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泥活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泥活字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泥活字本是北宋慶歷年間畢升發(fā)明的,對人類的文明進步曾發(fā)揮過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時代久遠,被歷史淹沒,既沒留下活字實物,又無印刷版本,只有宋代科學家沈括所著《夢溪筆談》中有簡單記載。發(fā)展至今,泥活字被世人懷疑它的存在與否,特別是近幾年來,國外有些國家對活字印刷術發(fā)明權開始了爭奪。德國人說是他們的古登堡發(fā)明的,韓國人說是他們發(fā)明的,甚至還說中國的畢升發(fā)明的泥活字印刷技術只是一種理念、思想和設想,并沒有實現。本國也有一些學者也持懷疑態(tài)度,認為泥活字不可能印刷東西。如果《夢溪筆談》記載無誤的話,定會留下物證,說明沈括也是道聽途說。同時,韓國和中國的個別學者也按畢升之法試制過泥活字,都以失敗而告終。正當國內外對該發(fā)明持懷疑態(tài)度之時,1987年武威市新華鄉(xiāng)亥母洞石窟遺址出土了一批西夏文佛經,其中有一本西夏文《維摩詰所說經》是泥活字版本。它的特點是經面印墨有輕有重,背透深淺不一,標題字錯亂,行格歪斜,字體大小不一,行內字有多有少,筆畫橫不平行,豎不垂直,方、角不規(guī)則等。有關專家學者中,一部分學者認為是泥活字版本,大多數專家說從未見過泥活字及其版本,無法定論。還有一些學者將泥活字薄如錢唇尖細鋒利的特點說是泥活字的特點,至今無法以實物鑒證該經泥活字印本。過去的泥活字印刷制造方法,已無法以實物鑒證,也沒有留下可借鑒的東西,但從專家鑒證認為是采用泥活字印刷而不是雕版印刷的《維摩詰所說經》(下卷),在生產制造方法和印刷方面,存在許多特點和缺點;一是選擇材料和加工工藝方法落后,印刷的多數字生硬變形,筆劃細薄,豎不垂直,橫不連貫,字形半隱半現;二是由于燒制泥丁工藝方法簡陋,火候過高或過低,造成字丁軟或流釉,印刷的字方不成方,角不成角,中間斷折等。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泥活字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泥活字的制作方法步驟如下,(1)選料和處理選擇純度達95%的紅膠泥(四氧化三鐵氧化物)為原料,將清水倒入盛膠泥的容器中,浸泡4小時后,攪拌成糊狀,然后澄清,再保持5小時后,倒去上層浮水,選用中層無沙粒細泥漿。待清干,作成泥團,裝入塑料袋中,發(fā)酵2天~7天;(2)加工將泥塊做成方塊形,高低與所制泥丁等高,然后用刀片切割成泥丁,切好后整形疊放,待稍干后用之;(3)刻字將加工成型的泥丁放置在模架內夾持,將泥丁整制光滑齊潔,用筆墨反寫陽刻,刻出字??;(4)燒制采用回轉窯,利用煤或油加熱加工;將刻制好的字丁送往窯內,在回轉窯上部平臺位置預熱45分鐘,預熱溫度160-250℃;然后字丁在窯內膛逐步加熱至700-800℃,燒制2-3小時,待完全陶化后,緩慢降溫至180-200℃,取出,收好使用。
按照本發(fā)明的方法,制成了3000多個西夏文字,利用這些泥活字,印刷出了《維摩詰所說經》下卷200多本,使死文字變成了活文字。
本發(fā)明泥活字所印刷的《維摩詰所說經》(下卷)與專家鑒定是采用泥活字印刷的《維摩詰所說經》(下卷)相比,優(yōu)點如下印刷出的字字跡清晰;水印出的泥字不破裂,油印少氣泡;行距清楚;印刷的字無流釉現象。
本發(fā)明泥活字,對于正、草、隸、篆,不論字體大小均可制作印刷。
圖1是本發(fā)明中膠泥沉淀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中泥丁制作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1)選料和處理如圖1所示,選擇純度達95%的紅膠泥(四氧化三鐵氧化物)為50千克,將30千克清水倒入盛膠泥的容器1中,浸泡4小時后,攪拌成糊狀,然后澄清,砂石4沉淀下部,再保持5小時后,倒去上層浮水2,選用中層無沙粒細泥漿3;待清干,作成泥團,裝入塑料袋中,發(fā)酵2天;(2)加工如圖2所示,將泥塊7做成方塊形,然后用刀片5將泥塊切割成泥丁6,切好后整形疊放,待稍干后用之;(3)刻字將加工成型的泥丁放置在模架內夾持,將泥丁整制光滑齊潔,用筆墨反寫陽刻,刻出字丁;
(4)燒制采用回轉窯,利用煤或油加熱加工;將刻制好的字丁送往窯內,在回轉窯上部平臺位置預熱45分鐘,預熱溫度200℃;然后字丁在窯內膛逐步加熱至750℃,燒制2.5小時,待完全陶化后,緩慢降溫至200℃,取出,收好使用。
排版印刷排版先用一鐵盒放入松香、蠟、紙灰,攪拌成糊狀。在恒溫下,排滿版后,用一平板壓之,使字面平如鏡面,便可印刷。
印刷A油印用油墨即可。
B水印用墨汁印,陶字吸水量大,必須先在水中浸泡數小時。
C工具和印法刷、磙、拖、擦。用手掌或拖擦均可印刷。
權利要求
1.一種泥活字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1)選料和處理選擇純度達95%的紅膠泥(四氧化三鐵氧化物)為原料,將清水倒入盛膠泥的容器中,浸泡4小時后,攪拌成糊狀,然后澄清,再保持5小時后,倒去上層浮水,選用中層無沙粒細泥漿;待清干,作成泥團,裝入塑料袋中,發(fā)酵2天~7天;(2)加工將泥塊做成方塊形,然后用刀片將泥塊切割成泥丁,切好后整形疊放,待稍干后用之;(3)刻字將加工成型的泥丁放置在模架內夾持,將泥丁整制光滑齊潔,用筆墨反寫陽刻,刻出字?。?4)燒制采用回轉窯,利用煤或油加熱加工;將刻制好的字丁送往窯內,在回轉窯上部平臺位置預熱45分鐘,預熱溫度160-250℃;然后字丁在窯內膛逐步加熱至700-800℃,燒制2-3小時,待完全陶化后,緩慢降溫至180-200℃,取出,收好使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泥活字的制作方法,采用如下步驟,選料和處理選擇純度達95%的紅膠泥(四氧化三鐵氧化物)為原料,作成泥團,裝入塑料袋中,發(fā)酵2天~7天。加工將泥塊做成方塊形,然后用刀片切割成泥丁,切好后整形疊放,待稍干后用之??套謱⒓庸こ尚偷哪喽》胖迷谀<軆葕A持,將泥丁整制光滑齊潔,用筆墨反寫陽刻,刻出字丁。燒制采用回轉窯,利用煤或油加熱加工;將刻制好的字丁送往窯內,在回轉窯上部平臺位置預熱45分鐘,預熱溫度160-250℃;然后字丁在窯內膛逐步加熱至700-800℃,燒制2-3小時,待完全陶化后,緩慢降溫至180-200℃,取出,收好使用。本發(fā)明泥活字所印刷出的字字跡清晰,無流釉現象。
文檔編號B41B5/00GK1695939SQ200410044
公開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5月11日
發(fā)明者孫壽嶺 申請人:孫壽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