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圖像形成裝置。更具體地,本發(fā)明涉及包括能以可拆卸方式安裝至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單元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日本專利申請公開公報第2000-235309號公開了一種上述類型的常規(guī)的圖像形成裝置。該常規(guī)圖像形成裝置包括能以可拆卸方式安裝至圖像形成裝置主體(后文稱為“圖像形成裝置體”)的中間轉印帶單元。用戶可通過將中間轉印帶單元插進并推至圖像形成裝置體的兩側壁之間的空間而將其安裝至圖像形成裝置體,或可通過將其向用戶方向拉而將其拆卸。在安裝或拆卸過程中,中間轉印帶單元不與圖像形成裝置體的底面接觸。圖像形成裝置還包括安裝及拆卸過程中支撐中間轉印帶單元的導軌。
當把中間轉印帶單元安裝至圖像形成裝置體時,用戶抓住中間轉印帶單元的在將中間轉印帶單元插入至圖像形成裝置體的方向上的后邊緣(后文中稱為“后邊緣部”)。然后,用戶將中間轉印帶單元的在將中間轉印帶單元插入方向上的前邊緣上的導向接觸構件放在導軌上,并將中間轉印帶單元沿導軌推入圖像形成裝置體。當把中間轉印帶單元從圖像形成裝置體上拆卸時,用戶沿導軌向前拉動中間轉印帶單元,并在導向接觸構件從導軌上脫離前將中間轉印帶單元提起。
因為在拆卸或安裝過程中,導軌支撐中間轉印帶單元,中間轉印帶單元可在不與圖像形成裝置體的底面實體接觸的情況下從圖像形成裝置體上拆卸或安裝至圖像形成裝置體。
然而,用戶有時可能會在導向接觸構件尚未放置到導軌上之前就放松了對中間轉印帶單元的前邊緣部的把握。在這樣的情況下,中間轉印帶單元繞用戶抓住的后邊緣部樞軸轉動,使中間轉印帶單元的前部下落。前部就可能會撞擊和損壞例如圖像形成裝置體的底面,或中間轉印帶單元自身被損壞。
類似地,在中間轉印帶單元的拆卸過程中,如果導向接觸構件在用戶提起中間轉印帶單元之前就脫離導軌,則中間轉印帶單元就可能繞用戶抓住的后邊緣部樞軸轉動,使中間轉印帶單元的前邊緣部下落。甚至在這種情況下,中間轉印帶的前邊緣部也可能撞擊和損壞例如圖像形成裝置體的底面,或中間轉印帶單元自身被損壞。
雖然在上文中間轉印帶單元被敘述為能以可拆卸方式安裝至圖像形成裝置體中的單元,但只要此單元可在被導軌支撐而不與圖像形成裝置體的底面接觸的情況下從圖像形成裝置體中拆卸或安裝至圖像形成裝置體,任何單元都可能有上述缺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標是至少部分解決常規(guī)技術中的問題。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圖像形成裝置包括具有兩個互相面對的側面以及底面的裝置體,和可通過在平行于兩個側面以及底面的拆/裝方向上的移動以可拆卸方式安裝至裝置體的兩個側面之間的空間的上部單元。該上部單元包括單元體及從單元體向底面延伸且至少相對于拆裝方向位于單元體的處于裝置體的相對內側的一部分上的單元腿,并且該上部單元的構造使單元體在上部單元相對于裝置體安裝或拆卸時不與底面接觸。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圖像形成裝置包括具有兩個互相面對的側面以及底面的裝置體,和可通過在平行于兩個側面以及底面的拆裝方向上的移動以可拆卸方式安裝至裝置體的兩個側面之間的空間的上部單元。該上部單元包括單元體及從單元體向底面延伸的單元腿,并且該上部單元的構造使單元體在上部單元相對于裝置體安裝或拆卸時不與底面接觸,以及單元腿的結構使其下邊緣在上部單元相對于裝置體的拆裝過程中在底面上滑動。
通過結合附圖閱讀下文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詳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以上及其它的目標、特征、優(yōu)點以及技術和工業(yè)意義。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打印機的示意性側視圖;圖2是外部前蓋打開的打印機的示意性側視圖;圖3是外部前蓋打開的打印機的示意性前視圖;圖4A及4B是說明從打印機內移除每個單元的操作的打印機的示意性透視圖;圖5是中間轉印單元及色粉收集盒的透視圖;圖6是中間轉印單元及色粉收集盒的放大的左視圖;
圖7是中間轉印單元及色粉收集盒的放大的右視圖;圖8A是打印機體的透視剖視圖;圖8B是中間轉印單元的示意性透視圖;圖9A是打印機的示意性側視圖,說明中間轉印單元定位前的狀態(tài);圖9B是打印機的示意性側視圖,說明中間轉印單元定位后的狀態(tài);圖10是說明鎖定機構的打印機的示意性俯視圖;圖11是外部前蓋打開的打印機的修改型的示意性前視圖;圖1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打印機的示意性側視圖;圖13是圖12中的打印機外前蓋打開時的示意性側視圖;以及圖14是圖12中具有外前蓋的打印機的示意性前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文將參考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詳述。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打印機100的示意性側視圖。打印機100是全色彩色打印機。打印機100是圖像形成裝置的實例。
打印機100包括幾乎位于圖像形成裝置體中心的中間轉印單元80。中間轉印單元80包括卷繞在多個輥子上并跨越這些輥子延伸的中間轉印帶8a。四個圖像形成單元4(4K、4C、4M及4Y)沿中間轉印帶8a的上表面設置。圖像形成單元4的上方設置向每個圖像形成單元4K、4C、4M及4Y的每個感光器照射每道光束的曝光單元3。在圖像轉印單元體的下方設置用于在中間轉印帶8a上殘留的色粉及感光器表面上殘留的色粉被移除并收集后存儲這些色粉的色粉收集盒14。色粉收集盒14下方還設有紙張盒1。
在圖1中所示的中間轉印單元80的右方設置包括次級轉印輥11的次級轉印單元11a。次級轉印輥11的上方設置定影單元12。中間轉印帶8a具有與次級轉印輥11相對并由轉印相對輥10支撐的部分。該部分作為次級轉印點。
全色圖像按以下方式形成。曝光單元3向每個圖像形成單元4K、4C、4M及4Y的感光器的表面照射光束,以在感光器表面上形成彩色色粉圖像。彩色色粉圖像在感光器與中間轉印帶8a相對的初級轉印點被初級轉印至中間轉印帶8a。因此,在中間轉印帶8a的表面上形成分層的彩色色粉圖像。
堆疊在紙張盒1中的轉印紙由傳送輥2逐張傳送并到達阻擋輥9。當中間轉印帶8a上分層的彩色色粉圖像抵達次級轉印點的時刻阻擋輥9傳送轉印紙,并且分層的彩色色粉圖像在次級轉印點被轉印到轉印紙上。
轉印紙上分層的彩色色粉圖像由定影單元12定影,而后由輸出輥17輸出。殘留在中間轉印帶8a上的色粉由清潔單元13使用清潔機構清除并存儲在色粉收集盒14中。色粉收集盒14的構造使其也可存儲從圖像形成單元4的感光器表面上收集的殘留色粉。
用戶可站在圖1中箭頭X所指的一側(后文中稱為“前側”)進行包括維護打印機100及更換損耗部件的操作。
圖2是外前蓋5打開的打印機100的示意性側視圖,用于說明打印機100的各個單元從打印機100的機體拆卸的方向(后文中稱為“拆卸方向”)。使外前蓋5繞外前蓋樞轉軸27樞軸轉動,以將其在圖1中箭頭X所指的方向上打開。因此,次級轉印單元11a、中間轉印單元80及色粉收集盒14可分別沿圖2中箭頭A、B、C所指方向從打印機機體中拆卸。使外頂蓋6樞軸轉動并在圖2中箭頭D所指的方向上打開,以將圖像形成單元4K、4C、4M及4Y沿圖2中箭頭E所指方向從打印機機體中拆卸。
如果打印機尺寸較小,則各個單元的布局要求保證每個單元的空間并且這些單元在拆卸及安裝過程中互不干涉。
圖3是沿圖2中箭頭X所示一側所視的其外前蓋5打開的打印機100的示意性前視圖。能以可拆卸方式安裝至打印機100的各個單元被安裝至打印機100,以便從一側同時可視。因此,所有單元都可沿圖2中箭頭X所指方向拆卸。
如圖3所示,中間轉印單元80被安裝至打印機100,使其容納在單元安裝空間50中,該單元安裝空間50由作為側面的兩個側板110,作為底面的底板101以及外頂蓋6限定。當外前蓋5打開時,單元安裝空間50與打印機100外側之間的邊界作為開口。如圖3所示,中間轉印單元80被安裝至打印機100,使其不與底板101接觸且位于色粉收集盒14的上方。中間轉印單元80作為上部單元而色粉收集盒14作為下部單元。中間轉印單元80的中間轉印單元體8包括位于底板101上方且不與色粉收集盒14接觸的中間轉印帶8a。中間轉印單元80包括每一個都作為單元腿的兩個直立構件81。每個直立構件81都在寬度方向(圖3中箭頭Y所指的方向)上位于中間轉印單元體8的兩邊緣,并且從中間轉印單元體8向底板101延伸。當中間轉印單元80和色粉收集盒14被安裝至打印機100時,每個直立構件81都在圖3所示的單元寬度方向上位于色粉收集盒14的各個邊緣外側,且中間轉印單元80橫跨色粉收集盒14。
與打印機100相反,常規(guī)的圖像形成裝置包括支撐中間轉印單元80的兩個側邊緣的導軌以給中間轉印單元80導向,且導軌位于打印機機體的上部。為了把中間轉印單元80安裝至常規(guī)的圖像形成裝置,用戶抓住中間轉印單元80在安裝方向上的后邊緣部上的一部分,并提起中間轉印單元80在安裝方向上的前邊緣。當?shù)弥斑吘壉环胖玫綄к壣虾?,用戶放松對后邊緣部的把握并在抓住后邊緣部的同時將中間轉印單元80推入裝置體。通過此方式,中間轉印單元80被安裝至常規(guī)的圖像形成裝置。然而,有時,雖然前邊緣還未放置在導軌上用戶就放松了把握,使中間轉印單元80繞用戶抓住的后邊緣部樞軸轉動,發(fā)生前邊緣掉落。結果,中間轉印單元體8撞擊例如底板101,使中間轉印單元80損壞。
類似地,有時,在中間轉印單元80從常規(guī)的圖像形成裝置中拆卸的過程中也會損壞。此情形是當用戶沒有在前邊緣從導軌中脫落時抓牢后邊緣部以將前邊緣提起的情況下發(fā)生的,因此,中間轉印單元80繞用戶抓住的后邊緣部樞軸轉動,前邊緣掉落,使中間轉印單元80撞擊例如底板101。
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打印機100包括與中間轉印單元體8形成為一體的直立構件81。每個直立構件81在中間轉印單元體8下方沿圖4中所示的安裝方向從中間轉印單元體8的前邊緣延伸至后邊緣,圖4將在下文中作介紹。換言之,直立構件81也位于中間轉印單元體8在安裝方向的前邊緣上。因此,當中間轉印單元80在安裝或拆卸過程中繞被用戶抓住的后邊緣部樞軸轉動時,直立構件81在安裝方向上的前邊緣阻止中間轉印單元80的樞軸轉動。通過此方式,可阻止中間轉印單元80的前邊緣掉落并撞擊例如底板101。
而且,在拆卸/安裝過程中,打印機100的每個直立構件81的下邊緣與底板101相接觸。因此,通過在直立構件81的下邊緣與底板101接觸的同時滑動中間轉印單元80,可將中間轉印單元80拆出或裝進打印機機體。因此,可以防止當用戶沒有正確抓牢中間轉印單元80的后邊緣部時中間轉印單元80的前邊緣掉落并損壞例如底板101。
因為直立構件81設置到中間單元體在單元寬度方向的兩邊緣上,直立構件81的下邊緣可保持與底板101接觸且無垂直方向上作用到中間轉印單元80上的力。因此,只通過施加在安裝/拆卸方向上用于滑動中間轉印單元80的力,就可將中間轉印單元80安裝至或拆卸出打印機機體。
圖4A及4B是說明從打印機機體內拆卸中間轉印單元80及次級轉印單元11a的操作的打印機100的示意性透視圖。圖4A說明外前蓋5打開的狀態(tài),圖4B說明當通過向前拉而將中間轉印單元80從打印機機體中拆出后的狀態(tài)。
為了將中間轉印單元80沿圖4A中箭頭X所示方向從打印機機體中拉出,以圖4A中箭頭所示方向打開外前蓋5。中間轉印單元80需從機體中比空間F所處位置更靠里側的位置移出,空間F是當外前蓋5關閉后次級轉印單元11a所處的位置。次級轉印單元11a作為開口側單元。圖4A中所示的次級轉印單元11a的寬度M大于圖4A中所示的中間轉印單元80的寬度m。
在包括設置在裝置體中的導軌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如果次級轉印單元的寬度等于或大于中間轉印單元的寬度,則導軌不能定位在圖4A中所示的用于次級轉印單元11a的空間F中。換言之,導軌定位在裝置體的比圖4A中箭頭L所示延伸的部分所處的位置更靠內側的部分中,且無法延伸至作為單元安裝空間50和打印機100外側之間的邊界的開口處。如此就使用戶難以知道中間轉印單元80的由導軌支撐的部分脫離導軌的時刻。如果用戶不知道正確的時刻,被支撐的部分就會脫離而掉落。因此,中間轉印單元80可能會掉落并撞擊例如底板101,在最壞的情況下中間轉印單元80可能損壞。因為導軌面對開口的邊緣在裝置體中位于打印機機體相對的后側,用戶無法容易地看到導軌的位置,還有,也是因為該導軌的位置,中間轉印單元80可能會撞擊圖像形成裝置的其它構件,使中間轉印單元80和其它構件損壞。
另一方面,如圖4B所示,打印機100包括與中間轉印單元體8形成一體的直立構件81,并且即使在中間轉印單元80被拆出機體后直立構件81仍支撐中間轉印單元體8。因此,中間轉印單元80可以正確地從打印機100中拆卸或安裝至打印機100,而不像上述圖像形成裝置中用于次級轉印單元11a的空間造成上述不便的情況。應注意,清潔單元13被固定到中間轉印單元80上,并可與中間轉印單元80一起安裝至打印機機體或從該機體中拆出。
為了將中間轉印單元80、色粉收集盒14及次級轉印單元11a從打印機100中拆出,外前蓋5以如圖2及4A中所示的方式打開。當外前蓋5打開時,原本固定到外前蓋5上的次級轉印單元11a如圖4A所示被向前從打印機機體拉出。而后,次級轉印單元11a從外前蓋5上拆下。然后,原本位于中間轉印單元80下方的色粉收集盒14在被按圖2中箭頭C所指方向水平向前拉的同時從打印機機體中拆下。如圖4B所示,然后中間轉印單元80被沿圖2中箭頭B所指方向從打印機機體向前拉并從機體中拆出。在拆/裝過程中,直立構件81作為導向構件。
圖5為從近似前側(圖1中箭頭X所示的一側)所視的安裝至打印機100的中間轉印單元80和色粉收集盒14的透視圖。圖6是圖5中所示的中間轉印單元80和色粉收集盒14的前部的放大的左側視圖。
為了將色粉收集盒14在側板110上定位,需將定位銷141拉出色粉收集盒14。然而,如圖3所示,打印機機體中的每個直立構件81在單元寬度方向上位于色粉收集盒14的每一個邊緣的外部,這樣會妨礙色粉收集盒14的定位。為了防止這樣的干擾,在直立構件81上形成切口81a,如圖6所示。
用于定位色粉收集盒14的孔可取代設置到色粉收集盒14定位銷141設置在色粉收集盒14上,而定位銷141可設置到側板110上。然而,橫跨在色粉收集盒14和打印機機體的定位銷141處在向前拉動直立構件81時經(jīng)過的通道上,因此妨礙了中間轉印單元80被沿此通道向前拉。為了使中間轉印單元80能被向前拉,打印機100具有一個如圖5所示的寬度F大于直立構件81的寬度的空間,并且當色粉收集盒14安裝至打印機100時定位銷141橫跨此空間。利用上述結構,當色粉收集盒14被從打印機機體中向前拉后,直立構件81可與中間轉印單元體8一起被向前拉。
圖7是圖5中所示的中間轉印單元80和色粉收集盒14的前部的放大的右側視圖。中間轉印帶8a上殘留的色粉由清潔單元13清除,然后經(jīng)過收集導管13a和導入部14a送入色粉收集盒14。因為清潔單元位于中間轉印單元80上方而色粉收集盒14位于中間轉印單元80下方,直立構件81上設置連接清潔單元13和色粉收集盒14的管道切口81b,否則由于直立構件81的存在兩者將無法連接。因此,清潔單元13和色粉收集盒14可與收集導管13a連接。色粉收集盒14的主體為與打印機100的形狀一致的塊形并具有最緊湊的形狀。然而,收集導管13a需要連接清潔單元13和色粉收集盒14而不與位于清潔單元13和色粉收集盒14之間的中間轉印單元80交迭。因此,導入部14a伸出到色粉收集盒14的塊狀盒體之外,如圖5及7所示。
因為作為色粉輸送通道的收集導管13a更接近于使收集導管13a垂直的位置,色粉可依靠重力落入色粉收集盒14。更具體地,如圖7所示,收集導管13a所處的位置使由垂直軸和收集導管13a形成的夾角θ不大于45°?;蛘哒f,通過將色粉通過收集導管13a流動的方向與水平面的角度設定到不小于45°和不大于90°的角度,色粉可通過收集導管13a的簡單結構依靠重力落入色粉收集盒14。
下文將介紹在打印機機體上安裝中間轉印單元80所包括的過程。圖8A是打印機100的透視剖視圖,圖8B是中間轉印單元80的示意性透視圖。
如圖8B所示,中間轉印單元80包括用作上部單元定位構件的主基準部85及用作上部單元定位構件的子基準部86。主基準部85處于轉印相對輥10在單元寬度方向上的兩邊緣,該轉印相對輥10位于中間轉印單元80在安裝方向上的后邊緣。子基準部86位于中間轉印單元80在安裝方向上的前邊緣。
如圖8A所示,每塊側板110都具有將主基準部85在打印機機體上定位的主基準部接納部82a及將子基準部86在打印機機體上定位的子基準部接納部83a。
通過在底板101上滑動中間轉印單元80,中間轉印單元80按圖8A及8B中箭頭G所指的方向安裝至打印機100。
圖9A是打印機100的示意性側視圖,說明中間轉印單元80在打印機機體上定位前的狀態(tài),圖9B是打印機100的示意性側視圖,說明中間轉印單元80在打印機機體上定位后的狀態(tài)。
如圖9A所示,當中間轉印單元80按圖8A中箭頭G所指方向在底板101上滑動時,直立構件81的下邊緣與底板101接觸。主基準部85經(jīng)過主基準部接納部82a前面的主基準部滑動部82b,子基準部86經(jīng)過子基準部接納部83a前面的子基準部滑動部83b。當圖9A所示的中間轉印單元80被進一步推進打印機機體時,主基準部85分別沿主基準部滑動部82b的后傾斜表面抬高,抵達主基準部接納部82a并與主基準部接納部82a的后表面碰撞。同時,子基準部86分別沿子基準部滑動部83b的后傾斜表面抬高,抵達子基準部接納部83a并與子基準部接納部83a的后表面碰撞。在此方式下,主基準部85與子基準部86如圖9B所示在打印機100中定位。
定位后,直立構件81的下邊緣不與底板101接觸,因為主基準部85和子基準部86在定位過程中被提高。
由于中間轉印單元80在打印機機體上不正確的定位導致圖像質量下降,因此要求中間轉印單元80精確定位。如果在打印機機體上定位的是直立構件81而不是主基準部85和子基準部86,則直立構件81的加工及向中間轉印單元體的安裝都需要高精度。這樣就使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在如上文所述設置用于在打印機機體上定位中間轉印單元80的主基準部85和子基準部86的情況下,直立構件81的加工及安裝精度可以降低,否則對該精度將有更高的要求。
如上所述,直立構件81有助于中間轉印單元80的安裝或拆卸過程。定位以后,如圖9B所示,直立構件81不與底板101接觸。換言之,中間轉印單元80在垂直方向上不干擾主基準部85和子基準部86。
下文將介紹用作防止安裝至打印機100的中間轉印單元80沿拆卸方向移動的上部單元防分離單元的鎖定單元。
圖10是用于說明鎖定單元的打印機100的示意性俯視圖。如圖10所示,每個直立構件81包括一個與相應的一個側板110面對的外片簧87,以及每個側板110包括外片簧87配合于其內的側板凹陷部87a。如圖9B所示,當中間轉印單元80被插入打印機機體以被定位時,外片簧87分別配合進側板凹陷部87a中。中間轉印單元80因此被鎖定在側板110上,這樣就可防止中間轉印單元80沿圖10中箭頭X所指的拆卸方向移動。
應注意,通過將中間轉印單元80從打印機機體向前拉,可以容易地將中間轉印單元80從側板110解鎖。
此外,每個直立構件81包括一個面對色粉收集盒14的內片簧88,以及色粉收集盒14包括相應的一個內片簧88配合進其內的凹陷部88a。每個凹陷部88a位于色粉收集盒14在單元寬度方向上的兩個邊緣的每一個之上。當色粉收集盒14在中間轉印單元80定位后被插入打印機機體時,每個內片簧88配合在每個凹陷部88a中且色粉收集盒14被定位在中間轉印單元80下方。因此,色粉收集盒14被鎖定在中間轉印單元80上。因為中間轉印單元80被鎖定在打印機機體上,因此可防止色粉收集盒14沿圖10中箭頭X所示的拆卸方向移動。
應注意,通過向前拉色粉收集盒14,可容易地將色粉收集盒14從中間轉印單元80解鎖。
鎖定單元并不局限于外片簧87和內片簧88。例如,如果直立構件81由樹脂制成,可在每個直立構件81上設置替代內片簧88的搭扣形的配合構件,以將中間轉印單元80鎖定在色粉收集盒14上。
直立構件81以可拆卸方式安裝至中間轉印單元體8。因此,只有體積小的中間轉印單元體8才可被傳送?;蛘撸绷嫾?1可構造為可折疊結構,使中間轉印單元80在被傳送時保持較小體積。
在上述的第一實施例中,中間轉印單元80包括作為單元腿并位于中間轉印單元體8在單元寬度方向上的兩個邊緣處的直立構件81。或者,中間轉印單元80可構造成包括設置于中間轉印單元體8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個邊緣中的任何一個邊緣的單個的直立構件,和設置到另一個邊緣并構造成在打印機機體中設置的導軌上滑動的被導向構件。
圖11是外前蓋5打開的打印機100的修改型的示意性前視圖。
如圖11所示,中間轉印單元80包括位于中間轉印單元體8的兩個邊緣中的在圖11的單元寬度方向上的右面一個邊緣上的直立構件81,及設置于另一個左邊緣上并由設置到圖11中左面的側板110上的導軌92支撐的被導向構件91。
圖11所示的修改型可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中間轉印單元80的結構,除了右邊緣上的直立構件81和左邊緣上的被導向構件91之外。
在安裝或拆卸過程中,中間轉印單元80按以下方式發(fā)生掉落,即中間轉印單元80繞用戶抓住的后邊緣部樞軸轉動,而中間轉印單元80的前邊緣在用戶支撐后邊緣部的同時掉落。為了防止中間轉印單元80掉落,在中間轉印單元體8的兩個邊緣中在單元寬度方向的某一邊緣上設置直立構件81。直立構件81阻止中間轉印單元80樞軸轉動,因而防止中間轉印單元80的前邊緣掉落。
因為直立構件81具有與導軌92處于同一水平的表面,只需通過滑動直立構件81使直立構件81的下邊緣與底板101接觸就可將被導向構件91置于導軌92上。利用上述結構,用戶在將中間轉印單元80插入打印機機體或從打印機機體向前拉中間轉印單元80時無需觀察導軌的位置。因此,在將中間轉印單元80插入或拉出打印機機體的過程中可以避免中間轉印單元80及其它單元損壞。
因為中間轉印單元80的兩個邊緣中只在單元寬度方向上的一個邊緣上設置直立構件81,修改型的中間轉印單元80只對色粉收集盒14在單元寬度方向上的一個邊緣產生干擾。換言之,色粉收集盒14的其上設置導軌92的邊緣不被直立構件81干擾,因此打印機機體與色粉收集盒14可容易地連接。
在上述的第一實施例及其修改型中,中間轉印單元80作為包括至少一個直立構件的上部單元。在下文所述的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中,轉印傳送單元用作上部單元。
圖12是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打印機200的示意性側視圖。打印機200包括轉印傳送單元70,該轉印傳送單元70包括卷繞在多個輥子上并并跨越多個輥子延伸并大體位于打印機200的機體中心的轉印傳送帶7a。各自包括一個感光器的四個圖像形成單元4(4K、4C、4M及4Y)沿轉印傳送帶7a的上表面設置。向每個感光器照射光束的曝光單元3設置在圖像形成單元4上方。在轉印傳送帶7a的內表面上分別面對各個感光器的部分中設置四個轉印輥21(21K、21C、21M及21Y)。
在轉印傳送單元體7的下方設置用于在轉印傳送帶7a上及感光器表面上的殘留色粉被移除并收集后存儲該色粉的色粉收集盒14。紙張盒1設置在色粉收集盒14下方。
在打印機200中全色圖像按以下方式形成。曝光單元3向每個圖像形成單元4的感光器照射每一道光束,以在每個感光器的表面上形成每一個彩色色粉圖像。
堆疊在紙張盒1中的轉印紙由饋送輥2逐張饋送然后抵達阻擋輥9。阻擋輥9按一定的時間順序饋送轉印紙,以使感光器表面上的彩色色粉圖像在與轉印輥21K、21C、21M及21Y面對的轉印位置處轉印到轉印傳送帶7a上的轉印紙上。因此,在轉印紙表面上形成分層的彩色色粉圖像。在轉印過程中,轉印紙在轉印傳送帶7a上并被其傳送。
其上具有分層的彩色色粉圖像的轉印紙在轉印傳送帶7a上被傳送至定影單元12以定影分層的彩色色粉圖像。當分層的彩色色粉圖像作為圖像被定影在轉印紙表面上后,轉印紙被輸出至輸出紙盤120。從轉印傳送帶7a和感光器表面清除的殘留色粉存儲在色粉收集盒14中。
如打印機100的情況一樣,用戶站在圖12中箭頭X所指的一側(后文中稱為“前側”)進行打印機200的操作及維護工作以及更換損耗部件。
圖13是外前蓋5打開的打印機200的示意性側視圖,用于說明打印機200內各個單元的拆卸方向。使外前蓋5繞外前蓋樞轉軸27樞軸轉動,以在圖13中箭頭X所指的方向上打開。從而,轉印傳送單元及色粉收集盒14可分別按圖13中箭頭B和C所指方向從打印機機體中拆卸。
圖14是從前側觀察的外前蓋5打開的打印機200的示意性前視圖。打印機200內各個單元的設置使其可從某一方向同時可視。即,所有單元都可按圖13中箭頭X所指方向拆出或安裝至打印機機體。
圖14中所示的打印機200包括幾乎位于打印機200中心位置的轉印傳送單元70。相反,圖3中所示的打印機100包括幾乎位于打印機100中心位置且包括清潔單元13的中間轉印單元80。打印機200中其它單元的設置與打印機100相同,這樣,轉印傳送單元70可以用與中間轉印單元80相同的結構拆出及裝進打印機機體。這樣的結構防止轉印傳送單元70在其安裝方向上的前邊緣掉落并撞擊例如底板101,因而在拆裝過程中防止轉印傳送單元70損壞。
如圖12及13所示,打印機200包括位于圖12及13右側的外前蓋5和位于左側的定影單元12。此外,外前蓋5包括從紙張盒1延伸至轉印傳送單元70的轉印傳送通道。
或者,定影單元12可設置到外前蓋5上(圖12中的右側),且轉印傳送通道可位于裝置體中與前側相反的后側,以使轉印傳送單元70位于轉印通道與外前蓋5之間。利用該結構,轉印紙被饋送至轉印傳送單元70并在轉印傳送帶7a上由該傳送帶7a從后側傳送至前側。因為定影單元12設置到外前蓋5上,因此當外前蓋5打開時,打印機200內所有的單元都可在單一方向上看到。
如上所述,打印機200包括與中間轉印單元體8形成一體的直立構件81。每個直立構件81都在轉印傳送單元體7下方沿安裝方向從轉印傳送單元體7的前邊緣延伸至后邊緣。換言之,直立構件81還位于轉印傳送單元體在安裝方向上的前邊緣。因此,當轉印傳送單元70在進行安裝或拆卸的過程中繞用戶抓住的后邊緣部樞軸轉動時,直立構件81在安裝方向上的前邊緣阻止轉印傳送單元70樞軸轉動。因此,可以防止轉印傳送單元70在安裝方向上的前邊緣部掉落并撞擊例如底板101。
在打印機100中,直立構件81的下邊緣在拆裝過程中與底板101接觸。因此,通過在直立構件81的下邊緣與底板101接觸的同時在底板101上滑動中間轉印單元80,可將中間轉印單元80拆出或裝進機體。因此,可以防止當用戶沒有抓住中間轉印單元80在拆卸/安裝方向上的后邊緣部時中間轉印單元80的前邊緣掉落并損壞例如底板101。
因為中間轉印單元80包括在中間轉印單元體在單元寬度方向上的兩個邊緣上的直立構件81,直立構件81的下邊緣可保持與底板101接觸且無垂直方向作用到中間轉印單元80上的力。因此,只需通過施加在底板101上滑動中間轉印單元80的力,就可將中間轉印單元80安裝至或拆出打印機機體。這樣,尤其是因為中間轉印單元80被構造成滑動到如圖4B中所示的打開的外前蓋5上方的位置,中間轉印單元80的拆裝性能可得到改進。
此外,在拆裝過程中,中間轉印單元體8不與底板101接觸。此外,中間轉印單元體在裝進或拆出打印機機體時不與底板101接觸。因此,色粉收集盒14可以作為下部單元設置在中間轉印單元體8的正下方以及底板101的上方。
如圖3所示,所設置的中間轉印單元體8、色粉收集盒14及直立構件81在中間轉印單元80及色粉收集盒14被安裝至打印機100時使直立構件81在單元寬度方向上位于色粉收集盒14的兩個邊緣的外側。因此,中間轉印單元體8、色粉收集盒14及直立構件81可在單一方向上安裝至打印機機體或從該機體中拆卸。
打印機100包括用作開口側單元且包括記錄介質轉印單元和記錄介質傳送單元的次級轉印單元11a。當安裝中間轉印單元80之后,次級轉印單元11a在前側安裝至打印機100。次級轉印單元11a的寬度M等于或大于中間轉印單元80的寬度m。如果象打印機100中那樣為中間轉印單元80設置導軌,打印機機體內導軌無法延伸至外前蓋5關閉后次級轉印單元11a所定位的空間處。利用此結構時,為了裝拆中間轉印單元80,用戶需要觀察導軌的位置。因此,中間轉印單元80有時可能會撞擊打印機100的其它部件,且中間轉印單元80及打印機100的其它部件可能會損壞。另一方面,利用第一實施例的結構時,當中間轉印單元80在底板101上滑動以裝進或拆出打印機機體時,直立構件81與底板101接觸。因此,即使打印機100的前側設置寬度比中間轉印單元80更大的單元,用戶也無需觀察導軌的位置。因此,可以防止中間轉印單元80及打印機100的其它構件損壞,否則,相對于打印機機體反復插入及向前拉出中間轉印單元80,此類損壞將會發(fā)生。
此外,因為次級轉印單元11a作為包括記錄介質轉印單元和記錄介質傳送單元的開口側單元,記錄介質轉印單元和記錄介質傳送單元的拆裝容易。因此,記錄介質轉印單元和記錄介質傳送單元的維護工作也容易。
色粉收集盒14包括的定位銷141用作連接至色粉收集盒14在單元寬度方向上相應一個邊緣的側板110上的下部單元連接構件,并且相應的一個直立構件81具有定位銷141從中穿過的切口81a。因為有該切口81a,直立構件81不占用色粉收集盒14與側板110之間的空間,色粉收集盒14可以在打印機機體上定位。
每個直立構件81包括的內片簧88用作在中間轉印單元80和色粉收集盒14安裝至打印機機體后防止色粉收集盒14在拆卸方向上移動的下部單元分離阻止單元。因此,可以防止色粉收集盒14掉落。此外,由于靠近色粉收集盒14的直立構件81包括鎖定單元,下部單元分離阻止單元的結構可被簡化。
因為中間轉印單元80用作上部單元,中間轉印單元80可在不損壞中間轉印帶8a的情況下進行拆裝。
因為色粉收集盒14用作被收集色粉存儲單元以及下部單元,被收集的色粉可容易地清除出打印機100之外。
用作清潔單元的清潔單元13可以與中間轉印單元80一起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至打印機機體。因此,足以將清潔單元13固定至中間轉印單元80,不必設置清潔單元13的其它拆裝結構。這樣,容納此結構的空間就可省略。
色粉收集盒14在其單元寬度方向上的一個邊緣包括收集導管13a。收集導管13a用作將殘留色粉從清潔單元13傳送至色粉收集盒14的被收集色粉傳送單元。直立構件81具有收集導管13a從中穿過的導管切口81b。因為有該導管切口81b,殘留色粉可從中間轉印單元80上方的清潔單元13傳送至中間轉印單元80下方的色粉收集盒14,而不受直立構件81的干擾。
因為所收集的色粉可通過收集導管13a沿與水平面成不小于45°且不大于90°的角度的方向傳送,因此,所收集的色粉可以靠自身重力落入色粉收集盒14。通過此方式,收集導管13a的結構可被簡化。
中間轉印單元80包括用作將中間轉印單元80在打印機100中定位的上部單元定位構件的主基準部85和子基準部86。因此,直立構件的精度可以降低,否則對該精度將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足以保證直立構件81具有一定的剛度和高度,直立構件81的加工成本因而降低。
通過定位操作,中間轉印單元80被插入打印機機體的后側,使主基準部85定位在主基準部接納部82a上,子基準部86定位在子基準部接納部83a上。因此,在定位過程中中間轉印單元80抬高,定位后直立構件81的下邊緣不與底板101接觸。如上所述,直立構件81僅有助于中間轉印單元80的定位,而不是直接定位中間轉印單元80。因此,可以可靠地進行中間轉印單元80在打印機機體上的定位。
直立構件81包括的外片簧87用作在中間轉印單元80被安裝至打印機100時防止中間轉印單元80沿拆卸方向移動的上部單元分離阻止單元。外片簧87阻止中間轉印單元80掉落。此外,因為直立構件81上設置的鎖定單元,上部單元分離阻止單元的結構可以簡化。
如果直立構件81由樹脂制成,可將搭扣型的配合構件設置到直立構件81上,以將中間轉印單元80鎖定在色粉收集盒14上,減少打印機100部件的數(shù)量。
通過將直立構件81構造成可折疊結構,中間轉印單元體8在被傳送時可保持較小體積。因此,中間轉印單元80的操作性能得到改進。
中間轉印單元80的相同的優(yōu)點可在轉印傳送單元70中實現(xiàn)。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可以防止上部單元損壞。
雖然已經(jīng)對本發(fā)明相關于一個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述,以實現(xiàn)完整的,清晰的公開,但附后的權利要求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制,而是應被認為是對本技術領域中的熟練人員可以實現(xiàn)的并且落入本文闡明的基本原理范圍內的所有的修改和替代結構的體現(xiàn)。
權利要求
1.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包括裝置體,所述裝置體具有兩個彼此相對的側面和一個底面;以及上部單元,所述上部單元可通過沿安裝/拆卸方向的移動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到所述裝置體中所述兩個側面之間的空間,所述安裝/拆卸方向平行于所述兩個側面以及所述底面,其中所述上部單元包括單元體及單元腿,所述單元腿從所述單元體朝向所述底面延伸且至少定位于所述單元體相對于所述安裝/拆卸方向處于所述裝置體的相對內側的部分上,以及所述上部單元構造為在所述上部單元安裝至所述裝置體或從所述裝置體拆卸時使得所述單元體不與所述底面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單元腿構造為在所述上部單元相對于所述裝置體的安裝或拆卸過程中使得所述單元腿的下邊緣在所述底面上滑動。
3.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包括裝置體,所述裝置體具有兩個彼此相對的側面和一個底面;以及上部單元,所述上部單元可通過沿安裝/拆卸方向的移動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到所述裝置體中所述兩個側面之間的空間,所述安裝/拆卸方向平行于所述兩個側面以及所述底面,其中所述上部單元包括單元體及從所述單元體朝向所述底面延伸的單元腿,所述上部單元構造為在所述上部單元相對于所述裝置體安裝或拆卸時使得所述單元體不與所述底面接觸,以及所述單元腿構造為在所述上部單元相對于所述裝置體安裝或拆卸的過程中使得所述單元腿的下邊緣在所述底面上滑動。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形成裝置進一步包括下部單元,所述下部單元能夠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到所述裝置體且正好定位于所述單元體下方和所述底面上方。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下部單元安裝到所述裝置體時,所述單元腿處于所述下部單元在與所述安裝/拆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兩個邊緣中相對應的一個邊緣的外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形成裝置進一步包括在所述上部單元相對于所述裝置體安裝或拆卸過程之后安裝到所述裝置體的一側的開口側單元,所述裝置體的一側為所述上部單元相對于所述裝置體進行安裝或拆卸的一側,其由所述開口側單元沿著與所述安裝/拆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寬度大于所述上部單元的相應寬度。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開口側單元包括將色粉圖像從色粉圖像載體轉印到記錄介質的記錄介質轉印單元。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開口側單元包括傳送記錄介質的記錄介質傳送單元。
9.如權利要求5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下部單元包括下部單元連接構件,所述下部單元連接構件定位于所述下部單元在與所述安裝/拆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兩個邊緣中相對應的一個邊緣,且連接到所述側表面中相對應的一個側表面,以及所述單元腿具有所述下部單元連接構件從中穿過的通孔和切口中的任何一種。
10.如權利要求5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單元腿包括下部單元分離阻止單元,當所述上部單元及所述下部單元安裝到所述裝置體時,所述下部單元分離阻止單元阻止所述下部單元沿所述下部單元從所述裝置體拆卸的拆卸方向的移動。
11.如權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上部單元為中間轉印單元,所述中間轉印單元包括中間轉印介質,色粉圖像從圖像載體初級轉印到所述中間轉印介質上,且產生的色粉圖像從所述中間轉印介質次級轉印至記錄介質。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形成裝置進一步包括清潔單元,所述清潔單元清除并收集在所述色粉圖像被初級轉印到所述中間轉印介質上后留在所述圖像載體表面上的殘留色粉以及所述產生的色粉圖像次級轉印到所述記錄介質上后留在所述中間轉印介質表面上的殘留色粉,其中下部單元是其中存儲由所述清潔單元收集的殘留色粉的被收集色粉存儲單元。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清潔單元與所述中間轉印單元形成為一體并且構造成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至所述裝置體。
14.如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被收集色粉存儲單元包括將所述殘留色粉從所述清潔單元傳送至所述被收集色粉存儲單元的被收集色粉傳送單元,所述被收集色粉傳送單元位于所述被收集色粉存儲單元在與所述安裝/拆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兩個邊緣中的任何一個邊緣上,且所述單元腿具有所述被收集色粉傳送單元從中穿過的通孔或切口中的任何一種。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殘留色粉沿著與水平面成45°和90°之間的角度的方向通過所述被收集色粉傳送單元被傳送。
16.如權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上部單元是將色粉圖像從圖像載體轉印到記錄介質并傳送所述記錄介質的記錄介質轉印傳送單元。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形成裝置進一步包括清潔單元,所述清潔單元清除并收集在所述色粉圖像被初級轉印到所述中間轉印介質上后留在所述圖像載體表面上的殘留色粉以及所述產生的色粉圖像次級轉印到所述記錄介質上后留在所述中間轉印介質表面上的殘留色粉,其中下部單元是其中存儲由所述清潔單元收集的殘留色粉的被收集色粉存儲單元。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清潔單元與所述中間轉印單元形成為一體并且構造成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至所述裝置體。
19.如權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被收集色粉存儲單元包括將所述殘留色粉從所述清潔單元傳送至所述被收集色粉存儲單元的被收集色粉傳送單元,所述被收集色粉傳送單元位于所述被收集色粉存儲單元在與所述安裝/拆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兩個邊緣中的任何一個邊緣上,且所述單元腿具有所述被收集色粉傳送單元從中穿過的通孔或切口中的任何一種。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殘留色粉沿著與水平面成45°和90°之間的角度的方向通過所述被收集色粉傳送單元被傳送。
21.如權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上部單元進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裝置體中定位所述上部單元的上部單元定位構件。
22.如權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上部單元進一步包括上部單元定位單元,所述上部單元定位單元用于在將所述上部單元安裝到所述裝置體的過程中通過定位操作將所述上部單元定位在所述裝置體中,所述上部單元通過所述定位操作被向上移動,且所述定位操作過程中所述單元腿的下邊緣不與所述底面接觸。
23.如權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單元腿包括上部單元分離阻止單元,在所述上部單元安裝至所述裝置體時,所述上部單元分離阻止單元阻止所述上部單元沿所述安裝/拆卸方向移動。
24.如權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單元腿可相對于所述單元體折疊。
25.如權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單元腿構造成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至所述單元體。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圖像形成裝置,該圖像形成裝置包括裝置體,所述裝置體具有兩個彼此相對的側面和一個底面;以及上部單元,所述上部單元可通過沿安裝/拆卸方向的移動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到所述裝置體中所述兩個側面之間的空間,所述安裝/拆卸方向平行于所述兩個側面以及所述底面。其中所述上部單元包括單元體及單元腿,所述單元腿從所述單元體朝向所述底面延伸且至少定位于所述單元體相對于所述安裝/拆卸方向處于所述裝置體的相對內側的部分上,以及所述上部單元構造為在所述上部單元安裝至所述裝置體或從所述裝置體拆卸時使得所述單元體不與所述底面接觸。
文檔編號G03G21/10GK101093373SQ20071012643
公開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6月12日
發(fā)明者坂下武司, 井上知史, 目黑雄二, 村松武流, 畑山耕治 申請人:株式會社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