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陶瓷生產(chǎn)加工設備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單色陶瓷移印機。
背景技術:
目前陶瓷制品表面的印花主要靠貼花工藝實現(xiàn),陶瓷貼花是用粘貼法將花紙上的彩色圖案移至陶瓷坯體或釉面,亦稱“移花”,是現(xiàn)代陶瓷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裝飾技法,分釉上貼花和釉下貼花等,釉上貼花有薄膜移花、清水貼花和膠水貼花等,釉下貼花有在貼花紙上只印出花紋輪廓線,移印后再進行人工填色的;也有一次性貼上線條色彩的,稱帶水貼花。貼花紙有紙質和塑料薄膜兩種,用紙質花紙須經(jīng)過揭紙、洗滌等工序,對環(huán)境的污染較大,且貼紙工藝目前主要靠手工完成,對工人手藝要求較高,實際的加工精度低,成品率也不高,生產(chǎn)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產(chǎn)效率高的單色陶瓷移印機。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單色陶瓷移印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機架,所述機架包括底座和龍門架;
橫移機構,所述橫移機構包括設置于底座上的水平的滑移軌道、與滑移軌道平行的可旋轉的絲桿、機床、固定于機床底部的內(nèi)螺紋件和橫移電機,所述內(nèi)螺紋件與絲桿螺紋連接,所述橫移電機驅動絲桿旋轉進而帶動機床沿滑移軌道橫向移動;
印花機構,所述印花機構包括設置于龍門架上的印花電機、連接機構、主軸、移印頭、印板、刮刀和工位,所述印花電機和連接機構設置于龍門架上,印花電機輸出端通過連接機構與主軸連接并驅動主軸沿軸向移動,所述移印頭設置于主軸下端,所述印板和工位設置于機床上,所述刮刀設置于機架上,刮刀與印板的上端面相抵觸。
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與橫移電機和印花電機信號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移印頭為硅膠材質。
進一步的,所述工位上設有與陶瓷制品內(nèi)表面形狀相適配的凸塊。
進一步的,所述橫移電機和印花電機均為伺服電機。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機構包括相互螺紋連接的連接桿和螺母塊,連接桿上設有外螺紋,所述連接桿與印花電機輸出端同軸連接,所述螺母塊固定于主軸頂端。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單色陶瓷移印機有益效果如下:通過自動化控制實現(xiàn)對陶瓷制品表面的自動上單色油墨,擺脫了傳統(tǒng)貼花工藝,自動化程度和加工精度高,提高了成品率和生產(chǎn)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單色陶瓷移印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單色陶瓷移印機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單色陶瓷移印機的使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單色陶瓷移印機,包括機架1、橫移機構2、印花機構3和PLC控制器4。
機架1包括底座11和龍門架12。
橫移機構2包括設置于底座11上的水平的滑移軌道21、與滑移軌道21平行的可旋轉的絲桿22、機床23、固定于機床23底部的內(nèi)螺紋件24和橫移電機25,內(nèi)螺紋件24與絲桿22螺紋連接,橫移電機25驅動絲桿22旋轉進而帶動機床23沿滑移軌道21橫向移動。
印花機構3包括設置于龍門架12上的印花電機31、連接機構32、主軸33、移印頭34、印板35、刮刀36和工位37,印花電機31和連接機構32設置于龍門架12上,連接機構32包括相互螺紋連接的連接桿321和螺母塊322,連接桿321上設有外螺紋,連接桿321與印花電機31輸出端同軸連接,螺母塊322固定于主軸33頂端,印花電機31驅動連接桿321旋轉,帶動螺母塊322上下移動,進而驅動主軸33軸向移動,移印頭34設置于主軸33下端,移印頭34為硅膠材質,印板35和工位37設置于機床23上,工位37上設有與陶瓷制品內(nèi)表面形狀相適配的凸塊或與陶瓷制品外表面相適配的凹坑,刮刀36設置于機架1上,刮刀36與印板35的上端面相抵觸。
PLC控制器4與橫移電機25和印花電機31信號連接,橫移電機25和印花電機31均為伺服電機。
實用新型所述的單色陶瓷移印機的使用方法如下:將陶瓷素胚放置于工位37上,如圖2所示,機床23移動使移印頭34位于印板35正上方,機床23移動過程中,刮刀36將印板35表面的油墨攤勻,印花電機31驅動移印頭34下壓,使印板35上的油墨粘附在移印頭34上,如圖3所示,機床23移動使工位37位于移印頭34正下方,印花電機31驅動移印頭34下壓,移印頭34形變貼合陶瓷制品表面,使移印頭34上的油墨轉移到陶瓷制品上,完成印花。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若干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