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子腳銬系統(tǒng),特別涉及一種智能電子腳銬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電子腳鐐是具有定時自動以無線電等方式回傳功能的腳環(huán),用意不是刑具那樣能像傳統(tǒng)的腳鐐那樣限制犯人的遷移自由與行為,而是確保犯人仍在可監(jiān)控的距離范圍內,現(xiàn)在的電子腳鐐通過內部的gps模塊、gsm模塊和nfc近場模塊等,使其自身具有跟蹤定位、實時監(jiān)測等功能,便于用于押送犯人外出就醫(yī)、特許離監(jiān)等情況。
但是,現(xiàn)有的電子腳鐐在犯人逃脫安全范圍時,只能顯示犯人的位置,而不能對犯人的的行動進行限定,不利于安全的抓捕逃脫的犯人,不便于使用,同時犯人看管過程或轉移過程發(fā)生暴力對抗時,容易造成監(jiān)管人員的傷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的電子腳鐐在犯人逃脫安全范圍時,只能顯示犯人的位置,而不能對犯人的的行動進行限定,不利于抓捕逃脫的犯人,不便于使用的缺陷,提供一種智能警用電子腳銬系統(tǒng),從而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一種智能警用電子腳銬系統(tǒng),包括上半圈、下半圈、控制終端和控制箱,所述上半圈的一端固定設置有轉軸,所述下半圈的一端設置有軸套,所述軸套套裝在所述轉軸上,所述上半圈的另一端與所述下半圈的另一端通過葉片鎖固定,所述下半圈的中部位置設置有貫穿所述下半圈的針孔,所述下半圈上螺紋固定有所述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一側螺紋安裝有信號接收器,所述控制箱的另一側設置有充電口,所述控制箱的四角設置有螺紋安裝柱,所述控制箱的內底部設置有滑槽,所述控制箱內安裝有單片機和蓄電池,所述單片機和所述蓄電池分別設置在滑槽的兩側,所述滑槽內安裝有針筒、一號電動馬達、二號電動馬達和限位擋塊,所述針筒的頂端設置有針頭,所述針筒內安裝有活塞桿,所述針筒的尾端兩側設置有推座,所述一號電動馬達和所述二號電動馬達均通過聯(lián)軸器與螺桿連接,所述螺桿分別與所述活塞桿和推座固定連接,所述針頭位于所述針孔內,所述控制終端是由外殼、天線、電池、按鈕、信號發(fā)射器組成,所述天線位于所述外殼的頂部,所述電池和所述信號發(fā)射器位于所述外殼內,所述按鈕位于所述外殼的外表面,所述控制箱的頂部設置有箱蓋,所述箱蓋與所述螺紋安裝柱間螺釘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上半圈和所述下半圈均采用金屬材料制成。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電池電性連接所述按鈕,所述按鈕電性連接所述信號發(fā)射器,所述信號發(fā)射器電性連接天線。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蓄電池電性連接所述充電口和所述單片機,所述單片機電性連接所述信號接收器、所述一號電動馬達和所述二號電動馬達。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單片機采用stm32單片機。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種智能警用電子腳銬系統(tǒng),電子腳銬上具有信號接收器和控制器,能夠控制腳銬內部的小型馬達的工作,從而使馬達能夠推動針頭扎向腿部,使針頭內的麻醉劑能夠對犯人進行麻醉,從而防止犯人逃脫,同時通過采用葉片鎖控制開鎖和控制終端控制麻醉的兩種分離的控制方式,大大提高了腳銬系統(tǒng)安全性能。本申請與傳統(tǒng)腳銬相比,不需要左右腳銬間兩兩連接,只需將腳銬戴在腿部即可,不會妨礙犯人的移動,需要制服犯人時,通過信號接收器能夠進行遠程控制即可。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軸套和所述轉軸的連接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控制箱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所述控制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所述螺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半圈;2、下半圈;3、針孔;4、葉片鎖;5、針頭;6、箱蓋;7、控制箱;8、軸套;9、轉軸;10、信號接收器;11、單片機;12、滑槽;13、蓄電池;14、充電口;15、螺紋安裝柱;16、按鈕;17、電池;18、控制終端;19、外殼;20、信號發(fā)射器;21、天線;22、一號電動馬達;23、二號電動馬達;24、螺桿;25、推座;26、活塞桿;27、限位擋塊;28、針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5,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智能警用電子腳銬系統(tǒng),包括上半圈1、下半圈2、控制終端18和控制箱7,上半圈1的一端固定設置有轉軸9,下半圈2的一端設置有軸套8,軸套8套裝在轉軸9上,上半圈1的另一端與下半圈2的另一端通過葉片鎖4固定,下半圈2的中部位置設置有貫穿下半圈2的針孔3,下半圈2上螺紋固定有控制箱7,控制箱7的一側螺紋安裝有信號接收器10,控制箱7的另一側設置有充電口14,控制箱7的四角設置有螺紋安裝柱15,控制箱7的內底部設置有滑槽12,控制箱7內安裝有單片機11和蓄電池13,單片機11和蓄電池13分別設置在滑槽12的兩側,滑槽12內安裝有針筒28、一號電動馬達22、二號電動馬達23和限位擋塊27,針筒28的頂端設置有針頭5,針筒28內安裝有活塞桿26,針筒28的尾端兩側設置有推座25,一號電動馬達22和二號電動馬達23均通過聯(lián)軸器與螺桿24連接,螺桿24分別與活塞桿26和推座25固定連接,針頭5位于針孔3內,控制終端18是由外殼19、天線21、電池17、按鈕16、信號發(fā)射器20組成,天線21位于外殼19的頂部,電池17和信號發(fā)射器20位于外殼19內,按鈕16位于外殼19的外表面,控制箱7的頂部設置有箱蓋6,箱蓋6與螺紋安裝柱15間螺釘連接。上半圈1和下半圈2均采用金屬材料制成,使犯人無法打開和破壞。電池17電性連接按鈕16,按鈕16電性連接信號發(fā)射器20,信號發(fā)射器20電性連接天線21。蓄電池13電性連接充電口14和單片機11,單片機11電性連接信號接收器10、一號電動馬達22和二號電動馬達23。單片機11采用stm32單片機。
使用時,針筒28預先設置有麻醉劑,當警務人員覺察到犯人逃跑時或者發(fā)生暴力對抗時,可按動控制終端18上的按鈕16,使信號發(fā)射器20發(fā)出信號,從而被控制箱7外的信號接收器10接受,通過單片機11進行信號的處理,從而控制一號電動馬達22和二號電動馬達23的啟動,從而使螺桿24能夠產(chǎn)生推力,使滑槽12內的針筒28向前推進,使針筒28到達限位擋塊27位置,針筒28停止前進,此時,針頭5穿出針孔3已經(jīng)扎進犯人腿內,二號電動馬達23停止工作。同時一號電動馬達22繼續(xù)驅動螺桿24推動活塞桿26,活塞桿26受到推力能夠使麻醉劑通過針頭5注射進犯人體內,麻醉犯人,阻止犯人逃跑。使用完成后,可通過拆除箱蓋6,對針筒28重新安裝麻醉劑,進行循環(huán)使用。本申請的控制終端18只能夠通過麻醉劑阻止犯人逃跑,并不會控制打開犯人腳銬,所以即使不法分子取得了控制終端18也不能解開腳銬。通過采用葉片鎖4控制開鎖和控制終端18控制麻醉的兩種控制方式,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能夠更好防止犯人逃脫。
該種智能警用電子腳銬系統(tǒng),電子腳銬上具有信號接收器和控制器。能夠控制腳銬內部的小型馬達的工作,從而使馬達能夠推動針頭扎向腿部,使針頭內的麻醉劑能夠對犯人進行麻醉,從而防止犯人逃脫,本申請與傳統(tǒng)腳銬相比,不需要左右腳銬間兩兩連接,只需將腳銬戴在腿部即可,不會妨礙犯人的移動,同時在需要制服犯人時通過信號接收器能夠進行遠程控制,可以安全的抓捕逃脫的犯人。同時犯人看管過程或轉移過程發(fā)生暴力對抗時,也可以采用遠程控制制服犯人,避免造成監(jiān)管人員的傷害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