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繩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繩扣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可以扣合的繩扣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因此對于穿著打扮也越來越重視。于琳瑯 滿目的各式衣服當中,常常裝飾有吊飾、繩結及繩扣等各種不同的懸吊飾品,可能配置于衣 服上,也可能縫掛于背包上,根據(jù)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而制造為特殊的用途。然而,在生活上繩扣會造成某些不方便。例如,步行時,衣服上的繩扣常會隨著穿 著者輕微地扭動身體而擺蕩,這樣,如果身邊有身高較矮的人或者幼童,可能會不經(jīng)意甩擊 到周遭同伴的臉部或眼睛而造成傷害。另外,如果在逛擺設有琳瑯滿目商品的商店時,隨著 穿著者的衣擺處擺蕩的繩扣,可能因為穿著者的不留意,而不小心勾到擺設商品,使商品掉 落,導致必須賠償金錢。
實用新型內(nèi)容因此,提供一種不會隨處擺蕩且能夠與衣著呈連接狀態(tài)的繩扣裝置及制造方法, 為本技術領域者所企求的目標。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人有感上述缺點的可改善,潛心研究并配合學理的運用,提出 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點的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繩扣裝置,是利用設置于布料上的一扣合 件,藉此達到將繩扣連接于布料上的目的。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繩扣裝置,包括一扣合件,設置于一布料,該扣合件包含一凸柱;以及一繩扣,包含至少一穿孔及一凹槽,該繩扣具有一繩索,適以穿設于該至少一穿 孔,該凹槽相應該凸柱形成;其中,當該凸柱容置于該凹槽時,該繩扣適可與該扣合件扣合。優(yōu)選地,該扣合件包含一外表面,該凸柱是自該外表面延伸而出。優(yōu)選地,該凸柱包含二側壁以及一溝槽,該二側壁界定該溝槽。其中,各該側壁分別具有一止扣端,設置于各該側壁的一外端,當該凸柱容置于該 凹槽時,各該止扣端適可凸出于該凹槽。優(yōu)選地,該外表面具有多個第一凸出部。其中,該繩扣包含一下表面,該下表面相對于該外表面設置,且該下表面具有多個 第二凸出部。優(yōu)選地,該外表面的所述多個第一凸出部與該下表面的所述多個第二凸出部相互 卡掣。其中,該繩扣具有相對于該下表面的一上表面,該上表面為一非平坦表面。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繩扣裝置通過分別設置一相對應形成的凹槽及凸柱于繩扣與扣合件上,使繩扣得以與扣合件扣合。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線圈來 說,本實用新型達到繩扣得以連接固定于布料上的目的,在固定效果上,解決了繩扣擺蕩不 定的問題。為使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技術內(nèi)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 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繩扣裝置的前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繩扣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繩扣裝置的爆炸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繩扣裝置的前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繩扣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繩扣裝置的爆炸示意圖;圖7A為本實用新型繩扣裝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一);圖7B為本實用新型繩扣裝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二);圖7C為本實用新型繩扣裝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三)。主要組件符號說明2 繩扣裝置21 扣合件210 凸柱210a 側壁210b 溝槽210c 止扣端217 夕卜表面217a第一凸出部22 繩扣220 凹槽222 穿孔223 繩索225 內(nèi)側壁226 內(nèi)表面227 下表面227a第二凸出部228 上表面9 布料91 開孔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繩扣裝置2,繩扣裝置2包含一扣合件21及一繩扣22。扣合件21設置于一布料9上,布料9在此通常為衣服、提袋或背包等。其中, 扣合件21包含一凸柱210以及一外表面217,凸柱210是自扣合件21的外表面217延伸而 出,并且扣合件21的凸柱210通常穿過布料9上的一開孔,以更穩(wěn)固地與布料9連接。在 此需注意,凸柱210穿過布料9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扣合件21與布料9可利用其它 不同的接合方式相互接合,在此不作限定。繩扣22包含至少一穿孔222及一凹槽220,且 具有一繩索223,適以穿設于該至少一穿孔222。在此需注意,穿孔222的數(shù)量可以根據(jù)實 際出廠產(chǎn)品而有所變化,通常為一穿孔及二穿孔,在此不對其進行限制。凹槽220相應該凸 柱210的輪廓形成。因此,當凸柱210容置于凹槽220時,繩扣22適可與扣合件21扣合, 使繩扣22與布料9呈連接狀態(tài)。請繼續(xù)參考圖1至圖3,為本實用新型繩扣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繩扣22具有二穿 孔222,且繩索223的二端適以分別穿設于二穿孔222,而呈一 U字形。其中凸柱210包含 二側壁210a以及一溝槽210b,二側壁210a界定了溝槽210b。另外,各側壁210a分別具有 一止扣端210c,設置于側壁210a的一外端。本實施例的側壁210a及止扣端210c為稍微具 有彈性的材料所構成,適可受外力夾擠而輕微彈性變形,其中,二止扣端210c的寬度略大 于凹槽220的寬度。如圖所示,若一使用者意欲將繩扣22與扣合件21進行扣合,但由于凸 柱210的二止扣端210c受限于凹槽220的寬度,而稍微阻礙凸柱210進入,因此,在將凸柱 210置入凹槽220時,止扣端210c及側壁210a適可受外力的作用,而往溝槽210b輕微地彈 性變形,以達到符合凹槽220的寬度,藉此進入凹槽220。當凸柱210完全置入凹槽220后, 止扣端210c適可經(jīng)由凹槽220而凸出于凹槽220之外,并且扣于繩扣22的一內(nèi)表面226, 此時外力消失,二側壁210a回復至變形前的位置。藉此設置,凸柱210與凹槽220將更不 易被輕易分離,從而使扣合件21能對繩扣22提供更佳的穩(wěn)固能力。其中,繩扣22包含一下表面227,下表面227相對于外表面217設置,且于下表面 227上形成有多個第二凸出部227a,類似地,在外表面217上同樣形成有多個第一凸出部 217a。當繩扣22與扣合件21扣合后,繩扣22的第二凸出部227a適以與扣合件21第一凸 出部217a相互抵掣,使扣合件21與繩扣22更穩(wěn)固地卡合,進一步防止繩扣22在遭受一切 向力拉扯后,使繩扣22相對于扣合裝置2轉動,而產(chǎn)生一角度差的可能。另外,繩扣22更 具有相對于下表面227的一上表面228,且上表面2 為一非平坦表面,通常為一粗糙表面, 或一波浪狀表面。藉此,以增加使用者的手指與繩扣22之間的摩擦力,以減少操作時容易 滑落的問題。參考圖4至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繩扣裝置2,其與第一實施例相 異者,為本實施例的繩扣裝置2的繩扣22僅包含一穿孔222,且繩扣22的繩索適以穿設于 穿孔222,而其它詳細結構相似于第一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另外,在其它實施態(tài)樣中,繩 扣裝置亦可以改變凹槽及凸柱設置的位置,例如將凹槽改變設置于扣合件上,且繩扣包含 一凸柱,相應凹槽形成,當凸柱容置于凹槽時,繩扣亦適可與扣合件扣合,如此種等同性的 變化亦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主張的權利范圍中。本實用新型繩扣裝置的制造方法,請合并參閱圖1至圖7C所示,首先執(zhí)行步驟41, 提供一繩扣22,包含至少一穿孔222以及一凹槽220,其中,凹槽220是由與一下表面227 向上延伸至一內(nèi)表面226的一內(nèi)側壁225所界定。且繩扣22具有一繩索223,適以穿設于 至少一穿孔222,在步驟41中,至少一穿孔222較佳為一穿孔及二穿孔(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但亦可具有其它數(shù)量的穿孔,在此并不作限制。在步驟41后,繩扣22的詳細形成步驟如下執(zhí)行步驟411,設置多個第二凸出部 227a在下表面227 ;以及執(zhí)行步驟413,形成一非平坦表面在相對于下表面227的一上表面 228,以增加使用者的手指與繩扣22之間的摩擦力,以減少操作時容易滑落的問題。隨后,執(zhí)行步驟43。在步驟43中,提供一扣合件21以及一布料9,布料9上形成 有一開孔91,而扣合件21自一外表面217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凸柱210,藉由將凸柱210穿 過開孔91,并結合黏合、扣合、夾合或車縫等方式,將扣合件21更穩(wěn)固地設置于布料9上。在步驟43后,扣合件21的詳細形成步驟如下執(zhí)行步驟431,其中,凸柱210包含 二側壁210a以及一溝槽210b,且二側壁210a適以界定溝槽210b。分別設置一止扣端210c 于側壁210a的一外端,以使凸柱210容置于凹槽220時,各止扣端210c適可凸出于凹槽 220 ;另外,執(zhí)行步驟433。在步驟433中,分別設置多個第一凸出部217a于外表面。在步驟45中,將凸柱210置入于凹槽220中,以固定繩扣22于扣合件21上,藉 此達到將繩扣22與布料9連結的目的。另外,當繩扣22與扣合件21扣合時,第一凸出部 217a與第二凸出部227a適以相互抵掣,使扣合件21與繩扣22更穩(wěn)固地卡合,以進一步防 止繩扣22在遭受一切向力拉扯后,使繩扣22相對于扣合裝置2轉動,而產(chǎn)生一角度差。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 圍,故舉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nèi)容所為的等效變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實用新 型的權利保護范圍內(nèi),合予陳明。
權利要求1.一種繩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扣合件,設置于一布料,該扣合件包含一凸柱;以及一繩扣,包含至少一穿孔及一凹槽,該繩扣具有一繩索,穿設于該至少一穿孔,該凹槽 相應該凸柱形成; 其中,當該凸柱容置于該凹槽時,該繩扣與該扣合件扣合。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繩扣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扣合件包含一外表面,該凸柱是自 該外表面延伸而出。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繩扣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凸柱包含二側壁以及一溝槽,該二 側壁界定該溝槽。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繩扣裝置,其特征在于,各該側壁分別具有一止扣端,設置于 各該側壁的一外端,當該凸柱容置于該凹槽時,各該止扣端凸出于該凹槽。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繩扣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外表面具有多個第一凸出部。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繩扣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繩扣包含一下表面,該下表面相對 于該外表面設置,且該下表面具有多個第二凸出部。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繩扣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外表面的所述多個第一凸出部與 該下表面的所述多個第二凸出部相互卡掣。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繩扣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繩扣具有相對于該下表面的一上 表面,該上表面為一非平坦表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繩扣裝置,該繩扣裝置包括一扣合件,設置于一布料上,該扣合件包含一凸柱;以及一繩扣,包含至少一穿孔及一凹槽,該繩扣具有一繩索,適以穿設于該至少一穿孔,該凹槽相應該凸柱形成;其中,當該凸柱容置于該凹槽時,該繩扣適可與該扣合件扣合。本實用新型的繩扣裝置通過分別設置一相對應形成的凹槽及凸柱于繩扣與扣合件上,使繩扣得以與扣合件扣合。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的線圈來說,本實用新型達到繩扣得以連接固定于布料上的目的,在固定效果上,解決了繩扣擺蕩不定的問題。
文檔編號B44C5/00GK201833808SQ20102028119
公開日2011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2日
發(fā)明者朱國安 申請人:臺灣扣具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