分9中的成像期間限制泵模塊99的抽吸和排氣。因此,由 于泵模塊9 9的操作產(chǎn)生的聲學噪聲和電子噪聲將不被引入。
本發(fā)明所應用到的電子設備和成像設備并不局限于攝像機。例如,本發(fā) 明另外可以應用到移動電話、數(shù)字相機、筆記本個人計算機、PDAs、和游 戲控制臺。另外,本發(fā)明可以應用到不帶成像功能的電子設備。本發(fā)明應用 到的開/關裝置(本實施例中的鏡頭屏蔽裝置43)并不局限于用于保護鏡頭的 裝置。例如,本發(fā)明可以應用到打開和關閉光5^的快門裝置、光衰減濾波器 裝置,和打開和關閉適當?shù)拈_口(比如通風孔)的裝置。
第一葉片(本實施例中為驅(qū)動葉片4》并不局限于不旋轉(zhuǎn)而線性移動的 葉片,而可以是任何另外的部件,只要它能夠滑動,即,它不被樞軸支撐并 且能夠沿比如突起軌道和凹槽等導向部件滑動。第 一葉片可以沿著彎曲路徑 移動或可以在平移的同時旋轉(zhuǎn)。
在開/關裝置(本實施例中為鏡頭屏蔽裝置43)中,沿葉片彼此分離的方向 驅(qū)動葉片的驅(qū)動構件(本實施例中為彈簧61)、沿葉片重疊的方向鄰接葉片的 鄰接部分(本實施例中為側(cè)壁57bb)、驅(qū)動動力源(本實施例中為電機51)、和 另外的部件可以不是必須的。例如,驅(qū)動構件可以沿葉片彼此接近的方向驅(qū) 動葉片。鄰接部分可以沿葉片打開的方向鄰接葉片。驅(qū)動構件可以凈皮省略, 并且軌道或另外其它的類似部件^:用以控制葉片的旋轉(zhuǎn)。驅(qū)動動力源可以被省略,并且葉片可以手動移動。
泵模塊并不局限于包括泵和容納泵的通風管的泵模塊。例如,自包裹的
泵可以形成通風管。另外,泵并不局限于包括壓電裝置的泵。例如,泵可以 是葉輪型的泵或者被分類為所謂的送風機的泵。
設置在連接部分的端部處的操作構件(本實施例中為釋放按鈕25)并不
局限于按壓按鈕,而可以是杠桿或另外的部件。另外,操作構件的功能并不 局限于攝取靜態(tài)圖像。在搡作構件上標識信息的標記(本實施例中為字符
"PHOTO")并不局限于描述操作構件的功能。例如,標記可以是操作方法
和警示。
基于在非成像期間作出的比較而在成像期間設置的對于冷卻泵的限制 并不局限于停止致動泵。例如,成像期間的吸氣量和排氣量可以小于非成像 期間的吸氣量和排氣量。超出即驅(qū)動泵和低于即不被驅(qū)動泵的闊值溫度可以 是設置為高于非成像期間的值的值。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白可以依據(jù)設計要求和另外的因素作出修改、組 合、亞修改和替換,只要它們在權利要求或其等效文本的范圍內(nèi)。
本發(fā)明涉及2007年12月28日在日本專利局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JP 2007-339316的主題,這里通過引用并入其整個內(nèi)容。
權利要求
1、一種成像設備,包括鏡頭;第一葉片,在第一葉片遮蓋鏡頭的前側(cè)的遮蓋位置和第一葉片從鏡頭的前側(cè)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間可滑動;和第二葉片,由所述第一葉片樞軸支撐,第二葉片響應于第一葉片的滑動運動而與所述第一葉片一起在所述遮蓋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間移動,第二葉片相對于所述第一葉片旋轉(zhuǎn),使得第二葉片在所述退避位置中比在遮蓋位置中更大程度地重疊于所述第一葉片。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還包括促動構件,沿所述第 一葉片和第二葉片彼此分離的方向促動所述第 一葉片和第二葉片;和鄰接部分,鄰接所述第二葉片使得當所述第 一葉片和第二葉片從所述遮蓋位置移動至退避位置時,所述第二葉片抵抗所述促動構件的促動力并且沿重疊于第一葉片的方向旋轉(zhuǎn)。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葉片并不旋轉(zhuǎn)而是在所述遮蓋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間線性地滑動。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還包括殼體,容納所述鏡頭以及所述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其中在從所述鏡頭的前部觀察時,所述殼體包括容納所述鏡頭的第一構造部分,和鄰接所述第一構造部分的第二構造部分,所述第二構造部分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構造部分的布置方向的方向具有小于所述第一構造部分的寬度的寬度,并且所述第二構造部分相對于鏡頭朝向沿垂直方向的一側(cè)偏移,和所述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構造成在所述遮蓋位置中,所述第一葉片定位在沿垂直方向的一側(cè)上,而所述第二葉片定位在沿垂直方向的另一側(cè)上;并且在從所述遮蓋位置移動至所述退避位置時,所述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從所述第一構造部分側(cè)移動至所述第二構造部分側(cè),通過所述第二葉片的旋轉(zhuǎn)所述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整體在所述一側(cè)上減小了沿垂直方向的寬度。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還包括另一殼體,連接至所述殼體,使得另一殼體能夠在所述另一殼體重疊在所述第二構造部分的位于所述另一側(cè)上的表面上的關閉狀態(tài)和所述另一殼體移動離開所述第二構造部分的打開狀態(tài)之間轉(zhuǎn)換,其中所述殼體和所述另一殼體構造成在所述關閉狀態(tài)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構造部分在所述一側(cè)上形成平行于所述布置方向的平面,而所述第一構造部分和所述另一殼體在所述另一側(cè)上形成平行于所述布置方向的平面。
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葉片的遮蓋所述鏡頭的前側(cè)的部分形成為在從所述鏡頭的前部觀察時,沿所述垂直方向鄰近于所述第二構造部分的寬度在所述一側(cè)上較小,而在退避位置中,在所述較寬側(cè)上的一部分容納在所述第一構造部分中,而在所述較窄側(cè)上的一部分容納在所述第二構造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二葉片的遮蓋所述鏡頭的前側(cè)的部分形成為在從所述鏡頭的前部觀察時,沿所述垂直方向鄰近于所述第一構造部分的寬度在所述另一側(cè)上較小,并且在從所述遮蓋位置移動至所述退避位置時,繞位于所述第二構造部分側(cè)上的點旋向所述一側(cè)。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還包括4足動動力源;由所述促動動力源的動力促動的從動構件;和連接所述從動構件至所述第一葉片的彈性構件。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還包括促動動力源;和第 一齒輪和第二齒輪,能夠彼此嚙合并傳輸所述促動動力源的動力至所述第一葉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齒輪的至少一個具有無齒部分,使得在所述第一葉片定位在所述遮蓋位置和退避位置中的至少一個位置中時,所述第一和第二齒輪4皮此脫離,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齒輪中,在所述促動動力源側(cè)上的齒輪具有沿徑向向外突出并在所述無齒部分沿周向方向的布置范圍上延伸的凸輪部分,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齒輪中,在所述第一葉片側(cè)上的齒輪具有鎖定部分,所述鎖定部分沿所述周向方向可滑動地鎖定在沿著所述周向方向的所述凸輪部分的表面上以限制所述齒輪旋轉(zhuǎn)。
9、開/關裝置,其包括第一葉片,能夠在關閉位置和打開位置之間滑動;和第二葉片,由所述第一葉片樞軸支撐,所述第二葉片響應于所述第一葉片的所述滑動運動而與所述第一葉片一起在所述關閉位置和所述打開位置之間移動,所述第二葉片相對于所述第一葉片旋轉(zhuǎn),使得所述第二葉片在打開位置中比在關閉位置中更大程度地重疊于所述第 一葉片。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成像設備和開/關裝置。一種成像設備,其包括鏡頭;在第一葉片遮蓋鏡頭的前側(cè)的遮蓋位置和第一葉片從鏡頭的前側(cè)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間滑動的第一葉片;和由第一葉片支撐旋轉(zhuǎn)的第二葉片,第二葉片響應于第一葉片的滑動運動而與所述第一葉片一起在遮蓋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間移動,第二葉片相對于第一葉片旋轉(zhuǎn)使得第二葉片在退避位置中比在遮蓋位置中更大程度地重疊于第一葉片。
文檔編號G03B11/00GK101470322SQ200810190668
公開日2009年7月1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原田充, 楠井嘉雄, 藤井寬, 野呂雅彥, 齊藤浩 申請人:索尼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