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學鏡頭固定裝置的遮光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學鏡頭固定裝置的遮光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光學掃描模件中,避免光學鏡頭漏光的光學鏡頭固定裝置的遮光結構。
在已有的光學掃描模件中(參照
圖1),包括一光源100、一反射鏡組400、一光學鏡頭500、一光學感測器60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CCD))、以及一主體700。前述的光源100、反射鏡組400、光學鏡頭500、及光學感測器600等,皆配置于主體700內(nèi)。進行掃描時,光源100是照射置于透光板300上的文稿200,經(jīng)過反射或透射得到一影像光。反射鏡組400是由多個反射鏡(401、402、403)所組合而成,并配置在影像光的光路上,可以將文稿200影像導入反射鏡組400中,經(jīng)過反射鏡組400的反射再傳送至光學鏡頭500。光學鏡頭500可以接收反射鏡組400所傳送的文稿200的影像光并成像于電荷耦合元件600。其中,主體700內(nèi)具有一光學鏡頭的固定裝置,此固定裝置通常會有一圓筒狀的套筒,早期光學鏡頭500一般即直接以軸孔配合的方式直接固設于此固定裝置的套筒內(nèi),如圖3a的前視圖所示。
然而,軸孔配合的組裝固定方式常會有軸心偏差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常使得光學鏡頭500必須重復調(diào)校。因此,常用的還有一種光學鏡頭固定裝置800,如圖2所示,配置于外殼700內(nèi)部,并與外殼700一體成型。光學鏡頭固定裝置800為一近似梯形的底座,其前端具有一中空的光學鏡頭套筒810,用以固定光學鏡頭500,此套筒810于下方具有一固定彈片812,此固定彈片812的內(nèi)側(cè)具有一突起肋814,用于將插入的光學鏡頭500壓住固定。此光學鏡頭500可以沿著套筒810的軸心方向移動,以調(diào)整鏡頭焦距,如圖3b的前視圖所示。在調(diào)整完鏡頭焦距之后,通常是以點膠或固定螺絲的方式來固定光學鏡頭500。如此,借由固定彈片812的彈性配合螺絲鎖固,以及突起肋814和光學鏡頭500間呈點接觸,可較為準確的調(diào)整定位其軸心位置。
已有的設計中還有如圖3c、3d所示,增加突起肋814為兩條,或者將套筒810設計成近似三角形的形狀,使套筒810與光學鏡頭500間形成三點接觸,以更精確的調(diào)整定位其軸心位置。然而不論是那一種方式,如圖4所示,通常套筒810的內(nèi)徑會較光學鏡頭500的外徑大以利組裝,使得套筒810與光學鏡頭500間形成一間隙508(圖3a-3d中的斜線區(qū)域),如此會造成光學感測器600除了接收到來自鏡頭500的光源外,也會接收到來自上述間隙508的雜散光(漏光)101,導致影響影像的成像品質(zhì)。針對此間隙508的漏光現(xiàn)象,一般可以另外設計增加一零件來防止雜散光101,然而其工時與成本相對上亦會增加。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光學鏡頭固定裝置的遮光結構,應用于光學掃描器模件中,光學掃描模件至少包括一光學鏡頭以及一光學鏡頭固定裝置,光學鏡頭固定裝置具有一套筒,光學鏡頭配置固設于套筒內(nèi),光學鏡頭與套筒間具有一間隙,光學鏡頭固定裝置的遮光結構包括一環(huán)形突起肋,沿著套筒的徑向,形成于套筒的圓筒壁內(nèi)側(cè),緊鄰光學鏡頭的其中一端,環(huán)形突起肋的高度大于間隙的寬度。
所述的光學鏡頭裝置的遮光結構,環(huán)形突起肋與套筒為一體成形。
一種光學掃描模件,應用于光學掃描器中,用以掃描文件,光學掃描模件至少包括一主體;一光源,固設于主體,用以照射文件,以獲得一影像光;一反射鏡組,固設于主體,并位于影像光的光路上;一光學鏡頭固定裝置,固設于主體,具有一套筒,套筒內(nèi)具有一環(huán)形突起肋,環(huán)形突起肋沿著套筒的徑向,形成于套筒的圓筒壁內(nèi)側(cè);一光學鏡頭,配置于套筒中,光學鏡頭的一端緊鄰環(huán)形突起肋,光學鏡頭與套筒間具有一間隙,間隙小于環(huán)形突起肋的高度,光學鏡頭位于反射鏡組反射后的影像光的光路上;以及一光學感測器,固定于外殼中,并位于影像光透射光學鏡頭后的光路上。
所述的光學掃描模件,其中光學鏡頭固定裝置與主體為一體成形。
所述的光學掃描模件,其中環(huán)形突起肋與套筒為一體成形。
本實用新型以一體成形的方式,在套筒內(nèi)形成一環(huán)形突起肋作為遮光結構,省去另外設計一用于遮蔽雜散漏光的零件成本,且可有效地達到遮蔽由間隙漏入的雜散光線的效果。
圖4為已有光學鏡頭與光學鏡頭套筒的組裝側(cè)面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光學掃描模件的平面示意圖;圖6為實施例光學鏡頭與套筒的組裝立體圖;圖7為實施例光學鏡頭與光學鏡頭套筒的組裝側(cè)面剖視圖;圖8為另一實施例光學鏡頭與光學鏡頭套筒的組裝側(cè)面剖視圖。
同樣地,如圖6、7所示,主體1700內(nèi)具有一用于固設光學鏡頭1500的光學鏡頭固定裝置1800,而此光學鏡頭固定裝置1800具有一套筒1810,光學鏡頭1500即配置固設在此套筒1810內(nèi)。其中,本實用新型的套筒1810內(nèi)具有一環(huán)形突起肋1812,其沿著套筒1810的徑向,形成于套筒1810的圓筒壁內(nèi)側(cè),且緊鄰光學鏡頭1500朝向光學鏡頭固定裝置1800內(nèi)側(cè)的一端。環(huán)形突起肋1812的高度大于光學鏡頭1500與套筒1810間的間隙1508的寬度,如此,即可利用此環(huán)形突起肋1812做為一遮光結構而遮蔽住可能由間隙1508漏入的雜散光。其中,因為環(huán)形突起肋1812的形成,使得套筒1810內(nèi)于此處的開口直徑略小于光學鏡頭1500的直徑,但卻不會遮蔽到經(jīng)由光學鏡頭1500內(nèi)傳遞的影像光1110。又,環(huán)形突起肋1812為與套筒1810/光學鏡頭固定裝置1800一體成形,光學鏡頭固定裝置1800亦可為與主體1700以一體成形的方式制成。
再參照圖8,上述的環(huán)形突起肋1812亦可以形成于套筒1810外側(cè),而緊鄰光學鏡頭1500朝向光學鏡頭固定裝置1800外側(cè)的一端。由圖8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環(huán)形突起肋1812同樣可以遮蔽住可能由間隙1508漏入的雜散光。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以一體成形的方式,于套筒內(nèi)形成一環(huán)形突起肋作為遮光結構,省去另外設計一用于遮蔽雜散漏光的零件成本,且可有效地達到遮蔽由間隙漏入的雜散光線的效果。然而,任何應用光學鏡頭的影像裝置,只要其需要遮蔽光學鏡頭與套筒承靠面間漏入的雜散光線,都可應用本實用新型的遮光結構。
依照上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介紹可知,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以一體成形的方式,在套筒內(nèi)形成一環(huán)形突起肋作為遮光結構,省去另外設計一用于遮蔽雜散漏光的零件成本,且可有效地達到遮蔽由間隙漏入的雜散光線的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光學鏡頭固定裝置的遮光結構,應用于光學掃描器模件中,光學掃描模件至少包括一光學鏡頭以及一光學鏡頭固定裝置,光學鏡頭固定裝置具有一套筒,光學鏡頭配置固設于套筒內(nèi),光學鏡頭與套筒間具有一間隙,其特征在于,光學鏡頭固定裝置的遮光結構包括一環(huán)形突起肋,沿著套筒的徑向,形成于套筒的圓筒壁內(nèi)側(cè),緊鄰光學鏡頭的其中一端,環(huán)形突起肋的高度大于間隙的寬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鏡頭裝置的遮光結構,其特征在于,環(huán)形突起肋與套筒為一體成形。
3.一種光學掃描模件,應用于光學掃描器中,用以掃描文件,其特征在于,光學掃描模件至少包括一主體;一光源,固設于主體,用以照射文件,以獲得一影像光;一反射鏡組,固設于主體,并位于影像光的光路上;一光學鏡頭固定裝置,固設于主體,具有一套筒,套筒內(nèi)具有一環(huán)形突起肋,環(huán)形突起肋沿著套筒的徑向,形成于套筒的圓筒壁內(nèi)側(cè);一光學鏡頭,配置于套筒中,光學鏡頭的一端緊鄰環(huán)形突起肋,光學鏡頭與套筒間具有一間隙,間隙小于環(huán)形突起肋的高度,光學鏡頭位于反射鏡組反射后的影像光的光路上;以及一光學感測器,固定于外殼中,并位于影像光透射光學鏡頭后的光路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學掃描模件,其特征在于,其中光學鏡頭固定裝置與主體為一體成形。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學掃描模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環(huán)形突起肋與套筒為一體成形。
專利摘要一種光學鏡頭固定裝置的遮光結構,應用于光學掃描模件中,其在套筒的內(nèi)側(cè)形成一環(huán)形突起肋,緊鄰光學鏡頭的其中一端,以遮蔽光學鏡頭與套筒間的間隙漏入的雜散光,改善光學感測器的成像品質(zhì)。
文檔編號G02B7/02GK2555512SQ02242429
公開日2003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8月2日
發(fā)明者陳鄭貴, 任智堅 申請人:力捷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