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采用降噪林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到環(huán)境噪聲污染處理的
技術(shù)領(lǐng)域:
,特別涉及一種高速公路周圍降低噪聲的方法。
背景技術(shù):
:高速公路近幾年在我國得到迅速發(fā)展,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但是它在給人們帶來方便快捷交通的同時,車輛產(chǎn)生的噪音也對日常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對于交通噪聲的治理,主要從聲源防治、切斷傳播途徑和受聲點防護三個方面入手。在降噪目標量不大的情況下,發(fā)展綠化帶來減少周圍環(huán)境大氣和噪聲污染是公認最經(jīng)濟實惠的方法。綠化帶之所以能降低噪聲,是由于當聲波碰到林帶時,部分聲能被吸收和反射。其具體方式有3條途徑(1)當聲波入射到樹葉和樹干表面時,一部分聲能在低頻范圍內(nèi)變?yōu)闃淙~和樹干的固有振動頻率,另一部分聲能被樹葉和樹皮吸收;(2)由于地面或草皮的反射和吸聲引起的聲衰減;(3)由于樹林形成的垂直溫度梯度引起的聲衍射。利用綠化帶降低噪聲,其效果取決于地區(qū)、樹種及不同樹種的搭配(林帶結(jié)構(gòu))、種植寬度、樹冠高度、種植密度以及季節(jié)、氣象變化等。目前,國內(nèi)外對采用降噪林帶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缺乏規(guī)范性和統(tǒng)一指導(dǎo)性,多是針對本地區(qū)來設(shè)計,不具有普適性。
發(fā)明內(nèi)容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的采用降噪林帶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缺乏規(guī)范性和普適性,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采用降噪林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方法,具有普適性,降低噪音效果好。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一種采用降噪林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方法,在填方路段和挖方路段路邊采用混合林帶或純林帶種植來降低噪音,沿公路兩旁先低后高分層次種植,其中闊葉樹種占70%比例,常綠樹占30%。所述的闊葉樹種為意楊、香樟。所述的常綠樹為雪松、高桿女貞、桂花中的任意一種。所述的降噪林和公路之間設(shè)有景觀樹帶。所述的景觀樹為紫薇、紫葉李、石楠。在填方路段采用混合林帶種植降噪林降低噪音,沿公路兩旁先低后高分層次種植灌木、小喬木、喬木,灌木種植寬度為5m10m,平均種植密度為25株/m2,平均樹冠高度為lm,小喬木種植寬度為510m,平均種植密度為2mX2m,平均樹冠高度為2.5m,喬木種植寬度為10m30m,平均種植密度為5mX5m,平均樹冠高度為5m,地被為草坪。所述的灌木為蜀檜、夾竹桃、海桐球、桂花、法國冬青、金葉女貞球中任意一種,小喬木為紫葉李、桂花、石榴中任意一種,喬木為雪松、意楊、高桿女貞、龍柏中任意一種或多種。在挖方路段采用常綠純林帶種植降噪林降低噪音,在靠近公路的區(qū)域栽植常綠小喬木,小喬木林帶種植寬度為510m,平均種植密度為2mX2m,平均樹冠高度為2.5m,在邊坡頂端栽植大喬木,大喬木林帶種植寬度為10m30m,平均種植密度為5mX5m,平均樹冠高度為5m,地被為草坪。所述的大喬木為雪松、意楊、高桿女貞、龍柏中任意一種或多種,小喬木為紫葉李、桂花、石榴中的任意一種。目前,高速公路建造無非為路基段及路塹段兩種,路基段即是填方路段,公路標高高于周邊環(huán)境標高;而路塹段則是挖方路段,路面標高低于周圍環(huán)境標高,一般路塹段多在山區(qū)或丘陵區(qū)。①高路基及緩坡路段高路基及緩坡路段即為填方路段,道路標高高于周邊環(huán)境,而敏感目標一般處于聲源的下方,一般而言此種情況下降噪林帶的營造應(yīng)該以高大喬木為主,在隔離柵內(nèi)進行景觀樹的加密,主要以加密喬木為主。樹木一定要求速生且高大,能很快超過路堤高度形成自然屏障;防噪林的效果會因聲波頻率、樹林的密度和寬度而異,所以林帶要種得密、相當寬,而且要根據(jù)土壤選用樹冠矮、分枝低、枝葉茂密的灌木與喬木搭配構(gòu)成防噪林帶,且闊葉的樹木比針葉樹木的單位吸聲量大。②路塹路段路塹路段即為挖方路段,道路兩側(cè)的敏感目標一般都處于聲源的上方,而由于路塹段道路兩側(cè)邊坡阻擋的聲波要遠遠大于林帶阻擋的聲波,因此路塹段降噪林帶以單一常綠純林帶為主,在邊坡處也可設(shè)置小灌木作為第一層防護林帶。1、本發(fā)明采用兩種不同的設(shè)計方案,與單純按照不同地點、不同城市、不同高速而研究出的林帶方案有所差別,本發(fā)明具有普適性,林帶設(shè)計的方案較多,可適應(yīng)多種復(fù)雜的路段設(shè)計。2、本發(fā)明的防噪林帶采取沿公路兩旁先低后高分層種植。選擇幾種植物混種,以便取長補短,在車道近旁可栽植l-2排小喬木,小喬木以常綠闊葉植物為宜,株距不宜過大,小喬木植物區(qū)域?qū)挾炔恍∮?m。小喬木以外可栽種大喬木林帶,以常綠樹種為主,植株株距以冠幅大小為準。適宜多種樹木混栽,使其形成人工的雜樹林。小喬木要根據(jù)土壤選用樹冠矮、分枝低、枝葉茂密的品種,與喬木搭配;大喬木一定要求速生且高大,能很快超過路堤高度形成自然屏障。防噪林的效果會因聲音穿透量大小而異,所以林帶要種得密實,且闊葉的樹木比針葉樹木的單位吸聲量大,建議闊葉樹種應(yīng)占大多數(shù)比例。圖1填方路段示意圖。圖2挖方路段示意圖。圖3實施例l示意圖。圖4實施例2示意圖。圖5實施例3示意圖。圖6實施例4示意圖。圖7實施例5示意圖。圖8實施例6示意圖。圖9實施例7示意圖。圖10實施例8示意圖。圖11實施例9示意圖。圖12實施例9平面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詳細說明。一種采用降噪林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方法,在填方路段和挖方路段路邊采用混合林帶或純林帶種植來降低噪音,沿公路兩旁先低后高分層次種植,其中闊葉樹種占70%比例,常綠樹占30%。所述的闊葉樹種為意楊、香樟。所述的常綠樹為雪松、高桿女貞、桂花中的任意一種。所述的降噪林和公路之間設(shè)有景觀樹帶。所述的景觀樹為紫薇、紫葉李、石楠°在填方路段采用混合林帶種植降噪林降低噪音,沿公路兩旁先低后高分層次種植灌木、小喬木、喬木,灌木種植寬度為5m10m,平均種植密度為25株/m2,平均樹冠高度為lm,小喬木種植寬度為510m,平均種植密度為2mX2m,平均樹冠高度為2.5m,喬木種植寬度為10m30m,平均種植密度為5mX5m,平均樹冠高度為5m,地被為草坪。所述的灌木為蜀檜、夾竹桃、海桐球、桂花、法國冬青、金葉女貞球中任意一種,小喬木為紫葉李、桂花、石榴中任意一種,喬木為雪松、意楊、高桿女貞、龍柏中任意一種或多種。如圖1所示。在挖方路段采用常綠純林帶種植降噪林降低噪音,在靠近公路的區(qū)域栽植常綠小喬木,小喬木林帶種植寬度為5~10m,平均種植密度為2mX2m,平均樹冠高度為2.5m,在邊坡頂端栽植大喬木,大喬木林帶種植寬度為10m30m,平均種植密度為5mX5m,平均樹冠高度為5m,地被為草坪。所述的大喬木為雪松、意楊、高桿女貞、龍柏中任意一種或多種,小喬木為紫葉李、桂花、石榴中的任意一種。如圖2所示。實施例1參考圖3,在前10米范圍內(nèi)選擇蜀檜種植,蜀檜間距為2.5米,高度為1.8米-2.4米,一共5排,中間IO米則種植桂花和丁香,二者間種,間距為3米,高度為3-5米,最后IO米為喬木層,種植常綠的雪松及意楊,間距為5米,高度為5米-8米,地被為白三葉。實施例2參考圖4,在前10米范圍內(nèi)選擇夾竹桃種植,夾竹桃間距為1.5米,高度為1.2米-1.8米,一共10排,中間IO米則種植石楠和紫薇,二者間種,間距為3米,高度為2.5米-3.5米,最后10米為喬木層,種植常綠的女貞,間距為5米,高度為5米-8米,地被采用紅花酢槳草。種植密度為49叢/平方米。實施例3參考圖5,在前10米范圍內(nèi)選擇海桐球種植,海桐球間距為1.5米,高度為1.2米-1.5米,一共5排,中間IO米則種植桂花和石榴,二者間種,間距為3米,高度為2.5米-3.5米,最后10米為喬木層,間種香樟和意楊,間距為5米,高度為5米-8米,地被為白三葉,整個林帶的長度為100米。實施例4參考圖6,在前15米范圍內(nèi)選擇桂花種植,桂花間距為3米,苗高2.02.5米,冠幅0.81.0米,后15米則種植香樟間距為5米,高度為5米-8米,林下均為蔥蘭,種植密度為25叢/平方米。實施例5參考圖7,在前15米范圍內(nèi)選擇法國冬青種植,法國冬青選用高1.61.7米的法國冬青,冠徑lxl米,間距1.5米,四棵拼栽在一起,這種植物的配置方式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法國冬青將形成一道綠籬防噪功能非常好,后15米則種植香樟和龍柏間植物的形式,間距距為5米,高度為5米-8米,地被采用紅花酢漿草。種植密度為49叢/平方米。實施例6參考圖8,在前15米范圍內(nèi)選擇紫薇種植,紫薇間距為3米,苗高2.02.5米,冠幅0.81.0米,后15米則間種香樟和刺槐,間距為5米,高度為58米,林下均為蔥蘭,種植密度為25叢/平方米。實施例7參考圖9,在前15米范圍內(nèi)種植蜀檜的株距5米,苗高1.61.8米,冠幅0.60.8米,兩株蜀檜之間種紫薇、金葉女貞球、紫葉李,紫薇苗高1.5米,后15米則間種女貞和意楊,間距為5米,高度為5米-8米,地被采用紅花酢漿草。種植密度為49叢/平方米。實施例8參考圖10,道路邊的緩坡處采用6排夾竹桃,株距l(xiāng)m,邊坡上方的土臺處栽植3排高桿女貞,株距2m。夾竹桃主要用來阻隔下部的噪聲,高桿女貞則主要阻擋折射出來的上部的噪聲。實施例9參考圖ll、12,道路邊的緩坡處采用6排法國冬青,株距l(xiāng)m,邊坡上方的土臺處栽植3排黑松,株距2m。法國冬青主要用來阻隔下部的噪聲,黑松則主要阻擋折射出來的上部的噪聲。本設(shè)計每種方案都為多層次混合林帶,在試驗點當中,所選用的方案也是多層次混合林,此種搭配方式無論在高度上還是在密度上都能很好的達到降噪的效果,在實施后能起到預(yù)期的效果。以下是對實施例1~9的敏感目標處的降噪效果的測試<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實施例211.7dB實施例313.8dB較佳實施例413.3dB實施例511,9dB實施例612.7dB實施例713.9dB較佳實施例810.ldB實施例910.5dB基本功能利用綠化帶降低噪聲,其效果取決于地區(qū)、樹種、種植寬度、樹冠高度、枝葉密度以及季節(jié)變化等。在噪聲源與建筑物之間,要合理配置由常綠(或落葉期短)喬木和灌木組成足夠?qū)挾鹊木G化帶。樹木最好是密度大的高樹,枝干下部要低,枝葉茂密,垂直分布,高矮搭配,且靠近噪聲源植樹比靠近要防護的對象植樹效果好。各單元基本功能如下①小喬木要根據(jù)土壤選用樹冠矮、分枝低、枝葉茂密的品種,與喬木搭配。②大喬木一定要求速生且高大,能很快超過路堤高度形成自然屏障。③保證一年四季都有降噪效果,必須保證比較大比例的常綠樹種,可選用石楠、高桿女貞、雪松等常見的耐寒樹種;為了提高抗病蟲害的能力,樹種應(yīng)多樣性,錯落有致,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tài)群落,也有利于樹木成活與降噪,減少管理和維護;考慮林木色彩搭配合理,避免單調(diào)呆板,增加色彩與美觀。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采用降噪林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填方路段和挖方路段路邊采用混合林帶或純林帶種植來降低噪音,沿公路兩旁先低后高分層次種植,其中闊葉樹種占70%比例,常綠樹占30%。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降噪林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填方路段采用混合林帶種植降噪林降低噪音,沿公路兩旁先低后高分層次種植灌木、小喬木、喬木,灌木種植寬度為5m10m,平均種植密度為25株/m2,平均樹冠高度為lm,小喬木種植寬度為510m,平均種植密度為2mX2m,平均樹冠高度為2.5m,喬木種植寬度為10m30m,平均種植密度為5mX5m,平均樹冠高度為5m,地被為草坪。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降噪林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木為蜀檜、夾竹桃、海桐球、桂花、法國冬青、金葉女貞球中任意一種,小喬木為紫葉李、桂花、石榴中任意一種,喬木為雪松、意楊、高桿女貞、龍柏中任意一種或多種。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降噪林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挖方路段采用常綠純林帶種植降噪林降低噪音,在靠近公路的區(qū)域栽植常綠小喬木,小喬木林帶種植寬度為510m,平均種植密度為2mX2m,平均樹冠高度為2.5m,在邊坡頂端栽植大喬木,大喬木林帶種植寬度為10m30m,平均種植密度為5mX5m,平均樹冠高度為5m,地被為草坪。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降噪林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喬木為雪松、意楊、高桿女貞、龍柏中任意一種或多種,小喬木為紫葉李、桂花、石榴中的任意一種。6.如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采用降噪林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闊葉樹種為意楊、香樟。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降噪林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綠樹為雪松、高桿女貞、桂花中的任意一種。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降噪林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噪林和公路之間設(shè)有景觀樹帶。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采用降噪林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景觀樹為紫薇、紫葉李、石楠。全文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采用降噪林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方法,在填方路段和挖方路段路邊采用混合林帶或純林帶種植來降低噪音,沿公路兩旁先低后高分層次種植,其中闊葉樹種占70%比例,常綠樹占30%。在填方路段采用混合林帶種植降噪林降低噪音,沿公路兩旁先低后高分層次種植灌木、小喬木、喬木,灌木種植寬度為5m~10m,平均種植密度為25株/m<sup>2</sup>,平均樹冠高度為1m。在挖方路段采用常綠純林帶種植降噪林降低噪音,在靠近公路的區(qū)域栽植常綠小喬木,小喬木林帶種植寬度為5~10m,平均種植密度為2m×2m,平均樹冠高度為2.5m,在邊坡頂端栽植大喬木,大喬木林帶種植寬度為10m~30m,平均種植密度為5m×5m,平均樹冠高度為5m,地被為草坪。降噪效果明顯,方法具有普適性。文檔編號E01F8/00GK101624812SQ20091018381公開日2010年1月13日申請日期2009年7月31日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7月31日發(fā)明者周伯明,賀李,李曉倩,冉毛,鵬賈,洲鄭,健黃申請人:東南大學(xué)