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瓦楞紙機領域,尤其涉及了帶有自動膠輪循環(huán)裝置的瓦楞紙機。
背景技術:
瓦楞板的用處較多,無論是隔板還是包裝,根據需要瓦楞紙可分為三層、四層或五層等等,層數較多的瓦楞需要經過多次膠水的層層粘貼完成;目前,瓦楞紙板生產線的涂膠輥所用的膠水大多采用人工搬動膠水的模式,先在制膠進行制膠,再人工運至瓦楞紙板生產線的供膠部位,并由工人將膠水涂覆到涂膠輥上。由于人工涂覆膠水,容易導致上膠不均勻,使瓦楞紙板容易出現氣泡,粘貼不良等現象;人工運送膠水,容易導致膠水的振動并與空氣大面積接觸,使膠水部分氧化,膠水過早凝聚,嚴重影響膠水的使用性能。而普通的機械上膠容易導致上膠量過多或過少,不能配合不同厚度的原紙進行上膠,且無法對過多的膠料進行回收再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現有技術中上膠不均勻,膠料易浪費的缺點,提供了帶有自動膠輪循環(huán)裝置的瓦楞紙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帶有自動膠輪循環(huán)裝置的瓦楞紙機,包括機體和安裝在機體上的主瓦楞輥和膠輪,還包括刮膠片和位于刮膠片下方的膠盒,膠盒與膠輪連接并將膠料輸送至膠輪上,刮膠片上設有用于儲蓄多余膠料的導槽,機體上安裝有與膠盒連通的導管,導管上設有齒條,機體上安裝有與齒條配合的齒輪,齒輪的轉動帶動導管實現來回移動,當導管移動導槽上時,導管將導槽上多余的膠料引導至膠盒中進行循環(huán)利用。通過導槽的設計能對多余的膠料進行刮取和臨時存儲,通過齒輪的往復轉動使導管將導槽上的存儲膠料引導至膠盒中進行循環(huán)利用,這樣的設計自動化程度高,結構簡單,使瓦楞紙機能自動進行膠料回收,不僅保護了環(huán)境還節(jié)約成本。
作為優(yōu)選,膠輪固定有膠輪軸,機體上安裝有限位支架,限位支架上設有長孔,膠輪軸在長孔內滑動,膠輪軸帶動膠輪沿長孔方向移動并控制膠輪與主瓦楞輥上的原紙間的距離。膠輪的可移動結構方便膠輪對不同厚度的原紙進行上膠,保證了上膠的均勻度和上膠量,結構簡單、實用性強,通過限位支架的限位使膠料進行直線移動,防止膠輪在與原紙貼近的過程中松脫。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控制器和用于檢測主瓦楞輥上的原紙與膠輪之間距離的距離傳感器,機體上安裝有與膠輪軸接觸的偏心輪,控制器分析距離傳感器檢測到的距離并控制偏心輪轉動,偏心輪通過膠輪軸推動膠輪移動。通過控制器對原紙和膠輪之間的距離并控制偏心輪,從而達到控制膠輪移動的作用,結構簡單合理,自動化程度高。
作為優(yōu)選,膠盒內安裝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轉動軸和安裝在轉動軸上的葉片。攪拌裝置防止膠料凝固。
作為優(yōu)選,膠盒內安裝有用于檢測膠料溫度并與控制器連接的溫度傳感器,葉片上安裝有電熱絲,控制器分析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并控制電熱絲與電源的通斷。電熱絲防止攪拌裝置凝固,使加熱后的膠料更易上膠。
作為優(yōu)選,葉片與水平面所呈的角度為23°-67°。
作為優(yōu)選,葉片上設有孔。孔的設計使葉片上下方的膠料能進行交換,均勻膠盒的膠料。
作為優(yōu)選,膠盒上安裝有透明的刻度尺,刻度尺貼合在膠盒的盒體上。透明的刻度尺方便操作者觀察膠盒內的剩余膠量。
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通過導槽的設計能對多余的膠料進行刮取和臨時存儲,通過齒輪的往復轉動使導管將導槽上的存儲膠料引導至膠盒中進行循環(huán)利用,這樣的設計自動化程度高,結構簡單,使瓦楞紙機能自動進行膠料回收,不僅保護了環(huán)境還節(jié)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限位支架與膠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刮膠片、導管和膠盒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1—主瓦楞輥、2—膠輪、3—膠盒、4—刮膠片、5—導管、6—齒輪、7—機體、8—距離傳感器、9—控制器、10—限位支架、11—溫度傳感器、21—膠輪軸、31—轉動軸、32—葉片、33—刻度尺、41—導槽、51—齒條、101—長孔、321—電熱絲、322—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帶有自動膠輪循環(huán)裝置的瓦楞紙機,如圖所示,包括機體7和安裝在機體7上的主瓦楞輥1和膠輪2,還包括刮膠片4和位于刮膠片4下方的膠盒3,膠盒3與膠輪2連接并將膠料輸送至膠輪2上,刮膠片4上設有用于儲蓄多余膠料的導槽41,導槽41為截面為弧形的橫向槽,機體7上安裝有與膠盒3連通的導管5,導管5向下傾斜并連通膠盒3,導管5上設有齒條51,機體7上安裝有與齒條51配合的齒輪6,齒輪6的轉動帶動導管5實現來回移動,齒輪6被設定為往復轉動,齒輪帶動導管5也進行往復位移,當導管5遠離導槽41時,多余的膠料受刮膠片4的作用堆積在導槽41上,當導管5移動導槽41上時,導管5的一端插入導槽41中并將導槽41上多余的膠料進入導管5中,由于導管5傾斜向下,因此導管5內膠料向下移動并流入膠盒3中,此時多余的膠料可通過膠盒3再進入膠輪2上進行循環(huán)利用。
膠輪2固定有膠輪軸21,機體7上安裝有限位支架10,限位支架10上設有長孔101,膠輪軸21在長孔101內滑動,膠輪軸21帶動膠輪2沿長孔101方向移動并控制膠輪2與主瓦楞輥1上的原紙間的距離。
還包括控制器9和用于檢測主瓦楞輥1上的原紙與膠輪2之間距離的距離傳感器8,機體7上安裝有與膠輪軸21接觸的偏心輪10,控制器9分析距離傳感器8檢測到的距離并控制偏心輪10轉動,偏心輪10通過膠輪軸21推動膠輪2移動,當距離傳感器8檢測到膠輪2與主瓦楞輥1上的原紙之間的距離過大時,控制器9控制位于腳輪軸21兩側的兩個偏心輪10轉動,由于偏心輪10的直徑變化推動膠輪軸21并帶動膠輪2向主瓦楞輥1方向移動,從而實現對不同厚度的原紙均能進行均勻上膠。
膠盒3內安裝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轉動軸31和安裝在轉動軸31上的葉片32。
膠盒3內安裝有用于檢測膠料溫度并與控制器9連接的溫度傳感器11,葉片32上安裝有電熱絲321,控制器9分析溫度傳感器11檢測到的溫度并控制電熱絲321與電源的通斷,當膠料溫度降低時,為防止膠料凝固,控制器9控制電熱絲321工作來保證就正常上膠。
葉片32與水平面所呈的角度為46°。
葉片32上設有孔322,通過孔322可將葉片32上方的膠料和葉片322下方的膠料實現接觸和交換,保證了膠盒3內的膠料更加均勻。
膠盒3上安裝有透明的刻度尺33,刻度尺33貼合在膠盒3的盒體上,通過透明刻度尺33可觀察膠盒3內的膠料剩余量,能做到及時添加膠料,保證了正常上膠。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fā)明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