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亞麻(或胡麻)打成麻紡前脫膠及紡紗新工藝的制作方法
一、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
:該發(fā)明是亞麻(或胡麻)打成麻紡制細麻紗的一種新方法。該方法是由化學脫膠(包括接枝變性)和干紡法紡紗兩部分組成,僅適用于亞麻(或胡麻)打成麻紡紗。
二、發(fā)明的目的亞麻打成麻傳統(tǒng)工藝紡制細亞麻紗采用濕紡法,傳統(tǒng)工藝在紡制粗紗、細紗或織成布以后再行化學脫膠,該工藝起源于1810年法國拿破化時代,一直沿用至今天,我國哈爾濱亞麻紡織廠50年代初從蘇聯引進全套亞麻傳統(tǒng)工藝設備,80年代初黑龍江省又引進西歐傳統(tǒng)工藝設備。我國至今不生產全套亞麻傳統(tǒng)工藝設備。為了擺脫傳統(tǒng)工藝的老路子、解決我國不生產全套亞麻傳統(tǒng)工藝設備,濕紡勞動條件差、濕紡設備不利于保養(yǎng)、濕紡不適于亞麻纖維與各種纖維(包括天然纖維與化學纖維)混紡、濕紡紗麻粒子較多、濕紡紗脆性較大、耐磨性差、衣著服用性差等問題而提出發(fā)明的研究。
三、發(fā)明依據概述亞麻(或胡麻)打成麻是亞麻(或胡麻)原莖經漚麻,打麻等工序制成的亞麻(或胡麻)長纖維,該纖維長度一般在400-600MM之間,為束纖維組成的工藝纖維,其細度在200-400公支,該纖維已具有一定的可紡性,亞麻傳統(tǒng)工藝就直接使用這種工藝纖維紡紗,但是這種工藝纖維仍含有30%左右的非纖維素雜質,我們設想將這種工藝纖維進一步脫膠,再除去一部分非纖維素,(但需控制好脫膠終點),籍機械作用分離纖維(但需控制好梳理強度)提高纖維支數,同時保持纖維最佳的可紡長度,改善纖維的可紡性能,以便采用國產定型設備進行干紡法紡紗,同時還可適應與各種纖維混紡。
亞麻(或胡麻)打成麻脫膠是采用化學脫膠,由于亞麻(或胡麻)打成麻所含有的非纖維素雜質絕大部分都溶解于熱堿液中,經水洗以后即可將非纖維素雜質除去。
當亞麻打成麻絕大部分非纖維素雜質除去以后,則有利于亞麻纖維素分子與化學纖維分子在某種介質作用下結合,改變纖維素的某些特性,改善亞麻纖維的可紡性與服用性。
四
發(fā)明內容細節(jié)1、亞麻(或胡麻)打成麻脫膠a、工藝流程打成麻→分把裝框→一煮→二煮→熱水洗→冷水洗→漂白→浸酸→冷水洗→離心脫水→接枝變性→給油→出框離心脫水→烘干→亞麻(或胡麻)精干麻。
打成麻裝框以后直至離心脫水時才出框,實現操作連續(xù)化。
b、工藝配方及參數一煮燒堿3g/L,矽酸鈉3%,溫度100℃,時間60分鐘,浴比1∶10,正反循環(huán)煮液兩次(15分/次)。
二煮燒堿5-9g/L,亞硫酸鹽1-3%,磷酸鹽1-3%,溫度100℃,時間120分鐘,浴比1∶10,正反循環(huán)煮液4次(15分/次)。
漂白次氯酸鈉1g/L,常溫,時間15分鐘,浴比1∶10,連續(xù)循環(huán)漂白液。
浸酸硫酸1-1.5g/L,常溫,時間15分鐘。浴比1∶10,連續(xù)循環(huán)浸酸液。
接枝化纖高分子基團5-20%,溫度5.0-600℃,時間1-2小時,浴比1∶30。
給油油劑為吉林省輕工業(yè)研究所專供,給油量1-2%溫度50-60℃,時間1小時,浴比1∶10,連續(xù)循環(huán)給油液。
c、脫膠設備。
圖1 煮鍋圖2 煮籠2、亞麻(或胡麻)精干麻紡紗。
a、紡紗工藝流程
b、紡紗工藝參數喂入 輸出工序 定量 喂入 欠伸 定量 隔距(克/米) 根數 倍數 (克/米) (MM)軟麻機 1000 / / / /中切機 250 / 340 35.7克/棒 錫林-針輥8頭道園梳 35.7克/棒 / / 前梳輥-錫林3;后梳輥-錫林2.5。
小切機 240 / 830 32克/棒 錫林-針輥6二道園梳 32克/棒 / / / 前梳輥-錫林4.8;后梳輥-錫林2.5延展機 250 / 7.82 83.30 前羅拉-針排制條機 83.30 1 10.88 36.38 16-20并條機 36.38 6 9.4 30.96 ″-20二并 30.96 8 9.4 26.35 ″-20三并 26.35 10 9.4 28.03 ″-18粗紗機 28.03 1 8.62 0.66 ″-18細紗機 0.66 1 15.44 22公支 /槽筒機 22公支 / / 22公支 清紗器0.51
五、發(fā)明優(yōu)點1、發(fā)明是采用干紡法紡紗,纖維在細紗機欠伸機構中是按理想欠伸運動,故紡制的細紗條干均勻度較好,麻粒子少。
2、打成麻經化學脫膠以后,除去大部分非纖維素雜質故在紡紗的全部過程中灰塵較少,特別是干紡細紗機勞動條件要比濕紡細紗機條件好。
3、打成麻經化學脫膠以后精梳所獲得的短纖維(亞麻棉)較傳統(tǒng)工藝精梳落麻價值高約一倍。
4、發(fā)明對亞麻打成麻號的適應性強,低號麻(10#以下)同樣適應于該發(fā)明。傳統(tǒng)工藝10#麻以下打成麻則不適宜于紡細亞麻紗,10#以下打成麻約占打成麻量的四分之一。
5、發(fā)明適合于純亞麻紡,還可適合于各種纖維(包括天然纖維與化學纖維)混紡,織制高級麻類產品。
6、發(fā)明全部采用國產定型設備,投資費用低,設備維護保養(yǎng)方便,有利于擴大再生產。
7、發(fā)明為紡織工藝設備逐步走向單一化,統(tǒng)一化創(chuàng)造條件。并為亞麻原料初步加工(即亞麻原料廠)技術改造提供了有利條件。
8、亞麻打成麻接枝變性后,使亞麻纖維既具有亞麻特性同時并具有某些化學纖維特性,改善了亞麻纖維的可紡性和服用性。
煮鍋煮鍋采用正反循環(huán),煮鍋壁為雙層,內層壁均勻分布φ3孔,煮籠芯亦同樣均勻分布φ8孔,消除煮液循環(huán)短絡。
煮籠煮籠采用活動式隔板層,上下活動自如。當吊車吊起煮籠蓋掛勾時,則煮籠各層張開,便于裝麻與取麻。當吊車吊起煮籠芯時,依靠煮籠和麻自身重量,使各層壓縮,排出麻內所含的水份,以便自上道工序進入下道工序。我們稱謂自重壓水式煮籠。
權利要求
1.亞麻(或胡麻)打成麻紡前脫膠及紡紗新工藝,其特征在于打成麻不經梳理(包括鋼針或其它材料制作的梳針)。直接裝入特制的煮籠內,采用化學方法進行脫膠。打成麻脫膠過程中控制好脫膠終點,精干麻紡紗過程中配合以適當的梳理強度,達到獲得又長又細的可紡纖維,以適應采用干紡法紡制細亞麻紗與各種纖維混紡紗的目的。
2.如權利1所述,打成麻的脫膠終點和精干麻的梳理強度,是依靠脫膠工藝配方和參數及紡紗工藝流程及參數所決定。工藝流程特征為打成麻→分把裝框→一煮→二煮→熱水洗→冷水洗→漂白→浸酸→冷水洗→離心脫水→接枝變性→給油→離心脫水→烘干→精干麻→軟麻→養(yǎng)生→
工藝配方及工藝參數特征為一煮燒堿3g/L,矽酸鈉3%,溫度100℃,時間60分鐘,浴比1∶10,正反循環(huán)煮液兩次(15分/次)二煮燒堿5-9g/L,亞硫酸鹽1-3%,磷酸鹽1-3%,溫度100℃,時間120分鐘,浴比1∶10正反循環(huán)煮液4次(15分/次)。漂白次氯酸鈉1g/L,常溫,時間15分鐘,浴比1∶10,連續(xù)循環(huán)漂白液。浸酸硫酸1-1.5g/L常溫,時間15分鐘,浴比1∶10,連續(xù)循環(huán)浸酸液。給油給油量1-2%,溫度50-60℃,時間1小時浴比1∶10,連續(xù)循環(huán)給油液。喂入 輸出工序 定量 定量 隔距(MM)(克/米) (克/棒)中切機 250 35.7 錫林-針輥8頭道園梳機 357克/棒 / 前梳輥-錫林3;后梳輥-錫林2.5。小切機 240 32 錫林-針輥6二道園梳機 32克/棒 / 前梳輥-錫林4.5;后梳輥-錫林2.5。DJ562細紗機雙皮圈干紡式細紗機。
3.打成麻化學脫膠連續(xù)化是依靠脫膠設備裝置來實現,脫膠設備裝置對于脫膠均勻度亦有直接關系。其特征為煮鍋采用正反循環(huán),煮鍋壁為雙層,內層壁均勻分布φ3孔,煮籠芯亦同樣均勻分布φ8孔。消除煮液循環(huán)短路。煮籠采用活動式隔板層,上下活動自如。當吊車吊起煮籠蓋掛勾時,則煮籠各層張開,便于裝麻與取麻。當吊車吊起煮籠芯時,依靠煮籠和麻自身重量,使各層壓縮,排出麻內所含的水份,以便自上道工序進入下道工序。我們稱謂自重壓水式煮籠。
4.如權利2所述,細紗機采用雙皮圈干紡式,欠伸理論是控制纖維按理想欠伸運動。傳統(tǒng)濕紡細紗機則是要求亞麻纖維在欠伸機構中分裂劈細。因此當麻纖維與其它纖維混紡時亞麻纖維需分裂劈細,其它纖維不需要分裂劈細,而需要按理想欠伸運動,兩種不同纖維在同一欠伸機構中則無法同時滿足兩種纖維的運動。我們采用雙皮圈干紡式則能適合于亞麻纖維與各種纖維混紡,因為任何纖維在干紡式欠伸機構中都是按理想欠伸運動。故亞麻(或胡麻)打成麻紡前脫膠及紡紗新工藝適合于各種纖維混紡。
5.亞麻(或胡麻)打成麻在脫膠過程中,當大部膠質除去以后,為亞麻纖維素分子與化纖基團分子結合提供條件。當打成麻經煮煉,漂酸洗后末給油前進行接枝,則構成脫膠,接枝連續(xù)生產,節(jié)約加工費用。
專利摘要
亞麻(或胡麻)打成麻紡前脫膠及紡紗新工藝擺脫了傳統(tǒng)濕紡工藝的老路子。該發(fā)明僅適應于亞麻(或胡麻)打成麻,先采用化學脫膠方法除去大部分非纖維素雜質,然后進行與化纖高分子基團接枝,再用機械梳理提高亞麻(或胡麻)的工藝纖維支數,同時保持工藝纖維最佳的可紡長度,以利于采用干紡法紡制細亞麻(或胡麻)紗,以及各種混紡紗,紡制高級麻類產品。
文檔編號D01C1/02GK85102919SQ85102919
公開日1986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1985年4月1日
發(fā)明者吉林省敦化市亞麻試驗廠 申請人:吉林省敦化市亞麻試驗廠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