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折刀片的美工刀尾蓋。
背景技術:
目前,現(xiàn)有技術的美工刀尾蓋包主體,主體的一端與美工刀殼體插接,主體的另一端設有用于折刀片的折刀槽,在折刀時,將變鈍的刀片部分插入折刀槽中,隨后折斷刀片相應的部分即可,但是在折刀過程中,因刀片的強度較高,折斷的時候折下的刀片部分容易彈飛,而傷人,或是掉落后不易導致刀片不易尋找而引起其它的傷人情況。因此現(xiàn)有技術的美工刀尾蓋存在使用安全性較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使用安全性較高的美工刀尾蓋。
本實用新型解決以上問題所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以下結構的美工刀尾蓋,它包括本體,所述本體一端設有折刀槽,所述折刀槽的側壁上設有壓刀機構或強磁體。
采用以上結構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由于折刀槽的側壁上設有壓刀機構或強磁體,則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折刀時,將變鈍的刀片部分插入折刀槽中,使用壓刀機構壓住插入折刀槽中的刀片或是強磁體吸住折刀槽中的刀片,使得刀片在折斷時及折斷后被壓住或被磁體吸附,便于將折斷后的廢舊刀片收集并放到垃圾桶中,不易出現(xiàn)刀片崩飛、彈飛或掉落而導致刀片遺失及傷人的情況發(fā)生。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安全性較高的特點。
作為改進,所述壓刀機構包括壓片,所述刀槽的側壁上設有通孔,所述壓片位于通孔中,且壓片的一端與通孔的內壁連接;則這樣設置后,零部件較少,結構簡單,制備成本也較低,同時壓片可以與本體一體成型,從而可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進而降低生產成本。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壓片另一端的外側設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高出本體的外表面;則第一凸起設置后,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時,不需要將手指伸入到通孔中即可對壓片實現(xiàn)按壓的動作,使得本實用新型使用更加人性化。
作為再進一步改進,所述壓片另一端的內側設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自由端端面與折刀槽的側壁平行;則凸起設置后,使得壓片按壓的行程更小,使用也就更加便利,同時壓制時,凸起與刀片的接觸面積更大,折刀時刀片的穩(wěn)定性也就更好,也可適應不同大小的刀片。
作為再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凸起自由端遠離折刀槽的一側設有“L”型凸起,且“L”型凸起的自由端與折刀槽的側壁垂直,所述折刀槽的側壁上設有容置“L”型凸起自由端的內凹;則“L”型凸起不但進一步增加了壓刀時的接觸面積,還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更好。
作為更進一步改進,所述折刀槽的側壁上設有通孔,所述強磁體位于通孔中;則這樣設置后強磁體會將折斷后的刀片吸附在折刀槽中,零部件較少,結構簡單,制備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美工刀尾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美工刀尾蓋實施例一的使用狀態(tài)圖。
如圖所示:1、本體,2、折刀槽,3、壓片,4、通孔,5、第一凸起,6、第二凸起,7、“L”型凸起,8、內凹。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美工刀尾蓋,它包括本體1,所述本體1一端設有折刀槽2,所述折刀槽2的側壁上設有壓刀機構。
所述壓刀機構包括壓片3,壓片3與本體1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刀槽2的側壁上設有通孔4,通孔4為方形結構,所述壓片3位于通孔4中,且壓片3的一端與通孔4的內壁連接。
所述壓片3另一端的外側設有第一凸起5,所述第一凸起5高出本體1的外表面,即第一凸起5的自由端端面高出本體1的外表面。
所述壓片3另一端的內側設有第二凸起6,所述第二凸起6自由端端面與折刀槽2的側壁平行。
所述第二凸起6自由端遠離折刀槽2的一側設有“L”型凸起7,且“L”型凸起7的自由端與折刀槽2的側壁垂直,所述折刀槽2的側壁上設有容置“L”型凸起7自由端的內凹8。壓片3與凸起6和“L”型凸起7均為一體式結構。
實施例二
一種美工刀尾蓋,它包括本體1,所述本體1一端設有折刀槽2,所述折刀槽2的側壁上設有強磁體。
所述折刀槽2的側壁上設有通孔4,所述強磁體位于通孔4中,強磁體被粘接在通孔4中。
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不僅限于以上實施例還允許有其它結構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獨立權要求范圍內變化的,均屬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