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槌擊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與手工具有關,特別是關于一種槌擊工具。
圖1所示,其一般習用的槌擊工具50(如榔頭等)如具主要包含有一槌體51及一手柄52;其中該槌體51是以金屬制成。
該手柄52是為木制,其一端插設入該槌體51上所開設的連結孔511中,藉以連結該槌體51,且該手柄52具有一頂側521及一底側522,而自該頂側521至該底側522所形成的方向是同于該槌體51的槌擊方向。
藉此,使用者可以手握持該手柄52,藉以揮動該槌體51來槌擊物件,以進行槌擊工作(例如將一鐵釘槌擊入二疊合的木板中,藉以連結該二木板等等)。
然而,該槌體51在槌擊物件時將會產(chǎn)生反力,并經(jīng)由該手柄52而傳遞至使用者的手部,使得使用者的手部容易因震蕩而產(chǎn)生酸痛、麻痹等不適。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槌擊工具,是一可減低使用者的手部因槌擊時的反力而產(chǎn)生酸痛、麻痹等不適。
用以達成前揭的創(chuàng)作目的,本實用新型所利用的技術手段在于更設有至少一減震塊,是設于本實用新型所揭的槌擊工具的手柄的頂側或底側上,且該吸震塊具有多數(shù)橫向穿貫其兩側的穿孔,藉以使用者可以手握持該手柄,使其手部施力部位位于該減震塊上,且使用者揮動該槌體槌擊物件時,該等穿孔可吸收該槌體因槌擊物件所產(chǎn)生、并經(jīng)該手柄所傳遞至的部份反力。
其中是包含有二吸震塊,且是分別設于該手柄的頂、底側。
其中該手柄的頂側及底側各開設一長凹槽,且各該長凹槽的槽底分別具有三個結合孔;各該減震塊是配合各該長凹槽的形狀而呈長塊狀,其底部對應各該長凹槽的結合孔的形狀及位置而設有三個結合柱,藉以各該減震塊可分別以其結合柱插入所對應的長凹槽的結合孔中,并配合使用粘著劑,使該二減震塊分別結合于該二長凹槽中,而分別位于該手柄的頂、底側。
其中該等穿孔是包含有多數(shù)橢圓形穿孔及多數(shù)個圓形穿孔,且該等穿孔是沿該減震塊的軸向呈列相間排列。
其中各該穿孔間的區(qū)隔柱是呈半圓球形。
其中各該穿孔間是呈相連通狀。
其中各該穿孔間的區(qū)隔柱呈方錐形。
為了讓貴審查委員能更清楚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和功效,茲舉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并配合下列圖示詳細說明之;其中
圖1是習用槌擊工具外觀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構件分解圖;圖3是圖2所示實施例的側視圖;圖4是沿圖3中的4-4線的剖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圖6是沿圖5中的6-6線的剖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又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圖8是沿圖7中的8-8線的剖視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10是沿圖9中的10-10線的剖視圖。
請參閱圖二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槌擊工具10是包含有一槌體11、一手柄12以及二減震塊13;其中該槌體11是以金屬制成。
該手柄12是為木制,其一端插設入該槌體11上所開設的連結孔111中,藉以連結該槌體11;該手柄12具有一頂側121及一底側122,而自該頂側121至該底側122所形成的方向是同于該槌體11的槌擊方向;又,該手柄12的頂側121及底側122各開設一長凹槽123,且各該長凹槽123的槽底分別具有三個結合孔124。
各該減震塊13是配合各該長凹槽123的形狀而呈長塊狀,其底部對應各該長凹槽123的結合孔124的形狀及位置而設有三個結合柱131,藉以各該減震塊13可分別以其結合柱131插入所對應的長凹槽123的結合孔124中,并配合使用粘著劑,使該二減震塊13分別結合于該二長凹槽123中,而分別位于該手柄12的頂、底側121、122;又,各該減震塊13分別具有多數(shù)貫穿其兩側的穿孔132,是包含有多數(shù)橢圓形穿孔132A及多數(shù)圓形穿孔132B,且該等穿孔132是沿該減震塊13的軸向呈一列相間排列。
藉此,使用者可以手握持該手柄12,使手部的施力部位分別落于該二減震塊13上,且使用者揮動該槌體11槌擊物件時,各該減震塊13上所設的穿孔132可吸收部份由該槌體11因槌擊物件所產(chǎn)生、并經(jīng)該手柄12所傳遞至的反力,而可減低使用者手部所受到的震動,達成減輕使用者的手部酸痛、麻痹等不適的功效。
據(jù)上所述,由于該減震塊13的設置及其結構設計,使得該槌擊工具具有減輕使用者的手部因槌擊時的反力而產(chǎn)生酸痛、麻痹等不適的功效,故該槌擊工具確實可有效達成前揭的創(chuàng)作目的。
另外,上述者是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態(tài)樣,而本實用新型的減震塊上所設的穿孔,是更可以多樣的形態(tài)來展現(xiàn)的,且同樣具有減震的功效。如圖5、圖6所示者,是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槌擊工具20,其減震塊21上同樣設多數(shù)貫穿兩側的穿孔211,且各該穿孔211間的區(qū)隔柱212是呈半圓球形。圖7、8所示者,是本實用新型又一較佳實施例的槌擊工具30,其減震塊31上所設的穿孔311形態(tài)與圖5、6所示實施例者相似,是本實用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的槌擊工具40,其減震塊41所設穿孔411是與圖7、8所示者相似,惟各該穿孔411間的區(qū)隔柱412是呈方錐形。
權利要求1.一種槌擊工具,是包含有一槌體;一手柄,是以一端連結該槌體;該手柄具有一頂側及一底側,且自該頂側至該底側所形成的方向是同于該槌體的槌擊方向;其特征在于該槌擊工具更包含有至少一吸震塊,是設于該手柄的頂側或底側上,且該吸震塊具有多數(shù)橫向穿貫其兩側的穿孔。
2.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槌擊工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是包含有二吸震塊,且是分別設于該手柄的頂、底側。
3.依權利要求2所述的槌擊工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手柄的頂側及底側各開設一長凹槽,且各該長凹槽的槽底分別具有三個結合孔;各該減震塊是配合各該長凹槽的形狀而呈長塊狀,其底部對應各該長凹槽的結合孔的形狀及位置而設有三個結合柱,藉以各該減震塊可分別以其結合柱插入所對應的長凹槽的結合孔中,并配合使用粘著劑,使該二減震塊分別結合于該二長凹槽中,而分別位于該手柄的頂、底側。
4.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槌擊工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等穿孔是包含有多數(shù)橢圓形穿孔及多數(shù)個圓形穿孔,且該等穿孔是沿該減震塊的軸向呈列相間排列。
5.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槌擊工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該穿孔間的區(qū)隔柱是呈半圓球形。
6.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槌擊工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該穿孔間是呈相連通狀。
7.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槌擊工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該穿孔間的區(qū)隔柱呈方錐形。
專利摘要一種槌擊工具,包含一槌體、一手柄、以及至少一吸震塊;其中手柄是以一端連結槌體,其具有一頂側及一底側,且自頂側至底側所形成的方向是同于槌體的槌擊方向;該吸震塊是設于該手柄的頂側或底側上,且該吸震塊具有多數(shù)橫向穿貫其兩側的穿孔;藉以使用者可以手握持該手柄,使其手部施力部位位于該減震塊上,且使用者揮動該槌體槌擊物件時,該等穿孔可吸收該槌體因槌擊物件所產(chǎn)生、并經(jīng)該手柄所傳遞至的部分反力。
文檔編號B25D1/00GK2365026SQ9921087
公開日2000年2月23日 申請日期1999年5月6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5月6日
發(fā)明者林重江 申請人:林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