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集線器的構(gòu)造,特別是指集線器與其中的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
現(xiàn)有的光通訊模塊與集線器的組合采用可裝卸式的設計結(jié)構(gòu),如圖書1所示的就是一種已知的光通訊模塊的設計,這種光通訊模塊在從集線器中取出時,使用者必需推壓光通訊模塊前端上方的滑動件10,才能解除光通訊模塊與集線器之間的結(jié)合狀態(tài),但是這種滑動件10在經(jīng)由往前推送之后,不具有回復至原來卡合位置的能力,這種設計容易造成再次將此光通訊模塊推入集線器的連接端口時,致使滑動件10無法與集線器的連接端口正確的卡合。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已知光通訊模塊之滑動件10是被設計于光通訊模塊的側(c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它并未延伸出光通訊模塊的前端,若是集線器之光通訊模塊的排列方式是以成對的排列成兩列,而每一對光通訊模塊又是上下相反(或稱為背對背式排列)的被推入集線器,則這種設計的滑動件將無法使用。反之,若是增加任一對光通訊模塊彼此之間的間隙,雖然可以解決上述滑動件的使用問題,但是卻會增加集線器的體積。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包括集線器和一通訊連接組件的通訊模塊,所述通訊模塊可所述集線器連接端口內(nèi)移動并組裝于所述連接端口,其特點在于一阻擋件,配置在集線器的連接端口,其一端固定于集線器,另一自由端朝向通訊模塊的方向斜向地延伸;一卡件,設置在所述通訊模塊之上,所述卡件可與所述自由端接觸阻擋所述通訊模塊移動;以及一釋放件,設置在所述通訊模塊的外側(cè)或者與所述通訊模塊相連,所述釋放件在一作用位置與非作用位置之間移動,該釋放件具有一突出于所述通訊模塊之一端的施力端,所述釋放件常態(tài)維持于所述非作用位置,位于作用位置的所述釋放件可將所述阻擋件的自由端分離所述卡件。
上述的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點在于所述釋放件具有將所述釋放件常態(tài)維持在所述非作用位置的一對翼部。
上述的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點在于所述對翼部的末端沿著其滑動面朝向所述通訊模塊插入連接端口的反方向斜向延伸,所述對翼部的末端耦合于所述通訊模塊之表面的一缺口。
上述的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點在于所述釋放件在面向所述阻擋件的一側(cè)具有一與所述自由端接觸的斜面。
上述的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點在于所述阻擋件為一種一端固定于集線器,另一端可自由運動的金屬彈性片。
上述的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點在于所述阻擋件的自由端更具有一孔洞,所述孔洞可與所述卡件卡合。
上述的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點在于所述卡件在面向該阻擋件的一側(cè)表面具有一斜面。
上述的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點在于所述釋放件設置在所述通訊模塊之表面的一溝槽,并可沿所述溝槽滑動。
上述的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點在于所述溝槽更具有一上蓋。
通過重新設計一釋放件配置于通訊模塊,且采有滑動式的設計,由于它具有一突出于通訊模塊之一端的施力端,當通訊模塊插入集線器之連接端口位置時,施力端仍可延伸至集線器的正面,使用者只需要從集線器的正面推擠這個釋放件,就能輕易的將通訊模塊從集線器卸下。
此外,該釋放件也可采用杠桿式的設計結(jié)構(gòu),它具有一外露于通訊模塊之前端的施力端,使用者通過壓下這個施力端的方式即可連動一設于通訊模塊之內(nèi)的活動卡件,進而將活動卡件推離與集線器的卡合位置,以便將通訊模塊拆下。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縮小集線器的體積。由于釋放件的操作位置不再位于通訊模塊的側(cè)面,對于光通訊模塊的排列方式采取成對排列成兩列的集線器而言,就能將每一對光通訊模塊以上下相反(或稱為背對背式排列)的方式安裝入集線器,不但達到縮小體積的功效,也不影響通訊模塊的裝卸。
以下結(jié)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例構(gòu)造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之通訊模塊的第一種實施例構(gòu)造圖。
圖4-圖5為釋放件的動作位置圖。
圖6A-圖6B為第一種通訊模塊與集線器的構(gòu)造斷面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例構(gòu)造圖。
圖8為圖7所示通訊模塊的背部構(gòu)造圖。
圖9A-圖9B為第二種通訊模塊與集線器的構(gòu)造斷面圖。
圖10-
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實施例構(gòu)造。
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連結(jié)構(gòu)造包括有一阻擋件40,被配置在集線器20的連接端口21之內(nèi)(見圖6A),其一端固定于集線器20,另一自由端41朝向通訊模塊30的方向斜向地延伸并且具有彈性;一卡件50,固定于通訊模塊30,用以在通訊模塊30插入連接端口21后與阻擋件40的自由端41卡合(見圖6A),使通訊模塊30被固定在集線器20的連接端口21之中;以及一釋放件60,配置在通訊模塊30的外側(cè)并可沿著通訊模塊30插入連接端口21的方向往復地滑動至一作用位置(見圖6B)與非作用位置(見圖6A),釋放件60包含突出于通訊模塊30之一端的施力端61與一對具有彈性的翼部62a,62b(見圖3,4),這一對(見圖6A)的末端沿著其滑動面朝向通訊模塊30插入連接端口21的反方向斜向延伸,這對翼部62a,62b的末端分別耦合于通訊模塊30之表面的一種缺口31a,31b,藉由翼部62a,62b的彈力,常態(tài)時可將釋放件60維持在前述的非作用位置,釋放件60的頭端在面向阻擋件40的一側(cè)具有一斜面63,這個斜面63在釋放件60被推動至作用位置時可將阻擋件40的自由端41推離卡件50(見圖6B),因此,使用者就能將通訊模塊30從集線器20的連接端口21之中卸下。
在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例子里,前述的阻擋件40實際上是包圍著通訊模塊30之一種金屬外殼4A(見圖6A)的一部份,這種金屬外殼4A除了提供必要的電磁遮敝與電氣接地功能之外,也是通訊模塊30與集線器20結(jié)合的依據(jù),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在這種金屬外殼4A制作出一片朝向通訊模塊30外表面之卡件50延伸的金屬彈片來成為上述的阻擋件40,較佳的方式可以在自由端41形成一種彎曲的前端,并且這個阻擋件40的表面設置一個可供卡件50扣住的孔洞411,以供卡件50卡合。
釋放件60是一種扁平的組件,它被插入一種設在通訊模塊30之表面的溝槽32,并且被一固定在溝槽32之上方的上蓋33所限制,進而沿著溝槽32的延伸方向滑動,如圖4所示,翼部62a,62b的末端分別耦合于通訊模塊30之表面的一種缺口31a,31b,常態(tài)時在釋放件60未被推擠的情形下,釋放件60之頭端的斜面63與卡件50保持有一間隙,一旦將通訊模塊30插入集線器20的連接端口21,阻擋件40的自由端41便會從這個間隙處頂住卡件50(見圖6A)。在將通訊模塊30自集線器20的連接端口21取下時,我們可以在釋放件60的施力端61施加一推力,將斜面63朝向卡件50的方向推進到達所稱的作用位置(見圖5),同時利用斜面63將自由端41推離卡件50,就可順利的將通訊模塊30卸下。從圖5可以看見,在釋放件60到達作用位置時,翼部62a,62b將會在溝槽32的擠迫下變形,藉由翼部62a,62b變形所產(chǎn)生的彈力,就能在使用者不推擠釋放件60之后,讓釋放件60退回至常態(tài)的不作用位置。
在第一種實施例中,卡件50是一種固定在通訊模塊30之外側(cè)表面的突出物???0在面向阻擋件40的一側(cè)表面具有一斜面51,這個斜面51可以在該卡件50隨著通訊模塊30插入集線器20時自阻擋件40的下方滑過。
第二種實施例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例中,主要是對第一種實施例中的卡件50作一變更,在這個實施例中提出了一種可動的活動卡件70,它的構(gòu)造可以從圖7和圖8中看到。
活動卡件70包含有一可縮入或是浮出通訊模塊30的卡部71與一彈簧72,常態(tài)時彈簧72可將卡部71的頭端710舉起,用以在通訊模塊30插入連接端口21后被阻擋件40的自由端41阻擋。
卡部71的頭端710在面向該阻擋件的一側(cè)表面具有一斜面711(弧面亦可),可以在卡件70隨著通訊模塊30插入集線器20之時自阻擋件40的下方滑過。
在通訊模塊30具有一個貫穿的穿孔34,我們可以透過增大頭端710之尺寸的手段,使卡部71的頭端710僅能在穿孔34之一端的一個較大尺寸的凹槽341之中進行縮入或是浮出的運動。卡部71之尾端兩側(cè)具有突出的突出部73a,73b,彈簧72被套在卡部71并且介于頭端710與這種突出部73a,73b之間,從圖8的構(gòu)造顯示,在穿孔34之另一端的內(nèi)側(cè)壁面具有一種朝向徑向加寬的裂縫342,這個裂縫342僅能供突出部73a,73b在對準的條件下通過,然后在轉(zhuǎn)動卡部71之后,使突出部73a,73b卡合于裂縫342,利用這個設計可將卡部71與彈簧72安裝在通訊模塊30,并且藉由彈簧72的彈力,于常態(tài)時將卡部71的頭端710舉起。
如圖9A-圖9B所示,釋放件60的斜面63a改設在面向卡部71的一側(cè)面,斜面63a在釋放件60被推動至作用位置時可將卡部71的頭端710推入通訊模塊30之中,而使卡部71的頭端710與阻擋件40分離,以便卸下通訊模塊30。
第三種實施例在這個實施例中,我們是根據(jù)上述的第二種實施例作一變化,使用一種杠桿構(gòu)造來取代前述采滑動式設計的釋放件60,如
圖10-
圖11所示,在通訊模塊30的外殼36設有一延伸而出的杠桿80,這個杠桿80的一端與通訊模塊30的外殼36相連,另一端則朝向通訊模塊30之輸出/入端35a,35b的方向伸出提供一個施力端81,前述的穿孔34就是穿過這個杠桿80,在穿孔34之另一端的內(nèi)側(cè)壁面的裂縫342則設于這個杠桿80,因此,使用者只要如
圖11中箭頭所示的方向壓下杠桿80的施力端81,就能連動卡合于裂縫342之中的卡部71,進而使筍頭710沉入通訊模塊30的凹槽341之中,而使卡部71的頭端710與阻擋件40分離,以便卸下通訊模塊30。
雖然本實用新型以前述的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習相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包括集線器和一通訊連接組件的通訊模塊,所述通訊模塊可所述集線器連接端口內(nèi)移動并組裝于所述連接端口,其特征在于一阻擋件,配置在集線器的連接端口,其一端固定于集線器,另一自由端朝向通訊模塊的方向斜向地延伸;一卡件,設置在所述通訊模塊之上,所述卡件可與所述自由端接觸阻擋所述通訊模塊移動;以及一釋放件,設置在所述通訊模塊的外側(cè)或者與所述通訊模塊相連,所述釋放件在一作用位置與非作用位置之間移動,該釋放件具有一突出于所述通訊模塊之一端的施力端,所述釋放件常態(tài)維持于所述非作用位置,位于作用位置的所述釋放件可將所述阻擋件的自由端分離所述卡件。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釋放件具有將所述釋放件常態(tài)維持在所述非作用位置的一對翼部。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對翼部的末端沿著其滑動面朝向所述通訊模塊插入連接端口的反方向斜向延伸,所述對翼部的末端耦合于所述通訊模塊之表面的一缺口。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釋放件在面向所述阻擋件的一側(cè)具有一與所述自由端接觸的斜面。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件為一種一端固定于集線器,另一端可自由運動的金屬彈性片。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件的自由端更具有一孔洞,所述孔洞可與所述卡件卡合。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在面向該阻擋件的一側(cè)表面具有一斜面。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釋放件設置在所述通訊模塊之表面的一溝槽,并可沿所述溝槽滑動。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溝槽更具有一上蓋。
10. 如權利要求1、2、3、4、5、6、7、8或9所述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為一活動卡件,包含一可彈性縮入所述通訊模塊內(nèi)的卡部、卡柱和安裝在所述卡柱上的彈簧。
11. 如權利要求1、5或7所述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所述卡件為一活動卡件,包含一可彈性縮入所述通訊模塊內(nèi)的卡部、與卡部連為一體的卡柱和安裝在所述卡柱上的彈簧。所述釋放件為一杠桿,所述杠桿的一端與所述通訊模塊的外殼相連,所述卡部的另一端卡合于所述杠桿。
12. 如權利要求1所述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與所述通訊模塊為一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集線器與通訊模塊的連結(jié)構(gòu)造,包括集線器和一通訊連接組件的通訊模塊,其特點在于阻擋件,配置在集線器的連接端口,其一端固定于集線器,另一自由端朝向通訊模塊的方向斜向地延伸;卡件,設置在通訊模塊之上,卡件可與自由端接觸阻擋通訊模塊移動;以及釋放件,設置在通訊模塊的外側(cè)或者與所述通訊模塊相連,釋放件在一作用位置與非作用位置之間移動,該釋放件具有一突出于所述通訊模塊之一端的施力端,釋放件常態(tài)維持于非作用位置,位于作用位置的釋放件可將所述阻擋件的自由端分離所述卡件。其裝卸十分方便、容易。
文檔編號G02B6/36GK2533486SQ0220811
公開日2003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02年3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3月20日
發(fā)明者黃隆樺 申請人:臺達電子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