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源局部穿透式背光源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特別地涉及一種光源局部穿透式背光源液晶顯示器。
背景技術:
信息時代的來臨,意味著人類對于最新的信息需求不斷的被提高,而獲得快捷豐富的信息也成為人類日后生活上的樂趣,甚至是競爭,大量的信息無時無刻被傳遞往返于你我之間,為了有效的獲得各種信息,需要仰賴許多先進的設備,其中的液晶顯示器,更是目前不可或缺的重要設備之一,不論是手提電腦或移動電話手機等等,皆需通過液晶顯示器來作信息傳輸后的顯現,這些物品并經常會被人們攜帶于戶外使用,但是經常發(fā)生效果表現不佳的情況,其原因在于,一般液晶顯示器可利用的光源是來自于該顯示器背后設置的背光板模組,其所能提供光源的輝度遠不及戶外(白天)自然光的輝度,故在戶外白天使用時會降低該顯示器的對比度,造成顯示器的顯示不良,而一味的加強背光板模組的燈光強度,不但形成電能的浪費,更折損搭配元件的壽命,且在增強輝度的效果上是十分有限的。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目前產業(yè)間已知的做法有二種方式,一是將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板模組改成由該液晶顯示器前方提供光源的前光源設計,如圖1所示,其是由一反射式液晶顯示器1及設于其前方的前光源裝置2所構成,該前光源裝置2具有一導光板21及設于導光板21側邊的冷陰極燈管22,而在導光板21的出光面設計呈連續(xù)狀的反射斜面A-B。為了減少雜散光必需在導光板21臨近液晶顯示器1的一面鍍上或貼附抗反射膜23(AR涂層),其作用大致為使得冷陰極燈管22輸出的光源光,除了少部份直接進入液晶顯示器1而反射出光外,冷陰極燈管22的光源需借助反射斜面A-B將光源光反射進入液晶顯示器1后,再反射出光,然此種設計有下列的缺餡存在,故目前仍未達到量產的階段一、因為前光源裝置2的導光板21是置于液晶顯示器1的上方,為了不讓使用者肉眼看到其粗糙的表面,以及影響顯示畫面的品質,因此在加工上精密度的要求非常高,造成加工成本增加及困難度。
二、前光源裝置2的導光板21的反射斜面A-B,其反射原理為一般反射,因此光源經該反射斜面A-B折射出去的無效光1所占比率非常大,故能獲得應用的有效光11效率偏低。
三、為了減少雜散光,在導光板21鍍上或貼附抗反射膜23(AR涂層),此會增加制做的困難及造價。
另一已知的方法,則如圖2所示,是在液晶顯示器3的背后設一背光源裝置4來提供光源光,設計上液晶顯示器3的底面覆設一具半反射半透射光學特性的光學膜31,背光源裝置4具有一導光板41,導光板41側邊設有冷陰極燈管42以輸出光源光,而所謂的半反射半透射光源的光學膜31,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采用的較佳的光反射/光透射的比率為光反射占80%、光透射占20%,亦即自然光12的光源光射經此光學膜31使其中一面受光后,會將射入光的80%反射出去,而另一面接收來自于導光板41的自制光13經光學膜31透射后,僅有其中20%的光源得以透射進入液晶顯示器3,此一現象將會產生不良的情形,舉例來說,假設戶外自然光12射入該液晶顯示器3的光源光為10000cd/cm2時,將只有8000cd/cm2的光源光能反射回液晶顯示器3作出光之用,而來自導光板41的自制光源13若為2000cd/cm2時,則只有400cd/cm2的光源光可透射進入液晶顯示器3作出光之用,二者相加也只有8400cd/cm2的光源光,遠不及自然光12的10000cd/cm2,故仍會造成光對比度高而影響到顯示的效果,且隨著自然光12越強時,所產生對比度的問題也更加嚴重。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源局部穿透式背光源液晶顯示器,其主要是在液晶顯示器內部底側形成分布具有光通道的反射層,而在液晶顯示器與背光源裝置中導光板間置設一微型透鏡膜(Micro Lens film),該膜在反射層光通道的相對位置呈一集光區(qū)域,一方面令強大的自然光由前方射入液晶顯示器內后,可由反射層作高度反射其自然光轉為液晶顯示器出光之用,一方面由導光板輸出的光源透過光學膜的集光區(qū)域時,經聚光使增強光能,透過光通道射入液晶顯示器,供液晶顯示器出光之用,來加強整個液晶顯示器出光效能,及降低與戶外自然光的對比度,以提升顯示的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光源局部穿透式背光源液晶顯示器,至少由一液晶顯示器、設于液晶顯示器底側面的反射層、設于該反射層底面的一微型透鏡膜、以及設于該微型透鏡膜下方的一背光源裝置組合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層具有多個分布的可透光的光通道;所述微型透鏡膜則在與所述光通道相對應部位形成有集光區(qū)域,用于將來自背光源裝置的光源光進行聚集,使得外界自然光經所述反射層反射后,可與背光源裝置輸出的光源光經集光區(qū)域聚集后穿過所述光通道的所形成的自制光結合為一。
較佳地,所述光學膜的集光區(qū)域略大于對應的反射層的光通道的面積。
為使更易于了解本發(fā)明的結構及所能達到的效果,以下將參照附圖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圖1是現有的液晶顯示器的應用示意圖。
圖2是另一現有的液晶顯示器的應用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分解圖。
圖4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的應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首先請參閱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光源局部穿透式背光源液晶顯示器5,主要是在液晶顯示器5內部底側面形成具高度反射效果的反射層51,并在反射層51中形成多個分布的可透光的光通道52,而與液晶顯示器5同被玻璃框罩53固定為一體。反射層51的材質與形成是可有多種不同的方法來實現,且不在本發(fā)明研討的范圍內,是在以下的說明中將不再多作敘述。另在液晶顯示器5底面設置一微型透鏡膜6,該微型透鏡膜6中與反射層51的光通道52相對應部位形成有聚光效果的集光區(qū)域61,聚光區(qū)域61的面積可略大于對應的光通道52的面積。在微型透鏡膜6的下方設有一背光源裝置7,該背光源裝置7包括一導光板71,及在導光板71的側邊設置的一冷陰極燈管72。其他例如光擴散膜8、光反射板9等基本元件因是現有技術中所共有的且非本發(fā)明的訴求標的,所以在附圖中將不予具體繪示及作說明。
再請參閱圖4,本發(fā)明最重要的方面在于,當外界的自然光L4射入液晶顯示器5之內時,可經其底側面的反射層51將自然光L4高度反射回液晶顯示器7轉作出光應用,而導光板71輸出的自制光經過微型透鏡膜6的集光區(qū)域61時,將聚光形成較多光能的自制光L5,然后透過反射層51的光通道52射入液晶顯示器5內作為出光之用。顯然,液晶顯示器5的整體出光效能,是結合了射入的自然光L4及導光板71輸出經聚光后穿透光通道52射入的自制光L5,通過此一設計,能夠加強液晶顯示器5所需的出光效能,并可降低與外界自然光L4間的對比度。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結合外界自然光及導光板輸出的自制光,而來加強液晶顯示器的出光效能,實現了增進使用功效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光源局部穿透式背光源液晶顯示器,至少由一液晶顯示器、設于液晶顯示器底側面的反射層、設于該反射層底面的一微型透鏡膜、以及設于該微型透鏡膜下方的一背光源裝置組合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層具有多個分布的可透光的光通道;所述微型透鏡膜則在與所述光通道相對應部位形成有集光區(qū)域,用于將來自背光源裝置的光源光進行聚集,使得外界自然光經所述反射層反射后,可與背光源裝置輸出的光源光經集光區(qū)域聚集后穿過所述光通道的所形成的自制光結合為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局部穿透式背光源液晶顯示器,其中所述光學膜的集光區(qū)域略大于對應的反射層的光通道的面積。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光源局部穿透式背光源液晶顯示器,其主要在于液晶顯示器內部底面,形成具有光通道的反射層,另在顯示器及背光源裝置間設一微型透鏡膜,光學膜與光通道的相對位置形成集光區(qū)域,令自然光射入時,通過反射層作高度反射供顯示器出光應用,背光源裝置輸出的光源,則經集光區(qū)域聚光后透過光通道,供顯示器出光的應用,以加強整個液晶顯示器的總出光功能,并提升與自然光的對比度,達到提升顯示效果的目的。
文檔編號G09F9/35GK1521543SQ03104
公開日2004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3年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2月14日
發(fā)明者宮下和博, 張紋祥, 朱延專, 劉佑彬 申請人: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