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尾門的車輛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帶尾門的車輛(10)。在該帶尾門的車輛(10)中,在車身(25)的后表面形成有后部開口(30),并且設置有能夠開閉該后部開口(30)的尾門(40),在該尾門(40)的寬度方向的一部分設置有副車門開口(50),并且設置有能夠開閉該副車門開口(50)的副車門(60)。該帶尾門的車輛(10)具有:尾門用閂鎖裝置(41),其用于使車身(25)和尾門(40)卡合;副車門用閂鎖裝置(61),其用于使車身(25)和副車門(60)卡合;控制部(100),其用于控制該尾門用閂鎖裝置(41)和副車門用閂鎖裝置(61)。控制部(100)在判斷為尾門(40)處于打開狀態(tài)的情況下,以禁止打開副車門(60)的方式控制副車門用閂鎖裝置(61)。
【專利說明】
帶尾門的車輛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車身的后表面設置有尾門的帶尾門的車輛。
【背景技術】
[0002]作為在車身的后表面設置有尾門的車輛,有在專利文獻I中所公開的技術。
[0003]專利文獻I所示的車輛在車身的后表面設置有后部開口,并且設置有能夠開閉該后部開口的尾門,在該尾門上設置有第2開口,并且設置有能夠開閉該第2開口的副車門。
[0004]副車門是所謂的左右對開的門。兩扇副車門分別借助連桿機構支承于尾門,并各自以分離的方式從車寬中央向外側打開。在副車門的車寬中央設置有把手,操作者握住把手來進行副車門的開閉操作。
[0005]但是,在這種握住安裝于副車門的把手來進行尾門的開閉操作的情況下,將會產生以下這樣的問題。即,在打開尾門之際,朝向后方和上方拉動把手。此時,如果誤在左右方向上也施加力,有在打開尾門的同時也打開了副車門這種令人擔心的情況。
[0006]專利文獻I:日本實登第2514650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以提供一種在安裝有副車門的尾門上,能夠正確地執(zhí)行各門的開閉操作的技術作為課題。
[0008]采用本發(fā)明的一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帶尾門的車輛,在該帶尾門的車輛中,在車身的后表面形成有后部開口,并且設置有能夠開閉該后部開口的尾門,在該尾門的寬度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有副車門開口,并且設置有能夠開閉該副車門開口的副車門,該帶尾門的車輛的特征在于,具有:
[0009]尾門用閂鎖裝置,其使所述車身和所述尾門卡合;
[0010]副車門用閂鎖裝置,其使所述車身和所述副車門卡合;
[0011 ]控制部,其控制這些尾門用閂鎖裝置和副車門用閂鎖裝置,
[0012]所述控制部在判斷為所述副車門打開的情況下,以禁止打開所述尾門的方式控制所述尾門用閂鎖裝置。
[0013]采用本發(fā)明的另一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帶尾門的車輛,在該帶尾門的車輛中,在車身的后表面形成有后部開口,并且設置有能夠開閉該后部開口的尾門,在該尾門的寬度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有副車門開口,并且設置有能夠開閉該副車門開口的副車門,該帶尾門的車輛的特征在于,具有:
[0014]尾門用閂鎖裝置,其使所述車身和所述尾門卡合;
[0015]副車門用閂鎖裝置,其使所述車身和所述副車門卡合;
[0016]控制部,其控制這些尾門用閂鎖裝置和副車門用閂鎖裝置,
[0017]所述控制部在判斷為所述尾門打開的情況下,以禁止打開所述副車門的方式控制所述副車門用閂鎖裝置。
[0018]優(yōu)選的是,所述尾門用閂鎖裝置和所述副車門用閂鎖裝置分別采用電動解鎖式的閂鎖裝置。
[0019]優(yōu)選的是,所述尾門用閂鎖裝置和所述副車門用閂鎖裝置中的至少一方是機械式的閂鎖裝置,
[0020]在采用機械式的閂鎖裝置的所述一方機械式的閂鎖裝置的門閂上,借助連結構件連接用于執(zhí)行打開操作的把手,
[0021]所述閂鎖裝置分別具有能夠解除所述連結構件和所述門閂間的連結的鎖定裝置,
[0022]所述鎖定裝置利用所述控制部來控制為上鎖狀態(tài)和開鎖狀態(tài)中的任一個狀態(tài),
[0023]在所述尾門或者所述副車門中的另一方打開的情況下,所述控制部對所述尾門或者所述副車門中的一方上鎖。
[0024]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副車門為半上鎖狀態(tài)的情況下,所述控制部判斷為所述副車門關閉。
[0025]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尾門為半上鎖狀態(tài)的情況下,所述控制部判斷為所述尾門打開。
[0026]采用本發(fā)明的一技術方案,控制部在判斷為副車門打開的情況下,以禁止打開尾門的方式控制尾門用R鎖裝置。由此,能夠防止在打開尾門的情況下,同時打開副車門??芍^能夠正確地執(zhí)行車門的操作的車輛。
[0027]采用本發(fā)明的另一技術方案,控制部在判斷為尾門打開的情況下,以禁止打開副車門的方式控制副車門用閂鎖裝置。由此,能夠防止在打開副車門的情況下,同時打開尾門??芍^能夠正確地執(zhí)行車門的操作的車輛。
[0028]而且,在本發(fā)明中,尾門用閂鎖裝置和副車門用閂鎖裝置分別設置為電動解鎖式的閂鎖裝置。通過禁止電動解鎖式的閂鎖的電動機的工作的控制,能夠簡單地禁止打開尾門和副車門。能夠簡化結構且削減成本。
[0029]而且,在本發(fā)明中,在尾門或者副車門中的一方打開的情況下,控制部以使尾門或者副車門中的一方上鎖的方式控制鎖定裝置。在機械式的閂鎖裝置的情況下,為了解除從把手裝置受到操作力原本就需要將鎖定裝置調整到上鎖側,由此,不追加新的機構(裝置)就能禁止尾門或者副車門的另一方的動作,從而能夠防止成本提高。
[0030]而且,在本發(fā)明中,在副車門為半上鎖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部判斷為副車門關閉。在打開尾門時,副車門因自重而被向關閉側施力。通過將半上鎖狀態(tài)視為關閉狀態(tài)而允許打開尾門,能夠放寬可打開尾門的條件,使得操作性提高。
[0031]而且,在本發(fā)明中,在尾門為半上鎖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部判斷為尾門打開。在對副車門實施打開操作時,也對尾門向打開方向施力。通過將半上鎖狀態(tài)判斷為打開狀態(tài)而禁止打開副車門,可靠地防止打開尾門。
【附圖說明】
[0032]圖1是從上方觀察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車輛的狀態(tài)的透視圖。
[0033]圖2是圖1所示的車輛的后視圖。
[0034]圖3是圖2所示的車輛的分解圖。
[0035 ]圖4是說明圖2所示的車輛的控制系統(tǒng)的示意圖。
[0036]圖5是說明圖2所示的尾門的打開條件的流程圖。
[0037]圖6是說明圖2所示的副車門的打開條件的流程圖。
[0038]圖7是說明打開了圖2所示的尾門的狀態(tài)的圖。
[0039 ]圖8是說明打開了圖2所示的副車門的狀態(tài)的圖。
[0040]圖9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帶尾門的車輛所安裝的機械式的閂鎖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1]基于附圖對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以下說明。此外,在說明中,左右指的是以車輛的乘員為基準的左右,前后指的是以車輛的前進方向為基準的前后。此外,圖中Fr表示前、Rr表示后、L表示從乘員來看的左、R表示從乘員來看的右、Up表示上、Dn表示下。
[0042]〈實施例1>
[0043]對實施例1的車輛進行說明。
[0044]在圖1中,作為車輛10的一例,示出了右舵的旅行車。車輛10在車室11的前方形成有發(fā)動機艙12,在該發(fā)動機艙12中安裝有作為行駛用動力源的發(fā)動機13。在車室11內設置有三排供乘員落座的座椅。
[0045]在車室11的前部的右側設置有駕駛員座椅15,在該駕駛員座椅15的旁邊設置有副駕駛座椅16 (另一座椅6)。穿過車寬中心沿著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線Cl夾在駕駛員座椅15和副駕駛座椅16之間。即,駕駛員座椅15配置在相對于車寬中心Cl偏向右側的位置,副駕駛座椅16配置在相對于車寬中心Cl偏向左側的位置。以下,根據(jù)情況,將車輛右側稱為“駕駛員座椅側”,將車輛左側稱為“副駕駛座椅側”。即,在本實施例中,能夠將駕駛員座椅側稱為車輛右側,能夠將副駕駛座椅側稱為車輛左側。從側方觀察車輛10的情況下,這些駕駛員座椅15和副駕駛座椅16互相重疊,根據(jù)情況將它們統(tǒng)稱為第I排座椅。
[0046]在駕駛員座椅15和副駕駛座椅16(第I排座椅15、16)的后方,沿著車寬方向設置有能夠供3人落座的第2排座椅17。在該第2排座椅17(中排座椅17)的后方,沿著車寬方向設置有能夠供3人落座的第3排座椅18(后排座椅18)。第2排座椅17通過將兩個座椅沿著車寬方向連續(xù)設置,而形成一個長椅型的座椅。構成第2排座椅17的兩個座椅分別構成為能夠折疊的結構。
[0047]第3排座椅18的結構也與第2排座椅17相同,故此省略詳細說明。在車室11的后端部,即,第3排座椅18的后部形成有能夠載置行李的行李箱11a。
[0048]在前窗21的上部車寬中央安裝有供乘員Mn確認后方的車內后視鏡(roommirror)22。此外,在車身25前部的左右端部安裝有供乘員確認側方和后方的車側后視鏡(sidemirror)23、23?;趫D2、圖3,進一步詳細說明車輛10。
[0049]如圖2、圖3所示,在車身25的后端,沿著整個車寬方向和上下方向形成有后部開口30。并且安裝有能夠開閉該后部開口 30的尾門40。尾門40的一部分在關閉的狀態(tài)下構成車輛的后表面。
[0050]在該尾門40的車寬方向的一部分,沿著整個高度方向形成有副車門開口50(車門開口 50/上下車用開口 50)。副車門開口 50是為了乘員的上下車而形成的開口,副車門開口50從車輛10的副駕駛座椅側的端部形成到超過車寬中央(參照在車寬中央上下延伸的中心線C2)的位置。在該副車門開口 50安裝有能夠開閉的副車門60 (車門60/上下車用副車門60)。在尾門40和副車門60關閉的狀態(tài)下,副車門60構成車輛10的后表面的一部分。
[0051 ]以下,根據(jù)情況,將“在車寬中央上下延伸的中心線C2”稱為“車寬中心C2”。
[0052]在車輛10的后表面沿著車寬方向配置有后部窗板78。后部窗板78由固定于尾門40的尾門側窗板48和固定于副車門60的副車門側窗板68構成。尾門側窗板48和副車門側窗板68沿著車寬方向連續(xù)地設置。這些尾門側窗板48的后表面和副車門側窗板68的后表面大致共面配置。
[0053]在這里,“大致共面”包含連續(xù)地形成尾門側窗板48的后表面和副車門側窗板68,并且各個窗板48、68形成為曲面狀的情況。
[0054]如圖2的假想線所示,在后部窗板78具有用于擦拭尾門側窗板48和副車門側窗板68這兩者的雨刷裝置90。該雨刷裝置90橫跨尾門側窗板48和副車門側窗板68這兩者來進行工作并擦拭它們。以下,根據(jù)情況,將“雨刷裝置90”稱為“后雨刷90”。
[0055]尾門40以在車身25的上部沿著水平方向延伸的第I開閉軸LI為中心進行擺動地安裝于車身25的后部。尾門40在上下方向上擺動。
[0056]在尾門40的下端設置有用于使尾門40與車身卡合的電動解鎖式的尾門用閂鎖裝置41(尾門鎖定裝置41)。尾門用閂鎖裝置41是通過與安裝在后部開口 30的下緣30d的中央的尾門用撞針31卡定來上鎖的(形成為上鎖狀態(tài))、眾所周知的閂鎖裝置。
[°°57 ]尾門用閂鎖裝置41的打開操作是利用設置于尾門40的后表面部40a的尾門把手43來實施的。
[0058]在副車門開口50的寬度方向中央上下延伸的中心線C3相對于在車輛的中央上下延伸的中心線C2偏向左側。即,副車門開口 50的中心線C3相對于在車寬中央上下延伸的中心線C2,位于偏向副駕駛座椅側的部位。
[0059]副車門開口50的右緣部50b(駕駛員座椅側的側緣部)位于比車寬中心C2靠駕駛員座椅側的位置。支承副車門60的支柱44沿著副車門開口 50的右緣部50b在上下方向延伸。
[0060]在支柱44中的、位于比后部窗板78靠下方位置的較粗的部位44b設置有支承副車門60而使副車門60能夠在水平方向旋轉的兩個鉸鏈45、45。
[0061]副車門60借助兩個鉸鏈45、45支承于支柱44而構成為所謂的橫向打開的結構。穿過兩個鉸鏈45的中心且沿著鉛垂方向延伸的軸線被稱為第2開閉軸線L2,副車門60以該第2開閉軸線L2為中心擺動。副車門60在車身25的前后方向和水平方向上擺動。此時,副車門60自與駕駛員座椅側相反一側的另一端部(后部開口 30的左側緣30c側)打開。
[0062]在副車門60的靠副駕駛座椅側的端部安裝有用于使副車門60與車身卡合的電動解鎖式的副車門用閂鎖裝置61(副車門鎖定部件61)。副車門用閂鎖裝置61是通過與安裝于副車門開口 50的左側緣50c的副車門用撞針51卡定來上鎖的(形成為上鎖狀態(tài))、眾所周知的閂鎖裝置。
[0063]從副車門60的靠副駕駛座椅側的端部朝向車寬中心C2安裝有把手用裝飾件66(裝飾件66)。利用該把手用裝飾件66支承用于執(zhí)行副車門60的打開操作的副車門用外部把手63 (副車門解鎖部件63)。
[0064]在副車門60的車內側面部還配置有用于執(zhí)行副車門60的打開操作的副車門用內部把手(圖8、附圖標記64),詳細情況在后文描述。即,在副車門60上安裝有副車門用外部把手63和副車門用內部把手這兩個副車門用把手。
[0065]在副車門60中的、副車門用外部把手63和尾門把手43之間配置有鎖定開關67,該鎖定開關67用于執(zhí)行尾門40的上鎖操作或者開鎖操作、以及執(zhí)行副車門60的上鎖操作或者開鎖操作。鎖定開關67配置有一個。
[0066]在這里,操作鎖定開關67來實施的上鎖或者開鎖,指的是使尾門把手43、副車門用外部把手63以及副車門用內部把手的操作在有效化和無效化間做切換。即,在操作鎖定開關67而使之形成上鎖狀態(tài)的情況下,即使操作了尾門把手43,尾門用閂鎖裝置41也不工作。此外,在操作鎖定開關67而使之形成開鎖狀態(tài)的情況下,通過操作尾門把手43而使尾門用閂鎖裝置41工作。對于副車門用閂鎖裝置也一樣。
[0067]對于通過按壓鎖定開關67來切換為上鎖或者開鎖的結構而言,采用眾所周知的結構。
[0068]后部窗板78的下邊緣78d由從駕駛員座椅側的端部起大致水平延伸到車寬中心C2處的駕駛員座椅側水平部81a、從車寬中心C2起以向下的坡度朝向副駕駛座椅側的端部延伸的傾斜緣81b以及從該傾斜緣81b的下端起延伸到副駕駛座椅側的端部處的副駕駛座椅側水平部81c(另一座椅側水平部81c)構成。由此,后部窗板78的下邊緣78d的副駕駛座椅側比駕駛員座椅側偏向下方。
[0069]后部窗板78的下邊緣78d的駕駛員座椅側水平部81a由副車門側窗板68的下邊緣的一部分和尾門側窗板48的下邊緣構成。傾斜緣81b和副駕駛座椅側水平部81c由副車門側窗板68的下邊緣的剩余部分構成。
[0070]雨刷裝置90由位于比車寬中心C2靠駕駛員座椅15側的位置的樞軸91、從該樞軸91朝向車寬外側和下側延伸的雨刷臂92以及從該雨刷臂92的前端朝向車寬外側沿著水平方向延伸的刮片93。如圖2所示,在雨刷裝置90的停止狀態(tài)下,刮片93沿著后部窗板78的副駕駛座椅側水平部81c的上方停止下來。該位置被稱為停止位置。
[0071]本發(fā)明的車輛10在判斷為副車門60關閉的情況下,能夠打開尾門40,在判斷為尾門40關閉的情況下,能夠打開副車門60。以下進行詳細說明。
[0072 ]如圖3和圖4所示,車輛1具有用于控制尾門40、副車門60以及后雨刷90的動作的控制部100。
[0073]該控制部100從以下部件獲得檢測信號:尾門開關101(尾門檢測部101),其用于將尾門40處于關閉狀態(tài)檢測出來;副車門開關102(副車門檢測部102),其用于將副車門60處于關閉狀態(tài)檢測出來;童鎖開關103,其在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禁止自車室側打開副車門60;尾門把手開關104,其用于將對尾門把手43做了操作這種情況檢測出來;車內側副車門打開開關105(副車門解鎖操作檢測部105),其用于將對副車門用內部把手(圖10、附圖標記64)做了操作這種情況檢測出來;車外側副車門打開開關106(副車門解鎖操作檢測部106),其用于將對副車門用外部把手63做了操作這種情況檢測出來;后雨刷開關107(雨刷停止檢測部107),其用于將后雨刷90處于停止狀態(tài)這種情況檢測出來;后雨刷位置傳感器108(雨刷位置檢測部108),其用于將后雨刷90的刮片93位于停止位置這種情況檢測出來;車速傳感器109(行駛檢測部109),其用于計量車輛10的車速。
[0074]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基于檢測信號對以下部件進行控制:尾門馬達111,其用于使尾門用閂鎖裝置41工作;副車門馬達112,其用于使副車門用閂鎖裝置61工作;后雨刷馬達113,其用于使后雨刷90的刮片93擺動;門控燈114,其用于照亮副車門60的附近;報警器115(警報部件115),其用于發(fā)出喚起注意的聲音。
[0075]此外,作為警報部件,除了能夠采用像蜂鳴器報警器115這種用于從聽覺方面形成警報的部件以外,還能夠采用產生像燈這種從視覺方面形成警報的部件。而且,也可以同時采用聽覺方面的部件和視覺方面的部件這兩者。而且,警報部件的安裝位置除了可以是尾門40附近以外,也可以是駕駛員座椅的附近(例如,作為與儀表類一體的部件)等。即,警報裝置能夠安裝在任意的位置,并不限于上述這些部位。
[0076]參照圖3至圖5,說明用于釋放尾門的條件。首先,控制部100基于來自尾門開關101的檢測信號判斷尾門40是否關閉(步驟01;以下,將“步驟”記為“ST”)??刂撇?00只在尾門完全上鎖的狀態(tài)下才判斷為尾門40是關閉的。即,在半上鎖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部100判斷為尾門40是打開的。
[0077]在尾門40處于關閉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部100基于來自尾門把手開閉104的檢測信號,判斷是否對尾門40實施了打開操作(ST02)。
[0078]在對尾門40實施了打開操作的情況下,控制部100基于來自副車門開閉102的檢測信號,判斷副車門60是否處于關閉狀態(tài)(ST03)。在副車門60為完全上鎖的情況以及半上鎖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部100判斷為副車門60處于關閉狀態(tài)。
[0079]在副車門60處于關閉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部100利用車速傳感器109計量車速V(ST04),并且判斷車速V是否比基準速度va慢(ST05)。
[0080]在車速V比基準速度va慢的情況下,控制部100以使尾門40的門閂解鎖的方式控制尾門馬達111(ST06)。
[0081]由此,尾門用閂鎖裝置41被解除了其與尾門用撞針31的卡定,從而釋放尾門40。
[0082]即,在對尾門把手43實施了打開操作、副車門60處于關閉狀態(tài)、車速比規(guī)定的速度慢的情況下,打開尾門40。
[0083]在如下情況下,直接結束操作:在ST02中未操作尾門把手43、在ST03中副車門60處于打開狀態(tài)、或者在ST05中車速V為基準速度va以上。即,在這些情況下,禁止釋放尾門40,使尾門40打不開。由此,在釋放尾門40的情況下,防止同時釋放副車門60??芍^能夠正確執(zhí)行門的操作的車輛10。
[0084]除此以外,在副車門60為半上鎖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部100判斷為副車門60處于關閉狀態(tài)。在打開尾門40時,副車門60被自重向關閉側施力。通過將副車門60視為關閉狀態(tài)而允許釋放尾門40,能夠放寬可釋放尾門40的條件,提高操作性。
[0085]而且,在尾門40設置有電動解鎖式的尾門用閂鎖裝置41。利用禁止電動解鎖式的閂鎖的電動機工作這種控制,能夠簡單地禁止尾門40的解鎖。能夠簡化結構,并且能夠削減成本。
[0086]基于圖3、圖4以及圖6,說明副車門60打開的情況。首先,控制部100基于來自副車門開關102的檢測信號,對副車門60是否處于關閉狀態(tài)進行判斷(ST11)。
[0087]在未關閉副車門60的情況下,S卩,在副車門60打開的情況下,控制部100對門控燈114是否處于熄滅狀態(tài)進行判斷(ST12)。在門控燈114處于熄滅狀態(tài)的情況下,點亮門控燈114(ST13)并結束操作,在點亮門控燈114的情況下,就直接結束操作。
[0088]在STll中,在副車門60處于關閉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部100基于來自車內側副車門打開開關105或者車外側副車門打開開關106的檢測信號,判斷是否對副車門60實施了打開操作(ST14)。
[0089]在對車內側副車門打開開關105或者車外側副車門打開開關106實施了操作的情況下,控制部100基于來自童鎖開關103的檢測信號,判斷童鎖開關103是否保持關閉(ST15)。
[0090]在童鎖開關103關閉的情況下,控制部100基于來自尾門開關101的檢測信號判斷尾門40是否處于關閉狀態(tài)(ST16)。在尾門40處于關閉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部100利用車速傳感器109計量車速v(ST17),并且判斷車速V是否比基準速度vb慢(ST18)。
[0091]在車速V比基準速度vb慢的情況下,控制部100基于來自后雨刷開關107的檢測信號判斷后雨刷90是否處于停止狀態(tài)(ST19)。在后雨刷90處于停止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部100以使副車門60的門閂解鎖的方式控制副車門馬達112 (ST20)。
[0092]由此,副車門用閂鎖裝置61解除其與副車門用撞針51的卡定,從而釋放副車門60。控制部100使門控燈114點亮(ST21)并結束操作。
[0093]S卩,同時滿足在操作了副車門用外部把手63或者副車門用內部把手、童鎖開關103保持關閉、尾門40保持關閉、車速比規(guī)定的速度慢且后雨刷90停止的情況下,打開副車門
60 ο
[0094]在如下情況下,直接結束操作:在ST14中未操作副車門用外部把手63或者副車門用內部把手、在ST15中童鎖開關103被打開、在ST16中尾門40被打開或者在ST18中車速V為基準速度vb以上。即,在這些情況下,禁止釋放副車門60,使得副車門60打不開。
[0095]在ST19中后雨刷90未停止的情況下、S卩、后雨刷90處于工作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部100以使后雨刷90的刮片93移動到停止位置的方式控制后雨刷馬達113(ST22)。
[0096]后雨刷90的刮片93移動到停止位置后,控制部100以使后雨刷馬達113停止的方式實施控制,使得后雨刷90停止(ST23),并且結束操作??刂撇?00基于來自后雨刷位置傳感器108的檢測信號,判斷刮片93是否位于停止位置。
[0097]此外,在自ST23結束處理的情況下,STl I?ST18全部得到滿足,因此,通過在后雨刷90停止后操作副車門用外部把手63或者副車門用內部把手,控制部100以使副車門60的門閂解鎖的方式控制副車門馬達112(ST20)。在該情況下,能夠不實施后雨刷90的關閉操作地、在使后雨刷90停止的同時打開副車門60。
[0098]如上所述,控制部100在判斷為尾門40處于打開狀態(tài)的情況下,以禁止釋放副車門60的方式控制副車門用閂鎖裝置61。由此,能夠在釋放副車門60的情況下,防止同時釋放尾門40??芍^能夠正確執(zhí)行門的操作的車輛10。
[0099]而且,在副車門60上設置有電動解鎖式的副車門用閂鎖裝置61。通過禁止電動解鎖式的閂鎖的電動機的工作這種控制,能夠簡單地禁止副車門60的解鎖。能夠簡化結構,并且能夠削減成本。
[0100]在尾門40為半上鎖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部100判斷為尾門40處于打開狀態(tài)。在對副車門60實施打開操作之際,對尾門40也沿著打開方向施力。通過將半上鎖狀態(tài)判斷為打開狀態(tài),并禁止釋放副車門60,可靠地防止打開尾門40。
[0101]在圖7和圖8中,說明車輛10的作用。
[0102]如圖7所示,在向車輛10內裝入大件行李BC的情況下,使尾門40向上方擺動。由于后部開口30在車輛10的后表面整體開口,所以能夠容易地裝入大件行李BC。
[0103]如圖8所示,副車門開口50是尾門40的車寬方向的一部分,在高度方向的大致整個范圍內開口。通過使用副車門開口 50,能夠使人從車輛1的后部上下車。
[0104]尤其是,在副車門60的靠車內側的表面上設置有能夠解除副車門用閂鎖裝置(圖
3、附圖標記61)的副車門用內部把手64(副車門解鎖部件64)。副車門用內部把手64配置在副車門60的打開端側。通過設置副車門用內部把手64,能夠利用車內側的操作,開閉副車門60,從而能夠使乘員從車身25后部下車。即,通過使乘員還能夠從車內側上下車,提高了上下車性能。
[0105]除此之外,在向車輛10裝入小件行李SC的情況下,使副車門60在水平方向上擺動。副車門60從副車門開口 50的車寬方向的端部側的側緣(圖3、附圖標記50c)開始打開。由于副車門60是尾門40的一部分,因此副車門60比尾門40輕。由于比尾門40輕,所以副車門60的開閉操作很容易,操作性出色。
[0106]〈實施例2>
[0107]接下來,基于【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
[0108]圖9示出了實施例2的車輛所安裝的機械式的閂鎖裝置。即,與實施例1的車輛相比,實施例2的車輛改變了閂鎖裝置。其他的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挪用實施例1的附圖標記并且省略詳細的說明。
[0109]尾門用閂鎖裝置41A采用機械式的閂鎖裝置。尾門用閂鎖裝置41A由以下部件構成:尾門用繩索121(連結構件121),其一端連結于尾門把手43;尾門側轉動件122,其連結于該尾門用繩索121的另一端,在拉拽尾門用繩索121時旋轉;尾門側傳遞構件123,其設置為能夠與該尾門側轉動件122接觸,能夠傳遞尾門側轉動件122旋轉產生的力;尾門用門閂124,其與該尾門側傳遞構件123接觸,并且在尾門側傳遞構件123帶動下旋轉;尾門側鎖定裝置125,其能夠使尾門側傳遞構件123從能夠與尾門側轉動件122接觸的位置移動到不能夠與尾門側轉動件122接觸接觸的位置。
[0110]尾門側鎖定裝置125由尾門側桿127和受到控制部100控制的尾門側鎖定馬達126構成,該尾門側桿127的一端固定于該尾門側鎖定馬達126,另一端連結于尾門側傳遞構件123。通過使尾門側鎖定馬達126工作,使尾門側桿127進行擺動。
[0111]在附圖中的實線所示的、尾門用繩索121和尾門用門閂124的連結狀態(tài)(未上鎖狀態(tài))下,當實施拉尾門把手43的操作時,由于尾門把手43的擺動動作而拉拽尾門用繩索121。由此,尾門側轉動件122如箭頭(I)和(2)所示那樣旋轉。于是,與尾門側轉動件122接觸的尾門側傳遞構件123如箭頭(3)所示那樣,按壓尾門用門閂124而直線移動。被尾門側傳遞構件123按壓而如箭頭(4)和(5)所示那樣旋轉的尾門用門閂124,被解除與尾門用撞針31間的卡定狀態(tài)。
[0112]另一方面,在一部分由假想線示出的、尾門用繩索121和尾門用門閂124的連結解除狀態(tài)(上鎖狀態(tài))下,利用尾門側鎖定裝置125,使尾門側傳遞構件123移動到不能與尾門側轉動件122接觸的位置。因此,即使進行拉尾門把手43的操作,使尾門側轉動件122旋轉,尾門側轉動件122也接觸不到尾門側傳遞構件123,因此,尾門側轉動件122空轉。即,即使對尾門把手43進行操作,也不能打開尾門41。
[0113]對于副車門用閂鎖裝置61A而言也是一樣的。即,副車門用閂鎖裝置61A采用機械式的閂鎖裝置。副車門用閂鎖裝置61A由以下部件構成:副車門用繩索131(連結構件131),其一端連結于副車門用外部把手63或者副車門用內部把手64;副車門側轉動件132,其連結于該副車門用繩索131的另一端,在拉拽副車門用繩索131時旋轉;副車門側傳遞構件133,其設置為能夠與該副車門側轉動件132接觸,能夠傳遞副車門側轉動件132旋轉產生的力;副車門用閂鎖134,其與該副車門側傳遞構件133接觸,在副車門側傳遞構件133帶動下旋轉;副車門側鎖定裝置135,其能夠使副車門側傳遞構件133從能夠與副車門側轉動件132接觸的位置移動到不能夠與副車門側轉動件132接觸的位置。
[0114]副車門側鎖定裝置135由受控制部100控制的副車門側鎖定馬達136和一端固定于該副車門側鎖定馬達136、另一端連結于副車門側傳遞構件133的副車門側桿137構成。作用與尾門用閂鎖裝置41A的說明相同,而省略說明。
[0115]在尾門40或者副車門60中的一方被解鎖的情況下,控制部100控制鎖定裝置125、135,使尾門40或者副車門60中的另一方上鎖。能夠通過使鎖定裝置125、135工作,禁止尾門40或者副車門60中的另一方工作。
[0116]為了解除從把手43、63、64受到操作力原本就需要將鎖定裝置125、135調整到上鎖偵U,由此不追加新的機構(裝置)就能禁止尾門40或者副車門60的另一方的動作,從而能夠防止成本提尚。
[0117]此外,在實施例中,以右舵的旅行車為例進行了說明,本發(fā)明也能夠應用在左舵的旅行車、巴士等旅行車以外的車輛中。即、實施例只不過是本發(fā)明的一個例子,只要發(fā)揮出作用和效果,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這些形式。
[0118]而且,也能夠設定為僅在副車門60為完全上鎖的情況下,才判斷為副車門60關閉。
[0119]產業(yè)的可利用性
[0120]本發(fā)明的帶尾門的車輛適用于旅行車。
[0121]附圖標記說明
[0122]10、帶尾門的車輛;25、車身;30、后部開口;40、尾門;41、(電動解鎖式的)尾門用閂鎖裝置;41A、(機械式的)尾門用閂鎖裝置;43、尾門把手(用于實施打開操作的把手);50、副車門開口;60、副車門;61、(電動解鎖式的)副車門用閂鎖裝置;61A、(機械式的)副車門用閂鎖裝置;63、副車門用外部把手(用于實施打開操作的把手);64、副車門用內部把手(用于實施打開操作的把手);100、控制部;121、尾門用繩索(連結構件);125、尾門側鎖定裝置(鎖定裝置);135、副車門側鎖定裝置(鎖定裝置)。
【主權項】
1.一種帶尾門的車輛,在該帶尾門的車輛中,在車身的后表面形成有后部開口,并且設置有能夠開閉該后部開口的尾門,在該尾門的寬度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有副車門開口,并且設置有能夠開閉該副車門開口的副車門,該帶尾門的車輛的特征在于,具有: 尾門用閂鎖裝置,其使所述車身和所述尾門卡合; 副車門用閂鎖裝置,其使所述車身和所述副車門卡合; 控制部,其控制該尾門用閂鎖裝置和副車門用閂鎖裝置, 所述控制部在判斷為所述副車門處于打開狀態(tài)的情況下,以禁止打開所述尾門的方式控制所述尾門用閂鎖裝置。2.—種帶尾門的車輛,在該帶尾門的車輛中,在車身的后表面形成有后部開口,并且設置有能夠開閉該后部開口的尾門,在該尾門的寬度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有副車門開口,并且設置有能夠開閉該副車門開口的副車門,該帶尾門的車輛的特征在于,具有: 尾門用閂鎖裝置,其使所述車身和所述尾門卡合; 副車門用閂鎖裝置,其使所述車身和所述副車門卡合; 控制部,其控制該尾門用閂鎖裝置和副車門用閂鎖裝置, 所述控制部在判斷為所述尾門處于打開狀態(tài)的情況下,以禁止打開所述副車門的方式控制所述副車門用閂鎖裝置。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尾門的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門用閂鎖裝置和所述副車門用閂鎖裝置分別采用電動解鎖式的閂鎖裝置。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尾門的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門用閂鎖裝置和所述副車門用閂鎖裝置中的至少一方是機械式的閂鎖裝置, 在所述一方的閂鎖裝置的門閂上,通過連結構件與用于執(zhí)行打開操作的把手連結, 所述閂鎖裝置分別具有能夠解除所述連結構件和所述門閂的連結的鎖定裝置, 所述鎖定裝置被所述控制部控制為上鎖狀態(tài)和開鎖狀態(tài)中的某一個狀態(tài), 在所述尾門或者所述副車門的另一方打開的情況下,所述控制部對所述尾門或者所述副車門的一方上鎖。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帶尾門的車輛,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副車門為半上鎖狀態(tài)的情況下,所述控制部判斷為所述副車門關閉。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帶尾門的車輛,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尾門為半上鎖狀態(tài)的情況下,所述控制部判斷為所述尾門打開。
【文檔編號】E05B83/18GK105849346SQ201480071205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6日
【發(fā)明人】后藤泰介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