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及其演示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裝飾構件,尤其是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及其演示方 法,屬于文化或工藝產品類。
背景技術:
《易經》作為中國最古老而深邃的傳統(tǒng)文化經典,包含了中國先人對世間事物,以 及人與各種變化的自然規(guī)律相互關系解讀的精髓。它所宣傳的理念一直影響著先秦以來的 中國人的思維特點,甚至一直影響到今天每一個中國人?!兑捉洝樊斨泻芏嗟挠^點和判定都 已經被現(xiàn)代科技成果所證實,易經明確地斷言,“道無始終”、“人存禁區(qū)”與宇宙本體是陰陽 互動易流守恒自然體。易經的預言和單一模型,與當代的《量子力學》觀測結果與預言、驚 人吻合。此外,易經中涉及的自然哲學也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唯物辯證法哲學。作為中國文 化的一個研學者,本發(fā)明人一直在考慮如何更好地普及《易經》的文化學說,讓更多的普通 人也能理解《易經》文化內涵中介紹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使更多的社會民眾能夠從《易經》 文化學習到中華文化的精髓,為加快建設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及其演示方法,希望 引發(fā)更多人對《易經》學說的興趣,從而發(fā)揚和光大中華文化。這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主立柱、設置在主立 柱上的地盤、人盤、天盤,并且在人盤和天盤的盤面上分別設有均布的四個“十”字形盤載 附件;其中所述的地盤穿套在與基座固定連接的主立柱下部、并與該主立柱部位固定連接; 所述的人盤穿套在主立柱中部的相應位置上、并通過該部位立柱段上下設置的榫卯結構構 成可繞主立柱自由轉動的轉動盤;所述的天盤穿套在主立柱頂部的相應位置上、并通過該 部位立柱段上下設置的榫卯結構構成可繞主立柱自由轉動的轉動盤。所述的天盤的圓周弧面上設有按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順序均布的卦 符,并且在每一組相鄰的卦符之間設有三個頂角向上代表“節(jié)”、頂角向下代表“氣”的三角 形組合圖案。所述的人盤的圓周弧面上設有按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順序均布的卦 符,并且在每一組相鄰的卦符之間設有一個頂角向上的三角形圖案。所述的地盤的圓周弧面上均布著代表“四象”含義的“青龍”、“白虎”、“朱雀”、“玄 武”的飾像。所述的天盤、人盤、地盤圓周弧面上部邊緣各設有均布的兩個一組的8組倒置三 角形。所述的天盤盤面上設有圍繞中心主立柱均布設置的四個標準型“十”字形盤載附 件,所述的“十”字形盤載附件的底腳與天盤的盤面固接,上部為與底腳同軸線凸起。所述的人盤的盤面上設有圍繞中心主立柱均布設置的四個變形“十”字形盤載附件,所述的變形“十”字形盤載附件的底腳與人盤的盤面固接,上部設有兩個分叉,內圈的一 個分叉與上部天盤下部抵接,外圈分叉呈一梯形凸起。所述的主立柱的頂端雕飾有“月牙形”凹槽或凸起,并且在“月牙形”的凹槽或凸 起的外圈設有呈“十”字形布局的四個標飾點,構成漢代“九宮算”圖中的第五個標飾點。所述的天盤盤面上設有圍繞中心主立柱均布設置的四個標準型“十”字形盤載附 件的上部四個凸起的平面上分別依序設有漢代“九宮算”圖中的第“四”、“二”、“六”、“八” 4 個標飾點。所述的人盤盤面上外圈上設置的四個梯形凸起狀的上平面上分別以序設有漢代 “九宮算”圖中的第“九”、“七”、“一”、“三” 4個標飾點。所述的人盤盤面上的變形“十”字形盤載附件的地腳的外圈部位呈V型槽狀,所述 的槽面遍布兩組朝向相對的兩組三角形標飾。這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演示方法如下1)首先轉動人盤,使其繞主立柱自由轉動,停止轉動后,記錄正對操作者弧形圓周 面上的卦象符;2)而后轉動天盤,使其繞主立柱自由轉動,停止轉動后,記錄正對操作者弧形圓周 面上的卦象符;3)以天盤和人盤上對應的卦像符所組成的卦象,即為卜卦人所獲得的組成六十四 卦中的一卦;4)以此卦象為結果,從經典《易經》解繹中解讀該卦象的含義。根據以上技術方案提出的這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不僅以“樹”狀結構 構成一個立體的卜卦裝置,而且通過可以自由轉動的人盤、天盤以及設于人盤和定盤上的 各種標飾件,使該雕塑構件成為演示中華文化中易經八卦等傳統(tǒng)文化內容的演示裝置,為 人們體驗中華文化、理解中華文化提供了一個十分形象的教具。
圖1為本發(fā)明主體結構示意圖;圖2天盤、人盤、地盤的盤面布局示意圖;圖3為天盤、人盤圓周弧面上的卦符設置示意圖;圖4為天盤圓周弧面上整個飾件布設示意圖;圖5為人盤圓周弧面上整個飾件布設示意圖;圖6為地盤圓周弧面上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天盤上“十”字形盤載附件結構示意圖;圖8為人盤上近“十”字形盤載附件結構示意圖;圖9主立柱頂端飾件布局示意圖;圖10為天盤上四個“十”字形盤載附件頂端平面上飾件布局示意圖;圖11為人盤上四個近“十”字形盤載附件外圈頂端平面上飾件布局示意圖。圖中1-基座2-地盤2. 1- “九宮算”圖第一個標飾點2. 2- “九宮算”圖第二個 標飾點2. 3- “九宮算”圖第三個標飾點2.4- “九宮算”圖第四個標飾點2. 5- “九宮算”圖 第五個標飾點2. 6-“九宮算”圖第六個標飾點2. 7-“九宮算”圖第七個標飾點2. 8-“九宮算”圖第八個標飾點2. 9- “九宮算”圖第九個標飾點3-人盤4-變形“十”字形盤載附件 4. 1-梯形凸起4. 2-底腳5-天盤6-“十”字形盤載附件6. 1-凸起6. 2-底腳7-主立柱 7.1-主立柱上端面8-主立柱安裝孔9-輪形雕空部10-盤邊凸起11-八卦卦符12-葉子 13-三角形標飾14-三角形組合圖案15-四象標飾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說明書圖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并給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及其演繹方法。這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見圖1),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主立柱7、 設置在主立柱上的地盤2、人盤3、天盤5,并且在人盤和天盤的盤面上分別設有均布的四個 “十”字形盤載附件;其中所述的地盤2穿套在與基座固定連接的主立柱7下部、并與該主立 柱部位固定連接;所述的人盤3穿套在主立柱7中部的相應位置上、并通過該部位立柱段上 下設置的榫卯結構構成可繞主立柱自由轉動的轉動盤;所述的天盤5穿套在主立柱7頂部 的相應位置上、并通過該部位立柱段上下設置的榫卯結構構成可繞主立柱自由轉動的轉動器所述的天盤5的圓周弧面(見圖3)上設有按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順 序均布的卦符11,并且在每一組相鄰的卦符之間設有三個頂角向上代表“節(jié)”、頂角向下代 表“氣”的三角形組合圖案14(見圖5)。所述的人盤3的圓周弧面(見圖3)上設有按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順 序均布的卦符11,并且在每一組相鄰的卦符之間設有一個頂角向上的三角形圖案13(見圖 4)。所述的地盤2的圓周弧面上均布著代表“四象”含義的“青龍”、“白虎”、“朱雀”、 “玄武”的飾像(見圖6)。所述的天盤、人盤、地盤圓周弧面上部邊緣各設有均布的兩個一組的8組倒置三 角形12。所述的天盤4盤面見上設有圍繞中心主立柱均布設置的四個標準型“十”字形盤 載附件6 (圖7),所述的“十”字形盤載附件6的底腳6. 2與天盤的盤面固接,上部為與地腳 同軸線凸起6. 1。所述的人盤2的盤面上設有圍繞中心主立柱均布設置的四個變形“十”字形盤載 附件4(圖8),所述的變形“十”字形盤載附件4的底腳與人盤的盤面固接,上部設有兩個分 叉,內圈的一個分叉與上部天盤4下部抵接,外圈分叉呈一梯形凸4. 1。所述的主立柱7的頂端雕飾有“月牙形”凹槽或凸起,并且在“月牙形”的凹槽或凸 起的外圈設有呈“十”字形布局的四個標飾點,構成漢代“九宮算”圖中的五個標飾點(圖 8)。所述的天盤4盤面上設有圍繞中心主立柱均布設置的四個標準型“十”字形盤載 附件6的上部四個凸起的平面上分別以序設有漢代“九宮算”圖中的“四”、“二”、“六”、“八”4 個標飾點(圖9)。使用中的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在將其上層天盤5上的呈“十”字形排布 的盤載附件6的中軸連線,與設于下層人盤3上的呈“十”字形排布的盤載附件4的中軸 連線錯位45°角的交叉位置時,上層天盤和下層人盤以及位于天盤中心主立柱7頂端上的
6“九宮算“圖的圖標,恰好構成了漢“九宮算“圖的整個圖面分布格局。所述的人盤3盤面上外圈上設置的四個梯形凸起狀的上平面上分別以序設有漢 代“九宮算”圖中的“九”、“七”、“一”、“三” 4個標飾點(圖10)。所述的人盤3盤面上的變形“十”字形盤載附件4的地腳的外圈部位呈V型槽狀 , 所述的槽面遍布兩組朝向相對的兩組三角形標飾。這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演示方法如下1)首先轉動人盤,使其繞主立柱自由轉動,停止轉動后,記錄正對操作者弧形圓周 面上的卦象;2)而后轉動天盤,使其繞主立柱自由轉動,停止轉動后,記錄正對操作者弧形圓周 面上的卦象;3)以天盤和人盤上對應的卦象符所組成的卦象,即為卜卦人所獲得的組成六十四 卦中的一卦;4)以此卦象為結果,從經典《易經》解繹中解讀該卦象的含義。
權利要求
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主立柱(7)、設置在主立柱上的地盤(2)、人盤(3)、天盤(5),并且在人盤和天盤的盤面上分別設有均布的四個“十”字形盤載附件;其中所述的地盤(2)穿套在與基座固定連接的主立柱(7)下部、并與該主立柱部位固定連接;所述的人盤(3)穿套在主立柱(7)中部的相應位置上、并通過該部位立柱段上下設置的榫卯結構構成可繞主立柱自由轉動的轉動盤;所述的天盤(5)穿套在主立柱(7)頂部的相應位置上、并通過該部位立柱段上下設置的榫卯結構構成可繞主立柱自由轉動的轉動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盤 (5)的圓周弧面上設有按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順序均布的卦符(11),并且在 每一組相鄰的卦符之間設有三個頂角向上代表“節(jié)”、頂角向下代表“氣”的三角形組合圖案 (14)。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盤 (3)的圓周弧面上設有按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順序均布的卦符(11),并且在 每一組相鄰的卦符之間設有一個頂角向上的三角形圖案(13)。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盤(2)的圓周弧面上均布著代表“四象”含義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飾像(15)。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盤、 人盤圓周弧面上部邊緣各設有均布的兩個一組的8組倒置三角形(12)。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 盤(5)盤面上設有圍繞中心主立柱均布設置的四個標準型“十”字形盤載附件(6),所述的 “十”字形盤載附件(6)的底腳(6.2)與天盤的盤面固接,上部為與底腳呈同軸線的凸起 (6. 1)。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盤(3)的盤面上設有圍繞中心主立柱均布設置的四個變形“十”字形盤載附件(4),所述的變 形“十”字形盤載附件(4)的底腳(4.2)與人盤的盤面固接,上部設有兩個分叉,內圈的一 個分叉與上部天盤(5)下部抵接,外圈分叉呈一梯形凸起(4. 1)。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立 柱(7)的頂端端面(7. 1)雕飾有“月牙形”凹槽或凸起,并且在“月牙形”的凹槽或凸起的 外圈設有呈“十”字形布局的四個標飾點,構成漢代“九宮算”圖中的第五個標飾點(2. 5)。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盤 (5)上的四個標準型“十”字形盤載附件(6)的上部四個凸起的平面上分別以序設有漢代 “九宮算”圖中的第“四”、“二”、“六”、“八”4個標飾點(2. 4,2. 2,2. 6,2. 8)。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盤 (3)盤面上外圈上設置的四個梯形凸起狀的端面(4. 1)上分別有序設有漢代“九宮算”圖中 的第“九”、“七”、“一”、“三” 4 個標飾點(2.9,2.7,2. 1、2. 3)。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盤 (3)盤面上的變形“十”字形盤載附件(4)的底腳(4.2)的外圈部位呈V型槽狀,所述的槽 面遍布兩組朝向相對的兩組三角形標飾。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特征在于這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演示方法如下1)首先轉動人盤,使其繞主立柱自由轉動,停止轉動后,記錄正對操作者弧形圓周面上 的卦象符;2)而后轉動天盤,使其繞主立柱自由轉動,停止轉動后,記錄正對操作者弧形圓周面上 的卦象符; 3)以天盤和人盤上對應的卦象符所組成的卦象,即組成卜卦人獲得的六十四卦中的一卦;4)以此卦象為結果,從經典《易經》解繹中解讀該卦像的含義。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的一種用于易經文化演示的樹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主立柱(7)、設置在主立柱上的地盤(2)、人盤(3)、天盤(4),并且在人盤和天盤的盤面上分別設有均布的四個“十”字形盤載附件;其中所述的地盤(2)穿套在與基座固定連接的主立柱(7)下部、并與該主立柱位固定連接;所述的人盤(3)穿套在主立柱(7)中部的相應位置上、并通過該部位立柱段上下設置的榫卯結構構成可繞主立柱自由轉動的轉動盤;所述的天盤(5)穿套在主立柱(7)頂部的相應位置上、并通過該部位立柱段上下設置的榫卯結構構成可繞主立柱自由轉動的轉動盤。
文檔編號G09B19/00GK101840646SQ20101002724
公開日2010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月11日
發(fā)明者李之強 申請人:上海易杰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